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茶味人生散文(共含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熊貓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茶味人生散文
深邃而又旷远的七弦之音,纠缠着淡淡的茶香,袅绕在我的周围,一份空灵与飘逸的韵味,显得庄严又温婉。
狭小的书房里弥漫着丝丝梵音,一份禅之意境,如同在云水间流淌一般,我沉浸在“无我”的境界中感受“有我”的存在,此刻不由得想到了“茶禅一味”四个字。茶本无禅心,是禅在茶中,茶在禅间,才寄情于山水,让我在优美的曲调里,品一份雅致的情趣。
空灵的音乐,蕴藏着岁月的底色,沁一缕悠然的禅意,在书房的每一个角落回荡。这一刻,我分不清自己是在喝茶呢还是在听音乐,或者是二者都有之吧,听着音乐,喝着茶,任月色爬满窗。
时光如杯子里的茶水,啜一口,便在唇齿间沉香,凝目窗外的月华,感慨“月色入壶”之际,心情纵然寥落亦抒情了。
似乎习惯了这样孤独的氛围,或许是习惯了忍受一份寂寞,每当夜色降临,我便会放下白天的喧嚣,从容地给自己泡一杯茶,让一杯清香,点缀平静的夜晚。就像刚才,在煮水、烫杯、泡茶、续水之间,听着音乐享受一种淡然和一份宁静。对于每一个或看书或写作的夜晚,这样给自己泡一杯茶,在喝茶的过程中,或沉淀自己的思想,或凝视窗外的月华,真不能不说是一种“奢侈”了。
杯中的茶水在音乐声中散发出一缕幽香,淡淡的,却沁人心脾,抬头,我仿佛嗅到空气里一种属于文化的气息。
这样的夜晚,无人来打扰,一个人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这样的时刻,我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了白天的浮躁,沉淀下的是思想。很多这样的夜晚,我总是感叹,人生如茶,注定在红尘中浮沉。也情不自禁会去想,茶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一种情调,茶那种欲语还休的沉默,那种热闹后的落寞,果然蕴含着一份禅意。
一个人这样喝茶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茶是我对春天里那一缕记忆的收藏。就像这一刻,我仿佛可以感受到春日那份慵懒的.阳光。
我喜欢用玻璃杯泡茶,而后,看着一片片茶叶在水中翻卷着,如同一个个精灵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很多这样美妙的时刻,我欣赏着茶叶的舞姿,听着空灵的音乐,会突然间想起让我魂牵梦绕的一种惊鸿之舞。
“从来佳茗似佳人。”站起身,放下杯子,我不由得脱口而出。
一片片茶叶,在水的浸润下舒缓地展开,果然如同长袖曼妙的绿衣舞者,在音乐中渐入佳境。此时此刻,我的思想仿佛产生了一种错觉,眼前杯子里的一片茶叶渐渐地模糊,而脑海深处那个惊鸿之舞的女子的面庞却愈发清晰。
“那是一种怎样灵动的美啊!”望着杯子里翻飞的茶叶,我自言自语着,思绪也仿佛随着杯子里的茶叶翻飞着。
茶叶在生命最为鲜嫩华美的时候离开了它的生命之树,在经历了一遍遍炒烘的磨难之后,哪里还有那份娇嫩的模样?而眼前的杯中,茶叶与水的完美融合,在散发出一缕淡雅的香气之外,我想,更具有了一份梦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境地。
或许,每一片茶叶在吸吮了天地之精华后,就为了这一瞬间华美的绽放吧。这是一种怎样的美?是一种为了瞬间的精彩而释放自己灵魂的凄壮之美?是为了瞬间与水的自由舞蹈而生发的相知之美?是为了将一生凝聚的精华尽情展露的大气之美?窗外有风儿吹来,月光依旧爬满窗,一杯茶,一缕风儿,一片月光,一人,一世界,一份落寞之外却显得如此的融合。
茶叶遇水而舍弃了自身,才会有茶香四溢,喝一口清香入心的热茶,我忽然想,一片片飞舞的茶叶,在水中幻化着茶山里那份宁静和淡泊,幻化着自己生命的沉重,而后,把一份轻盈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感悟茶禅一味的内涵,自古禅修心,洗涤尘心,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盘境界。一片片茶叶,在水中,如同众生望着彼岸,是那么的富有禅意。
