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茶须茶友散文(共含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月见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品茶须茶友散文
虽说我从记事起就在喝茶,但是从近两年才悟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与“棋琴书画诗酒茶”的“茶”是迥然不同的。前者是解渴,是牛饮;后者是小啜,是细品。前者属饮食范畴,喝茶停留在物质层面;后者是文化范畴,喝茶是精神需求。
这些饮茶知识,是志丹的茶友教给我的。志丹茶文化气息浓厚,可见一斑。
在志丹,第一次被约茶,除了好奇,是深深的震撼。
屋子里有专门开辟的茶室,嵌在整面墙上的玻璃柜子,分门别类地陈列着一套套风格不同的茶具。主人介绍:这是粉彩、斗彩、珐琅彩……这是钧瓷、汝窑……这个是紫砂,这个属建盏……另一面墙则靠着一个本色木纹的大木架——这是主人的存茶架。它像极了中药铺的药架,不过上面只有大小一致的木格子,没有可以抽拉的抽屉。木格内可放置茶饼、茶罐,干爽、通风,茶叶存放不会变质、串味。窗前摆放着古色古香长条形乌木茶案,周围搭配同材质仿古太师椅,厚重,典雅。茶案一角放置仿青铜煮水茶器,茶盂、茶壶、茶海、茶杯、茶匙……一应俱全。
——这是土豪茶友。
宽大的客厅里显眼处摆放一席茶案,上首主人座是高脚椅,下首茶席设几人连坐的矮榻,案上茶器则一律是天青色或者纯白色小巧的细瓷盖碗——签名定制款。墙上、桌边或悬挂、或挺立着素净的干花,翠绿的藤萝,绰约的兰草……也许还配有两盘别出心裁、摆放诱人的水果,一支幽幽焚香,简约、淡雅、精致。
——这是小资茶友。
茶友喝茶很讲究。冬天寒冷,喝温性的红茶、普洱熟茶,暖胃;夏天炎热,喝凉性的绿茶、白茶,降暑。减肥的人喝普洱生茶效果好,火气大的人常喝绿茶,白茶杀菌消炎,女人喝最好……
饮茶开始,主客入座。主人专心致志地泡茶,客人津津有味地品茶。泡茶器,豪爽的主人爱用紫砂壶,材质有红泥、紫泥,样式有井栏、竹段、莲花,不同的茶配不同的壶,据说这样泡出来茶的味道才会纯正。优雅的`主人用瓷器盖碗,细腻的瓷器与上下翻滚的红茶、绿茶相映,煞是好看,这样泡茶才更见主人的茶艺功夫。
就是在一次次的品茗分享中,我对中国的茶文化了解地越来越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各类名茶有1017种,按加工工艺和品质特点的不同,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和青茶六大类。
饮茶人常说“茶有三生”:第一生,来自大地,生于泥土,长于茶树;第二生,来自人,萎凋,揉捻,人的双手成就了它;第三生,来自水,茶与水融为一体,重获生命。
泡一杯好茶不容易,如何让茶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不仅对茶具、水质、水温有严格要求,更有对泡茶人茶艺水平的考验。
有几个人,喝什么茶,选哪种茶器,投茶量多少,水温多高,浸泡时间多长,这都要泡茶人凭自己的经验精确把握。一切都搭配得刚刚好,才会将茶性、汤色发挥得恰到好处。人生不正是如此吗?人与人的相遇,人对机遇的把握,不都讲究个恰当吗?不多不少、不前不后、不紧不慢、不远不近,才不会错过,才相处不厌,才地久天长。喝茶,竟喝出了中庸的味道。
作家三毛说过,茶有三味:第一道茶苦若生命,第二道茶甜若爱情,第三道茶淡若微风。饮茶不同,体验不同。品茶就是品人生:绿茶香气清悦,红茶滋味鲜甜,大红袍香气高扬,陈年普洱醇厚冲淡……珍贵难得的茶一般味道内敛醇厚,香气张扬的茶反而不算好茶。这正如一段友谊或者爱情,轰轰烈烈开场的,大都结局悲惨;沉稳含蓄进行的,却能历久弥坚,经受住岁月流转,人情冷暖的考验。
茶有百性,正如人有百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品茶,也是一个包容、接纳的过程。学会接受的人,会变得成熟、大气、自信。在人生旅途中,无往而不胜。
