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刍议(共含1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夜暴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归纳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刍议
随着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初中英语新课程而言,一方面教材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要善于利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有一个问题使老师们感到忧虑与不安,那就是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呢?我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课堂教学本身,那就是如何在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得知识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归纳法的运用与归纳能力的提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作 者:吴声珍 作者单位:大庆第三十六中学 刊 名:成才之路 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 年,卷(期): “”(34) 分类号:H3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刍议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聋哑脖和“高分低能”症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拔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实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教师
如果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但是,促使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它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在这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论其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以便能因材施教。目前,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外语教师尤甚。这主要体现在:1、职业道德不够高;2、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够熟练;3、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
因教师素质较低的原因,导致了许多教学科研成果无法加以利用,造成严重浪费。如英语教学原则是许多教学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的升华。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些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
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亦将不是什么难事了。教师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按克拉申的观点,只有大量可理解输入才能导致大量的输出。学生只有英语听多了,他才能开口说。教师通过运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由章兼中教授提出),能极大程度地加快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传统的教学存在几个主要弊端,一个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语言信息量少。要克服这一点,教师就应增大信息量,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外语材料。一年级的学生可多听一些生动有趣的小短文,二年级学生可多读一些简易有趣的初级读物,并逐步提高听读外语材料的质量。第二个弊端是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少和面窄。如果能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能动性,主动参与课堂中各项实践活动,就能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局面,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操练的机会。第三个弊端是学习和操作的节奏缓慢。快节奏要求教师的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学生操练外语的频率要高,速度要快。教师的提问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学生的回答节奏加快。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富有紧凑感,从而克服从前那种上课懒懒散散,智力活动松弛的现象。由此可见,外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外语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老教材如果说一支粉笔一本书还能勉强对付过去的话,那么新教材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语言基本功过关,还要具备听说读写演画多种技能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对那些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教师,可以采取进修或自学或在职提高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出全英文教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还能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
三、如何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
有人形象化地把听说读写脱节的现象称之为“文盲英语”,听说能力似乎尚可,然一旦动手就错误百出,患了一种“半身不遂”病。就是这种所谓“还可以”的听说能力也是一派虚假的繁荣。究其原因,其一是基础知识未过关;其二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各环节侧重不一,很多因时间分配不够而忽略了读写这一环节,时间一久,也就自然形成了几种技能的相互脱节。
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了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体相加的和的能量。要想使学生的四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自我效能
本文依据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反思自我效能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加强学生英语自我效能的建议和方法,即正确归因,积极评价;给予学习策略的指导;正确运用教学反馈,建立自控性学习动机;确保英语学习目标和任务的难度适中,让学生体验成功;关注学生的情绪,营造合作的、具有挑战性的、活跃的课堂气氛.
作 者:李传贵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 效能 教学 自信 学生中学英语教学刍议 论文
[内容提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间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关键词]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 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聋哑脖和“高分低能”症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拔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实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教师
如果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
[1] [2] [3]
“三位一体”纠错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三位一体”纠错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文/徐 影
摘 要: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同学”这个教学资源。这样,既能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又能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得到启示。最后本人和同伴都没有发现和意识到的错误由教师来订正。学生本人、同伴和教师的共同纠错,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三位一体”纠错法。
关键词:“三位一体”纠错;口语纠错;语言教学;阅读测试;纠错意识
英语对于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正因为它不是我们的母语,加之我们又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犯语言错误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也是令英语教师头疼的问题。但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而获得的。所以,英语教学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发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犯错误也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但这种犯错的过程其实是学生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创新求知的过程。因此,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不必大惊小怪,不必感到学生是如何如何地难教等。
最近几年,有许多人主张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不能老是纠错,怕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言交际方面树立信心,我觉得一味宽容做得有点过了,会导致学生无视自己的错误,学生要知道自己的错误才能知道改正,以此达到进步的目的啊!而有的教师正好相反,他们是见错必究,而且也不讲究策略,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失信心乐观去学习呢?笔者教英语已经了,根据17年的摸索和实验,我觉得“三位一体”纠错在我的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进步不容小觑。
所谓“三位一体”纠错,指的就是首先由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误,然后和同伴互换,互相指出彼此的错误,学生天天在一起学习,感情比较深厚。如果让他们相互指正错误和纠正错误,效果往往比较好。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同学”这个教学资源。这样,既能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又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得到启示。最后本人和同伴都没有发现和意识到的错误由教师来订正。学生本人、同伴和教师的共同纠错,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三位一体”纠错法。下面我就从听、说、读、写几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听力
听力是学习英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是中考、高考必考的一项内容,也是学习者语言输入的方式之一,因此听力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听能”,除了让学生多听之外,还必须教给学生必要的“听技”,我认为纠错是提高“听技”的方法之一。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事情,关键是我们如何纠错。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做法:
我们每周都要上一次听力课,听力的内容多样,有对话,也有短文;听力的测试方式也多样,不仅仅是选择题,还有根据所听的内容填表格、回答问题、复述等。学生听听力之前,我都会发给他们一些印好的任务,然后开始放第一遍录音,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sheet,然后放第二遍录音,让学生自己订正。订正后和同伴交换sheet,同时我开始播放第三遍录音,学生改对方sheet的时候特别认真,唯恐放过任何一个小错,当然精力也相对集中得多。最后,我把他们的sheet都收上来检查,看看是否有错误没有改出来的现象,如果有,则很可能是大部分学生的难点,我会针对这些错误,用很短的时间一起订正,和学生一起共同解决问题。试想:如果学生仅仅看着自己的sheet连听三遍录音,他们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应付了事,起不到提高“听技”的`作用。另外,很多学生对自己一次次的错误视而不见,但是如果改成了别人的错误,我相信他们会记忆犹新,从而引以为戒,自己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三位一体”纠错法在听力中运用的时候,我们也要灵活、适当采取激励和奖惩措施,而且他们在互相纠错的时候,同伴是不能固定的,让学生不断有新鲜的感觉。我个人认为,我班的听力提高和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您不妨一试。
二、口语交流
学习语言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因此当今的英语课堂不再是像过去一样,教师满堂灌,学生一味记笔记、背语法了。我们现在的英语课堂是活跃的,是用所学的语言点去模拟场景交流。但是在英语课堂上,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不可避免,语言教学不仅要涉及纯语言知识,还必须同时考虑时态、语态、人称和数等语言变体、语用知识、文化差异、母语影响等许多相关因素。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要同时考虑这些因素是比较难的。实际上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自始至终都与错误作斗争,力求在消灭错误中达到语言学习的正确、准确甚至完美的过程。那么,英语课堂上的口语纠错就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要视学生的何种错误而定。
1.自己纠正
