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韩国留学生常用汉语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论文(共含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酷酷电音1号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导言
语气词常常是附在句子或者词组后面,给句子注入语气,对思维的逻辑和对话的建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齐沪扬[1]指出,现代汉语语气系统可分为功能语气和意志语气,功能语气的形式标志是语气词“了、的、吗、吧、啊、呢”。所以本文以齐沪杨所分类的这几个常用语气词作为研究对象,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气词的偏误进行归类分析。
二、偏误分析
本文对北京语言大学HSK语料库中韩国留学生习作进行字符串为“啊、吧、呢、的、了、吗”的检索,从中找出语气词使用存在偏误的句子,并对这些句子进行偏误归类,从而发现,韩国留学生在使用语气词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偏误。
(一)遗漏
句子中该用语气词却没有用的偏误现象,我们称作遗漏。
(1)你没听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吗]?这是一个疑问的句子,用“吗”来传达语气的疑问意义,如果去掉这个语气词,就会显得语气不够委婉,暗含反问的语气。
(2)真是[的],都来了这边还不过来找我。
这里缺的是一个表示确信意义的语气词“的”,同时加上“的”语气也会稍显缓和、委婉。
(二)多余
句子中不该用语气词却用了的偏误现象,我们称作多余。
(1)我们现在都很平安地生活,你们千万别担心[了吧]!这例中,语气词叠加使用,我们可以看作是语气词了的偏误。这里表示的是确信和呼吁意义,不用任何语气词,前面的小句就可以传达出完整的意义。
(2)在学校就能学习,观察异性的各种性格和想法,这不就能趁早了解异性[了吗]?在这例中,前面的句意已经是完整的,不需要语气词来附加任何意义。“了”在语气意义上主要强调变化完成的效果,这两句中并不需要这样的意义。
(3)只要是肯定的事我们都要支持,千万别把子女永远当作小孩子,要相信他们[吧]!最后一个小分句表示的是信任。“吧”的语气意义表示猜测,疑大于信,而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确认的意思。
(三)误用
句子中本该用语气词甲却用了语气词乙的偏误现象,我们称作误用。
(1)在你享受吸烟的同时,别人也在与你“享受”吸烟的乐趣,他们也在吸“二手烟”,所以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尽量少吸烟吧[了]。
“了”是表示行为变化后的结果,在两句中,话语者是表示建议,所以应该用语气词“吧”。
(2)那父母可以放弃教育,让孩子过随心所欲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吗[呢]?“吗”用于是非问句表示疑问,而“呢”主要是用于铺成新意义,在这几例中话语者主要是铺设疑问概念,引发读者思考。
“呢”铺陈一个新意义,由此引出后面的话题,语气词“吗”也是表示疑问,但是只是提出疑问,并不要求回答。
(3)换句话说各个时代的观念以及思想都完全一致才怪呢[的]。
这里的“呢”用在一个特殊的句型“才……呢”中,表示肯定的语气。
(4)你得保重身体啊[吧]。
“啊”主要是在原来直陈的语气上再加上一层感情色彩,带“啊”的句子多表示说话人的感情。
(5)如果我上男女混合教育方式的高中,生活就会更愉快、充实一点的[吧]。
“的”的意义一般是表示肯定无疑和已然,在这几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般的意义都是表示对事实的肯定确实。
(6)虽然这次考得不太好,但是下次的考试成功的话就行了[吧]!“了”的基本语义是表示表示已经如此或表示新情况出现。
三、偏误原因探究
造成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语言迁移的原因
在学习者初学语言之时,由于对目的语规则不是很了解,因此常常会借助母语知识,并将其借用到目的语中来,用母语的规律替代目的语的规律,这样在习得目的语的过程中,母语相应的规律迁移对语言初期习得影响较大。
韩国的语气词称为终结词尾,它一方面是用来区分陈述句、疑问句、命令句和共动句;另一方面在敬语法中表示对敬者的尊敬等级。韩语的尊敬等级可以分为尊敬阶、准敬阶、平阶、准平阶、不定阶、基本阶。而汉语的语气词起着加强语气表达信息量的作用。一般来说,汉语语气词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它通常附着在句子末尾,第二是它不仅可以配合句子表明特定意图,而且可以加强语气表达的信息量。同时,语调等其他构件也可以表达语气。语气词并不是唯一表达语气系统的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语气词的句法分布不同,所以很多留学生对这些常用语气词的用法易产生混淆。比如“吗”和“呢”的用法,都是表示疑问,但是“呢”包含深究的意义,这需要结合语境和语感来进行判断,可是受母语的影响,韩国留学生就容易产生误用的偏误。
(二)交际策略的原因
学习者为了应付交际,避免言语不连贯,省略了暂时不影响交际的功能词,特别是学习者注意力放在交际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上,这种情形就更突出。
