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放射性心肌炎的疗效研究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wing091108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药对放射性心肌炎的疗效研究论文(共含5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ing09110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药对放射性心肌炎的疗效研究论文

篇1:中药对放射性心肌炎的疗效研究论文

中药对放射性心肌炎的疗效研究论文

从中医学的观点来看,放射线是一种毒热性杀伤因素。热能化火,火热可以灼伤、消耗人体的阴精而致病。这种热毒之邪来势凶猛、险恶,极易伤阴耗气,致使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黄芪具有益气养阴、扶正祛邪、养心通脉之作用。黄芪含有黄芪多糖、葡萄糖醛酸、多种氨基酸、叶酸、黄芪苷等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血压而起到保护心肌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纠正心力衰竭作用[2]。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大剂量的黄芪皂苷抑制心肌细胞Na+-K+-ATP酶活性,从而间接抑制Na+-Ca2+交换,使Ca2+浓度增高,或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使心肌中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升高,Ca2+内流增加,而呈正性肌力作用;

②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能够改善心肌代谢,降低细胞耗氧量,维持氧的供求平衡,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稳定线粒体功能,改善细胞营养;

③直接抑制或清除自由基的产生,保护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的活性,提高心肌抗氧化能力,减轻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状态;④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血小板内cAMP水解减少,含量升高,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及降低血小板粘附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湘雅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二医院10月-11月期间接受胸部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试验的临床资料分析,共65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22~72岁,中位年龄61岁;肺癌33例,食道癌27例,胸腺癌1例,纵隔肿瘤2例,乳腺癌2例。观察对象一般情况较好,能耐受运动试验。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2组年龄、性别、原发病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符合放射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并排除对ST段指标的影响因素,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瓣膜病变、预激综合征、束支阻滞、心肌病、贫血和电解质紊乱等不列入观察范围。放射源及剂量:采用60 Coγ射线或直线加速器X射线照射,常规剂量分割,心脏及其相连大血管受照体积50%以上。照射总剂量40~70 Gy/4~8周。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给予辅酶Q10胶囊20 mg,每日3次;肌苷片0.4 g,每日3次口服。并给予胰岛素12 U、维生素C注射液5.0 g、10%氯化钾注射液1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者给予强心剂和抗心律失常药。重症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120 g,水煎服,每日2次。2组疗程均为4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均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心悸、胸闷、心音低、心脏杂音、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检查心电图,用活动平板分析仪进行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心肌酶学用酶法测定,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PK)及乳酸脱氢酶(LDH);并检测肝功能及尿素氮。疗程结束后复查上述检查。

2 结果

本观察结果表明,黄芪对放射所致的心脏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降低ALT、LDH,减少放射所致心肌损伤,并且能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篇2:中药方剂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研究

中药方剂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研究

试验观察了中药抗病毒制剂对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该药具有抗病毒消炎作用,高、中剂量组治愈率分别比攻毒对照组高23.3%和11.4%,死亡率分别比对照组低20.0%和13.3%,表明该中药方剂用于由IBV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 者:王靖 任家琰 WANG Jing REN Jia-yan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山西太谷,030801 刊 名:山西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7(11) 分类号:S858.31 关键词:中药方剂   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篇3:对我国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发展的研究论文

对我国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发展的研究论文

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研究就是要加强中药质量标准优质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内容,全面提高中药质量标准水平。强调在中医临床用药整体观点的基础上,遵循药品质量标准的一般原则,继承和发扬传统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成果。使用现代化先进仪器与方法,采用综合分析技术,对中药质量进行系统、全面研究。建立能较好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综合分析方法和质量标准模式,达到对中药复杂体系质量可控的要求,以此促进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中药种植(中药农业)水平提高,促进中药生产企业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树立优质产品品牌,巩固中药方剂及其疗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全面推动中医药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良中医药传统,丰富祖国中医药科学宝库。

