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用练习手段运用于短距离跑训练中的实验研究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原来系胖哒呀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非常用练习手段运用于短距离跑训练中的实验研究论文(共含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原来系胖哒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非常用练习手段运用于短距离跑训练中的实验研究论文

篇1:非常用练习手段运用于短距离跑训练中的实验研究论文

非常用练习手段运用于短距离跑训练中的实验研究论文

摘 要:通过实验研究、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在短距离跑训练中,对非常用练习手段即默念跑和台阶跑两种练习手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默念跑练习手段对培养运动员快速能力;台阶跑练习手段对提高运动员速度耐力产生显著训练效应,而且使用方法简易,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关键词:练习手段 默念跑 台阶跑 快速能力 速度耐力

一、前言

在田径短距离跑训练中,善于发掘具有较高运用价值的练习手段,使练习手段能高效率地提高运动员对应素质,是训练科学性的重要内容。现将本人多年训练中两种非常用练习手段运用训练实践中,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两种非常用练习手段即默念跑和台阶跑,对培养运动员快速能力和速度耐力,训练效果显著,可常用于训练实践。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田径短距离跑运动员12人(一级4人,二级8人)。

2.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默念跑练习手段的方法:是指进行速度训练时,如30米、60米等行进间或站立式跑,口中快速不停地默念“快、快、快……快”字,直至跑完为止;台阶跑练习手段的方法:是指以最大强度跑上具有一定坡度的台阶或高层建筑楼梯。在实验过程中,以测试运动成绩和运动即刻心率为定量化指标。

(2)数据统计法。对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平均数和方差分析。

(3)对比分析法。对所测数据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默念跑练习手段对培养运动员快速能力的效应

在培养短距离跑快速能力的练习手段中,人们常用发展频率和步长的'练习手段来培养快速能力。而常用练习手段来发展运动员步长与步频的和谐、协调配合能力,也是培养快速能力的重要手段。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大脑活动与肌肉运动是双向传导关系,如大脑活动积极,从大脑传递的冲动多,肌肉兴奋水平就高”。默念跑练习手段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运用于训练实践,取得显著训练效果(参见表1)。

注:每组为6次重复跑(其中3次运用默念、交替进行测试)。

从表1中不同距离与方式跑、默念状况与不默念状况下所测成绩显示,默念状况与不默念状况下跑的平均成绩:30m站立式默念跑快0.136秒、行进间默念跑快0.115秒,60m站立式默念跑快0.123秒、行进间默念跑快0.101秒。同时研究发现在默念状况下运动成绩提高幅度站立式比行进间快,30m站(0.136秒)>行(0.115秒)、60m站(0.123秒)>行(0.101秒)。表明:默念跑练习手段状况下运动员所跑成绩明显快于不默念状况下所跑成绩,并且站立式快于行进间。这主要是默念跑练习手段能充分调动大脑活动的兴奋水平,较快地动员更多肌细纤维参与工作。默念跑练习手段不仅对加快步频,增大步幅,特别对培养运动员步长与步频的和谐、协调配合提供常用练习手段所不能提供的条件。因此,默念跑练习手段对培养运动员快速能力,发展速度素质、具有显著效果和较高运用价值。

表1、不同距离与方式、默念跑(运用)与不默念跑练习(常用)成绩

2.台阶跑练习手段对发展速度耐力的效应

速度耐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有机体在血乳酸浓度很高时也能发挥肌肉作用的能力,这需在训练中创造相应的条件,选择的练习手段是在一定的持续时间内深刺激达到运动员最大无氧乳酸代谢(糖酵解)承受能力,人们常用大强度间歇训练等练习手段来达到提高速度耐力的目的。多年来的训练实践,发现台阶跑练习手段即运动员跑上一定坡度(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级数(现有条件或设计制造),持续时间(根据对象、不同任务等进行调控),间歇时间(根据对象、不同任务,不同时期等进行调控),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有机体糖酵解无氧供能能力,使运动即刻心率达到在跑道上(常用)用最大强度跑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参见表2、表3)。

