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共含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要睡着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背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导入。 二、直接切题:今天我们复习第五单元。 黑板出示:11《我多想去看看》12《雨点儿》13《平平搭积木》 14《自己去吧》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三、复习生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读一读,说偏旁,说结构。 例字:复习“城”字 (1) 分解音节(2)将字分成两部分(3)前鼻音(4)翘舌音(5)找出与它同结构的字 2说笔顺规则: 从上到下 安 从左到右 清 先外后里 问 先里头后封口 回 3有几个字需要我们注意它的'笔顺,你说的好看你写的好不好,听写词语: 北方 秋天 瓜皮 指导注意笔顺。 三、复习词语。 四、同学们学的知识可真不少,相信这一个也难不住你 例 看看 看一看 说说 ( ) 跳跳 ( ) 五、说了这么多。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这几篇课文。 1《我多想去看看》告诉我们爱北京、爱祖国。 板书 ( )爱( )。 2《雨点儿》雨水和植物生长联系密切。 板书 ( )从( )。 3《平平搭积木》中平平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有爱心,我们要向他学习。 板书 很( )很( )的房子 4《自己去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板书 小鸭学会了( ),小鹰学会了( ),我学会了( )。 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大家表现非常好,都是聪明的好孩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板书 ( )是( )。 六、读短文,思考 1《经典阅读》老师读文章; 2学生标自然段; 3画出小动物说的话; 4相机复习带有问号的句子。 七、小结收获,表扬激励。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例1及练习七1、2、3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引入
[教师:这是小明的家(比较凌乱),你看,小明正在找自己的帽子,可怎么也找不到,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我们帮他整理一下房间吧。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利用课间帮助小明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
教师:小明再找帽子能很快找到吗?怎么找?
教师:为什么这次很快找到了?]
小结: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类与整理。师板题分类与整理。
2、感知分类
出示例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看多漂亮!
[师问: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3、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讨论汇报
[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讨论:你喜欢哪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板演分法。
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当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动学生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那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成像方式的特点。]
①边数边画;②先分,再数一数;③图和数相结合。
(2)还可以怎么分?
[按颜色分类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结果。
学生分组活动后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讨论
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二、小结
[教师: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在汇报第2题时,可让学生回答: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继续推在同一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与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五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1-4课时 1、 一共做了几朵花? 教学内容:教材42-4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体会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算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境 创 设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三个小朋友做纸花的情境:3个小朋友看见老师奖励同学们用的纸花不多了。就主动给老师帮忙做纸花。(出时情境图) 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过程: 探 究 与 体 验 1、 教师提问:你从这幅图看见了什么?一共做了几朵花? 2、 指导学生动手摆一摆。 3、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根据同学们说得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3+ 2 = 5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学生仔细观察图。 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小花片亲自动手摆一下。 + 一共5朵 小组内订的试着说一说加号和加法算式。 让学生从发现的数字信息中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获取知识。 实 践 与 应 用 算一算,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其中的数字信息。 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先摆在动笔再方框里填数。再读出算式。 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自己画,最后在方框里填数。 数学活动,身边的数学。 各组把老师奖励的小纸花拿出来,算一算共几多? 哪一组得的最多? 学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列算式。 各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本组任务。 锻炼学生独立解答的能力。 即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竞争意识。 第二课时:五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⒈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⒉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⒊ 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境 创 设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分别有多少?