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论语的练习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张沛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论语的练习题,(共含4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张沛”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课文论语的练习题,

篇1:课文论语的练习题,

课文论语的练习题,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小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题1:给下面划线的词注音。 (2分)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2分)

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

小题3:下列划线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题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参考答案:

小题1:wǎng dài

小题1: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

小题1:B

小题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小题1: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此题为文言文的考查,涉及到读音、词语和句子的解释,文言虚词和句言警句的积累。提示考生文言文中的字要读准,注释中的词语句子要熟记于心,其实仍然是文言文基本知识的考查。此题难度不大。小题2中的“以”原句中意为“凭借”,与B项中的“以”字意思一样,属于该字的常规用法之一,或者说是“可以”一词的考查,“可”为“可以”,“以”为“凭借”。

篇2:课文论语十二章预习练习题

课文论语十二章预习练习题第一部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 )(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可以为师矣( )( )( )

15.人不堪其忧(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8.饭疏食饮水( )( )( )

19. 曲肱而枕之( )( )

20.不义而富且贵( )

21.于我如浮云(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子在川上曰( )

25.逝者如斯夫( )( )

26.不舍昼夜( )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

29.博学而笃志( )

30.切问而近思( )( )

篇3:课文论语十二章预习练习题

课文论语十二章预习练习题第二部分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七、词语活用归类

3.知: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温故而知新( )

4.乐:不亦乐乎(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学而时习之(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传不习乎(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5.饭疏食饮水(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7.温故而知新( )( )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篇4:论语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

三省()罔()殆()

2.填空:(5分)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⑹不知①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

⑺见贤思齐焉(齐:)

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⑶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5分)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

6.试将本文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解释。(3分)

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

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4分)

第二部分: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9.“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6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⑷温故而知新()

⑸学而不思则罔()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

课文《詹天佑》练习题

课文惊弓之鸟练习题

《望月》课文练习题

语文鹬蚌相争课文练习题

课文《影子》课后练习题

《猴王出世》课文同步练习题

课文《影子》的相关练习题

小学课文《听声》同步练习题

课文《我真希望》课后练习题

绿色蝈蝈课文预习练习题

课文论语的练习题,(锦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课文论语的练习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