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指导思想是优质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现代化中药质量标准更加强调优质化、标准化和现代化[1]。其中,优质化体现在重点加强检测中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方法研究,加强含毒性成分中药材的检测方法研究,对中药重金属、农药残留量和毒性成分要做到安全可控。中药质量标准中要全面列入标志绿色中药的`重金属、农药残留量检查项目,要提高鉴别的专属性,含量测定指标要和药效成分相关,保证疗效的专属性鉴别和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标准化体现在加强分析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薄层色谱要建立系统适用性实验,薄层板要标准化,停止使用手工板,重新核定色谱条件和点样量等。现代化体现在中药质量标准要积极导入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一般HPLC、GC和TLCS方法,要引进色谱柱、检测器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如GC中毛细管色谱法用于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直接进样分析、气相色谱-傅立叶变换和红外联用用于中药复杂体系挥发性成分鉴别和含量测定,采用新型HPLC色谱柱进一步优化色谱条件,应用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等拓宽测定范围。

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不仅要求现代化分析仪器、现代化分析技术和现代化分析方法,同时要求中药农业(种子复壮、药材种植等)和中药工业(药材炮制、半成品加工、制剂生产等)达到现代化。为此,饮片企业、中成药企业要积极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努力提高中药材生产组织形式产业化;要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制订具体药材品种的生产操作规程(SOP),提高药材生产的道地性,保证中药材质量。对目前主要来源为野生资源的药材,必须开展野生变家种研究。要以现代化中药工业引导现代化中药农业,把现代化中药工业建立在现代化中药农业的基础上[2]。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是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技术

作为能较好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综合分析方法和质量标准模式,除积极导入传统模式的分析测定技术方法外,应积极采用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技术。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是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得到的能够标示药物内含复杂物质群中的多种化学成分特性的色谱或光谱等指纹图谱。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法是将分解式的单一物质的“微观分析”与由物质群组成的群体成分的“宏观分析”结合在一起的质量控制方法,是中药质量检测的现代化模式,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是当前最符合中药特色的评价中药真实性、稳定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的可行方法。WHO草药评价指南、美国草药典(-,Monographs)、英国草药典(1986)和印度草药典()等已经采用植物药化学指纹图谱测定模式。

目前,国内制备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多采用色谱技术方法,如气相色谱相对保留值的指纹图谱[5-8]、薄层色谱聚类分析图谱[9]、HPLC-相对保留值指纹图谱[10]等,也有原子吸收光谱指纹图谱、紫外光谱指纹图谱、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核磁共振指纹图谱、红外光谱指纹图谱、质谱指纹图谱、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DNA指纹图谱等研究报道。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具有“整体性”和“模糊性”[11]。整体性是指将指纹图谱视作一个整体,通过整体辨认其综合特征来分析比较中药的真假、优劣。模糊性是指对指纹图谱的分析比较,强调其相似性而不是完全相同,这更符合中药的自然属性。

篇4:中药多糖及运动抗氧化作用对糖尿病防治的研究进度论文

中药多糖及运动抗氧化作用对糖尿病防治的研究进度论文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发现,氧化应激和糖尿病密切相关。高血糖、高血脂等可诱发机体产生氧化应激,而活性氧( ROS) 则可导致胰岛β 细胞损伤,并影响相关信号通路等。氧化应激和糖尿病之间相互影响,造成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断加重,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等(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变) 。基于氧化应激对糖尿病患者造成的危害,现已有很多研究利用抗氧化作用来治疗或缓解糖尿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分析糖尿病与氧化应激相互影响的相关机制,归纳用来检测糖尿病及其合并症中常用的氧化应激标志物,为判断糖尿病及其合并症发生发展程度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归纳不同中药对糖尿病及其合并症抗氧化的作用,总结运动对糖尿病及其合并症抗氧化作用,为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氧化应激

1956 年,Harman 提出了自由基学说( free radical,FR) ,FR可与体内多种生物分子发生损伤反应,这些FR 统称为活性氧( ROS) 。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体内不会有过多的ROS 剩余。当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如运动时强度过大、时间过长、面对突发事件、疾病等刺激,体内的氧化系统迅速释放信号,使高活性的ROS 大量产生,确保能提供机体充足的氧气。此时,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失衡,抗氧化系统的清除ROS 的能力远不及氧化系统释放ROS 的能力,此状态被称为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会造成细胞的损伤。抗氧化系统中,多种抗氧化酶和非酶系统能促进ROS 清除,主要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等。

