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预应力砼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因素(共含7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从前讲的未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预应力砼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因素
预应力砼连续梁以其结构整体性好、大跨度,减少桥面伸缩缝个数使行车变得舒适,而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预应力砼连续梁的施工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有满布支架现浇施工、悬臂浇注、悬臂拼装等施工方法.但就目前来看,除跨越大江大河、深谷等桥梁外,支架法现浇施工还是比较常见的.笔者就近几年施工的`几座预应力砼连续梁桥谈一下长束预应力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因素.
作 者:薛古稀 殷少辉 作者单位:薛古稀(伊绥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殷少辉(黑龙江省八达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4) 分类号:U4 关键词:预应力 连续葙梁 质量控制预应力砼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因素论文
摘要:预应力砼连续梁以其结构整体性好、大跨度,减少桥面伸缩缝个数使行车变得舒适,而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预应力砼连续梁的施工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有满布支架现浇施工、悬臂浇注、悬臂拼装等施工方法。但就目前来看,除跨越大江大河、深谷等桥梁外,支架法现浇施工还是比较常见的。笔者就近几年施工的几座预应力砼连续梁桥谈一下长束预应力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预应力 连续箱梁 质量控制
一、 预应力钢绞线安装
预应力钢束的孔道位置、钢绞线是否发生缠绞现象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孔道位置不准确,改变了结构受力状态,如果曲线孔道标高变化段不圆顺还会增大预应力孔道摩阻损失,因此孔道位置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的预应力度能否与设计的预应力度相吻合,对结构安全和工程使用阶段是否会产生裂缝都有很深的影响。多根钢绞线如果缠绞在一起,张拉时各根钢绞线受力不均匀,增大了钢绞线之间的摩阻,造成预应力损失加大。
实际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并不重视这些细部工作,固定钢束的井字架位置不准确或不按照规范和设计规定的间距布设,必然造成钢束位置与设计不符、有的还会在曲线变化段产生急弯(半径太小)或孔道局部偏差过大。目前仍有小部分队伍使用人工进行穿束,尤其对多根钢绞线的长束重量很大,人工穿束费时费力,容易造成工人转动钢束穿进,使钢绞线互相缠绞在一起。沈阳市某快速干道(高架桥)工程四标段共有九联连续梁,施工时固定钢束用的井字架间距为1米,梁高1.6米,因此竖弯变化量不大,间距满足要求,但是施工时由于工人工作不认真使井子架坐标不准确,并且采用人工穿束,束长在100米到120米不等。张拉时发现大部分钢束的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不符(有的比理论值少11%),张拉过程中经常听到内部钢束缠绞在一起后被拉开的声音,当时立即对设备进行检定,在设备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开始对问题进行分析,其中钢绞线计算伸长值时采用实测弹性模量,μ、κ取值按规范推荐值。 设计单位对结构进行重新验算,最后确定在保证张拉力的情况下,伸长值误差保证在12%以内,无疑降低了结构安全系数。
沈大高速公路苏家屯互通立交D匝道为4孔一联的曲线连续梁,梁长220米,曲线半径55米,因此钢束既有平弯又有竖弯,井字架按照50cm间距布设而且坐标准确,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穿束(将钢绞线束固定在一个锥形的牵引装置上,用卷扬机牵引锥形牵引装置),在广州南部快速路工程14标马克特大桥2联100米连续梁施工中,同样使用以上方法,由于特别注意控制孔道坐标和孔道线形圆顺,并且很好的避免了钢绞线间的互相缠绞,张拉过程中以上两项工程钢束伸长值均满足要求。
二、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
1、张拉控制应力与伸长值