对我来说,品茶是一种享受,不仅让自己与山水自然地融为一体,而且在饮茶中能够得到精神上的一种释然和思想上的一份沉淀。我很少独自喝酒,却喜欢独自品茗。一个人喝茶,我明白喝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对生活感知的态度,那种从容、淡泊的心态,在喝茶的过程中就变得有了品味,因此,对生活才会有所感悟。就像此时此刻,喝着茶,我会思考人生,会品味人生,甚至会把茶叶在水里的翻腾看做一个女子曼妙的舞蹈,甚至幻想着,她在清水中尽情地舞动身姿,如同出水的芙蓉,与我入心地对话。
这样月华如练的夜晚,一个人喝茶,其实就是一种孤独的象征。既然孤独在滋生,就应该听着古琴曲,让音律伴我清寂,让一杯清茶,延伸一份恬静,让一种淡雅的心情漫过心底的孤独。
杯子里的茶从淡淡的苦到醇醇的香,每一次生命之水的延续都让我有一种全然不同的感受。等到杯子里的茶喝得淡了,我就会随手翻开一本书,把自己融入到诗词之中,摇头晃脑地唱道:“诗茶之道,至善至美,不臻者,思之!思之!”
静谧的夜晚,就应品茶如品诗,在诗词中,我一直以为茶是有灵性的尤物。心灵的隐约,性情的绽放,细嚼自己的人生,果然如同品茶,须轻呷慢饮,才能领略其中的神韵。
其实,文人与茶之间,就如文人和酒一样,总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千百年来,茶,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了一种茶文化。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我觉得这样的茶带着一种典雅,甚至情有独钟。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在这里,我仿佛看到杜甫的蹉跎不遇,以及心中那份隐伏的不平。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浓郁的茶香早已经飘散到了每个角落。千百年来,那些品茶抒情、寄情于茶的诗句数不胜数,带着茶文化的一些诗词更是触手可及。在古代,文人以茶会友,在茶香弥漫中吟诗作赋,这样的场景里,茶就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感悟人生真谛的挚友。
我曾读过晋代诗人杜育的《茶赋》,但说到茶事,不可不提“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每每说到茶文化,我就会想到正心,会想到修身,甚至会想到修心。
茶可以处于庙堂之高,也可以处于江湖之远,现实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中,茶尽管被排在最后,尽管显得普通极了,但作为一种待客之道,同样的少不了它。
小时候,父亲喝的茶都是他自己做的,那时候是生产队的茶山,茶叶产量低,分配到户的嫩叶自然少得可怜。记忆中,父亲把嫩叶在那只斜的铁锅里不停地翻炒,让母亲严格掌握好灶膛里的火候,我在边上听着鲜嫩的茶叶在铁锅里发出“痛苦”的声音,十分好奇父亲那双手怎么就不怕铁锅烫着呢。
父亲一边做着茶,一边和我说炒、揉茶叶时的各种步骤,那时候,我又没有喝过茶,自然是摇着头和父亲说,我才不要知道这些呢。父亲听到我这样回答他,就不高兴了,他板着脸说,一个男人长大以后必须懂得茶,不仅要会喝茶,而且还要会做茶,只有自己亲手接触过茶叶,你才会真正地懂得茶的精髓所在。
小时候,只要父亲板着脸,无论任何事,我都不敢再违背他的意旨,于是,我就站在一边,耷拉着脑袋听着父亲传授茶经。“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时至今日,父亲对于炒茶的一些要领,我仍然记忆犹新呢。
我的印象中,父亲对于喝茶很讲究,存储茶叶有专门的锡罐,平时喝茶有专门的杯子,夏天喝茶还有一只陶土烧制的茶瓶,一把茶壶,据父亲说是他年轻时从宜兴买来的呢。
分田到户以后,别人在山上种粮食作物,父亲却从农科所买来了改良型的茶籽,在后山种了很大的一片。没几年,茶园就变得郁郁葱葱了。每年清明前,别人的茶叶都刚刚发芽呢,母亲就每天拎着一只小篮子在采摘嫩芽了,而晚上炒茶自然变成了母亲的一门功课。那么多年了,我从未看到母亲喝过茶,但是,父亲喝的茶,都出自于母亲的手。