由于口语交际具有及时性,学习者为了将话题继续下去,常常会应用交际策略,由此也会引发偏误。一般来说,这种偏误包括转述、有意识的迁移、回避、检索中的重复,其中回避策略是留学生常犯下的偏误,留学生在对目的语规则掌握得不是很熟练的情况下,为了使话题交际继续,于是常常回避使用那个语法点,于是产生遗漏这样的偏误。
(三)所用教材的原因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语气词的用法并未进行系统的总结。比如在初级中出现过这样的句子,其中语气词“吧”表示要求商量的口气:我们这周末去公园吧;在后面的课文中又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好吧,但是这里的“吧”是表示同意。同时练习部分也没有很多关于语气词的辨析练习,这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没办法及时巩固知识。到现在为止,语气词的本体研究虽然初见成果,可是不同的理论支撑着不同的成果,导致教研人员在编写过程中,不知该参照哪种理论,从而使教材编写的也很混乱。
“我们编写的教材应加入视觉、听觉部分,力图把一个对话发生的整体情况全面地展现给学生。具体到语气词,我们不仅应该通过课本告诉学生是什么意思,而且应通过会话的视觉、听觉组成部分展现给学生语气词使用的整体情况,包括说话的场景、说话人的体态语及声音的感情色彩。”[2]四、结语通过对韩国留学生使用语气词情况的考察,我们发现韩国留学生在语气词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遗漏、多余和误用这样的偏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由于韩语终结词尾还存在表达阶称这个方面,平阶的疑问句无需终结词尾,同时还常常借助语调来表达语气意义,所以留学生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产生遗漏的偏误。第二是交际策略的影响。留学生为了使话语交际向前进行,会回避或生造许多语气词,于是会产生误用和遗漏这样的偏误。最后是教材的影响。教师的教材和教法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韩国留学生对语气词的使用。
韩国留学生程度副词使用偏误分析
文章借助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通过对韩国留学生程度副词习得情况的考察,归纳了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原因,探讨了提高程度副词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作 者:荣虹 RONG Hong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天津,300400 刊 名: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9(3) 分类号:H195.3 关键词:程度副词 中介语 偏误分析 韩国留学生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以外国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大量偏误为语料,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对不同偏误类型的典型例句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语义偏误主要是学生对惯用语的感情色彩、实际意义的把握出现偏差,句法偏误主要是不了解惯用语的.结构和功能,语用偏误则是由于不明确惯用语的使用场合和对象.由此提出针对惯用语偏误的教学策略.
作 者:马晓娜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 29(2) 分类号:H195.3 关键词:对外汉语 惯用语 偏误 对策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
笔者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从事高级班精读课的'教学工作(使用教材为北京大学出版出版的<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Ⅰ>),教过来自美、英、法、日、韩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我们发现,经过初级、中级阶段的汉语学习,留学生们往往都能比较流利地进行口语交流了,但是,他们的汉语写作能力进步则相对比较缓慢,其汉语写作无论在词汇、语法还是篇章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有一定的规律.
作 者:樊青杰 白欣艳 作者单位:樊青杰(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白欣艳(江西井冈山学院)
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 “”(9) 分类号:H1 关键词:留学生句类偏误分析
留学生在运用汉语时,常出现句类偏误,而造成这种偏误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词汇教学而忽略了句类教学.通过句类偏误分析将完句成分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可以使三个平面理论在汉语教学中得到具体的贯彻与运用.