张拉控制应力能否达到设计规定值直接影响预应力效果,因此张拉控制应力是张拉中质量控制的重点,张拉控制应力必须达到设计规定值,但是不能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值过大,超过设计值过多,虽然结构抗裂性较好,但因抗裂度过高,预应力筋在承受使用荷载时经常处于过高的应力状态,与结构出现裂缝时的荷载接近,往往在破坏前没有明显的预兆,将严重危害结构的使用安全。因此为了准确把握预应力的施加情况,以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必须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因此能够提供准确的理论伸长值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对《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中理论伸长值的计算有个正确理解:①预应力孔道坐标符合设计要求、曲线孔道圆顺的情况下,孔道局部偏差和预应力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系数对理论伸长值大小的影响不大,均可按照规范取中值。②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p取值对理论伸长值大小的影响较大,应根据实测值进行计算。③L的取值:计算平均张拉力时应按照孔道长度计算,计算伸长值时L的取值应加上锚垫板至工具夹片的前端的距离。另外在比较理论伸长值与实际伸长值时应以初应力到控制应力部分的值为准进行比较,因为从零到初应力的伸长值是推算的,并且测量次数多,产生累积误差较大。
2、模板支架的影响
由于施加预应力,砼必然产生弹性变形,同时产生轴向变形和上下方向的挠曲。张拉时如果约束其轴向收缩和挠曲,就会使砼产生预想不到的裂缝,重则出现质量事故。因此,张拉前必须拆除对梁体轴向收缩有约束作用的梁侧模板,拆除支座周围对活动支座在顺桥方向的移动和旋转、以及对固定支座的旋转有约束作用的模板和支架。我们对广州南部快速路工程14标马克特大桥2联100米连续梁张拉前后梁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每米梁长约缩短0.2mm。鉴于以上实践,如果不拆除各种约束,很可能造成梁体局部裂缝或支座变形。其中在广东东莞某高架桥120m连续梁施工中,由于张拉预应力前支座周围钢底模未拆除,张拉后发现底模板大部分变形,固定盆式支座发生侧翻。
3、张拉要点
① 张拉顺序:张拉顺序应按照设计规定进行,若设计没有规定应避免使构件截面呈过大的偏心受力状态,不使构件边缘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尤其对曲线桥梁更应注意,张拉时不能使曲线梁内、外边缘产生过大的拉应力,而使梁腹产生裂缝。张拉时必须先张拉靠近截面形心的钢束,如果有多排钢束,必须对称进行。
②张拉长度:连续梁钢束长度较大,提倡两端同时张拉。如果设备不足,可先固定一端、张拉另一端,然后再张拉固定端补足应力。尤其对曲线预应力筋更应如此。一端张拉时,虽然张拉端达到了控制应力,但由于孔道长度大,导致钢束转角θ增大,摩擦力增大,使得预应力由张拉端向固定端逐渐减小,固定端附近预应力明显不足。沈阳市某快速干道(高架桥)工程120米预应力连续梁采用一端张拉,另一端扎花锚固于梁体内,张拉时伸长值不能满足要求,主要原因在于孔道摩阻损失太大(受孔道转角θ值太大和孔道长度的影响)。一端张拉长束钢绞线的'做法是失败的,一方面,一旦出现事故(如断丝等)将很难处理;另一方面,由于钢束给结构施加的预应力不足,危害结构使用安全。
4、断丝、滑丝的处理:
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千斤顶压力不准确或锚具安装误差、夹片质量差等原因,有时会发生断丝和滑丝的情况,当断丝或滑丝数不超过规范值时,可采用超张拉方式补足应力,若超过规范值必须卸锚,更换钢束。对此处理时必须慎重,必须质量和安全。
(1)、补足应力处理:
根据断丝数确定应力损失值,通过提高其它钢丝应力补足断丝造成的应力损失,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钢绞线应力达到0.8Rb,否则必须更换钢束。
(2)、更换钢束的处理方法:
①、丝束放松。将千斤顶按张拉状态装好,并将钢丝在夹盘内楔紧。一端张拉,当钢丝受力伸长时,锚塞稍被带出。这时立即用钢钎卡住锚塞螺纹(钢钎可用φ5mm的钢丝、端部磨尖制成,长20~30cm)。然后主缸缓慢回油,钢丝内缩,锚塞因被卡住而不能与钢丝同时内缩。如千斤顶行程不够可如此反复进行至锚塞退出为止。然后拉出钢丝束更换新的钢丝束和锚具。
②、单根滑丝单根补拉。将滑进的钢丝楔紧在卡盘上,张拉达到应力后顶压楔紧。
③、人工滑丝放松钢丝束。安装好千斤顶并楔紧各根钢丝。在钢丝束的一端张拉到钢丝的控制应力仍拉不出锚塞时,打掉一个千斤顶卡盘上钢丝的楔子,迫使1~2根钢丝产生抽丝。这是锚塞与锚圈的锚固力就减少了,再次拉锚塞就容易拉出。
三、 孔道压浆
预应力管道压浆工作在后张预应力构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防止预应力钢材锈蚀;使预应力钢材与混凝土有效粘结,实现整体应力效果,增强梁体的承载能力;减轻锚固体系的负荷。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压浆质量。因此要求压入孔道内的水泥浆在结硬后应有可靠的密实性,能起到预应力筋的防护作用,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粘结强度和剪切强度,以便将预应力有效的传递给周围的砼。在以往的工程实践中,由于施工人员对孔道压浆的工艺和材料质量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预应力筋过早生锈,降低结构耐久性。要想使压浆工作成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水泥、水、外加剂和压浆设备符合规范要求。
