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药学服务在门诊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的运用论文(共含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angerous”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药学服务在门诊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的运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药学服务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出院以后在门诊口服降压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出院时按常规模式进行用药交代,观察组门诊药师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实施一系列药学服务。观察两组高血压控制情况和口服降压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血压水平及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药学干预(1.23±4.29)年,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服务于门诊高血压患者,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降压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门诊高血压;降压药物;依从性;药学服务
高血压以药物治疗为主,抗高血压药种类繁多,如何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高血压药进行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问题[1],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正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药学工作中[2]。本文对出院后门诊高血压患者实施药学服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1月-5月在出院后门诊口服降压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0例,其中男43例,女47例,年龄42~87岁,平均年龄(60.78±13.15)岁,高血压病程3~31年,平均病程(12.08±6.34)年,应用降压药种类1~4种,平均种类(1.87±0.33)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年龄、性别、应用降压药种类、高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两组分别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出院时按常规模式进行用药交代,门诊药房窗口按处方调配药品,进行常规用法交代。观察组药师了解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和出院带药品种;定期电话随访,追踪药物使用结果,进行必要评价,实施下列药学服务。
1.2.1门诊高血压健康教育:通过定期举行讲座、口头宣教、派发高血压健康处方、组织座谈会、宣传栏的形式进行宣教;包括高血压发病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强调降压药物按时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展患者自我管理活动,调动患者自己的健康责任心,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同时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门诊高血压性质,共同督促患者不可随便自选药物,信任医师,坚持按医生的方案积极治疗[3]。
1.2.2加强降压药物应用指导:药师可根据患者的提问,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指导,从而使患者得到了在医生那里难以得到的药物知识与信息,普及药学知识,使患者掌握科学合理的服药方法,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患者情况;注意剂量个体化,降血压药的药理作用个体差异很大,而且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用药剂量也不相同,治疗中特别强调降压宜缓慢[4]。
1.2.3开展药物咨询活动:通过咨询窗口或咨询热线与患者进行交流,聆听患者倾诉,了解患者用药情况;解答疑难问题,鼓励患者遵医嘱进行治疗,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通过交流,与患者建立信任,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用药依从性。
1.2.4充分与临床医生沟通:药师能将最新药学情报及时提供给临床,进行药物信息交流,为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提供有力的保障药师,同时药师将在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及药物咨询活动过程中对患者的'用药感受、效果、不良反应等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形成药学专业意见,提供给临床医师,辅助医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关的处理治疗[5]。
1.2.5心理指导:收集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背景等情况,对可能产生的心理压力进行科学的预测,加强与患者沟通,通过答疑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情绪,纠正对高血压错误认知和行为,倾听其内心感受,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治疗,组织病情恢复较好的患者与其他高血压患者进行交流[6],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压力加强患者服药的规范性,提高其用药的自觉性。
1.3观察指标
(1)高血压控制情况;(2)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7]。依从性好:按医嘱要求正规治疗,定期复诊;依从性差:疗程不足自行停药、自行调整剂量、间断服药。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1.0软件行数据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之间血压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门诊高血压患者出院时血压水平及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药学干预1~2年,平均干预(1.23±4.29)年;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人群已有高血压患者9500万多,心脑疾病死因在城乡均占首位,国内外经验表明,以高血压为重点的人群综合预防是解决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率高的主要途径,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医务人员指导和监督,依从性好,血压控制良好,病情稳定后出院,传统意义上意味着与医院的治疗关系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医护人员的嘱托将逐渐变淡[8],依从性下降,进而影响血压的控制,因此,应提高门诊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随着药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健康质量要求的提高,药学服务发生巨大转变,从传统的药品供应逐渐转变为药学服务,从服务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包括药师应用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用药解释,提供科学指导,保证药物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深入临床治疗过程中对药品的使用加以监护,帮助临床医师科学用药。本文对照组出院时将药物发给患者,按常规的模式进行用药交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药学干预:进行健康教育不但可以强化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还可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病治疗的科学认识,从而加强患者的主动防治意识;加强降压药物应用指导,增强患者的药物知识,使其对药物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更好遵医嘱,配合治疗;药物咨询活动围绕患者的提问而展开,药师根据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针对性强,能为患者合理应用高血压药物提供帮助;高血压是慢性疾病且病程通常较长,使得患者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焦虑、恐惧,常常影响高血压的控制,实施心理指导有效缓解患者的压力,加强服药的规范性,与临床医生交流沟通可以协助医生遴选治疗药物、纠正不合理用药。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血压水平及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药学干预以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实行药学服务将药房传统的单一供应型逐渐向技术服务型转变,把药房工作从以提供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能够提高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了血压水平,提高降压药物疗效。因此,药师要不断的提高业务和素质水平,找寻最好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药学服务,最终实现药学服务的真正价值,充分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更好地服务门诊高血压患者。
作者:顾骅劼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药剂科
参考文献:
[1]孙治国.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J〕.药学研究,,32(6):363-364.
