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天皇老子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共含13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天皇老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1: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  郭琴芳

摘 要: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教学日益显示出它的优异性,如何将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出发,比较了英语网络教学相对于传统英语教学的优点,探讨了英语网络教学的几种教学模式,同时也讨论了教师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作用以及现代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面临的挑战,并对英语网络教学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中学英语  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因特网日益普及,网络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同样悄然改变着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促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不断更新。如何在中学课堂中引入网络技术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就中学英语网络教学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1 网络英语教学的特点

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指导、帮助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实现语言的交际,使学生在交际中通过体验、感悟、总结、归纳而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传统的课程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这种教学结构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传统教学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教材等教学媒体实现教学目的,获取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上偏重于语法知识、词汇的讲授,忽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十分不利。此外,由教师统一放录音、统一核对答案的听力训练方法,无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

网络教学环境通过以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建构起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域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网络技术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多种通讯机制与交流手段。在网络环境中,教育信息的显示呈多媒体化,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这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更具魅力,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了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中,用电子邮件、语言信箱或其他网上媒体交流手段与他人进行交流活动,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线进行提问、回答、讨论、辩论、协商,从而可以有效地实现与他人协作与交流。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课堂容量,增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画、影像、图片等素材,利用优美的外国名曲、生动的卡通动画、场景环境等声、色、图、文多种媒体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学生从一上课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的学习境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变学生 “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网络英语教学模式

2.1 演示型教学模式

外语教学中的演示型教学,是指教师利用word、powerpoint或frontpage等编写教学演示文稿,通过网络教室提供的环境直接呈现给每一位学生。这是一种较为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可以选择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如《大嘴英语》、《空中教室》等,也可以利用课件大师、Authorware等软件工具自己动手制作课件。

2.2网络交互式学习模式

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是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网络环境中有着海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逐步失去以往占有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再依赖现成的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SEFC BookII Unit14 Freedom fighters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事先准备好一些关于Nelson Mandela生平、事迹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去找出答案。通过这种网络创设、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网络交互式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过程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自我努力分步实现、总体完成,而成功的反馈信息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后让学生在回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可发EMAIL给老师。该模式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3 基于协作的自主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群体活动开展较少,而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学生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家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象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如在SEFC BookII Unit 13 The Water Planet一课中,让学生分组通过网络就How to protect the water on our planet?展开讨论,并按组将讨论结果通过网络提交给教师。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在问题讨论的最后,根据学生提交的讨论结果,教师再选择其中较典型的观点加以分析,最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没有标准答案、没有预设任何思维限制的协作式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提供了让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4 基于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该方式中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的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我们都清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背景知识、学习习惯和能力、认知风格都有很大的差异,而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无暇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往往按照“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在网络英语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由于主体的学习都能在交互中得到及时的反馈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这对学习能力较弱一些的学生来讲,既能免除公众之下怕出错的心理障碍,又能在自己选择的练习中建立自信心,哪怕是小小的成绩,也能使他们达成满意的自我提高。

3 网络英语教环境下教师的定位

在外语教学中引入网络技术,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观念和方法的全盘否定。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网络英语教学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两者的优势与缺陷。

首先,在网络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采用网络教学手段前,教师应进行课程计划的考虑,如对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目的。

第二,教师在英语网络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与参与者,而不是传统的教导者,在英语网络教学中,尽管学生可以有很大的自主性,但教师的促进作用仍是不可替代的。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网络教学是很难发挥它的作用的。

第三 网络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与挑战,作为网络教学的教师,必须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熟练使用相应的设备,还要熟悉因特网上的外语教学资源,从因特网这个信息海洋中获取并组织所需的信息。

4. 网络英语教学的展望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外语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手段和无限的可能性。“通过网络学习英语将成为未来英语学习的一条极具潜力的重要途径,将网络应用于英语教学亦是未来世界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顾佩娅:)另外,网络技术也给我们的教学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外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熟悉并掌握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同时积极主动开展运用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进行外语教学的活动实践,为外语教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胡隆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顾佩娅 漫游Internet英语世界―Internet辅助英语教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 林林  交际理论与网上教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

[5] 桑新民  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篇2:浅谈游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游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游戏就是以辅助英语教学为目的,用英语进行交际,在英语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广泛运用的.游戏.在英语课堂中引入游戏.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转化为学生乐意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利用学生无意注意的特点,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白勺学习习惯.

作 者:刘红丽  作者单位:山东东明县东明集镇第一初级中学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游戏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篇3:浅谈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交际英语教学法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交际英语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具有以交际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语言的流畅性等特点.交际英语教学法不仅对听说环境,而且对教师的社交能力、口语能力、品性修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 者:范明思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 英文刊名:HOPE MONTHLY 年,卷(期): “”(12) 分类号:H3 关键词:交际英语学习法   交际   听说环境  

篇4: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记得在讲“水的星球”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这一课中,我们主要谈到了有关水的性质和如何利用水和保护水的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听说能力,我让他们做相关的实验。首先,我拿了一瓶水,一张硬纸片和一瓶花生油到了课堂。学生们立刻被我所带的东西吸引了。当我向他们发出邀请来做一些有趣的表演时,班里的同学各个跃跃欲试。于是,我请了男同学做下面的实验:在盛满水的瓶子上盖上后纸片,用手摁住,然后慢慢将瓶口倒置,把手移开。此时同学们完全被吸引住了,他们发现,瓶子里的水竟然没有流出来。随后,将实验成功的完成的那位同学又得意的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实验图如下:

. 水

(1) (2)

于是我不失时机的发问:What happened? Why? 学生们积极用英语回答了我的提问。接着,我有邀请同学做了另外的实验他们都肯积极配合:把一些花生油倒入盛水的瓶中。同学们发现油漂到了水上。图如下:

(1) (2)

