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hw868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散文(共含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hw86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散文

篇1: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散文

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散文

1月31日下午6点10分,人生中第一次做了父亲。匆忙慌乱中,就这样迎接了这个世界上一个与自己有亲密血缘关系的新生命。的确,他的到来,我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现在,他已经从一个婴儿长成一个儿童,一岁多的小孩儿,其实是那么需要父母的陪伴,而我却还做不到。

选择在异地工作的原因,从203月份我便离开他,至今我与他的关系非常不寻常,周末闲暇时间,回去看他,在他还在只会用慢动作和眼神向我打招呼的时候,当时单纯的认为,我还是一个他很亲的人,他哭的时候,我去抱他,他就会和我亲上一阵儿,心中还是有很强的成就感。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略懂交流,特别是今年的一次回家,我抱起他,指了指全家福照片,问他,哪个是爸爸?他指了3次,都没有指对,心酸感涌上心头,我欠他的太多太多,对他是那么的愧疚。那一次离开他,开车回来的路上,自己哭了很久。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当有了孩子后,发现时间过得很快,不断的看着他的照片中的变化与长大,每一次与他见面,他都会或多或少有些变化,第一感觉是兴奋与自豪,会叫“爸爸妈妈”啦,会“走路”了,会“再见招手”了,可这一切我都没有亲眼见证,都是通过微信、QQ传给我的。有时,我看老家发来的视频,一看就是几十遍。我不知道我的爱是给了手机,还是给了他。

每次,在小区楼下,看到人家的父母抱着小孩,或者是看到同事的小孩在无忧无虑的玩耍着,我都会想起我的孩子,记得他每一次来找我,我才知道脸上洋溢的笑是真心的,可真应了那句话,多情自古伤离别,聚少离多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只有与亲人的感情,才是千真万确的`真情流露。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懂事,这段记忆是不是真的有,会不会长大与我理论,为什么童年没有和爸爸的记忆。

父母照看孩子,非常辛苦,从一个只会用哭来表达的婴儿一口口奶粉喂大,这本来就是一种爱,有时想自己,又想有人照看孩子,又想孩子陪伴在自己身边,这到底是不是一种自私?昨天与我媳妇闲聊谈起,我岳父岳母他们是50岁的中年人,上有老老,下有小小,一共五代人,在当今社会下,他们被这样夹在中间,上面是90岁高龄卧床的祖母,下面是我们家的“小祖宗”大官,这是何尝的负担。

亲情是一种什么感觉,自己的父母与自己的孩子哪一个都不能陪伴自己,这样的路还有多久,每一次都逃避看央视的一个公益广告,因为真的没有颜面来正视自己,不敢去碰触他,路是自己走的,梦也是自己想的,舍去了的是自己需要的。恍然回首,这一切的经历,让人措手不及。

时间,我希望你慢些,给我足够的机会,让我多有机会去努力,赚足够的钱,买一栋大别墅,让全家人都聚在一起,陪伴自己的爱的人。一种爱难以释放,对不能对的人又无法释怀。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一句话,“最好的爱就是陪伴。”

三年,为了不让等待变成遗憾,全心全意。

篇2:我有这样一个父亲散文

我有这样一个父亲散文

每天生活的奔波,总让我遗忘了一些事,当一些事变成了回忆,才明白有些事错过了就不在回来!

说到春节,意味着回家团聚,上完最后一天班,第二天早上终于踏上了春节回家的征程。

快一年没回家,通过车窗,家乡的大山郁郁葱葱,很多荒山变成绿洲,近处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在大风的吹拂下一浪接一浪别有一番风景,这一切证明家乡悄悄发生变化。

家乡的河还是那条河,家乡的人还是那群人,家乡的桥头,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聚在一起开心的拉着家常。

过了家乡桥头,很远就看到父亲穿着平时做活的衣服来接我,爸爸如往常一贯严肃,爸爸迈着大步来帮我拿手里东西,虽然看不到爸爸的笑,但是能体会到爸爸的那份关爱!

