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癌临床表现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看日月山水起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癌临床表现(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看日月山水起落”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癌临床表现

篇1: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癌临床表现

除皮肤癌外,与其他部位的癌相比,口腔癌应更易早期发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以口腔癌中最常见的舌癌为例,根据近年来国内一些较多病例的报道来看,ⅰ期病人仅占10.9%~25.4%.口腔癌中90%以上为鳞形细胞癌,其次为来源于小唾腺的腺癌。颊、硬腭和口底粘膜下小唾液腺分布较多,这些部位的腺癌所占比例亦稍高。黑素瘤、肉瘤和淋巴瘤也可少见于口腔,转移性癌亦少见。

(1)舌癌:除舌尖腹面粘膜下有少数腺体聚集外,其他舌体粘膜下无腺体,因此舌体癌中95%以上为鳞形细胞癌,而唾液腺来源的腺癌少见。舌根则不同,其粘膜下生分布着腺体,因此舌根癌中唾腺癌的比例可高达30%以上。舌根粘膜有许多结节状淋巴组织,称舌扁桃体,属咽淋巴环一部分,故发生淋巴瘤亦不少见。

(2)颊粘膜癌:颊粘膜下腺体丰富,但分布不均。若以第1臼齿前缘为界将颊粘膜分成前后两半,则前半颊粘膜下的腺体分布稀疏,而后半颊粘膜下,特别是臼后三角颊粘膜下有丰富密集的腺体,甚至在颊肌及颊肌浅面亦有腺体。因此颊粘膜癌中的腺源性上皮癌所占比例比舌体癌高,腺癌可占颊部恶性肿瘤的19%.

不同国家及不同地区颊粘膜鳞癌发病情况也不同。在欧美占口腔癌的第5位,约占10%;在我国北方及西南则各占口腔癌的第3位及第2位。国内资料,颊鳞癌的发病年龄比舌鳞癌约晚,但比西方国家早1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2:1.

(3)牙龈癌:牙龈无粘膜下层,亦无腺体,故牙龈癌几乎均为鳞形细胞癌。在下颌磨牙后区发生的小唾液腺肿瘤往往来自磨牙后区粘膜下腺体,不属于牙龈。发生在牙槽粘膜上的鳞形细胞癌则属于牙龈癌。牙龈癌发病年龄较舌癌及颊癌晚,中位年龄在50余岁。国外患者年龄更大,约60余岁。男性患牙龈癌较女性多。

(4)硬腭癌:腭中线及腭粘膜外缘区无粘膜下层,粘膜与硬腭骨膜紧密相连,而腭中线两侧有粘膜下层。以两侧第1磨牙相连线为界,腭前部含脂肪,后部含丰富的腺体,故硬腭癌中除鳞形细胞癌外,还有较高比例的唾液腺来源的癌肿。硬腭癌发病年龄与牙龈癌相似,但比舌及颊癌稍晚;中位年龄在50岁以后,比国外的年轻。腭唾液腺癌的发病年龄与口腔他处小唾液腺的癌肿相仿,约比鳞癌早5~10年。患硬腭癌(不管是鳞癌还是唾液腺癌)的男性比女性多。

(5)口底癌:舌系带止点两侧,下颌切牙后面的前口底粘膜下有许多小唾液腺称切牙腺,两侧口底粘膜下有舌下腺,因此口底除鳞形细胞癌外,还有不少唾液腺来源的癌。口底鳞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舌癌,占口腔癌中的第2位。但口底鳞癌在我国少见。

篇2: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癌病因

口腔癌的病因至今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长期嗜好烟、酒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腔癌少见。印度trivandrum癌肿中心1982年治疗234例颊粘膜癌,其中98%有嚼烟叶及烟块史。世界上某些地区,如斯里兰卡、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地的居民,有嚼槟榔或“那斯”的习惯。