2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

2. 1 糖尿病中存在氧化应激高血糖诱导产生氧化应激,其原因可能是通过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葡萄糖氧化和多元醇通路等,长期高血糖加重氧化应激。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是产生ROS 的主要途径,葡萄糖不经过酶促反应就会形成糖基化终产物(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EGs) ,多元醇通路主要通过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triphosphopyridinenucleotide,NAD-PH) 诱导产生氧化应激。慢性高血糖导致了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多元醇通路紊乱,引起AEGs 含量增高,产生过多的ROS,增加了氧化应激。在陈文华等研究中,将受试者分为糖尿病组( DM) 、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 DR) 和健康对照组,观察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及非酶类抗氧化物、氧化应激代谢产物的水平。研究发现,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患者存在严重的氧化应激,并且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代谢产物[丙二醛( MDA) 、共轭二烯( CD) 、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 AOPP)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糖尿病肾病变( DN)中也存在氧化应激,何兰杰等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高脂高糖+ 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其肾脏SOD 含量下降,MDA 含量上升,出现氧化应激。此外,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测DN 患者尿中DNA 氧化损伤的主要标记物8-羟基脱氧鸟苷( 8-OHdG) 来评价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病变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严重程度。硝基络氨酸( NT) 是氧化应激对蛋白质造成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物,在1 型糖尿病患者中,往往发现NT 生成增多。李湘等研究发现糖尿病足也存在氧化应激,其氧化应激标志包括脂质过氧化物MDA、一氧化氮合酶( 总NOS 和iNOS) 活性等。除慢性高血糖外,急性的高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可以引起明显的氧化应激。研究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病发症中都存在氧化应激,引起不同的ROS 含量增高。

2. 2 氧化应激对糖尿病的影响糖尿病中存在氧化应激,而氧化应激又会对糖尿病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ROS可以直接损伤胰岛β 细胞,胰岛β 细胞可合成线粒体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 ,而胰岛β 细胞只合成少量的过氧化物解毒酶,ROS 含量只要稍高,就容易导致胰岛β 细胞的损伤。ROS 可作为信号分子激活一些应激敏感通路,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引起β 细胞凋亡或坏死,抑制胰岛素分泌,诱发胰岛素抵抗,最终加重糖尿病。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 PDX-1) 是胰腺特异性表达的转录因子,主要功能调控和启动与胰岛β 细胞分化成熟及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ROS可使PDX-1 含量减少,影响胰岛β 细胞的再生和分化,ROS 还可通过JNK 调控PDX-1 的表达, JNK 信号通路在转导胞外信号至核转录因子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转录的能力。ROS 激活JNK 信号通路,造成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 FOXO-1) 进入细胞核,而将PDX-1 挤出,最终影响了胰岛β 细胞。此外,ROS 过多可诱发炎症反应,一些炎症因子,如IL-6,CPR,TNF-α 等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是这些炎症因子分泌并调节功能的重要场所,ROS 一方面诱发炎症因子的分泌,脂肪细胞同时加速了炎症因子的分泌,造成双重促进作用。对于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引起ROS 增多,由于其自身的肥胖造成炎症反应的加剧,导致对其糖尿病的加剧。

2. 3 糖尿病中氧化应激标志物氧化应激标志物是指能反映机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一系列生物化学物质,本文列举了糖尿病及其合并症中主要用来检测的氧化应激标志物,见表1。本文总结了大量关于糖尿病及其合并症中的氧化应激标志物,给糖尿病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生化指标参考依据,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目前对于以上氧化应激标志物还没有可靠的参考值。

3 中药多糖对糖尿病的抗氧化作用

中医学中虽没有“抗氧化”的说法,但是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了,中药的抗氧化作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是具有较好地效果。研究发现,中药中的主要成分多糖发挥重要作用,多糖是由10 个以上单糖缩合去水,以糖苷键形式结合形成的多聚糖,与单糖、寡糖的性质不同,不但不会使血糖升高,而且能降低血糖。本文列举近几年中药多糖在糖尿病中的抗氧化作用,见表2。中药研究中,目前发现很多中药多糖对糖尿病具有抗氧化作用,主要为抗脂质过氧化,提高肝、肾、胰腺、心肌等抗氧化能力,改善糖尿病血管、视网膜病变及骨质疏松,对糖尿病溃疡、足等也有抗炎、淡化疤痕的作用。此外,中药多糖可以清除过剩自由基,修复胰岛β 细胞,抑制糖苷酶活性,延缓多糖转化为单糖等。