表2、不同内容跑练习手段间歇训练的运动即刻心率对比一览表

表3、不同练习手段间歇训练的运动即刻心率对比、F方差分析一览表

注:150m(站立式),台阶(现有);短阶(108阶、坡度约28°),长阶(213阶,坡度约35°);分组跑,每组5次,间歇时间以心率递增调控即第一次结束后心率恢复到15次/10秒,第二次结束后心率恢复到16次/10秒。

从表2中不同距离跑道上跑与台阶跑,虽然跑道上跑150m、300m的时间分别长于短、长台阶跑;不管是短台跑,还是长台阶跑所测的运动即刻心率平均值分别高于150m跑1.87次/10秒和300m跑3.66次/10秒。表明:台阶跑练习手段更接近于运动最大糖酵解无氧供能的承受能力阈,虽时间相对较短,但刺激较深,能有效地挖掘运动员速度耐力。因此,在训练中,尤其在赛前诱导周训练,应妥善运用一定次数的台阶跑练习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有机体糖酵解无氧供能潜力。

从表3中分析可知,F值均大于F0.05(1,22)=4.3007944,P0.05水平,说明运动员在跑道上跑与台阶跑存在显著差异性。因此可认为,台阶跑练习手段对提高运动员速度耐力具有显著性意义。

四、结论

1.研究表明,练习手段的运用是否合理科学,对训练效应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研究表明,默念跑和台阶跑练习手段,对培养短距离跑运动员的快速能力和速度耐力具有显著训练效应,而且使用方法简易。

3.在田径短距离跑训练中,教练员应善于发掘具有较高运用价值的练习手段运用于训练实践中,以提高训练效应。

参考文献

[1]田麦久等著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451-459。

[2]许耀球,等编高校田径运动文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4。

[3]吴叶海等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运动技术个性化问题探讨[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

[4]陈志强等体育中两种预测方法的研究[J].北京:中国体育科技,,4。

[5]祁国鹰体育用多元分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2。

篇2:中学排球技术教学中强化球感练习的实验研究论文

中学排球技术教学中强化球感练习的实验研究论文

【摘 要】球感是球类运动中运动员的感知能力,这是只有在不断练习的情况才能有的特性。中学排球技术教学中想要强化球感练习,就必须要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我们都知道运动是需要投入到行动中的,而不是纸上谈兵,所以排球强化球感练习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训练体系,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球感。

【关键词】中学排球;球感;扣球

一、明确练球的顺序

排球正面扣球技术教学的球感练习顺序应以“保持人球合理的时间与空间关系”为纲,以助跑与挥臂为基本点,以起跳为关键环节,利用动作环节连接之间的“共同要素”,按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的递增原则,将动作联结起来进行教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按“分解”与“整合”相结合的基本思路,球感练习的顺序划分为循序渐进的6个基本单元:(一)起跳——1步助跑——徒手挥臂——1步助跑起跳徒手挥臂。(二)2步助跑起跳——击固定球——2步助跑击固定球。(三)判断二传球的性能——1步助跑起跳——扣4号位抛球。(四)判断二传球的性能——1步助跑起跳——扣4号位二传球。(五)判断二传球的性能——2步助跑起跳——扣4号位抛球。(六)判断二传球的性能——2步助跑起跳——扣4号位二传球。

二、球感练习的基本方法和练习

(一)助跑与起跳组合练习手段

1.徒手原地做两臂划弧摆动的模仿练习。要求练习者两臂积极前摆并上抬。2.徒手原地起跳练习。要求练习者摆臂与下肢蹬伸动作连贯并协调配合。3.限制性1步助跑起跳练习。在助跑的行进方向上划出相应的距离,要求练习者尽可能在标志点上起跳,做出积极有力的制动动作。4.限制性2步助跑起跳练习。在助跑的行进方向上划出2步助跑的步点,要求练习者必须按步点的长度进行助跑起跳。5.限制性助跑起跳头顶球练习。1-2步助跑起跳用头去顶固定球。要求练习积极制动并有力起跳。6.限制性助跑起跳自抛自接练习。要求练习者1-2步助跑起跳后用伸直的手臂在准确的击球点将球“摘下”。