当我喝茶以后,我也去采摘过茶叶,并且在母亲的指导下也学会了炒制茶叶。记得父亲有一次和我说,炒制得好的茶叶,绝对是看上去满身披毫、白间隐翠,而且一旦入水,自然发出一种淡雅的清香,喝进嘴里就会有一份回味绵长的感觉。父亲说,好的茶,汤色会碧绿清澈,用白瓷碗一泡就见分晓呢。
或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慢慢的,我也习惯了喝茶。父亲说,尽管他喜好喝茶,但他也只喝过吴越两地的茶,他认为茶还是以碧螺春为上,龙井次之。我和父亲开玩笑说,母亲炒制的茶叶难道不好吗?父亲说,这么多年来,他从未去买过别的茶叶便是一个最好的答案。其实我也喜欢喝母亲采摘炒制的茶叶,不说别的,闻着就有一种清香。
茶在父亲的世界里纯粹是一种精神内涵,抚琴前有之,下棋时有之,研墨时有之,我想,父亲是通过品茶演绎着自己的文化。而茶在母亲的思想里纯粹就变成了一种妇女文化,从一杯茶去理解父亲的个性与心性,母亲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不知不觉间音乐停了,站起身,我去重新换上茶叶,先冲入少许开水浸润茶叶,待茶叶舒展开后,再将杯子慢慢地斟满。一时间,只见杯子里“白云翻滚,雪花飞舞”,一阵子淡淡的清香袭来……
散文阅读茶味人生
我承认我不懂茶,但我爱茶.很难相信一个对茶只有一知半解的人会狂热地爱茶,但我确实如此.
煮一壶沸水,沏一杯清茶,透过玻璃杯看茶叶在水中浮沉,清水渐渐地染成青绿,不需要去尝,只想静静地趴在桌上观看,就像在看自己平静或喧闹的人生;不需要去懂,只想默默地坐在闹市中沉思,就像在想鸟过或云卷的蓝天.轻柔的蒸汽从水面袅袅升起,蒸腾于万顷碧空,或悬挂于透明杯壁,都带着淡淡青绿.在想,清浅的茶究竟能蒸出怎样的茶味人生.
我只知道有红茶有绿茶,但我不知道龙井是红茶还是绿茶;正如我知道人生有进步有退步,但我不知道我是进步还是退步.人生不是如逆水行舟吗,怎么不知道是进是退?在茶味人生里,人只有浮沉,没有进退.而浮沉中,浮能更好地看清世界,沉能更好地思考人生,没有好坏.
真正的茶道,十分讲究沏茶和品茶的技艺.听说,在沏茶之前要选择好茶具,一般茶配紫砂壶紫砂杯为佳,紫砂杯又以质地轻薄细腻为妙.茶具准备好,方能沏出好的茶.人亦一样,首先要有一个淡泊的心境,方能于繁华浮世中泰然自若,方能于进退维谷中应对自如,方能于功名利诱中坐怀不乱.茶一般泡两回,头一回的倒掉,第二回的才入口.第二回泡出的茶色清淡,但入口香醇、唇齿留香。然而喝第一口通常都会索然无味或者略带苦涩,而第二口才尝出茶的甘甜。所以,人不能心急,倒掉头一回或喝掉第一口都是为了洗掉人的浮躁,然后才能看清世间善恶。
这只是懂茶之人所言的茶道,而于我这个不懂茶的人来说,一切繁复的礼节都只不过是对牛弹琴。
所以我每次沏茶都只用玻璃杯,而且从不品茶,只是静默观之。不知是否会有人不懂我的痴狂。
由新鲜多汁的绿叶变成干枯多褶的茶叶,经过了烘干,经过了堆砌,甚至经过了发酵,每一个过程都需要等待,每一个过程的极其艰辛,就像毛毛虫到蝴蝶的'蜕变。人若要到茶的境界,也要经历蜕变,由幼稚到成熟,当然,指的不是年龄,而是心境。
在一个雨打西窗的雨天,泡一壶清茶,让蒸汽在脸上冷却,让茶的香味经鼻腔沁入心脾;在一个烈日高照的午后,寻一处树荫,隔着茶水观看绿色的世界,隔着茶水聆听止水的静谧。
世人爱茶,爱的不仅仅是它能消暑解渴,它能暖胃益脾,更是它能陶冶人的性情,教会人静思人生。
在这个俗世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懂茶?懂了茶,才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静谧;懂了茶,才懂“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清幽;懂了茶,才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人生短暂,我愿如茶水般清淡过。我爱清静,请许我一杯茶味人生。
我想懂茶。
我想懂的,又不是茶。
茶味人生的优美散文
我喜欢茶,略带点苦味,经开水滚烫沸水煎熬,叶形舒展香味十足,唇齿间淡淡的香味余味无穷。不仅能满足文人墨客的雅兴,又能作为管理学经典教材,直观展示人力资源管理中选人、留人、育人、用人和考核评定的基本标准。
