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流程(共含6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jing18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流程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基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流程的优秀论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满意度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检验医学作为-门独立的学科,综合了各基础医学学科的经典实验和最新技术成就,渗透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渗透,现代临床检验医学已经从原始的手工操作和简单的生化测试方法,逐步向着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1]。医学检验流程是医学检验生命线,只有做好医学检验流程,才能确保检验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在检验流程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有效抓好检验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山,完善检验流程。以下简要介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检验 质量
1、重视检验流程的质量
1.1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监控内容,关系到实验室操作检验项目是否正确,对于失控项目要做到及时分析并进行讨论记录在案,同时尽快提出解决方案,避免同类事故发生。检验室之间质量监控的重要目的是解决检验准确度的问题,这一准确度是室内质量监控所无法解决的。各检验室之间的质量监控与盲点调查,关系到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评价及评测各实验室的项目质量。合格的室内质量监控和各检测室之间的质量评价在检测项目上各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更是进行举证的重要参考依据。
1.2检验仪器及试剂质量的重要性
①建立操作规定手册,仪器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仪器保养维护且记录在案。同→个项目有多台仪器的情况下,应该互相对比结果,保证实验室报告结果的一致有效。
②选用质量过关的试剂确保结果的准确度,同时庄意不要使用过期的试剂,避免造成检查不正确。只有试剂质量过关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提高检测的质量。
2、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多种不同方法,即使使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测定,具体的步骤也会有细微差别,所得到的结果和参考值也千差万别,这样会给临床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检验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
方法标准化不仅能够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处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患者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过也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验“一单通”提供保证[3]。
3、重视检验质量操作流程
重视检验质量操作流程检测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要采取严密的质量管理措施,包括全过程中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运输,分析中标本处理、测定,分析后报告储存、输送。检验流程至关重要,对采集标本、标本检测、标本保存都要规范操作,以确保提供给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可靠的依据。
3.1严格控制试剂盒的质量选择试剂盒时,应该首选卫生部检定合格的产品,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自检,然后试剂盒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保管,同时注意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4]。
3.2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正确的标本传送在众多的检验项目中占很大比重,它对标本采集离开人体后的保存工作有相当高的要求,如:湿度、光照、温度、时间等一系列外界因素。所以采集以后要有专人负责传送,并保证传送的安全和及时。到达实验室后,要安排专人认真核对,对采集的不合格的标本要给予退回并说明退回原因。尽快进行正确有效地处理,每个细小环节都会对最终的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务必要求检验操作人员必须仔细操作,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3.3实验之前控制质量包括患者的准备、样本的收集时间及收集方法,样本查对和收集之后的相关步骤。患者在采集前如在短时间内曾有过服用药物或者输液,即可造成样本某些成分的改变,导致检验数据结果失误。
4、患者准备
患者的准备是否正确和合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检验之前的质量控制。患者的准备和医护人员的医嘱有着直接的关系。时常有患者直接拿着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要求抽血,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甚至会让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这样的结果时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为了避免其发生,就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在操作过程中,正确检验是很重要的。
①患者的生理、情绪、心理等众多可变因素是重要的外源性的影响因素。
②患者检验前是否进食和患者的饮食规律亦可引起检测质量影响检验结果在正常的进餐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醋(TG)会增加50%,血糖(GLV)会增加15%,所以检测前切记一定要进行食物的控制。
③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在检验前要保持平静、安静状态。
④在检测前一定要停止服用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药物。
5、检验报告及其记录
检验报告及其记录的重要性检验报告单要统→标准,不能涂改检验报告并规商检验汉字记录,切记在报告单上注明“仅对本次检验的标本负责”,并进行检验记录、电脑备份,详细对工作流程进行记录如:标本、实验、试剂、仪器、报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细小环节,保存检验报告单数据可预防患者遗失报告单。
6、重视检验人员的医学检验知识培训
检验人员需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细心核对和审查,注意每一个工作细节,避免失误和差错的发生,并确保得到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每一个检验项目都要在规定时间内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得到检验结果;检测项目结果为危机状态时要进行复验,并在第一时间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对仪器所发生的故障要有应急的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仪器故障所出现的问题;对检测中发的差错进行分析并立即给予纠正;对审核报告结果与临床预期不符合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对医生发现检测结果与临床相差甚远时,检验科要进行再次复查,以求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21世纪是科技进步的时代,随着医疗检验设备及技术的升级、优化,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向更高效、更快捷的方向发展,为医学检验创作了新的篇章。
