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共含3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东菜园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西医结合诊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30例
论文摘要:本文应用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诊断,自拟功血一方(蒲黄、阿胶、田戟、仙鹤草、北芪、熟地、白求、煅牡蛎等)止血。功血二方(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白芍、白求、淮山、女贞子、山黄肉等)调整月经周期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30例,其中单纯用中药治疗66例,配合西药治疗64例,疗程三个月。总结疗效取得了总治愈率68.46%;显效率88.46%,有效率95.39%的'治疗效果。中药组和中西结合组疗效接近。正文:肛周脓肿,祖国医学称之为“肛痈”,系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间隙性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病变。现代医学根据肛门直肠解剖学肛腺导管入括约肌间隙特点,一般认为是原发感染灶破坏了肛腺及其导管所致,此病采用一般手术及抗感染治疗,脓肿单纯切开引流,原发内口不一次切开,效果欠佳,且易造成复发性肛缓。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肛周脓肿I期治愈法治疗48例肛周脓肿,治愈46例,治愈率95.8%,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42例,女6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3cyo天。低位肌间脓肿38例,肛管后肌间脓肿6例,高位肌间脓肿3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例。2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采用骶麻或腰俞,肛周局部麻醉,在脓腔内注入美兰,扩开肛门,在直视下寻找内口点。用内钩针探入内口,放射形切口切开脓肿与内口会师。彻底搔刮脓腔腐败坏死组织,创面明胶海绵压迫止血,脓腔内填塞引流纱条。高位肌间脓肿,以探针穿过肛提肌上方最薄处穿入直肠,引入橡皮筋,拉紧后在钳下丝线结扎固定。3、术中注意事项准确寻找内曰,是处理肛周脓肿1期治愈术成败关键,肛周脓肿内口多见位于隐窝处,均为一只内口,如美兰注射后见多个内口着色或内口超越肛管直肠环,对此类病人不宜采用一次切开引流术。内口位于隐窝处。伴有混合痔患者,切开时出血较多,应在切口两侧先结扎痔核,再在中问团开,以防术中术后出血。脓腔腐败组织清除搔刮要彻底,有侧方间隙也应同时切开引流,在搔利时有明显渗血,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脓腔创口换药时应保持创面由底部向上生长。防止皮肤粘合形成瘘管。要随时调整挂线松紧度。4、中医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可分虚实辨证施治。以实为主者,术见排出脓液黄色稠厚而带有粪臭味,或伴有寒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苦黄腻,脉弦滑数、治疗宜清热解毒利湿,用黄连解毒汤合二妙丸加减,内服外洗,创面用九一丹纱条引流,脓尽后生肌散纱条引流。以虚为主者,术中排出脓液淡白稀薄,不臭,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伴有身倦乏力,虚热,舌苔薄腻,脉细或儒缓,治疗宜养阴清热祛湿,蒿鳖甲汤合二妙丸加减内服外洗,脓净先用生肌散换药时合理抗菌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5、治疗结果48例肛周脓肿一次切开根治术46例痊愈,2例失败,成瘘管,1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结核性),另1例高位肌间脓肿6、讨论 肛周脓肿根据肛门直肠解剖学特点和肛腺导管入括约肌的间隙所致,一般认为原发感染病灶,破坏了肛腺及其导管。作者认为手术的原则,准确寻找内口,只要清除原发感染内口使创口敞开,引流通畅,一次切开根治即可获得成功。对高位脓肿的手术,[1] [2] [3]
1.一般治疗 患者体质往往较差,呈贫血貌,应加强营养,改善全身情况,可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贫血严重者尚需输血。出血期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保证充分的休息。流血时间长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适当应用凝血药物以减少出血量。
2.药物治疗 内分泌治疗极有效,但对不同年龄的对象应采取不同方法。青春期少女以止血、调整周期、促使卵巢排卵为主进行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止血后以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使用性激素治疗时应周密计划,制定合理方案,尽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作严密观察,以免性激紊应用不当面引起出血。
(1)止血:对大量出血患者,要求在性激素治疗6小时内见效,24~48小时内出血基本停止,若96小时以上仍不止血,应考虑有器质性病变存在。
1)孕激素:无排卵性功血由单一雌激素刺激所致,补充孕激素使处于增生期或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内膜脱落,出现撤药性出血。由于此种内膜脱落较彻底,故又称“药物性刮宫”。适用于体内已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患者。合成孕激素分为两类,常用的为17-羟孕酮衍生物(甲羟孕酮,甲地孕酮)和19- 去甲基睾酮衍生物(炔诺酮,双醋炔诺酮等)。可选用对内膜作用效价高的炔诺酮(妇康片)5-7.5mg口服,每6小时一次,一般用药4次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或停止,改为8小时一次,再逐渐减量,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每日5mg,持续用到血止后20日左右停药,停药后3-7日发生撤药性出血。