如果学生由于粗心、紧张而出现的错误或者这种错误在该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则不必有错即纠,没有必要明确指出具体的错误,可以用一些语气词如“Uh-huh”的升调或友好而带有怀疑的语气词甚至一个微笑提示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而后自行纠正,纠正后教师要给予适时的表扬。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其他学生帮助纠错
当学生出现的错误是本课堂的主要语言点,是强调的语言形式或重点使用的交际用语及讨论的文化等方面的错误,可以由学生进行纠错。如,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5,在学生运用主要句型be doing作汇报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听,把其中错误的记录下来,汇报后让学生指出错误并纠正。这时发言的学生会尽量不出错误,听的学生听得特别仔细并帮助养成记录的习惯。而学生给学生纠错时,他们没有很大的心理负担,反而形成一种和谐活泼的同学关系与对学习的严谨态度。例如,我在教这节课的时候,首先提示学生,be是现在进行时的左膀,doing是现在进行时的右臂,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掉了be,则要揪他们的左耳朵,若掉了-ing,则要揪他们的右耳朵(当然是假揪,做做样子而已),学生想看好戏,看能揪住谁的耳朵,因此他们听别人说的时候特认真,唯恐人家有错漏过去了。一节课轻松而愉快地上完了,学生也学到了知识。
3.教师帮助纠错
如果学生出现的错误超出学生的学习范围或认知水平,比如由于文化差异、汉语思维影响等方面而出现或者是比较复杂的句子或牵涉到较复杂语法的句子,这些错误学生也较难听出来或听出来但也不好表达,这时要教师给予纠正。比如Go for it,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句话是这样的:Look at this group of people playing beach volleyball.该句话中的playing是分词作定语,学生不易理解,我想让学生仿照该句造句,让他们翻译:我看见一个跳舞的女孩。很多学生是这样说的:I can see a girl is dancing.这时如果学生自己和其他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要作出清晰的解释,给予帮助,避免学生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没有讲清楚,其他学生也会受到误导。当然,教师纠错时一定要态度和蔼,让学生知道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正常的,是走向正确表达的必经之路。
三、阅读
像听力一样,阅读在英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语言输出的方式之一。我们每周会有一节阅读课,阅读材料的题材多样,阅读测试的题材也多样,包括单项选择、问题回答、生词猜测等。学生独立做完阅读后,我会安排小组活动,每组内部进行自我纠错,看看和别的小组有没有不一样的答案,大家呼声最高的那道题就是我要纠错的题目,我会帮他们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做,他们会认真记下连同伴都没有解决最终教师解决的问题。这种纠错方法在阅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写作
相信每位教师每节课结束的时候都会给学生布置作业,而且大部分的作业是书面作业。教师每次精心批改学生作业不外乎两大目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得信息反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以利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作业下发后,学生往往只重视这次作业或测验得了几个大“勾”或几把红“叉”。对于红“叉”也只是一看了之,而不是立即提笔更正。究其原因:(1)学生不懂得如何订正;(2)偷懒不想订正;(3)教师不检查没必要订正;(4)觉得没啥意思不去订正。由此可见,学生没有纠错意识,纠错能力相对缺乏。因此,我就把“三位一体”纠错法用到了书面作业当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每天留给学生的作业几乎都有要写的书面作业――不是用当天所学的语言知识造句就是写篇与本节课有关联的小作文。但是我的具体要求如下:
1.首先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写完后自己读一遍,然后用另一种颜色的笔画出自己发现的错误。但是往往学生对于自己写出的东西思维已成定式,他们往往看不出自己的错误。因此进行第二步。
2.自己改好后的作业交给同伴互改,我实行了“有奖捉虫”活动,对于检查出别人错误的学生,根据数量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贴出来表扬,或者增加平时分数等,这样一来,他们在改同伴作业的时候特别认真,唯恐漏过一丝错误,而且,他们在改完别人的错误后,自己会非常谨慎,他们会时刻提醒自己,千万别犯同样的错误。
3.同伴改完作业以后,由课代表统一收齐交给我,我对他们的作业大致看一遍,如果发现有没有改出来的,我会记在我的作业批改记录本上,在下节课前用几分钟的时间统一订正。
事实证明,这种纠错法的功效不容小觑,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快的提高。他们每次作业后都会自觉地去“寻猎”,而对方则尽量不让自己被捉到错误,自然而然错误率在下降。
总而言之,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错在所难免,但是纠错方法各不相同,适合的就是好的。只要找准适合学生的纠错方法,学生的英语学习就会趣味盎然,成绩会步步上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完善“三位一体”纠错法,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胡坚。“错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错误纠正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
[2]张立飞。中国英语学习者错误探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3)。
(作者单位 安徽省界首四中)
交流法在航海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综观当前的'航海英语教学,教师普遍采用语法翻译法讲授,似乎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培养学生应变的学习知识方面也是收效甚微.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笔者提出交流法在航海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从而一方面满足教者自身专业的加强,另一方面满足海船船员听说读写的全面沟通要求.
作 者:黄湘 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211170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4) 分类号:H3 关键词:交流法 航海英语 翻译法 听说法摘 要 本文依据国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所倡导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结合一个CAI英语课堂教学实例,对CAI课件在TBL型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进行初步讨论。
关键词 CAI课件 TBL型英语教学 运用
8月颁布的国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简称新课标)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在有利于学生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与此同时,新课标还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试以TBL型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英语TBL型教学实践中运用CAI课件的一个实例(SEFC BOOK 1B/ L62 Sao Paulo Fire),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CAI课件在TBL型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Learning, i.e. 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其显著特点是:1)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更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因此,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自然的习得;2)执行任务或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表达技能,即说和写;3)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所谓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中所做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体现在学习中,任务是实现有效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具体需要设计或选择任务与活动。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习者就知道自己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就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任务的意义,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发现式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成晓光.)。在英语学习中,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成各种各样任务的过程,如订机票、填表格、写支票、买衣服、借图书、听天气预报并决定穿什么衣服,等等。而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是指有利于学生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学生运用英语去“做某事”需要有真实语境,这就要求教师能在教学中引进形象而又富于感染力的多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直观而不必借助想象去体会英语教学中的人物身份、语言环境、天气季节等诸多因素,而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犹如置身于多种真实的反映文化习俗和生活的语言环境之中,如请客、乘车、问路、打电话、购物、租房、订票、度假、听新闻等,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功能,辅助口头表达,在情景交融之中,通过形、声、义直接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展示的语言知识,以视、听、说、演等方式学习符合文化习俗、职业、年龄、身份、性别的地道的表达法,从而得体、自如、有效地使用英语。
在TBL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和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设计任务离不开设置语境,任何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可使学生产生交际的动机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心智活动。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普及和发达的今天,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设英语语境,让学生在“虚拟”的真实语境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展开交际活动,完成设定任务成为英语教师的首选途径。
在一次英语教学观摩活动中,主讲教师用自制的CAI课件(Sao Paulo Fire),进行了TBL型英语教学的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
(一 )设计步骤
A.研究教材 本课语言运用的教学目的是:阅读课文,确切理解,围绕火灾这一日常生活中与人民生命财产密切相关的题材,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认识防火的重要意义。根据这一要求,授课者在课件中设计了“消防知识竞赛”这一任务。
B.课件制作 围绕本课教学内容授课者搜集了大量的与火灾有关的素材,按照授课的步骤,精心创设了各种必需的交际情景,制作出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各种信息和功能于一体、且富有感染力的CAI课件。
C.课堂实践
在任务型教学中,一篇课文的教学在不同阶段可以有几个分任务。学习目标被分解为一项一项的任务。完成任务需要各种不同的知识、技能。整个课件以任务为中心设计,学生准备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习(learning by using ),而且为了运用而学(learning for using),极大地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任务完成的结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尺度,并可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
(二)教学程序
对于任何教学课件,人们首先接触的是它的主界面。一打开课件,伴随着高保真的立体声传来的是令人揪心的火警鸣叫声,屏幕上出现的是消防队员奋力扑救超高层楼房大火的现场,在这样生动逼真的情景下,学生开始了课文Sao Paulo Fire 的学习。授课者设计的课件主界面上设有课题Sao Paulo Fire和8个按钮:1)Task 2)Background 3)Lead in 4)Reading 5)Language points 6)Exercises 7)Homework 8)Exit .点击任一按钮可以进入相应的教学程序,在每一个程序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时返回主界面,重新选择。
1) 课前热身(Warming up activity)
在课前播放课件中插入的一场森林火灾的片段:两个消防队员营救一位困于森林火海的女孩……让学生感受森林大火的无情,用逼真的影视材料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
2) 导入新课(Lead in)
以flash动画展示火的各种用途来导入课文学习,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 布置任务(Task assignment)
Teacher: Each coin has two sides.Fire brings light and heat as well as civilization to human beings.Is fire always good for human beings? In fact,sometimes fire may also cause trouble even disasters.After we learn the text ,we’ll have A contest of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fire fighting.