②、水泥浆的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和稠度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③、压浆前检查孔道是否畅通。
④、压浆顺序正确。按孔道由低向高的顺序进行。
⑤、严格控制压浆压力和速度。
⑥采用真空压浆技术。
预应力砼连续梁一般都是作为全预应力结构进行设计,准确的建立预应力度极为重要。但是实际施工中常有由于以上原因造成预应力不足、梁体产生裂缝、支座破坏等问题,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影响预应力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
预应力砼箱梁预制的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250省道宿迁至邳州公路(宿迁段)C合同段阎河大桥预应力砼组合箱梁的预制施工中,在底模制作、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等方面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桥梁施工中好的做法及出现的质量缺陷,提出一些防治、处理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预应力砼;箱梁;预制;缺陷防治お
1.工程概况
阎河大桥采用13跨35m组合箱梁,共分三联,为4×35+5×35+4×35,共计104片。箱梁中心高度为1.824~1.776m,边梁顶板宽为2.85m、中梁顶板宽为2.40m;底板宽均为1.0m,预应力钢束采用摘j15.24mm低松驰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锚具采用OVM系列锚具,梁体为C50级砼。
2.箱梁预制场地硬化及底模制作
底模高出地面50cm,地面以下用石灰土加固处理。底模设计为20cm厚C40钢筋混凝土,并设一层16mm纵横间距为20cm的钢筋网,底模两侧用槽钢固定,便于控制箱梁底板的几何尺寸。底模面层铺设8mm钢板,以保证箱梁底部外观质量,
梁端留20cm宽的槽口,浇筑时插上钢板,起吊后抽出,便于穿钢丝绳起吊。
为防止张拉预应力后及存梁期内引起大的拱度,保持梁顶平整,经计算,需在35m底模跨中下设2.0cm预拱度,在30m底模跨中下设1.7cm预拱度,在21m底模跨中下设1.2m预拱度,在16m底模跨中下设0.9cm预拱度,预拱度按抛物线设置。
缺陷防治措施:
2.1底台面层钢板接缝严密、平整、无凹陷、严格除锈、擦油均匀、无积油现象。
2.2底座尺寸准确,底座两侧槽钢由放橡胶软管,以便底座与侧模之间挤压严密,防止漏浆。
2.3底座长时间不用,应磨光涂油履盖保护,防止锈蚀和灰尘污染。
2.4所布置的箱梁底座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2.5底模预拱度设置准确,防止箱梁安装后梁底出现高差。
3.模板制作及架立
模板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担施工过程中各种荷载,且保证箱梁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箱梁外侧模采用5mm定型薄钢模板,模板骨架1m设一道,用角钢制成斜撑和横撑,用角钢连接各个骨架,芯模采用3mm定型薄钢模板,骨架50cm用角铁设置一道,芯模顶板为2~4m设置活动推拉下料口,芯模腹板用铰链链接,可拆成多个小片。
缺陷防治措施:
3.1模板要有足够刚度和强度和稳定性,防止模板变形,防止箱梁几何尺寸改变。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及质量控制
结合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施工实践,介绍了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施工的支架搭设、模板安装、钢筋绑扎、预应力管道及排气孔埋设、混凝土浇筑、预应力钢束张拉、注浆等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实践证明该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作 者:孙兆强 SUN Zhao-qiang 作者单位:中铁六局天津铁建公司,天津,30014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5(13) 分类号:U445 关键词:预应力 现浇连续梁 施工 质量控制浅谈大型桥梁预应力砼连续梁灌注施工
北盘江大桥起始桩号为K64+100~K65+720,由镇宁岸至胜境关岸全桥孔跨布置为4×45m(简支T粱)+636(单跨简支悬索桥)+3×45m(连续箱梁),全桥长964m.采取预应力砼连续梁臂灌注施工.
作 者:王涛 作者单位: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4 刊 名:科学与财富 英文刊名:SCIENCES & WEALTH 年,卷(期): “”(1) 分类号:U4 关键词:浅谈预应力空心板梁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随着预应力砼空心板在桥梁建设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在施工中出现常规问题也很普遍,将严重影响到桥梁整体的质量.本文论述了行预应力硅空心板的底模制作,侧模、芯模的`制作及安装,砼浇筑的施工过程,施加预应力(后张法)、孔道压浆及封头砼浇筑以及孔道压浆及封锚的施工程序及方法.