咀嚼槟榔等混合物能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基底细胞分裂活动增加,使口腔癌发病率上升。美国keller资料显示吸烟不饮酒或酗酒不吸烟者口腔癌发病率分别是既不吸烟也不饮酒的2.43倍和2.33倍,而有烟、酒嗜好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也不饮酒者的15.5倍。酒本身并未证明有致癌性,但有促癌作用。酒精可能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口腔粘膜。

二、口腔卫生差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

三、异物长期刺激牙齿根或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口腔粘膜,产生慢性溃疡乃至癌变。

四、营养不良有人认为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因为维生素a有维持上皮正常结构和机能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而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高。维生素c缺乏尚无资料证明与口腔癌有关。也有认为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有关,如食物含铁量低。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取量不足可能与口腔癌有关。锌是动物组织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锌缺乏可能导致粘膜上皮损伤,为口腔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粘膜白斑与红斑口腔粘膜白斑与增生性红斑常是一种癌前期病变。silveman等报道257例口腔粘膜白斑病,平均追踪7.2年,45例经活检证实为鳞癌(17.5%),经以往报道的0.13%~6%高。因此不论口腔粘膜白斑病病程多长及其良性表现,均需长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癌变。据国内口腔粘膜白斑防治科研协作组1980年普查报道,中国人白斑患病率为10.47%.虽白斑癌变者甚少约为3%~5%,但舌是白斑的好发部位,白斑癌变的舌癌在舌癌中可占 1.6%~23%.silverman等还指出癌前变除粘膜白斑病外,增生性红斑更危险,其恶变几达白斑病人的4倍。有作者认为红斑实际上已是早期癌,其红色是肿瘤血管生成及机体对肿瘤发生免疫反应的结果。kramer等报道舌和口底白斑病人,平均随4.3年,癌变占15%,且红白斑变比白斑的高5倍。对红白斑病变取活检应尽可能从红斑区取材,此区阳性率较高。

篇3: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癌防治指南

(一)什么是口腔癌

顾名思义,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粘膜的癌症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舌癌。

(二)什么人易发生口腔癌?

众所周知,癌症的外在致癌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因素,这些因素与免疫,遗传和代谢等内在因素共同作用,使正常细胞转变成恶性细胞而发生癌变。目前多数认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和多基因作用的结果。必须指出的是,有了致癌因素并不一定会发生癌症。这里主要介绍与癌症发生有关的生活习惯,嗜好和环境等外在因素。

1烟和酒

烟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质苯芘,烟草致癌,特别是口腔癌和肺癌几乎已成定论。一般认为,长期吸烟者患癌症的可能性大大高于非吸烟者;吸纸烟者更易发生肺癌,而吸烟斗,雪茄或咀嚼烟草者主要导致口腔癌。酒精因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损害肝脏和抑制免疫而增加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其发生率可随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 更为有意义的是,同时有烟酒嗜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比单嗜烟或酒者高2~3倍。普遍认为吸烟多于1包/日或饮酒超过25克/日者,患口腔癌或其它部位癌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非吸烟或饮酒者。

2漫性刺激和损伤

在口腔中有锐利的牙尖残根残冠牙嵴和不良修复体者,其相应部位经长期慢性刺激后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尤其常见于舌癌和颊癌。有统计表明,1/5的口腔癌患者在癌变部位有尖锐的刺激因子。另外,口腔卫生不良者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成为促癌因素。

3紫外线和电离辐射

从事户外工作者,长期暴露在日光直接照射下,其唇癌和皮肤癌的发病率都较高。电离福射可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激活肿瘤基因而导致癌变,无论是r线或 x线都有致癌作用。在广东省,由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放射区的口腔任何部位第二原发癌的发病危险性都有所增高。

4其他

诸如微生素a1和b2以及微量元素饮,锌和砷的缺乏等都会增加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

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病毒感染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疾病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三)口腔癌的癌前疾病有哪些?

癌前疾病是指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癌变的独立的疾病。与口腔癌有关的癌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白斑口腔粘膜白斑是公认的癌前疾病,可表现为平伏的白色病损,或呈皱纹纸样,颗粒状,甚至发生溃烂。好发于颊,唇粘膜。口腔粘膜白斑的癌变率可超过5%.

