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及对策(共含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熊维妮”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及对策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并使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更加剧烈.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有着深刻的原因.对我国将产生重大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有效解决和整合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在全球化语境下,更加从容,自信地融于世界.
作 者:杨影 裴显霖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长春,130031 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8(10) 分类号:G0 关键词:全球化 文化价值观 冲突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价值趋同
自近代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原来彼此孤立的不同价值体系以及以之为基础的不同的文明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发生了日益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调和的,以致于有的学者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事实上,在不同价值体系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同时,彼此之间也在不断地在不同程度上融合和趋同.价值趋同,并不意味着价值一统.与全球化相伴随的.将是,人类在一些基本的价值理念方面形成共识并遵循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价值准则;在具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方面,不同的人类群体各有个性和特色,一元与多元和谐共存.人类整体的共同价值体系与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人群价值体系协同作用,将构成未来人类价值体系的总体图景.
作 者:江畅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 刊 名: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年,卷(期): 3(4) 分类号:B82 关键词:伦理学 价值冲突 全球化 价值趋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及价值观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的文化与价值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尖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基本格局与态势的冲突、文化霸权与文化主权的冲突.全球化借助网络技术与语言,加剧了文化冲突的`复杂性,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呈全方位态势.这一冲突对中国文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个发展的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尤为重要.
作 者:李学丽 王鹤岩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刊 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4(4) 分类号:B019.1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价值冲突 价值观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相遇--趋同、冲突与融合
全球化是一种全方位的历史进程和叙事模式.文化全球化跨越了文化的边界,打破了文化表达方式的单一性,并日益成为诠释事物的文化场景.围绕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和发展趋势,学术界形成了趋同论、冲突论(异质论)与融合论三种观点.融合论超越了趋同论与异质论的相互矛盾之处,强调文化的.地方化,主张文化在相遇之后可以相互借鉴.这一观点为全球化下中国文化的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 者:吉国秀 Ji Guo-xiu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辽宁,沈阳,110034 刊 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9(4) 分类号:G05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趋同论 冲突论 融合论 文化自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化
中西方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中华文化面临较大挑战.探讨和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如何使中西方文化在碰撞之中不只是冲突而是交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 者:吕艳君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学院,社科学院,北京,100024 刊 名:工会理论与实践 PKU英文刊名:THEORY & PRACTICE OF TRADE UNIONS JOURNAL OF CHINA LABOR COLLEGE 年,卷(期): 17(2) 分类号:G03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强势文化战略 碰撞 交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本土文化若干问题
借助瞬息万变的现代化传媒技术和信息技术,文化全球化已经和经济全球化一起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面对文化全球化,本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一定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理论上的建构,以及相应的对策研究、文化安全等问题必定要提到议事日程.同时,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如何保证本土文化自己的民族性等问题,是我们需要认真思索的课题.
作 者:苏跃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北方论丛 PKU英文刊名:THE NORTHERN FORUM 年,卷(期): “”(4) 分类号:G0 关键词:文化 全球化 本土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伦理反思
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领域的巨大变化,产生了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对许多伦理问题的关注.反思我国当前面临的挑战,在价值层面加以审视,通过对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对功利主义的规范与引导;对规则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倡导与强化,实现伦理价值的复兴与重建.处理好同质与异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边缘对霸权的消解过程中建设我们的`特色,发挥我们的优势,使全球化与中国传统的碰撞成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并进过程.
作 者:孙芳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 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年,卷(期):2004 “”(7) 分类号:B82 关键词:全球化 爱国主义 功利主义 规则 创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选择
在科技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同时,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应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同时,更要注重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保持和发展中国文化的民族独特性.
作 者:曾煜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23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7(1) 分类号:G03 关键词:全球化 同化 异化 交往 融汇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初探
在21世纪,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探讨了全球化对世界教育及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包括全球化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影响,同时关注全球化进程中影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的几点因素
作 者:褚旭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全球化 全球化教育 高等教育 改革全球化背景下的伦理反思
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领域的巨大变化,产生了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对许多伦理问题的关注.我们应当处理好同质与异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边缘对霸权的消解过程中建设我们的.特色,发挥我们的优势,使全球化与中国传统的碰撞成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并进过程.