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大小相同吗? 学生观察图画,小组之内交流后分别汇报。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来的。 探 究 与 体 验 学生交流完后,教师提问:看完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 ⒈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2+3=5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板书:3+2=5 ⒉师:与兔子有关的问题你还能提出来吗? 引导学生说出4只灰兔和一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 板书:4+1=5或1+4=5 ⒊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列式解答,小组之内交流后汇报。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后说出算式。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通过说出不同的算式,发展学生的多项思维。 实 践 与 应 用 ⒈出示练一练的第1题,指导学生认识集合圈。 师:你知道这种图形是什么意思吗? 师: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就算一算,把空填上。 ⒉完成练一练中的2、3、4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第3题,教师可做一些口算卡片让学生练习。 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长颈鹿的只数和大树的棵数提出不同的加法问题,并算一算。(可以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看哪组说得多,本组同学完成算式) 学生看图填空。同桌或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集合圈表示的意思,通过看图填空,体会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课时:五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 教学目标:⒈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⒉ 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⒊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卡片、小花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境 创 设 指名学生表演,一生拿5张卡片上场,让两名学生表演送卡片。 师:根据刚才的表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表演,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来的。 探 究 与 体 验 出示兔博士的话,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一摆刚才的表演情境。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花片的? 师: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师介绍画图的方法。 师: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剩3个,可以用算式表示。你知道怎么表示吗?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 5-2=3 师:认识“-”吗? 这个算式怎样读? 教师强调认识“-”,并指导学生读减法算式。 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 学生交流摆花片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用斜线画去拿走的部分。 学生尝试交流如何列式。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之内读减法算式。 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验减法的意义。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兴趣。 实 践 与 应 用 出示算一算的题。 让学生逐题说图意,指导学生边演示边说。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订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 教师指导学生摆花片。 师:摆出4个花片,去掉2个,还剩几个? 剩下2道题学生在小组内叙述。 数学游戏;教师发给每组卡片并强调游戏规则。一位学生翻卡片,大家轮流说出与这个数有关的许多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 学生了解图意后,第1题小组合作计算填空,第2题同桌合作填空,第3、4题自己完成。 学生写算式。 学生叙述并写出算式,交流订正。 先由一组同学演示。 然后其他组活动。 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组内的叙述,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实现了生生互动。 用游戏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境 创 设 指名学生表演,一生拿5张卡片上场,让两名学生表演送卡片。 师:根据刚才的表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表演,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来的。 探 究 与 体 验 出示兔博士的话,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一摆刚才的表演情境。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花片的? 师: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师介绍画图的方法。 师: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剩3个,可以用算式表示。你知道怎么表示吗?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 5-2=3 师:认识“-”吗? 这个算式怎样读? 教师强调认识“-”,并指导学生读减法算式。 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 学生交流摆花片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用斜线画去拿走的部分。 学生尝试交流如何列式。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之内读减法算式。 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验减法的意义。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保持参与学习的兴趣。 实 践 与 应 用 出示算一算的题。 让学生逐题说图意,指导学生边演示边说。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订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 教师指导学生摆花片。 师:摆出4个花片,去掉2个,还剩几个? 剩下2道题学生在小组内叙述。 数学游戏;教师发给每组卡片并强调游戏规则。一位学生翻卡片,大家轮流说出与这个数有关的许多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 学生了解图意后,第1题小组合作计算填空,第2题同桌合作填空,第3、4题自己完成。 学生写算式。 学生叙述并写出算式,交流订正。 先由一组同学演示。 然后其他组活动。 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组内的叙述,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实现了生生互动。 