茶本草木,从茶青采摘开始,要经过发酵,凋萎,静置,搅拌,发酵,杀青,揉捻和分装八道基本工序,茶的色香味才会充分形成。通过不同程度的发酵形成层次不同的味道,但是茶汤的颜色与香气却是同步在提升。当然,名茶龙井除外。茶的发酵就是放在空气中任其氧化,并不需要填加任何物质。这跟我们人的成长何其相似,我们从学校毕业后,就需要放在社会上任其氧化,不需要过多外加干预。无论你是专科毕业还是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毕业,都必须经过同社会充分接触才能达到第二个工序凋萎。凋萎就如职业生涯的瓶颈期,没有谁能在工作中一帆风顺。是室内凋萎还是室外凋萎,要看你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当然,也要看机会和时运。我们有时候会盲目崇拜,内向型羡慕外向型外向型嫉妒内向型,很少静下心来内省自己。甚至内向型人努力做外向型人,白白浪费自己的个性。当然,到了一定程度和年龄,你就会作不下去了,毕竟人还是自然成长才能活力外现。你可以欺骗别人,但你很难欺骗自己。我们可以适度努力,但不要生硬扭曲自己。这样的自然人生,才能活出本色和本味。这个阶段,我们的个性慢慢彰显,你才能是你自己。
你只做自己,远不能出品。这时候需要静置凉拌,等你所有的虚荣和侥幸都被生活挤干后,还需要不断的搅拌。在《职来职往》的舞台上,马丁有一句有名的语录,叫我们需要干货。只有经过坐冷板凳和不断与人较量,我们才能经得起考验。经得起考验,才能内化品性,外现智慧。在同一层次上的牛人很多,大家不动声色看似和平相处,必要时被现实无奈搅拌融合,层次高下优劣曲直昭然若揭。高手过招才是真正艺术人生,这个时候是人生年富力强的阶段。但是,离大用还有一大半的`路程。
茶叶继续在发酵,青年不断在成长。我们的色香味愈来愈浓时,就该到杀青阶段了。茶色不是越红越好,也不是越绿越好。就像我们的姿色,不是必须要清纯还是老道。在光阴里发酵成什么样,就呈现什么样。上天给你什么,就享受什么。菜香、花香、果香和糖香都是不同风味,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味标准。发酵越充分,口感越重,味道越浓烈。有人喜欢清新小萝莉,有人喜欢千年白狐,有人喜欢周冬雨,有人喜欢舒淇,有人喜欢谢霆锋,有人喜欢陈道明,都是根据自己的口感品味而定,没有好差优劣之别。
准备赴任时,就要对此人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在制茶过程中叫杀青,所谓杀青,就是利用高温,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的进行。人在这个年龄,就像出了窑的砖,型已定。我们心目中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会选择不做;那些可交不可交的人,会选择不交;那些可发不可发的脾气,会选择不发。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温和圆润的回应,基本不会大起大落,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本我中回旋,自我和本我基本重合。就像电影的拍摄,到了杀青阶段,各方面的程序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不会有大的改动了。杀青如成人礼。是炒是蒸还是烘,都要经过长时间的煎熬。在煎熬中自得其乐,及时行乐。亦舒在《花解语》说:“人一定要受过伤才会沉默专注,无论是心灵或肉体上的创伤,对成长都有益处。”在制茶过程中如果说发酵静置和搅拌是自然成长的话,那杀青和揉捻就是外力打造。就如我们作为人,经受严寒酷暑风吹日晒只是自然成长,忍辱负重以苦为乐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杀青。我们的喜怒哀乐统统自我消化,把自己所有的情绪脾气都揉捻成幸福样子,方可出门见客。小时候看见妈妈背过身去擦眼泪,转过身来开心微笑,觉得不可思议。看到别人家的日子好过,别人家的孩子幸福,其实都是表象。就像美国励志大片《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一号在片头看到的那样,纽约街头满大街的人都是幸福的模样。
