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纯情哆啦美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共含20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纯情哆啦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1: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外语人才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本文从预习任务的设置,挖掘教材,抓住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以及课堂教学任务设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学生; 英语教学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1、时代发展需要创造性才能

纵观历史长河,人类从直立行走,到今天宇宙飞船上天;从刀耕火种,到今天以电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靠的就是人的创造能力。而伴随着我国申奥成功和加入“WTO”,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外语人才已迫在眉睫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单靠书本里的死知识,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要靠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创新精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创造性原则,即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语用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创造,从广义上讲,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狭义上则指“人类智慧行为的一种。通过对储存的信息资料做出选择和辨别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日本,饭岛一郎)。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它是相对于以固定、惰性的思路为特征的习惯性思维而提出,是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教师所要做到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建立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新思路,以渐进性或突出性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且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产品等创造性思维成果。

三、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作为一个高级生命体,其本身蕴藏的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所以现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承认并开发学生的潜能。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1. 设置有多维性的预习任务

英语学习中的预习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一堂英语课得以成功开展下去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对预习任务的安排要有多维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潜能。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所安排的预习任务或自己根据新授课的特点发掘出的预习任务去寻找并加工相关信息,而后再灵活而又创造性地输出信息。

教师可设计一些引导学生多种回答的问题作为预习作业。如:What do you suppose will happen to our life if a new car factory is built in our city?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awking? What do you think of mobile phones, good or bad? What would happen if a lion escaped from the zoo?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是现成的,但却利于学生上升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的培养。如关于mobile phones, 有些同学提出了它与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的关系,有的同学则认为手机功能越复杂,产生的弊端也许会越多。所有的这些回答虽是奇思妙想,但却体现了他们运用了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欲培养学生地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英语教师本身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应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现行的英语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体系已显陈旧,适应不了新形势下需要培养的学生对象。那么,作为教师应转变观念,想出新方法,这样才能出新人。

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是教师为学生归纳用法,然后给出许多汉语句子让学生翻译加以巩固。这种教法的弊端是:学生没有用所学知识独立自主的解决、处理问题,没有发挥其创造能力。然而若教师能改变方法,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则获取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如SBI Unit 6 中agree 的用法。我先用电脑呈现中法技术人员开会讨论新的汽车厂的图片。下附句子“The building of a new car factory was agreed on last month?”然后请同学根据上下文语境以及以前所学的关于“agree”的基本意思来猜测划线部分“agree on ”的含义,得出“一致同意”。操练这一用法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杯足球赛的图片,并附提示:

Date: May 31- June 30,

Countries: Japan & Korea

让学生利用已知信息自己想象造出句子。

有的学生说:The FIFA has agreed to hold the 2002 World Cup in Korea & Japan. 能想到agree to do sth 是知识活用的一个典型,而有层次较高的学生造出了“The date when the World Cup will be held has been agreed on.”这简直就是“创举”。他不仅用对了“agree on”,还将新学的定语从句巧妙的运用上了。于是,类似的句子在学生相互的启发下不断出现。“The countries where the World Cup will be held have been agreed on.” 瞧,我们的学生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主体是极具可塑性的。只要我们通过恰当的方式,提供必要的条件,给出充足的机会,定能唤醒并培养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阵地,而在这主阵地里,学生又是整个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以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识,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1)质疑是创造性能力开发的“航标灯”

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怀疑开始的,质疑为潜能的开发提供方向,是潜能开发的“航标灯”。因此,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鼓励和教会学生提问题。为了激励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课堂上可以进行“答” “问”比赛。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提问,另一组回答;也可以随机交换答问。

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可由学生根据阅读材料中所提供的重点信息自己设置问题让同伴回答,或进行小组比赛。这样既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枯燥模式,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讨论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除质疑外,教师还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后可以给出几个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用创造性思维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3)合作创作新对话,展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

对话课的学习是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是一个单元话题的导入和介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课型。对话往往发生于两个或多个人之间,所以对话课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在进行完相关对话内容的学习和重要句型的操练后,教师可创设语境给学生安排dialogue production的任务。这样不仅操练了所学内容,也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通过同座或小组的合作创设出的新对话,教师应给出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将教室演变成一个能让学生尽情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大舞台。

如在操练完SBII Unit 14 这一单元的对话后,学生掌握了一些询问他人和表达自己的计划、打算或决定的日常用语,我给出这样一个语境供学生开展dialogue production的任务: Suppose you are a shop assistant. A girl comes to you and wants to buy a book. Please ask her what kind of book and give her some

suggestions.

同座位的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后,创造出了含有不同书名的对话。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句式,同时,通过翻译书名,学生还创造性地使用了语言。

4. 巩固知识,利用好复习关

课后巩固如同课前预习一样重要。孔子说的好“温故而知新”。再好的课,如果不在课后进行消化总结也是会渐渐遗忘的。因此,每个单元后,我都根据该单元的具体内容,或给出topic,或给出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在我认为,这也同样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课堂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各项学习任务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各项任务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更利于引发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思考。

2.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设置的任务要注意广泛性,面向全体学生,使任务具有层次和梯度。要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发展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教学任务的设置要有时代感,新鲜感。所设置的各项任务应紧跟时代,贴近生活,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同时任务要有新鲜感,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五、结束语

未来世界是一个充满创造的世界。今天我们能够想到的东西,未来在我们学生的手中都有可能成为现实。我们的学生有巨大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应有信心将他们挖掘出来并进一步加以培养,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国家,为新世纪培养更优秀的外语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

杨绍文、陈怀芝:“青少年创造力发展”,《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中国和平出版社,

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

篇2:浅谈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从培养创造动机,善待创造性行为,重视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人格等方面,阐述了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 者:应于雯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初中 刊 名:中等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ZHONGDENG ZHIYE JIAOYU 年,卷(期): “”(35) 分类号:H3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概念   特点   培养  

篇3: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江苏省滨海中学 唐为荣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以他的思维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从他们的思维能力入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这是因为,创造性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个性的巨大影响。比如,独立性、冲动性、幻想性、自制性、有恒性等都是创造性人才的共同人格倾向。同时,大量研究显示,凡是有高度创造性的儿童和成人,在其早期的经验中,都具有充分的独立,有较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反之,则没有什么创新的表现。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颇具深远意义的。

研究表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两次大的快速发展,一次是六岁至八岁,另一次是在九岁左右,但这两次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具体思维的参与和协助。而依赖于视觉、直观的简单推理能力到十一岁已相当发达,纯逻辑关系判断形式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要到十二岁以后才能发达起来。而初中生正好处在十一至十五岁之间,已具备了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正是发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些做法:

①、游戏法

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深受同学的欢迎。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消除了紧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并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发展创造思维。

猜一猜。在学过表示颜色的形容词、交通工具名词、食物名词等和一般疑问句后做猜一猜的游戏。教师拿一个苹果或桔子放到书包里,让学生去猜:SA:Is it a pear?T:No,it isn’t.SB:Is it an egg?

T:No,it isn’t.SC:Is it a banana?T:No,it isn’t。SD:Is it an apple?T:Yes,it is.这种游戏可让学生两人一组来练,也可以变一下猜的话题,如猜朋友、字母卡、颜色等。学过in,on,under,behind介词后让学生做“Where is it/are they?”“Is it/Are they in the desk?”等等问答游戏。学过数词后做“Bingo”游戏或“Next”游戏等。根据所学内容安排游戏,以培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②、竞赛法

它是通过竞赛、迅速联想来训练学生快速的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学完表示颜色的形象词后可设计这样的竞赛:全班分四个组或八个组,每组派八名同学,每个同学到黑板上写一个单词,最先写完的组得8分,依次为7、6、5、4、3、2、1分,然后再加单词分,对一个加1分,总成绩最高者为第一。这样的竞赛紧张而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类竞赛可以在学完动物、家庭成员、教室内有关物品、服饰、交通工具等词后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将答案快速写到一张纸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上,最后将各人得分加在一起,得分最高者为第一。在学完字母后可设计这样一道题:写出含有音素[i:][ei][ai][e][ju:]的字母。

③自由对话法

情景:学完第35课后,三个同学一组,其中一名扮演新生。自己设计,准备两分钟,然后各组表演对话。

Group A:李××、吴×、杨×三位同学,其中杨×扮演新生。

Li:Hi,Wu Shuang.

Wu:hi,Li Beidi.

Li:Who’s this girl?(Pointing to Yang lin)

Wu:She is Yang lin.

Li:Can you spell her name?

Wu:Yes,Y-A-N-G-Yang,L-I-N-lin.

li:What class is she in?

Wu:She’s in class Eight.

Li:Is she a new student?

Wu:Yes,she is.

Li:Is she number 12?

Wu:No。She’s Number3.

Li:Oh,good. Thank you. Yang Lin,this way,please. Please sit here.

Yang:Thank you.

Li:Thank’s OK.

Group B:苏××、房××、杜××三位同学,其中苏××扮演老师,杜××扮演新生。

Su:Today we have a new student.He’s Du Jinbo.Fang Fenghui,this is Du jinbo.This is Fang Fenghui.

Fang:Hello,Du Jinbo.

Du:Hello, Fang Fenghui.