为了让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的,使教学针对性更强,在课堂教学一开始,老师就把“消防知识竞赛”这个任务交给学生,这一任务与学生的原有的知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gap),学生无法在未学习新课之前完成,而必须在学习新课之后才能完成。学生准备竞赛任务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来获得完成竞赛任务所必须的知识、能力。
为着这一目的,老师把竞赛所需的图片、影像资料、声音和文字整合在一起,做在了课件中。点击主界面的Task按钮可以进入消防知识竞赛的赛场,屏幕上出现竞赛试题范围〈并非具体内容〉:
A contest of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fire fighting.
The students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equired Answers(必答题):Give a report on a fire.
Rush Answer(抢答题): Information about Sao Paulo Fire
How to prevent a fire
How to nfight against a fire
How to escape from a fire
这个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接近真实;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更具可操作性)
布置完任务后,学生开始新课的学习。
4) 速读(Fast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complete the form.
Date
Place
Results
(表格中的内容是火灾报道的基本要素,老师提醒学生在完成竞赛的报道任务时不要漏掉这些要素)
5) 细读(Careful reading)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A How did the fire start?
B Why were the people trapped above the fire ?
C Why did the helicopters find it hard to get close to thetop of the building?
D Could the firefighters get close to the building at first? Why?
E.How long did the fire last ?
这个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学习课文,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及说的能力。课文的教学遵循整体教学的原则。首先,老师让学生快速阅读全篇课文,填写关于圣保罗大火基本情况的表格,并通过flash动画展示圣保罗的地理位置。接着,老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细读,回答几个细节问题,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圣保罗大火死亡人数多的原因,并记住课文中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以便既快又准的完成竞赛抢答任务。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由浅入深的理解,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并配有动画片,如大楼员工被大火围困、浓烟使救援飞机无法靠近大楼、消防梯不够长、围观的人太多等。
6)语言点教学与操练(Language points and Exercises)
这个教学程序中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学习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不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运用目的语的能力。但是,语言知识是外语教学的立脚点,是外语教学所要培植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大树的根”(张正东,2002)外语教学离开了语言知识的教学,就犹如“无根的浮萍”。学生要参加高考,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回避不了的。重难点、词、词组、句型及例句通过计算机输出,初高中并举,新旧对比,容量大又省去板书的时间。练习有易有难,结合考查相关知识点的近年高考真题。练习后附答案既可以供教师课堂使用,又可以供学生课后自学使用。
7)听课文录音(Listening)
Watch the vedio of Sao Paulo Fire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sage。
这个教学程序中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听课文,模仿良好的语音、语调,提高听说的能力。为配合这一任务的完成,教师把巴西圣保罗大火的实况录像制作到课件中。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看圣保罗大火实景,真实直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加强了防火意识,为后面的消防知识竞赛作好必要的准备铺垫。
8)消防知识拓展(More knowledge on fire fighting)
Teacher:What terrible results! We should learn something about fire fighting。 That is to say, we had better know something more about how to prevent a fire,how to fight against a fire and how to escape from a fire. You will have three minutes to prepare for the contest.
教师提前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收集有关防火知识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由此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并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要求学生分组准备竞赛,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9)分组活动:消防知识竞赛(Group Activity:A Contest of Knowledge on Fire Fighting)
(The students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任务一 、Required Answer(必答题)
Make a news report of a big fire in Luoyang City or Klamayi City
重视学生如何把获取的知识(词、词组、句型)、技能(听说读写)运用在实际的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时结合社会热点,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完成所设定的运用英语的任务。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对于他们表达过程中的失误教师则采取宽容的态度。
将洛阳火灾和克拉玛依大火的新闻报道引入课件中,让学生观看,多媒体提供的电视新闻报道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课件设计时老师增加一个提示按钮,学生程度较高的班级,只播放中文新闻报道,不出现英文提示文字;学生程度一般的班级,可以在播放中文新闻报道时,出现以下英文提示,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Make a news report of a big fire in Luoyang City/(Klamayi City)
Date:December 25,
Pace:Luoyang,Henan Province
Cause:electrical fire;exit was locked
Time:lasted more than 3 hours
Results:309 people lost their lives/Dongdu Commercial Building ,destroyed
(The big fire in Klamayi:omitted)
任务2 Rush Answer(抢答题)
I. Tell i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Modern tall buildings can be built without any fire escapes。
2.The newest building was destroyed in Sao Paulo fire。
3.Find out where the nearest fire exit is as soon as you arrive at your hotel
4.When there is a fire, hurry to watch the fire round the building。
(利用超链接功能设计出能判断正误的互动效果,答对了电脑自动发出掌声,屏幕上出现一个笑脸,并给予加分;答错了电脑自动发出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一个愁容,并给予扣分。这样提高了竞赛者/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II .Discribe the following picures(将网上下载的防火宣传图片做进课件)
1.Don’t take the lift when a fire breaks out.Escape through the exit.
2.While getting through thick smoke, put on wet clothes,try to get close to the ground and cover your nose with wet towel.
3.Don’t ltter the ground with cigarette ends.
4.Cut off the electricity before leaving home.
III. Answer the questions:(要求学生不看书回答问题,检测课文学习的情况)
1.How did Sao Paulo Fire start?
2.Why were so many people killed in Sao Paulo Fire?
3.What were the results of Sao Paulo Firet?
4.Do you know the fire telephone number in mainland China?
5.Why was the girl trappec in the fire? .(看课件中防火宣传的实例录象并回答)
(Because she didn’t leave the building as soon as possible when the fire broke out.She should not have collected things.)
6.Who will show us how to use a fire extinguisher?(借以检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竞赛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尺度,并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消防知识竞赛题目以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形式出现,信息量大、速度快、效率高。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加,给学生提供的语言实践机会更多,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0)布置作业(Assignment of homework)
Teacher: What will you do if there is an earthquake,flood,hurricane,or something like the September 11 Terror?