俗话说,好茶宜三品:一品赏其色,二品闻其香,三品获其髓。所以,品茶人一定要沉下心来,才能辨出茶气,品出茶性。就如人生在世,做事做人,都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切记匆忙,切记浮躁。这样,一定会有回报和收获。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概括出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说的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我和茶友们分享过龙井、普洱、猴魁、普洱、碧螺春、大红袍……价格从上万元到几百元不等。哪一种茶最好?茶友告诉我,茶,无所谓种类差异,无所谓价格贵贱,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就如漫漫人生路面临的无数次选择一样,无论饮食、衣着,抑或相伴一生的人,让你舒心的、喜欢的,就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品茶的过程,是分享的过程,因此,茶友多是大气有胸襟之人;品茶的过程,是交流的过程,因此,茶友多是沉静有内涵之人。品茶人不嗜财色、不好烟酒,茶气氤氲之中,也是修身养性之时。可以说,品茶须雅士,啜茗无俗人。每一次品茗会,是茶艺研习,是好茶分享,是茶经交流;也是心灵放松、心神俱醉之时。习茶,即是悟道,所谓“茶禅一味”,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遇见了茶友,我才深入地了解了茶,了解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我珍惜和茶友的友谊,也在不知不觉中期盼每次约茶的到来。
感恩茶友,感恩相遇。
茶友
我们相聚,轻轻的,轻轻的
追寻一片苍老的叶子
绿叶婆娑的过去
沿着虬劲的.叶梗逆行
走进一片遐想、一片清新
一片自已忘记保存的记忆
让曾经沸腾如水的青春
在浸泡陈旧的时光中
慢慢舒缓,以平静覆盖狂澜
听青花淡吟如歌的行板
唤醒午后时光的一声轻咦
我们相聚,轻轻的,轻轻的
不仰望,橡树上的凌霄花
不造作,康桥上轻挥衣袖
你乘风破浪,一日千里
我以一盏淡然相送
你退避港湾,收拾残局
我以一壶温馨慰籍
我们相聚,轻轻的,轻轻的
无论你远在海外,还是近在咫尺
我只是那个人
轻拢竹帘,静修花叶
怀抱着一个不变的等字
无论你高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
我依然是那个人
独燃烛火,轻拭茶盏
怀抱着一个不变的静字
我们相聚,轻轻的,轻轻的
水溶解我们的差异
叶编织我们的机缘
愿同一种茶香
开在我们彼此的梦境里
品茶散文
坐在办公室里,忙得头晕目眩、口干舌燥之际,心头常觉一种无名火起,非常的郁闷,非常的焦虑。这种时候,我会让自己静下来,尽量不要去想任何事情,取出一点茶叶,泡上一杯开水,看茶叶在杯子里浮浮沉沉,看一缕水汽在杯口上方袅袅散去,我的心便也随着那点水汽升腾而去……
一个“茶”字,多么有意思呀!上面一个“草”头,草可入茶,花可入茶;下面一个“木”字,许多木本的植物、药物也可入茶。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功效,而人却就生活在这些花草树木之中,靠了他们的滋养方可成“人”,方能品味人生的乐趣。如果没有人的品尝,也就无所谓茶;如果没有花草树木的滋养,人就活得孤苦伶仃毫无情趣。小小的茶世界,简直是一个百味的人生世相图了。
黄山的毛峰,云南的普洱,西湖的龙井,安溪的铁观音,信阳的毛尖,还有桂花茶、菊花茶、茉莉花茶、大红袍、各种各样的凉茶、药草茶……不同的地方出产不同的泡茶的材料,而每一种材料都与众不同,天南海北,每一方水土都养人。现代人,无论你生活在天涯海角,只要想喝某一种茶,到茶叶店里总可以信手拈来,不至于像古人那样去漂泊千里万里。有时觉得人生不过方寸之间,品茶的时候才感觉如此海阔天空、多姿多彩。
不幸为生存所累,为家庭所累,为生活所累,羁旅牵绊在职业的征途,路漫漫其修远,一点雄心和壮志豪情早已为岁月的'风尘和炎凉的世态消磨殆尽。还喜能有一点茶水的滋润,使我时时不曾忘了自己做人的责任。不至于像酒精,放纵的炽烈之后让人迷醉,让人生悔。茶是愈喝愈清醒的,所以疏狂的酩酊大醉之后往往用茶来解酒。而人生能够迷醉的时间总是很短,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们靠茶来滋养和滋润自己的人生。
酒是愈陈愈香,而茶却是新的好,每年的新茶上市都是一个赶趟的时节。新茶的价格也格外高些。我虽然不懂茶道、茶艺,却也总愿意焙一壶新茗,慢慢的品味悠闲的乐趣。看茶叶在沸水中的浮浮沉沉,犹如人世间的起起落落。新沏的茶总是很浓的,有味的,但却愈冲愈淡,最后竟但如白开水,终至于要换了茶叶重新来泡,而那废弃的茶叶只得被冷落而丢弃。这种情况,一如人生的青春美好而浓烈,老境却总是凄凉而萧索。
我无意参禅,却愿意在喝茶的时候品味和感悟。其实茶水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啊!
