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共含8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临床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腹痛等症状,患者内镜检查无明显变化,近几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治疗中无特点的治疗方法,本院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7月~9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罗马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要求,有以下1项或多项症状: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且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排除伴随其他严重疾病患者。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医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6例。西医组中男22例,女24例,平均年龄(36.2±7.3)岁,平均病程(8.4±4.4)年;联合治疗组中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38.4±8.4)岁,平均病程(9.3±3.7)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西医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均口服10mg多潘立酮(西安杨森生产),3次/d治疗,依照患者的不同症状,适当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西咪替丁以及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依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在饭前30min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
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采取中药六君子汤和四逆散联合西药治疗,西药采用西沙必利片等治疗,早餐前30min顿服20mg奥美拉唑胶囊、3次/d服用15mg西沙必利片,针对存在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者,每天早餐前30min服用黛力新1片治疗。依照患者的病情采用六君子汤+四逆散加减治疗,药方包括党参20g、茯苓20g、陈皮10g、半夏10g、白术15g、柴胡10g、炒青皮15g等。饮食积滞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鸡内金+焦三仙治疗,恶心呕吐患者增加苏梗治疗,痰湿患者增加厚朴和苍术治疗,肝经郁热患者采用增加丹皮、炒栀子治疗,胃热患者增加黄连和石膏治疗,诸药以水煎服,1次/d,130ml/次。
1.3疗效判定标准患者治疗效果采用中国消化不良诊断指南评估疗效。患者恶心、烧心、厌食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基本控制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西医组患者23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3.9%;联合治疗组患者30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1.3%,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治疗时间为(31.3±2.4)d,联合治疗组治疗时间为(23.4±1.7)d,联合治疗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没有特定的名称,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结到痞满、反胃、胃脘痛等范畴,由脾胃虚弱等因素导致[1]。我国很多的医学家对各种病因做了分析,认为病机以本虚、虚实夹杂为主,涉及到患者的肝脾等脏腑功能。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治疗中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治疗在这方面具有优势,重在标本同治,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2]。
西医治疗中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于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胃酸的分泌,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采用一些对症治疗。奥美拉唑是一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对胃黏膜的细胞有较强的选择性,能够抑制胃酸发的分泌,治疗效果比较好,同时也能保护患者的胃肠功能。中医治疗中采用六君子汤和四逆散治疗,药方中鸡内金、青皮、柴胡等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高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胃蛋白酶的排出量。现代医学认为六君子汤能够起到理气降逆和益气健脾的功效,缩短消化管的强收缩周期,促进患者胃排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四逆散在现代医学中有疏肝理脾的功效;所采用的柴胡具有升阳、透邪的功效;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治疗效果,诸药合用能够起到调理作用。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出中药的整体观辨证优势,中药多是一些天然药材,对人体的刺激小,不会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减少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黛力新是焦虑、抑郁双向调节剂,能调整患者精神和情绪。在本研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西药治疗相比,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3]。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西医治疗相比,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在以往的研究中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还需要注意调节患者的精神心理,在本研究中未分析单纯采用中医治疗效果,这方面还需要完善改进。
参考文献:
[1]蔡双燕,林珍娥.中西药联合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4(2):132-134.
[2]邵征洋,连俊兰,王孙尧,等.调中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胃电图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2014,23(6):1121-1122.