4 运动对糖尿病抗氧化作用

运动是一种很好的促进身体健康及疾病恢复的方式,已经被广泛推荐,当然也适用于糖尿病。运动能降低血糖和血脂,有利于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此外,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以在糖尿病对抗氧化应激中起到保护作用。运动过程中,本身存在氧化应激。运动时耗氧量增加,当供氧量无法满足机体的需氧量时,机体产生ROS,如果机体无法及时清除过多的ROS,则机体会遭受氧化应激损伤。但是运动过程中,抗氧化酶的活性也会随之适应性增加,经常运动可以提高机体耐受氧化应激、清除过多ROS 的水平,这种提高取决于运动的强度、持续的时间及肌纤维的类型。一般来说,只有在耐力运动中被募集的氧化型肌纤维才能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中小强度运动可以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Kiraly 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小鼠经过13周中小强度游泳训练后,其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且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接近正常值。在王小娟等研究中,也得出有氧运动可增强机体抗氧化酶SOD 和GPX 活性,改善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状态,降低其胰岛素抵抗水平。

此外,Kaczor 等研究发现,长期低强度的运动可以增加机体蛋白质相关酶的活性,减缓其氧化应激的损伤,长期运动可增加其适应性应答,从而促进细胞修复,抑制细胞凋亡。赵用强等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可以提高有氧工作能力,促进抗氧化酶辅酶Q 清除自由基,避免DNA 中的dG 被氧化成8-OHdG,减少了DNA 的缺失和突变。Delbin 等研究发现,长期有氧运动可以降低糖尿病机体AGEs 的含量,抑制其生成,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

众多研究结果显示,在选择运动方案时,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较适合糖尿病患者,帮助其抵抗糖尿病氧化应激。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和消耗脂肪,帮助糖尿病患者抵抗氧化应激。在选择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后( 至少30 min) ,还需注意运动后的疲劳恢复,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病情等原因可能导致体质下降,如果在运动后疲劳未恢复,仍进行二次运动,则导致其疲劳累积,可能加重了体内的氧化应激。因此,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应当以合理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充分的疲劳消除为主要内容。可参考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抗氧化能力的运动处方。

5 总结

糖尿病和氧化应激相互影响,加重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发展。中药和运动都能对糖尿病及其合并症抗氧化有所帮助,两者相互结合、运用更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减缓。本文中总结出的56 味中药对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抗氧化作用,通过服用中药对机体进行调理,能够减缓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而运动作为常用的外治方法,对促进机体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高血脂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初期形成的原因往往是饮食摄入过多,运动消耗过少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内分泌紊乱。运动能消耗过剩的能量,具有非常好的降糖、降脂功效,改善糖尿病患者高血糖、高血脂的机体内环境。因此,中药与运动结合治疗和缓解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通过中药和运动“内调外练”减缓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同时降低血糖和血脂等,对于防治糖尿病及其合并症有着重要意义。

中药剂量直接影响防治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效果,本文虽列举近几年相关的中药研究,但有关其剂量及服药时间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规律的体育运动对抵抗糖尿病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应当以合理的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为主,尤其重要的,还需注意运动后的疲劳消除。

篇5:抗衰老中药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进展的论文

关于抗衰老中药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进展的论文

【摘要】综述了抗衰老中药的抗氧化成分和抗氧化机制,提出了今后尚待研究的问题,对抗衰老中药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衰老 中药 自由基

Progress of studies for scavenging free radical on antiag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antiag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have the antioxidative components and mechanism.The future developing direction in this fileld was proposed and further studies on antiag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worth making.