Fang:What row are you in?

Du:Sorry,I dont’t know.

Fang:Excuse me,Mr.Su.What row is he in?

Su:He is in Row Two.

Fang:Thank you.Do Jinbo,you’re in Row Two.

Du:Thanks.

Fang:That’s OK.

Du:And what row are you in?

Fang:Oh,we’re in the same row.

Du:Good.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逐渐会从单纯的方法模仿,发展到思维模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每学完一个对话除了让学生扮演外,还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和旧的知识创设情景自编一个新对话,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④看图说话法

它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学完第88课后让学生看一幅图(图中一个男孩骑着自选车),考虑三分钟,自编一段对话介绍这幅图。如刘××编的对话是:

--What’s that?(Pointing to the Picture)

--It’s a picture.

--What’s this in the picture?(Pointing to the bike)

--It’s a bike.

--What’s the boy doing?

--He’s riding the bike.

--Where’s he going?

--He’s going to school.

⑤、比较法

它是就某词或谈话要点作为求异点,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如让两名同学介绍自己的卧室,然后找另外的同学说出他们卧室的不同点,或由同桌同学谈论学习用品摆放位置的不同。如:

SA:Where is your pen?

SB:It’s in the pencil-box。where’s your pen?

SA:It’s on the desk.Where’s your bag?

SB:It’s in the desk.

运用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义词等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写出若干组反义词:big-small,full-empty,new-old,light-heavy,young-old,up-down,close-open等等。

⑥、串联法

一词联想,群体记忆,以已学的词汇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在地词联想中展开。如:学动词时,就要由动词原形联想到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联想到现在分词和过去式、过去分词;在学习国家、语言名称时就要将其人民、首都、货币等联系在一起,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符合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fly-flies-flying-flew-flown,Britain-English-London-pound.

⑦、造句法

就是以某一词、词组或句型为求异点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如:on duty

Who’s on duty today?

I’m/She’s on duty.

Are you/is li Lei/Aren’t you on duty today?

I’m not on duty and you’re on daty today.

又如用It’s time to do sth.说出如下句子:It’s time to swim.It’s time to go home. It’s time to have a rest. It’s time to play football.It’s time to watch TV.It’s time to throw a frisby.It’s time to go shopping.It’s time to have a cup of tea.It’s time to fly a kite.

经过实践与探索,学生在课堂上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

⑧、启发式法

在学生通过自学和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后,再来学习课文中的语言知识。采用的方法通常是学生提问,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在讲解句型和语言点时,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讲解方法。有中英互译,有听有说,有自由造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练习,使课堂生动活泼,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的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活跃而不疲劳的状态。如句型:“such...that...”与“so...that...”时,采用下列步骤:

⑴指着讲台说:It is such a heavy desk that I can’t carry it.

让学生听、复述并翻译,再启发学生用so...that...来表达:

The desk is so heavy that I can’t carry it.

接着问学生:Can we express it in another way?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Yes,we can say:“The desk is too heavy for me to carry.”

接着又问:Can we use “enough”to express this?

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Of course,we can also say:“The desk is not light enough for me to carry.”

⑵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句型,并指出这些句型的注意点。

such+a/an+(adj.)+n.(sing.)+that

such+(adj.)+n.(pl.or abstract)+that

so+adj./adv+that

too to

enough to

⑶启发学生用此句型自由造句,顿时课堂活跃起来,学生造出了各种不同意思的句子,从而达到了基本掌握该句型用法的目的。然后又引出了别的句型:

①so+(adj.)+a/an+n.(sing.)+that...

This/it is so heavy a desk that I can’t carry it.

②too+(adj.)+a/an+n.(sing.) +to

This/it is too heavy a desk for me to carry.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可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教会了新的语言知识,既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要点,也提高了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灵活地接受和运用知识,这样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老师教起来得心应手。

地址:江苏省滨海中学高二英语办公室 唐为荣邮编:224500

电话:4981233

篇4: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实施创造性教学是以创造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浅谈了一些体会.

作 者:周存娟  作者单位:单县高韦庄中学,山东,单县,274320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造性思维   比较法   联想法  

篇5: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训练不仅是教学方法,它的根本内涵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了学生智力,使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从而提高学习英语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许多领域还有待开发,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尤其需要开展创造性的工作.

作 者:爨逢春  作者单位: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   创造性思维  

篇6: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教学和谐统一律 三序和谐统一律 知识与智力

[论文摘要]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掌握运用教、学和谐统一规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将教材学科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学生认识规律的序和教学结构程序三序统一,循序渐进,教学才能高质量高效率;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笔者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以及几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出如下一些中学英语教学规律,供同仁们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教学和谐统一律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教学中,教是为了学,受制约于学;学需要教,受指导于教。教和学相辅相成,缺一都构不成教学过程的额有机整体,都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学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它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在英语教学关系上的体现。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课程。至少在最初阶段,教英语不像教学历史或化学那样主要是由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英语教学中当然有该学到的知识,如语言学、音位学等知识,但这些并不是我们在教学初期阶段所要教给学生的。同样,对于英语教学,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之一。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准教师发音的能力,取决于准确模仿教师语音的技能,取决于反复练习同样的语音和句型的耐心和恒心,取决于掌握它们的牢固的记忆力。当然,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因为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信念,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

既然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么,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言语技能,都要靠学生自己学得主动、练得积极才能有所长进,教师只能主导而不能包办代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教师在教学中莫“硬灌”,应启发诱导。《礼记・学记》批评了当时教学中违反教学方法和原则的弊端:“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教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细细品味,正是今天教学中不懂教学艺术,“满堂灌”的活写照。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革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成为学生从不会到会,积极学习、逐步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犹如导演,学生犹如演员,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快,用得快,用得活,才能迅速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态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信心。在示范和组织学生进行操练时,必须特别注意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与体谅。如,当学生相互间进行课堂操练时,教师来往于之间,仔细倾听他们的操练;学生语塞时,帮助提示一下;听到语误时,轻声纠正,态度亲切自然当课堂操练一时达不到要求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不随意呵斥学生,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应耐心地加以引导,鼓励学生重新操练。教师正确的教态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课堂上的和谐与默切。

作为教师,都应热爱学生,这也是使教学达到和谐统一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应该是理解与尊重。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尊重,只有尊重才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二者结合才能实现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也才能做到教、学的和谐统一。尊重、理解学生并不排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爱之深,则求之切”,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严格要求的本身,就体现着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施之以尊重,报之以爱戴;加之以威,只能报之以怨。”过分的苛求,不堪接受的批评,有辱人格的谴责,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激发起学生的反感和对抗情绪,因而也就达不到教、学的和谐统一。掌握和运用教、学和谐统一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完美地结合,是教师时刻都要考虑的,永远创造不完的教学艺术主题。

二、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

教学中使教材科学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内容)、学生认识规律----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序(方法)、教学结构程序(形式),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教学才能高质量高效率。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

中学英语课本是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其依据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既然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都有原则性的规定,课本就是这些规定的具体化,就是说,课本的编写要经过编者们的大量创造性劳动,使语音、词汇、语法、课文和练习的挑选、安排、组织等方面符合学习的规律,编得即便于教师教、又便于学生学。

一般来说,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入门阶段,教材内容很简单,每课的句型和单词都是有限的,学生可以直接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这时教师就不需要讲授过多的语音知识和语法规则。但随着学生学习的语言项目增多和语言现象变复杂,就有需要和可能从一些语言材料里总结和归纳出必要的语法规则。不这样,就不可能使学生理解较复杂或变得繁杂的语言现象和掌握更多的语言项目。即使在这个时候,也还要坚持精讲多练。至于那些对实际运用语言影响不大的语法现象,可少讲,只要学生理解了就行。

一本好教科书能大大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它循序渐进、举例说明并提供了新材料的练习。但是,书不是教师,它不会教、不会听、不会纠错,也不会鼓励学生,不管课本编写得如何好,指导还必须来自教师而不是课本。新教师、负担过重的教师和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教师有时候回陷入所谓的“教科书的圈套”。他们先用“Good morning, class. Open your books to page”问候学生,然后整节课时间都花费在朗读和做书上的练习上。教师和学生完全依赖课本,成为书面文字即印刷符号的奴隶。教师不是在教,而学生也没有达到掌握英语句型的目的。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使用课本中的材料。许多教科书的练习本身就给出了许多用法:打开书或合上书做、口头或笔头做、有个别学生或有一组学生来做。总之,要记住教科书仅仅是一个帮助达到目的的非常有用的工具。不要把它当作拐杖或教师的替身,因为语言的实质是双方相互交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主要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英语课要上成实践课,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要用于实践,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初中阶段年级越低,练习时间应越多。对语言知识必须精讲,讲授知识为了知道实践。语言知识讲授的范围、深度、方法和时机要由语言实践和教学需要来决定。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巴班斯基说:“教学内容必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要分清主次,并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主要内容方面,并通过这些主要内容去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基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每一节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反之,如果教师有一节课上不好,学生学得不扎实,就会产生学习上的“空白点”;这种如果经常出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人们常说的“夹生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造成学生大面积掉队的严重后果。教学中,只有将知识的序、学生认识过程的序、教师安排课堂结构程序的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才能产生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知识与智力相辅相成