我又向他们提问了相关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圆满的用英语完成他们的任务。随后我兴致昂然一起用英语谈论了有关水的其他性质和利用水,保护水的话题。收到很好的效果。这节课很轻松。也印象深刻。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体态语进行辅助教学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讲到“bring” and “take” 的区别,“smile” “laugh”的区别,完全可以用体态语表现。体态语也叫身势语如口语一样,身势语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和文化。芬安格斯 说“肢体语言一旦缺失,那样人就不会成为正常人。”在学校教育中,身势语对于学生促进学生的性格培养起积极作用。老师的身势语会对学生的性格形成有极大的影响。老师准确的身势会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性格。老师正确有益的身势语的影响不仅会表现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而且还会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氛围。事实上,老师和蔼亲切的态度表情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一步说,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需要生动鲜明和准确积极的身势语使得他们更具体形象。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的激发和鼓舞,教学效果也会有显著得提高。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然而,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可见,体态语在英语教学和实际交际中的重要地位。

体态语言即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体态语不仅能代替语言交际功能,而且能扩大交流范围,表现或掩饰内心情感,丰富语言,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形象,简洁明了,提供大量信息,深化表达内容等。在英语教学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利用体态语可起到以下几个功能:

一、课堂讲授,有利于师生间情感交流,突出重难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及记忆。

二、反馈课堂教学信息。

三、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而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应用体态语能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体态语,使英语教学效果更好呢?

体态语在课堂上的运用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某些体态语,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表情运用的艺术(Facial Expression)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思、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上,脸上保持微笑是对学生的一种赞许和鼓励,而脸部表情疆硬,就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微笑的运用确实重要。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英语这一门外语是较困难、枯燥、难以理解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学生感到学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

如何把微笑带进课堂呢?教师平时可以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趣故事,或平时阅读中见到的幽默故事讲给学生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还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些滑稽可笑的课堂故事或短剧。教师平时也就注意培养自己幽默、乐观的生活观。“教育的确重要,却无须板着脸孔待它。”

2、课堂的“第二语言”--手势(gesture)

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语言句型时,指着自己的衣着或可能带有的教具,来教“This is a suit ( map, bag, etc. )”或者在教“He is not ……”时就摇手,“He is tall.”就用手指高些或者“She is five.”时,就伸出个手掌。另外,简单的手势还可以表示如“Come 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着自己招动)、“It's ok”(向上起拇指)

总之,手势在体态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人很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

3、眼神的运用艺术(eye contact)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因此,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

教师在课堂上艺术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

例如,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换地向棚顶或室之一隅,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飞眼左右,低语暗议,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可见,学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教师就应从眼神中了解真实的东西,提高效果。

如何看学生眼神行事呢?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另外,局部专注能够对学生进行仔细的心理调查,发现自己的讲授效果如何,可以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打破课堂提问的冷场现象,更重要的可以制止部分或个别的走神或骚动。如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效果就不同。会艺术地应用眼神,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

4、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body distance)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表露出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的改变。

英语课堂上,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做听写练习时,教师一边念、一边适宜的走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如果教师与学生距离4-5米远,也许就很难产生这种效果。有些教师曾多次讲到,用电教室(讲台离学生4-5米远)上课没有在小教室上课的效果好。可见,讲究距离在课堂上的应和,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能准确、适当、自然协调的运用体态语,能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将非语言交流手段利用起来,突出“哑语”的作用,使之最优化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作者:杨雪琪

200 4 月25日

篇5:探析旅游资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 旅游资源 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论文摘 要】 利用旅游资源辅助英语教学,贴近现实生活,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鄂西南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在鄂西南地区农村中学里,英语教师们极为重视并积极开发和利用有效资源进行英语教学。如今,大多数教师可通过网络获取最新事件的信息以及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来对相应的课文内容作一个补充 ,使其课堂更加生动丰富;同时还鼓励学生积极上网进行一些专项训练以及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传统的教学资源仍然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利用音响制品让学生听演讲及课文录音和看电影,鼓励学生多看电视中与英语相关的教学节目,利用报刊杂志获取有效的相关信息来扩充英语学习内容。教师们也常用简笔画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理念,同学们给大脑中储存了较为丰富的英语知识,但是运用英语的机会很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而不是只掌握一些英语知识。在该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内容多以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语言输入量偏小,教学中鲜有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没有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只是把英语当作一门考试科目,为考试而学,不知道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很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们忧虑于以上现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创造学生运用英语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恩施市七里坪中学余教师就有着较为成功的经验。恩施市地处湖北省西南腹地,位于清江的中上游,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度,是镶嵌在鄂西南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因拥有举世罕见的硒资源而被誉为“世界硒都”,境内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完善,森林覆盖率达65%,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恩施土司城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余教师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来帮助英语教学,并通过学校与当地旅游主管部门、景区管理处协调,允许学生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进入旅游景区主动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为其提供免费的旅游咨询服务。

二、旅游资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在九年级开学之初,余教师会组织一个第二课堂英语,她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六个学生,在分组时,平衡了同学们的表现能力。每个月初,发给每小组一个景区的中文资料介绍,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先把自己景区的中文资料翻译成英语,然后分扮导游、游客角色进行自创情景表演,月底,余教师会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同时每组都会派一个学生组成评审团,根据语音、语调、流畅程度等评出当月的导游之星。在整个九年级的教学中,余教师共安排六次这样的活动,各组的学生轮流扮演导游、游客、评审团成员的角色。

学生做完情景表演后,在随后的周末就要进入景区,跟外宾面对面地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此次活动的实践报告,总结跟外宾交流的心得体会,为下次活动积累经验。学生们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后,开始进入旅游景区,因为是有备而来,就能有话可说,自信地同外宾交流了。当学生与外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后,体会到了运用英语交流沟通的成就感,由此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被动要求学习转为积极地主动学习,同学们的英语成绩也提高了,还有少数同学因为其它科成绩基础太差,而英语成绩突出,中学毕业后,准备继续主攻英语,将来做一名职业英语导游。

通过相关的情景表演和在景区同外宾的实际交流,我们发现利用旅游资源帮助英语教学有如下效果:

2.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学好英语。同学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学习并运用英语。利用旅游资源进行英语教学,即在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教学,学生能自主地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创设的语境中,经过锻炼之后,学生能自信地进入景区同外宾进行交流,通过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他们会有成就感,能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意义,用英语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意识极大地增强,而不再是只把英语当作一门考试科目,由此激发起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去。