【Key Words】Antiag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ree radical

1956年英国学者Harman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向科学界正式提出衰老自由基理论[1]。该理论认为引起人类衰老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类性质活泼、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化学物质。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自由基在细胞内堆积,引起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成过氧化物,形成脂褐素(lipofuscin,LF),并使细胞及其重要成分如DNA、蛋白质和酶类等改变或破坏,导致机体衰老。衰老是机体自然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是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减退以至丧失,是生物体在生命后期阶段所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循序渐进的退化过程。人体本身也能产生防御自由基损害的物质。然而,随着年龄增加产生这些物质的能力会逐渐降低,对自由基损害的防御能力下降,导致衰老加速。与人工合成的自由基清除剂相比,中药抗氧化剂具有经济和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大量研究证实,很多具有抗衰老的中药能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发挥其抗衰老功能。本文对抗衰老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 黄酮类(Flavonoids)

黄酮类化合物是指二个苯环通过一个三碳链构成的环相连的一类化合物总称。根据其结构可分成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双黄酮、查耳酮、黄烷醇等10个类别。因其化学结构中含有酮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一般为金黄色或淡黄色,所以称之为黄酮。芸香甙、槲皮素及异槲皮甙清除氧自由基(O2- ·)和羟自由基(OH·)的作用强于标准的自由基清除剂VitE[2]。金丝桃甙可抑制心脑缺血及红细胞自氧化过程中的丙二醛(MDA)产生,显著提高大鼠血浆、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3]。黄芪总黄酮有清除O2- ·和OH·防止生物膜过氧化的作用,也能显著抑制OH·对DNA的损伤作用,是黄芪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4]。从银杏叶、夏枯草提取的黄酮能有效改善阿茨海默等退行性病变[5]。其他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如白花蛇舌草黄酮、甘草黄酮、沙棘总黄酮、艾纳香二氢黄酮等均有清除自由基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淫羊藿黄酮能够显著恢复D一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T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功能,同时提高肝脏总SOD的活性,减少心、肝等组织的过氧化脂质(LPO)形成[6]。Husain等人证实了十二种黄酮类化台物对OH·的清除作用,并推论只有其B环上的羟基被取代时才具有此作用[7]。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强弱与其结构有关,黄酮醇的抗氧化能力强于黄酮,B环上具有3ˊ,4ˊ邻二酚羟基的黄酮抗氧化性能最好。在B环无抗氧化作用时,A环上邻苯二酚结构可以补偿并起重要的抗氧化作用[8]。黄酮类化合物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至少有三种途径:通过酚羟基与自由基进行抽氢反应生成稳定的半醌自由基,从而中断链式反应以完成抗氧化作用;通过抗氧化剂的还原作用直接给出电子而清除自由基,同时能显著提高SOD和GSH-Px活性并对过氧化氢(H2O2)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抗氧化剂对金属离子的络合,降低若干需金属离子催化的反应,从而间接实现抗氧化作用[9]。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反应中既能消除链引发阶段的自由基,也能直接捕获自由基反应链中的自由基,通过酚羟基阻断自由基链反应[10]。

2 酚类物质(Phenolics)

多酚类化合物是极好的氢或电子供体,由于形成的酚类游离基中间体的共振非定域作用和没有适合分子氧进攻的位置,因此不会引发新的游离基或者由于链反应而被迅速氧化,所以是很好的抗氧化剂。阿魏酸(ferulic acid)分子苯环上的酚羟基是抗氧化活性基团,可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以及与生物膜磷脂结合保护膜脂质结构和功能[11]。阿魏酸还可直接减少H2O2含量,但对MDA含量无减少作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HA)是由咖啡酸(caffeic acid)与奎尼酸(quinic acid)组成的缩酚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CHA和3,5-二咖啡酰奎尼酸(DCQA)均属于小分子化合物,能与过氧自由基快速反应,对2,2′-二苯基-α-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显示清除活性。CHA主要存在于杜仲科、忍冬科忍冬属、菊科蒿属等中草药中。橄榄油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如松脂醇(C20H22O6)和乙酰松脂醇(C22H24O8)。经常食用橄榄油能有效的防止因脂肪过氧化而发生的细胞凋亡所带来的`早衰、早老、色斑、皱纹等[12]。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结合而成。最简单的原花青素是儿茶素、表儿茶素或儿茶素与表儿茶素形成的二聚体,此外还有三聚体、四聚体等直至十聚体。PC主要分布在下列中草药中:银杏、大黄、山楂、耳叶番泻、小连翘、葡萄、日本罗汉柏等,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能够扑获细胞外液中的活性氧,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活性[13∽14]。

3 多糖(Polysaccharides)