作 者:胡亦雏 童建龙 作者单位:路港集团有限公司,325062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2010 “”(10) 分类号:U445 关键词:预应力空心板梁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高铁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质量控制研究论文
摘要:在最近的几年,人们对于高铁各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如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然而传统的桥梁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阶段铁路的需要。要想能够不断满足高铁对于人们的需要,就必须要全面提高高铁桥梁结构的强度。当今在我国铁路交通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应用已经越来越频繁。现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的连续施工方法较多。在施工的过程中,质量控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能够全面提高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必须要对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铁施工;预应力;连续梁;质量
当今在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高铁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在对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其质量将会直接的关系到桥梁的整体运行情况。因此在对其高铁施工中,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控制具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了我国的高铁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的质量作出了全面的控制,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下文中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关于连续桥梁的施工控制分析
针对连续桥梁来说,因为其存在着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施工的过程中质量控制对于工程的整体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连续桥梁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是在施工中严格根据设计标准对各项参数做好检查,并且也需要将其桥梁工程的结构变形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提高桥梁工程的施工水平。一般情况,针对高铁预应力混凝土在进行连续梁施工中,其质量控制内容如下:一是结构内力方面的控制,在对其内力做出控制的时候,要能够保证内部得到合理的分布,同时在施工后需要对其主梁的应力做出全面的调查,尤其是要能够对其合拢的时间进行掌握,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系数以及完整性。二是变形控制,主要是在出现偏差以及箱梁做出分析,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保证桥梁工程的质量,与此同时也能够为后期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箱梁的变形也包括了竖向的挠度以及横向的偏移。
二、关于高铁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关于施工材料的控制
材料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前提,对此,可以从下述的几个方面进行入手分析:
(1)要对其混凝土的质量作出全面的控制。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保证混凝土均匀的下料,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针对工程所应用的混凝土,其成分主要包括了水泥、粗细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然而针对水泥的选择,必须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适合的强度等级,如果强度过高或者是过低将会导致混凝土质量带来影响,过高将会导致混凝土耐久性受到影响,过低则会导致混凝土收缩性增加,与此同时针对水泥来说,应该要存储在室内,并且不可以直接的堆放到地面上,距离地面0.2m之上,堆放的高度不可以超过1.5m。
(2)对钢筋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工程的需要进行结合,根据国家的标准来选择不同类型的钢筋,针对进入到施工现场的钢筋,要对其做好抽样检测,以此来考核其质量是否能够满足需要。此外,钢筋入库的时候应该要挂牌分类进行存储,应该要将其放置但干燥通风的位置,避免钢筋生锈。
(3)对张拉工艺进行严格地控制,同时需要根据设计的要求来进行下料以及编束处理,使其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把钢绞线进行理顺,在编束的.时候要能够保证每一根的钢绞线松紧一致。
(4)要对锚具进行控制,针对锚具的质量检测来说,必须要注意从符合设计的规定以及预应力张拉等情况进行控制。锚具的张拉强度不可以低于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的90%,这样才能够满足后期的施工条件。此外,锚具在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前要查看是否生锈以及腐蚀,最大程度上保证锚具的强度,使其能够全面地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掌握。
2.关于高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工艺控制
针对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之后可以发现,在高铁施工中,施工工艺的掌控主要是存在着以下的几个方面当中。
(1)对模板安装做好全面控制的工作。对于模板工程的安装,为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将会涉及到钢筋安装及预应力管道铺设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也将会对其高铁施工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施工的中,要对模板的表面清洁程度进行检查,使其避免会出现凹凸等情况,如果存在必须要及时地进行修复,安装后需要做好尺寸的检测,保证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同时在针对模板做出拆除的时候,要对混凝土芯部及表面的温度差进行检测,温差不宜过大。
(2)在施工中的质量全面控制,对于混凝土搅拌站来说,要对混凝土的存储量进行全面的提高,保证施工中混凝土能够达到连续的供应。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应该要避免在温度较高的时期,使其能够杜绝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出现。
3.关于温度方面的控制
温度对连续梁施工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温度变化,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的温度以及混凝土自身的温度。自然环境的温度主要是大气温度及阳光直接照射。混凝土自身的温度主要是水化热,所以必须对水化热做出全面的控制。
(1)要选择低水化热水泥,在原材料上降低水热化,其水热化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水泥在凝固过程中出现,导致热量不断地在混凝土当中进行存储,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将会导致温度出现升高。
(2)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粉煤灰,通过降低水泥用量来减少水化热,将温度进行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初凝后,采取表面覆盖保湿养护,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
三、结语
通过上述的内容分析之后可以知道,不管是混凝土连续梁的强度还是刚度,都和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对高铁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遵照相关的规范,做好每一项的施工任务,与此同时也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从而全面地提高我国高铁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武.关于高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质量控制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11,12(24):159-163.
[2]蒋英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方法[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3]程宏.高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质量控制探析[J].江西建材,2015,12(24):145-147.
[4]姜浩.悬臂浇筑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 质量控制方案
★ 采样质量控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