2红斑口腔粘膜红斑在近年来已被视为比白斑癌变率更高的疾病。虽然红斑的发生率远低于白斑,但其危险性却不容忽视,癌变率高达90%.舌,口底和咽侧被认为红斑的高度危险区。

3扁平苔癣扁平苔癣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其癌变率在1%左右,以糜烂型,萎缩型和斑块型较易恶变,部位以颊粘膜为最常见。

4口腔粘膜下纤维性病变口腔粘膜下纤维性病变被认为与咀嚼槟榔有关,有1/3者最终可发展成癌。主要表现为进食灼痛,口干,口腔粘膜萎缩等。常见于两侧颊粘膜及唇舌等部位。

(五)早期口腔癌的表现有哪些?

1口腔颌面部出现新生物,表面颗粒状,菜化样或早期出现溃烂疼痛等症状。

2舌颊等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麻木。

3牙齿不明原因的疼痛,迅速松动脱落等。

4口腔或颜面部的溃疡两周仍不愈合者。5不能解释的口腔粘膜白色或红色的斑块及侵润块。

(六)怎样预防口腔癌?

1积极参加口腔癌的防癌宣传,了解预防口腔癌的知识,认识口腔癌的危害性。

2保证营养,保持口腔卫生。讲究营养的平衡,力戒烟酒,及时治疗残根,残冠,去除不良刺激。

3积极处理和治疗癌前疾病。

4不讳疾忌医,发现病变应及早就医,力争做到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

(七)发现口腔癌怎么办?毫无疑问,发现口腔癌或怀疑患口腔癌者都应尽早就医。如不能确诊,应及时到上级医院诊治,大型医院都设有口腔肿瘤专科。目前,早期口腔癌的五年生存率已超过60%.

篇4:口腔基础知识:龋齿的临床表现

龋齿最容易发生在磨牙和双尖牙的咬面小窝、裂沟中,以及相邻牙齿的接触面。前者称为窝沟龋,后者称为邻面龋。儿童发生在牙颈部的龋齿极少,只在严重营养不良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使体质极度虚弱时才可见到。根据龋齿破坏的程度,临床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1.浅龋;

龋蚀破坏只在釉质内,初期表现为釉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表面粗糙。继而形成表面破坏。邻面龋开始发生在接触面下方,窝沟龋则多开始在沟内,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发生在窝沟口时才可以看到,但儿童牙齿窝沟口处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着,医师检查不仔细也会误诊或漏诊。浅龋没有自觉症状。

2.中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病儿对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牙齿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后,症状立即消失。这是在为牙本质对刺激感觉过敏的缘故。中龋及时得到治疗效果良好。

3.深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患儿对冷、热、酸、甜都有痛感,特别对热敏感,一败涂地去掉以后,疼痛仍持续一定时间才逐渐消失。这时多数需要作牙髓治疗以保存牙齿。

深龋未经治疗,则牙髓继发感染或牙髓坏死。细菌可以通过牙根达到根尖孔外,引起根尖周围炎症。可能形成病灶感染。牙冠若已大部破坏或只留残根时,应将其拔除。

篇5: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癌的识别及防治

各种口腔癌的好发年龄是40-70岁之间。这些人中,如果发现口腔内有经久不愈的溃烂,或因吸烟过多等原因而致口腔粘膜局部变白、角化,或已成白斑者,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如口腔内的龋齿、残牙或不良假牙刺激舌部和颊粘膜,形成溃烂,也应提高警惕。口腔癌前期的病变或早期癌比较容易发现,如果能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以下是各种口腔癌症的症状。

唇癌:多数发生在下唇的中、外三分之一的部位。病人的病史里最重要的一项症状是“水疱”。并且有反复结痂的情况,随后出现一个浅表的出血溃烂。溃疡型者因向外组织深入浸润,周围硬结比较重,这一过程可长达数年。乳头状型者向嘴唇的外面生长多呈翻花状,其周围硬结较轻。口唇癌生长慢且无痛感。