用游戏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人教版第十册第五、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第十册第五、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了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复习、巩固一些名著常识。 2、复习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 3、广泛地读人、说人、写人,争取读、写、说紧密结合。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过的第五、第七单元,是以“中国古典名著”和“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的,这两组课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相信同学们都记忆犹新,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能过五关闯六将,表现优秀。 (二)、复习整理 第一关:歇后语大闯关 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张飞的`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 关公喝酒 ――不怕脸红 刘姥姥进大观园―― 头一回 孙悟空听见紧箍咒――头痛 第二关:歇后语主人公知多少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 孔明 )借东风――巧用天时 ( 关公 )赴会――单刀直入 ( 徐庶 )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 无(吴)用 ) ( 孙悟空 )的脸――说变就变 第三关:名著出处知多少 《将相和》 司马迁《史记》 《草船借箭》 罗贯中《三国演义》 《景阳冈》 施耐庵《水浒传》 《猴王出世》 吴承恩《西游记》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曹雪芹《红楼梦》 第四关:人物大竞猜 1、看图,那写着“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的是谁? 你怎么知道的? (简单了解诗句出处) 咏怀古迹(之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介绍诸葛孔明一生功绩)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说武松) 2、看图,你想到了什么? 说成语,明意思,知人物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理解“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阅读小故事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於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於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理解意思: 信用:因信任而重用 数:多次, 於:于的繁体 郭开:赵国大臣,擅长吹牛拍马的小人,因廉颇曾训斥过他而怀恨在心。 多与使者金:用金钱贿赂使者。 毁:诋毁。 斗:古代量米的单位,一斗等于十 斤。 被:同“披”,被甲:披上战甲。 还:回来。 顷之三遗矢:一会功夫去了三 趟厕所。 遂不召:于是不召廉颇回国。 第五关 人 物 比 对 用一个词说说关羽、曹操、张飞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关羽(忠)、曹操(奸)、张飞(猛) 他们虽然个性不同,但是都是英雄,名扬四海。 第六关 写人方法知多少 作家能写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因为运用了描写人物的好方法,你还记得哪些方法? 快速浏览文章,从中找出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交流。(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 (三)、小结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你记得哪些读书有益的名言警句?(指名交流) 哪些同学养成了阅读好书的好习惯,请举手。我们要根据需要阅读名著。 需要比较时 比照人物,比读名著 了解某一人物时 选择人物,跳读名著 放假悠闲时 根据体裁,通读名著 总之,品读名著似饮清露,鉴赏圣书如含甘饴。 同学们,热爱读书吧,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同学们,热爱写作吧,我以我笔抒真情。学好语文,我们要做到读、说、写三结合。 四、读陈老师的文章 悠悠中华,留下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陈老师也热爱阅读名著,讲说名著,但是我更热爱用文字写下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希望我也能带给他人一点愉悦,一点启示。请欣赏我的博文《盛开在六一的花儿》,你能找出我用的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吗?(交流) 五、小练笔《今天的语文课》 同学们,请以《今天的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运用写作方法,写出真情实感。 板书 复习 描写人物的方法 外貌动作 语言 神态 心里 读书方法 精读 跳读 通读 写读 学好语文秘诀读 说 写 三结合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学一学
1,acomputerroom电脑房
2.afootballfield一个足球场
3.twobasketballcourts两个篮球场
4.twohundredstudents两百个学生
5.abeautifulgarden一个漂亮的`花园
6.Therearetwohundredstudentsinmyschool.我的学校有200个学生。
7.Therearen’tanylibrariesinmyschool,buttherearesomereadingrooms
我们学校没有图书馆,但有一些阅览室
8.Millieisinfrontofthegate。米利在大门前
一.练习
1.按要求改写句子。
1.Theboysareinthedininghall(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theboys?
2.Therearetwentyboysonthebasketballcourt.((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reonthebasketballcourt?
3.Heistwelve.(改一般疑问句)
________________twelve?
2.根据句意填上适当的介词。
1.Don’tswim_______theriver2.Thereisalake_______theleft____theplayground.
3.Wegotoschool______Monday______Friday.
StarterUnit5
第二课时
学一学
1.onthefirstfloor在二楼(英国)
2.somereadingrooms一些阅览室
3.onthegroundfloor在一楼(英国)
4.ofcourse当然
5.Howlovely多可爱啊!
6.Youcanseesomeflowersunderit.在它的下面你可以看到一些花。
练习
一.根据句意及中文完成句子。
1.Therearetwo_________(电脑)roomsinourschool.
2.Isthereanofficeonthe_________(底层)floor?
3.Don’tpickthe_______(花)inthegarden.
4.Look!Thereisa_______(漂亮的)skirt.
5.Tom,don’tclimbthe________(树),please.
二.根据中文完成句子。
1.树下有只狗。
Thereisadog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楼有个美术室。
Thereisagarden___________________.
3.楼房前有棵大树。
Thereisabigtree__________________-building
我的猫在门后.