医学检验工作作为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的重要环节,其检验水平已成为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衡量标准。
医学检验中一切从准确,精细出发,保证检验流程的流畅及其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运转效率的重要途径。
本文对医学检验流程的标准化、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检验流程设计分析
根据150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规定,对医学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之前,一定要对其流程进行设计。
在根据医学检验作用特点的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展趋势提出标准化的检验流程(包含7个主要过程及3个辅助过程)。
[1]主要过程:㈠由医生开检验申请单;㈡通过申请,检验准备;㈢患者准备,采集样本;㈣检验;㈤诊断分析;㈥向患者说明检验结果;㈦检验后处理;辅助过程:㈠检验样本的准备;㈡检验仪器的准备;㈢检验试剂的准备;
【摘要】医学检验是一门将基础医学学科的经典实验及最新技术成就进行综合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针对于医学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提出设计标准化检验流程的同时,也对具体流程中的主要操作过程进行精细设计。
并对检验流程中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提出解决,设计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医学检验流程的顺利进行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有效性。
2.1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中保证质量控制作为一项主要监控步骤,其可以直接影响到检验项目的.准确性。
如有错误情况发生,针对错误项目应及时进行分析讨论,记录保存,并对错误原因以最快的时间提出解决方案,阻止错误再次发生。
另外,检验室之间进行质量控制也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室内质量监控无法解决的,其质量监控和盲点分析直接影响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估。[2]
2.2 检验仪器及试剂质量的重要性
检验中仪器及试剂的质量作为医学检验中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要求检验工作人员要对其高度重视,仔细准确的按检验流程规定的正确方法进行操作。
同时,针对检验中使用的仪器要定时进行清理,保养。
检验中针对使用不同仪器的检验结果要进行对比,保证检验的结果与检验报告的吻合一致。
[3]对于试剂的使用方面,要保证试剂的效果及功能,防止因试剂过期导致的检验结果无效的情况发生。
3 应用标准化的检验方法
医学检验中对于一种检验指标有很多种检测方法,尽管应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检测,但是,由于操作中具体的操作步骤会有所不用,导致得到的结果及参考值也大不一样如此会对医疗人员及患者造成极大不便。
因此,国内外很多学术研究组织正在推行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甚至全球共同使用的统一化的检验标准。
标准化的检验方法有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统一,同时也大大方便了试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重视流程操作
对于检验中的每一个细节要提高重视,应用严格的质量管理规定,特别是进行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运输工作,分析过程中标本的处理测定,分析完成后报告的存放。
检验流程的每一个细节步骤必须要规范进行,保证最终提供给医生检测数据的及时、准确性。
4.1 严格控制试剂盒的质量
试剂盒的作用是对检验标本进行采集、储存,因此,在选择试剂盒时要按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标准进行选择,并在使用之前进行自检,同时试剂盒要按规定进行保存,并要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4.2 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
保证标本在各检验室间的稳定运转在医学检验中是极为重要的操作环节,针对标本采集完毕后,离开人体的保存有严格要求,比如:湿度、光照、温度及保存时间等外界因素。
因此,在采集完成后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运转,保证转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在标本运达检测室后,检测人员要对其进行核对,对于不合格的采集标本要及时退回病说明原因,叮嘱再次抽取标本时的注意事项。
[4]医学检验的准确性是由每一个细小环节构成的,因此在操作中要严格谨慎,避免检验失真及误差情况发生。
5 患者准备
检验前患者的准备工作也同样会对检验的质量控制造成影响,因为患者通常不了解医院的检验流程,经常有患者在拿到检验申请单后直接去抽血检验,这样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导致医生做出错误诊断。
这样的的情况在医学检验时时常发生,因此医院医护人员要对质量控制高度重视。
对患者检验前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要进行叮嘱,警告。
检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㈠控制患者生理、情绪、心里等外源性影响因素;㈡检验前是否可以进餐及饮食是否规律 人体在进餐之后,甘油三酯在血液中的含量会增加50%,血糖也会增高15%,因此检验前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㈢剧烈的运动也会对检验造成影响,患者在正式检验前要保持平静的状态;㈣停止服用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药物。
6 提高检验人员医学检验知识的培训
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的态度进行检验操作,保证每一步的流程顺利进行,对每一细节工作要认真核对、审查,避免检验失真和错误的发生,保证得到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
保证每一个检验项目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医生及患者得到检验报告,对于高危病症的检验结果要进行再次复查,并与临床医师沟通。
检验中,对于仪器有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要备有应急手段,保证最短的时间内故障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5]当审核报告结果跟临床预期判断不符时,或者医生反映检测结果和临床差异较大时,要对结果进行复检,保证得到合理、准确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勇军,丁继光,曹佳佳.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9(19):1502-1503.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J].临床检验杂志,,25(6):428.