教师要求学生四人为一组,就某一种灾害写一份微型“研究性学习”报告。这样,活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而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声音、录像将地震、洪水、飓风、9.11事件等场景呈现在学生们眼前,鼓励学生说出、写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
二、任务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启示
I.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辅助英语任务型教学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学新课之前就了解本节课的任务。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得布置任务这一程序只需要通过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学习完课文之后,再次进入任务程序,在课件的帮助下完成任务。从准备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没有传统教学中忙于动用各种教具的麻烦,而是省时高效。
2)认知和记忆实验表明: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视听并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3) 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4)课件信息量大、速度快,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并因其创设了“虚拟”的真实情景和更多更好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II.用多媒体时教师应掌握下述原则:
1)多媒体课件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力求简明、实用,脉络清晰,自然和谐,并具有灵活性。
2)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以实现多媒体课件效益的最大化。不能为课件而课件,把多媒体课件运用当成做秀。
3)根据教学中的各种客观条件(如学生年龄、学习程度及学习反馈等)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围绕任务做课件,根据需要做课件,有的放矢做课件。
结束语:当前,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应这一形势,风行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的任务型语言学习模式在中国也已呈方兴未艾之势。外语教学要达到交际的目的,就必须依靠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营造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成为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首要任务。而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必然在英语教学中引入TBL型教学手段。而TBL型英语教学有赖于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真实的语言环境如何创设?实践证明,要胜任这一工作,传统的“粉笔+黑板+课本”教学方式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因此,具有对文本、图像、图形、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能力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的多媒体技术成为必然的选择。CAI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与语言操练环境,为TBL型英语教学的圆满展开,发挥着独到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TBL型外语教学为CAI课件提供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而CAI课件则又为TBL型外语教学奠定了更扎实的技术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以预料,TBL型英语教学和CAI课件在磨合中发展,在发展中磨合,互相砥砺,互相促进,必将迎来共同成熟共同繁荣的明天。
主要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02.8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龚亚夫《外语教学的目标与评价的改革》
4.方其桂《中小学外语课件制作实例》2002.9
5.黄剑茹《在“任务型”语言学习中如何设计Tasks》2002.4
6. 张正东《语言知识是外语教学的立脚点》.2002.4
7.成晓光《对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的思考》2002
建阳一中 叶芗美 建阳三中 杨 振 火良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本文结合《标准》,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进行中学英语听说读写的教学实践。实践表明:“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 英语教学 (English Teaching); 英语课程标准(Standard of English Curriculum)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其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部也于秋季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此作为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标准》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时代的要求。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在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景中,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情景,但目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生之间的合作应当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以此理论,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作了一定的尝试。
一、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7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专家们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并发现了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JR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有五个基本要素:(1)积极的相互依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Small Group and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的成绩记录;(3)面对面的建设性的相互交流(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4)小组合作技能(Small Group Skills)--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5)小组的自我评估(Group Processing)--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应怎样提高其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同伴教学法、小组游戏竞赛、小组辅助个体和共学式等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合作学习在英语听写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要求五级要“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要“学会使用3000个单词和400~45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提高了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 Winkins)指出:若没有语言和语法,尚可传达一点点信息,若无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词汇不足会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受到限制。简言之,外语学习,词汇为本。而英语学不好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这一关过不好而渐失信心。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时需要做大量的听写练习,听写是训练听力和写作技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师读、学生写,然后分组交叉批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初中阶段这种练习多数在课堂内进行。每次听写时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合作学习小组内成绩较好的组员帮助他们听写。如果经过课后的复习重新听写得满分,教师仍然可以认可他们的成绩以资鼓励,因为他们经过努力进步了。
2、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一~九级的“目标描述”对“说”的要求难度依次递增。《标准》在五级的“目标描述”中特别要求:“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口语学习不同与书面学习,它更依赖集体行为,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合作伙伴活动或合作小组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口语交流与互动。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界近年来大力推崇的活动形式。活动简便易行,但可以灵活多变,不断推陈出新。例如:(1)变换伙伴。小组的伙伴一般是身边的同学,搭档长期固定不变,难免觉得不新鲜。可以尊重个人的选择,让学生经常变换搭档。(2)变换距离或位置。为了使学生大声说,听得见,可以把坐着说的方式改为站立地说,把近距离肩并肩地说改为远距离(间隔一米左右)面对面地说。(3)变换练习方式。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很多话题或题型为活动的变化提供了便利。如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等。
朗读对话:学生学习完一段对话后,教师一般要求他们分角色表演。这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告奋勇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而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乐于表演,美中不足的是英语能力较弱,但为了合作小组的集体荣誉,他们也不甘示弱,会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在合作小组活动中充分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讨论问题:合作小组同学围绕某一话题或为找到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讨论。如“Mary的母亲病了,但Mary工作很忙不能回家乡看望并照顾母亲”,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她出主意,要求尽可能使用情态动词。笔者把这个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效果比较好。下面是经过整理的某一组各人的意见:A thinks Mary must write a letter or make a phone call to her mother to express her best wishes. B suggests that Mary should write to her sister to ask her to look after Mother instead of her. C says that Mary ought to send some money back. 总之,合作小组活动的成功取决于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启发和帮助,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3、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对中学各阶段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量也大幅度增加。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他们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去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合作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且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小组讨论可以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 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 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
和概括能力。
(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和事物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合作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推论(deductions)和合理的推断(inference)的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讨论话题(topics),应力求具有开放性。在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上,通过合作小组讨论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例如,在教SB2(B),Unit 15 A Famous Detective 时,我们根据课文内容的线索向各个合作小组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How can you connect a gun with a locked metal ches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esult of the story? 通过讨论,各小组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想象丰富且言之有理。
4、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对初中和高中的写作目标分别作了详细的描述。如五级的“目标总体描述”对“写”的要求是:“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在写作开始前,应该给学生就写作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集中不同的见解,捕捉合适的观点,确定可写的内容。因此,英语课堂写作教学可以遵循“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教师点评” 的程序进行。下面将课内合作写作所遵循的程序进行简要说明:
熟悉要求(familiarization):教师从学生讨论后提供的话题或练习中选出两个题目,介绍文体格式,简述写作方法,提出字数要求等。
小组讨论 ( joint negotiation ):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协商,从两个选题中定出一题,讨论有关话题,交流观点,挖掘主题内容,查阅生词、词组,补充有关信息等。
独立写作 (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根据讨论结果,小组成员每人拿出稿纸根据选定的题目进行实际的创作,包括编写提纲或打草稿等写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困难可求助于组员或老师,但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伙伴编辑 ( peer editing):教师简要传授修改策略,学生阅读全文,并做必要的补充、删节。每个组员依次评改同组其他成员的作文,并用红笔划出精彩的句、段,最后定稿,由其中一位组员负责抄写,署上小组成员的姓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多看、多改,以增加语言输入、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相互传阅和修改作文,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既做学生也做先生,同时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教师点评 ( teacher commenting):小组写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文质量高,也相对工整,教师批改时主要就内容和文章结构发表评论,提出修改意见;采用实分制,对于精彩的句、段、长作文予以加分,以示鼓励;每次成绩都进行登记。第二天用课前5分钟对小组写作的成果进行反馈:表扬成绩高的小组和进步的小组;把成绩最好的作文作为范文张贴在班级“佳作欣赏栏”上,并要求学生与此对照,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评价。这样做,每个学生都会为了自己和小组的荣誉认真地写、主动地合作,既提高了每个成员的写作能力和改错能力,又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事实证明,合作写作的经验能导致以后学生个体写作成绩的提高。
三、“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
1、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态度方面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力求认知和探究事物的心理倾向,它由获得该方面的认知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英语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英语知识和英语学习活动积极探求认知的倾向,表现为对英语学习的爱好,它对英语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学习效果同样有着直接的影响。实施“合作学习”策略,使学生具有兴趣形成的心理基础。学生之间平等、协作、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作一份贡献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极大地保护和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小组竞赛比个人之间的竞争更能激发全体学生产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更能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正是《标准》中“情感态度”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2、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影响
主体意识是指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任务的
认识,它包括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和主体任务三个方面。
(1)充分自主的学习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形式单一、
大多数是个人操作的活动,体现了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活动中学生有自主权和选择权。这样的活动既有认识活动,又有实践活动;既有显性的操作活动,又有隐性的思维活动;既有独立的探索活动,又有相互的交流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增强其主体意识。
(2)有效的生生交往,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
合作与交往,是个体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实施“合作学习”策略,使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交往双方是平等的合作式的,彼此尊重对方,相互信任。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安全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通过这种高质量的交往,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
现代英语教育理论普遍认为,英语能力是顺利完成英语活动所具备的而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英语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这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1)实施“合作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培养了学生英语交流合作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是信息社会人们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是一种能使学习主体充分表达自己思想、认识、情感的方式,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交流与合作对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表达交往能力,促进英语学习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伙伴编辑”等方法,鼓励发表不同观点、修改意见等措施,提高了英语学习活动的质量,培养了学生的英语交流合作的能力。
(2)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是主体运用英语认知结构,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知特点的概括,它以个体的素质和智力为其一般能力基础,又以英语认知结构作为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发展学生的英语认知结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英语写作是一个认知过程,实质上是整理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见进行构思、写作和修改,这样能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写作课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密切合作关系,这种合作的本质是个人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合作讨论式学习是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相结合的最重要的方法。当各种思维产品在个体脑中形成却未能产生“正确的一个”时,讨论--即共同体的共同决策便可帮助个体确定。此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帮助学生寻找探索的途径,对学生探索结果进行加工处理(如教师点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认知结构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3) 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问题解决的能力。
英语问题解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成功的问题解决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认知结构。对问题解决的进一步研究动向是强调学习者“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者应积极地将知识融入已建立的结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积累知识。这正是合作学习的含义所倡导的。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改进了学生对英语问题解决的态度,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英语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指出,学会合作是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正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中学英语教学而言,在《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这一教改背景下,每位英语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中学英语听说读写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并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29.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 (6):7.
