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分享天水旅游经济的文化定位(共含8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肌肉妈宝叫屁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天水旅游经济的文化定位
天水旅游经济的文化定位,必须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麦积山石窟文化是天水旅游资源的'精华,因此开发投资应以宗教艺术为核心,以麦积山石窟为重点,以扩大周围寺庙规模和艺术风格为方向,将天水旅游业发展引向更深层次.
作 者:王明亚 作者单位:天水市行政学院,甘肃,天水,741018 刊 名: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SHUI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年,卷(期): “”(4) 分类号:F590.3 关键词:旅游经济 麦积山石窟 文化定位天水旅游形象定位分析突出文化性论文
摘要:一个个性、良好、鲜明的旅游地形象可以形成长期的垄断地位,其垄断力来源于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本文通过分析天水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条件,从文化特质、旅游功能、市场定位入手,为天水旅游形象的定位提出建议。
Abstract: A personalized, good, and bright tourism image may form the long-term monopoly status, and its monopoly strength originates from the product and service differences. This paper analy
0 引言
形象是旅游地的生命,是形成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工具,对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有相当重要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旅游业持续高速发展,各旅游地之间已经由产品力、促销力的较量发展到形象力的短兵相接。可以说,旅游地形象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塑造独特的旅游地形象十分必要和迫切。但是,形象的塑造不能盲目操作,而应建立在理智分析旅游地资源特色,充分挖掘资源内涵,正确把握旅游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对于天水,旅游形象应该突出文化性。
1 天水概况
1.1 自然地理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接关中,南通巴蜀,北扼陇坻,西倚定西、甘南,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正好处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居西安和兰州两大城市中间,位于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年平均气温10.72度,降雨量500-600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秀丽之地,素有陇右门户和陇上小江南之美称。
1.2 人文历史 天水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是丝绸之路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辖秦州、麦积二区,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张家川五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人口328万,其中天水市城市人口30万。
我国古史传说“三皇”中的伏羲,即诞生于天水。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陶文明。秦始皇先祖因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赢”,封地为秦。魏晋以后,佛教文化风靡大江南北,处处建塔立寺,开窟造像,天水也不例外,亦是塔寺林立。三国鼎立之后,天水由于东连长安、西通河西、南控巴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魏蜀两国的必争之地。隋唐至北宋,是天水历史上经济最为发达的时期,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称:“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北宋时期,政府在这里设立了边境榷场,沿边的各少数民族及中亚、西亚的客商纷纷在此贸易,使天水的经济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南宋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北方地区失去了原有的优势,但天水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资源、繁荣的商业贸易而被历代王朝所重视,使文化、经济长盛不衰,一直保持着西北名镇的地位。“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这句俗语便孕育和产生于明清时期。
纵观天水历史,足见一脉源源流长,丰厚多姿的古代文化孕育其中,底蕴深厚,色彩绚丽。
2 天水旅游形象定位的现实条件
2.1 资源现状 天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人文始祖伏羲诞生于此。大地湾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83前,天水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境内古遗址、古石窟、古建筑、古战场等历史遗迹众多。天水有风景区47个、景点228个,被列为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的多达198处。其中国家级“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中的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天水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伏羲文化、大地湾原始部落文化、秦国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等五大历史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美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人文景观、独特的民情风俗,使天水成为海内外宾客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胜地。
2.2 文化内涵