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在激发学生兴趣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相似的和不同的情境中去,知识迁移,提高效益。所以,知识与智力相辅相成是教学的又一规律。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改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培养学习能力,核心又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选择合理的思路,形成有序的逻辑思维形式,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这一根本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益。比如在介词教学中,我们可采用直观的教学法来帮助学生选择介词,以达到激发兴趣、加强理解、增强记忆,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我们可以用一个箭头、圆点、方框来表示方向介词;我们还可以在黑板上画几个直观图,利用教室里熟悉的实物,通过对每副图的重复或替换练习来演示它们的用法。

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英语教学要注意培育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力。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英语、学习其他学科,也有助于将来从事任何工作。英语知识的内在规律是人们经过长期总结、归纳出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从感知到认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学生所学的英语是外国语言,许多语言现象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例如,在汉语中,“我有一本书”和“桌上有一本书”都是一个“有”字,而英语中相对应的“有”则有表示“所有”(have)和表示“存在”(there be)的差别。又如,在汉语中修饰名词的动词词组和主谓结构是放在受修饰词的前面。如:昨天来的那个人是我的叔叔。而在英语中,定语从句则应置于受修饰词的后面,如The man who came yesterday is my uncle. 学生在学习这些英语知识时,通过英汉分析对比,可以学会全面看问题的本领和防止思想僵化。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看图说话,问答,对话,按指定情景写作、自由作文,改写课文或课文的结局,对课文里人物、行为多问几个“why,if”之类的问题等等,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都是大有好处的。

教、学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同时进行的,统一实现的。因为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凭借,智力是用知识来呈现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是知识结晶。二者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所以应把掌握双基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统一起来,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同步,相得益彰,协调发展,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懂得知识本身是什么,同时教给学生怎样正确获得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捕获“猎物”的措施,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聪明,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矛盾。

教学归根结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要逐渐教会学生主动地猎取知识、运用知识,因为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跟着老师学一辈子,同时,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抓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就可以把其他许多智能的培养带动起来,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就会永远伴随着智能的发展,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开辟广阔的天地,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就不但容易接受而且会转化为长期的记忆。

篇7:让创造性思维走进英语课堂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英语学习的自身规律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的,要求我们以创新的思路改革英语的课堂教学,高度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为此,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要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有关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是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活动任务化对开发创造比思维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开发 创造性思维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充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使其具备迎接未来挑战的综合能力。创造性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需要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创见性的思维。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学习语言是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习过程。学习语言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进而达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英语教学的设计(包括内容、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应体现一种创新的思路。创新既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要在教学效果上体现出来。作为学习的过程,创新是隐性的,指的是对已有信息进行新的组合,用英语进行产生新思想的新思维,形成新的创意;作为学习的结果,创新是显性的,标志着最终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这些创意,进行新的意义交流,表现为语言的创造性,例如,一段得体机智的话语,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一篇立意清新、文情并茂的作文,等等。这种语言创造性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教育的结果,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贯彻创新教育的主要标志。 然而,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仍有许多违背语言学习的自身规律,不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地方。如: 教书不教人,教知识不管能力,训练中用语言却不见思想,会话中有交流却不见情感,其根源在于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真正将学生当作有独立意识、有活跃思想的独立个体看待。 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而不是运用能力的培养上。教学中,偏重语法条条,机械的单词和句型操练,翻译和背记语言材料,结果学生死记硬背了不少语言知识,而语言交际能力却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课堂上,学生被当成单独的学习个体,没有被当成共同管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很少甚至从没有考虑过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其后果是:从课堂教学的整体过程看,教师决定一切,学生依赖教师;从课堂上教学双方的心态看,教师满足于发号施令,学生习惯于听命顺从;从课堂教学的即时效应看,教师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学到了知识;从课堂教学的长期后果看,教师的权威得以确立,学生的创造性遭到扼制。 学生创造性表达能力偏低。目前英语课堂中的活动仅限于学生能用所学的短语、词组造句,表达一点老师要求范围内的意思,似乎能这样做的学生,已经是很有“创造性”了。而如何真正做到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结构用英语进行新思维,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几乎还做不到。

上述英语教学的弊端,不但严重抑制了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难以培养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不通过母语为中介而直接用英语汲取信息和表达思维的能力。因此,为了使英语教学符合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为了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训练策略,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开阔、独特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让创造性思维走进英语课堂呢?

一、营造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著名外语教学专家H.Schuman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所以,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首先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它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1、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尊重他们的个性感情和才智能力,实行课堂教学结构的开放,进行平等的双向交流。使学生对课堂的创新活动采取积极的态度,产生强烈的参与需求,树立责任心,创造一种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课堂学习气氛。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是颇具深远意义的。基于这种认识,要经常对学生讲“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keep up your courage!”等激励性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比如,每次英语课都给学生至少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轮流登台演讲。经长期坚持,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表现。

2、激发兴趣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改进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运用多种直观形象如学生喜闻乐见的幻灯、录像、图片、音乐、会话、游戏等教学手段,辅之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启示,以吸引学生,增加兴趣,变“疲劳波谷区”为“高潮兴奋区”。比如,引导学生将wash,water,wave,well,wet,wind,wine等词的词义与开头字母W的“形象”联系起来,作形象记忆;根据构词法知识作比较记忆;根据语境猜想某些生词的意义;等等。这样,学生觉得学中有趣,学有规律,并在往后的学习中主动探索词的构成规律,科学记忆词汇。有了兴趣才会不懈地追求新的东西。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音、语调、表情、动作和神态影响学生的情感。更主要的是凭借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但在激发兴趣这一点上,多考虑激发学生对情感信息产生共鸣的艺术手段,也许收效更大。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经历了成功,就会产生喜悦,自尊和自信得到增强,变成求知创新的内驱力。

3、提供积极参与活动的机会

创新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仅仅有创新的观点而没有机会把这种观点转换成积极的语言行为,还只是走了第一步。只有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思维才能一步步地被激发,运用时才能达到自如灵活,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才能被培养和发挥。一句话,学生蕴藏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在一般课堂教学中,班级授课制教学有利于教师高效率地向全体学生传播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的相互作用及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风格。因此,创造性思维教学应采取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操作上,有以下两个要点:

集体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可以采用学生广泛参与思维活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或全班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等等。

结对子或小组活动(pair or group work):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或探究发现,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开展结对子或小组讨论或其他活动,进行交往合作学习。结对子活动能给予学生面对面交谈和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产生信息的交流,并且在双方的交互活动中获得反馈,给与修正。小组活动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投入到活动中去,更能营造一种互动的课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气氛,题材更多样,使学生觉得更自由,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机会说他们想说的话,也就更有责任感,更能发挥自主性。结对子或小组等学习方式可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教师要尽可能地参与这些活动,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间、师生间合作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结对子或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公平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构建水平的提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听说读写活动技能结合起来

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融进听、说、读、写活动是一个既自然又有用的方法。听是接受性活动,但同样可以培养创造性。例如,听了一篇短文,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内容用对话形式表达出来;Dicto-comp的活动方式,比起dictation来,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说是培养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You are in a boat on a lake.You and your friends are going fishing.You fall into the lake,but you can't swim.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又如:Do you like riding in a fast or slow car?Why?or Suppose you will have a week-long holiday,what are you going to do?etc

这些都对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在阅读中,分析文章的主题、段落大意、人物性格、主人翁的优秀品质等等,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分析、综合和抽象等思维方式。写可以是各种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要求学生每星期写一篇小作文,或设置某种写作情境,如:You are going to invite some of your friends to your home next sunday evening.Write a note to your friends and draw a map to show how to get to your home.通过写作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对语言学习中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有很大好处。

三、进行多种思维训练,增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心理学家威台海姆(M.Wentheimen)在他所著的《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指出:“严格的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维麻木不仁,唯有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只有运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使学生得到逻辑与形象、演绎与归纳、收束与发散、求同与求异等多种思维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养成学生善于运用想象、类比、联想、延伸、开拓等多种思维的习惯,以形成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智能素质。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运用头脑中的已有表象创造新的形象。具体做法有:

1)创设情景,自由对话法

情景:学完第一册第35课后,三个同学一组,其中一名扮演新生。自己设计,准备两分钟,然后各组表演对话。

Group A:李××、吴×、杨×三位同学,其中杨×扮演新生。

Li:Hi,Wu Shuang.

Wu:hi,Li Beidi.

Li:Who's this girl?(Pointing to Yang lin)

Wu:She is Yang Lin.

Li:Can you spell her name?

Wu:Yes,Y-A-N-G→Yang,L-I-N→Lin.

Li:What class is she in?

Wu:She's in class Eight.

Li:Is she a new student?

Wu:Yes,she is.

Li:Is she Number 12?

Wu:No.She's Number 3.

Li:Oh,good.Thank you.Yang Lin,this way,please.Please sit here.

Yang:Thank you.

Li:That's OK.

Group B:苏××、房××、杜××三位同学,其中苏××扮演老师,杜××扮演新生。

Su:Today we have a new student.He's Du Jinbo.Fang Fenghui,this is Du jinbo.This is Fang Fenghui.