[3]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J].国外外语教学,2002(2):20.
[4]叶芗美.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优秀论文增刊):42-43.
[5]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32-133.
[6]朱惠芳.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9):26.
[7]张庆林.元认知的发展与主体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4.
[8]孙钱兔.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6):34.
[9]龚凡履.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8):13.
电教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将投影、录像和录音等多种电教媒体有机地组合,创设生动、形象的交际情景,加大知识容量1.利用投影,新旧知识交替进行练习。
初中第二册Lesson 94的第一部分Dialogue 2中有个语言点“Make it”,学生较难理解,如果按教参的安排 ,听、读对话后再作讲解,势必会中断后面的情景对话练习,使教学不连贯,因此,可以事先让值日生在准备 对话时将它用进去,这样在对话提问时便自然地引出并解释了“make it”的特定含义。接着,可问:“he can't
make it.why?”并帮助学生答出:“Because he has to help his mother with the washing”.以引出“have t o”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随后用投影仪显示以下表格:
附图{图}
练习方式:先练肯定句式,再练否定句式,最后练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每练习一种句型,教 师先示范一两个句子,然后让学生模仿。学生领会生先集体操练,再分组,教师最后抽查,了解信息反馈。如 果每个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应用,教师就利用表格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内容:
Waht does Jim have to do today?He has to look after the baby.What does Bill have to do?He ha s to wait for Mr Hu.
2.利用录像、录音和投影学习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是情景对话。学生经过口头练习,很需要变换练习形式。录像能提供色彩鲜艳的画面和形象生 动的对话情景,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感观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看录像之前,可以写出以下三个问题:
1)What does Meimei have to do?
2)Is she coming later?
3)Who will they ask instead?
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只看了一遍,几乎人人都能回答了。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呈现Dialogue2.
(2)学生对本部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采用录音进行看、听、说训练。同时教生词“mommy”.
(3)该部分要求学生“Read and act,then make similar dialoues”.
如果让学生先熟悉对话,再看8幅图编对话,很费时间,而且还容易出现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对话的现 象。因此,我们可以把书上的图片复印下来,着上鲜艳的颜色,让学生看图逐一回答。这样,只需回答板书的 三个问句,整个对话的障碍就扫清了。最后,通过抽查,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图片问答后,再让他们 打开书,看图编对话。学生经过很短时间的准备,就能不看书表演对话了。
3.利用投影练习第二部分。
用投影仪把事先编好的对话显示出来作示范,让学生模仿编对话,这样做比教师口头重复示范更省时。
二、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各自作用
1.利用录音磁带辩音正误。
JEFC教材每个单元的第四课都有“Word family”,倘若按常规(“Play the tape”、“Read after the tape” )来学不足以检查学生语音的准确度。我们可以利用空白磁带,让学生当场朗读,当场录音,并当场放给同学们 听,请他们在听的过程上互相纠正错误,这样学习辨音的效果要比由教师个人发表意见更容易掌握得多。
另外,由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有限,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朗诵的机会,也 就不容易掌握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所以在家庭作业中可每单元布置一项课文录音练习,磁带收上来后教师先 听,然后选出优秀作品在课上放给同学们欣赏。
2.投影烘托情景,熟悉会话内容。
JEFC教材第二册Unit 8 Where do you sit?这一单元主要是学会认请方位,正确使用front.back.mext to.behind.on the left/right.in the middle of.inront of etc.方位词,教材本身只有一幅教室的布局图,若干巴巴地学习必然导致学生分不清前后左右,即使把方位词背熟了,也不见得能与具体方位相关连,为了增强 直观性,我们可以在投影片上绘制两张与教材内容配套的简图,设计如下:
附图{图}
附图{图}
练习方式:教师先对图进行介绍,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请学生参与回答。
3.录像展示情景,摄像体验情景,激发会话兴趣。
JEFC实践英语教材中会话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多数会话材料的上方明确注有“Read and act”的教学要求, 任何题材的会话都在特写的情景中进行的,并伴有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可以说,没有交际情景就不可能有会话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话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教材的内容,运用适当的媒体创设悦目、悦 耳、悦心的交际情景,吸引学生兴致勃勃地练习对话,轻松愉快地进行交际。
比如在教JEFC第二册Unit 11 keep healthy!的.对话内容时,除了拍摄与课文有关的对话录相,还可以自编 学生去生病的同学家看望、问候的对话小品,在具体教课前,先播放这段会话小品表演,学生们看到由自己熟 悉的同学饰演的反映同学们日常生活的小品,极为兴奋。重播时,可将有关画面定格,让学生一一说出与画面 有关的句子,等第三次重播时只放画面,不放声音,由学生们一一说出录相中的句子。最后请同学们模仿表演 。用这种电教手段,可以把枯燥的文字,加工成为动态的视
听小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对课文的机 械记忆,半机械记忆过渡到知识的活用。
刍议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刍议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苏州市吴中区f直中学 方周明
知识信息的激增使传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探索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平台应成为每个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而作为工具与语言学科的.英语课,多媒体技术更是在创设教学与语言操练的环境上有其独到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画模拟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初中英语教材第一册的介词in、on、under、over等区别时,教师可在课件中制作出色彩丰富的卡通形象,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前进、后退、跳跃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介词的方位及方向表意,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又如:在讲述jobs这个单元时,就可以利用图片与动画来介绍各种职业的人物。如果教师能编出符合逻辑的小故事作为主线,则可使学生在不考虑母语的情况下了解policeman、farmer、soldier、teacher等等的职业特征。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母语介入过多的问题,同时还能使知识传授的形式发生变化,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二、交互显示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技术,可以制作以基于powerpoint乃至web页等简易平台的交互式显示课件。交互式课件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解析,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揭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例如:在进行动词时态训练、课文阅读的表层理解时,可以编制带有提问与选择答案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这在有条件的地区特别适用于学生的课堂及课后复习训练。
三、演示控制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及综合处理的功能,我们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讲练结合的效果。例如:高中教材中关于人口控制及环保等主题的材料较多,教师在课件可设计带饼或柱图的数据表来强化学生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的理解。利用flash等小插件还可以对火山爆发、珊瑚的死亡等过程进行演示,这对于学生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十分有效。
四、影视演播