2.2增强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运用英语进行交流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当今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又生活在一个电子信息时代,学生大都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查资讯,较少与同学交流,而利用旅游资源进行英语教学,要求同学们进行相关表演,学生在上台表演之前,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准备,学生之间会有充分的交流与协作。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交际场合,学生们能自由地表达思想观点,英语语言的运用会更加自如,逐渐地把语言知识转化成了语言技能,通过在景区与外宾交流,不断地实践运用,逐步增强了英语交际能力。

2.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利用旅游资源进行英语教学,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相关表演,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空间。课后学生会以他们自己为中心,根据相关语境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查找相关内容,去思考、探索、选择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学生们各有所长,在自主互动中,互相取长补短,同学们在跟外宾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碰撞,产生了大量的心得体会,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

三、结束语

通过旅游资源进行英语教学,即在贴近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中教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意义。在创设活动中创造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环境和氛围,通过多样的语言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避免英语学习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体验和感知英语,把知识的获得、巩固、拓展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了印象深刻的感性知识,这也大大加强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参 考 文 献]

[1] 罗朝猛. 开发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实践与探索[J]. 中小学教材教学,(7).

[2] 宋军.论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策略的培养[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1).

[3] 刘敏.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教育研究(3).

[4] 叶志彪.乡土资源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

篇6:典型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围绕“典型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这个话题,结合自己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一、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二、强化知识记忆,三、有助于能力培养,四、有助于课堂活跃气氛的形成,五、有助于师生默契的形成,六、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等六个方面对典型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好处和自己的一些做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典型句 英语教学 应用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语言,着重在于使用。当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时,习得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中有很多句型,掌握典型句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典型句。 句型教学虽与语法教学、课文教学有关系,但又是相对独立的教学领域,在中学往往把句型教学作为语法教学和课文教学的“附庸”,致使学生掌握的句型不够系统和熟练,使学生改变不了用汉语表达方式来套英语的习惯。 句型是从口语和书面语的无数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句子模型或模式,有代表性和常用性的特点,从根本上说是模仿、套用和活用的典型造句套路。 典型句就是这些句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句子。选择典型句要考虑:(1)结构上要有代表性,掌握了这个句型,能够举一反三;(2)语言上要通俗易懂,既容易上口,又便于背诵;(3)内容上要生动有趣。这样对东西典型句产生了兴趣,就愿意多读,读熟了就能由此及彼,能触类旁通。 本人在几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探索典型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现在就典型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 结合典型句进行教学有助于: 一、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有一种总的心理压力,觉得语法规则太多、词汇意义太活、课文太长、记忆吃力、理解困难、表达更难,思路茫然,通过句型和典型句教学,这种心理压力可以显著减轻。 句型教学起一种化繁为简的作用,将典型句作为一个支撑点,把语法规则、词汇搭配、课文语言重点都包罗在内,练熟之后,学生会感到英语并不复杂。 典型句教学可以起到化零为整和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英语中词法和句法都自成体系,概念、定义、用汉语表达的规则、例句、例词等抽象而零散。使得学生既难记又难用。通过句型和典型句教学,使规则寓于模式和公式之中,简单直观。

二、强化知识记忆 结合典型句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如:used to(过去常常) 和be/ get used to(习惯于) 的用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混淆。我们就可以给学生几个典型句让他们练习记忆。如例:(1) There used to be an apple tree behind the house, usedn’t /didn’t there?

(2) There used to be a shop at the end of the road.

(3) He used to get up late.

(4) He is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5) She is getting used to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我们可以把例(1)在“There used to be”这种句型上作为一个典型句来记忆。这样既记住了“used to” 这个短语,同时也练习了“There be”句型以及其反义疑问句句型,并且这个句型在我们的日常练习、测试和大型考试中经常出现。把第(4)句作为典型句来记可以使学生记住:be/get used to (to 为介词)后面要加动词的 –ing形式。也可以把(3)(4)句整合成一个更典型的句子:(6)He used to get up late,but he is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now.通过例(6)就可以使学生正确使用 used to 和 be/ get used to 这两个重要的短语。

三、有助于能力培养 结合典型句教学,有助于能力培养,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1)I have 5 pencils,3 of which are red. (2)He has 3 sons,none of whom is a college student.(3)The old couple brought up 3 children, none of whom is their own.我把例(1)叫做“五支铅笔”句型。这是一个包含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定语从句在高中阶段应当是一个较重要较难的语法项目。通过这个句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定语从句。使学生熟记这个典型句,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触类旁通。这个非限制定语从句是由“数词+of+ 关系代词/关系副词”构成,形成“数词+ of +which / whom”结构,可以扩展到“不定代词+ of + which/ whom”,形成 “all/ none/ few/…+of + which/ whom”句型。通过这个典型句的记忆和练习,使学生见到这样的句子就应想起、认出这个句子是“五支铅笔”句型,他们就能正确使用该句型,起到培养能力的作用,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四、有助于课堂活跃气氛的形成 英语教学中过多的讲解会使得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利用典型句进行教学,会使英语课堂上过多的讲解变为,以精讲多练为主的课堂模式,语言就应该是在使用中进行学习。当在讲练中遇到讲过的句型时,就提醒学生,这是我们讲过的典型句,让学生自己思考,想出典型句,再让学生造出几个类似的句子,这样学生会很活跃,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努力思考造句,使课堂气氛活泼。 当遇到:We were having supper when someone knocked at the door. 时,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会想出如下句子: We were watching TV when someone knocked at the door.

We were watching TV when the electricity was cut off.

We were having supper when the telephone rang.

五、有助于师生默契的形成 结合典型句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默契的形成。师生间的默契一旦形成,就会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自然顺利,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正如上文所述,当教师指出某句或某个习题是我们讲过的典型句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想出其他例句。当遇到 “He has a lot of books, none of which is in English.”时,我就说这是我们的典型句,学生 就会接着说是“五支铅笔”句型,这样学生就会跟着教师的上课思路进行,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 六、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如“众所周知”这一短语,我们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假如要表达“众所周知,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我们可以用如下方式表达: It is known to all that Hangzhou is a beautiful city.