越是好茶,越是讲究风水土质,越需要在恰当的时间摘取,越需要摘取恰当的枝叶,以恰当的方式程序打造。当然得有恰当的人来品味,细细来品,慢慢来用。茶具和茶艺,如同茶馆和茶文化一样,是在茶经里升华茶道里优化。品茶读人生和所有的艺术品鉴赏一样,需要经验和历练,在光阴里缓缓斟酌。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像一片茶叶,泡在一杯茶里,让人深有感悟。
茶杯里倒入开水后,茶色逐渐渲染,茶叶翩翩起舞,泡茶者在喝茶之前能欣赏这样一段优雅的景象,倒也颇为自在。
但是千万不能因为一段小小的美景而错失掉一杯美味的茶,茶的精髓在于品味,任何茶都是一样,红茶、白茶、绿茶和普洱茶等等都需要一个好的时机去品尝。沸水入杯便尝,会被烫伤,这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缓缓等茶水凉透,这时入口只觉得苦涩,浑然没有品到茶的精华。
这和人生或多或少有些相似之处,幼年时期若过于追求远大的志向,不储备自己的实力,不踏踏实实打好基础,而是好高骛远,一心想一步登天,那就太操之过急了,要知道一片片小小的茶叶在成为茶叶之前,也是要经历过反反复复的烘炒的。而到了晚年,人已经迟暮,再想去做一番大事业,这种精神我虽然报以肯定的态度,但是那肯定会有无数扑面而来的苦涩吧。
所以人生如茶,茶也如人生,抓住时机,在本应奋斗的青年时期努力奋斗,在茶水泡好的适度时间里品味茶香,实乃一大乐事啊!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一直觉得喝茶是一件很高雅的事情,并且跟我们小孩子似乎没有关系。没想到老师却要给我们上一节“品茶”活动课,这瞬间点燃了我们的好奇心。
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每位同学都带了一些茶叶来学校,有的同学甚至带来了精美的茶具。每个同学带的茶叶都不一样,有带信阳毛尖的,有带红茶的,有带雪菊的……而我,则带了可爱的小青柑。它是把普洱茶装在橘子壳里,一起发酵风干后,就成了小青柑,看起来又干又皱,闻起来还苦苦的,夹杂着橘子皮的涩味。
第一个环节是品尝干茶叶。老师让我们每位同学挨个品尝这些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气味的干茶叶。看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了,味道并不太好。
第二个环节是泡茶。首先,夏老师取出了三个透明的玻璃杯,各放入少许普洱茶、菊花茶和信阳毛尖,接着把烧好的开水依次倒入了玻璃杯里。在开水的冲击下,茶叶立刻有了活力。我带的普洱茶在开水冲入的一瞬间,在杯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周围还有许多可爱的小气泡在热情地鼓掌。茶叶跳完舞后,似乎累坏了,缓缓躺在了杯底,舒展开自己的身体。这时,原本清澈的白开水慢慢变成了棕红色,并且由下往上慢慢变浅,过了一会儿,茶水的颜色又深了几分,仔细地观察,还能发现茶叶周围有很多红色的沉淀物,美丽极了。再看其他两杯茶水,菊花茶是亮黄色的,毛尖是淡绿色的,三杯茶水质都是那么的清澈透明,颜色纯净诱人,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了。
终于到了品茶环节了,夏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倒了一些,每种茶都品尝一遍,并要求同学们描述出感受。普洱茶刚入口时,我感觉是苦的,可当我咽下茶水后,又感到一丝香味在我口中弥漫。其他的茶水虽然口感不太一样,但我感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先苦后香,令人回味无穷。