中学教材(特别是高中教材)中有大量的外来素材,其中名人故事(如马克思、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居里夫人)及名著(如《双城记》、《百万英镑》)都有大量的声像材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材料有机地揉合到课件中去,使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课文。如马丁
[1] [2]
情景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讨论
小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决定的。因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而要使小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 情景,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交际性游戏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培养 他们学习语言的浓厚兴趣。同时,对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也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是通过操练逐步养成新的 语言习惯的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景交际法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掌握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本 领。
一、运用生活实际进行字母教学。
字母教学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让学生反复认读,反复 书写,气氛往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如果采用形象趣味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STUV这几个字母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你们知道上海电视台的英文缩写是什么吗?”学生会 答:“是STV。”那么中央电视台的英文缩写呢?“CCTV”。学生由于平时观看电视,对这些英文字母早已熟悉, 现在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熟知的知识引出字母,既生动又有吸引力,学生很感兴趣,甚至还会饶有兴趣 地说出他们知道的其他一些缩写形式,如美国缩写是U.S.A等等。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既活跃了课堂气 氛,又巩固运用了他们已学的知识。
字母新授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手段赋于字母以生命,像人一样互相打招呼:-Hello,I'm“s”. -Hi,“s”.I'm“T”.-Nice tosee you.-Nice to see you,too.看着手中的字母卡片“开口说话”,学生们个个兴 趣盎然,激起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通过直观、动作进行单词教学。
小学阶段所学的单词是英语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词汇,而且大多数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这些词最适宜 用直观教具进行讲解,比如:pen,book等文具用品的单词,apple,orange等水果的单词都可以出示实物进行教 学。而car,bus等交通工具的单词,则可出示模型、玩具;在缺少实物和模型的情况下,则可以用图片、幻灯来 演示。像这样用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可以使英语单词直接与实物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把词放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具体的动作、表情来描绘词义,同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driv er,teacher等职业的单词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职业的特性来设计,让学生边开口说边摆造型做动作,使 设置的情景与词义相吻合,学生也学得意犹未尽。
三、利用课堂实景进行句型教学。
句型教学在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句型的反复操练,使学生牢固掌握语音、词汇、句子,并能在 日常口语中交际运用。
机械性操练虽说是句型教学的第一步,但句型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那么学生学的只是一些孤立的没有联 系的句子。所以,教师在教句型的时候,要尽量设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的经历,可以直接利用课堂实 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情景中理解句子的意思。比如:在教学This is×××,my friend/deskmate的 句型中,教师就可以指着班级中的同学一一介绍:This is×××,my friend.学生在大量听此句型的基础上, 自然而然地接触并领会了其涵义,并可以马上学着老师的样子,用This is×××的句型来介绍自己的'同桌和朋 友,这样,教师就不必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讲解了。又比如:在教学What's this?和What's that?句型时,教 师可先指手中的实物自问自答:“What's this?It's…”,然后再指着远处墙上的地图自问自答:“What's that ?It'sa map.”接着教师又指着手中的实物说this,指着远处的东西说that,通过反复对比,使学生理解this和 that的区别。还有如:在教学There be句型时,教师从教室实景出发,讲一连串的句子让学生理解therebe的句 子意思。教师可以讲:This is our classroom.There are manydesks and chairs in it.Look!This is the teachers'desk.What'sthere on the desk?There's a book.What's there on the pencil-box?And there's a rubber on the pencil-box.教师边讲边把一件件东西添上去,构成情景,使学生觉得亲切自然。在巩固和活 用句型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创设情景,并在此情景中用There be的句型来加以描述,把学习和运用有机地结 合起来。
四、创设、模拟情景进行对话教学。
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连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 来呈现对话内容,既真实又生动,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也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教学问候语(Greetings)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用Hello、Hi、Nice to see you、How are you等问候 语与学生互相打招呼,进行日常对话。又比如在教学Oh,it's you.×××的对话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到讲台 前,背对大家,然后让下面的同学用所学的招呼语与之打招呼,让台前学生用Oh,it's you!×××,来猜猜是 谁?像这样,把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搬进课堂,让学生在实际交往中表情达意是孩子们所喜闻乐学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对话是很难利用教室实景来创设情景的。这样就要求教师善于在教室里 模拟情景,这些模拟情景有些是生活中或简化的生活片断,有些是想象的情景。
比如在学习同学间的互相介绍(Introduction)时,教师可让班级中的一位学生扮演从外地转学来的新同学 ,让其他同学和她(他)介绍、问好,并问一些有关于他(她)的问题:如What's your name?What's your f ather?What's your mother?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What do you like?等,让这位“新”同学 一一加以回答。
又比如在介绍家庭(My father and my mother)时,教师可让学生把家中“全家福”的照片带来,在课堂里 拿着自己家庭的照片生动形象地一一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一个评选“五好家庭”,并由 “记者”现场采访提问,如:What's your name?What's yourfather?What's your mother?等等。
又如:在学习“祝贺生日”时,教师可在教室里模拟一个“我十岁了”集体生日会的情景,在“祝你生日 快乐”的悠扬的乐曲声中,让学生学会祝贺生日(Happy birthday to you),赠送礼物(Here's agift for you .Oh!How nice.Thank you.),吃生日蛋糕或喝咖啡、牛奶(Let's have some birthday cake/coffee/milk)等对 话。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简单短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对话不但易于上口 ,还大大激发了他们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只有在交际活
[1] [2] 下一页
动中才能最有效地掌握。交际,既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 学的主要手段,同时又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尺度。在教学中只有创设优化的英语语言交际的课堂环境,让学 生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使用语言,学以致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羽上加军下
上一页 [1] [2]
交际法在我校商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结合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就如何运用交际法开展商贸英语教学进行探讨,以期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交际能力及相关专业能力.