舌癌:多发生在舌前三分之二与舌后三分之一交界处的边缘部位。有的起初像一包块,以后变溃疡。舌癌早期不疼痛,仅仅吃饭时有不舒服的感觉,以后逐渐出现疼痛,而且可以反射到同侧耳部。病变周围出现硬结,生长较快。颊癌:好发在上下牙咬合线相对颊粘膜处,靠近口角处臼齿后区。开始为溃疡,容易出血,有轻微疼痛,早期周围无硬结,但是长得快,并且向深层组织浸润。颊粘膜出现白斑也是常见癌前病变。

龈病:多见于下颌磨牙区。早期为完整牙区或残牙逐渐松动疼痛。牙根周围的牙龈出现“溃烂”、流血、有臭味,拔牙、消炎治疗无效。

腭癌:多发生在硬腭后区磨牙部。开始就成为溃疡,以及逐渐侵犯到牙周围,使它松动疼痛。口底癌:多发生在舌系带的一侧或中线两侧舌下区口底粘膜上。早期为口底溃疡,逐步可发生疼痛、流涎、舌活动受限、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

涎腺癌:涎腺包括颌下腺和腮腺。颌下腺在下颌骨侧面下方,这种癌比较多见,早期出现包块,边缘不整齐,常有自发痛,生长快。腮腺癌比颌下腺癌发病率低,除了具有颌下腺癌症状外,早期还出现口眼歪斜等面神经受害现象。

上颌窦癌:早期不易发现,但以后可能出现鼻塞、鼻出血及一侧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如向下发展,可使上牙松动和疼痛;向上发展,则可使眼球突出,有时发生上唇麻木感;向后方发展,可导致张口困难。

篇6: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癌概述及流行病学

口腔癌主要指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上皮癌。因部位不同而分别称为舌癌、颊粘膜癌、牙龈癌、口底癌和硬腭癌。

解剖分区

(1)舌粘膜舌分舌体与舌根,以“∧”字形界沟为分界。紧贴界沟前方排列着轮廓乳头,于张口、用力伸舌时可见,约7~9个。界沟前方为舌体,占全舌的2/3,为舌的活动部,分舌尖、舌缘、舌背和舌腹。舌体粘膜从舌背经舌缘绕至舌腹向中央收缩成环形,然后与口底粘膜相连。界沟后方为舌根,占全舌的1/3,属口咽部,在此粘膜上发生的舌根癌属口咽癌的一种。

(2)颊粘膜颊粘膜包括覆盖口腔前庭颊部和唇部的粘膜以及磨牙后三角区的粘膜。上下唇自然闭合时两唇相接触后缘之后的口腔前庭部分属颊粘膜,此后缘之前外露唇粘膜称唇红,为皮肤与颊料膜的移行部。发生在唇红上的癌肿称唇癌。唇红缘外皮肤上发生的癌肿则称皮肤癌。颊粘膜内侧经呈马蹄铁形的上下口腔前庭沟与上下牙龈相连接。颊粘膜的内后界是翼突下颌缝,此是连接上、下牙槽突后缘的一个明显凸出的皱褶,是口腔与口咽的侧面分界线。磨牙后三角区粘膜是指覆盖在下颌骨升支前缘的粘膜,从下颌骨第3磨牙后方向上延伸至上颌结节。左右两侧与上牙弓第2前臼齿相对的颊粘膜处各有一个小的乳头样突起,为腮腺导管开口,从此导管内长出的肿瘤腮腺导管的肿瘤,不属颊粘膜癌。

(3)牙龈牙龈指覆盖于、下牙槽嵴及牙颈的口腔粘膜,其游离缘呈锯齿状指向牙冠。牙龈无粘膜下层,与牙槽骨膜紧密相连,坚韧而不能移动。藉此可与有粘膜下组织而略可移动的口底硬腭及颊粘膜分清界限。下牙龈的后界止于第3臼齿与磨牙后三角区的相连接处。

