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钢塑复合管的综合应用研究论文(共含6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汤臣一品某业主”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钢塑复合管的综合应用研究论文
【摘 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高科技制成的钢塑复合管,具有较强的耐热、耐候性能,是城市地下管道的主要材质。钢塑复合管的应用比较广泛,能够应用于各种液体、化学流体的输送,并且输送效果较好。基于此,论文研究了钢塑复合管的性能和制备工艺,并对钢塑复合管的综合应用进行具体分析,为我国钢塑复合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钢塑复合管;制备工艺;机械性能;工艺流程
1 引言
化工行业、石油行业生产,均需要用到管道输送,管道腐蚀问题是影响管道应用的主要问题。管道腐蚀不仅会影响管道输送功能,同时还会增加管道维修成本,影响相关企业的发展。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液体与化工流气,对于液体与流气的输送均需要通过管道。不同的液体与流气具有不同的性能,酸性与碱性流气、液体对管道的伤害极大,普通的金属管道无法满足特殊气体、液体的输送要求。钢塑复合管道的强度极高,能够满足特殊液体的输送要求。因此,钢塑复合管的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2 钢塑复合管的基础性能分析
2。1 优秀的机械性能、电性能、热性能
钢塑复合管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电性能。钢塑复合管的机械性能,主要体现在抗冲击能力强、材料强度高、可塑性强等。钢塑复合管的蠕变能够较强,质量较轻,方便运输安装。钢塑复合管具有较强的防静电能力,而中间部位的钢管导电性能良好,能够作为接地导体进行使用。其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能够满足易燃易爆气体的运输需求,提高了危险气体运输的安全性[1]。钢塑复合管的'热性能,主要体现在复合管的保温性能,通过各类管道的热性能比较,可以体现出钢塑复合管的优势。各类管道导热系数表,如下表 1 所示。
2。2 优秀的输送性能与耐候、耐温性能
钢塑复合管具有良好的输送性能,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①钢塑复合管的材质平面较为光滑,制成的管道内部平整光滑,液体在输送过程中,不会残留在内壁上,有效的避免了污垢的形成。钢塑复合管的内壁摩擦系数较低,根据试验测得摩擦系数仅为 0。009,仅占其他管道摩擦系数的 30%。②钢塑复合管具有良好的弹性,液体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发生水锤现象,降低了液体给管道的压力冲击,提高了钢塑复合管的使用耐久性。
钢塑复合管具有优异的耐温、耐候性,例如,高密度聚乙烯复合管的耐温范围是-40℃~65℃,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复合管的耐温范围是-40℃~90℃。钢塑复合管具有较强的抗老化能力,能够预防紫外线的侵蚀,材质的高强度,提高了钢塑复合管的抗腐蚀性[2]。钢塑复合管的使用寿命相对于其他类型管道较长,一般情况下,使用寿命能够超过 50 年。钢塑复合管优异的性能,使其可以在诸多领域进行应用,并且应用效果良好,未来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3 钢塑复合管的制备工艺分析
3。1 钢塑复合管的工艺流程
钢塑复合管的制作过程,需要在管道中间层布设一层钢管。通常情况下钢管布设施工,具有包括高硬度实体钢板、钢丝网编制钢板、钢板网。选择施工工艺不同,会使得骨架生产制造质量不同,为了节省成本诸多厂家会采用一步到位法进行钢板批量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成效率。钢塑复合管的制作工艺流程,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钢管的生产。将聚乙烯材料放置到自动上料机入口,自动上料机会将原材料送入挤出机[3]。此时,向挤出机中添加热熔胶,并且利用钢带将几台挤出机进行连接。正常启动挤出机,挤出机会自动进行生产。②钢管生产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焊接复合成型,通过专用的模具将钢管材料挤出机进行对接。③通过复合处理的材料,受到机械的作用会进行膨胀,从而实现吹胀处理过程。焊接过程能够使得钢管的内壁与塑料粘结,利用一套完整的模具,即可以完成生产。
3。2 钢塑复合管的成型模具
钢塑复合管的制作过程,成型模具十分重要,成型模具主要包括机头、内层、外层等。在制作过程中,机头主要是由四台设备共同协作挤出。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确保在同一水平面,并且同时完成热熔胶的输送,从而确保热熔胶在内外层的合理分配。内层属于钢管形成模具的第二道工序,工作原理主要是吹胀法。在机头的作用下,热熔胶与聚乙烯形成钢塑复合管的管坯,通过内层压缩空气处理,将管坯吹附到钢管内壁上[4]。外层主要是利用共挤模具,将形成的管坯结合到钢管内层,并对表面覆盖物进行处理。此过程需要注意,通过机头输送的外层聚乙烯与热熔胶,需要利用成型工具进行处理,从而确保钢塑复合管的制作质量。
3。3 钢塑复合管的核心设备