从小在记忆中爸爸就是不苟言笑的人,随时会为来一点小事发火,所以从小到大我和爸爸的感情不是很好。有时和他单独在一起,有一种莫名的不舒服感觉,整个人不能放松,这种难言的感受程度直到我在外工作几年后才逐渐减轻。

今年妈妈生了大病,昂贵的医疗费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那段时间爸爸既要面对有可能失去妈妈的'痛苦,又要承担起整个家庭农活的负担,所有田地的农活,猪鸡牛羊的照管都得靠爸爸操心。每次给爸爸通话,电话那头爸爸以泪洗面情绪另我心里十分难过。

大年初二我因不满爸爸的脾气和爸爸开始了严厉的争执,晚饭爸爸一个人喝了点闷酒就去睡了。过了三五分钟就听到爸爸的哭声,我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这是一个50多岁的男人在哭,并且还是在大年初二。

爸爸的哭声让我坐立不安,这些年爸爸承受的太多太多,为了给家里人过上好日子,爸爸在外面没日没夜拼命打工,白天就几个窝窝头打发了一日三餐,晚上我熬夜玩游戏看电影的时候,爸爸继续加着班,好不容易熬到春节回家,爸爸还是舍不得休息。早上五点半起床煮猪食,做杂七杂八的家务活,当八点多我从热乎乎的被子爬起来时,爸爸给我们准备好了早餐。

往事历历在目,我真后悔为了一点委屈就要和爸爸辩解,我那点委屈算什么,爸爸哭了一晚上全家人的心情极其沉重。哭也是一种发泄的方式,由于爸爸的暴脾气,我们做什么事稍微不满意就会被被爸爸骂,因此我们都认为爸爸不好,不会平易近人,平时很少与爸爸聊天导致了我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我静静的思考了很久,爸爸除了脾气不好,没有什么不好的。爸爸为了这个家竭尽全力,给予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

爸爸能陪我的岁月不是很多了,平时多给爸爸一些关心和理解。

篇3:父亲他救了一个城里人的散文

父亲他救了一个城里人的散文

清早起来,望着眼前飘落的雪花,我又想起了少儿时那一个飘雪的清晨――

那天清晨,屋外的老北风刮得呼呼响,屋檐缝隙里渗透进来的寒气把我从晨梦中冻醒。夜尿急,我一骨碌地从床上爬起来,匆匆走到大门口,拉开门跨出门槛去撒尿,与跌跌撞撞从门外跑进来的父亲撞了个满怀,被吓了一大跳!我呆愣在一旁,睁着一双醒松的眼睛望着父亲,只见他浑身上下湿漉漉的,肩上还背着一个黑衣人。那个黑衣人,看上去年纪很大了,胖乎乎的身材挺魁梧的,剃了一个小平头,黑里泛白的脸上紧闭着双眼,穿一身深黑色的棉袄、棉裤,全身像是刚从河里捞起来似的,水滴还不住地滴答着,背上还有少许没融化的雪花。他瞌在我父亲的背上,浑身抖动得利害,上下牙哆哆嗦嗦打着架,发出咯咯的声音。

一进门,父亲急促地喊着:“阿梅,阿梅(母亲的乳名),快起床,赶紧找一身棉袄、棉裤来,这个人在小猪河浜摆渡船上掉进了河里,刚刚被我捞起来,快不行了!”说完,他把黑衣人放下来平躺在堂屋里的地面上,也顾不得换下自己身上的湿衣服,连忙解开他黑棉袄上的一排纽扣,掀起内衣,双手用劲按压在他坦露的胸腹间,一按一松,一按一松,不停地按压着……

我赶紧跑进房间,穿好衣服出来站在父亲的身旁,全身肌肉绷得紧紧的,心在嘣嘣地跳!有一袋烟的功夫,黑衣人呃的一声,一伸脖子嘴里大口大口地呕吐出清水,地面上积了一滩。父亲眼睛一亮兴奋地说:“好了,好了,他把喝在肚子里的水都吐掉了,有救嘞!”

