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诗词意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xiexhui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离别的诗词意象(共含12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iexhu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离别的诗词意象

篇1:离别的诗词意象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金陵酒肆留别唐代: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劝客 一作:唤客)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篇2:离别的诗词意象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篇3:离别的诗词意象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篇4:离别的诗词意象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篇5:经典离别诗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篇6:经典离别诗词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篇7:古代离别诗词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篇8:离别赠言诗词

离别赠言诗词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1. 《蝶恋花》

昔时年少恐别早,望穿秋水,留恋离人俏,范文之赠言:临别赠言的诗句。明月寄我思忆到,每盼音讯记同笑。

天若有情天亦老,快意青春,乐尽知音少。幸君伴我度清宵,福安永随惦难了。

2.《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3. 武陵春

朱楼独倚望江愁,路上行者忧。珍珑局破离难休,萦柳月梢头。

万里归期能定否?事事堪白头。如梦年华逝水流,意醉思心不收。

4. 鹧鸪天

园深草盛欲化仙,箫鼓追随度旧年。常忆年少尘刹遍,能叫日月换新天。

勾情思,笑忘言,扣住心扉泪满面。尝尽别离惆怅苦,开颜因君故影现!

5. 减字木兰花

望洋兴叹,张灯虽盛孤影单,红藕香残,月下怀人心欲半。

来日苦短,越山踏水寻故难。漂泊谁堪,凉风悲泣徒悯然。

6.《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7.《昨日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8.《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0.《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篇9:战友离别诗词

战友离别诗词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篇10:浅论李清照诗词意象的转变

浅论李清照诗词意象的转变

摘 要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毕业论文-论李清照诗词意象的转变 - 语言文学论文。李清照的词,倾诉真挚情,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的前期词主要通过1种清新活泼的、少妇思夫的意象给我们展现1个纯情的意境。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后期由于时代的变迁带来的'个人命运的变化,李清照的作品多表现出1种孤寂愁苦的意象,语文论文《毕业论文-论李清照诗词意象的转变 - 语言文学论文》。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意象,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1帜,称为“易安体”。

关键词:李清照;清丽柔婉;思念之情;寂寞之情;意象转变

ABSTRACT

Apart term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fresh, worried and indignant, deep. Apart term, someone sincere affection, use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style of writing law, smelting Allah language. Term, major depicting young girls, young womens lives, many wrote erotic, reveals her love for life and leave lovesickness suffering. Her first term, mainly through a fresh and lively, young women Her show us the images of a single picture. Late term, multi-feeding ones lot, sometimes revealed to the Central Plains miss to express her patriotism.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late era of personal destiny changes, the works show a bright all lonely sadness imaging. Apart unique literary creations with distinct imagery, the first to send hom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to future generations greater impact in terms Tan, carve its own, known as “Yi-body.”

Key words: Li Qingzhao; Simple and beautiful supple is graceful; Sentiment of the missing; Lonely sentiment; Image transformation

篇11:诗词中“帘”的意象

诗词中“帘”的意象

帘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适用于多种情境,可用于多种情感表达,运用广泛。

“帘”本是中国人生活中寻常的物品。它灵活,不像门窗那般刻板固定,可随意卷起或放下;它便捷却好用,放下来,帘内帘外便形成一个区隔,收起来,空间顿时开阔。当古代商业发展起来,“帘”又被用作最初的商店标识,或者说成为最早的广告形式。无论是家中之帘,还是招徕生意之帘,都属日常习见的事物,帘的种类繁多,从精致到粗朴、从华贵到淡雅,总能显示出其不凡的魅力。加之帘内帘外令人产生的朦胧与模糊感,这一寻常之物便被诗人们在诗词中大量运用,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意象。

帘作为诗词中的意象,对情感起到一种修饰作用,表达了一种含蓄、委婉的情感。《声类》中有“帘,户蔽也”。所谓户蔽,必然是指帘的遮挡的作用。帘与门窗不同,门内之景是隔绝而不可见的,帘内之景,则是朦胧而绰约的,让人不自主去联想到风吹开珠帘那一霎那的惊艳。帘的遮挡所带来的朦胧之感,正切合古典诗歌中追求的含蓄美感。自然而然的,帘字在诗歌中的整体印象是柔美而朦胧的。

于是,帘字似乎更适用于婉约些的作品。唯有含蓄精巧的作品才会细细把玩这“帘”中的奥妙。将这一意象体现地淋漓尽致。比如“帘幕中间燕子飞”或者是“小阁重帘有燕过”,隔着帘幕,又见飞燕,自然而然地给了帘内人春将归去的联想。帘带来了对美景难再,春之将逝的淡淡闲愁。因为相隔朦胧,于是淡淡,迷离婉约。春之将逝,题材本已不再有新意,但换了个视角,收敛了悲凉的情绪,就更显得精巧几番。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景象,虽是有悲,却因“垂帘”、“飞燕”而不显得凉,这便是帘字对于情感的淡化和收拢的作用。

帘这一意象在诗词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一种修饰情感的作用,实际上,很多时候,帘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除前面提及的例子外,帘凭借诗人丰富的意境创造力,在诗词中有多种运用,形成了非常广泛的诗境,如“帘幕生凉”的悲凉、“水晶帘动微风起”的灵动轻快、“夜月一帘幽梦”的幽静、“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明朗俏丽……各式各样的情感,因诗人而有了各种变幻,这也恰恰是古诗词最吸引人的地方。