[3]王瑞丽,阮林海.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思路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6(26):159.
[4]韩刚,吴远江.检验医学与临床的联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9):892-893.
[5]杜贤.医学检验工作中分析前与分析后质量管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4(8):4094-4095.
[6]史建平,李志红.浅谈检验医学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甘肃医药,2010,29(2):214
医学检验流程分析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
21世纪是科技进步的时代,随着医疗检验设备及技术的升级、优化,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向更高效、更快捷的方向发展,为医学检验创作了新的篇章。医学检验工作作为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的重要环节,其检验水平已成为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衡量标准。医学检验中一切从准确,精细出发,保证检验流程的流畅及其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运转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医学检验流程的标准化、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检验流程设计分析
根据150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规定,对医学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之前,一定要对其流程进行设计。在根据医学检验作用特点的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展趋势提出标准化的检验流程(包含7个主要过程及3个辅助过程)。主要过程:㈠由医生开检验申请单;㈡通过申请,检验准备;㈢患者准备,采集样本;㈣检验;㈤诊断分析;㈥向患者说明检验结果;㈦检验后处理;辅助过程:㈠检验样本的准备;㈡检验仪器的准备;㈢检验试剂的准备;
2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2.1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中保证质量控制作为一项主要监控步骤,其可以直接影响到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如有错误情况发生,针对错误项目应及时进行分析讨论,记录保存,并对错误原因以最快的时间提出解决方案,阻止错误再次发生。另外,检验室之间进行质量控制也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室内质量监控无法解决的,其质量监控和盲点分析直接影响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估。
2.2检验仪器及试剂质量的重要性
检验中仪器及试剂的质量作为医学检验中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要求检验工作人员要对其高度重视,仔细准确的按检验流程规定的正确方法进行操作。同时,针对检验中使用的仪器要定时进行清理,保养。检验中针对使用不同仪器的检验结果要进行对比,保证检验的结果与检验报告的吻合一致。[3]对于试剂的使用方面,要保证试剂的效果及功能,防止因试剂过期导致的检验结果无效的情况发生。
3应用标准化的检验方法
医学检验中对于一种检验指标有很多种检测方法,尽管应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检测,但是,由于操作中具体的操作步骤会有所不用,导致得到的结果及参考值也大不一样如此会对医疗人员及患者造成极大不便。因此,国内外很多学术研究组织正在推行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甚至全球共同使用的统一化的检验标准。标准化的检验方法有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统一,同时也大大方便了试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重视流程操作
对于检验中的每一个细节要提高重视,应用严格的质量管理规定,特别是进行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运输工作,分析过程中标本的处理测定,分析完成后报告的存放。检验流程的每一个细节步骤必须要规范进行,保证最终提供给医生检测数据的及时、准确性。
4.1严格控制试剂盒的质量
试剂盒的作用是对检验标本进行采集、储存,因此,在选择试剂盒时要按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标准进行选择,并在使用之前进行自检,同时试剂盒要按规定进行保存,并要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4.2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
保证标本在各检验室间的稳定运转在医学检验中是极为重要的操作环节,针对标本采集完毕后,离开人体的保存有严格要求,比如:湿度、光照、温度及保存时间等外界因素。因此,在采集完成后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运转,保证转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在标本运达检测室后,检测人员要对其进行核对,对于不合格的采集标本要及时退回病说明原因,叮嘱再次抽取标本时的注意事项。[4]医学检验的准确性是由每一个细小环节构成的,因此在操作中要严格谨慎,避免检验失真及误差情况发生。
5患者准备
检验前患者的准备工作也同样会对检验的质量控制造成影响,因为患者通常不了解医院的检验流程,经常有患者在拿到检验申请单后直接去抽血检验,这样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导致医生做出错误诊断。这样的的情况在医学检验时时常发生,因此医院医护人员要对质量控制高度重视。对患者检验前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要进行叮嘱,警告。检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㈠控制患者生理、情绪、心里等外源性影响因素;㈡检验前是否可以进餐及饮食是否规律人体在进餐之后,甘油三酯在血液中的含量会增加50%,血糖也会增高15%,因此检验前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㈢剧烈的运动也会对检验造成影响,患者在正式检验前要保持平静的状态;㈣停止服用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药物。
6提高检验人员医学检验知识的培训
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的态度进行检验操作,保证每一步的流程顺利进行,对每一细节工作要认真核对、审查,避免检验失真和错误的发生,保证得到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保证每一个检验项目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医生及患者得到检验报告,对于高危病症的检验结果要进行再次复查,并与临床医师沟通。检验中,对于仪器有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要备有应急手段,保证最短的时间内故障问题能够得到解决。[5]当审核报告结果跟临床预期判断不符时,或者医生反映检测结果和临床差异较大时,要对结果进行复检,保证得到合理、准确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勇军,丁继光,曹佳佳.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9):1502-1503.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6):428.
