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南郭寺导游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久和光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甘肃天水南郭寺导游词(共含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久和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甘肃天水南郭寺导游词

篇1:甘肃天水南郭寺导游词

8月1日早晨8点,王老师和她姐姐带我们几个同学去南郭寺游玩,我们一路上可开心了!

我们说说笑笑地坐上公交车,转了两趟车,来到南郭寺。一到了南郭寺,就看见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牌坊,上面写着“南郭寺”三个大字,我们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到寺内一睹南郭寺的芳容。我们沿山路往上爬,虽然有些人身体强壮,但爬了一会儿就叫苦连天。但是大家坚持着,爬了半个多小时才到南郭寺停车场。

沿着着高高的台阶上去,首先看到的是门口的唐槐,都1300岁了,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像守卫南郭寺的卫兵。王老师和六个小同学合抱才能抱住这棵苍天大树。南郭寺的门以前是红色的,现在漆都掉了,显出一派沧桑古老。我们穿过大殿,去了看院中间的春秋古柏,那两棵古柏2500岁了,和孔子的年龄差不多,这就是著名的“秦州八景之一”的南山古柏。那两棵春秋古柏中间还有一个小叶朴,也长得很茂盛。院内还有卫矛、龙爪槐这些珍贵的树。龙爪槐的枝干像很多条腾飞的龙互相缠绕,令人不住地赞叹。

穿过幽静的小路,我们又去东院参观杜甫塑像。杜甫侧躺着,手里拿着一个酒杯,眼睛凝视远方,好像在沉思,让我想起很多他的著名诗篇。塑像旁边是著名的“二妙轩碑”,是王羲之的字和杜甫的诗,令人赏心悦目。附近有一个造型别致的小亭子,亭子里是北流泉,可惜今天井口没开,不然我们就可以喝上香甜可口的泉水了。这眼清澈甘甜的泉水还进入了杜甫《咏南郭寺》的诗:“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家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这样的景配这样的诗,真是绝了!

我们在凉亭欣赏了一会儿风景,又去了杜甫祠堂,跪拜了杜甫,还看了里面的诗句,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郭寺。

南郭寺真是一处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啊,我希望以后还到南郭寺参观。

篇2:甘肃天水南郭寺导游词

我爱家乡的南郭寺。

我爱南郭寺的山。它虽然没有华山的险峻,没有黄山的奇特,没有乐山的壮观,但它却是那样的温和柔美。南郭寺的山不是孤峰独起,盛气凌人。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给南郭寺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爱南郭寺的树。爱那在风雪中永不低头的松柏,爱那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杏树,更爱那参天的古柏。据考察,这棵古柏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古柏的树干很粗壮,叶子高低疏密有致,多得数不胜数,还绿的那么新鲜,阳光照在上面,似乎叶子上有一个个小精灵在跳跃着……

我更爱南郭寺那甘甜可口的泉水。经过这里,我总要尝一口,那滋润的味道,真是沁人心脾!曾经杜甫来喝过这里的泉水,并作诗吟道“山头南郭寺,北号水流泉”。

带着北流泉的甘甜余味,在给大家介绍一下早晨的南郭寺吧!早晨的南郭寺是无暇的,山头还覆盖着一层朦胧的薄雾,真是“雾锁山头山锁雾”。早起的老人已经在南郭寺的山上开始晨练,他们的这种不服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南郭寺还有“第一山”的美称。据说,“第”字把草头去了写是为了更加体现出南郭寺的美丽,而“山”这个字要用五个笔画写,代表五岳。

南郭寺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慢慢游赏。

篇3:甘肃天水旅游导游词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东接关中,南通巴蜀,北扼陇坻,西倚定西、甘南,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贯通陕、甘、川三省的交通要道。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甘肃“小江南”之称。现辖秦城、北道二区,秦安、甘谷、武山、清 水、张家川五县.