谈到帘随诗人而产生的情感的变换,有两句诗甚值一提,一是“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陈克的《菩萨蛮》),一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他们都用同一种写法,将外物之景映在帘上,却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花晴帘影红”中,将三物结合起来,花红、帘红、帘影红,又用这一晴字点睛,将花色、花光、花气三景都表现了出来,可谓之明艳。“草色入帘青”同样有一映字,却显得清雅脱俗,全无之前的华贵绮丽。仅仅是颜色的变动便会使整诗意境完全改变,帘的多变自然不必说,所以对帘的分析应当着眼于帘在诗歌中所创造的意境,也就是诗歌情感的.孕育与表达。

当然,无论是对情感的修饰,还是对情感的直接表达,帘字绝不仅仅在婉约风格的诗歌中有广泛的运用。即便是豪放风格的诗歌中,帘作为意象,也体现出传情达意的功能。究其原因,要回到本文开头对“帘”字本身意义的解释来看,帘不仅仅因其遮蔽、遮挡等功能而区隔了空间,还因其便捷、显目、动态等成为商家店铺的标识和广告媒体。在中国古代社会,提及这个功能,最容易令人想起的就是酒帘了!化酒帘为意象入诗词,自然较之室内帘栊多一份豪情。王以宁的《水调歌头》中就有:“人在子亭高出,下网长沙城郭,猎猎酒帘风。”这算是用“帘”表达豪放情感的代表。而且这一用法也值得深深体味。一般来说,与“猎猎”相衬,要么战袍,要么西风,非要写酒家招牌也必须用酒旗,那才有种豪气在其中,帘的猎猎声实在不够响亮。但联系上下文来看,人在高处,下望城郭,距离远不说,中间少不了雾沙阻隔,看起来定是极不清晰而有距离的。若此处用了旗字倒显得太过清楚,太近了。将之前营造的阔远的意境减了不少。如此一来,用帘字,取其距离也是有些道理的。如此看来,即便是传递豪情,还是脱离不了帘字本身的空间意涵。

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帘之意象入中国古诗词传情达意,从用法上,精妙之处就在于对“帘”的空间意涵的运用,特别是帘将空间分成了帘内帘外,由此天然产生一种对比。诗人将这种对比信手取来,发挥到极致,诸如“帘下清歌帘外宴”(柳永《凤栖梧》),用“帘”字将两景隔开,却又相互联系,很好的表现出诗歌的场景,令人因声而想见其人,于是婉婉引出下句。帘内外对比这一运用,最有名的莫过于《红楼梦》中黛玉所作的诗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通过这一帘内帘外的对比,两相映照,惜花哀人的情感也就自然流露出来。帘的这一将两物隔开、相衬相比的功能也就巧妙的得到了运用。

综上所述,帘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适用于多种情境,可用于多种情感表达,运用广泛。帘这种生活意象的独特的空间意涵,使得诗词的意境幽深,感情表达曲折迷离。用帘表达含蓄、委婉的感情,或许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审美对含蓄和委婉的推崇,但帘之所以能够被用于此,也是因为帘对空间的遮挡产生的朦胧之感,由此生发出含蓄之美。含蓄是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推崇的一种美感,帘这一普通意象的运用,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读懂诗词中帘之意象,或许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理解中国人情感的特征,也是一个好的路径。

篇12:王维诗词的声音意象

王维的诗歌中声音意象繁多,根据作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借用某种特殊的载体所表现的声音意象

《秋夜独坐》是王维笔下很有特色的一首诗: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

为寻求不死之术,解脱人生苦闷,诗人陷入沉思。诗中涉及感觉的部分只有窗外雨中的山果和孤灯下秋虫的嘶鸣,“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当时道教盛行,王维也不能免俗,诗中道教色彩明显也就可以理解。但是随着光阴流失,诗人逐渐发现,“黄金不可成”。当诗人看透一切,进入“无生”世界,他就超脱了生死,彻底悟道,走上另一条拯救自己的道路,这就是诗歌给他带来的解脱。

显而易见,这首诗虽着力从感官上描述一种境界,却不乏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尤其是听觉意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视觉景象是先导,但细究起来诗句重心却落在动词“落”和“鸣”上面,两句都以声音意象作为主要内容加以表现,声音意象无形中成为这首诗的核心。雨中的落果声,阴暗角落的虫鸣声,不是使人亢奋的声音,但它宁静,诱人思索,这种声响介于可被听见和听不见之间,格外让人难以释怀。再如著名的《扶南曲》:

“香气传空满,妆华影箔通。歌闻天仗外,舞出御楼中。日暮归何处,花间长乐宫。”

此诗写的是太平盛世的一片欢乐之景。歌声从护卫宫中禁军之列中传来。歌声烘托了太平盛世,另一方面,将声音放在特定的环境当中,声音也因而更具鲜明特色。

李白诗词的意象美

菊花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中考诗词鉴赏常考的意象

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意象分析

中考诗词鉴赏常考的意象解析

纳兰性德诗词中的“人间”意象

意象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的意象

走进意象艺术说课稿

诗歌意象的解说

离别的诗词意象(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离别的诗词意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