2)雌激素:应用大剂量雌激素可迅速提高血内雌激素浓度,促使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而止血。适用于内源性雌激素不足者,主要用于青春期功血。 目前多选用妊马雌酮1.25~2.5mg,每6小时一次,血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1.25mg;也可用己烯雌酚1~2mg,每6-8小时一次,直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维持量每日lng。口服己烯雌酚的缺点是胃肠道反应重,药物吸收慢,不易迅速奏效,必要时可口服微粒化17β-雌二醇、妊马雌酮,或苯甲酸雌二醇肌注。以达到快速止血。不论应用何种雌激素,血止后2周开始加用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化,可用甲羟孕酮10mg口服,每日一次,共10日停药。雌、孕激素的同时撤退,有利于子宫内膜同步脱落,一般在停药后3-7日发生撤药性出血。
3)雄激素:雄激素血而减少出血量。但大出血时雄激章不能立即改变内膜脱落过程,也不能使其迅速修复,单独应用效果不佳。
4)联合用药:由于性激素联合用药的止血效果忧于单一药物,因此①青春期功血在孕激素止血时,同时配伍小剂量雌激素,以克服单一孕激素治疗的不足,可减少孕激素用量,并防止突破性出血。具体采用孕激素占优势的口服避孕药1片。每6小时一次,血止后按上法递减至维持量,每日一片,共20日停药。②围绝经期功血则在孕激素止血基础上配伍雌、雄激素,具体用三合激素(黄体酮12.5mg,雌二醇1.25mg,皋酮25mg)2ml肌注,每12小时一次,血止后递减至每3日一次,共20日停药。
5)抗前列腺素药物:出血期间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氟芬那酸200mg,每日3次,可使子宫内膜剥脱时出血减少。主要通过改变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之间的平衡而起作用。血栓素A2为血小板凝聚前体和合成平滑肌收缩物质,而前列环素是一种有力的平滑肌松弛剂和抗血小板凝聚物。
6)其他止血药:安络血和止血敏可减少微血管通透性,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可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有减少出血量的辅助作用,但不能赖以止血。
(2)调整月经周期:上述用性激素止血效果一般良好,若骤然停药所造成的撤药性出血,必将使流血已久的患者增添困扰,故在止血后应继续用药以控制周期,使无流血期廷长至20日左右。为此,宜将止血时所用较高剂量的激素,于血止后逐渐减量,减量不能过速,否则子宫内膜可再次发生局部性脱落出血,此时再欲止血,则所需药量较出血前更大,且效果也差。 使用性激素人为地控制流血量并形成周期是治疗中的一项过渡措施,其目的为一方面暂时抑制患者本身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能恢复正常月经的分泌调节,另一方面直接作用于生殖器官,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并按预期时间脱落,所伴出血量不致太多。一般连续用药3个周期。在此过程中务必积极纠正贫血,加强营养,以改善体质。
参附鸡
配方: 附片20克,人参6克,鸡肉100克。
制法: 将鸡肉切块,人参切片,与附片一起,隔水蒸1小时,加盐少许。
功效: 温肾固冲,补气摄血。
用法: 佐餐食用。
归地烧羊肉
配方: 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干姜10克。
制法: 将羊肉切块,放入砂锅内,加当归、生地、干姜、酱油、糖、料酒等,用文火烧至羊肉熟透。
功效: 温肾固冲,调经止血。
用法: 佐餐分次食用。
氽蛎肉
配方: 鲜蛎肉250克,肉汤500毫升。
制法: 将肉汤烧沸,氽入蛎肉,煮沸即可,以食盐、味精调味。
功效: 滋阴养血,清热止崩。
用法: 食肉饮汤。
甲鱼虫草汤
配方: 甲鱼1只(约500克),冬虫夏草20克,藕节50克。
制法: 将甲鱼去头及内脏,切块,与冬虫夏草、藕节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1小时,加入调料。
功效: 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用法: 饮汤食肉。
茜草乌龟汤
配方: 乌龟1只,海螵蛸30克,茜草根20克。
制法: 将乌龟用沸水烫死后,去壳及内脏,洗净,斩成小块,与海螵蛸、茜草根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煮3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凉血,调经止血。
用法: 随量食饮。
墨鱼炖乌鸡
配方: 墨鱼250克,甲鱼1只,乌骨鸡1只。
制法: 将墨鱼去骨,甲鱼去关、爪、内脏,用开水烫后去黑衣,乌骨鸡去毛、内脏洗净后一起入锅,加适量水,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炖1小时至烂熟,加食盐调味。
功效: 滋阴养血,化瘀调经。
用法: 佐餐随量食用。
桂圆莲子粥
配方: 桂圆肉20克,莲子肉15克,红枣6个,糯米30克。
制法: 红枣去核,与糯米、桂圆肉、莲子肉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熬煮至熟烂,加糖调味。
功效: 健脾益气,养血止血。
用法: 每日1剂,可经常食用。
乌贼骨炖鸡
配方: 乌贼骨30克,鸡肉100克。
制法: 将鸡肉切块,乌贼骨打碎如蚕豆大,把鸡肉、乌贼骨装入陶罐内,加水和调味品,文火慢炖2小时。
功效: 健脾益气,养血摄血。
用法: 佐餐食用,食时去乌贼骨。每日1剂,5日为1个疗程。
参芪乳鸽汤
配方: 西洋参5克,黄芪15克,乳鸽1只。
制法: 乳鸽去毛及内脏,腹中纳人参片、黄芪,加水适量,隔水蒸1小时,加盐少许调味。
功效: 健脾益气,升阳摄血。
用法: 佐餐服食。
人参升麻粥
配方: 人参6克,升麻3克,粳米30克。
制法: 将前二味煎取汁与粳米同煮为粥。
功效: 补气摄血,升阳举陷。
用法: 每日1剂,连服1周。
黑木耳蒸鸡
配方: 黑木耳30克,鸡肉200克。
制法: 将黑木耳用清水泡发,洗净,备用;把鸡肉切成小块,加入食盐、酱油、生粉、白糖、味精腌渍20分钟,再加入黑木耳搅匀,文火隔水蒸熟。
功效: 祛瘀止血。
用法: 佐餐随量食用。
山楂红糖水
配方: 山楂30克,红糖20克,益母草20克。
制法: 将山楂、益母草,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煮取汁液,加入红糖,再煮至红糖完全溶解。
功效: 活血祛瘀。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