Fang:Hello,Du Jinbo.

Du: Hello, Fang Fenghui.

Fang:What row are you in?

Du:Sorry,I don't know.

Fang:Excuse me,Mr.Su.What row is he in?

Su:He is in Row Two.

Fang:Thank you.Du Jinbo,you're in Row Two.

Du:Thanks.

Fang:That's OK.

Du:And what row are you in?

Fang:Oh,we're in the same row.

Du:Good.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逐渐会从单纯的方法模仿,发展到思维模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每学完一个对话除了让学生扮演外,还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和旧的知识创设情景自编一个新对话,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2)看图说话法

它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学完第88课后让学生看一幅图(图中一个男孩骑着自行车),考虑三分钟,自编一段对话介绍这幅图。如刘××编的对话是:

----What's that?(Pointing to the Picture)

----It's a picture.

----What's this in the picture?(Pointing to the bike)

----It's a bike.

----What's the boy doing?

----He's riding the bike.

----Where's he going?

----He's going to school.

3)故事接龙法

故事接龙法,就是学生一个接一个相互衔接地讲故事,前一个学生所讲的内容是后一个学生所讲的内容的基础,后一个学生的所讲内容是对前一个学生所讲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例如:

Student A:One night while Beibei was doing her homework,the power went out.

Student B:She walked into the kitchen in darkness and found a box of matches and a candle.

Student C:When she was about to light the candle,there was a knock on the door.

Student D:Who is it?Pa and Ma are not at home.A thief?What if it's a thief?

Student E:“Is Beibei in?”cane the voice of her Grandma Li who lived in the opposite house.

故事接龙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和语言流畅性的发展。

4)故事续尾法

就是给故事添加结尾,以延伸故事情节。在课文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而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未做交代,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推测性补充。例如,初二(上)第26课Paul's Day学完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一下文中的最后一句话Everyday he does the same thing.Why doesn't he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es?有些学生认为他太矮了,够不着电梯按纽,另一些学生认为他要锻炼身体,故最后三层不乘电梯走路上去,还有些学生认为最后三层的电梯有故障,无法修好。

显然,这几种结尾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的目的不在于为故事找出一个标准的结尾,而在于给予学生一个能为故事找出结尾的好机会,借以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给故事续结尾,可以个别进行,要求学生给故事添加两个以上的结尾,且越多越好,越新奇越好;也可以结对子、分组或集体进行。每个学生添加一个,只是不许重复别人的结尾。做这种练习,学生个个都能开动脑筋,寻求合理的方案,积极性很高。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集中到言语的内容上,就不知不觉地不通过母语为中介而直接表达思维了。

2、结合教学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结合教学内容,如涉及某些社会现象的表现形态、某些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等,让学生借此发挥,启发诱导他们敞开思路,尽可能地罗列出其他利弊、用途、范围、形态、联系等。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对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避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多元思维的习惯和探索精神。例如:在学完初二上册第13单元Ann's Birthday之后,教师让学生辩论:“If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思路大开,展开辩论,并提出许多代替生日Party的好办法,如have a picnic/go hiking/go fishing/climb the hill/have a get-together/see a film/go to the/park etc.通过这一练习,不仅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增强他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又如,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多种可能的结果,以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如学习了初二(上)Lesson 18 Animals。教师给学生这样一个题目,让他们讨论:“If dangerous animals are not in cager,how can people visit them?”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1)The people should be in cages.

2)We can visit the animals by helicopter.

3)We can put the animals in a small island,and we can visit them by boat.

4)We can visit the animals on the mountains.

5)We can make a high and large tower,the people can visit the animals in the tower.

通过这样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使学生的思路由书中提供的一个“点”,发散出去,努力扩展至一切能说明教材内容,或与教材内容有关,或由教材内容引发出来的例子。这种发散思维训练还包括了对学生广泛的联想力和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持之以恒地训练下去,就会使学生在受到某种触动时自然而然地把思考范围拓展开去,多向散射而使思维极具活力。

3、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渗透对学生联想力的培养,并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采用所谓“暴风雨式的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这种训练能有效地促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也尝试着采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例如,要求学生快速地用英语说出教室里所有的人、物的名称及其特点、用途,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等,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语言信息,越快表示越流畅,给出的语言信息越多,表示流畅度越高。这节课,学生高度紧张而又异常活跃。实践证明,这种急骤联想训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无论是流畅性还是质量,都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提供的典型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概念,帮助学生学到一些思维的规则和方法,逐步形成集中思维的能力。如在让学生操作“graduate”一词时,便有如下一段对话:

T:Where did you study before you came to this school?

S:I studied in No.I Junior Middle School for Nationalities.

T:I see.That's to say,you graduated from that school,didn't you?

S:Yes,I did.By the way,could you tell us from which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you graduated,Mr.Zhang?

T:Sure.I graduated from this school,and so we're exactly schoolmates.And I am a graduate of Zhongnan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a beautiful place on the South Lake in Wuhan.

S:Well,I hope to study English in that university after I graduate from this school.

T:Wish you success!

S:Thank you.

学生在这段会话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反复感受语言,运用语言,思维和语言得到相应训练。 研究表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从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竞赛法、串联法、比较法等,来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1)竞赛法

它是通过竞赛、迅速联想来训练学生快速的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学完表示颜色的形象词后可设计这样的竞赛;全班分四个组或八个组,每组派八名同学,每个同学到黑板上写一个单词,最先写完的组得8分,依次为7、6、5、4、3、2、1分,然后再加单词分,对一个加1分,总成绩最高者为第一。这样的竞赛紧张而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比较法

它是就某词或谈话要点作为求异点,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如让两名同学介绍自己的卧室,然后找另外的同学说出他们卧室的不同点,或由同桌同学谈论学习用品摆放位置不同。如:

SA:Where is your pen?

SB:It's in the pencil-box.where's your pen?

SA:It's on the desk.Where's your bag?

SB:It's in the desk.

运用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义词等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写出若干组反义词:big-small,full-empty,new-old,light-heavy,young-old,up-down,close--open等等。

3)串联法

一词联想,群体记忆,以已学的词汇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在一词联想中展开。如:学动词时,就要由动词原形联想到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联想到现在分词和过去式、过去分词;在学习国家、语言名称时就将其人民、首都、货币等联系在一起,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符合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教师还可以将一连串看上去互不相干的词语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使用这些词语说出一段有意义的话来,这就是词语串说。词语串说实质上是一种遥远联想,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教育价值。如:教师可一次给学生10个词:comb,apple,moon,cat,flag,house,ball,tree,pig,bird.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说出一段意义连贯的话。如:Under the moon there is a house.On the house there is a flag.Under the flag there is a bird.He is watching the apples in the yard,and the cat and the pig under the tree.The cat sometimes plays with the ball and sometimes brushes the hair with a comb.

这不就是在编故事吗?编故事就是创造。在这创造过程中,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说出了一段意义连贯的话,语言表达和创造想象力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4)用同一组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

就是以某一词、词组或句型为求异点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如:on duty

Who's on duty today?

I'm/She's on duty.

Are you/is Li Lei/Aren't you on duty today?

I'm not on duty and you're on duty today.

又如用It's time to do sth.说出如下句子:It's time to swim.It's time to go home.It's time to have a test.It's time to play football.It's time to watch TV.It's time to throw a frisby.It's time to go shopping.It's time to have a cup of tea.It's time to fly a kite.…

经过实践与探索,学生在课堂上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

四、课堂活动任务化,通过不同类型的任务活动,培养不同类型的新思维

人们使用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任务型教学活动,是让学习者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课堂活动的任务化是英语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手段。有了任务,学生的思维、直觉和想象就会遵循一定的方向展开,心智活动就会少阻滞,多流畅,就会在较少的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思想,造成词语、观念和联想的流畅。有了任务,语言学习就能从知识的讲解和规则的理解,发展到意义的表达和能力的培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交际情景的创设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创新地运用语言规则进行新思维,表达新概念。所以,很多任务型活动,如,在学习数字后让学生打电话;学习了一定的指示性语言后,安排学生给机器人发指令;在积累了一定词汇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都能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逐步达到创新思维对活动数量、速度和质量所需的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组织不同形式的任务式活动。这是在为作为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能力,是由多种思维能力组合而成,如:发散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据理质疑和归纳。创新思维能力主要通过语言摄取与输出、意义的理解与产出而引发并表现出来。因此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类型的活动培养不同形式的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例如:学了初二(上)Lesson 37 As a journalist from CCTV,you can ask as many questions as possible about the singers in “Yesterday” rock band.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质疑能力和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又如:Group discussion:Which city do you like best,Tianjin,Beijing or Shanghai?Why?可以培养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学习了“Becky's birthday present”之后让学生编写谜语,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创造性描写能力。

适合学生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任务型课堂活动是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具体手段,是培养创造力的主要途径。能力和活动是分不开的。活动成功与否将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尝试和提高。将task-based activities运用到教学之中,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的参与和思维扩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总之,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因为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它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更主要的是它能有力地促使学生广泛、灵活地思考,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及周密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版。

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版。

俞学明等:《创造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年版。

刘建华:《中学英语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包天仁:《基础英语教改论坛》,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张美新:《发散性思维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载《中小学外语教学》,,第9期。

篇8: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三帆中学外语组 康明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创造性思维既是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是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以其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能突破思维习惯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具有新的创意。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两次大的快速发展,一次是六岁至八岁, 另一次是九岁左右,但这两次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具体思维的参与和协助。而依赖于视觉,直观的简单推理能力到十一岁已相当发达,纯逻辑关系判断,形式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要到十二岁以后才能发达起来。而初中生正好处在十一至十五岁之间,已具备了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这正是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秋季推出的初三英语新教材,阅读文章题材广,内容多,信息量大。文体上分:有书信,日记,通知,人物传记,从题材上分:有日常生活,现代科技,环境保护,体育,历史,英美文化等,每篇文章都包含学生未知的信息,十分新颖有趣,这给我们教师设计以阅读训练为中心,带动其它能力训练的课堂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那麽,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应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训练思维能力的空间,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其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以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和意识的个性。

一.精心设计课文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课文的导入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前奏曲”,是知识的“启动”阶段。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想象生动,理解书本就比较容易。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以JEFC BOOK 3 为例,教师可首先给学生出示一张挤满人群的地球图片,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1. What does the picture mean?