[3]马朝阳,万文俊,王艳富,等.辨证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针灸,2014,34(2):125-129.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阿法D3;乐力;中西医结合
1 临床资料
124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
对照组中男26例,女36例;年龄21岁~78岁,平均(54.23±2.68)岁;病程3个月~,平均(5.23±2.14)年;原发性38例,继发性24例。
治疗组中男24例,女38例;年龄19岁~76岁,平均(56.23±1.42)岁;病程2.6个月~14.9年,平均(6.23±1.69)年;原发性40例,继发性22例。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诊断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进行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法D3 25 μg (昆明贝克诺顿公司生产) ,每日1次,每次1粒;乐力, 每日1 次, 1 次1 粒。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肝肾同治、气血并调、温阳补阴中药,药物组成:女贞子10 g,淫羊藿10 g,紫河车15 g,鳖甲10 g,龟板10 g,骨碎补10 g,党参30 g,龙骨20 g,牡蛎20 g,枸杞子15 g,土鳖虫8 g,川芎10 g,当归10 g,全蝎8 g,甘草6 g。
水煎服,每日1剂, 早晚两次分服。
3个月为1个疗程, 共服用2个疗程。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临床治愈:腰、胸、背疼痛消失,日常生活正常。
显效:腰、胸、背疼痛基本消失,日常生活中偶有腰、胸、背疼痛。
好转:腰、胸、背疼痛减轻,日常生活中仍有腰、胸、背疼痛。
无效:腰、胸、背疼痛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3.2 疗效观察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5%,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年龄增大,身体及骨骼生理机能退化引起骨矿物质减少,使骨的硬度和弹性进行性下降,继而出现全身骨骼疼痛和易骨折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其主要表现为腰、胸、背疼痛,活动受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等 [2]。
对于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多采用补钙、维生素D及雌激素代替疗法。
骨质疏松症属于祖国医学“骨痿”、“骨痹”范畴,是五脏功能失调所致。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强调骨骼的生长、壮健、再生与肾的精气充盛有密切关系。
本病基本病机在于肾虚精亏、邪滞经络,故当以肝肾同治、气血并重、温阳补阴为治疗大法。
方中女贞子、淫羊藿、紫河车、鳖甲、龟板、骨碎补滋阴退热、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为君; 党参、龙骨、牡蛎、枸杞子养肝固精、健脾养胃为臣,增强君药补肾壮骨的作用;土鳖虫、川芎、当归为佐药,破血行血、软坚逐瘀、活血止痛;全蝎、甘草为使药,引经通络、行痹止痛、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以达到益肾填精、滋阴退热、健脾养肝、强筋壮骨、益气活血、通筋舒络、消肿止痛的治疗目的。
方法:124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
对照组采用阿法D3和乐力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肝肾同治、气血并重、温阳补阴中药治疗。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5%,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356-360.
[2]韩跃武,吴春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7(6):24-25.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年龄增大导致身体及骨骼本身生理机能退化而引起的骨矿物质的减少,使骨的硬度和弹性进行性下降,继而出现全身骨骼疼痛和容易骨折的疾病。
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腰、胸、背疼痛,活动受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等。
我院骨科骨质疏松课题组在反复实验研究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几经筛选、优化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遵循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结合西医辨病用药,突出中医药整体调整的优势有效促进西药发挥疗效,同时避免了某些药物不良反应。
中西药联合用药既有病因治疗―治本,又有对症治疗―治标,我科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65例,标本同治,临床效果突出,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月~5月我科共收治骨质疏松症患者65例,其中男26例,女39例,年龄51~88岁,平均62岁,患者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其中65例患者X线或CT可见胸和(或)腰椎有骨质疏松改变,29例患者X线可见胸和(或)腰椎体有变偏、压缩性骨折,22例患者胸和(或)腰椎有驼背等畸形。
患者均有腰、胸、背疼痛,其中35例患者腰部活动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
1.2 治疗方法
1.2.1 运动疗法:(1)平卧硬板床,四肢肌力训练,急性发病时开始,渐增量:包括上、下肢各肌肉的等张运动训练、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
(2)骨质疏松治疗体操:包括俯卧位的背肌训练、膝手卧位的背肌训练、抬腿腹肌训练、搭桥式腹肌训练。
(3)扶持下进行步态训练及进行经常性扩背运动。
每日1次。
1.2.2 理疗:TDP照射疼痛部位或电脑中频治疗腰、背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1.2.3 药物:补充钙剂:口服钙尔奇D片2片,每日2次,或乐力钙2片每日2次,肌肉注射依降钙素10 IU,入院第一周每2天1次,第二周开始每周2次。
用药时间为1.5个月。
1.3 中医中药治疗:自拟三参健骨汤,药物组成:党参、玄参各12 g,丹参、黄芪各15 g,当归10 g,熟地20 g,骨碎补、淫羊藿、菟丝子各10 g,生龙骨、生牡蛎各20 g,炙甘草6 g,根据病情如偏阴虚者加龟板,阳虚者加鹿角,血虚者加阿胶,血瘀者加三七粉。
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疗程。
1.4 疗效观察:临床治愈:腰、胸、背疼痛消失,活动、日常生活正常;显效:腰、胸、背疼痛基本消失,但日常生活中仍偶有腰、胸、背疼痛;好转:腰、胸、背疼痛减轻,但日常生活中仍有腰、胸、背疼痛;无效:腰、胸、背疼痛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治愈30例,显效31例,好转4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92.73%。
3 讨论
一个全面的治疗计划应包括:(1)对症处理:如对疼痛、骨折采取药物、物理、外科的'方法处理,以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原发病的合理治疗。
(2)阻止、延缓骨量丢失及增加骨量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平衡的饮食以保障摄取足够的营养,补充钙质、维生素D及矿物质,适当的经常运动。