这次“茶味人生”的活动课,让我了解了茶叶是经历了重重挑选,层层加工,才成为了人们品味的茶水。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囊萤夜读”“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等古代圣贤的励志故事更是充分说明,只有经历了生活中的重重磨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只是一次偶然,走过祖父的书房,门前飘着茶那种清淡又浓郁的独特清香,从那时开始,我便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祖父是一个追求自然的人,将自己的书房布置得很有诗情画意。一走进去,就看见祖父将一系列的茶具都放在了用木藤缠起的茶几上,将茶叶扔进一个玻璃茶壶中,往壶中倒入滚烫的开水,热气之上是隐约的雾气。紧接着他拿起茶壶,缓缓摇了摇,再将茶倒入茶杯中。等他结束了所有的步骤,注意到了站在门口的我,抬抬手叫着我的乳名,示意我进来。
那是年幼的我第一次品尝茶的味道,第一口刚进嘴不过两秒,那种独属于茶的有点苦又有点涩的味道就在口中蔓延开来。我没忍住吐了出来,皱着眉头,吐着舌头对祖父说:好苦呀!祖父没说什么责备的话,笑了笑,说:不要着急吐出来,再喝一口,看看是什么味道。我乖乖地听着祖父的话,又喝了一口。味蕾感受到有点苦的茶味,条件反射地想把舌头缩回来。过了几秒,才将其吞下。不曾想到,待苦味慢慢散去之时,进入喉间的却是那淡淡的,带着一丝清甜的味道。
没等我惊喜地问祖父这其中的缘由,祖父便开口了:茶就是这样,刚入口时是苦涩的,但在你细细品味那其中的味道时,却是平淡又不失美妙的。生活也是这样,虽然会有很多困难、艰辛的时候,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珍贵的道理,收获到微小却难忘的快乐。我现在对你说这些,是希望你以后可以拥有像茶一样,表面平淡可能还微微生涩,实际却蕴含着丰富的滋味的生活经历。
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听懂多少祖父话的意思,只是觉得茶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可以让我烦躁的心平静下来。
现在的我,明白了祖父的那句话,也想努力将自己的人生活出茶一般的精彩。
那一次偶然的走过,让我现在即使面对着咖啡的浓醇香味,奶茶的香浓甜腻,却也更爱茶的那份清淡香味。
父亲喜欢喝茶。不管是什么茶,他都能喝得余韵悠长。
记忆中的小时候,每天夕阳西下,父亲浇完花就会坐在花间的木椅上,拉开茶桌的抽屉,撮取几片茶叶,轻轻放入玻璃杯中,缓缓倒入热水。这时我会盯着玻璃杯。茶叶上下翻腾,渐渐的,从浮到沉,由卷至舒,却依然嫩绿清高。
父亲对我说:“人就像这茶,要受得了高温的煎熬。人生路上总会遇到阻碍,纵使天赋异禀,也难以抵挡世事难料。”
他的话总是很深奥。他的脸掩映在袅袅茶烟后,唇角似乎带着微笑。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他让我喝茶,我仰起头灌下了那杯龙井茶。
后来我长大了些,父亲的脸上隐约有了皱纹。他还是坐在木椅上,用茶针挑出一块普洱,置于盖碗中,注入温热的开水。茶块氤氲出一抹褐红,渐渐泛开。
上好的普洱,茶色清亮,迸射出红色的光芒。仔细一嗅,气息香而浓,却不腻。一尝,醇厚中带着苦味。我不禁皱起了眉。
父亲对我说:“人生就像这普洱,饮下觉得苦,但回味却甘甜无比。茶越浓,甘甜就会更悠长。”
我端起已放下的茶杯,再一尝,还是如上次那般苦。只是,这次却感觉到舌尖上开始泛甜,茶香渐渐涌起,停留在口中,久久未曾散去。
经历过磨难,方能尝到果实的香甜。沐浴在袅袅茶烟中,我似乎读懂了父亲说的话。
如今,我已是一名初中生。而他,依然是一个忙碌的父亲——一直忙碌着自己的工作,丝丝白发伫立于头上是那么抢眼。但他依旧爱茶。
我坐在木椅上,取几朵干菊花放于茶壶中,轻轻倒入沸水。那几朵干菊花在水上旋转着,然后渐渐沉入了水中,缓慢却很隆重。
我把泡好的菊花茶倒入杯中,递给父亲。在我满怀期待的目光中,父亲嘬了一口,便抬头,回应我一个微笑。父亲不再说什么了。
我对父亲说:“人生就像这菊花茶,菊花干枯以后,可以泡出淡泊清雅的菊花茶,便是体现了它的价值。”
父亲点了点头,还是微笑着。
茶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细细品味,就能品出不同韵味。也许,这就是人生,人生若茶。
我爱茶的父亲啊,谢谢您教会我这些,愿您一直安好!