2. What’s the world’s population?

3. Is it still increasing?

4. How fast is the world’s population increasing?

5. Which country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6. Why do some countries have a large population?

7. What can be done to slow down the population growth?

8. What do you think of one-child policy?

恰当地课文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其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维活跃,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们也就越来越喜欢阅读了,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二.找准关键词,训练学生对英语文章整体感知的能力。

关键词是指课文中关键的词或据课文内容和语义概括出来的能表达课文内容,风格的词语。

将课文中的关键词提炼出来后用箭头连接起来,这些箭头所示的方向就是文章内容的逻辑方向,学生可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形成对英语文章整体感知的能力,从而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对未知信息的推理判断能力。这种训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帮助他们建立起掌握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自信心。如:Unit 2 Water Sports Lesson 8 Youngest swimmer to cross channel,教师可提出问题 How did Li Lida become the youngest swimmer to cross channel between Hainan Island and the mainland?引导学生给出下列的关键词set off → stepped into → swam with→ slowed down → had food and drinks → saw a high building → went on swimming → waited for → proud of → spoke highly of→ not only…but also…. 这些关键词实际上就是对李力达穿越徐州海峡全过程的一个概括,借助这些key words学生们可以很轻松地领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严密性,也有利于他们记忆并复述出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把握文章的主旨,获取有关细节和信息,培养学生深层理解和判断能力。

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可以培养学生对语篇,语段,语句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也有利于他们

全面理解握文章篇章结构,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而在了解了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集思广益,获取反映主旨思想的有关信息和细节,这样文章的主题和细节都在一幅完整的认知图中得以呈现,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也就一览无遗了。如:JEFC BOOK 3 Unit 9 Lesson 34,学生们通读文章后很快就能说出课文的题目English is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于是我又问到:How is English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学生们再次通读全文,相继归纳出了以下细节:

English is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1. It is spoken 2. It is used 3. It is widely 4. Most

by more than 400 very widely as a used for business business letters

million people as their foreign language in many between different are written in

first language. other countries of countries. English.

the world.

5. Half the world’s 6. Three quarters 7.More than three 8. It is used by

telephone calls of the world’s books quarters of information travelers and business

are made in newspapers are written on the Internet is in people all over the

English. in English. English, too! world.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通过以上内容图示,课文的整体“骨架”便在我们眼前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学习程序逐步呈现,以便使学生更具体更全面地获取文章有关信息和细节。如果学生归纳得不快捷,不准确,教师应启发,耐心地引导学生调整思路,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归纳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表扬,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这些用来说明主题句的细节都是他们自己在教师的启发下发现并归纳在一起的。

四.摸清文章的线索,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线索。线索必须以教学目的为准绳,能体现课文的特点,贯穿文章的始终,使全篇的每一部分都与这根线联系,给人以整体感,引导学生细心体会作者思路,领会文章真谛。以SEFC BOOK3 Unit 7 Lesson 26 为例,可设计如下表格:

Name James Herriot Nationality British

Birth place Glasgow, Scotland Birth date 1915

Occupation

(职业) animal doctor/writer Death date 1995

Early life

Childhood

● He grew up with a pet dog named Don.

● They would often hike into the mountains.

Education

After

High school He made up his mind to be a vet, especially for dogs.

In college ● He found out to be a vet just for dogs was impossible.

● As he loved animals, he continued his education.

Life after

college ● He worked as a vet in Yorkshire, England.

● He loved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 He treated / healed sick animals, including cats and dogs.

● He kept two dogs, Hector and Dan.

Later in

his life ● He wrote a lot about his experience as a country vet and about animals.

● He even wrote a book just about dogs.

通过表格展示,不难看出作者主要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记述了兽医吉米哈利一生的成长经历,结尾处又介绍了他创作的以动物和他工作经历为题材的小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他对动物的爱心和敬业精神。由于表格的直观性,条理性不仅简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也有利于指导学生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提高他们的归纳,判断等逻辑思辨能力,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也学得生动活泼。

五.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阅读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很多,但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它可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疏通思考的渠道,提供思索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设悬置疑,激发思考, 启迪学生去认识问题,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之中。 如JEFC BOOK3 Unit 15 Lesson 58 , 整篇文章是围绕兽医James Herriot对狗的“爱”讲述的,抓住了这一主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 Why did James love dogs the best?

2. How can we tell from the text that James loved dogs?

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找到答案,即He grew up with a pet dog named Don. 而第二个问题学生经过一番思考,相继归纳出了以下几点:

He took his pet dog Don with him wherever he went.

He wanted to be a vet just for dogs after graduation.

He continued his education of treating animals in college.

He helped treat dogs even though he was laughed at by others.

He knew how the owners felt when they saw their dog become well again.

He kept two dogs as pets when he worked in Yorkshire.

He wrote books about his experience as a vet in his later years.

从答案不难看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对整篇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概括和归纳,通过这样的设问不仅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抓住文章的主旨,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理解。

又如JEFC BOOK3 Lesson 38 A VISIT TO TH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课文讲述的是一群中学生去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对展出的大型动物恐龙和恐龙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学生对这次活动的感受,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后,教师可在此设问: How can you tell the students enjoyed their visit? 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会很快再次浏览课文,并从文中找到诸如:They were interested in dinosaurs./All the students cheered./Lucy shouted./“That’s a pity!”/The students couldn’t believe their ears./“I want to be a scientist in the future and study dinosaurs!”/All the students laughed.等表达情感的词句去揣摩参观者的态度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提问和探究,就会把所学知识逐步引向深化,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在学习英语简易读物To catch a thief《抓贼》时,学生们掌握了故事的大意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difficulties did Jim have to catch the thief? 结果学生们的思维特别活跃,经过热烈的讨论,举出了很多Jim在抓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difficulties)

He was very young. (only 16 years old.)

He tried to get the police to help him, but failed.

He lost his job.

He was mistaken for a thief and was taken to the police station.

He didn’t have food to eat.

difficulties He was away from home for a few days.

He almost missed his exams.

He only had a bike, but the catman had a van which could run faster.

The thief knew Jim was following his van. Jim’s life was in danger.

Jim nearly lost his life. The thief wanted to kill Jim with a hammer.

大量的实践可以证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结构,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还可以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开发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使其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得以发展,具有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巧妙,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新求异,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正象一位教育家所说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六.充分发掘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 寓思想教育,国情教育于阅读课教学中。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大纲》中明确阐述了一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教育,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 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和熏陶。

现行JEFC新教材中许多内容是最为生动的创新教育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可抓住时机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 如:教the universe and the man-made satellites有关科普知识这类课文时,可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一课,学生们可以学到爱迪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乐于创新的崇高科学精神;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一课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禁止乱扔废弃物,回收垃圾,净化空气,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又如English is widely used 一课,在使学生懂得了学好英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地位越来越高,许多foreigners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进而鼓励学生还要努力学好汉语,因为汉语将来可能也会成为international language,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不可否认,由于升学压力的困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课文语言点的讲解和以题海来“磨练”学生的应试技巧上,使得本来生动有趣的阅读课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语法”课,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思维僵化,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降低了课堂效率,无疑也会给他们的智力开发带来不利。因此,教师的教学首先要具有创造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要爱护学生的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浅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坚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最终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创新个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1. 英 德波诺 〈思维的训练〉

2. <中学外语教与学>20 第7期

2. 付清和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 费建华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3-5期

篇9: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忽视文化教学等问题,从语言、文化、教学的关系出发,通过自身在第一线教学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并提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语言文化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

记得看过一部电影,片名叫《刮痧》,是讲由于中国两千年、中医传统经络疗法“刮痧”不被美国认可,造成“虐待儿童”疑案,使得影片中许大同一家被迫服从法律,父子分离、夫妻分居。在中国人看来,明明是对爷爷对孙子的爱而用刮痧的手法为其治病,而美国人却认为是虐待儿童。可见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比较大的,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要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要求。