作 者:杜威宇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80 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26(12) 分类号:H193.5 关键词:留学生 句类 偏误基于中介语理论的留学生汉语词汇偏误分析论文
近年来,来我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留学生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诸多方面的偏误。在这些言语错误中,词汇偏误是出现最多,也是最难以更正的。刘祥友曾说:“词语是各种语言信息的集合,它集语音、语法、语义、语用与文化于一体,主导着语言的结构和机制,词汇习得是一个终身认知的过程。词汇偏误几乎在学习一开始就发生了,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水平的提高,语音和语法的偏误在递减,而词汇的偏误却呈上升趋势。”[1]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者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减少词汇偏误,成为了词汇教学的主要内容。
偏误指的是学习者由于在目的语知识方面存在欠缺而产生的规律性错误,学习者本身不容易发现和改正,需要教师的指导。偏误分析是指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能够所出现的偏误进行观察、分析和分类,从而了解学习者本身的语言习得障碍,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1]通过偏误分析,汉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规律性问题,分析其原因,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减少偏误的发生。
一.中介语理论
1972年塞林格的《中介语》一文标志着中介语理论的诞生,中介语理论研究重点在于二语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介语是一种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是动态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并且不断向目的语正确方向转化的。中介语理论是偏误分析产生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留学生词汇偏误类型
1.语素有相关对应词,指的是出现偏误的词在目的语中有与之对应的词,偏误词与目标词有相同语素,但有至少有一个语素不同。例如:
(1)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一行人终于到达了上海的地标式建物——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目标词建筑)
(2)在球队主力悉数缺阵的情况下,他独力一人带领球队反撲,最终率队取得比赛胜利。(目标词独自)
(3)这次美术大赛的主题是纸面设计。(目标词平面)
(4)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要说最喜欢的就是中国的饮食了。我经常利用工余时间自学做中国菜,虽然做的没那么好吃。(目标词业余)
(5)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个人空间,尊重孩子的想法,放胆地让他们自己出去闯一闯,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努力拼搏。(目标词放心)
(6)老师这节课的中点是对于词汇的讲解,但是我掌握的不太好。(目标词重点)
2.语素无相关对应词,指的是学生根据构词规律自己造出来的词语。例如:
(1)经过最终的审理,省最高审判所作出判决,认为原告证据不足,被告无罪。(想表达“法院”的意思,根据构词规律自己造词“审判所”)
(2)虽然爸爸每天工作都很忙,但每次放工回家以后,他都会忘掉一天的疲惫陪我写作业,关心我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下班)
(3)请问您店里有毛笔箱吗?(文具盒)
(4)我住的小区里住人不多,有20多户人家,70多位住人。(居民)
3.类比造词,指的是偏误词与目标词之间有相同语素,偏误词产生受汉语构词法的影响。例如:
(1)在中国有很多有特别意义的节日,比如说:新年节、国庆节、元宵节等等。(目标词是“春节”,类比“国庆节”,但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
(2)这场比赛本来是可以赢的,但他在最后时刻出现了失误,把胜利送给了对手,赛后他很自疚。(目标词是“内疚”,“自疚”类比“自责”、“自信”)
4.多词混合,指的是汉语学习者错误地将两个或以上目标词混合在一起,产生偏误。例如:
(1)现在在中国,很多公共场所都明令禁止抽吸(将“抽烟”、“吸烟”混合)
(2)妈妈是最爱我的人,从小到大,只要生病了,妈妈就会在我身边照护我。(将“照顾”与“爱护”混合)
(3)我已经学习汉语半年了,但我的汉文水平还不是很好。(将“中文”与“汉语”混合)
5.无对应词,指的是汉语学习者自己创造词汇,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例如:
(1)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对明星的爱是盲爱。(盲目的爱)
(2)我所在的城市处在中国的边地,交通不太方便。(边远地区)
6.增加词缀,指的是误给目标词加词缀。例如:
(1)打了一晚上的雪仗,他的脸子脏的都没法看了。(脸)
(2)在书法课上,老师告诉我我拿毛笔子的方式不对。(毛笔)
7.语素多余,指的是偏误词比目标词多了一个语素。例如:
(1)在中国古代,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心要比现代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心多很多。(尊敬)
(2)随着城市雾霾的日益严重,肺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肺癌)
(3)当我要进入小区的时候,保安人将我拦住了。(保安)
8.缺少语素,指的是偏误词比目标词少了应有的语素。例如:
(1)吸烟有害健康是周知的。(众所周知)
(2)不知觉的,我已经在中国待了两年了。(不知不觉的)
(3)作为东道,对于来访的客人保持热情、友好是最基本的礼仪。(东道主)
(4)我很讨厌杰克,因为他总是和我唱台戏。(唱对台戏)
9.缩略错误,指的是将目标词进行缩略,缩略后目标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例如:
(1)勤俭节约是华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