钢塑复合管的核心设备,主要包括内层制造系统与钢管焊机成型系统。内层制造系统主要负责钢塑复合管的内层制造,系统内的内管挤出机与热熔胶挤出机,会通过有关技术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一套进行整体生产的复合设备。通过吹胀处理内管会稳固的吸附在内壁上,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将已经粘贴完成的钢管,快速放入到水槽中,对钢管进行冷却处理,从而提高钢管的性能,有助于钢管的定型。钢塑复合管的内管生成完成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对内管质量进行检验。具体的流程是,工会人员通过尺寸测控信号系统,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检测,系统能够进行自动操控,工作人员进行观察即可。尺寸测控信号系统属于新型的质量检测技术,能够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钢管焊机成型系统,主要是由电动伺服控制系统、张力侧屈调节系统等构成,主要是利用直缘成型工艺对钢管进行处理。钢管焊机成型系统能够科学的通过调节张力去控制自动系统的速度,从而确保成型机稳定匀速的进行材料输送,能够有效地防止钢带振动导致的运输颠簸。钢管焊机成型系统能够实现机模与钢管的有效链接,能够降低焊接过程的误差,提升焊接的精度,从而确保电弧的稳定性,提升管道去氧化膜的性能。钢塑复合管在城市地下管道工程中的应用比较普遍,采用钢塑复合管能够提高地下管道的抗腐蚀能力,内管内壁的光滑性,能够防止管道内部垃圾的形成,从而提高地下管道的使用寿命。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钢塑复合管的性能与制备工艺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钢塑复合管的性能,主要包括优秀的机械性能、电性能、热性能,以及优秀的输送性能与耐候、耐温性能。钢塑复合管道的强度极高,能够满足特殊液体的输送要求,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范围较广,并且应用效果良好。文章从钢塑复合管的工艺流程、钢塑复合管的成型模具、钢塑复合管的核心设备三方面,论述了钢塑复合管的制备工艺分析,为我国钢塑复合管的研发奠定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塑复合管技术会不断进行更新,扩宽钢塑复合管的发展领域,使其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郎魁元,郑中胜,张国玉。试析钢塑复合管的性能与制备工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10(05):104―105。
【2】蒋川川,肖宏,谢红飙,等。基于 Moldflow 和 ANSYS 的钢塑复合管弯头注塑过程骨架偏移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2017,24(04):218―224。
【3】陈建匀,刘洪。基于 AutodeskInventor 的钢塑复合管快速接头仿真设计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45(06):32―34。
【4】游革新,梅淑琴,张术宽,等。PP、PVC 和丁腈橡胶对钢塑复合管耐腐蚀的影响[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44(03):28―32。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让这个社会越来越信息化、智能化。在医院综合档案室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将主要探讨一下计算机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医院;综合档案室;计算机技术;应用;管理
1引言
在医院综合档案室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完善性,能够给医院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可靠的支持。作为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所以,分析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5.1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当前档案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档案专业人员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保密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也是必备的技能之一,如果没有继续学习就会很难应对当前复杂的档案管理工作。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习惯使用纸质化的资料记录工作,对于计算机管理的模式认识程度不够。
5.2技术普及力度不够
当前阶段,大多数的医院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到的计算机技术普遍过于单一,软件的功能也比较有限,基本上只能进行档案资料的编目和检索查找。当前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还是需要依赖人工完成,计算机技术只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许多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进展较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普及力度和思想观念转变不够,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纸质化的`传统管理方式还会存在于一些医院当中,与计算机管理的模式并存。
5.3使用计算机管理医院档案的保护难度大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利用计算机技术,需要对档案资料进行及时的存储和备份。档案资料的储存载体一般都是磁盘和光盘,所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档案文件的保护难度,一旦遭到病毒的入侵修复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加大对档案资料的保护工作。
6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计算机管理的途径
6.1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且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团队
