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jhssp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jhssp”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

篇1: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

[摘 要] 总结1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及用药护理。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

临床上急性左心衰竭较急性右心衰竭多见,前者多表现为急性肺水肿,重者伴心源性休克;后者主要见于急性右室梗死和急性大面积肺栓塞。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4岁,左心衰竭7例,右心衰竭6例,全心衰竭2例,入院时最高血压(MAP)在150mmHg以上者11例,150mmHg及以下者4例。

1.2 临床表现

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发展常极为迅速。表现为病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可达30~40次/分,强迫端坐位,频繁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面色灰白或发绀,大汗,皮肤湿冷,有窒息感,极度恐惧、烦躁不安。早期血压可一度升高,随后下降。听诊两肺满布湿音和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2、护理

2.1 基础护理

(1)遵医嘱合理给予血管扩张药或利尿药等药物:改善心脏功能,增加活动耐受力,静脉用药时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避免病情加重。利尿药最好在上午或早上使用,以免夜间尿量过多影响休息。用利尿药时,注意尿量,监测电解质变化,如低钾、低钠等来评估用药后效果。

(2)仔细观察患者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反应:洋地黄严格按时间、按剂量服用;注意剂量个体化;给药前先测心率,若成人

2.2 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时,因呼吸极度困难而伴有濒死感,患者十分恐惧,而恐惧心理又会加重呼吸困难。应配合医师,迅速完成抢救治疗措施,在抢救时必须保持镇静,操作熟悉、忙而不乱,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同时向患者及家属简要介绍本病的救治措施及使用监测设备的必要性,使患者产生信任、安全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以减少误解和恐惧感。必要时可留亲属陪伴患者,给患者心理上的支持。病人常有恐惧和焦虑,使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护理人员在抢救时必须保持镇静、神态自如、操作熟练、忙而不乱,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尽可能守护在病人身边,安慰病人,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

2.3 一般护理

体位:让患者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取半坐卧位,两腿下垂。②休息: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避免各种精神刺激,防止过度用力,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开塞露通便。休息原则根据心力衰竭程度而定。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给

予完善的生活护理。③吸氧,改善气体交换: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先以2~4L/min给予,可逐渐增加至4~6L/min。氧气经50%乙醇湿化后吸入。随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导管通畅,每班更换1次。④镇静:当出现心源性哮喘而又排除支气管哮喘时,可遵医嘱给予吗啡镇静,减轻焦虑。

2.4 用药护理

吗啡:使用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呼吸抑制、血压降低、心动过缓、恶心等,伴有神志不清、颅内出血、慢性肺部疾病、呼吸衰竭、低血压、休克者禁用。②氨茶碱: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压、休克、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静脉注射一定要缓慢,即0.25g氨茶碱加入50%葡萄糖液40ml中要求在10~15分钟左右静脉推完;氨茶碱还可增加心肌耗氧量,故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者不宜用,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用量酌减。

3、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是因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急剧显著降低,使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多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严重者伴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心排血量骤然减少,或左室瓣膜急性反流,左室舒张期末压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导致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早期血压舍有一过性升高,但随着病情的迅速进展,会持续下降而引起心源性休克。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肺部音的变化,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对安置漂浮导管者应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判断药物疗效和病情进展。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指导其继续针对基本病因和诱因进行治疗。告知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在静脉输液前应主动向医护人员说明病情,以便在输液时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参 考 文 献

[1]刘英,任志强.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19):1821.

[2]辛春丽,杨文静,吴霞,程凌倩.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护理要点.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371.

[3]姜燕,赵海风,毛新荣.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与护理.中国医药卫生,:6(11):42.

[4]吴清伟,张娟.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3):139.

[5]金向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6.