(2)在公场大喊大叫是不文明的行为。(公共场所)
(3)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我发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家统。(家族传统)
10.语素顺序错误,指的是片五次和目标词语素位置混乱。例如:
(1)我刚一到中国,就喜欢上了中国的风情人土。(风土人情)
(2)综所上述,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综上所述)
11.语义理解偏误,指的是由于汉语学习者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大小之分、轻重之别而造成的误用。例如:
(1)即便现在学习很累,我也往往去球场打会儿球。(应用“常常”,“常常”指动作发生的频率,“往往”侧重动作的一般规律性。)
12.词类引起的词汇偏误。
(1)名词误用:我们班的每个人都很好地完成了各自责任的任务。(“责任”为名词,此处应用动词“负责”)
(2)动词误用:老师实在太忍心了,留了这么多假期作业。(“忍心”为动词,应用形容词“狠心”)
(3)形容词误用:玛丽性格比较内向,总是喜欢个别去玩。(“个别”是形容词,在句中应该用副词“独自”)
(4)副词的误用:我刚到上海的时候不太理解为什么上海人总是那么赶紧。(“赶紧”为副词,句中应用形容词“匆忙”)
三.留学生词汇偏误产生的原因
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词汇偏误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母语负迁移、学习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以及目的语知识的影响。
1.母语负迁移:留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自己母语语言特征和语言规则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由于母语知识的固化,留学生在遇到自己不会的汉语词汇时,常常会将母语的词汇知识运用到汉语词汇中去,从而導致词汇偏误的发生。
2.学习策略的影响:学习策略指的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调节措施。主要有“有效记忆策略”和“回避策略”。有效记忆要求必须把信息保存在长时记忆库中。由于汉语词汇丰富,留学生大多先进行短时记忆,因此容易将词义相近的词汇混淆,从而导致偏误的产生。[2]“回避策略”指的是由于担心犯错误,留学生在汉语词汇使用中会采取回避较难词汇,用自己相对熟悉的词汇进行词汇替换的策略,这也是词汇偏误产生的原因之一。
3.学习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学习的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包括教师教学的偏差以及教材本身词义不准确等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
4.目的语知识的影响:指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有限的知识对目的语的规则进行过度泛化。
四.词汇教学建议
教师要夯实自身的汉语基础知识,注意汉语词汇之间的差别,尤其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对于近义词的辨析与讲解,善于总结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错误,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祥友.对外汉语偏误分析[M].中国出版集团,:2,64.
[2]汪红梅.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偏误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34):82.
浅析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产生偏误的原因
量词是汉语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之一.以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作为研究点,对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时出现偏误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可以对留学生学习产生一定的帮助.
作 者:郭晓沛 GUO Xiao-pei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刊 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7(1) 分类号:H146.2 关键词:量词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博客篇章偏误分析
本文以目前互联网中新出现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博客为研究对象,指出这些文章在篇章连贯和衔接方面的'偏误并分析其原因.汉语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篇章连贯和衔接方面的偏误,只是各阶段出现的偏误类型和比例有所不同.
作 者:吴茗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1 关键词:话语分析 篇章 对外汉语 写作留学生学习时间副词曾经的偏误分析
时间副词“曾经”的使用频率很高,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偏误.分析留学生学习“曾经”时产生的偏误及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充分了解“曾经”的特点,可以减少此类偏误的`出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 者:陆晔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刊 名: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7(4) 分类号:H195 H042 关键词:时间副词 曾经 偏误分析近年来留学生篇章衔接偏误研究综述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篇章衔接 篇章偏误 类型分析 偏误原因
论文摘要:本文拟对篇章偏误分析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总结,并给予客观评述,以求有利于探求篇章偏误的规律和进一步发展对外汉语教学。