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我国颁布了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可以说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认识深化的一种体现。同时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外语教学应做到既教语言又教文化,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的实践还不够,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还很模糊,这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认为中学阶段外语教学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教学,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中学英语教学最终面临的是考试,文化教学根本没必要,造成“高分低能”等现象。这些误区的存在,导致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出现投入多,效果差,应试能力强,交际水平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语言、文化与教学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里所指的文化,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音乐、文学、美术等,而是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从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以及文化的范畴和内容来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纪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其语言的发展。正如L.A.White所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全面和完美。语言总是在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完整地、协调得反映文化,并将其固定下来,世代相传,成为民族文化与知识的载体和集体经验的储藏器。”

2、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来反映。世界上不同民族的语言千差万别。而英汉两种语言是属于迥然不同的语系——前者为印欧语系,后者为汗藏语系,所以它们的语言形式差别很大,所负载的文化也各不相同。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应抱着这个目的去进行英语教学。鉴于语言与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跨文化的交往中,如果我们没有对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个中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文化的必要性。语言与文化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必要的。

1、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谈到中西文化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种活动,时间由邀请方确定,被邀请者视受到邀请为一种荣幸,一般都会按时赴约。而在美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被视为占用别人的时间,需要双方协商有关的时间。因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在美国收到别人的礼物应当面打开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尊重,而在中国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所有这些说明了,在日常学习中,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2、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实践表明,在语言难度小时,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会。因为英语作品的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文化一般都比较熟悉,材料中词语的运用以及文章意义的表达都自然得体,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但是读者不一定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这就容易出现读者认识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

3、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如在SeniorEnglishforChinaBook3中Festival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英语节日的由来及一些节日的风俗,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的节日比较。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尝试:

(一)词汇渗透。作为语言基础的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主要的作用。词汇的意义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文化载荷量最大。外语中概念意义与母语一致的两个词很可能在文化意义上大相径庭。因此,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对一些看似相同而难以用其他方式表达的词汇,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讲解,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二)直观教学。直观法要求教师对教材之中出现有可能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文化点”,特别是那些含有文化意义的词语和课文时可以直接阐述或利用物品、图片、电影、电视、录像、网络等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的方法。例如,有一次我和外国友人逛超市发现一种洗发水名叫“uglygirl”,翻译成中文就是丑小鸭,形象代言人是李小璐。当时这位朋友很不理解,明明很漂亮的小姑娘为什么叫丑小鸭,而且她说如果在国外,这种产品绝对卖不出去。为什么呢?这就是由于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不同,人们可能会对某些词或知识点产生误解。我们知道,在中国,“uglygirl”意味着可爱,讨人喜欢,是长辈对晚辈的昵称。但是在英语中“uglygirl”却是令人讨厌的说法,听话者会因此而生气。于是,我以此为例,将这瓶洗发水带到了教室,让学生们讨论,然后讲解中西文化差异,这样学生们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三)讨论式教学法。“讨论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已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内容应体现教材的本质内容,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沟通教材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推动教学展开。例如同学们在学习中发现,美国人经常称赞别人,被称赞的人一般表现得受之无愧,当仁不让,与中国人的普遍做法迥异。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这说明了美国人彼此之间表达意思直截了当,反映了美国人坦诚、直率的性格,从而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一定了解。

(四)模拟角色。模拟角色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由教师组织安排,以学生为活动中心,让学生担任主角或自选角色,采用演讲、情景游戏或剧本表演等方式表演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话语的理解,加深对话语含义的认识。由于大多数中学生没有或较少有机会和英美人士接触和交流,他们只能将课堂作为操练和运用的英语的主要场合。例如,人教版高一英语中有一篇文章“MillionPounds”,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以此使学生感受语言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的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化具有民族性、独特性,是变化的。离开英语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是不可能的。因而,英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运用外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方保军.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素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3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71~47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72~7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上).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8):5~17

篇10: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社会在不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就是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创造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实施创造性教学是以创造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获取、处理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以他的思维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从他们的思维能力入手。研究表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两次大的快速发展,一次是六岁至八岁,另一次是九岁左右,但这两次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具体思维的参与和协助。而依赖于视觉、直观的简单推理能力到十一岁已相当发达,纯逻辑关系判断形式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要到十二岁以后才能发达起来。而初中生正好处在十一至十五岁之间,已具备了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正是发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最佳时期。

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比较法、联想法、创设情境、自由会话法、看图说话法、用同一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游戏法、竞赛法等发展。

1、比较法

它是就某词或谈话要点作为求异点,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如学生学了短语in front of,由引导学生比较它与in the front of 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鉴别力,提高了思维能力。

2、联想法

一词联想,群体记忆,以已学的词汇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在一词联想中展开。如:学动词时就要由动词原形联想到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联想到现在分词和过去式,过去分词;在学习国家、语言名称时就要将人民、首都、货币等联系在一起,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符合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3、创设情境,自由会话法

在学习初中第二册Lesson 21后,要求两位同学假设相互碰面,某A向某B提出某种活动的建议(说明活动的时间、地点)

A:××, are you free tomorrow?

B: I think so, why?

A: Would you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B: Oh, thank you. I’d love to.

What time shall I come?

A: About half past three tomorrow afternoon, ok?

B: Ok. Where shall we meet?

A: Let’s meet outside the school gate.

B: All right. At three thirty tomorrow afternoon, outside the school gate, see you later.

A: see you later.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逐渐会从单纯的方法模仿,发展到思维模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每学完一个对话除了让学生扮演外,还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和旧的知识创设情景,自编一个新对话,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4、看图说话法

它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初中第二册Lesson 35课文中的图让学生看,根据所学问答的知识编一段对话。

A: Excuse me, Where is No 16 Middle School ?

B: Sorry, I don’t know. Ask him, he may know.

A: Excuse me, Where is No 16 Middle School ?

C: It’s over there. Walk along the road, and 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right. Then 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 It’s about 15 kilometres away. You had better take a bus.

A: Which number do I need, please.

C: I think you need a number 12.

A: Thank a lot.

C: Not at all.

5、用同一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

就是从某一词、词组或句型为求异点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如:on duty            Who’s on duty today?        I’m /she’s on duty

Are you /Is Li Lei/Aren’t you on duty today?

I’m not on duty and you’re on duty today.

又如用It’s time to do sth说出如下句子:

It’s time to

swim

go home

have a rest

go shopping

have a cap of ten

经过实践与探索,学生在课堂上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还有游戏法、竞赛法。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深受同学的.欢迎。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消除了紧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发展创造思维。通过竞赛,迅速联想来训练学生快速的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不能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教师要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得出有独创性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有独创性、发散性、广阔性、变通性品质得到有效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篇11: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社会在不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就是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创造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实施创造性教学是以创造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论、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获取、处理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以他的思维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从他们的思维能力入手。研究表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两次大的快速发展,一次是六岁至八岁,另一次是九岁左右,但这两次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具体思维的参与和协助。而依赖于视觉、直观的简单推理能力到十一岁已相当发达,纯逻辑关系判断形式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要到十二岁以后才能发达起来。而初中生正好处在十一至十五岁之间,已具备了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正是发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最佳时期。

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比较法、联想法、创设情境、自由会话法、看图说话法、用同一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游戏法、竞赛法等发展。

1、比较法

它是就某词或谈话要点作为求异点,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如学生学了短语in front of,由引导学生比较它与in the front of 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鉴别力,提高了思维能力。

2、联想法

一词联想,群体记忆,以已学的词汇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在一词联想中展开。如:学动词时就要由动词原形联想到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联想到现在分词和过去式,过去分词;在学习国家、语言名称时就要将人民、首都、货币等联系在一起,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符合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3、创设情境,自由会话法

在学习初中第二册Lesson 21后,要求两位同学假设相互碰面,某A向某B提出某种活动的建议(说明活动的时间、地点)

A:××, are you free tomorrow?

B: I think so, why?

A: Would you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B: Oh, thank you. I’d love to.

What time shall I come?

A: About half past three tomorrow afternoon, ok?

