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Vvvi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常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发病率为15%~20%,主要症状表现为盆腔疼痛和不育。
异位病灶最常见于盆腔脏器和腹膜,其中以侵犯卵巢者最常见,也可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淋巴结,甚至在手、臂、大腿等处。
病变广泛是内异症的主要病理特点之一。
临床表现
痛经:临床常见的症状,多为继发性,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
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
有的痛经较重难忍,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物止痛。
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
由于雌激素水平不断高涨,使异位的子宫内膜增生、肿胀,如再受孕激素影响则出血,刺激局部组织,以致疼痛。
如系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可促使子宫肌肉挛缩,痛经更为显著。
异位组织无出血的病例,其痛经可能由血管充血引起。
月经过后,异位内膜逐渐萎缩而痛经消逝。
此外,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可查出许多炎症过程,很可能局部的炎症过程伴有活跃的腹膜病变,从而产生前列腺素、激肽和其他肽类物质引起疼痛或触痛。
但疼痛程度往往不能反映出腹腔镜检所查出的疾病程度。
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显著,但无痛经者,占25%左右。
妇女的心理状况也能影响痛觉。
月经过多: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往往增多,经期延长。
可能由于内膜增多所致,但多伴有卵巢功能失调。
不孕: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常伴有不孕。
根据报道,原发性不孕占41.5%~43.3%,继发性不孕占46.6%~47.3%。
不孕与内膜异位症的因果关系尚有争论,盆腔内膜异位症常可引起输卵管周围粘连影响卵母细胞或导致管腔堵塞。
或因卵巢病变影响排卵的正常进行而造成不孕。
但亦有学者认为长期不孕,月经无闭止时期,可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的机会;而一旦怀孕,则异位内膜受到抑制而萎缩。
性交疼痛:发生于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使周围组织肿胀而影响性生活,月经前期性感不快加重。
大便坠胀:一般发生在月经前期或月经后,患者感到粪便通过直肠时疼痛难忍,而其他时间并无此感觉,为子宫直肠窝及直肠附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
偶见异位内膜深达直肠黏膜,则有月经期直肠出血。
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围绕直肠形成狭窄者有里急后重及梗阻症状,故与癌瘤相似。
膀胱症状: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至膀胱者,有周期性尿频、尿痛症状;侵犯膀胱黏膜时,则可发生周期性血尿[1]。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因为在直视下可以基本上明确病灶范围和性质,对解除疼痛,促进生育功能效果较好,疗程短尤其对重症者,纤维化多,粘连紧密,药物不易奏效。
较大卵巢内膜样囊肿,药物治疗无效,手术尚有可能保留有效卵巢组织。
手术可分为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3种。
保守性手术:主要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者。
保留子宫及附件(尽量保留双侧),只是切除病灶,分离粘连,重建卵巢,修复组织。
近年来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异位病灶,仔细缝合创面,重建盆腔腹膜,仔细止血,彻底冲洗,使手术效果臻于完善,提高手术后妊娠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主要有腹腔镜手术、B超下行卵巢内膜样囊肿穿刺术及剖腹保守性手术。
半根治手术:无生育要求,病灶严重,而年龄较轻者(<45岁),可行子宫和病灶全切,但尽可能保留一侧正常的卵巢组织,以避免绝经期症状过早出现。
一般认为半根治术后复发率低,后遗症少。
切除子宫可去除具有活力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的来源,从而可减少复发几率,但因保留了卵巢仍有可能复发。
根治性手术:年龄接近绝经期,尤其病情重,有过复发者,应实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
手术时尽可能避免卵巢内膜囊肿破裂。
囊液流出时应尽快吸尽,冲洗。
术后出现更年期综合症者,可用镇静剂及尼尔雌醇。
放射治疗:虽然放疗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已有多年历史,但应用多种药物及手术达到很高疗效,一般不破坏卵巢功能,而放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在于破坏卵巢组织,从而消除卵巢激素的影响,使异位的内膜萎缩,达到治疗的目的。
放射线对异位的内膜破坏作用并不明显,但对既不能耐受激素治疗又因病灶位于肠道、泌尿道及广泛盆腔粘连,尤其是合并心、肺或肾等严重疾病,对十分惧怕手术的个别患者,也可采用体外放疗,破坏卵巢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1、口服避孕药:能降低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并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导致内膜萎缩和经量减少。目前临床上常用低剂量高效孕激素炔雌醇复合制剂,用法为每日1片,连续用6-9个月,适合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2、孕激素:单用人工合成高效孕激素,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造成无周期性的低雌激素状态,并与内源雌激素共同作用,造成高孕激素性闭经和内膜蜕膜化形成假孕。所用剂量为避孕剂量的3-4倍,连续用6个月。
3、孕三烯酮:有抗孕激素、重度抗雌激素和抗性腺效应,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能使异位内膜萎缩、吸收。每周用药2次,每次2.5mg,在月经第1天开始服药,6个月为1个疗程。
4、达那唑:通过抑制激素并直接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结合,抑制内膜细胞增生,最终导致子宫内膜萎缩,出现闭经。适用于轻度及重度内异症痛经明显的患者。于月经第1日开始口服200mg,每日2-3次,持续用药6个月。