浅谈习茶品茶心得体会
谈起茶,相信不少人肯定会自然而热的想到“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语了,是啊,茶文化历史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妙用,再到唐代陆羽《茶经》问世,到卢仝《七碗茶诗》,再到苏东坡的:“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从有宋一代的“抹茶”、“点茶”艺术再到东传到日本的茶道文化,茶文化延续千年而不觉,到如今依然气场浩大,深入人心。
而对于出生于茶乡长于茶乡的我,饮茶就是生活。在家乡人心中,茶叶并不只是用来谋生的手段,而是是圣洁之物,供奉佛祖,追思先人,献上清茶一杯,自然是表达无限敬意的最好方式。人品如茶品。希望能像茶叶一样圣洁,受人尊重。茶还象征着从一而终,对爱情的坚贞不移,茶树繁茂生长带有一种多子多孙的涵义。在我的家乡,茶贯穿着婚礼的始终,所以把整个婚礼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即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洞房时的合茶。也有的'把提请、相亲和洞房前的三次所沏之茶,合称三茶。这些都是家乡人民用茶表示最真挚的愿望,是中国人奉茶为宠儿的重要原因。
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茶叶在很多心中很多的看法,或者神秘,或者小资,或者很平常...茶叶并不神秘也不是平常。品茶,我认为就是用心去感受,尊重、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提升自己的感受能力。
静下心来,调动自己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去感受茶的色、香、味、口感。有机会的话,在冲泡之前,可以感受一下干茶的形状、色泽、香气;在冲泡之后,可以看看冲泡过之后的茶底的形状、色泽。如果没机会,这两者暂时省略也没问题,品饮的主体在茶汤。
再投入一点,还可以调动听觉,听听水烧开的声音,注水、出汤的声音,不过这不是重点。如果喝茶时有合适的音乐,用心听,会让喝茶的感觉更加美妙。 如果再投入一点,可以激发一下美好的记忆,或者发挥一下丰富的想象,这就是品茶由感性的物质层面提升到灵性的精神层面了。这就是品茶,充分调动以味觉为中心的感觉系统。
很幸运能顺利选上茶艺这么门选修课,系统的学习了茶艺,冥想―出具―温杯-投茶―浸润泡- 摇香-高冲-奉茶-收具,动作轻柔宁静,并不做作忸怩,配合着高山流水般的轻音乐,坐在茶台旁,静神观看杯中那沉浮的茶叶,放松一下身心,看着茶叶在杯中上下翻腾,茶色由浅变深、飘出淡淡清香,深吸沁人肺腑茶香也随之飘飘渺渺,在空中悄悄弥漫。香气好似深谷幽兰,若隐若现。用力嗅之,不留痕迹;不经意间,却清香宜人,沁人心脾。举杯品茗,香郁味醇,舌尖稍觉味苦,细细品尝,回味之中略有甘甜。啜一口,细细的品味着茶味的苦涩甘甜,体悟着、起伏,荣辱,品味着人世的苦乐、炎凉。慢饮中飘飘然,醺醺然,好似半醉,怕失去而不想清醒,茶香中拥有了朋友的味道,略带一点儿感动、一点儿清冷,一点儿温暖,一点儿伤怀,于是惆怅消散了许多,茶香依然芬芳。