赵彦辉 赵秀(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150001)

篇2: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1. 病史:评估心衰的病因、诱因,病程发展经过。心理社会状况。

2. 身体评估:

生命体征,一般状态(发绀、体位)

心肺:音、心脏大小、心率、奔马律

其它:肝大、水肿、腹水、胸水

3.相关检查:X线、心超、电解质、血气分析

护理措施

1.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材。

2.根据诱发原因进行处理:

A 若输液过多者,应立即停止或减慢输液速度。

B 若为心源性肺水肿,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及镇静药,及时纠正心衰。

3.迅速控制疾病发展:

A 四肢轮换结扎止血带。

B 选择正确体位:取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同时遵医嘱给予酒精湿化,以减轻肺水肿。

C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注意保暖及饮食调节。

5.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1. 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避免诱发因素。

2. 低脂清淡饮食,忌饱餐,多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戒烟

酒。

3. 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

4. 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增减或撤换药物,以免因停药不当引发心衰。注意药物不良

反应的观察,教会其自测脉搏。

5. 定期门诊复查,如出现胸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及时来院就诊。

篇3: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1. 呼吸:

频率、幅度、胸廓的活动度、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的情况。区分呼吸困难属于吸气性还是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胸部情况,是否有呼吸音的改变、痰鸣音、音或哮鸣音。

2. 皮肤、粘膜及循环功能的变化。①皮肤:面部皮肤潮红,多提示CO2潴留;发绀提

示 O2,应注意口唇、舌色和甲床色泽和温度。②脉搏、心率和血压:脉搏洪大、

心率失常,血压异常。③球结膜:充血、水肿提示CO2潴留。

3. 体温,神经,精神等变化。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呼吸节律和频率的变化。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

3.保持呼吸通畅,鼓励患者排痰咳嗽,并配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

4.呼吸困难时取半卧位,给予氧气吸入。

5.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如有呼吸困难、发绀,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者给予低浓度、

低流量持续给氧。

6.应用机械通气者,需正确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等。

7.通气不足、明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可应用呼吸兴奋剂。

8.对烦躁不安或意识障碍者,避免使用抑制呼吸的镇静药。

9.按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10.对机械通气的病人或面罩给氧的病人应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恐惧感,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健康教育

1.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2. 教会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技术,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体位引流、拍背的方法,

提高病人的护理能力。

3. 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并教会低氧血症的病人及家属学会合理的家庭氧疗方法及其注

意事项。

4.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指导病人制定合理的活动与休息计划,教会病人避免氧耗较大

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增加休息。

5. 鼓励病人进行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病 合理安排膳食,加强营养,达到增

强体质的目的。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休,戒烟,尽量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减少感染的机会。

6. 若有气急、发绀加重等变化,应尽早就医。

血滤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1. 患者的既往史及目前的疾病状况、诊断和治疗方案、实验室等辅助检查指标。

2. 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肺功能状态、肾功能状态、血管通路等。

3. 对治疗方案、治疗设备、物品、药品的评估。

4. 病人心理状态的评估

护理措施

1.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2.置换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输液管每日更换1次。

4.~6小时监测电解质肾功能,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保暖。

6.出凝血机制:

A 全身肝素化的患者每2~4小时测凝血分析。

B 局部肝素化的患者只维持滤器内时间>30分钟。当管路中颜色变暗、温度下降,则表现已经或即将发生凝血,及时检查并处理凝血时间。

C 如肝素用量过大,尤其是在全身肝素化时,应严密观察全身出血情况。

7.常查看各管路有无松动、漏血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8.血滤后肾功能恢复情况,每日复查肾功能、电解质。保持尿管通畅,预防泌尿系感染。

9.加重生活护理,协助做被动运动,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有关血管通路的观察和保护、病情的自我监测等方法

2.根据病情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

3.指导患者适当的'床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的发生。

护理评估

1. 评估病人的病情包括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皮肤、呼吸、循环功能、体温等状况。

2. 评估呼吸机与病人的连接方式、呼吸机使用的模式、通气参数、以及呼吸机是否处于正

常工作状态。

3. 病人的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程度。

护理措施

1. 机械通气效果的观察包括病人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温、意识状态、皮肤黏膜、腹

部情况,液体出入量等

2. 呼吸机参数及功能的监测。检查呼吸机参数是否合适,选择合适的呼吸方式。将呼吸频

率调至正常范围内,如患者呼吸太快,可隔次辅助。如人机对抗严重,应及时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3. 气道的管理

(1)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护理:

A 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的深度,妥善固定,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B 对于烦躁不能合作者,应使用约束带固定,注意松紧适宜,防止非计划性拔管发

生。、

C 搬动患者或翻身时,保持各管道通畅,防止管道脱出或气管插管移位。

D 定期检查气管插管气囊充气情况。

E每天检查更换气管切开处的敷料和清洁气管内套管1~2次,防止感染。

(2) 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使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2-36℃,相对温度100%。湿化