适用于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局部病变加剧或生育功能未恢复者,较大的卵巢内膜异位囊肿者。首选腹腔镜手术法。手术方式有:
1、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切净或破坏所有课件的异位内膜病灶、分离粘连、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但保留子宫、一侧或双侧卵巢,至少保留部分卵巢组织。
2、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切除盆腔内病灶及子宫,保留至少一侧或部分卵巢。适用于症状明显且无生育要求的45岁以下患者,术后复发率约5%。
3、根治性手术:将子宫、双附件及盆腔内所有异位内膜病灶予以切除和清除,适用于45岁以上重症患者。
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手术治疗前给予3-6个月的药物治疗,使异位病灶缩小、软化,有利于缩小手术范围和手术操作。对保守性手术、手术不彻底或术后疼痛不缓解者,术后给予6个月的药物治疗,推迟复发。
1、乌鸡汤
食材:乌鸡1000-1500克切块,黄芪100克,调味料若干。
做法:将鸡洗净,黄芪切段入鸡腹中。加水没过鸡面煮沸后小火炖烂熟,调味服食。经前3天服用,连服5天。
2、粳米薤白粥
食材:粳米60克,薤白10克,水1升。
做法:将粳米和薤白淘净,加水煮粥,粳米煮烂即可。在月经前开始,每天早上吃一次,连服1周。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1病因病机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生育年龄妇女日趋增多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不清,易于侵润和复发,是个令人困惑的难治之症[1].西医的主导理论是经血逆流、种植和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内膜之种植与生长要完成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三部曲”,激素和受体在促进和抑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局部的或盆腹腔的`各种酶、酶抑制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亦在其中产生影响.可概括为EM患者处于一种免疫功能降低状态,反流入盆腔的内膜碎片不能被正常地清除,并在雌激素、细胞因子和酶的作用下,形成异位病灶,产生临床症状[1].同时,异位灶在增长过程中需要新生血管供血,故血管形成因子具有重要作用[2].
作 者:钱静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225001 刊 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年,卷(期): 24(12) 分类号: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肌症的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腺肌症属于发病率不算太高的妇科疾病,一般表现为月经失调、痛经,还有相当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异常,就其成因目前医学上也没有个标准的概念,大部分认为是基层细胞的增生等病变引起的,如下我们侧重在其临床表现方面来进行探讨,希望女性朋友对该病症能引起重视。
1.症状
(1)月经失调(40%~50%)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严重的患者可以导致贫血。
(2)痛经(25%)特点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出现,当经期结束痛经即缓解。痛经初期服用止痛药物可以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痛经需要服用的止痛药物剂量明显增加,使患者无法耐受。
(3)其他大约有35%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2.体征
妇科检查子宫常均匀增大呈球形,子宫腺肌瘤可表现为质硬的结节。子宫一般不超过孕12周大小。临近经期,子宫有触痛感;经期,子宫增大,质地变软,压痛比平时更明显;经期后,子宫缩小。子宫常与周围尤其是后面的直肠粘连而活动较差。15%~4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一半患者合并子宫肌瘤。
以上我们对子宫腺肌病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有个初步的.了解,可以作为女性朋友日常关注的依据,特别是35岁以上的经产妇,如果以往生育是剖腹产或曾经有过人工流产,要定期检查身体,因为有相关的数据显示,子宫内膜腺肌症的患者里面该两种情况所占的比例比较高。
子宫内膜的问题无疑是现在人们讨论的一大焦点对于子宫内膜问题的研究我们一直没有停下脚步,这种疾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痛和折磨,让很多的人饱受着苦难,很多夫妻之间都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而且治疗起来非常不方便,我们可能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得各种各样的疾病,这种疾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痛和折磨,让很多的人饱受着苦难,为此很多人也四处求医问诊,但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我们应该从心里认识到解决这种情况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子宫健康,才能正常的性生活,那么子宫内膜15mm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治疗方法
①、保守手术:适用于要求生育的年轻患者。手术范围包括分离盆腔粘连、电灼或切除盆腔病灶、子宫悬吊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出术等。如手术未能完全切除病灶,术后宜用药物治疗3-4月。保守手术后的妊娠率为40%-60%。
②、半保守手术:对无生育要求者,或病情需要切除子宫而较年轻者,尽可能行保留卵巢的半保守手术,保留一侧或双侧正常的卵巢组织,以免术后出现绝经期综合征。
③、根治手术:病情较重,年龄较大者可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达到根治目的。如粘连严重,切除子宫有困难时,可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或仅切除双侧卵巢。
1、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禁食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2、在饮食应该忌食辛辣、酒类、冰冻,等食品.定时定量,不能暴饮暴食.