茶叶的品质并不见得有多好,但多了一份情怀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冥想过后的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热闹后的落寞。冲泡茶叶确实需要风轻云淡的心境。
品茶,摘茶,炒茶作文
品茶,摘茶,炒茶
品茶,摘茶,炒茶(修改稿)茶,有悠远的香,有醇厚的味。对于茶只有细细地、慢慢地品,才能发现其中无穷的滋味。 爷爷爱喝茶,从我有知开始,就天天见到爷爷捧着杯子,坐在木椅上,蛮有劲头地边喝边点头,我忍不住馋,边跑上前去问爷爷:“爷爷,我……我能喝一口吗?”“当然可以!”爷爷爽快的答应着,又一边把杯子递给我,我为了解馋,“咕噜噜”地喝了几口,没什么感觉,只是有种涩涩的感觉,(味道实在不咋的)爷爷边笑边指正我:“哪有你那么喝茶的?要慢慢喝,去品尝那醇香,,知道吗?”“哦。” 虽然品了茶,但我还不知足,过了几天,奶奶(对爷爷)说:“老太公,明天我要去摘茶叶。”“我也去!反正明天我也不读书!”我接过奶奶的话(抢过爷爷的话),争着说了出来。“OK。”奶奶说。
第二天,我和奶奶(早早地起床,做好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来到采茶地,奶奶快手快脚地干着。我却有点不耐烦了。坐在一旁观察叶子――淡淡的绿色,脉络分明,靠近鼻子闻一闻,一股清新自然的味道,我陶醉在这茶的世界中,睡着了……
奶奶拎着满满一袋茶叶找到我,(哼着小调儿)终于回家了,一进家门,只见爷爷早已准备好了笪、火炉、大锅,他见到奶奶就激动,一把“抢过”茶叶带,挑出好茶叶放在笪中,然后戴上厚手套,开始炒茶,只见爷爷把茶叶在锅的内壁上回了一圈又一圈,直到茶叶变了色。
爷爷的爱茶之心感染了我。茶那悠远的香,那醇厚的味,让我品到采到也炒到,也只有细细地、慢慢地品,才能发现其中的内涵。
(生活好比喝茶,只有细细地去发现其中的`美妙之处。)
虽然品了茶,但我还不知足,过了几天,奶奶(对爷爷)说:“老太公,明天我要去摘茶叶。”“我也去!反正明天我也不读书!”我接过奶奶的话(抢过爷爷的话),争着说了出来。“OK。”奶奶说。
第二天,我和奶奶(早早地起床,做好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来到采茶地,奶奶快手快脚地干着。我却有点不耐烦了。坐在一旁观察叶子――淡淡的绿色,脉络分明,靠近鼻子闻一闻,一股清新自然的味道,我陶醉在这茶的世界中,睡着了……
奶奶拎着满满一袋茶叶找到我,(哼着小调儿)终于回家了,一进家门,只见爷爷早已准备好了笪、火炉、大锅,他见到奶奶就激动,一把“抢过”茶叶带,挑出好茶叶放在笪中,然后戴上厚手套,开始炒茶,只见爷爷把茶叶在锅的内壁上回了一圈又一圈,直到茶叶变了色。
爷爷的爱茶之心感染了我。茶那悠远的香,那醇厚的味,让我品到采到也炒到,也只有细细地、慢慢地品 ,才能发现其中的内涵。
(生活好比喝茶,只有细细地去发现其中的美妙之处。)
这个暑假,我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每次上阅读作文课的课间十分钟,王老师都让给我们品茶。茶的种类很多,如茉莉花茶、龙井、铁观音、老白茶……这些茶香味各异、功效不同,在我心里,它们成了这个暑假最好的饮料。
王老师泡茶前,先烧一壶开水,最好是用纯净水,玻璃茶壶里先放入茶叶,而后倒入一些开水,再把水滤出,这叫洗茶。然后将水倒入茶中,大约5分钟左右,分别倒入各个杯子中,而泡茶的杯子最好选用玻璃的,喝茶的适宜温度是56度左右较好。切记最好不要空腹喝茶!