母亲已经起了床,从旧衣柜里把父亲穿过的旧棉袄、棉裤找出来,又拿了一套内衣裤,跑出房间。她站在父亲的身边说:“这么冷的天气,这个人从河里捞起来,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家里人不知道可怎么办?”她又催促父亲说道:“你快点给他换上衣服,别冻出病来!”说着,她把手里的衣服放下,又进了西边的橱房,拿了一只生姜切成姜丝,放进灶上的铁锅里,添上生水,点着柴火烧起了生姜汤。

父亲扶起黑衣人,帮他脱下湿透的棉袄、棉裤,披上母亲找来的干棉袄,与我一起把他扶进了哥哥住的房间――哥哥正好在生产队牛棚里值夜看牛,住在牛棚里。父亲帮黑衣人把全身的湿衣服换下,让他躺在哥哥的床上,又给他盖上一条棉被。这时,父亲全身打了一个寒战,才意识自己身上还穿着湿衣服,赶紧让母亲找来干衣服换上。父亲已经忙碌一清早了,累得腰酸腿痛,身上还有点颤抖,他挺了挺身子,快步跑进了橱房,从碗柜里拿出半瓶高粱烧,打开盖子对着嘴咕噜喝了两大口,拭了一下口角,慢慢给母亲讲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

原来,我们村东头小猪河浜上有一座木桥,连接东西两边的乡间大道,因年久失修,桥东面一段坍塌掉了,大队里一时筹措不到钱,没有尽快重新修复,可桥西面的几个村庄每天有好多人要过桥,到桥东面的凤凰镇上去买菜、卖菜和办事,桥东面几个村庄的人也要过桥到桥西面的码头镇去买菜、卖菜、办事,没有了桥,要绕很远的山路。为了方便大家,我们村里做了一件好事:用一条罱河泥的小木船横在河浜上,船头、船尾拴上长长的麻皮缆绳,两头分别拴在河床两侧的木桩上,作为行人过往河浜的临时摆渡船。

父亲有早起到镇上与朋友一起喝茶聊天的习惯。这天清晨,尽管天下着小雪,他还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出了门,前往村庄东面的凤凰镇上去喝茶。快走到摆渡口时,父亲听到河里有人在喊“救命”的声音,循声望去,发现离渡船不远的河面上有一个人扑通扑通地在扑腾,露着半个头上下攒动,一会儿沉入水下,一会儿又浮出水面。见此情景,父亲一个箭步冲到渡口,收紧渡船缆绳跨上船,跑到船的另一端,拉起缆绳将船靠近黑衣人落水的地方,跳进河里抓住黑衣人的棉袄后襟,单手划水往岸边游去。父亲把黑衣人拖到岸边,自己先上了岸,再用劲把黑衣人拖了起来。他稍喘息了一会儿,又快速地把黑衣人背上肩膀,踏着地上的积雪一步步把他背到了家里,恰巧与我撞了个满怀。

母亲在父亲讲述的这会儿功夫,也把生姜汤烧好了,掏在碗里又加了一勺子黄糖,端进房间给黑衣人喝下,又转身跑进橱房把刚熄火的稻草灰装进取暖的脚炉里,拿进来放在黑衣人的脚边,让他烘脚取暖。她忙进忙出,把房间里父亲和黑衣人换下的湿衣服收入好,抱出来用水泡在木盆里,又走进了橱房忙着淘米做早饭。约有半个时辰,天也亮了,母亲熬好了稀粥,从腌菜缸里抓了一把腌萝卜,一起端进房间。也许是喝了生姜黄糖汤的作用,黑衣人身上冒出了热气,黑里泛白的脸庞开始红润起来,脑子已清醒了,见我母亲进去,他激动地坐了起来,接过母亲端来的稀粥,边喝边给我们讲述了他落水的经过――

听了黑衣人的叙述,我知道,黑衣人姓王,那年他已经五十八岁了,是无锡市一家玻璃厂的供销员。快过年了,厂里要回收资金,让他到离我们村庄五里地的凤凰镇供销社结算账目,催缴货款。当晚,他就宿在镇上的江南旅店。第二天,他要赶到江阴周东庄镇去催款,为了赶早,天还没放亮就起身,出了旅店才知道天上正下着小雪,但他心有不甘,继续上路。他是一个城里人,难得到乡下走乡间路,更没有在乡村间塘河浜上渡过船,冒雪走到了小猪河浜渡口,见前几次在这儿走过的桥已坍塌了,心里一阵慌张,转念想往回走,忽然发现有一条小木船停在对岸,又在渡口发现了木桩、缆绳。他顿时明白,那是一条过河用的渡船。于是,他弯腰抓起缆绳,把渡船拉到岸边跨了上去,小心翼翼地踩着渡船中间的跳板,一步一晃向渡船的另一端走过去,由于天上刚下来的雪花没有融化,当踏上渡船的另一端甲板时脚下一滑,渡船摇摆,一下子掉进了河里……他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在水里拼命地挣扎、呼救,正好被父亲赶上发现了,才救得他的性命……