Mycat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 复习
第五单元 复习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主要用法。
2.理解句意,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诵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习写景叙事的方法。
5.识记有关常识、实词、虚词、美文及名句。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培养审美情趣。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宽阔的胸怀,树立高尚的情操,培养美好的.情趣。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的胸怀旷达之美,欣赏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二、学法引导
1.撰写100字左右的单元内容概述。(课前)
2.自制文体、文学常识积累卡。
3.自制实词、虚词积累卡。
4.自制名句积累卡。
5.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6.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学习古人写景叙事和写人的方法。2.领会语言运用的特点。3.识记有关常识、实词、虚词、美文及名句。
解决办法:加强诵读,老师帮助归纳。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知识抢答。
2.交流积累卡。
3.练习巩固。
4.能力迁移训练。
七、教学步骤
(一)概述单元内容
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描绘自然风光,有的叙述儿时趣事,有的刻画人物形象,还有唐代以来的优秀诗篇。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简洁。
学习本单元课文应在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的基础上学习古人写景叙事的方法,品味文中生动简约的语言,积累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知识抢答
1.有关文学常识。
2.美文背诵。
3.名句默写。
(三)帮助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四)背诵默写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3.大漠孤烟直,_____。
4.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5.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
(五)重点语段
阅读《三峡》2、3、4节,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
④绝献多生怪柏( )
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2)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答案:
(1)①上。 ②快。 ③白色 ④极高。 ⑤繁荣茂盛。(2)①对偶 ②借代、夸张
(六)能力迁移
阅读文字,完成下列1-4题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
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被绊倒)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习惯使人染上),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清・刘蓉)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蓉中时 少:数量小 B.每履之履:踩,走。
C.顾而笑曰顾:看 D.浸淫日广浸淫:积渐而扩及。
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而读,仰而思――低头读书,抬头思考
B.足若踬焉――脚好像被绊了一下
C.坦然则既平矣――平平坦坦的已经填平了
D.又久,而后安之――又过了很久,才安全了
3.刘蓉习惯了走洼地,再走上填平后的地,他的感觉是( )
A.足若踬焉 B.如土忽隆起者
C.坦然则既平矣 D.既久,而遂安之
4.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 )
A.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B.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C.习之中人,甚矣哉 D.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第五单元 复习
第五单元 复习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主要用法。
2.理解句意,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诵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习写景叙事的方法。
5.识记有关常识、实词、虚词、美文及名句。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培养审美情趣。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宽阔的胸怀,树立高尚的情操,培养美好的情趣。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的胸怀旷达之美,欣赏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二、学法引导
1.撰写100字左右的单元内容概述。(课前)
2.自制文体、文学常识积累卡。
3.自制实词、虚词积累卡。
4.自制名句积累卡。
5.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6.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学习古人写景叙事和写人的`方法。2.领会语言运用的特点。3.识记有关常识、实词、虚词、美文及名句。
解决办法:加强诵读,老师帮助归纳。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知识抢答。
2.交流积累卡。
3.练习巩固。
4.能力迁移训练。
七、教学步骤
(一)概述单元内容
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描绘自然风光,有的叙述儿时趣事,有的刻画人物形象,还有唐代以来的优秀诗篇。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简洁。
学习本单元课文应在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的基础上学习古人写景叙事的方法,品味文中生动简约的语言,积累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知识抢答
1.有关文学常识。
2.美文背诵。
3.名句默写。
(三)帮助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四)背诵默写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3.大漠孤烟直,_____。
4.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5.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
(五)重点语段
阅读《三峡》2、3、4节,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
④绝献多生怪柏( )
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2)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答案:
(1)①上。 ②快。 ③白色 ④极高。 ⑤繁荣茂盛。(2)①对偶 ②借代、夸张
(六)能力迁移
阅读文字,完成下列1-4题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
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被绊倒)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习惯使人染上),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清・刘蓉)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蓉中时 少:数量小 B.每履之履:踩,走。