泡出来的不仅味道不同,颜色也各异,清香型铁观音绿得醉人,老白茶是饱经岁月沉淀的褐色,金骏眉则茶汤金黄透亮,犹如琥珀,赏心悦目。
茶的功效也各有不同,比如铁观音能减肥、抗癌、抗衰老、防止龋齿,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长期熬夜的人们,可以喝茉莉花茶,因为它不仅可以提神,还能舒肝明目、润肤养颜。
我喝过最有意思的茶:糯米香普洱,它的香味如同它的名字,香味是糯米味儿的,颜色如同碧玉,这种茶可以减肥降脂、消火清暑、润肠通便,还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茶,分享着喝,比自己喝更快乐。我们师生一起品茶,论香味,说颜色,谈滋味,讨论茶文化,感觉品味提升不少,品茶不仅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加深了我们师生的情谊。小伙伴们,有木有心动?快来加入我们品茶的队伍中来吧!
作者:张昊天
公众号:衡水正德国学堂
人生如茶品茶既是品人生散文
我泡了一杯茶水。有的茶叶飘在杯子上部,有的飘在杯子中间,还有一部分茶叶沉到杯底。
曾经读过一篇散文叫茶如人生,很有感触。茶的种类很多,有的人如花茶,你总能听到他们乐观感恩的笑容;有的人如绿茶,不管他们走到哪里,都能给人以绿色。有的人如白茶,这种人非常干净不喜欢一丝灰尘,在你经过她身旁时,会闻到到一股天然的香味。还有的人如高贵的普洱茶,她不想主动理你,并不代表她忽视你,而是她有颗容易受伤的心。
人生如茶,芸芸众生就如着纷纷的茶叶,个行其事。我把飘在茶杯上面的茶叶比作青年,中间的是中年,飘在杯底的茶叶当做老年。青年时的我时总喜欢爬最高的山,走在父辈的前面,父辈们总是笑着说:他们年轻,有活力;中年时的我看着跑在前头的青年,又回头看着徐徐前进的老人,我尽可能的跟上青年人的步子,也尽量放慢步子,让老人不要掉队;老年时的我沉到了最底部,努力的向上看,却什么也看不到,只好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数着丁亮的星星,老年的.我将为人生的终点散发最后一丝光辉。
还可以将飘在茶杯上面的茶叶比作浮躁的人,中间的是圆滑的人,底部的是默默奉献的人。
我喝了一口茶水,会有一些茶进到嘴里,我将这些茶吐到一旁,我想这些茶叶就是浮躁的人。浮躁的人会因为一些轻微的事情,会愤怒的离开,没有人会留念思念他们。飘在中间的茶叶不愿做这些浮躁的人,也不愿意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遇风变风,遇水化水,看不到他们的真是形态,但是他们有时会圆滑的找不到自己。最底部是默默奉献的人,他们不求回报,只求安心。这类人最值得人们尊敬、爱戴。
我轻轻晃动茶杯,所有的茶叶在水中乱飘着,浮躁的人变的圆滑,圆滑的人变的沉默,沉默的人变得浮躁,他们在不同变化着。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变动都要跟着水势的变化而变化,或许这个杯子是承载社会的容器,而这些茶水就是社会,茶叶就是就是随波逐流的我们,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我倒了杯子里没有味道旧茶,换上新茶。老茶走了,新茶又开始品味人生。
品茶经典优美散文