As is known to all, Hangzhou is a beautiful city.

What is known to all is that Hangzhou is a beautiful city.

又如:他的话值得考虑。我们可以译做:

(1) What he said was worthy of being thought about.

(2) What he said was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3) What he said was worthy to be thought about/considered.

这样就会使学生灵活地使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会改变学生用汉语思维方式思考,用汉语表达方式表达的情况,使学生形成用英语思维,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结 语 通过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典型句教学,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摆脱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气氛,营造良好的外语教学环境,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使用英语,不在把学英语作为一种负担,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以上是本人一点拙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赐教。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主编:1990,《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田竟荣、田荔、柳庆厚编:1995,《外语教学研究》,济南出版社。

作者:贺兆营

篇7:“信息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信息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为解决现今交际法教学存在的误区,引导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需要在交际法教学中积极运用含有信息沟的活动。

信息沟是交流双方所占有的不同信息,是交际双方进行语言交流的原动力。信息沟活动是指活动中学生们被给予不同片段的信息,学生们通过交流、分享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是交际法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

信息沟活动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三种基本的操作形式:课前预习设置;课堂教学设置和课后信息的巩固设置。

信息沟活动的具体实践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创造了真实有效的语言情境。

关键词: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信息沟活动(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交际法教学(Communicative Approach)、中学英语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教委“中学教育应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着重‘ 培养学生的

素质教育’的轨道上” 这一要求的明确提出,中学英语教学新教材便应运而生。无论是新教材的“内容选材”,还是它的“编排设计”都体现了“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的宗旨。那么应通过怎样的教学手段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呢?随着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法便相继而出,例如导学法、情景教学法、五步教学法、三位一体教学法、四位一体教学法、反复教学法等等,虽然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他们都是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恰当地通过“信息”的传递、吸收、消化、巩固,从而达到掌握这一目的的,这就涉及到“信息沟”的基本运用。

新教材的普遍使用带动了新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尤其是“交际法”在英语课

堂中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英语多年的人看见外国人不敢开口的情况。但是我们同时注意到,在教改中许多英语教师只是将重点放在不同内容的教材上,而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仍是“新瓶装旧酒”,造成新教材与新教法的脱节。一些教师初步接触新的教学法后,在课堂教学中做了相应的教法尝试,开展了多种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使得课堂气氛比以往活跃。比如说分角色表演会话,接龙复述课文等等,但这种以背和记为主的语言活动的背后仍是机械的操练,学生只顾“说”甚至 “背”自己的部分,而对对方所说的应答内容却充耳不闻。问话的学生由于早就知道了对方下一步的应答内容即使对方“出错”,也认为自己应该按既定方针办,按部就班地继续进行;应答的同学给出的回答也都是事先商量好的,对方准备过的。由于教师大量控制、学生过度配合,这种不含“信息沟”的交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有较大区别,我们可称之为“伪交流”。这种在课堂教学中未能使“听”与“说”有机结合“的交流活动,导致了学生在实际生活的交际中应变能力较弱。

英语教学的交际法认为,听和说是交流过程中不可独立的两部分,听是理解

和吸收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所以听说能力的提高应该是同步的,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为了改变目前英语教学的这种落后状态,就必须注意在选择和设计课堂交际活动时要让参与交际的双方存在“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使交谈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所拥有的信息,通过口头语言的交流搭起沟通信息的桥梁。“信息沟”的存在使交际活动更接近于真实。

二、“信息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原理

1. 信息沟的基本特点

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也称信息差,是指人们在了解和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也正是有了这种差距的存在才产生了一系列人们为谋求“信息平衡”所进行交流和传递的“言语活动”。信息沟是交际双方进行语言交流的原动力。

① “信息沟”的绝对性和永恒性

由于人和人之间所处的环境和知识阅历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人们之间所掌握的信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是永恒的,绝对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才出现“交际”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英语教学是学生掌握某种语言项目的过程,这一过程由许多具体的信息传递和接收步骤构成。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在教学交际过程中存在传递、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在含有信息沟的课堂活动中,我们将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转化为学生之间和学生自身的教学信息传递,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既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相互合作,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在中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尽可能设置多种多样的“信息沟”,诱使学生产生谋求“信息平衡”的渴望,使教学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②信息沟具有再生迅速性和不可预见性

信息沟不仅存在着绝对性和永恒性,而且还存在着再生迅速性和不可预见性。“信息沟”是人们交际的基础、诱因和出发点,同时他的永恒性又决定了人们交际活动的多样性和持续不断地发展,因此,人们在达到“信息平衡”的同时,又会出现新的不平衡,于是又为谋求新的平衡而迅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追求,产生新的“交际”。事实上真正的语言交流是由于“信息沟”的存在而开始的。

2.信息沟活动(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

信息沟活动(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就是教学活动中学生们被给予不同片段的信息,学生们通过交流、分享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它是交际法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

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对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学生来说,语言的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有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为了使英语的语言习得尽量在真实有效的交流中进行,开展信息沟活动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信息交流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A所说的话能帮助B形成回答,同时这种信息交流也影响到接下来A的应答,如此往返。在此过程中,A无论能够多么精确地预测B将会说的话,但绝对不可能完全肯定B将会说什么。通常情况下,交流双方的信息差异是无法预知的。正是这种口头语言交际的“自发性”和“不可预知性”成为英语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难点,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的大班教学中。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就要想方设法创设一个同样的“信息沟”。

传统教学中,对话练习中(Dialogue practice)的A、B学生都在对话开始前完全意识到对方下一步将会说什么,并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回答。这种类型的语言练习有一定的价值,但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就有了局限性,而信息沟活动正是为了那些准备进行更高一层次语言交际活动的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所设计的,这使得他们进行听说练习(有时结合阅读练习)时的语言更趋向于真实的交际。

3.信息沟材料(information gap materials)

信息沟材料(information gap materials)是指教师对教材的适当处理,使之包含很多信息,需学生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信息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自如地应用真实语言的能力。

