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菩萨蛮意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BAI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温庭筠菩萨蛮意象(共含7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A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温庭筠菩萨蛮意象

篇1:温庭筠菩萨蛮意象

温庭筠菩萨蛮意象

温庭筠菩萨蛮意象解读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写了一个美女,在闺房当中,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这一系列的镜头和影像,充满了那种软香温玉的美丽的感觉。按照惯常的理解,也许有的人会有疑惑,说这样的词充满了慵懒的情调,写些空洞的意象,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先不说它的作者,先来看词作本身。“小山”,有人解释说是小山眉,是当时一种流行的眉型;有人解释成为小山枕,就是像山形状的一个枕头;而最贴切的解释是山屏,就是古代的那种围着床榻一侧的小屏风。

在破晓的时候,阳光从门窗的空隙里照进来,照在她的枕畔,曲曲折折的光线撒在金螺碧钿的围屏之上,那种晦明阴阳、金光闪烁的光线照在她的脸上,惊醒了睡梦中的美人。在半梦半醒之间, 日光洒在她的秀面之上,一转头,乌黑的头发就仿佛“欲度香腮雪”,有一点凌乱,像流云一样要遮盖她的香腮。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注意呢,温庭筠说“鬓云欲度香腮雪”,而不是说“云鬓欲度雪香腮”,就更加有一种韵味。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字面的意思是说这位美女慵懒地起床,慢悠悠地画眉。这两句的意味究竟在哪里呢?叶嘉莹曾经分析说:温庭筠仿佛是在写一个美女的梳妆,但是他在不知不觉之间,触动了传统文化的语码,这个语码就是“蛾眉”。为什么说“蛾眉”就是一个传统文化的语码呢?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过美丽的女子,《诗经·卫风·硕人》中说: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样一位佳人,手指洁白修长、肤如凝脂、脖颈细腻、齿如编贝、额角丰满、眉毛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扉,眼波流转、酒窝深深、笑靥如花、眉目含情……这里的“蛾眉”代指了非常温柔、又非常善良而纯洁的美丽。

在屈原的《离骚》当中也有蛾眉之句:“众女妒余之蛾眉兮”。意思是仿佛其他女子都在妒忌我容颜、才智的美好。这是《离骚》中经典的“香草美人”传统,“香草”自比高洁的品格;而“美人”自比年长色衰,受到小人谗陷,所以被君王所弃。

著名的词评家陈廷焯就曾经说过:“飞卿词全祖风骚,所以独绝千古。”(《白雨斋诗话》)他说温飞卿也就是温庭筠的词实际上是非常有诗经和离骚当中的雅韵的。“诗骚”传统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兴,以此物比彼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里面“蛾眉”两个字就代指那种喜爱、追求美好,努力追求完美的心境。这种追求美好的心境是什么呢?就像屈原在《离骚》当中所说的: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我采集荷叶裁剪成上衣,我收集莲花做我的下裳,世人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我的内心保持高洁芬芳。

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品味温庭筠的词,绝不是只看到一种淫2糜的享乐,“懒起画峨眉”,并不是宣扬一种懒惰的风气,而是那样一种自我珍爱,那样一种爱惜自己羽毛似的保护美好的精致。

这个“梳洗弄妆迟”的“弄”,有一种自我的欣赏,有一种精致的描画。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在重重的生活压力之下,匆匆地洗把脸,头发一扎,像个女汉子一样雄赳赳气昂昂的出门了。而是慢慢地调粉涂脂,把胭脂和眉毛一笔一笔的,不紧不慢地画好。我们常常说越来越富的中国人失去了雍容气度,其实在这里并不是强调要浓妆艳抹,而是传达了一种应该怎样自我对待的态度。有一句话说得好,你重视自己,别人就重视你。你不拿自己当做一回事,别人也不会拿你当做一回事。