C.顾而笑曰顾:看 D.浸淫日广浸淫:积渐而扩及。
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而读,仰而思――低头读书,抬头思考
B.足若踬焉――脚好像被绊了一下
C.坦然则既平矣――平平坦坦的已经填平了
D.又久,而后安之――又过了很久,才安全了
3.刘蓉习惯了走洼地,再走上填平后的地,他的感觉是( )
A.足若踬焉 B.如土忽隆起者
C.坦然则既平矣 D.既久,而遂安之
4.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 )
A.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B.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C.习之中人,甚矣哉 D.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第五单元 复习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卷
一、读一读,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闹(làonào)月(yuèyüè)梧(wúú)
睡(shuìsuì)都(dōuduō)丰(fēnfēng)
二、看拼音,写汉字。16分
kǒuqì jiànmiàn chūshēng héhǎo
( )( )( )( )
míngyuè niúmáo quánmiàn tīngshuō
( )( )( )( )
三、写出偏旁相同的字,并组词。12分
()()()
女 亻
()()()()
()()()()
氵讠
()()()()
四、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和()月()里()车()手()
知()背()你()东()毛()
五、写出带有下面笔画的字。12分
横折钩()()()竖弯钩()()()
横钩()()()竖钩()()()
六、按要求选字填空。12分
抱见背泉说面田飞国点江从
独体字:()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
七、选词填空。6分
只个头双座朵
一()牛一()手一()塔
一()鸟一()花一()人
八、选字填空。6分
他 她 它
1、妈妈过生日,我送给()一份礼物。
2、()是我的爸爸。
河 和
1、小()边长满了小草。
2、我()小明到小()边钓鱼。
3、妈妈说话很()气。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深夜(),大海睡觉(),她()着()(),她()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睡熟的鼾声。
2、小童问妈妈:“这花是()哪儿()()?”妈妈笑()笑(),是冬爷爷()()睡觉的()候送给()()。
3、小鱼浮()()(),鼓起圆圆的眼睛说:“()()就不怕。”
十、阅读《冰花》片断,完成练习。
他惊奇地喊着(tājīngqídìhǎnzhe):“妈妈你瞧(māmānǐqiáo),玻璃窗上开花了(bōlichuāngshàngkāihuāle)!”啊(ā),真漂亮(zhēnpiàoliang)!它像宽大的.树叶(tāxiàngkuāndàdeshùyè),像柔嫩的小草(xiàngróunèndexiǎocǎo),像丰满的牡丹(xiàngfēngmǎndemǔdān),一束束(yīshùshù),一朵朵(yīduǒduǒ),晶亮(jīngliàng),洁白(jiébái)!
1、这段话共有()句。2分
2、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的树叶()的小草
()的牡丹()的冰花
3、用“——”画出具体写冰花很漂亮的句子。2分
第五单元复习
第一课时
25、两只小狮子
1、熟读课文,特别是狮子妈妈的话
2、复习生字 学习“立刀旁”,积累“立刀旁”的字 刻、该区分 强调“刻”的笔顺
3、读准字音:懒洋洋 慢吞吞
4、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26、小花猫照镜子
1、熟读课文,特别是妈妈语重心长说的话
2、复习生字 区分:怒、努 注意“使”“冲”读准翘舌音 多音字“兴”组词
3、复习部首查字法
27、花钟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 学习“皿字底”,积累“皿字底”的字 强调“升”的笔顺
3、复习部首查字法
古诗 悯农两首(其一)
1、背诵并能连线
2、书空会写的字,填空
28、谁的本领大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 学习“户字头”,积累 “户字头”的字
3、积累词语:傲慢、愤愤不平、火冒三丈、有气无力、耷拉
29、一群光头男孩
1、熟读课文
2、复习生字 学习“穴字头”,积累“穴字头”的字 强调“窗”的笔顺 “群”换部首组词
3、练习用“激动”说一两句话
语文快乐宫5
1、去部首组词
2、复习查字典
3、书空:座
第二课时:见复习卷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鸦片战争·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鸦片战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发展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鸦片战争·教法建议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200多卢比,18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618卢比,差额833卢比,折合银元400元或白银280多两。)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概括归纳: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鸦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请同学朗读炮子谣,老师再解释含义。引用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马克思曾引用英国史学家蒙哥马利马丁的话来痛斥鸦片贸易的罪恶:“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残酷,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还折磨他们的肉体。”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教师请学生阅读动脑筋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几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1、单元整体感知。
让学生朗读的第五单元,小组内交流自己阅读的初步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先在小组内解决,共同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大组讨论。
2、关注科学,亲近科学,了解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科技制作。(1课时)
交流自己知道的科学技术,科技成果,以及身边的科学,交流自己心目中的或所了解的科学家的事迹,畅谈自己曾经做过或有过的科学想法,预想自己以后的打算。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文。(7课时)
(1)《斜塔上的实验》2课时:反复诵读,了解伽利略前半生的一些重要事迹,感受到他不信权威,不断探求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甘心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用实验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方法。并学习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课时:指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思维训练,感受到创新思维的可贵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与创新意识,弄清创新思维的必备的要素,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身到创新的洪流中去。
(3)《叫三声夸克》1课时:引导学生多层次阅读,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扬长避短,逐步具有敢于怀疑、敢于大胆想象的精神。