三、“信息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本原则

“信息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本原则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点。

1.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而不只是以教师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都是在大班(50人以上)上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学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充分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语言发展(Language development)所必需的活动。可利用列表、图示、简笔画、多媒体测试、提问等交替进行,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2.要注意所设计的活动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课前应对教材仔细分析,做好教材的补充和二次设计工作。信息应包括前沿科学、环境保护、文化、自然、历史以及各方面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等等。并且在一次交际活动中尽量启发学生的思维,结合语言的各项功能,反映语言应用的广度。将学生已接触过的各项语言功能结合起来,让学生综合运用。

3.课堂教学应以任务为中心(Task-based),而不是以单纯的语言练习为中心。教师在此类活动中常设置一个障碍让AB两组学生共同克服,转移学生口头交流时对英语语法规则过多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克服第二语言自卑感和因此而产生的交际中的紧张情绪,从而逐渐建立起交际自信(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4.在教学过程中应“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交替进行,灵活运用,使交际性原则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得以体现,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以全面的提高。课堂教学中应确保参与交际的双方在进行交流前所拥有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交谈的欲望来自对未知信息的渴望,语言运用的把握来自于自然而然的口头交流,即自然习得。活动中学生通过分享所知的信息片段,掌握完整的信息。

四、“信息沟”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应用实践

1. “信息沟”在中学英语教材中的体现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英语教育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达到学习者 初步交际之目的。”因此,新教材在编辑内容,排版设计的构思与安排上都不惜以全方位、高层次、多重叠的信息差距的传递,来诱导和激发学生渴求获得信息的愿望,最终使各项工作得以在愉快、轻松的条件下顺利完成。也可以这样说,英语新教材也正是利用了“信息沟的基本原理”,把各种不平衡的信息融入了听力、对话、阅读和写作之中,通过教育者的各种教学手段的设置,使学生产生渴望获得“信息平衡”的强烈愿望,让一系列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在积极、主动、和谐的环境下产生,来激发和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兴趣。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伴随着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加之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使学习者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进而达到语言顺利交流,既“交际”目的。

2.“ 信息沟”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设置

既然“信息沟”的基本原理在英语教材中得以体现,因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和设置“信息沟”是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课前预习设置

课前预习是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前预习不仅能充分加强对旧知识点及语法的再认识和巩固,对新的词汇、语法及课文的重点、难点都能得以初步的认识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是为课堂的新课学习扫除障碍,同时对那些未认识到的或当时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也能在教育者的教学过程中得以有重点的有目的的解决。但是由于中学生在心理、生理还不成熟的因素的影响下,自我预习意识还不过积极主动,即使或多或少的存在这种意识也还是带有很大的“不科学性”,甚至对新课真正的“信息量”及“信息导向”也存在着“莽撞性”。因此教师在课前给予科学的“信息沟”的设置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高中英语教材第二册Unit 7 Canada,我们可以在新课讲授之前给予以下的“信息沟”设置:

America Canada England

Some words

Spelling in schoolbooks

Spelling in newspapers

Pronunciation of a few words

通过以上课前“信息”的设置,使学生对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英国英语的

共同点和不同点有了清晰的思路,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找材料,对教材进行预习,加强对新知识的了解。这样就紧扣教材,减弱了学生自我预习的“盲目性”、“混乱性”和“莽撞性”,同时又大大地减轻课堂上处理“信息量”上的繁重压力,增强了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金量。

课堂教学的“信息”设置

课堂教学是学习者获得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学习者对以前知识的再认识、巩固和对未知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掌握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可以设置以下几种形式:

换位法(filling in different blanks)

换位法是信息沟活动中最容易设计的一种活动方法,常用于听力练习与阅读理解练习。优点是将“听、说、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大班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认识自身的不足。

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座位左边的学生为A,座位右边的学生为B,分别发给AB两组学生相应的两套练习纸AB进行填空练习,填空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或一句短句。虽然两组学生当堂所学的内容一致,但他们所填的格子是交错不同的,也就是说,将AB 两套练习拼在一起就是完整的内容。学生A要填的内容在学生B的练习纸上,而学生B要填的内容在学生A的练习纸上。

新教材的教学参考书的每课后都有听力材料,教师也都配备磁带,这些条件都可以利用起来。教师只要在原来要求全体学生听写全文的基础上,稍微转换思想就可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含“信息沟”的课堂活动。这样一来,既避免了长时间听写的枯燥性,又可以省去教师机械批改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最有利的是将“说”与原本单纯的“听”自然地连接起来,听说练习衔接紧凑,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自我学习,自我订正,自我完善。通过口头交流时的信息互补,学生能够当堂发现自己未掌握的单词与词组。

这里要指出的是,教师要在听写后的交流过程中当好监视者(monitor)的角色,保证每位学生都在口头交流听写内容,而不是直接互相抄袭答案。

①听写换位法

这项活动将“听、说、写”三项技能紧密结合,将需要学生注意的语音、语法、单词与词组放在空格中让学生注意,并采取了换位的方式设计了两套填充练习,便于学习听写后进行及时有效的的有重点的订正,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听力与口语方面的弱点。

以高中英语第二册第48课的教参中的听写2为例,我们设计了如下含有交错空格的信息沟活动。课后学生纷纷反映自己主动意识到以往听写练习中忽略的现象,如:All of, born in, type of, kept in, kinds of 中的连读现象,be,has等词的弱读现象,以及at present中的失爆现象。另外也使学生注意了collections well-known等单词的拼写及动词的过去形式closed。

A组.

Two animal here are especially to visitors first, the of deer and second, Dawn, the young lion.

This zoo has one of the largest collections of deer in the world. There are 24 different deer at present. All of the deer here ere born in this zoo. Whenever we have too many of a type of deer, we send some to other zoos to the numbers ther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imals in the zoo is Dawn, the young lion. This is the only animal being kept in cage, Dawn was London Zoo and was moved here when London Zoo . There are to move Dawn to another zoo where she will be free to run around in a field with other .

B.组

Two kinds of animal here are well-known to first, the collections of deer and second, Dawn, the young lion.