天水是丝路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于此;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陶文明;秦代先祖非子因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赢 ”,封地为秦,成为秦国的开业基地,遂有“秦州”之称;汉武帝始建天水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天水著名的旅游景点以麦积山、仙人崖、伏羲庙、玉泉观、卦台山、礼县祁山堡、甘谷大像山、武山水帘洞、秦安大地湾为主,资源文化品味高,观赏性强。天水旅游接待设施已配套成龙,初具规模。

篇4:甘肃天水旅游导游词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70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荣誉,羲皇始创八卦,天水被誉为“易学之都”。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等博大精深。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96处,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中国县制初始地,有华夏第一县的美誉。天水八千年的历史文化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序曲,古城天水誉为“历史古都”,全球华人祭祖圣地。

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天水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交通及区位优势天水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陇海铁路穿越全境,天水南站(徐兰高铁)正在规划。G30连霍高速在在天水地区全线通车,G7011十天高速列入规划,G310国道、G316国道横贯东西,五条省道辐射南北,是西陇海线经济带甘肃段的东部起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素有“陇上江南”的美称。,全市货运量占全省总量的25%,客运量占全省总量的30%;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各市地州始终列第二位,年均增长8.9%,对周边地区有一定的辐射力、带动力,区位优势明显。

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有利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篇5:甘肃天水旅游导游词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28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雕梁画栋,古柏森森。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20世纪,约16间的7730余尊塑像,并与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同时,环绕麦积山方圆数十里分布的植物园、仙人崖、石门、净土寺、曲溪和街子温泉度假村,共同组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与自然秀色交相辉映,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人。

天水市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适宜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为全国十大苹果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26.2%,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35种,其中金属矿15种,非金属矿20种。天水不仅有昔日辉煌,改革开放的春风更使勤劳勇敢的天水人民焕发出无限的改革热潮和发展活力。今日的农业以实施种、养、加“六个百万工程”为突破口,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林果、畜牧、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天水是全国著名的五大电器工业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了机械、轻纺、电子三大行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一座西北电器城正在崛起,名牌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工业结构高速发展和产品的进一步升级换代正在实施;五横三纵省道国道及市区环形交通的贯通,天兰、陇海铁路复线的筹建,通讯网、电力网的扩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对外交流融合日益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使天水这片古老的黄土地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化。全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今天的天水,先后被列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重点城市、科教兴市重点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全省双拥模范城。

天水古称成纪,因相传华夏始祖伏羲氏就诞生于此,所以又有“羲皇故里”之称。天水市历史悠久,历代人文荟萃,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几乎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天水伏羲庙、卦台山,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朝宗拜祖的场所;武山水帘洞,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一应俱全;甘谷大象山,拔地而起,巍峨壮观,山上有安详、宁静的大象山大佛;与麦积山毗邻的仙人崖,群峰对峙,是一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游览胜地……还有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艺术,险峻的洞窟著称于世。

天水是甘肃少有的山青水绿的地方,由麦积山石窟和小陇山植物园、仙人崖、石门与曲溪等景点组成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区内重峦叠翠、山环水绕,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国山川的雄奇,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篇6:甘肃天水旅游景点导游词

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卦台山的古建筑被破坏无遗;而天水城里的伏羲庙主要建筑、塑像和其它文物,却由于天水市文化部门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重视保护这一建筑群,对于研究我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史料记载,元代统治者对“三皇”特别推崇。他们认为,“三皇”应为伏羲、神农、轩辕。

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全庙坊、亭、房、廊等建筑,严格安排在纵贯南北的主轴线两侧,布局对称而紧凑,疏密相宜而有致;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在主轴线上,统领全局,雄浑端庄。当游人沿天水城内大街西行来到伏羲路时,远远就可望见一座掩映在绿萌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庙前大门。这牌坊,巍然矗立于高二米、宽六点五米、长十七点六米的台基之上。台基围以砖砌勾栏,东、西、南三面均有垂带式踏跺。拾级而上,可见牌坊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 饰有鸱尾螭兽;檐下斗拱为四攒七铺作,六抄单拱,两柱头有转角斗拱,均系精雕细镂的上乘佳作。

对于研究明代木构建筑很有参考价值。牌坊正中,悬有巨幅匾额,上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为清乾隆湟中观察史杨应举手迹,笔力遒劲,潇洒流畅,向来为游人所称道。原先,伏羲庙门前东西两侧,还有横跨大街的两座牌坊,面向相,上楣分别题有“开物成务”、“继天立”,与大门匾额之“开天明道”一样,都是对伏羲功德的极端颂词。庙门南面,与大门牌坊隔街相望,有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戏楼,三间宽,两层楼高,飞檐挑角,造型精巧,深受群众喜爱。

天水伏羲庙导游词

甘肃玉门导游词

甘肃导游词全文

甘肃导游词200字

甘肃导游词500字

甘肃概况导游词

介绍甘肃导游词

500字导游词甘肃

甘肃导游词300字

甘肃民俗风情导游词

甘肃天水南郭寺导游词(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甘肃天水南郭寺导游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