有一种香气,淡雅却沁人心脾;有一种工艺,质朴却引人入迷;有一种感情,深厚且令人眷恋……
记得每一个秋色阑珊的午后,院子里总隐隐浮动着淡淡的.茶香,有母亲晒茶时,鲜嫩的绿叶散发出的清新的香气;有父亲搓茶时,卷曲的叶片流散出的馥郁的香气;然而最令人沉醉的香气则是爷爷炒茶时散发出来的,那样充满厚重感的味道在我以后很长的一段日子里都无法散去……
爷爷的一生便是与茶共舞的一生,记得改革开放前,人们忙于生计,根本无暇停下脚步,空出时间来品一杯香茗,茶叶的工艺也渐渐没落了,然爷爷却始终如一的保有着对茶的情感,那叶片上的丝丝脉络蕴藏着爷爷一生的情感。终于改革开放的大潮掀起了一股茶饮的巨浪,这浪潮让爷爷的炒茶工艺远近驰名,眼看着引茶商,眼看着起高楼,眼看着省内外慕名而来的品茶者,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的茶园,从原来的几亩变成了几十亩,几百亩,然茶叶的品种却是始终如一的铁观音。
每年的春秋两季,天蒙蒙亮,爷爷他们就出门采茶了,那满山的青翠经历了一夜露水的润泽,显得娇嗔可爱!平时喜欢睡懒觉的我,一遇到采茶日,总能早早地起床,只为赶赴那一场与茶清晨的约会。虽然我采茶的手艺不如爷爷他们,然我对茶的喜爱却不输分毫。记不清是从何时开始爱上了茶香,或许是漫长的成长岁月中时时浸润着茶香,或许是长辈们对茶的情有独钟有所遗传,又或许是那个午后……
“孩子,别愣着呀!趁今天天气好赶紧采摘,一会儿太阳出来了回去晒青刚好。”爷爷精神矍铄地冲我喊道。
“知道了,爷爷。我正在和这些小家伙儿沟通呢!让他们乖乖地进到我的背篓里。”我淘气地回答爷爷。
“你这孩子,不过采茶的手艺倒是娴熟了不少,下了苦功夫了吧!”爷爷擦了擦额头细碎的汗,满意地称赞我。
“那可不是。爷爷您的手艺远近驰名,我也不能太丢您的脸呢!”我难掩语气里的自豪,神气地对爷爷说。
听了我的话,爷爷的嘴角弯起了一抹轻盈,眼睛里闪烁着茶农对茶叶专属的钟情。我想起了那个午后,爷爷捧一盏清茶,悠悠地对我说着:生命如同一盏茶的过程,而这盏茶,可以喝一个时辰,也可以品一生……
茶,在给予我们富足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它让我们采摘下了生活的希望,让我们从那一片片翠绿中找到了幸福的真谛!
★ 茶味人生初中作文
★ 如茶的人生散文
★ 杏味人生的散文
★ 茶味的抒情散文
★ 茶香飘散文
★ 鸡蛋茶散文
★ 茶宠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