作为医院管理层,应该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素质优良的现代化人才队伍,确保可以高效的进行医院综合档案室的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日常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让档案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在进行日常的培训工作中,可以组织一些学习参观活动、集体性的培训与指导、外出进修、参加继续教育、进行相应的考核管理并择优选出更适合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员工等等。
6.2树立新的档案信息管理理念
作为医院领导层,应当将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转变,树立全新的档案信息管理理念。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工作效率较低,利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缺点。通过树立新的档案信息管理理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
6.3建设医院档案网络化平台
医院需要建立一个档案网络化平台,尽量将每个科室和部门工作统筹到网络化平台中去,实现资源的共享。方式上不管是统一购进软件,还是系统开发,使用前都应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测评,测评包括兼容性、实用性、数据处理合理性、运行安全可靠性等,使档案管理系统拥有后续开发力和升级能力。
7结语
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医院档案的管理效率,能够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最可靠的支持。虽然当前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全面,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效果,提升医院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燕玲.“云计算”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台内外,(4):22~23.
[2]梁小凌.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探究[J].科技传播,2016(19):99+106.
医院综合档案室主要收集管理的是文书档案、科技档案(技术档案、设备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其它载体档案、实物档案等,其中并不包括病案,病案档案由专门的病案室保管,综合档案室仅掌握其库存数据并对其进行档案管理技术指导。在医院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更方便的进行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比如通过对档案的全文收集,相关阅档人员可通过计算机直接查看全文。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的收集、整理、检索利用、鉴定、统计、上报进行全流程管理,能够将人为干预的情况降低到最小,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统计工作,只需要简单的指令就能够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记录的内容是非常庞大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将这些繁杂的内容化繁为简。档案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能够方便直观的了解谁借阅了档案资料,什么时间归还,逾期未归还计算机会主动提示。计算机能够永久的保存医院的档案资料,不会因为长时间的翻阅造成档案损坏。由此可见,在医院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3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医院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的优势
3.1有利于将档案进行归档
在医院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工作。医院综合档案室的工作人员通过使用计算机,能够快速的对收集到的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和核对,对收集到的各部门的文件能够展开定期的资料采集、资料归档,各个部门也可以把重要的电子文件利用计算机向档案室进行发送,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齐全性、时效性。
3.2有利于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
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医院档案资料的共享,综合档案室工作人员将已开放的档案信息资源放到公共平台中,例如档案卷宗、信息数据库、目录等,通过建立专门的检索入口进入到档案信息库中,其他有需要浏览的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进行查阅。
4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医院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功能
4.1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