(3)预防骨折发生或骨折发展的措施。
(4)降低单纯应用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其体内雌、雄激素水平下降,对甲状腺素激素的拮抗作用下降,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导致骨量下降及骨强度减弱。
老年人的运动量明显减少,肌张力低,肌无力,血液循环减弱,骨形成与重建失去了必要的应力刺激,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形成。
另外老年人的胃肠吸收功能减弱,钙的摄入明显减少,也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运用运动疗法,加强肢体、腰背的活动,改善骨代谢,可促进钙吸收,刺激骨的形成,保持骨量。
有研究表明:骨骼肌量与骨量呈正相关,而骨骼肌量较大者其收缩力也较大,骨骼承担的压力负荷也相应增大,压力负荷通过压电效应能够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使骨生成增加。
因此,通过运动治疗增加骨骼肌量,增大其收缩力,从而刺激骨的生成,TDP照射疼痛处以及中频电疗法治疗胸背部,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效果。
配合补充活性钙剂,增加钙的摄入。
口服乐力钙,增加钙在胃肠道的吸收。
肌肉注射降钙素,抑制骨钙的分解,增加钙的骨沉积。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藏精,肾精气之盛衰与骨骼之盈虚有密切的关系。
三参健骨汤以党参、玄参、丹参、黄芪为主药,起补益气血、滋肾、活血改善血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熟地、骨碎补、菟丝子、淫羊藿可温肾壮阳、强肾壮骨,龙骨、牡蛎起平阳潜阳、安神固涩精气、兼补钙质。
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精、壮骨强筋增髓之效,还能改善微循环。
国内研究者认为,补肾益精类中药方剂有增加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活动,防治异常骨吸收,调节骨代谢作用;它还有改善肠道对钙的吸收、纠正负钙平衡及激素失衡,调节机体内环境微量元素平衡等作用,所以具有延缓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功效。
中药生龙骨、牡蛎,内含丰富的钙元素,有促进骨质形成、保持血液酸碱平衡等作用。
笔者认为,所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用药简便,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有一定实用价值。
一、一般治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无特殊食谱,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诱发症状的食物。注意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治疗。失眠、焦虑者可适当予以镇静药。
二、药物治疗。无特效药,主要是经验治疗。1、抑制胃酸分泌药 一般用于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性地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促胃肠动力药 一般适用于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患者。选择性地服用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等。
3、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对小部分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FD患者可能有效,对于症状严重者可试用。
4、抗抑郁药 上述治疗疗效欠佳而伴随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常用的有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宜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建议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服用。
5、其他 可用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凝胶、铋剂、硫糖铝、麦滋林-S等。
三、舒畅情志。随着社会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精神日趋紧张,工作和学习的压力日益增加,困扰人们的问题越来越多。多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有心情抑郁,心情抑郁又加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对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语言疏导,心理暗示,方以柴胡疏肝散加减。
想要完全治愈功能性消化不良,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降低自己的精神压力,适当地进行运动锻炼,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作为亲朋好友,我们也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积极治疗,尽早康复。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消化系统症候群的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本文笔者对收治的功能性消化功能障碍患者采取了中西医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我中心1月~1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入选患者经评估均符合罗马III标准,均排除消化道溃疡、肝胆及胃肠病变、胃炎的可能性。男46例,女54例;年龄20~62岁,平均(38.5土11.8)岁;病程4个月~,平均(6.3±3.1)年。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本组全部患者均采取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每次lOmg,1次/d,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每次5mg,3次/d,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每片含氟哌噻吨0.5mg和美利曲辛lOmg),每次lOmg,1次/d,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气运脾汤进行治疗,组成:黄芪15g,砂仁、炙甘草、制香附、川芎、苍术、人参、陈皮各6g,神曲、栀子、白术、茯苓各lOg。用法:水煎浓缩至300ml,每日1剂,2次/d,早晚各服一次。疗程均为4周。
1.3疗效评定
参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主要症状总体疗效评定标准:按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xl00%,计算症状总体改善百分率。治愈:症状出现全部消失的情况;显效:患者的症状出现大部分好转的情况,症状改善大于或者等于80%;有效:患者出现症状部分好转的情况,症状改善的情况大于或者等于50%,小于80%;无效:症状出现无明显改善的情况,症状改善率小于50%,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1.0,采用(n,%)表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x±s)表示术后住院时间,并分别采用X2和t进行组间差异检验,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 (47/50),对照组为68%(28/50),临床疗效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不良反应对照组