他嗡声嗡气地说完经过,放下筷碗掀开被子跳下床来,眼眶里流着眼泪跪在地上,一个劲地给父亲叩头,嘴里还喃喃地念道:“谢谢救命恩人,谢谢救命恩人!”慌得父亲赶紧蹲下双手扶起他,让他上了床,盖好被子。

父亲生怕他受了风寒,感冒落下个肺炎什么的毛病,就到外面鸡窝里抓了一只老母鸡,杀掉后让母亲熬成汤,说是让他喝两碗鸡汤能驱寒,也能让他补补身子,好早点复原。这时候,值夜看牛的哥哥回来吃早饭,隔壁邻居听到我家的动静,过来打探,知道是我父亲救了一个落水的城里人,都进房去看望他。我的小叔父还慷慨地从家里拿来了几只鸡蛋,表达他的一番好意。

不出父亲所料,王伯伯果然因为落水受了风寒,当天就感冒了,发着低烧,流鼻涕、掉眼泪,还有点咳嗽。父亲到大队里找来“赤脚医生”给他瞧病,打上了退烧的针,还配了些药。王伯伯在床上躺了两天,在父母亲的细心照料下,第三天身体退烧了,已无大碍。他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很健谈,也很幽默,虽然身子还有点虚弱,但精神头很好,白天父母去生产队干活,他就拉着我的手去村前的田埂上,观看乡下的`田园雪景,还给我讲笑话,逗我开心!他离开我家回城那一天,紧紧握住我父亲的手,再三恳请我父亲带着全家去无锡到他家里作客。当时,他那个感激的样子呀,实在让人难以言表。

转眼到了春天,田野里的油菜花开了,王伯伯第二次来到镇上,专程赶到我家,郑重其事地送来了一套玻璃茶杯、一床红色被面,表达他对我们全家人的谢意。父亲又留他在家住了两宿,用农家的土特产招待了他。王伯伯送来的那套玻璃杯子,我印象很深:一共六只杯子,杯口八个棱角,厚厚的玻璃杯壁,白色透明,没有花纹,样子很是结实,我们家平时舍不得用这样高级的杯子,有尊贵的客人来了,偶尔用一下便洗刷干净放起来,一直珍藏了好多年,直到我离开故乡时,还在房间里的五斗柜中静静地站着。

这件事后,我们家与王伯伯家结成了亲戚。又过了一年的春节里,父亲带着全家人坐船去了无锡城里,探望在铁路上工作的姑夫、姑妈。那时,王伯伯家就在无锡城里卫龙桥北面的一条巷子里,离我姑夫、姑妈家有一段路。父亲特意带我们去了王伯伯家看望他。王伯伯一家人热情地款待了我们。午饭间,说起父亲一年前救他的那件事情,他眼中还闪着泪花对我父亲说道:“要不是遇到你这个好人救了我,恐怕我已经作故一年了!”为了真诚地表达谢意,他亲自领我们去了锡山公园,游览了半天。那是我第一次进大城市,城里的一切事物让我感到新鲜好奇,到了公园里,浏览了各处的景点,还与哥哥争着照“哈哈镜”,玩得可开心啦!

…………

父亲,一个老实巴交、诚实事农的庄稼人,救了一个非亲非故的城里人,在村里传为佳话,也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底。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忘不了父亲那天高大的身影,当看到天空中飘洒的雪花时,我又会依稀想起他救了一个城里人的事儿……

创作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重新修改于姑苏

我有这样一个父亲散文

见到父亲散文

父亲温馨散文

我父亲散文

父亲老了散文

于不称职的妈妈的作文

一个父亲在家长会演讲

我的父亲--散文

父亲的病散文

父亲之花散文

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散文(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