忙完了一天的事情,一个人坐在那里沏一杯茶,慢慢的品着那淡淡的苦涩淡淡的清香,一边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或看着电视,或就什么也不干,只是坐着,看着窗外闪闪的星,朗朗的月,还有白的雪,我看到雪并没有联想到寒和冷,我想他们是上天洒下的种子,在田头在地畔,静静的静静的等着,单等春风已到,他们便发芽生长,生长成一片一片的神话,东方的神话。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我不懂得,我在读红楼梦时看到在栊翠庵里妙玉和黛玉宝钗品茶,她们喝的茶水不是旧年的雨水就是从梅花上扫的雪,用的茶具都是人世间的绝品,我不知道雨水和雪好不好喝,还只是曹老先生的小说语言,我只闭着眼想雪、梅花、宝钗黛玉,极珍贵的茶具,栊翠庵,联想在一起便觉着美不胜收,茶香溢满了书卷。
在冬天,寒冷的夜,坐在炉火旁,品一杯茶是一种享受,我对沏茶虽然讲究不到一定要用哪里的水沏,但我觉得沏茶一定要用炉火烧开的水,最好要自己劳动,把水壶放在火上,坐在一旁静静的等,听水的哼唱由小到急,像是光阴缓缓的流逝,也是很惬意的一件事情。
把茶叶放在杯里,冲上水,看皱巴巴的茶叶在杯中翻滚着,舒展着,看清澈的一杯水慢慢变成琥珀般的颜色,我仿佛看到蓝蓝的天空下一大片一大片的茶山,玻璃一样的阳光照着采茶的青年男女,他们劳动着也许还唱着采茶的'歌谣吧,那歌遥轻轻柔柔飘来,若有若无的传到我的耳中。轻轻的品一口,南方的山山水水便在胸中了。
我今天的茶还是我的一个朋友前些时候来时为我捎的,我轻轻品一口,那淡淡的但透到骨髓的香使我又想起了我的那位老友,风风雨雨几多年来,我们的友情就象这淡淡的茶香虽是淡淡的但绵长而久远。
心情不好的时候,喝一口茶,让那淡淡的苦涩漫过舌尖漫过喉咙,苦涩过后是淡淡的茶香,一个人静静的回味,回味着一直走来的路,回味着那些艰难那些痛楚,回味着那个和我擦肩而过的那个人,回味着从指间流失的岁月,点点滴滴,不知在什么时候皱纹已悄悄的爬上了眉头,心中总有一丝惆怅一丝甜蜜。外面起风了,刮过冻僵的树枝发出嘎嘎的响声,我坐在炉火旁,坐在飘满了茶香的房子里。
心情高兴的时候,品一口茶,让那清清的茶水冲淡激动的心情,血是红的,可以使人激情澎拜,茶是清的,可让人心情平静,喝茶,一口一口的茶水流进了我的血管里,让那红的血变成了清的茶,那冲动的心灵渐渐平静如水。为了生活在茫茫的都市里打拼,想追求一份纯真一个人在雪后的田野里漫步。在灯红酒绿里久了,在田野里倦了,沏一壶茶,慢慢的品一小口,让茶的清香洗去双肩的灰尘,让茶的甘苦温暖那已渐渐冷漠的心。
夜,品茶散文
春,静夜,明月朗照,落花无声。
手捧一杯茶,本是很少喝茶的,似乎我更爱的是咖啡,但今夜似乎只有喝茶,办公室很安静,临窗听着偶尔从远处传来的声音,心事若有若无,回忆时隐时现,本来还觉得平静的思想突然就有了落寞的感觉?这夜与在这夜里独坐的人。
幽幽的香,纠缠一些纷乱的影,一路走来,春去秋来已经是几番寒暑,冬渐渐地远去,春即将来临,终是在熟悉中开始有了陌生的沉默。于是,大脑就瞬间复苏,在沉默中追忆最近幸福的感觉。
无意识地喝一口茶,入口极苦涩,许是茶太浓。太浓的茶是让人品尝不到茶的.清香的,就如太长的思念会让人感觉不到爱的欢乐一样,对于这样的苦涩,现在只能是让我微微的皱一皱眉头,因我知道要学会品茶的清香,必须先学会忍受茶的苦涩。
皱一皱眉头,心事却又觉得无从寄起,只能再喝一口茶,夏日里多的是火热,秋日里多的是淡淡,冬日里多的是寒冷,春日里多的是思念。
比如孤独,比如思念,比如那些总也理不清楚的风花雪月。
飘零在世间的并不只有我,或者并不只是人。自然的给予是最为公正的:”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凡事都逃不出自然的定数,很多时候心情在患得患失的反反复复中起起落落,沿途走来,风一阵、雨一梭,雪一场、花一丛,于是,生命便在途中美丽的绽放后又寂寞地凋零,临风花落泪,听雨雪缠绵,再于是,就觉得看透了一切。
近日,有一友问我,你累吗?有点,是一种不确定,是一种回旋,是一种可进可退、可有可无、可大可小、可近可远的感觉。累又怎样,只看到我的累,却看不到我的美,在幸福里陶醉的我啊,又有几人知?