This zoo has one of the largest collections of deer in the world. There are 24 different deer at present. the deer here ere born in this zoo. we have too many of a type of deer, we send some to other zoos to the numbers there.

One of the animals in the zoo is Dawn, the young lion. This is the only animal being in cage, Dawn was London Zoo and was here when London Zoo closed . There are plans to move Dawn to another zoo where she will be free to around in a field with other lions.

②阅读换位法

根据以上同样思路,在阅读课文后也可设计相应的练习。根据需要,在课文理解步骤中可以将需要学生扫描(scanning)获得的内容设计成错格填充。或在课文巩固步骤中有意识地将枯燥无味的生词或语音点检查融入到这种结对交流、互补互助的过程中去。这就避免了千篇 一律的老师报答案,学生埋头订正(差生可能根本不动笔写)的形式,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将师生间的信息沟转化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激发了学生间相互交流的动机,便于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同时彼此之间的听说问答也便于学生互相检查订正,节约课堂有限的时间,弥补了大班教学教师批改作业耗时过长,学生反馈不及时的不足。

口头拼板法 (oral jigsaw reading )

口头拼板阅读法是将阅读能力与听说能力的培养有效结合的另一种方法,是一种近二十年来在国外广泛运用的英语教学法,也是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ESL课上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课堂活动方法,是信息沟活动的典型。它改变了旧的教学法中阅读练习中过多采用选择题的单一方式,改变了学生对于非磁带听力材料不够重视的弊端,将口头表达自然有效地融入其中,将无声的阅读课和乏味的听力课变为“听,说,读”多项技能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符合交际法教学的活跃课堂。

与前面提到的信息沟活动不同,口头拼板阅读法一般以三或四人为一组。每个学生只读文章(故事)的一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这一部分内容给小组其他成员听。同一小组的每一个成员不但要记忆理解自己这部分内容并准确地讲述给其他成员听,而且要注意倾听理解其他成员讲述的部分,通过共同分享各人所获得的信息,以拼板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故事)。在一个成员讲述的过程中,其他成员可以针对自己听不懂的生词或对方复述不够清楚详细的地方,在其复述时或复述后,提出相关问题要求解释。有时根据学生水平高低,以六人为一小组,在组内再分成三对。每一对学生阅读的内容一致,在做拼板式的口头练习时,每对同学可以互相提醒,补充,以尽量减少与组内其他学生口头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缺失或错误传递。

笔者执教高中英语第二册第50课的课文Albert Einstein,阅读理解练习设计成拼板阅读活动的形式后,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课文的引入部分之后,我们没有按老方法,在同学阅读完全文后回答老师的若干问题,因为这样一来的话,原本完整的人物故事就被一个个细节问题拆的得过于琐碎,不利于学生对这位伟人一生的系统理解。因此,我们将文章拆成四个部分分别打印在四套练习纸上,每个小组中的四个学生只能读到爱因斯坦一生中的一段经历,分别有关于他的“早期学习、科学研究、伟大成就、美国时光”。由于每个学生掌握的信息有限,因此他们渴望从同伴们那儿知道更多的信息,以拼成完整的故事。我们注意到,在小组成员交流故事片段的时候,每个人都尽量讲得清楚,让大家听懂;听的人对他人的谈话饶有兴趣地聆听,有时追问一两句。 以往老师请一位学生复述时,其他同学有的思想开小差,有的怕被老师点名而只专注于自己念念有词地准备。采用拼板式的复述后,学生对于他人讲述的内容明显重视。另外,在最后根据自己所读、别人所述而讲述爱因斯坦完整一生时,口头表达不再是停留在“记忆与背诵”的阶段,而是融入了自己的分析,订正,调整,组织,这对于他们将来口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拼板活动的过程与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十分相似,与平时所常见的一人阅读后复述全文,及全班阅读后开小火车式的复述全文比较起来,效果要好得多。同样是阅读后的口头表达活动,存在信息沟活动的一种,显然更体现出交际法的特色,更趋向真实的交际,因为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听”的注意力明显加强,获取信息,记忆信息,分析信息,交流信息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内容差异比较法 ( comparing similar pairs)

内容差异比较法常用于两个相似图片的比较,学生通过观察各自手中的图片,互相描述自己图片及询问对方图片,在听说并重的语言交际活动中,通过信息的交流找出图片的差异。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语言的注意力被教师有意识地从“知识结构”上转移,使学生忘记自己是在学习一门语言知识,从而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习得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

高二下半学期,学生已基本掌握英语中所有有关时态的语法规则,陈旧的题海战术或机械的口头操练都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为改变时态练习的陈旧模式,避免语法学习与听说能力培养的人为割裂,我们设计了含有信息沟活动的教学方案。通过信息沟活动中的口头交流,学生对时态的注意力转移至对图片情景的描述。在交流过程中,语法规则的正确运用不再成为刻意、突兀的课堂教学目标,找出图片差异成为课堂活动的目的。

AB两组学生各发到一张图片,上面印有相同的街景,但街上人们的动作看似一样,实则不同。学生被告知在规定的五分钟内找出图片中的八处差异,并尽量注意比较人物当时在做什么。学生在讨论图片内容差异时,教师在座位间走动倾听,发现大多数学生自如运用了如下含有正确时态的句子进行交流:

A----“In my picture, the man in the house was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What was he doing in your picture?”

B----“No, the man was watching TV. The boys have finished their homework already. They were playing football.等等。

课后信息的巩固设置

有课前、课堂上的“信息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课后“信息巩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把常人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按 100%来计算,那么在10小时之后就会忘记30%,一天之后就会忘记50%,半个月若不复习巩固的话,就会剩下25%,而一个月后却只有15%了。可见及时地复习是加强课堂知识再认识的有效途径。事实上,这种表象上的知识遗忘,其实就是“信息不平衡”的再现。因此及时而有效地加强对已获得“信息平衡”的巩固是“信息沟原理”的科学发展,是巩固教学成果的关键所在。例如高中英语第二册Lesson 42的对话学过以后,可将对话内容设置成两篇小短文,分别以Jane, Pippa和他们的父母的口吻述说。

A

One day, Jane and I enjoying walking the hills. We to go home, but we couldn’t go a river because the bridge had been away by the . So we had to find another way back. When we to climb some rocks, it suddenly started to and the blew so hard , we could see where we were . It us a long time to over the . Then we across some very ground and got with our clothes wet and . When we got home, our had been waiting for us. They were very .