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基于IE6-IE10版本的B/S模式,采用Oracle数据库技术,利用JavaScript和ActiveX语言实现系统开发,该系统是区档案局数字档案系统的一部分,融入政府政务平台,通过客户端电脑的浏览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该系统。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系统中,主要分为七大模块,根据前述档案分类办法,选择页面左侧目录树中相应类别档案,分别通过这七大模块对其进行全流程管理,友好的界面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难度。档案收集模块。该模块中,通过电子公文采集,实现对各相关单位通过政务平台发送给医院的相关文件资料在线抓取收集,相应目录条自动挂接电子全文。在收发文登记功能下,通过平时的收发文管理,将数据直接转化为档案数据,即实现了医院办公收发文与档案转化功能的合并。各科室每年初编制的上年EXCEL格式档案目录,通过目录导入项,接收入系统数据库。同时也可导入本系统生成的相关DBF数据。最后通过全文导入功能,对电子文件进行与目录挂接的全文导入,支持PDF、JPG、MP3、MP4、AVI等格式。档案整理模块。通过综合档案模块,对前述档案收集模块收集的归档数据进行新增、修改、批量修改、删除、装盒、生成档号、断号查询、加锁、导出EXCEL等操作。而已加锁的数据需修改操作时,点击数据解锁按钮解锁。对档案盒进行修改、删除、拆盒、打印盒内备考表、打印盒内文件目录、打印盒内文件目录封面等操作可通过盒管理功能实现。系统中已收集整理但未上报上级档案馆的数据,通过编目打印功能,选择相应表格类型,进行相应表格的自动生成、预览、打印、另存和修改。数据维护项,则可对系统中所有数据进行修改、重复数据检测、批量修改等操作,已上报上级档案馆的条目不允许修改。回收站临时存储被删除的文件,可进行恢复或彻底删除。检索利用模块。该项功能下,可选择采用模糊查询方式,用支持电子全文检索的一体化检索查询档案,或者根据自定义条件进行条件检索,还可对同时满足多项条件的数据进行自定义检索。利用管理模块。此模块通过对“借阅申请审批单”的新增、修改、删除、标记借阅完毕、打印等功能实现对档案借阅利用的管理。档案鉴定模块。对到达移交或销毁期限的档案,进行保管期限重新鉴定,即到期鉴定。而对档案的公开方式,则通过开放鉴定功能实现。
4.2库存传统医院档案的数字化转化
医院档案具有的特点为资源种类比较多、数量较多、较高的应用频率,复杂的管理流程,在较短时间内无法将历年库存的传统档案资料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扫描,因此需要按照方便查阅的原则,将档案资源按照级别和年份进行分类,优先扫描利用率和价值高的档案资料,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现全部档案的数字化转化。对于传统医院档案的数字化转化,要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确立清单—提卷—核对—拆订—扫描—图像处理—质检—保存—提交数据库—移交回档案室。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高强钢B柱零件的应用研究论文
1 前言
汽车B柱又称中柱,位于前门和后门之间,是重要的承力构件。其作用是保证汽车在承受一定撞击的情况下,前车门能够打开、不产生严重的破坏和残余变形。因此,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作为整车重要的侧面结构,B柱侵入速度和变形模式与乘员的损伤有直接关系,对整车侧碰性能有重要影响。目前,高强钢零件在车身上的应用比例普遍不高,汽车 B 柱是应用开发的重点之一。
2 研究思路
本文基于CAE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CAD工程设计和材料成型工艺,以某经过试验仿真对标后的车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 B 柱基础模型的结构,并对高强钢零件替换模型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经分析验证,高强钢零件的应用方案在实现减重的同时,满足了结构性能的`目标要求。
3 基础模型的结构性能分析
B 柱的基础模型由以点焊形式连接的 9 个零件组成,质量为11.76 kg。这9个零件均为普通冷冲压零部件,其中强度最高的加强板下段零件的屈服强度为549 MPa,其余零件的屈服强度均低于340 MPa。B柱承受的主要载荷是来自于侧面的撞击。下面从静力分析和碰撞性能两方面研究B柱的结构性能。
3.1 静力分析
汽车B柱静力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弯曲工况下的刚度和强度,在分析过程中将 B 柱简化为简支梁来计算。
约束B柱上、下端与车身焊接处的所有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在B柱中部位置沿Y+向施加2 000 N的集中载荷。
3.2 碰撞性能
汽车 B 柱碰撞性能分析主要考虑侧面撞击的工况。建立半径为 100 mm的柱体,并设定其为刚体;B 柱的上、下两端约束所有的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刚性柱体质量为 500 kg,沿 Y 向以 2 m/s 的初速度撞击 B 柱中部。
4 高强钢零件替换模型性能分析
4.1 高强钢零件替换方案
高强钢零件材料的屈服强度高达936 MPa,可以代替普通钢板零件以实现减重目标。本文将车身 B 柱的上、下加强板和顶梁加强板替换为高强钢零件,并进行减薄,在此基础上去除B柱内部加强件。B柱总成共有7个零件采用该方案,减重1.45 kg。
4.2 静力分析结果对比
B 柱整体结构的最大应力位置相同,最大应力值降低14.6%;但高强钢B柱整体的弯曲刚度降低14.9%,即刚度性能有所损失。B柱总成是白车身刚度灵敏度较高的零件,由于高强钢零件的替换不利于白车身刚度性能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弥补性能损失。
5 高强钢零件替换模型的结构优化
为弥补高强钢零件替换后B柱的结构刚度和碰撞性能的损失,在与基础模型相同的静力分析工况下,通过B 柱总成拓扑优化、加强板形貌优化及加强筋设计、加强板尺寸优化及设计,对B柱高强钢零件替换模型的结构进行优化,在实现减重的同时,充分发挥高强钢零件的使用性能,使优化模型结构性能得以提升。