真正的贵族气质,是能够在平庸的生活中保持一种优雅的姿态,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不粗糙,而有一种精致的优雅和美好。古典诗词就是有这样的一种精致的优雅和美好。但是说实话,跑得太快、活的太累,而日子过得又太粗砺的当代人,真的'越来越没有办法体会到这种美。而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要简单的吃饱穿暖,还有精神上心理上的需求,就像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那样,金字塔的顶端是自我实现。我们之所以不能体会古典诗词的精致优雅的美,是因为现在我们离真正的贵族精神,离那种优雅气度太远了。我们见过太多的女人不饰妆容、粗声大气,甚至当街撒泼,其实这些足以引起深思,足以让我们重新面对自己,爱护梳理自己的羽毛。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美女对着前后镜子簪花,在镜子当中,花和美人交相辉映。有一句诗叫做“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句写得笔力饱满、光艳动人。“交相”两个字写出了那种光彩,写出了那种气韵,写出了一种活色生香、生生不息的美态。试想难道我们不需要这样吗?我们不需要投入最大的精力,来达成一个最美好的自己吗?所有热爱生活的人都会这样爱惜自己,妆容精致、精力饱满、神采飞扬、追求美好。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你看这样的一个女子,是如此一丝不苟地对待日常生活的装束,“贴”这里是熨的意思,连新的绣裙都是刚刚熨好的,妥妥帖帖一丝不乱。而最有思味的是“双双金鹧鸪”,看起来一直在写表面的几件事儿,可是在这个意象背后有着一种深深的意味,有着淡淡的忧思。金鹧鸪是什么呢? 金鹧鸪就像中国传统的比目鱼、并蒂莲、鸳鸯鸟一样,是成双成对的。这句话看似平平淡淡豪不费力,却形成了一种反衬。

实际上,前一句看似无心写来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已经在精致和美丽当中含有了一种淡淡的怅然若失。虽然千回百转,极度的要美,然而又有一种无端无着,无处安放的心绪。李清照说得好,“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从字面上不经意的一个意象,我们能够感到一种淡淡的忧愁渐渐弥漫开来。

有人认为,温庭筠的为人并没有怎样高洁的品格和志向,也没有创立什么大的功业,他完全没法和屈原相比,也没有办法和诗骚的比兴相比。也许温庭筠在写词的时候并没有有意的写到这么深的意蕴,写到人应该怎样追求生活的美好,怎样珍惜宝爱自我,怎样活色生香、激情饱满、光艳动人地活着。但是词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东西,它虽然是穿越千古,看起来暗黄纸上的几个字,却是活的,有生命的,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带着感发的情怀。而超出诗词本身之外,更能引起人们心灵深处很多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意趣,这正是诗词的功用。

体味古典诗词,共同品读整个宋词系列的开始,也是这样的一种意蕴,当我们慢慢地咀嚼着这几句小词的时候,你会觉得,即便面对着如此一地鸡毛的生活,还是有些许的细致、温婉的美好,值得我们去用心对待。

篇2:温庭筠——《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

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

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

香烛销杨泪。

花落子规啼,

绿窗残梦迷。

赏析:

少女心事浓如酒,少女情怀总是诗,情人去后,点点愁思,

一腔情愫,幽幽地留给自己,芳草萋萋,柳丝袅袅,痴迷憔悴的

也只是自己。花开花落绕天涯,明月照谁家?红烛化泪,虚掷年

华。诗人剪取女主人几个小小内心活动片断,用景物环境的渲染,

将一个多情且善感的女子完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篇3:菩萨蛮温庭筠

菩萨蛮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此词对后世颇有影响。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剧终曲曾采用此词原文为歌词,由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

【扩展】

(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闺怨 B.梳妆 C.相思 D.送别

(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 )(2分)

A.李清照 B.李贺 C.李白 D.李绅

参考答案:

(1)D

(2)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A

二:

1.“花面交相映”化用了唐代诗人 的诗句“ ” 。(2分)

答:.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

2.简要赏析“度”的妙处。 (3分)

答:度,度过,纷披,描写了如云鬓发纷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2分)化静为动,富于联想与想象。(1分)