2.2.1 伏羲文化 伏羲为三皇风姓,其母华胥氏。史载:“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于成纪”即今秦安、秦州一带,后徙至陈仓,死后又都葬于南郡,说明天水是名副其实的“羲皇故里”、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 天水市内现有一座元代始建,明代重修的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奠伏羲的伏羲庙。伏羲庙临街而建,两门三进,庙内古柏参天,浓荫盖地。主体建筑太极殿高大雄伟,内有伏羲泥塑彩绘像,天花板上装潢有完整的六十四卦及河图洛书图形。在距市区17公里处的三阳川,有相传为伏羲氏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山上庙内有伏羲塑像和明代时期木刻的八卦盘。伏羲作为“人文始祖”,在历史上被尊为三皇之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伏羲创立、倡导的古文明逐渐传到中原及华北、东南地区,人类逐步形成了以炎黄部落为核心,以伏羲文化为本体的华夏民族。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图腾也是因为伏羲“人首蛇身”而崇奉的蛇图腾演变而来的,尤其是伏羲首创的八卦易经学说,已经成为东方哲学的重要载体、治国修身的行为准则、审时度势的分析依据、发明创造的激活因子。现阶段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在研究伏羲文化,由此也吸引了很多的国内外客人来天水旅游观光,寻根祭祖,天水成为伏羲文化的代表。
2.2.2 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遗址位于秦安县境内,是距今8300—4800年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村落遗址。已出土8000多件各类文物及中国最早的原始地画,有最早的“水泥”地面大厅和宫殿等,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
大地湾遗址时代最早、历史最长、文化内容齐全、反映了原始社会基本情况的、科学的建筑工艺,先进的生活用具,发达的农牧业生产,精湛的美术绘声绘画,是大地湾的四大特点。对研究华夏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专家评价,它们是中国的宝珠,是世界的奇迹。
2.2.3 秦国早期文化 秦国早期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在天水一带,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华夏文化之长而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进入青铜时代以后,由于受寒冷气候的影响,渭河流域上游的定居农业逐渐解体,原居天水的先民向东迁移至中原地区,继之兴起的是半游动性质、规模较小的畜牧经济,它的主人是商周时期势力较大的以羌人为主的西戎各族,也是青铜时代天水文化的主人。它与中原文化分别发展,地方性特征日渐浓厚,并被学术界称为“羌戎文化”。秦人在回归华夏文化的艰苦奋斗过程中,与先进的中原戎人频繁接触时,融入西戎游牧文化中勇猛、长于骑射征伐的风格。秦人在兼取华夏与西戎文化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秦人之所以后来居上,铁骑东向迅速扫灭六国,取得统一中原的胜利,与吸收华夏与西戎文化精华,形成自己尚武进取的文化风格有很大关系。所以说天水应是中原发达秦文化的源头。
2.2.4 石窟文化 天水堪称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走廊”,全市境内有大小石窟6处——麦积山石窟、甘谷大像山、华盖寺、武山水帘洞、木梯寺、禅殿寺等石窟。其中,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列为“中国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开凿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4),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开凿、重建,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现保存窟龛194个,荟萃历代的泥塑、石雕造像7800多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是罕见的.艺术珍品,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之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2.2.5 三国文化 天水在历史上为陇右第一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的时期,由于这里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很多的历史大家、英雄人物都在这里给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像一首史诗,赋予了天水经久不息的神秘魅力,为后人烙下了不朽的辉煌图案。很多广为传说的故事都是在这里上演的,比如痛失街亭、计杀张郃、诸葛亮六出祁山、智收姜维等,至今这些历史故事的发生地还保留着,比如街亭、诸葛军垒、祁山堡姜维墓等。此外,在天水的三国遗存中还有“乱骨堆”、“大营”、“常营”、“万人坟”等,并有弩机、马刺等遗物出土,这些无一不是三国文化的昭示。三国文化是天水历史厚重的一页,也是天水极富盛名之所在。
3 天水旅游形象定位
天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形成了它特有的五大文化: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所以,可以以这五大文化为核心来定位和塑造全新的天水旅游形象。
从天水旅游业发展现状来看,旅游形象的定位要突出两大文化王牌,一是以伏羲文化为主的“人文始祖”王牌;另一个是以麦积山石窟文化为主的“东方雕塑陈列馆”王牌。这两张王牌是天水旅游产品的精华,在全国旅游业中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应围绕两大王牌做好产品开发和宣传推介。同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产品的不断增多,游客们可供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天水旅游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保证旅游产品特色化。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产品不断进行优化,在整体推进时,出新招,出新产品,不断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塑造品牌形象。
4 小结
“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个性化是旅游业生命力之所在。天水旅游形象塑造就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多角度、综合地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以地域综合性方法塑造多功能的、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形象,以创意性思维塑造个性化的旅游形象,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董广强.绝壁上的佛国——麦积山石窟艺术导览[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
[2]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东接关中,南通巴蜀,北扼陇坻,西倚定西、甘南,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贯通陕、甘、川三省的交通要道。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甘肃“小江南”之称。现辖秦城、北道二区,秦安、甘谷、武山、清 水、张家川五县.