5.1 B柱总成拓扑优化及设计
拓扑优化是在给定的设计空间内寻求最佳的材料分布。其优化结果不涉及结构尺寸设计,而是展示静力分析弯曲工况的载荷传递路径和主要承载区域,以便在最优的材料分布情况下开展优化设计。
5.2 加强板形貌优化及加强筋设计
形貌优化是在板型结构中寻找最优的加强筋分布的概念设计方法,用来设计薄壁结构的强化压痕,在不增加结构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结构的刚度。
6 优化模型的结构性能验证
综合拓扑优化、形貌优化及尺寸优化的优化设计方案,建立 B 柱总成高强钢零件替换优化模型。该优化模型由 7 个零件组成,比基础模型减重 0.47 kg,B 柱的外加强板和顶梁加强板为高强钢零件,其余均为普通冷冲压零部件。下面对优化模型的B柱整体结构刚度和碰撞性能进行分析验证。
7 结论
a.通过研究B 柱基础模型的结构、性能,建立了B柱总成与整车的性能关系,确定了能够反映B柱总成结构和性能的典型模拟工况,评估了基础模型的结构刚度、应力大小和碰撞性能水平。
b.对高强钢零件替换模型采取拓扑优化、形貌优化和尺寸优化的综合优化方法,使优化模型在质量减少0.47 kg的情况下,零件数目减少、结构刚度达到基础模型水平、碰撞性能明显提升。达到了预期研究目的。
c.本文中的高强钢零件应用及结构优化是CAE 有限元分析、CAD 工程设计和材料工艺分析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形成了一套可行的结构优化流程及性能研究方法,对汽车其他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硕士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 要]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在构建由选题质量、能力水平和成果质量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应对评价过程中一些影响因素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的特点。
[关键词]毕业论文 质量评价 AHP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大学生毕业论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1]。毕业论文的质量除了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准和各种能力外,也是衡量整个教学环节的质量乃至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对高等院校的影响,硕士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工作进行得十分困难。如何克服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和模糊性问题成为解决毕业论文质量评价难题的关键之所在。
1 研究背景
对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众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许骏提出了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估方法,将针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抽查与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质量评价结合起来,实现了面向过程与面向结果相结合的评价[2];余嘉元等在建立包含选题意义、研究现状、技术路线等10个涉及论文写作全过程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VPRS和证据理论相结合的毕业论文综合评价方法[3];也有学者实现了AHP和FCE两种方法的结合,提供了一种具备良好操作性的评价方法[4]。除了传统的学校评价、主管部门评价等方式外,第三方评价也成为解决毕业论文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5]。
目前,各大高校主要运用直接打分法、加权求和法、经验评估法对硕士毕业论文进行评价。但是,这些方法却普遍存在着操作性难,主观性太强等不可避免的缺点。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效解决了评价过程中评价因素的复杂性、评价对象的层次性、评价标准中存在的模糊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该方法对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2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毕业论文质量主要反映在选题的合理性、专业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与研究能力、成果的创新水平以及行文写作的规范性等方面[5],其评价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选题质量
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第一步,它将决定论文工作是否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一般可从专业相关性、选题难度、、可行性、应用价值、选题范围、新颖性等方面进行考察。
(2)能力水平
能力水平是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可以从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和知识水平三大方面进行考察。
(3)成果质量
成果质量指标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尺度,是论文成果的一种评价。主要由三方面内容所构成:①成果水平;②写作能力;③论文规范。