许多中药富含活性多糖,因而具有促进机体免疫、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抗寄生虫以及抗辐射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炎、癌症、艾滋病和抗衰老等。如人参多糖、黄芪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香菇、猪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银耳多糖的保护肝细胞作用,芦荟多糖的抗肿瘤和抗艾滋病毒作用等,都与其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黄芪多糖可明显增强创伤小鼠体内的SOD活性,抑制创伤后体内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15]。灵芝多糖口服液可增强GSH-Px、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对阿霉素引起的细胞自由基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6]。南沙参多糖对化学药品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对小鼠脑中MDA升高、SOD减少有抑制作用,表明南沙参多糖改善小鼠学习记忆作用与影响脑中自由基有关[17]。枸杞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全血、肝、肌肉组织的SOD活性,升高肝组织GSH-Px、GSH的含量,促进小鼠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多糖抗氧化机制主要是加强DNA的复制与合成,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与营养来延长动物的生长期;提高动物对非特异性刺激的抵抗能力,通过调节和增强免疫功能达到抗衰老作用;通过调节蛋白质、核酸、糖和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与抑制LF形成,提高机体SOD比活力,清除LPO和MDA、抑制单胺氧化酶B(MAO-B)的活性作用以发挥抗衰老功能[18]。

4 皂苷(Saponin)

皂苷是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因其水溶液形成持久泡沫,象肥皂一样而得名。皂苷类根据苷元的化学结构分为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两类,各类皂苷中以三萜皂苷分布最为广泛。近年来研究表明,皂苷大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已知氧化损伤与许多病理生理现象如衰老、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有关,皂苷类的抗氧化作用则可能是其延缓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药理作用的共同作用机制[19]。甘草次酸能显著抑制CCl4诱导肝的微粒体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作用,其抑制强度高于Vit E[20]。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皂苷类还有三七皂苷、西洋参皂苷、柴胡皂苷a等。柴胡根含皂苷约2%,主要皂苷为柴胡皂苷a、c及d,果实亦含多种皂苷。党参根含三萜类化合物、皂苷、多种甾醇和甾苷等。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和人参皂苷Rg3(ginsenoside Rg3)的混合物能阻止神经元产生过量硝酸,延缓衰老。人参皂甙可明显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SOD及GSH-Px的活性,减少LPO及其代谢产物MDA含量,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亦可减少脂褐质在脑、心肌中的沉积达到抗衰老的效果[21]。人参总皂苷能清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人参芦头总皂苷、茎叶总皂苷、人参果总皂苷可明显减少老年大鼠脑、心肌中LPO的生成并提高血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此外还有绞股蓝皂苷、柴胡皂苷、甘草次酸等一些四环或五环三萜类皂苷也有类似作用[22]。

5 鞣质(Tannin)

鞣质为分子量500~3000的能沉淀生物碱、蛋白质的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根据鞣质的分子结构及水解的难易可将其分为水解鞣质(hydrolysable tannins)、缩合鞣质(condensed tannins)及缩合鞣质与水解鞣质中的葡萄糖以碳健连接而成的复合鞣质(complex tannins)。约有70%以上的中药中含有鞣质类化合物。如地榆、大黄、诃子、肉桂、芒果、老鹤草及仙鹤草等含量较丰富[23]。鞣质分子中的众多酚羟基使其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对各种氧自由基、脂质自由基、含氮自由基都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比常用抗氧化剂Vit C和Vit E还强,也超过了小分子多酚如茶多酚和没食子酸。多数可水解鞣质在5μg/ml时就可显著抑制LPO升高的作用[24]。其抑制活性取决于酚羟基的位置和数目,六氢二酚羟基的清除活性大于没食子酸酚羟基。鞣质的抗氧化性还表现在抑制肝脏线粒体、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由肾上腺素引起的脂肪细胞的脂质分解作用;降低由于肝损伤引起的肝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的浓度以及用过氧化油喂养的大鼠的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浓度;降低多种诱变剂的诱变性并有抗病毒活性;降低血液中尿素氮浓度和抗肿瘤、抗癌变作用[25]。

6 维生素类(Vitamins)

β┖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

中药教学论文

对物理学的研究论文

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神经症患者人性化护理疗效分析论文

成本会计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论文研究方法

基础设施产业对投资的影响研究论文

研究用户对移动支付的看法论文

对中国文学批评的抒情性传统研究论文

中药对放射性心肌炎的疗效研究论文(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药对放射性心肌炎的疗效研究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