昨夜你的那句很想你,我呆了许久,虽只是一句话,却是一颗心,我欣喜了许久,眼睛潮潮的,心儿暖暖的,原来这就是我的幸福。
偶尔有梦,梦中的色彩有点斑驳,有点看不清你的眼,但是你,我又何需去看,只去听,只去嗅,只去用心感觉就足够了。
你的微笑,我一直在看,你的眼神,我很爱读,你的味道,我已沉沦。其实我曾经有点自卑,只是你有点没发现。我曾经有点不敢对你说:我爱你;我也曾经有点不敢问你:是否爱我。和你在一起我总是有点惶恐,因为我总认为自己有点一无是处。
我的心事,有点不敢让你知道,因为那时我觉得你有点不在意,我总是在你转身的那一刻暗恨自己的怯懦,在你面前我总是感到有点失败。
你说你其实很安静,你说你其实很喜欢成熟的,我都知道。我想我是有点理解的。我也一直在做着,尽管不够好。
我总是带着淡淡的喜悦与莫名的惆怅来想你。我知道。可我就是一直牵挂着,这让我有点不知道怎么办。
不管向前还是向后,日子总还是很长,再喝口茶,苦涩依然,得加些水了。是水把茶叶泡得苦涩,也是水把茶叶泡得清洌。这就是一种自然调节,可谓是甜也因它,苦也因它。
好比思念之于爱情,好比欲望之于生活……
品茶趣闻散文
闲下来品茶,偶发奇想,平时喝茶、品茶,并不在于茶本身,而重要的在于喝,更重要的在于品,经过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得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飘飘绿叶生发出巨大的能量。据我在不同的环境、场合看到的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的经历,提炼出几个自认为比较有意思的故事,来阐发品茶的意义。
初次体味到品茶的趣味是在海南热带植物园,在这里真切领受了南方的茶道文化,造型奇特的茶几上摆着独特的茶具,两名海南本土姑娘用近乎纯正的普通话讲述着茶道文化,并当场演示给我们看,分为几道茶,第一道茶称为洗茶,洗完后要倒掉,第二道茶才算是上等茶,最好用80度左右的水沏茶,并且倒茶的方法都很讲究,一会儿“高山流水”,一会儿“韩信点兵”,我一边听,一边喝,一边想,在这里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喝茶”与“品茶”,使我惊叹南方的茶道文化竟如此深奥,姑娘沏茶的动作竟如此娴熟,品尝了姑娘冲的“苦丁茶”和“兰贵人”,感觉茶味飘香,在这个独特的环境,我感受到的`是茶艺。
前几年,我随文联主席李振波到胶南参加文学笔会,之后,实地参观考察了当地的几个茶场,并坐在茶场里一边品茶,一边欣赏着茶场的风光,一边听茶场老总介绍茶叶的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使我感到深入茶场赏茶、闻茶、沏茶、品茶感受不同,在茶场品茶,我体验到的是茶叶的种植、加工等,感受到的是茶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
茶店里的几位朋友经常约我和几个文友到店里品茶,一到茶店就感觉不同,三、五个茶友围坐一圈,茶壶里茶味飘香,茶柜里各种茶具、茶叶琳琅满目,品着茶,谈人生,论友情,话发展,洋溢的是一种茶文化,品茶中品读着友情,感受着美好的氛围。在茶店里,我感受到的是品茶所带来的浓厚的友情。
在喝酒场合,茶乃酒的伴侣,饮酒离不开茶,到了比较上档次的酒店,喝酒之前,服务小姐便问:“喝什么茶?”“有什么茶?”“铁观音、崂山绿……”任东道主选择,有时,往往看喝茶的等级,就能品出酒场的档次。过去,往往喝酒中奉劝多喝点茶水解酒,现在,茶成了喝酒场合的必备,喝酒的人可以稀释酒精的浓度,不喝酒的人可以“以茶代酒”应付,在酒桌上,我感受到茶是人人离不了的杯中物。
周末,携妻带女回老家,与年迈的父亲盘坐一起,用老家带着儿时记忆的山水沏茶,用大大的热水壶烧水,用大茶碗喝大碗茶,妻子一句:“这水真甜啊!”甜到了我心里,亲人团聚,居家品茶,山水沏茶,浓浓亲情,咂咂甘唇,分外飘香,这就是我永远忘不了的大碗茶,在老家,我感受到的是喝茶喝出来的浓浓亲情味。
有时,我自己在办公室里或在家里,独坐独饮,品读人生,顿觉品茶如人生,“茶”字的涵义不就是人在草木中吗?