3 毕业论文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3.1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确立
结合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大都难以定量的特点,本研究采用AHP法求指标权重[6]:
(1)构造判断矩阵
在层次结构中,比较其对于准则的重要程度,将比较结果按重要程度以1至9级进行量化标度,构成判断矩阵。以一级指标为例,一级指标a=(a1, a2, a3),其判断矩阵A={bij},i, j=1, 2, 3,bij=ai/aj。本文综合几位教授意见及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于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分析,采用Saaty的1-9标度法给出bij,得到判断矩阵A。
(2)求解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Wa。[Wa,λ]=eig(A)
Wa=( 0.1460,0.8540,0.4994 ),λ=3.0246。
(3)一致性检验
通过两因素比较得到的两两比较矩阵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得到一些不一致性的结论,只有通过一致性检验的结果才能进一步进行分析,一般我们通过计算一致性比例(CR)进行检验:CR=CI/RI。当CR≤0.1 时,两两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当CR>0.1 时,两两比较矩阵应做适当修正。
本文中,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0.0212<0.1,因此认为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即权系数的分配是非常合理的。
(4)求指标a的权重
归一化处理特征向量Wa,得到指标a的权重Wa=(0.0974,0.5696,0.3330)。
(5)重复步骤(1)至(4),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
设B是指标a中第i个指标对应的下一级指标b的判断矩阵,指标b由m个指标组成。Wb(j)是矩阵B的第j个特征向量,则第j个指标的权重为:
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Wa。按[Wb λ]=eig(A)的方法进行计算,获得结果:Wb=(0.2123,0.3993,0.2123,0.0644,0.8016,0.8600)λ=6.1995。归一化处理特征向量Wb,Wb=(0.1160,0.2182,0.1160,0.0352,0.0446,0.4700),由于选题质量a1=0.0974,则Wb(a1)=(0.0113,0.0213,0.0113,0.0034,0.0043,0.0458)。同理可得到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各个指标权重值如表1所示。
3.2 毕业论文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1)获得模糊评价矩阵方法
首先,制定论文质量的评语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假设共有W名评审委员,对第Xij项指标因素合计有kijt个人在第t个评语上划“√”,那么可以认为整个评审委员会对该评价对象企业在第Xij项指标因素的评价中划“√”的概率(第Xij项指标因素属于第t个评语的'程度,即频率分布)为rijt=kijt/w。根据评审委员在该项指标因素的5个评语划“√”的频率统计数据,可以写成一个单项指标评价的行向量,即:
Rij=(rij1,rij2,…,rij5)=(kij1/w,kij2/w,…,kij5/w)
其中rijt表示某指標因素层级中的第ij个因素xij在第t个评语上的频率分布,一般将其归一化,使之满足。
由此可以得到某一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i=(Ri1,Ri2,…,Rit。)。
如可得到c1,c2这两个指标模糊评价矩阵:
获得b1b2b3b5b6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
同理,对所有外层的指标用到的模糊评价矩阵都可通过该方法获得。
(2)数据处理
将指标因素权重向量A和与其相对应的指标模糊评价矩阵进行复合运算,其中B=AR,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当得出下一层级的综合评价Bi后,把Bi归一化得到Bi,以作为上一层级指标因素的单因素评价,于是得到上一层级的模糊评价矩阵,进而可以求得此层级的综合评价结果[7]。类似地,可逐级计算,最终得出毕业论文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以指标b4为例,它的下一层级指标为c1,c2。
(3)计算综合评价值
为了更好更直观的表现某生的毕业论文成绩,可以将评语集数量化。对于评语集引入百分制,显然,评语集中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这5个等级的分数重心依次为:95、85、75、65、55,于是可用算出毕业论文质量的综合得分。
从而,我们可以确定这篇论文的得分为79.9095。
4 结束语
针对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观性过大、随意性太强的问题,本文在建立了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科学评价。该方法全面考虑了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各种因素,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够充分体现评价因素和评价过程的模糊性,又尽量减少个人主观臆断所带来的弊端。
★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 钢构合同
★ 钢购销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