(4)硬腭粘膜硬腭的骨质部分是由上颌骨的腭突与腭骨的水平部合成。覆盖于上述部分的口腔粘膜即属硬腭粘膜。其外缘及前缘为上牙槽突,后界为腭骨水平部分的后缘,是硬腭与软腭的分界线,亦是口腔与口咽的分界。发生在软腭上的癌肿就划归于口咽癌中。

(5)口底粘膜口底粘膜呈新月形覆盖于口底肌肉上,其外环与下牙龈相接,内环与舌腹面粘膜相连。其后缘连结属口咽部的前咽柱的基部。口底正中有舌系带将口底粘膜分成左右两半。舌系带两侧各有一小粘膜隆起,为颌下腺导管在口底的开口处。

流行病学

发病率: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内有关资料统计,口腔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9%~3.5%;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4.7%~20.3%,仅次于鼻咽癌,居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亚洲的印度与巴基斯坦等国则高达40%~50%.

性别与年龄:口腔癌以男性多见。

发病部位:口腔癌病例中,以舌活动部癌最常见,其次为颊粘膜癌。

篇7: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癌症状与体征诊断

(1)疼痛:早期口腔鳞癌一般无痛或仅有感觉异常或轻微触痛,伴发肿块溃疡时始发生较明显的疼痛,但疼痛程度不如炎症剧烈。因此当病人主诉疼痛,特别是牙龈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若疼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苦疼痛局部有上述体征,应高度怀疑该处有癌症。

口腔癌中舌癌与牙龈癌早期主诉疼痛者较多。若疼痛部位与口腔肿块溃疡的部位不符,则需要考虑肿瘤有向其他部位扩散的可能。牙痛可因牙龈癌引起,亦可因颊粘膜癌、硬腭癌、口底癌或舌癌扩散侵犯牙龈或舌神经所致。耳痛、咽痛可以是口咽癌的症状,亦可以是舌体癌侵犯舌根或颊、硬腭、牙龈,或侧口底癌向后侵犯咽侧壁而引起。

(2)斑块:口腔鳞癌位于浅表时可呈浅表浸润的斑块,此时不作活组织检查难与白斑或增生性红斑相鉴别。

(3)溃疡:口腔鳞癌常发生溃疡,典型的表现为质硬、边缘隆起不规则 、基底呈凹凸不平的浸润肿块,溃疡面波及整个肿瘤区。有时需与一般溃疡相区别:

①创伤性溃疡:此溃疡常发生于舌侧缘,与溃疡相对应处总有尖牙、牙残根或不规则的牙修复体,说明溃疡是由上述刺激物引起。溃疡质软,基底软无硬结。消除上述刺激物1~2周后溃疡即可自愈。

②结核性溃疡:几乎均为继发性,大多为开放性肺结核直接蔓延的结果,常发生于软腭、颊粘膜及舌背,溃疡较癌性溃疡浅,溃疡基底软无侵润硬结,抗结核治疗有效。

(4)肿块:口腔鳞癌起源于口腔粘膜上皮,其肿块是由鳞形上皮增殖而成。无论向口腔内溃破形成溃疡或向深部浸润,其形成的肿块均较浅表,其粘膜上总可见到癌组织病变。

一旦临床确定肿块来自口腔癌即应进一步判断其侵犯范围与深度。凡伴有咽痛、耳痛、鼻塞、鼻出血、张口困难、舌运动受限以及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时,均应考虑肿瘤可能已侵犯至口咽、上颌窦、鼻腔、舌外肌、咀嚼间隙以及下颌骨,从而结合口腔癌所在部位选用适当的景象学检查来进一步推断。

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癌概述及流行病学

口腔基础知识:口腔溃疡有三种类型

面膜基础知识

QFD基础知识

食品安全基础知识

比喻句基础知识

失语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口腔护士自荐信

口腔健康个人简历

口腔护士辞职报告

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癌临床表现(推荐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口腔基础知识:口腔癌临床表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