[3]王瑞丽,阮林海.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思路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6):159.
[4]韩刚,吴远江.检验医学与临床的联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9):892-893.
[5]杜贤.医学检验工作中分析前与分析后质量管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4094-4095.
[6]史建平,李志红.浅谈检验医学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甘肃医药,2010,29(2):214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摘要: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有前、中、后3 个阶段的控制过程。医学检验工作者重视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 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和隐蔽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较大。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做好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关键词: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标本采集
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不但要求临床医生要主动及时了解检验科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更要求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详细情况,并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验信息和合理的检测项目。
1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引进,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对于医生来说 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2、患者的准备
采集样本前病人按规定准备,是确保分析前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病人积极配合。
2.1 运动因素 剧烈运动后,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转氨酶、肌酸激酶活力将升高,胰岛素和血糖等降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血管内溶血。因此,采样前病人处于良好的休息状态至关重要。
2.2 饮食因素 许多生化检验项目如肝功、血脂、心肌酶谱、血糖测定都需要空腹采血,一般控制在12~16h最佳,否则将影响结果的真实性。早餐后测定空腹血糖将毫无诊断价值;空腹时间不足,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偏高,而复查后结果正常;空腹时间太长,将使白蛋白、补体、血糖等含量下降。
2.3 药物因素 临床治疗中的大多数药物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巴比妥类、胆盐、氯丙嗪等药物可使转氨酶、胆固醇升高;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可使血糖、血脂、肌酐等降低。一些降糖、降脂、降压药物常干扰血中生化成份。若用药治疗中确需检查,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用药种类和剂量,方便日后回顾或参考。
3、标本的正确采集
正确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标本的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注意采血时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避免标本溶血,采集样本后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标本应新鲜,不能混入分泌物精液等。
4、重视标本的运输和储存
采血完成后,尽快处理、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因为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对自采标本和外送标本,要注意冬季保温、夏季防止高温变质、避免阳光照射等问题。
5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如标本合格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析,如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说明原因并有记录。
6、建立健全分析前质量控制体系
实验室应向临床提供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指南等书面文件,定期开展讲座和培训新工作人员。实验室各专业负责人应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并进行指导。实验室应建立标本验收制度和标本拒收制度等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规范化文件,应充分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研究,总结经验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略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我们检验工作人员制定与临床医师积极加强沟通。一个有价值的检验结果需依靠医生、护士、患者、检验者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加强临床医师、护士、检验者的不断沟通和积极配合,并对临床检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授课、发资料等,确保检验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分析前质量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占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3%。从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临床及检验人员对各种影响检验的因素全面系统的了解,要求采血人员操作规范化,完善制度,使用安全性好质量高的采血用品,保护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安全。要多部门支持,职能部门要对此加以重视,参与及协调,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改进,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为临床提供即时、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
[1]阮桂芝.加强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一减少医疗事故与纠纷 中国医药指南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
[3]蒋秉坤.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
[4]叶应妩、王毓三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5]马斌国.现代临床检验质量保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6]陈俊等.抗凝剂比例对凝血检测项目TT的影响.江西医学检验
★ 医学检验试题
★ 医学检验自我鉴定
★ 医学检验自荐信
★ 医学检验求职信
★ 医学检验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