天水是丝路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于此;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陶文明;秦代先祖非子因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赢 ”,封地为秦,成为秦国的开业基地,遂有“秦州”之称;汉武帝始建天水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天水著名的旅游景点以麦积山、仙人崖、伏羲庙、玉泉观、卦台山、礼县祁山堡、甘谷大像山、武山水帘洞、秦安大地湾为主,资源文化品味高,观赏性强。天水旅游接待设施已配套成龙,初具规模。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70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荣誉,羲皇始创八卦,天水被誉为“易学之都”。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等博大精深。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96处,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中国县制初始地,有华夏第一县的美誉。天水八千年的历史文化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序曲,古城天水誉为“历史古都”,全球华人祭祖圣地。
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天水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交通及区位优势天水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陇海铁路穿越全境,天水南站(徐兰高铁)正在规划。G30连霍高速在在天水地区全线通车,G7011十天高速列入规划,G310国道、G316国道横贯东西,五条省道辐射南北,是西陇海线经济带甘肃段的东部起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素有“陇上江南”的美称。,全市货运量占全省总量的25%,客运量占全省总量的30%;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各市地州始终列第二位,年均增长8.9%,对周边地区有一定的辐射力、带动力,区位优势明显。
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有利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28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雕梁画栋,古柏森森。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20世纪,约16间的7730余尊塑像,并与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同时,环绕麦积山方圆数十里分布的植物园、仙人崖、石门、净土寺、曲溪和街子温泉度假村,共同组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与自然秀色交相辉映,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人。
天水市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适宜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为全国十大苹果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26.2%,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35种,其中金属矿15种,非金属矿20种。天水不仅有昔日辉煌,改革开放的春风更使勤劳勇敢的天水人民焕发出无限的改革热潮和发展活力。今日的农业以实施种、养、加“六个百万工程”为突破口,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林果、畜牧、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天水是全国著名的五大电器工业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了机械、轻纺、电子三大行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一座西北电器城正在崛起,名牌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工业结构高速发展和产品的进一步升级换代正在实施;五横三纵省道国道及市区环形交通的贯通,天兰、陇海铁路复线的筹建,通讯网、电力网的扩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对外交流融合日益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使天水这片古老的黄土地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化。全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今天的天水,先后被列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重点城市、科教兴市重点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全省双拥模范城。
天水古称成纪,因相传华夏始祖伏羲氏就诞生于此,所以又有“羲皇故里”之称。天水市历史悠久,历代人文荟萃,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几乎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天水伏羲庙、卦台山,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朝宗拜祖的场所;武山水帘洞,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一应俱全;甘谷大象山,拔地而起,巍峨壮观,山上有安详、宁静的大象山大佛;与麦积山毗邻的仙人崖,群峰对峙,是一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游览胜地……还有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艺术,险峻的洞窟著称于世。
天水是甘肃少有的山青水绿的地方,由麦积山石窟和小陇山植物园、仙人崖、石门与曲溪等景点组成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区内重峦叠翠、山环水绕,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国山川的雄奇,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试论松江旅游经济与文化
本文试图以上海松江为例,探索旅游经济与旅游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旅游经济与旅游文化的简单模型--文化需求层次模型,以待共同探讨.
作 者:左红丽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学校,00 刊 名:财贸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FINANCE AND TRADE RESEARCH 年,卷(期): 13(2) 分类号:F59 关键词:旅游经济 旅游文化 旅游者 旅游资源 文化需求层次甘孜州发展旅游文化经济的构想
旅游文化经济思想主要来源于生态环境思潮、藏族文化热、可持续发展思想.文化旅游业兴旺,关键 是能创造特别多的社会财富,经济效益显著.文化旅游经济结构,主要由文化产业、生态产业、形象工程产业构成.开发绿色生物资源及和平利用旅游文化资源,建立旅游文化经济格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 者:何勇 作者单位:甘孜州人民政府,四川 甘孜州 626000 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年,卷(期):2000 11(2) 分类号:F592.71GZ 关键词:文化旅游 经济格局构想 区域经济旅游经济预测初探
旅游经济预测是对旅游经济变动趋势的预计、分析和推断,直接影响着旅游经济决策与规划管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文借助现代预测学原理与方法,对旅游经济预测的作用、原则与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
作 者:张佩雯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学院,钱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刊 名:咸宁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NING COLLEGE 年,卷(期):2003 23(4) 分类号:F59 关键词:旅游经济 预测 原则 方法★ 旅游经济语文作文
★ 行走在天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