B

Our went out a walk the hills, and we were at home. Suddenly we a warning on the radio a hurricane was to come. We became about them. Thank They came back at They were and dirty. Jane’s hurt. Pippa told us all that. We felt .

五、“信息沟原理”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效果

利用信息沟活动进行英语教学活动,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激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循环往返地螺旋上升,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久力得以巩固和培养。笔者通过实践和调查,认为含信息沟活动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以下是这两者教学方式的对比效果:

存在信息沟的课堂教学活动: 不含信息沟的课堂教学活动:

注重语言运用过程 强调语言的知识结构

多种语言功能交叉 只注重语言知识

培养应变力 拘泥于范文

注重对方的信息反馈 过分注意自己的口头表达

听说同步 重说轻听

自然习得 人为操练

教师备课量大 依赖教参

缺直接使用的教材 拘泥于教材

课堂不易控制 课堂次序好

学生交流不平等 学生交流不平等

由于含有信息沟的教学活动的引入不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而且不能立竿见影地从考试成绩上得到反映,因而对于在一线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来说,放弃功利的、机械的教学方式,高瞻远瞩、大胆地采用“信息沟”进行教学创新,真正培养一批 “敢说英语”、“愿说英语”、“会说英语”的英语学习者,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是笔者任教班级在采用“信息沟”教学前后的对比情况:

接班时(55人) 一学期后(54人)

是 否 是 否

交流时是否刻意正确发音? 45 15 10 44

交流时是否刻意正确使用语法? 45 15 10 44

交流时是否刻意正确使用词汇? 45 15 10 44

交流时是否刻意词组搭配合理? 45 15 10 44

交流时是否害怕老师指正? 46 9 3 51

交流时是否害怕同学嘲笑? 53 2 3 51

交流时是否担心交谈失败? 52 3 4 50

交流时是否准备谈话内容? 40 15 18 36

交流时是否倾听对方说话内容 42 13 52 2

交流时是否注重合作交谈? 45 10 54 0

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兴趣 40 15 52 2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学生的语言并非完全标准,但他们在与同伴用英语交流时,沟通性强、表达力强,无畏缩心理,在运用语言解决实际性问题、合作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不过多考虑自己使用语言细节上的对错,如发音、语法等,而是将注意力完全转移至交流的可进行性中去。这种有“信息沟”活动的开展,有效提供了利于学生自然习得真实语言的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真实道地的英语的能力,激发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锻炼了他们在口头交际时的灵活应变能力。运用与自我完善。

总之,不存在“信息沟”的交流会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成为单纯的“为开口而开口” 的“伪交流”, 这种无真正沟通目的的交流势必会造成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通过设计各种含有信息沟的教学材料,组织各类含信息沟的教学活动,我们找到了成功地解决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交流方式与实际生活交流方式脱节的现象,也彻底地改变了当前新教材使用中,对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缺乏培养的不足地现象。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英语课堂口头表达活动中“无动机、无预测、无应变、无结果”的“伪交流”问题。这一课题仍值得我们为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六、参考文献

1. Huang Yuefa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2.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Llish 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William Little woo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4. HTTP://www.ew.com.cn

5. Heinemann,HTTP://www.deil.lang.uiuc.edu/web.pages/grammarsafari.htm

6. Dave Sperling’s ESL Cafe,

HTTP://www.pacificnet.net/~sperling/eslcafe.html

篇8: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王秀凡

(内蒙古阿荣旗职业中专)

摘 要: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今社会一项革命技术革新手段,工业、农业、学校、生活都离不开它的存在,系统地分析在课堂中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或缺性。

篇9: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更能将教学的热点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当然,这也是现今科技不断发展对于新型教学课堂的要求。目前,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教育在我国日益成熟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上,城市范围中日益庞大的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被广大社会人所接受。特别是在学校课堂中的应用,更是现代新课堂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

一、网络技术的教学特色

通过笔者的网络授课经验,总结了如下关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一些特性:

1.计算机很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能够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

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即时的沟通和问答交流。教师和学生间有了交流就不会存在未知未解的教学矛盾,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

2.共享的网络技术教学资源

网络上的资源是大家共享的,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的方式彼此之间交流学习。网上的资源是公开性的,也是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统计。通过这个知识架构,学生可以很好地交流,以便促进学习的知识拓展,为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网络上的共享知识是在不断更新中填充的,可以说是取之不尽。

3.多媒体信息

此种方法的特点是将听觉、视觉和看到实物的感觉结合在了一起,为学生真实的接触事物提供了不错的展示,学生能通过这些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式,在进度、效率方面更是起到了很高的提升。

4.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是课堂学习的中心,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此,教师必须以学生为课堂的重心,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引导和解读,不再是满堂灌的方法。教学方式的改变能很好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5.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能够创设出不同的真实场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并发现自己的不足。毕竟学生间的起点和知识积累以及反应能力都是有区别的,多媒体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同一种教学,真正地做到有利于学习。

6.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网上的学习课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有本校的也有其他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借鉴和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二、计算机技术的存在架构

网络教学的主要优点和特点就是转变教学思路,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教育,由教授者成为帮助者,“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因此网络教学很适应此要求。

三、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如今,虽然有很多学校已经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和管理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对网络技术的教学方法进展缓慢

虽然计算机网络早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对于它的熟悉很多人还是停留在基础层面,并没有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一些青年教师还好,但是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就有点儿难度了,习惯了粉笔教学,难以抛弃而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教学,当然,这其中操作方法是最大的难度。我们应该鼓励这些教师并实施定时的培训。

2.软件问题

作为新兴的发展技术,相应的教学软件也层出不穷,所以适当的甄别和选取是很重要的,需要选取相符的教学内容软件。应该全面地考虑到学校教学和学生直接的交互性。

3.素材的难以供应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点众所周知,所有应用也渐渐广泛,但是系统的知识全面还没有做到,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教学库的缺失。虽然之前的知识库已经比较全面,但是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教学库的开发和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构建一个强大的知识教学库成为当前比较急迫的问题。

4.计算机技术的后期管理维护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很多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软件购买、硬件添加,但是在维护方面却没有做到真正的有效,所以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因为没有一个专业的后期管理人员。所以,我的建议是希望能有一个专业来管理的人员进行统计和更新,做到多媒体教学和教材教学的同步化,这样教师就不会存在嫌弃、课业不同步等问题。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力量。改变传统课堂模式,这样我们的教学再也不是烦闷的应试教育课堂。

参考文献: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M].南开大学出版社,-01.