3、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饮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等发物.
4、常吃富有营养的干果类食物,如花生、芝麻、瓜子等.
5、饮食上应多样化,不单一.应该多吃些五谷杂粮如玉米、豆类等.
6、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坚持低脂肪饮食,多吃瘦肉、鸡蛋、绿色蔬菜、水果等.
7、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多食瘦肉、鸡肉、鸡蛋、鹌鹑蛋、鲫鱼、甲鱼、白鱼、白菜、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瓜、 香菇、豆腐、海带、紫菜、水果等.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子宫内膜15mm的治疗方法,这些内容无疑给我们的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福音,我们就可以运用以上介绍的方法有效的治疗我们自身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将以上文章告诉我们身边的亲友们,让更多的人恢复身体健康,减少子宫问题给我们带来的苦
如今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快速发展,造福了许多的人们。尤其在医疗上,许多新医疗方案,让许多患者脱离病痛的苦海。虽然新的医疗方案很好,但是对于某些疾病,采取保守的治疗,效果也是相当好的,例如子宫内膜息肉保守治疗。那么对于这种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目前治疗方案: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形态及患者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治法。
1 .对于较大而有蒂的息肉.可在子宫下段见到或摸到.此时可通过扩张宫颈将息 肉摘除.然后进行宫颈及宫腔搔刮术.将其余息肉刮出并送病理检查。
2.小型局 灶型或弥漫型息肉行刮宫术.应注意全面搔刮.尤其是宫底及宫角处
3.宫腔手术 后.应进行抗感染治疗。临床可给予抗生素类药物口服或静点。
4.对出血症状明 显.按上述方法治疗未能根除或经常复发者, 扩张宫颈,摘除息肉,继之搔刮整个宫腔,可将弥漫型小息肉刮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应定期随诊,注意复发及恶变,及时进行处理。
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子宫内膜息肉保守治疗的方法了,一般情况下,这种治疗方法多数适用于病情较轻微的患者,对于严重的子宫内模型息肉患者,一般建议是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法。那么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一定要注意卫生等各方面问题,避免子宫感染。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我们生活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妇科病,这样的妇科疾病是会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情况的,也是会造成不孕的情况发生,目前因为造成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未明,很多人以为疾病的发生是和身体上的内分泌紊乱有关,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使用超声诊断为主,可是能治愈子宫内膜息肉吗。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不好治疗的妇科疾病,在这样的疾病发生的时候,主要是在女性到了青春期之后发生的。发病的女性可能在任何年龄之内,但是,常见于三十五岁以上的妇女十分多见,所以在疾病发生之后,患者健康受到危害比较多。
子宫内膜息肉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临床症状,常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大体检查时被发现,或在诊断刮宫后得出诊断。部分患者可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扩张宫颈,摘除息肉,继之刮宫,可将弥漫型小息肉刮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应定期随诊,注意复发及恶变,及时进行处理。近年来有人采用宫腔镜下手术切除或激光治疗小型息肉,获得成功。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难治的妇科疾病,这样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主要在四十岁以上的患者之中比较常见,要是在发生了疾病之后,发生了出血症状明显的情况的,上面的治疗是不能根除或经常复发者,此时治疗疾病的话,我们需要去考虑全子宫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