作 者:李晓彤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刊 名: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 26(5)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交际法 商贸英语 教学研究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般而言,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借助于相关的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该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改变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气氛,将复杂难懂的英语知识理论以一种更加浅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将教学知识理论与课堂教学情境完美的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一、情境教学应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1.有利于改善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现阶段的中学英语教学,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英语单词的背诵、英语语法的讲解等“死知识”的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的语言表达形式,通常用逐字逐句的手段向学生讲解文章内容,教学显得很不灵活,缺乏有效性。而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这一教学现状的改善,通过情境教学课堂的建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中学英语的学习。
2.有利于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根据教学大纲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中学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对该语言国家的文化有一个大体的认识,详细来讲要学习并了解该语言国家的地理环境、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等内容。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课堂很难做到这一点。而情境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隐性教学的作用,为学生营造出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全面开展素质教学。
二、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构建学习环境,开展情境教学
在中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大背景之下,中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大的不足,即汉语用语习惯和英语教学存在的矛盾。众所周知,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使用的是汉语,汉语用语习惯早已经扎根于他们的思想当中。而只有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学生才会接触到英语,进行英语的学习。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在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使用汉语上课,则很难充分发挥出英语教学课堂的作用。因此,中学英语教师要尽可能的使用英语上课,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英语环境,让学生使用英语思维来思考问题。这对于中学时期的英语教学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学时期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小学阶段就对英语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称得上是“入门”。而中学时期正是学生练习英语口语发音、英语听力的最佳阶段。基于这样的情况,中学英语教师尽可能要在第一节英语课堂上就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营造出一种真实而又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当中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借助游戏方式,进行情境教学
就中学时期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对游戏的喜爱。对此,中学英语教师要牢牢的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游戏的方式,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该情境中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有序的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单词接龙”的游戏。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就准备好上节课所教的一些重点单词,在正式游戏的时候拿出来,逐一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快速的阅读。阅读正确的同学就能为该小组赢得一分,最终以分考核,分数最高的小组即为获胜。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情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切实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课堂的质量。
3.采取多媒体技术,实施情境教学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与中学英语教学课堂的相结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与此同时,中学英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化抽象为具体,以图像、视频的形式将知识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学习。不仅如此,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生动形象化的教学,大大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课堂的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知识,加深学生印象,从而切实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能够很好的改善中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值得一提的是,情境教学法以其强大的功能性受到教师的重视。中学英语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情境教学法,可以借助于游戏活动或者是多媒体技术,开展英语情境教学,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绍兴市高级中学 周智忠
[摘 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并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及要求,提出了一些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体现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旨在为英语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创新教育 任务型教学 主体参与 自主发展
我国在上个世纪末提出了在基础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际上,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它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以及创新人格的培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既要具有继承性,同时也应该而且更应该重视教育的创造性。因此,教育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贯彻并实现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才是真正的创新教育。
教育部最新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我国的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高中英语课程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它还提出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那就是:要重视共同基础,为每个学生的可能发展奠定基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课程应多样化;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并养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及风格;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这些课程标准和理念与传统的英语教育观相比,明显的加入了创新教育的理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是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呢?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平时我的一些做法,我有以下感触:
一、要进行创新教育,其前提是要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的核心是以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的,以培养能熟练掌握知识的人才为教育目标。由此必然导致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和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而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新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看, 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切实的转变:
1. 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强调对知识的积累的过分孤立追求,强调灌输,而创新教育则注重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2. 教育人才观的转化
传统的人才观集中表现为分数至上主义,应试分数成为人才的唯一尺度,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和途径。而创新人才观是以创新应变能力为本位的个体人才观。将教育的重点由放在分数上,转移到放在创新应变能力上。
3. 教育文化观的转变
传统教育文化观提倡随大流,别冒尖;提倡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崇尚无为,这些文化倾向必然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发展,忽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教育文化观则倡导应该更加关心学生有什么样的个人观点和想法;应该经常的帮助学生把以前的看法和现在的看法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4. 教育动力观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十分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以及创新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创新教育只有强化被传统教育所严重忽视的情感因素才能找到自己的不竭之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情绪,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潜能。
以上只是需要转变的观念中一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又学文化和科技知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精神;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有中国特色,又应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研究教法,而且研究学法,这些方法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创新教育的保证
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因为学生只有对自己、英语、英语学习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而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对学生平等对待,尊重每个学生,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英语是语言学科,同时又是学生的第二语言,所以出现英语能力不等是正常的。比如,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时,都会有怕错而不敢说或不肯说的现象。而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潜意识的运作和强烈学习动机的形成 。这种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将教室布置得十分舒服,播放一些音乐来松弛学生的压力,强化语言节奏感,加强学生的印象。同时,作为老师,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要循序渐进,更不可随意责备。心理学家洛斯蔡弗勒(Loschilffler)曾说:“学生----成年人比儿童更甚----在外语学习中受到抑制,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显得可笑或是怕用错或讲错。”所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循序渐进。先跟读,后自己讲;先自己大声讲,后面向全班同学讲;先讲简单的内容,后讲复杂的内容。老师要多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谈,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另外还可以借助视觉的应用,创设视听课,这样使静态或动态的场景能声像并茂的映入学生的眼帘,极大的强化和丰富听力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开口的欲望,帮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为交际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能力,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课型及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任务,吸引而后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并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而后使用英语。例如在处理高中英语教材时可将任务设计成以下6种---Prediction tasks, Jumbles, Comparison tasks, Problem solving tasks, Memory challenge tasks and Creative tasks。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深层次理解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甚至跨文化思维能力。
包括任务型教学在内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传递信息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和信息的获取。因此在教学中应提倡合作学习。我们在现行课堂教学中应用的pairwork,groupwork, teamwork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困难学习”或“分享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使小组成员在共同努力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和激励互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通过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建立和维护相互信任来有效的沟通,使小组各成员之间有更多交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对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大有裨益。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所采取的任何一种方式都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活动的互动性和语言的交际性。首先,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讲 ‘Trust yourself./ Never give up. /Hurry, hurry, don’t worry. / keep up your courage’等激励学生的话语,大胆的表现自己。其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例如,把功能项目、语法项目与话题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自编对话或进行角色扮演;还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多提问。例如,采取游戏竞赛让各小组对所学课文内容进行快速问答,对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体会,对教材中一些内容敢于质疑等。
四、激发直觉思维,培养求异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好方法