3. 简要赏析“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两句。(3分)

答:最后两句运用反衬手法,(1分)以绣罗襦上的金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美妇的孤独和寂寞。(2分)

篇4:菩萨蛮温庭筠

菩萨蛮十五首温庭筠

宝函钿雀金鹦鹏,

沉香阍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

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

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

此情谁得知。

翠翘金缕双□□,

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

雨晴花满枝。

绣衫遮笑靥。

烟草黏飞蝶。

青琐对芳菲,

玉关音信稀。

凤凰相对盘金缕,

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

鬓经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

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

社前双燕回。

满宫明月梨花白,

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

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

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

燕归君不归。

牡丹花谢莺声歇,

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

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靥脸,

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

燕飞春又残。

南园满地堆轻絮,

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

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

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

无□独倚门。

蕊黄无限当山额,

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

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

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

月明花满枝。?

水精帘里颇黎枕,

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

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

玉钗头上风。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杏花含露团香雪,

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

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

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

镜中蝉鬓轻。

夜来皓月才当午,

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

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

往事那堪忆。

花露月明残,

锦衾知晓寒。

雨晴夜合玲珑日,

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

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

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

凭栏魂欲消。

玉楼明月长相忆,

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

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

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

绿窗残梦迷。

玉纤弹处真珠落,

流多暗湿铅华薄。

春露□朝华,

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

本为风流出。

看取薄情人,

罗衣无此痕。

竹风轻动庭除冷,

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浓妆,

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

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

画楼残点声。

此首,起句写入妆饰之美,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又不能已于兴咸。一“又”字,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换头,说明人去信断。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

温庭筠唐词:《菩萨蛮》原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参考注释:

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度:覆盖。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rú):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温庭筠唐词:《菩萨蛮》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篇5:温庭筠《菩萨蛮》

温庭筠《菩萨蛮》十五首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其一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其二

水精帘里颇黎枕,

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

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

玉钗头上风。

其三

蕊黄无限当山额,

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

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

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

月明花满枝。

其四

翠翘金缕双鸂鶒,

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

雨晴花满枝。

绣衫遮笑靥。

烟草黏飞蝶。

青琐对芳菲,

玉关音信稀。

其五

杏花含露团香雪,

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

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

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

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唐·温庭筠其六

玉楼明月长相忆,

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

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

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

绿窗残梦迷。

其七

凤凰相对盘金缕,

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

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

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

社前双燕回。

其八

牡丹花谢莺声歇,

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

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靥脸,

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

燕飞春又残。

其九

满宫明月梨花白,

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

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

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

燕归君不归。

其十

宝函钿雀金鸂鶒,

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

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

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

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其十一

南园满地堆轻絮,

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

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

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

无聊独倚门。

其十二

夜来皓月才当午,

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

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

往事那堪忆。

花露月明残,

锦衾知晓寒。

其十三

雨晴夜合玲珑月,

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

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

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

凭栏魂欲消。

其十四

竹风轻动庭除冷,

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浓妆,

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

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

画楼残点声。

其十五

玉纤弹处真珠落,

流多暗湿铅华薄。

春露浥朝华,

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

本为风流出。

看取薄情人,

罗衣无此痕。

篇6:温庭筠菩萨蛮

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延伸向脸颊,逐渐清淡,像云影轻度。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大意】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此词对后世颇有影响。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剧终曲曾采用此词原文为歌词,由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

篇7:温庭筠《菩萨蛮》

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诗词鉴赏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 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 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此词对后世颇有影响。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剧终曲曾采用此词原文为歌词,由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

【知识扩展】

温庭筠(wēn tíng yún),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 (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即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菩萨蛮温庭筠课件

温庭筠菩萨蛮意境

温庭筠菩萨蛮欣赏

菩萨蛮温庭筠朗诵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菩萨蛮温庭筠句子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的教学设计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注释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的具体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意象(通用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温庭筠菩萨蛮意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