(二)助跑起跳与挥臂组合练习

1.对墙1-2步助跑起跳的自抛自扣练习或2人1组,1人抛球,另1人1-2步助跑起跳扣球练习。要求练习者必须把握准确的起跳时机,保持好人——球关系并找准击球点后再击球。2.低网前限制性助跑起跳将排球掷过网练习。要求练习者助跑步幅准确、节奏明快,躯干与挥击臂发力动作符合扣球发力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特征。3.高、远网前自抛扣球过网练习。要求练习者选准起跳时机,保持好击球臂与球的空间位置,做出高点弧形鞭甩的击球发力动作。4.1-2步助跑起跳扣击隔网抛过来的球练习。要求练习者根据来球的性能,准确地选择助跑起跳的地点、时机与击球的手法。5.4号位扣抛、传球练习。要求练习者处理好人-球-网的空间关系以及起跳时机、击球时机。

三、应该注意运用球感练习法时的问题

正面扣球的球感是练习者在运用视觉、听觉、方位觉与触觉对二传球的性能反复不断的感知过程中逐渐形成、分化、精细化与强化的。因此运用球感练习法应遵循的原則有:(一)球感练习必须与扣球基本技术教学紧密相结合,亦即在球感练习过程中,必须强调动作方法与技术规格。(二)球感练习的运用必须具有针对性,亦即在运用球感练习时,必须提出明确的练习要求。(三)球感练习必须长期坚持,亦即从正面扣球动作技术教学的初始至在比赛中运用与巩固的各个阶段,不断地采用相应的球感练习。(四)球感练习必须保证足够的练习量与强度,亦即通过一定的练习次数与练习密度加深对大脑皮层相关运动中枢的刺激。(五)球感练习尽可能采用在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下的变换练习环节、条件与难度的诱导性练习手段。(六)球感练习应先从解决练习者的时间感知开始,再解决空间感知,最后将时间与空间感知结合起来解决。(七)球感练习应尽可能结合球网进行。这样有利于较快地使练习者建立起人-球-网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的概念。(八)球感练习应尽可能地采用动作与动作的组合练习,在组合时又应尽可能地采用完整练习手段。

四、多样的练球训练法与球感训练法结合

排球“球感”培养不是玩玩球、耍耍球而已。增加“球感”练习是为了进一步地掌握熟练的基本技术。“球感”训练的'方法、内容必须结合技术动作环节的要求来进行,使“球感”训练为掌握排球技术动作服务。

无论是手感还是球性感,都只有经过多次的重复才能形成、加强和熟练,进而形成技巧。“熟能生巧”就是人与球与当时环境的高度协调一致。以有球技术为主,多练多触球是提高“球感”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较低水平的中学生而言,与球接触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获得“球感”的效率越高,效果越好。

五、重视实战训练,用比赛来培养球感

比赛是培养“球感”最佳模式。“球感”的价值就靠在比赛中体现,比赛中展现出的“球感”才是真正的“球感”,因为以“球感”掌握的所有排球技战术都是为比赛服务的,比赛是综合、全面、真实的检验“球感”的场所,而训练往往是单一的、片面的、虚拟的练习。并且比赛过程有更多的主观因素、更复杂的心理活动。所以,培养排球“球感”一定要从实践出发,以赛代练,多多参赛,把比赛作为培养“球感”的重要手段。

排球“球感”在排球运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排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专门化知觉。排球“球感”具有“球感”的一般性,又具有与排球特点相应的特殊性。它只通过一朝一夕的努力是难以掌握的,它是在技术、战术的掌握中逐步形成的,其好坏对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战术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形成了敏锐的“球感”,才会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力量,并使行动变得灵活自如。它是争取比赛胜利的重要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也是一名合格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因此,在中学排球教学中,抓住了“球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一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排球基本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球感”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排球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l]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王步标.动生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毕业论文:谈言语交际中的非语言手段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研究论文

生物医学电子实验体系研究论文

浅谈技能训练中的练习教学法

学校体育中长跑途中跑的训练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中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非完全数据光学层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非语言交流研究论文

作文训练中的迁移的论文

现代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非常用练习手段运用于短距离跑训练中的实验研究论文(集锦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非常用练习手段运用于短距离跑训练中的实验研究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