作 者:孙芳 王佳庆 作者单位:孙芳(哈尔滨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王佳庆(黑龙江省商业职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年,卷(期): 23(7)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全球化 爱国主义 功利主义 规则 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前景与本土对策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生产分工国际化,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是一种世界性的制度安排,WTO、IMF、World Bank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其游戏规则体系构成了全球化的基本制度框架。全球化必将对各国经济产生广泛的正外部效应。诸如,经济全球化加速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促进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促进全球生产力迅速提高和世界经济的新发展,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市场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对“学习”和创新提供了最基本的刺激,促进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各国扩大对外贸易,从而带动本国经济增长;资本流动自由化,有利于各国通过利用外资而引进技术,促进本国的技术升级,获得技术的外溢效应;生产分工国际化,使各国可以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实现资源互补和产业升级。但是,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难免带来一些负外部效应。近年来,世界上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经济危机,都与经济全球化有关。
作为全球化进程的后来者,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确定符合本国实际的战略和对策,加速形成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优势的制高点。在全球化框架下,中国面临两大主题:一是在今后若干年内加快体制转型,迅速适应和融入WTO的规则体系,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大力推进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外溢效应。而这两个方面的进展和已有的产业基础是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力量。目前,中国正处在走向成熟的经济成长阶段和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齐头并进的局面。这种格局对于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必将获得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
房地产业:新一轮增长周期已经展开
近来,中国经历了两次房地产业的增长周期,第三次房地产业的增长周期已经展开。第一次是从1981年开始至80年代末,中国大陆初步形成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第二次是从1992年开始,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到跌入谷底,出现恢复性增长,平稳增长。,新一轮房地产业的增长周期启动,房地产业迅猛发展,预期这一轮增长周期仍将持续5年以上。从整体上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国房地产业迅速进入成长期,并具备了高成长性产业的特征。1994~20,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平均增长18.7%,年高达25.3%,1~6月更高达32.9%。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连续多年达到4~5%,2001年这一参数达到6.51%。1991~19房地产销售面积年平均增长21.70%,1991~2001年,房地产销售额年均增长34.55%。
与前两次相比,新一轮房地产业增长周期的景气时期必将持续更长时间,并具有一系列新的变化特征。这是因为:
(1)前两次房地产业增长周期,基本上是在住房实物分配制度条件下完成的,房地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很低,这种制度条件严重阻碍房地产业的`发展;新一轮房地产业增长周期是在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展开的,大大削弱了房地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房地产业发展的制度条件初步形成且日趋完善,“制度至关重要”,制度效率提高支持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
(2)前两次房地产业增长周期,是以集团消费、集团投资为主角,房地产市场需求受到抑制;这一轮房地产业增长周期,个人成为房地产消费和投资的主体,房地产正在成长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并具备了新经济增长点的特征和条件。
根据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消费品市场成长经验,排浪式消费第一浪和第二浪之间要经历7~的积蓄准备期,从消费结构变动周期的经验波长和近几年消费品市场的表现来看,近期资讯产品、住宅和轿车正在成为消费热点。相对而言,住宅的收入需求弹性
[1] [2] [3] [4] [5]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覆盖面最广、渗透性最强、影响力最持久的发展态势。它改变社会 历史的进程,更新人们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资本、技术和市场 力量推动各个民族国家相互作用,其深度、广度和强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整体性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 动、社会活动跨越国界,实现超出以前特定范围的密切联系。全球性事件影响一国,而 一国情况会引发全球性后果。全球化进程使得国际事务与国内事务的界限变得模糊,使 得人类活动的空间日益缩小。全球化既不是单一状态,也不是线性过程。经济生活的日 益同质,要求不同体制、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遵循共同的游戏规则和制度安排,从而导 致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生活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改变。人们高度重视经济领域的全球化, 同时更为关注非经济领域的全球化。
如果说,全球化把各个国家不可抗拒地纳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那么,全球化 也把政治文明送到每个国家。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作为动态的 历史过程,政治文明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内涵。这些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文明,均体 现着以民主为核心的实践价值和运作机制。诸如,平等、自由、人权、民本的价值,权 力制约、民主监督、公正选举的机制等。政治文明与全球化进程中市场经济的演变十分 相似。市场经济的体制、政治文明的价值和机制最初产生于某一国度,但后来却超越了 国界,成为整个人类的共同文明成果。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都有特定的经济基 础,有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 、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 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 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 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因而,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衡量其进步状态,相应地也就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
社会文明在市场经济向全世界拓展的过程中,逐渐裂变为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 文明,并且三者间相互联接、相互作用,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民族的文明由此才能够 成为世界的文明。全球化把各国文明吸纳、揉合在一起,把先进的、具有共性的文明成 分和文明因素创新成人类的共同文明。
二
政治文明在人类社会的文明体系居于重要位置,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必 然发生三方面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思维的关系,相应地形 成社会的物质经济结构、政治法律结构、思想意识结构等三大结构和社会物质生活领域 、政治生活领域、精神生活领域等三大领域。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不仅表现为劳动 产品的剩余和书写文字的应用,而且表现为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古希腊留下的文 明遗产,不仅包括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也凸现出政治文明成果,如强调个人 的自由和责任,以及城邦制、共和制的理论和实践。近代资产阶级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 异彩纷呈,既包含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更突出了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 。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