[1] [2] [3]

篇12:分析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分析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 我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的英语, 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很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外语,外语也是升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科目,学生想在外语考试中考个好分数,家长期待孩子有个好成绩。 当然这就会让我们的教师有这样一个思考,怎样教好学生,让他们真正把外语学好,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上下工夫,不断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的群体并区分对待, 这些组合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作为我们初中的一线教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 也应该适当运用分层教学法,并在日常的教学中适当改进,使之更适合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我们教师在分层教学之前, 要充分研读教学大纲,对各个阶段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 对不同知识掌握的水平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然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 并设计不同层次下的教学目标,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力求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领域”充分得到发展,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的归类分层绝不是教师一接班马上去实施归类的。 教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 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课堂表现,课下完成作业的质量, 书面字迹是否清晰工整,考试成绩等众多因素。 我们教师充分考虑过这些因素后, 就可按班上学生的人数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归类分层。 可以分为 A、B、C 三层。 A 层为班上前 30%的学生,B 层为班上中等学生,C 层可为班上后 20%的学生。 每一层的所有学生我们教师又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组,让组与组之间竞争学习,同时还可以合作学习。 但实施此教学法也要尊重学生,最好不要在班上公布分层, 对于 A、B 两层学生还好,C 层学生就会觉得教师对他们不够重视,容易让他们产生消极情绪, 不利于分层的实施及教学成绩的提高。

二、教学中词汇部分的讲解

单词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单词组成短语,短语组成句子,句子组成文章。 一般我们教师在正式讲解单元课文前先要讲解一下本单元的单词。 那么第一步就是通过领读的方式先要教学生读会每一个单词, 接下来再细致讲解。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来讲解单词, 但我们也不应该完全依赖于多媒体, 传统教学也有传统教学的优势,我们要利用好黑板的板书,有效讲解单词并要求学生记好笔记。 每一单元的单词讲解结束后,当我们教师再去领读单词的时候,就可以把单词通过变换而来的词形也加入到领读的词汇当中,如是动词,那么它所能涉及短语都可以加入到领读中, 这会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巩固, 学生也会慢慢接受并喜欢这种领读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去扩充词汇、短语。 我们教师可以找出突出者,让他充当教师的角色去领读,学生都很有表现欲,他们都会积极配合老师,这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轻松。

三、教师适当超前教学法

(一)教师个人知识文化素养作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们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 还应该更多涉猎专业以外的其他知识。 这样在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 在占有较大比重的阅读理解上来看,文章段落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自然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看书籍。 教师知道的内容越多,越能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同时也更能得到学生的敬仰、认可。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为今后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适当超前教学法的设计这种适当超前教学大多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中,要想学生学得好,那么教师就要在教授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这种设定适当的超前教学可以在“天”上超前,也可以在“星期 ”,“ 月 ”上超前 ,甚至是在 “年 ”上的超前。 其实在我们教师教学中,这种适当的超前教学一直在用,关键是否把这种超前教学系统化,是否一直坚持在用,是否贯穿教师的整个教学计划。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在每一单元正式教学前, 可能都会先讲讲单词,讲讲语法,这也是一种超前教学,使学生在学时能理解得更好。备课是超前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我们讲第一课时, 整个第一单元是否都准备了,是否浏览了第二单元的内容,或者说是否浏览了一册书的.全部内容, 在讲课时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熟悉教材,教过了一次初一的内容, 就知道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 标题为Why do you like pandas? 在这一单元里会出现较多动物的单词, 那么在我们讲授 1-4 单元时碰到有关动物的词汇, 是不是能提前把这类词汇总结下来,先以例句给出,学生既会对动物的词汇感兴趣,在学第五单元时,这些生词又能提前掌握,学得也就会轻松些。 这就涉及了适当超前教学法中的月的超前。每一项工作都会有其独特性, 我们教师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总结教学方法,但我们初中教师从初一开始教起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平时可以抽出时间看完初二、初三的教材,了解整个初中的语法知识点,适当进行年的超前教学法。 我们教师同时也可以把这种适当的超前教学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适当超前学习法,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提前预习,这样,我们教师会教的轻松,学生也会学的轻松。总之,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努力,总结经验,无论是分层教学还是超前教学, 在上每一节课前都需要我们做充分的准备, 尽量让课堂的知识容量大一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给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常识,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实现我们的价值, 也要让学生们慢慢丰富自己。

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求教师设定好教学目标, 每节课下来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达到什么程度, 这也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通过分层次教学,分步骤教学,真正使教学内容落到实处。中学生在强大的母语包围下, 听说外语的机会受到很大限制, 但学生大学毕业后会走向社会, 外语将会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外语学习得情境, 通过我们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 让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领会外语学习的美妙。

篇13:中学英语教学刍议 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刍议 论文

[内容提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间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关键词]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 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聋哑脖和“高分低能”症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拔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实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教师

如果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

[1] [2] [3]

篇14:中学职业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职业英语教学论文

1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1.1硬件设施和学校重心方面

教学配备条件落后,缺少多媒体等设施的配备,应当添置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创造影音环境让学生们感受英语文化环境,提高对英语的兴趣。中职学校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只专注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各部门将工作和学习重心都只置于专业课上,将绝大部分资源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中职学校的英语学习被视为辅助科目,国家规定不得不开的一门课程,所以导致重专业而忽视英语教学,使得中职学校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当今社会日益变化增长的需求。

1.2师资力量方面

(1)教学方法老旧。教师受传统教学的灌输即水桶理念,“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学生常被误以为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大部分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语法掌握量极少,而单一的考核方式使成绩差的学生对英语的态度越来越消极,教师对其的批评也使得学生越来越惧怕英语考试,如果依旧采取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将会每况愈下,教学质量必然不理想。(3)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热情不断下降,比如学生问题较多,知识面狭窄,大多数学生思想落后等,导致部分教师也丧失教学积极性,认为学生基础差,再努力也枉然,缺乏激情,从而逐渐懈怠下来,得过且过,这些消极思想滞怠了英语教学。

1.3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缺乏。随着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为了扩大生源,放低了入学标准,使得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学习基础较差,无法进入高中才选择中职学校,而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更是有一种畏惧感,甚至产生厌学、抵触情绪,从而让英语教学困难重重。(2)英语成绩差,对英语衍生出惧怕心理。中职学生之前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开始逃避作业,害怕老师提问,抗拒记单词,即使听不懂也不敢问老师,最后恶性循环,英语成绩越来越差,也越来越怕学习英语。(3)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因为一直以来英语差,考试经常不如人意,词汇量的要求增加和麻烦的语法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又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

2应对存在问题的措施

2.1硬件设施和学校重心方面

增加机房、多媒体等的建设投入,不断为英语学习增添新的科技力量,使学生们接受英语学习的方式更趋向于全面。学校重心方面不能完全专注于学生专业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分摊一些重点,加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上,要看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英语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政策基础。

2.2师资力量方面

(1)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教师是教育的最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思想、学识和能力都深深影响着教学成果。所以教师必须有为人师表的意识、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不断前进的敬业精神,面对在中职环境里英语教学的尴尬局面,应用一种积极的心态,不断找寻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也应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组织培训学习,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科资讯等。既要承认英语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得承认学生的主体身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自主发展。(2)英语教学动态结合专业学习,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部分学生对英语的懈怠态度是由于他们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只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英语对其毫无帮助。这种思想是片面的,英语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且有些专业要求必须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例如国际与经济贸易、计算机等专业。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首先得纠正“英语无用论”的思想;再而英语教学要与专业学习动态结合,将英语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当中去。(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作为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能动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应为学生服务,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应为主要角色,教师不应盲目灌输知识,而应该指引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很重要,学生应明确英语学习目的,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积极调动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则应让英语课生动起来,增加学生在英语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2.3学生自身

(1)从基础开始学习,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利于后续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积极创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英语学习的无力感,减少英语学习的阻碍。当看到自己英语水平有提高时得到激励,正面作用不断衍生,从而促使英语的进步。(2)克服对英语的惧怕心理。主动与老师沟通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让老师给予相关建议,并努力实行,在课堂上直面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问题,课下主动记单词,听不懂要勇于问老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久而久之,英语水平必定会得到提升。(3)在平时生活中多运用英语,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英语原声或字幕电影中体会英语的发音及其魅力,感受英语氛围,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平时中多与伙伴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敢于发声,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慢慢从生活中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3结论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英语的要求逐步提高,虽然目前在中职学校中英语教学受重视的程度偏低,但是在加强中职学校建设、改革教师观念、提高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等之后,学生的英语水平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为其以后的工作增添筹码,打下一定的基础。改革之路虽然漫长,但是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终将迎来希望的曙光。

篇15:it用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04-4-2 It is/was ….that 及相关句型归纳

1. It i/was +序数词+that从句。意为“是第几次-----”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ve written to a foreign pen friend.

It was the second week that he had been in China.

考例:

----Do you know our town at all?

-----No,this is the first time I--------here.(NMET 1992).

A.was B.have been C.came D.am coming

此句型中可以用this/that来代替it,当主句是is时,从句用现在完成时,当主句是was时,

从句用过去完成时。

2.It is/was+形容词/名词+that。其中,ti是形式主语,that从句是真正的主语。

It is quite important that China becomes an official member of WTO.

考例:-----------is a fact that English is being accepted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There B.This C.That D.It (NMET !995)

3.It is/was +过去分词 +that从句。这一句型中常用的过去分词有said,reported,kmown,believed,suggested等等。通常译为“据说-----”。同样it是形式主语,从句是真正的主语。

It kmown that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eaching is_____it is a science.NMET

A.as art much as B.much an art as C.as an art much as D.as much an art as

4.It is/was+ 强调部分+that 这一句型可以强调除谓语以外的任何成分。

I saw her in the post office when I was walking by.

It isI that/who saw her in the post office when I was walking by.

It is her that/who I saw in the post office when I was walking byl

It is in the post office that I saw her when I was walking by.

It is when I was walking by that I saw her in the post offce.

注意,在这一句型中,如果被强调部分是人,可用 ,也可用,其余的全用。同是这一句型要注意其句型变化,像一般疑问句,否定句,特殊疑问句等。Eg.

Is it farming that he likes to take up?

Who is it that won the first in the long jump?

Why is it that he came late?