创新必须首先求异,而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直觉思维又称非形式逻辑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过程。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根纳因病在家修养,在观看地图时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两岸轮廓惊人的相互吻合,由此提出‘大陆漂移说’。这种创新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实物、图片、多媒体以及各种游戏活动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激励学生直觉推新,并且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如猜字游戏等。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析时,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概念或问题的理解不应限制在某个有限的范围,而应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些拓宽或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在分析At the shop 一文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shop owner and his assistant? 2)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有些学生会就事论事的回答:“店主和店员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当教师再问及“ Why did they change the attitude to the customer after he showed them the million-pound note?”时,这些学生便会无言以对。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以貌取人和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来看问题,进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Money is everything. ”的本质。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根本无自主可言。实际上,自主和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自主和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培养新一代的进取性的人格精神。创新自主学习观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有目的的学习;能主动的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能有选择的学习;能独创性的进行学习;能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的能力;能主动的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前途和人生道路有美好的憧憬和丰富的想象力,并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责任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他们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法,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进行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根据Dickinson的观点,所谓自主能力也就是要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能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三种主要途径来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教师让学生反思其学习观念和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将其已有的知识从无意识提升到有意识层面。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反思活动。比如,写学习日记、填写调查问卷、参加访谈和讨论等。(2)教师提供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理论依据和有效实例。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有可能会转变不利于自主学习的一些观念和看法,并自觉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决策学习的活动。比如,确立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学习材料、运用并监控学习策略和评价学习结果等。这三种途径是互为补充的。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二)”《中小学外语教学》第12期。
张国扬、黄子成:“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第1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1992年12月
廖晓青:“创新教学法介绍(四)”《中小学外语教学》20第10期。
陈 瑛:“主体参与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第2期
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年第7期。
语言教学活动是交际的活动,交际活动中充满着情感和乐趣。同样,英语教学活动也是寓教于乐、寓情于乐的活动。寓情于乐会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自然,教师愿教,学生愿学。寓情于乐是通过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增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友谊,活跃课堂气氛。新教材突出体现语言教学的交际性,为我们提供了富有情感和乐趣的教学素材,并通过文字和图画在课本中充分体现出来。课本中蕴含的这些快乐情感需要教师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激活它,使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提高能力的动力。
一、“快乐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教师通过剪接、粘合、浓缩、扩充等手法实现书本内容的进一步生活化,并用游戏、娱乐、趣味语言、动作手势、示范表演、简笔画等形式,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意境、舒适的心境、愉快轻松的气氛,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饱尝愉快的感情体验,从而乐于学、乐于练、乐于记忆。
二、“快乐教学法”的课型设计。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快乐教学法的课型可分为:表演课、游戏课。
表演课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扩充、夸张、剪接等手段把课文设计为一段小品或短剧,由教师编导,学生分组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学习真实的语言。
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游戏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轻疲劳,而且还能使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到真实语言,也有利于知识的潜移默化。根据每一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饶有兴趣的游戏活动,如“猜东西”、“找朋友”等,不仅学习了教材内容,而且调节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并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好乐、好玩、好动、好问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乐学、我想学”的方向发展。
三、“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共分复习、介绍、操练和巩固4步。复习过程中,教师利用概括力和想像力,对学生学过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组合成小品、短剧等,增加趣味性,消除学生吃“回锅菜”的乏味感。介绍新教材时,利用简笔画、图片、实物等手段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在自然的语境中通过参加游戏,观看表演等形式去感知、意会新的语言点。在操练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融洽的气氛,让学生大胆开口,不必有错必纠,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巩固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掌握知识和体验乐趣的统一,有些题目可适当降低难度,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快乐教学”实施的益处。
1、英语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展“快乐教学”的有效素材,只要教师做有心人,认真发现,不断挖掘,就会从中找到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学生就能享受到教与学的快乐。
2、“快乐教学法”可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紧张心理和记单词、句子的乏味感,使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快乐教学的实施,可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友情,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寓德育美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总之,“快乐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欢快愉悦的教学环境,既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负担,又遵循了教学规律,教师越教越乐教,学生越学越乐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其乐无穷。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方周明
知识信息的激增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探索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教育教学平台应成为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而作为工具与语言学科的英语课,多媒体技术更是在创设教学与语言操练的环境上有其独到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画模拟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初中英语教材第一册的介词in、on、under、over等区别时,教师可在课件中制作出色彩丰富的卡通形象,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前进、后退、跳跃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介词的方位及方向表意,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又如:在讲述jobs这个单元时,就可以利用图片与动画来介绍各种职业的人物。如果教师能编出符合逻辑的小故事作为主线,则可使学生在不考虑母语的情况下了解policeman、farmer、soldier、teacher等等的职业特征。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母语介入过多的问题,同时还能使知识传授的形式发生变化,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二、交互显示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技术,可以制作以基于powerpoint乃至web页等简易平台的交互式显示课件。交互式课件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解析,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揭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例如:在进行动词时态训练、课文阅读的表层理解时,可以编制带有提问与选择答案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这在有条件的地区特别适用于学生的课堂及课后复习训练。
三、演示控制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及综合处理的功能,我们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讲练结合的效果。例如:高中教材中关于人口控制及环保等主题的材料较多,教师在课件可设计带饼或柱图的数据表来强化学生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的理解。利用flash等小插件还可以对火山爆发、珊瑚的死亡等过程进行演示,这对于学生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十分有效。
四、影视演播
中学教材(特别是高中教材)中有大量的外来素材,其中名人故事(如马克思、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居里夫人)及名著(如《双城记》、《百万英镑》)都有大量的声像材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材料有机地揉合到课件中去,使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课文。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居里夫妇的生平等等,单纯的课文讲读与用多媒体课件演播时起到的震憾效果是无法比拟的。
五、练习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身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自动调整试题的难度及给予必要表扬鼓励等。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中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可以使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必求助于authorware,教师只需掌握powerpoint乃至web页的操作平台加上一、两个小插件便可制作出实用且具有美感的课件。
浅谈探究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探究教学法的概念及其优点 探究教学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而提出来的这种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用探究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或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作 者:李红莲 作者单位:大城县臧屯一中,河北大城,065900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96 关键词: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张厦
摘要:简约、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不但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合理适度的简笔画教学一定会使英语课堂幽默风趣,教学效果极好!
简笔画(stickfigure)是利用简单的点、线、画等符号来表现物象基本特性的,它是一种简约、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绘画形式。它的突出特点是笔画简单、生动活泼,只取形似,不计细节。简笔画更是传递信息、增加表达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如何运用简笔画来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设情境,激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当代英语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现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切身体会,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简笔画使字母教学生动形象
字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第一节课,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凡简单的东西越容易就越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能巧妙地把简笔画运用于字母教学中,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字母教学时,我利用简笔画展示:h像把椅子、b和d像把剪刀、c似弯弯的月牙等,这样,学生就快速准确地记住了字母的书写和读音。练习时,我让学生画字母想象图――M像两座山峰、S像一条蛇、J像把雨伞……
2.简笔画使词汇教学简单有趣
和传统的'词汇教学不同,简笔画能很直观地把词汇展现出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英语教学论文 )并且输入信息不必在大脑中进行转化,学生在笑声中很容易就记住了单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常常因记不住单词而苦恼,而简笔画能够使单词记忆简单化,记忆效果非常好。
(1)在单词传授过程中,有很多词用英语解释较为烦琐,有些实物又不容易带进教室,简笔画就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抽象词义都不便用动作、实物释义,这时就可以利用简笔画进行如下课堂教学。请看我是如何利用简笔画对“on,over,above”三个近义介词进行释义的。
(2)在复习单词时,例如讲到“cap”和“hat”的区别时,用英语解释就很难说清楚,借用简笔画,寥寥数笔就可以让学生明明白白了。除此之外,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让学生说出单词,学生单位时间内记忆单词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这一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还有,简笔画直观形象,利用它进行反义词辨析,区分一目了然。像在区别“tall”和“short”以及“big”和“small”时,学生一定会过目不忘,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3.简笔画使语法教学通俗易懂
简笔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情景(context),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communicativeability)。运用简笔画配合句型操练,则可使抽象的句型形象、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爱学且容易接受。
(1)在教形容词或副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时,简笔画能清楚地告诉大家什么是大,什么是更大,什么是最大。举一反三,反复操练,既让学生记住了“small”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也可以告诉他们其他形容词和“small”的用法是一个道理。
Thefirstboxissmall.
Thesecondboxissmaller.
Thethirdboxisthesmallest.
(2)在操练现在进行时这一时态时,如果给句型“Whatistheboydoing?”“He’srunning.”和“Whatistheboyonthebeddoing?”“Heissleeping.”配上简笔画,然后进行操练,课堂气氛会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兴趣也会大大提高。教师在这种气氛中适时进行拓展,训练“Whatareyoudoing?”“Whatisshereading?”等同类句型,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3)简笔画还能使情景教学如临其境。学生如图扮演角色,可激发他们的表演的激情,引起强烈的情绪感染与学习兴趣。而且,简笔画更容易使学生投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更容易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简笔画使教师对学生评价更加有效
新颖、别致的评价方式既能让课堂增色,又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当学生回答的问题准确无误时,就在黑板上画一个笑脸,或是翘起大拇指“verygood!”;当学生有错误时,就画一个沉思的人物头像,意思是“Thinkitover!”;当学生潦草马虎时,画一个伤心的人物头像,告诉他要“Workhard!”。
二、简笔画运用于课堂教学应注意的
几个问题
简笔画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事实表明,课堂教学上简笔画的运用或多或少有一些疏漏和亟待改进的地方,现把简笔画运用于课堂教学应采取的策略总结如下:
1.简笔画的应用是能简不繁,夸张幽默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简笔画时,能用简单图形,就不用复杂图形。课堂上的分分秒秒都是弥足珍贵的,简笔画的取材应夸张幽默,并应配合教学情景边画边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分心。
2.简笔画的应用应形象准确,重点突出
教师在运用简笔画时,要注意立意准确。例如画“寒冷”要突出人发抖,画天气炎热可画一个太阳和一个正在“流汗”的人。如果表达得不准确,就会误导学生,甚至会闹出一些笑话,损害教师的形象,影响教学效果。
3.简笔画要与其他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简笔画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过分依赖,也不能滥用,还要和其他教学方法搭配使用,否则,课堂反馈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都在简笔画的欣赏上,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总之,简笔画简洁、逼真、生动、直观、幽默风趣,教师用简笔画辅助英语教学,便于创设情境,更利于创造生动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给英语课堂增添一分艺术的魅力。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