[2]许卫华,王奇,梁伟雄.问卷或量表在患者依从性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5(4):403-405.
[3]蒋斌,王玳珠,秦媛媛.药师与用药依从性的关系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18(22):2167-2168.
[4]江晓君.医院-社区综合管理高血压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14(8):1462.
[5]郭绥峰.临床药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15):2211-2212.
[6]郑迪.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及药师干预对策〔J〕.中国药业,2012,21(16):61-62.
[7]刘金岩,孙力,于鲁海,等.高血压专科临床药师的临床实践体会〔J〕.新疆医学,2013,43(1):111-112.
[8]朱文平,李连娣.药学服务对门诊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73-174.
药学服务在骨科患者围术期合理用药的作用教学论文
“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和药学服务已逐渐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临床药师开展的药学干预、药学指导、药学服务等项工作,不仅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药学管理与药学服务也已成为医院药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就2011-2014年在我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学服务在骨科住院患者围术期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9例,男68例,女51例,年龄44~81岁,平均(65.7±9.4)岁;其中股骨颈骨折8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9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10例,强直性骨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2例;合并高血压39例,冠心病27例,糖尿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9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38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81例。以开展药学服务的时间为分界点将119例患者分为2011年3月~2012年6月开展药学服务前入院的对照组和2012年7月~2014年9月开展药学服务后入院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7例,男15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4±8.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3例,强直性骨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1例;合并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3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6例;观察组82例,男53例,女29例,平均年龄(64.8±7.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7例,强直性骨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1例;合并高血压27例,冠心病19例,糖尿病17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6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7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骨折类型与治疗方法、合并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符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指征,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术式治疗与整体护理,对照组在围术期常规应用镇痛剂、抗生素及治疗并发症的药物,观察组在围术期增加药学服务,由临床药师指导、干预临床用药。药学服务措施包括:(1)药师深入科室,积极参与科室的会诊、查房和药物应用方案的制定。一是了解每位患者和整个科室的用药情况,对于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进行登记、分析,实施药物品种、数量的使用监督,检查及限制等药学干预服务措施;二是开展合理使用药物相关知识的讲座、培训与合理用药咨询工作,更好地普及合理使用药物的相关知识,提高临床医生对合理使用药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三是对科室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尤其是术后镇痛剂、抗生素及其他特殊药物的应用,要反复核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对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及药学干预服务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上报医院并反馈给科室及责任医生,责成其整改并跟踪检查,将考核结果与科室及责任医生的经济利益挂钩。(2)积极开展药学服务,临床药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药学领域的新动态,努力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在有新药应用于临床时,要及时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沟通,讲解新药的优点、应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确保药物使用安全、经济、高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治疗与药学服务的满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2.2两组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种类数、使用天数和药物费用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术后6个月至3年随访,依据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评价手术效果,其中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1.08%,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0.49%,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治疗及药学服务的满意率为85.36%,对照组患者对治疗及药学服务的满意率为70.27%,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6,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药物治疗学专业化、科学化的不断发展,临床药师开展的药学干预、药学指导、药学服务等项工作,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药物治疗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药学服务是在面向临床、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患者的前提下,以达到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药物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药学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与药学干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与重要职责,尤其是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开展药学服务前后在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对治疗及药学服务的满意情况等指标,探讨开展药学服务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的价值。结果显示,开展药学服务后,虽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种类、使用天数、所需费用等指标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治疗及药学服务的满意率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由此表明,开展药学服务对于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重要意义,能够明显改善围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临床药师在开展药学服务、减少不合理用药方面发挥的作用包括(1)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作用,临床药师能够透彻掌握临床药物的用途,可从专业角度干预患者用药,避免重复用药和滥用药物事件的发生;(2)可以及时向医护人员介绍新药信息和指导新药的临床应用、监督,确保用药安全、高效、合理;(3)能够以专业人员的身份为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原理、机制和用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避免患者不规范用药。综上所述,开展药学服务对于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重要价值;而临床药师深入科室,直接参与临床药物使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经济的药品,而且可以与临床医生及患者直接沟通,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毛宾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