Is is the ability to do the job--------matters not where you come from or what you are.(NMET )

A.it B.that C.one D.this

It was about 6,000 years ago-------the first clock with a face and an hour hand was made.(NMET)

A.that B.until C.then D.so

5.It is/was +一般时间+since .在这一句型中,如果since从句的谓语动词是非延续的,则意为“自从----有多长时间了”。

Eg.It is two years since he joined the army.

注意:如果 从句中的动词是延续性的,则意为“自从不-----有多长时间了。”如:

It is ten years since she married.

It is ten years since she was married.(她离婚有十年了)。

另外,在这一句型中,如用It was,since从句则通常用过去完成时。

It was only ten years since he had left here.

-----What was the party like?

------Wonderful.It has been years-----I enjoyed myself so much..(NMET1993)

A.after B.before C.when D.since

6.It is/was/will be+一段时间+before从句。这一句型意为“还有多少时间就-------”。

It won’t be long before you reach your goal.

It won’t be too long ------she finds a suitable job.(上海1992高考)

A.that B.since C.before D.for

7.It+系动词(look,seem,appear)+that 从句。

It look that he has been there before.

It looked that they-----their task before.(上海1992高考)

A.finished B.would finish C.was finishing D.had finishe

8.It+ 动词

+that/whether/what/who/when/where/why.

It has been decided whether the project would be given up.

Does--------matter if he can’t finish the job on time?(NMET1991)

A.this B.that C.he D.it

篇16: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 要:英语写作在高考试卷中占有很大比重,从农村地区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为突破口,寻求如何加强英语写作教学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学;写作现状;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写作是体现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书面表达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写作是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山区学校。本文就农村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写作训练的策略进行剖析阐述。

一、写作教学现状

1。词汇、短语运用能力差,无法准确表意

受词汇量和阅读量的限制,学生掌握的英文词汇、短语、句式匮乏,未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习惯,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用英文准确表意。

2。运用母语思维,Chinglish屡见不鲜

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受汉语思维影响把汉语中的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生搬硬套到英语作文中。显然这是在二语习得中出现的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这种负迁移减到最低限度。

3。写作内容匮乏,语篇生涩,段落、文章的逻辑性差

传统的英语教学把语言知识放在首位,忽视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因而学生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贫乏、信息感不强、逻辑性差,不能完整、连贯地刻画主要细节,深刻地表达主题思想。

4。只注重写作结果,忽视写作过程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课堂留给学生写作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教师大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在批改讲评作文时只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而忽视对写作技能的指导,忽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评价,由此导致许多学生的写作训练流于形式。

5。书写不规范问题普遍存在

目前,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作文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标点使用不当、大小写混乱,从而导致考试时扣卷面分和感官分。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平时的写作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书写问题,及时提醒、指正,慢慢改变学生的书写。

针对以上学生英语书面表达中的错误和困难,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探寻出了一些提高写作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二、写作训练途径

1。强化基本功训练

(1)从词汇教学入手,抓好语言基本功

在教学中注意把词义、词性及词的用法结合起来,既注重语言的信息性,又注意语言的使用性。

(2)加强英语基本句型的训练

无论多么复杂的句子,都有能表达该句中心意思的“主句”,其余则是起修饰、补充作用的定语、状语以及各种类型的“从句”。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六种基本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针对这一特点,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六种基本句型的训练,牢记句型,不断运用。六种基本句型是:主语+系动词+表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There+be结构。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结构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2。从日常教学抓起,注重写作材料的积累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阅读—积累—模仿—自主表达”四个阶段。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熟读或背诵一定量的.范文,充分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一定量的短语、习惯表达和精彩句式,强化正确意识和语感。多次感受语言、模仿语言、内化语言,最终写出自己的文章。

3。关注写作训练的规范性

(1)规范写作步骤

高中写作训练应以高考写作题型为指导,严格规范学生的写作步骤,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学生应遵循以下5个步骤:认真审题,拟好提纲(确定题材、人称、时态)—确定要点、遣词造句(列举细节要点)—连句成文、突出主题—及时复查、修改润色—规范誊写。

(2)规范书写和文体格式

高考英语写作常涉及的文体有说明文、应用文、提纲作文和开放作文。对各种文体特点、格式要清楚,熟悉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熟练而清晰地书写,格式、连笔、词距、标点要正确。

(3)加强仿写训练

书写的心理活动是由观察到临摹,由临摹到自主,由自主到熟练的过程。借助范文加强仿写训练是有效提高学生习作的方法之一,仿写既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体的。范文不仅要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给学生树立样板,而且要注意英语的多种表达方法。学生要在仿照范文写作中,学会语言、章法和表达技巧。

4。高效、有针对性地批改作文

作文批改是最能体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指导作用的一个环节。在批改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错误的同时也指出闪光点,给学生恰当的评价。

(1)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作文

赏识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思维灵活的良药。在作文评改中,尽可能地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把他们写得好的、表达贴切的句子指出来,在旁边加批注,让他们更有信心地去写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写作欲望。

(2)注重语句的地道、行文的流畅

语句是否地道,行文是否连贯决定着一篇习作能否成为一篇好的文章,这一切取决于学生是否会使用合适的连接词与过渡语。

习作评价中要多鼓励学生使用过渡语,为文章增色添彩。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必须把写作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才能有所突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写作训练,每次作文要及时批改,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评改,灵活使用多种方式,多面批、多表扬、多鼓励,学生才能逐渐不怕写作文,进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傅瑞屏。评一节高中英语优质写作课。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贾冠杰,马寅初,姜宁。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05。

篇17: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泽诞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英语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而从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语言素质,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气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

“关系”从词议上分析,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人们在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和稳定程度。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的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到达这种“移情”心理效应,教师应注意做到:

1、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一字“勤”字。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最后,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周礼》中称:“师者,人之模范也。”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2、用“真诚、理解”对待学生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

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尊师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是最高尚、最健康的人际关系,但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从组织关系看,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从教学关系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从心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师生之间心灵桥梁的精心架设者,学生是积极响应者。由此可见,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方面,其行为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只有和他人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才能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展现健康的精神风貌。学校中,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中学英语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 转轨的进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教师灌、学生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终身“享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要达到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坚实的基础,它能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当一名学生害怕或厌烦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就会无精打彩,他们的情绪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当一位受学生尊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师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需求。这样,学生才能保持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潜能。

3、有利于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这不仅导致生机勃勃的英语课堂气氛,而且也会形成一种愉快、生动活跃的校园英语学习气氛。课外,师生之间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见面时道一声“Good morning!”分手时说一声“ Good bye!”。 教师通过请同学“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英语交流来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如:“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is weeken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life?”“How do you like my English classes?”“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ies?”“Why are you feeling so happy?”有时,我们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出英语墙报,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甚至举行英语晚会,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活跃校园生活。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同时,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学好外语的关键在于多实践,鼓励学生勇于开口。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自由会话的环境和气氛。

如上所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深化中学英语教改,积极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均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在人类历史进入新千年之际,人们越来越感到学习并掌握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当今英语教学良好氛围里,我们更应该重视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

篇18:中学英语教学中思想教育管见论文

摘要英语教学和其它学科一样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任。同时由于英语教学属于外语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我们英语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就能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 思想教育 素材 实践

进一步实施和深化英语素质教育首先要体现教学观念的转变,而教学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和深化英语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当然,由于英语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以取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篇19:中学英语教学中思想教育管见论文

1.1从课程计划培养目标及新课程标准看其重要性

根据中小学课程计划培养目标及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在英语教学中挖掘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结合英语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所以,英语教学不能把目标仅仅确定为语言知识的传授,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我们要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通过英语教学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只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就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英语素质得到同步提高。

1.2从英语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概念申看其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根据英语文本的总体内容,把来自于包括英美国家的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等实现学生心灵的净化。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的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层次系统。因此,以英语教学内容为载体的思想教育也必然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只能根据整体思想教育目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自然地进行,并使学生易于接受。英语教学要实现思想教育的效果还必须同体现人本思想紧密结合,要从学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为出发点,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建立在人的全部心理因素基础之上,即建立在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之上。

篇20:中学英语教学中思想教育管见论文

2.1挖掘文本因素进行思想教育

在当前学科教学中,文本仍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绝对不能脱离英语文本教学而进行。诚然,英语文本中编选的内容,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我们教师应该从文本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无限上纲,必须通过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其思想教育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文本中本身所具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思维方式等思想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坚强、进取、豁达、乐观等性格的思想道德素质。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发展动态,关注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促使学生各种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2.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也许在课堂上更多地是一种说教,而我们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新人。同时,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关注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进行正面和积极的引导,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我们除了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以外,还应使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毋庸讳言,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单纯靠课堂四十五分钟是难以收到圆满效果的,必须课内课外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我们应该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经常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体现学生主体,把学生看成是积极创造性的语言使用者,而不是被动的.英语知识接受者,体现英语教学应是对人的思维、语言能力、品格、意志、自信、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全面教育的重要载体,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远大的目标、浓厚的兴趣、愉悦达观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只要深刻领会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强化思想教育渗透意识,明确思想教育教育目标,并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就能充分发挥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功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史清.充分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2005.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高职英语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论文

语境、语境设置与中学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感受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再谈中学英语教学的问题

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论文

英语教学中应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

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精选2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