口干患者3例,头晕患者2例,腹泻患者2例。观察组:口干患者1例,头晕患者1例,腹泻患者1例。经过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检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
3、讨论
FD是一组常见的症候群,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区不适。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肝郁脾虚是基本病机,气机不畅为其病机特点,肝郁为其重要诱因及加重因素。本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药治疗,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具有健脾益气的效果,制香附、川芎具有疏肝行气活血的作用,另外神曲、栀子具有消食导滞清火的功效,陈皮、茯苓、砂仁、苍术具有和胃化湿消痞的功效。
本组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 (47/50),对照组为68%(28/50),临床疗效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口干患者3例,头晕患者2例,腹泻患者2例。观察组:口干患者1例,头晕患者1例,腹泻患者1例。经过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检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中西医结合治疗痔裂瘘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肛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肛肠疾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同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痔裂瘘;疼痛
肛肠疾病是临床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疾病症,肛裂、痔疮以及肛瘘均属于肛肠疾病的范畴[1]。以往单用西医方法治疗肛肠疾病患者,会导致患者术后疼痛难以缓解,从而不利患者术后恢复。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便有着实质性的作用。本组重点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常见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100例肛肠疾病患者均符合有关“肛肠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6±3.4)岁;患者主要采取的手术包括肛周脓肿引流术、内痔结扎术以及肛瘘切除术。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罗哌卡因注射液、亚甲蓝注射液,行创面基底注射,即给予复方溶液12ml,于患者创面位置行创面基底注射[3]。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同样给药方式的基础上,实施川椒坐浴,并辅于中药进行调理。先需对患者行局部麻醉或骶管麻醉,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手术,抽取1%亚甲蓝溶液与罗哌卡因注射液的`混合液,于创面四周皮下完成创面基底注射。于手术当日,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其主药为大青叶16g、蒲公英14g、甘草7g[4]。若患者为湿热重病型,需添加14g生地黄、7g大黄等;行水煎煮,将汁液提取,大约460ml,3次/d,行口服;术后,在初次大便后,给予川椒16粒、马齿苋15g、蒲公英15g、大黄15g,水煎熏洗坐浴,2次/d。以1w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3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5]。其中术后疼痛评分时间段分为术后12h、1d、2d、3d、4d、5d,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疼痛缓解效果越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呕吐、恶心、尿潴留以及肛门坠胀[6]。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肛肠疾病涵盖了一系列疾病,而肛裂、痔疮、肛瘘等均是肛肠疾病中常见病,因其病变部位的生理性及局限性,往往会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便显得极为重要[7]。
在临床中,肛肠疾病通常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手术的选择上需以患者具体病情为依据,采取合理科学的手术方式,尽最大限度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为了使肛肠疾病得到最为有效的治疗,本组重点提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方面主要给予罗哌卡因注射液、亚甲蓝注射液,行创面基底注射,中医方面主要给予中药熏洗坐浴,外加中药汤药口服随症加减。较以往单用西医方法治疗肛肠疾病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防止水肿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曾毓虎[8]等经研究表明,对于肛肠疾病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西医方法治疗,能够使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症的发生;这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由此可知,中西医结合在肛肠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价值作用。
本组研究对照组患者单用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表明:①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肛肠疾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同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烈,张再重,王瑜.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现状与展望[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04(12):313-315.
[2]赵来运.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科术后疾病合并肛门瘙痒症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2(09):198-199.
[3]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术后肛门瘙痒症13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4,02(11):32-34.
[4]殷绪胜,班玉凤,黄海,等.银花三黄愈疡方熏洗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08(14):27-28.
[5]周爱华.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术后肛门瘙痒症110例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08(24):281-284.
★ 企业文化的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