(4)《梦溪笔谈》二则2课时:指导学生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质疑等方式,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结合我国古代一些辉煌的科学、艺术等成就,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
4、诵读欣赏《论语》八则1课时:反复的诵读,领悟古代先哲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畅谈自己的感想,并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则日记。
5、写作:简单的说明小制作:2课时。先动手做一件小制作或准备别人的一件小制作。并了解它的制作所需的材料、工具、过程、制作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然后仔细观察该小制作,形象的想象它的各部分的特征,最后按一定的顺序,尽量的运用比喻较详细的写出该小制作的结构和特点。
6、作文修改:1课时。轻声朗读,培养语感,修改自己的文章。
7、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在本单元的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查找资料,分小组合作,完成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或小实验,并将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收获写下来。利用黑板报、橱窗、电视等在校内搞一个科普宣传活动。在课上举办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小组的小实验、小发明和小创造,评价得失,展示优秀成果。最后围绕本次活动写一则日记。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Màn( )不经心 心不在yān( ) 根深dì( )固 祈( )祷
2.请从下列名人中,任选一个作简要介绍
伽利略 莎士比亚 贝多芬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旦产生小的灵感, , 。
(2)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 (推算、推断)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3)这种狂妄行为必须加以 (制止、制裁)--为了大家的声名,也为了有益于他的灵魂。
(4)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 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 (压制、压抑)。
4.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有四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两处加以改正。
①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②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科学巨匠,③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④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⑤爱因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⑥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5.阅读《斜塔上的实验》节选文字,完成练习。
教学之余,伽利略又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锡块、杠杆,圆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这样那样滑稽的玩意儿。不是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玩具,是不可以作为严肃地研究宇宙秘密的工具的。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远不会忘记。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着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在地上。
(1)选文叙写了伽利略的两大发现之一:
(2)文中写学生和有些教授对伽利略采取嘲笑、反对的态度,对表现伽利略的精神有什么作用?
(3)画出文中的描写句,并说明描
描写在记叙中的作用。
(4)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语段或你对他的了解,谈谈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里?
(5)近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身上体现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请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迪?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在本单元,我们不仅读到报道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的两则消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录音新闻、去南极考察和为“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壮行的通讯。同时,我们还将让学生亲自体验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一些热点的话题组织学生采访,写新闻稿,最后进行学生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
具体内容:
1、了解新闻知识,查新闻发展史
2、了解新闻形成过程
3、了解新闻发行的载体
4、学会采访,学会写消息、简单的通讯
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5、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6、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
7、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8、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辛
单元学习步骤:
一、走近消息、通讯
1、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2、网上查找,了解新闻发展史及有关新闻知识(1课时)
3、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4、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二、走进教材
1、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
2、单元语文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将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新闻,挑选一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加以概括提炼和分析,用E_mail发给同学、老师进行交流(2课时)
三、走进社会
1、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2、我来当记者
(1)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
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
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
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
等等。
(2)根据确定的话题,设计采访的问题
(3)分组采访
3、就采访的结果进行交流(2课时)
4、体验劳动(走上街头卖报)让学生体验到每份报纸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劳动
四、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编一张小报(1课时)
2、进入聊天室,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