罐内水量要恰当,尤其要注意防止水蒸干。

(3) 吸痰的注意事项

A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而确定吸痰时间。

B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

C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严格无菌操作。

D吸痰时观察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4. 注意观察感染的迹象。

5. 预防口腔感染。

6. 加强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1. 向家属及清醒的病人讲述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并指导患者保护人工

气道,防止意外脱出。

2. 与病人建立沟通方式,指导病人做手势、眼神、或者用文字写出等。

护理评估

1.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是否正在使用呼吸机。

2.评估气管套管的材料、固定方式、松紧度、外敷料情况。

3.评估病人颈部局部皮肤情况。

4.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气管切开切口不宜过大,否则易脱出。

2.尽量减少患者头部的活动或强调头颈部一致转动。

3.固定气管切开时松紧度适中,以能伸入一小指为宜,其松紧度应定时检查并随时调整。

4.注意观察气囊充气情况。

5.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

6.气管切开已换金属套管,每4~6小时煮沸消毒一次。每日更换气管切开外敷料和清洁气管内套管1-2次,防止感染。

7.注意做好气道湿化护理。

8.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篇4: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ppt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ppt

对于一个心力衰竭的`病人,正确的护理和保护能起到一种很好的维护作用,提升心力衰竭病人的生存力,该怎么进行这部分的医学护理教学呢?下面就为大家提供一个精美的心力衰竭病人护理ppt模板。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ppt

篇5: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康复中的心理护理

我院心血管病区近年收治急性心肌梗塞81例。在住院期间我们针对病人不同个性的心理特征,心理表现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不同程度的解除了焦虑、恐惧、忧虑等心理状态。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康复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4年12月~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81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40岁。

2  急性期的护理措施

2.1  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要求头1~3周绝对卧床休息,大小便在床上完成,改变了往日的生活习惯。得知自己患了心肌梗塞,特别是有一定文化水平者,对疾病了解一些,但又不全了解。因此产生焦虑不安情绪。对这样的病人,我们主动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当病人提出问题时给予清楚的解释,并解释医疗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如:须限制盐的摄入,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卧床休息对心脏功能恢复的意义。使病人能够正确理解认识和对待疾病,正确理解护理要求,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有些病人不适应监护室环境,对室内监护设备及一些抢救仪器感到紧张及恐惧。另一方面由于频繁的治疗,观察及护理,造成紧张的快节奏气氛。对既没有亲属陪伴又没有亲友探望,遇到的全是陌生面孔感到伤心和孤独病人。认为只有临死的病人才被送进监护室,从而产生种种疑虑。这时我们要通过语言、行为等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给病人以积极的疏导与暗示,多关心询问病人的自觉症状,给予情感支持,让病人感到温暖和安慰。帮助他们熟悉环境,调整病人与环境的关系,改善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失控。护士在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准、快,态度可亲、乐观、庄重、镇定,绝不能由于自己的负性心理状态影响病人的情绪,为解除病人的种种疑虑,医务人员要正确运用保护性医疗制度外,也应根据个体心理差异,选择性的告诉一些信息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3  恢复期的护理措施

缓解和恢复期的病人,他们的顾虑是担心心肌梗塞复发,担心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另一方面担心不能再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以至自己在家中和社会的地位受影响。这时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摸清每个病人的心理特点,倾听其诉说,确认病人对疾病和未来生活方式的顾虑。向病人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确切信息,强调正面效果,以增进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在病人活动能力范围内,鼓励病人从事部分生活自理和运动,以增加病人的自我价值感。加强有关疾病的宣教,让病人和家属了解心肌梗塞的发病机理、治疗以及诱发因素、及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定期随诊,保持精神开朗,就可以减少再发。在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的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疏导工作,使病人和亲属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环境。

篇6:基层卫生院抢救急性昏迷病人的护理

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昏迷32例患者的抢救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

结果:32例患者抢救成功28例,占87.5%,死亡4例,占12.5%。

结论:护理人员在对急性昏迷患者抢救中,要积极的发挥主动性,运用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与医生密切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也利于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机率。

心力衰竭 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康复中的心理护理

护理病人协议书

燥动病人护理体会

脑外科病人护理体会

危重病人护理病历范文

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介绍

精神科病人整体护理病历范文

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癌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护理,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