从事业上说,有的人是滚水沏茶,事业如茶一样浓烈,有的人是冷水沏茶慢慢浓,有的人是温水沏茶平淡人生。从人生品味上说,茶道即人道。炒制好茶需要在温锅中慢慢揉炒,长达数个小时,茶叶才会慢慢集聚。而若要炒制粗茶,那就简单了,把锅加热,半个小时就够了,但这样的茶饮起来索然无味。每个人出生时几乎是平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炒茶一样,就会慢慢变化,在现实生活中, 品味为什么高低不同,有时候不是因为你的自身问题,而是看在生活的这口锅里,你的灵魂被揉炒了多少回,在办公室里或在家里,我感受到品茶品出来的人生况味。
品茶小记散文
流水,小桥,牌坊,花草……广场整洁宽阔,建筑俨然有序。广告牌上的“中国茶都”四字引起我的好奇,特意下车去“富坤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走一走。
谷雨前后,正是采茶制茶的黄金季节。人未走进茶室,已有茶香温馨鼻息,那是商家在炒制龙井,“老喝茶”的我自信有辨识茶香的天分。
没有车水马龙的'人流,也没有喧嚣闹腾的人声。广场上泊着十几辆小车,生意在品茶中悄然进行。
市场建筑是传统的四合院布局。中间一个采光的大院,四周全是茶铺,陈列着茶桌、茶具、茶罐、茶包……各有铺号,各具特色,繁而不乱,丰而不杂,窗明几净,纤尘不染。从院内走到院外,看见一排茶铺缘溪而设,仰望铺号,赫然“闽品”两字。走进店铺,但见曲尺形格柜上,摆满闽产茶叶: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福安红茶、武夷岩茶、南安绿茶、福州闽侯茉莉花茶……应有尽有,目不暇接。
“先生是本地人吧!喜喝闽茶吗?”一位清丽苗条的小女子朝我微笑地点了点头。
“喜欢,不过最爱喝的还数安溪铁观音。那年我去龙岩开会,喝了几次,差点喝上了瘾。”
小女子眼睛一亮。“哦,看来先生与闽品有缘,那就喝一盅吧!”说着随手插上电热壶,双手恭敬地递过来一张绿色名片,“我姓陈,你就叫我小陈吧!”
小陈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于闽南人来说,实属难得。
水开了,小陈向我演示一手熟练的茶艺:涮杯、洗茶、冲水、盖盏、滗茶……茶色清澈金黄,茶香清新氤氲,伸舌轻轻一啜,茶香直沁肺腑,让人一下子融入清和雅致的格调里。想起名人赞颂铁观音的诗句,我禁不住轻声吟起来:
“清清安溪水,醇醇铁观音。
滋味甘鲜好,汤色黄如金。”
小陈拍了一记手,惊奇地说:“先生是文人啊!难得听见品茶人吟诗,今日总算让我开了眼界。”小陈就此向我介绍起铁观音来,“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以嫩芽紫红,叶色浓绿为最佳……”她娓娓道来,轻声曼语,大方淡定,真有些“茶不醉人自醉”的境界。
“看不出年纪轻轻的已是个成熟的生意人了。”我真有点服她。
小陈两颊微微一红:“先生过奖了。初中毕业后我跟爸爸学做茶叶生意,到东阳才自撑一个门面,只是本钱不大,铺面小了一点。”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过,如果能在茶室挂上几幅字画,可就茶香墨香兼书香了。”我率直地亮出自己的观感。
“说得对。”小陈附和说,“先生肯定写得一手好字,就请你给我写几个吧!”
“哈哈,你这可是看走了眼。这样吧,几时你开个茶座,我请几个书法界朋友来品茶,为你留下点墨宝,也不愧给富坤茶市增添风光了。”
“到时还得请先生指导喔!”小陈笑了,笑得很开心。
临走时,我付了50元钱,买了一包350克的铁观音。
是夜,灯光下品茗啜茶,顿觉齿颊留香,乘兴写下这篇小记,以志记忆。
★ 人生如品茶散文
★ 茶香飘散文
★ 鸡蛋茶散文
★ 茶宠散文
★ 晚茶散文
★ 《蔽乡茶》散文
★ 习茶心情散文
★ 茶瘾茶伴散文
★ 茶东方仙草散文
★ 母亲与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