篇10:网络技术在数学阅读课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数学阅读课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数学阅读课中的应用

作者/ 马小玲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对现代人的生活有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对于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网络中有许多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网络便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成为学生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数学课中引入了数学阅读,并且利用网络,让数学阅读变得更为可行和高效。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时间相对紧张,网络为之提供了更为优秀的阅读空间。

以下是一节数学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割圆术。

一、引入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学领域中取得过辉煌灿烂的成就。目前我国数学家或有中国血统的数学家也在一系列领域中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三国时期魏国人)为了更精确地求出圆周率的值,于公元263年创造了“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充分说明现代的极限思想方法,最早在我国三国时期已初步形成并得到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块来阅读并学习一下刘徽的“割圆术”。

二、小组阅读讨论

学习小组共同阅读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45页。

请在阅读后小组讨论如下问题:

(1)“割圆术”求圆周率是谁首先提出?又由谁发展并完善,在世界领先一千多年?

(2)如何求得圆内接正多形的面积?

(3)割圆术怎么取得圆周率的近似值?请完成课本上的推导过程。

各个小组的同学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

各个小组代表提出自己的观点解决上面的问题,分享大家的阅读学习效果。

观看课件《割圆术》。

三、阅读相关文献,开拓视野,激发兴趣

(1)“割圆术”所体现的极限思想,充满了深刻的辩证法,体现了诸如量变到质变、有限与无限、绝对与相对、近似与精确等对立统一规律,它使人们有可能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因而在社会生活、自然科学方方面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微积分的产生是影响近代技术的关键事件之一,它的重要性之一就是引入了若干极其成功的、对以后许多数学及应用学科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而它产生的思想基础就是极限。可以说没有极限就没有微积分的严格结构,只有借助极限,我们才能对自然科学中所碰到的许多具体的量给出完善而详尽的定义与解释。

请大家阅读:

www.docin.com/p-48789442.html

(2)圆周率的求得,除了割圆术,在几何、微积分和概率领域,都有求圆周率的近似值的方法。

请大家阅读:

wenku.baidu.com/view/494e9418964bcf84b9d57b06.html

四、课堂小结

经过这堂阅读课,大家了解了“割圆术”的基本方法,体会到了其中体现的深刻的极限思想,并且了解到求圆周率地近似值的其他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优秀的阅读能力,会让我们获得知识,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

数学阅读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具有以下两个

特性:

1. 语言抽象,内涵丰富

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而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2. 逻辑严密,思维严谨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数学材料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

这样的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实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儿。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查阅平台,让我们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得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丰富而快捷。这样的阅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本身的兴趣,“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会带领我们的学生体会到更多的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乐趣,让学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魅力。

(河北省迁安市第二中学)

篇11:网络技术在高速公路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高速公路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企业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大量、复杂的信息交流与日俱增.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借助于发达的'网络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庞大的企业信息资源从某一地域配给到另一地域,而且流程简单、快速、准确,给企业员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显然,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企业中,网络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合理应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 者:时文江 赵珂  作者单位:山东济菏高速公路有限公司,250357 刊 名:城市建设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 “”(1) 分类号:U4 关键词:网络技术   高速公路   企业管理  

篇12:现代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现代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 文章探讨以网络与多媒体教育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形成、发展和技术实现,并结合浙江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试点情况介绍现代远程教育具体实施的体会。

关键词:网络与多媒体 音视频传输 会议电视 课件教学 个性化教育 社会教育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ing of modern remote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network and multimedia.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odern remote educ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

Key word: network and multimedia audio-video transfer video conference courseware teaching individuation education society education

网上现代远程教育以网络的开放性、广泛性和灵活性吸引着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上现代远程教育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通过电子教室、电子白板等手段,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异地进行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现代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有的高等教育条件下,采用网上现代远程教育形式,扩大高校教学覆盖面,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与信息化时代巨大的社会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1 需求促成现代远程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80年代以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教育。多媒体教学以现代技术手段将图像、影视、声音、动画熔于教学之中,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其中一堂课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远远超过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凭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完成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仍受到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无法将它广泛普及于社会教育之中。

现代远程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因就是来自社会教育的需求。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求知需求,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出现了以邮件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解答与提交作业这种远程教育的雏形。技术的进步与信息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各种教育和培训,以求得充分的择业的机会。终生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而形成的新一轮远程教育的热潮,促成了现代远程教育的产生。尽管信息社会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教育潜在需求,然而由于传统面对面的教育形式具有集中地点、固定时间的限制,这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社会教育的现实需求。为了充分满足学者的各方面的需求,使他能随意地在家里、工作单位接受所需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为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一些优秀的师资相对集中分布于少数院校,如何充分发挥有限的教育资源,实行现行教育形式下的优势互补,使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不受时空的限制,避免教育的的重复投资。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产生的强大动因。

此外,传统教育方式以统一模式进行教学,无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提供最有效的教学。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完全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又可以进行交互协作形式教学的新一代教育模式因运而生。

[1] [2] [3]

篇13:浅谈网络技术在职教德育中的应用

浅谈网络技术在职教德育中的应用

当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工具.我们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职校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同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引导学生文明、科学利用网络,积极规避网络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 者:李方玉  作者单位:吉林机电工程学校,吉林吉林,132000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1 关键词: 

现代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期望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刍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论文

浅谈英语词汇的类别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共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