“篇章”是指“一次交际过程中使用的完整的语言体”(廖秋忠1992)。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以及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们认识到,语言研究不能仅局限于句子层面,而应该着眼于实际交际中的语篇。胡壮麟先生(1994)曾提到,篇章的衔接和连贯是篇章研究的核心。如果一个篇章前后衔接,其可接受性则八九不离十。如果把过去的讲法称为“句本位”的话,那么今后应提倡“语段或篇章本位”的讲法。
写作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以真实地反映学习者目标语的水平和掌握程度,也是提高外语学习者兴趣和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然而,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写作时普遍感到难度较大,并且学习效果不明显。在写作遇到的诸多困难之中,汉语语篇的衔接方式是留学生最为棘手的内容之一。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文献中已经有了一些探讨汉语篇章偏误的文章,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汉语篇章衔接偏误的类型、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教改措施。本文拟对教学界在篇章偏误分析上取得的成就及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总结,并给予客观评述,以求有利于探求篇章偏误的规律和进一步发展教学对策。
近年来对篇章衔接偏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归纳偏误类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以及提出具体的教学改进措施和建议这几个方面:
一、研究对象及选取语料
目前的研究主要以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为对象,因为大多数学者认为初级学习者还停留在独立小句的学习阶段,在为数不多的初级学习者习作中出现的篇章偏误也不够典型,所以作为研究对象的语料多选取自中高级阶段作文。但是也有的学者独辟蹊径,认为外国学生篇章衔接学习效果差的部分原因恰恰在于对外汉语教学在初级阶段没有篇章教学意识,认为对外汉语篇章衔接教学应该从初级阶段抓起,贯穿始终。我们认为,针对水平较高的习作进行篇章衔接研究固然能够集中揭示衔接偏误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但研究对象有失全面;水平较低的习作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母语对目的语习得的影响,能够揭示学生在篇章衔接中容易产生的错误,因此不应被摒弃在研究范围之外。
大多数研究以单个国家或地区学生的语料为研究对象,目前针对欧美国家、韩国、日本等来华留学生较多的国家的研究比较充分。以单个国家或地区的学生语料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排除非语言因素的干扰,更容易找到偏误产生的原因。但是目前对留学生篇章偏误共性的概括和研究还比较薄弱,缺乏综合比较不同国家留学生篇章偏误、探讨共性的文章。
二、对篇章偏误类型的研究和归纳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基于不同的语料和分析角度、分析方法,对篇章偏误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从用于前后衔接和语义连贯的具体语言手段的角度出发对偏误进行分类
黄玉花通过对汉语言专业本科三年级的韩国留学生的语料进行分析,将偏误类型归纳为五类:省略偏误;照应偏误;关联词语偏误;时间词语偏误;词汇衔接偏误。
刘俊玲(2005)通过对汉语学习中级班学生的语料进行分析,认为主要的偏误类型有:时间关联成分的缺失、冗余与误用;地点关联成分的误用;指称成分的缺失、冗余、错位及指称不明;替代成分的缺失;关联成分的缺失、冗余与误用。其分类具体内容基本与黄玉花的分类重合,只是概括角度不同。
赵成新(2005)的分析基于中级班学生(在中国已经学习汉语约8~12个月)的汉语作文,将语篇衔接偏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指称偏误(指称不明确、错误指称);替代偏误(替代不明、缺少替代、错误替代);重复偏误(缺少重复,滥用重复);连接偏误(错误使用连接词、连接累赘,缺少连接,连接关系混乱)和平行偏误。
从以上各种分类可以看出,虽然由于研究角度和分类方法不同,学者们对语言形式上的篇章偏误类型的具体分类不尽相同,但是其内容在实质上基本相同,并且基本上概括出了各种衔接手段中可能出现的偏误。目前还缺少一种统一的、概括性较强的篇章偏误分类方法。
(二)从目的语对中介语的影响的角度出发对篇章偏误进行分析
赵成新(2005)针对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出现的篇章偏误进行分析,从篇章衔接的角度探讨了目的语对中介语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他将篇章衔接偏误分为六种类型: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发展难度偏误:要学习的语言项目难度超出了学习者当时的中介语发展水平而产生的习得偏误;回避偏误;诱导偏误;杂糅与不明原因偏误。
可以看出,这种分类方法直接从偏误产生原理入手,有助于针对不同母语的学生产生的偏误,提出教学和教材改进措施。虽然作者的目的是通过对偏误类型的分析来总结目的语对中介语的影响,但在分析过程中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从衔接手段偏误中的某一种类型入手对篇章偏误进行分析
肖奚强()针对照应偏误进行了详细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六种照应偏误基本类型:名词照应误为代词照应;名词照应误为零形式照应;代词照应误为名词照应;代词照应误为零形式照应;零形式照应误为名词照应;零形式照应误为代词照应。之后又从人们的认知心理及表义的明确性和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在实际语料中对这几种偏误的出现频率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杨春()对英美国家初级阶段的学生产生的照应偏误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初级阶段出现的`照应偏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人称照应方面的偏误;零形式照应对象不清;指示照应方面的偏误。
三、偏误产生原因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将偏误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对外汉语语篇教学中存在不足,如教材没有体现系统的语篇知识和语篇训练项目;不重视初级阶段语篇教学;许多教师没有语篇教学意识,很少从篇章的角度讲解衔接手段;语言测试更是一个盲区。
(二)目的语因素也是造成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引起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如赵成新(2005)根据Carl James提出的七种中介语偏误类型,提出了目的语因素影响中介语的七种形式:错误推理;错误分析;规则应用不完全;利用羡余;忽略共现词的限制;过度监控;系统规则简化。
赵成新通过分析认为:约三分之一的语篇衔接偏误是由于目的语因素造成的,从而证明目的语因素是造成中介语语篇衔接偏误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学习汉语时间较短,汉语语感较差。这一类型偏误多属于低层次的偏误。周小兵先生把这种因素称为“语言发展难度”因素。随着学生整体语言水平的提高,这类偏误会逐渐减少。
(四)母语的干扰。由母语干扰因素引起的偏误一般称为语际偏误。母语干扰因素中,有些影响是正迁移,有些是负迁移,其中的负迁移就使学生在写作中产生语篇偏误。
(五)缺乏系统的训练。写作是语言学习中最难的一项技能,但又是重要的语言表达和应用技能。由于学习时间等因素限制,留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训练较少。
(六)肖奚强(2001)从人们的认知心理及表义的明确性和经济性的角度分析了各种照应偏误产生的原因。如:在语言的“明确、经济、变化”三原则中,“明确”是第一要素。名词照应误为代词照应,往往就是为了避免重复使用名词,追求变化而产生的偏误。他认为表义明确是人类共同的认知心理,是各语言的共性。而名词照应误为代词照应、零形式照应的直接后果就是表义不明确,这是有悖于人们的认知心理的,所以这样的偏误在学生习作中很少出现。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照应偏误产生的原因,对后续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性。
四、教改措施
针对偏误产生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要从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入手。改进意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教材编写者应尽快把汉语语篇知识和语篇训练项目写进教材,或对已有的语篇教学内容加以丰富和改进。
(二)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的操练使学生掌握汉语的语篇规则。语篇教学要渗透到高级汉语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从整体上培养留学生的汉语语境观念。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境意识之后,才有可能建立语篇衔接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这种方式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对留学生的教学应提倡从大到小、从面到点的教学方式,便于培养学生的语境观念。
(四)逐步深化留学生的写作训练层次。有学者认为留学生汉语作文的语篇衔接应该从“有形”到“无形”,从简单到复杂。从“有形”到“无形”是指先引导学生关注那些有明显标志的衔接手段,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那些无标志或标志不明显的衔接手段。从简单到复杂是说先学简单的衔接方式,如逻辑排列和列举方式等,再学复杂的衔接方式,如照应、省略等。
(五)对比研究母语和汉语语篇手段的异同。对于那些两种语言中相同的衔接方式,可通过翻译介绍,提醒学生直接从母语中移植过来;对于两种语言中不同的衔接手段,在教学中要指出区别,如英语使用语法手段,特别是过渡词手段较多,而汉语中使用意合手段和重复手段较多。
如何将汉语语篇偏误的研究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所用,让学生的连贯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还需要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共同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陆俭明.汉语的应用研究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J].语言文字应用,,(2).
[4]黄玉花.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5]刘俊玲.留学生作文中的篇章偏误类型[J].语言文字应用,2005,(9).
[6]陈晨.英语国家学生学习汉语在篇章连贯方面的常见偏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7]赵成新.外国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方式偏误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05,(4).
[8]赵成新.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偏误目的语因素考察[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7).
[9]肖奚强.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偏误分析丛论之三[J].汉语学习,2001,(1).
[10]杨春.英语国家学生初级汉语语篇照应偏误考察[J].汉语学习,2004,(3).
哈萨克族高中教学中的汉语介词偏误问题分析
文/袍孜亚・沙黑多拉
摘 要:在少数民族的高中汉语教学中,介词是一个难点。在新疆塔城给哈萨克族学生传授高中汉语知识时,经常会出现汉语介词用错或偏误等现象,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应深入剖析高中汉语教学中介词偏误产生的原因,积极探寻避免高中汉语教学中介词偏误产生的办法,为的是让哈萨克族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
★ 汉语语音教学论文
★ 成语使用错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