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销售队伍现存问题的原因及后果分析(共含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熊猫的耳朵”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原因分析 销售队伍的上述常见问题一般是出自3个方面的原因:
图1-3 销售队伍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示意图1.结构设置不当
销售队伍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个销售管理系统的结构设置存在问题,尤其是销售队伍管理的结构设置有问题,
销售目标的确定、销售的组织形式(是按产品划分,还是按客户群划分或者是简单按区域划分)和流程的搭配(到底什么时候和技术部门配合,什么时候向其他部门申请,应收账款怎么协调控制)等等,这些都属于结构设置问题。如果结构设置不当,就会产生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前面所讲的6大类问题。
【案例】
独当一面,单线联系 【在市场划分上,A公司简单地按地区来划分,其结构设置是区域型组织模式,也就是张三负责东城区,李四负责西城区等。例如张三负责东城区的整个销售工作。这就形成一种独当一面的局面,单线联系,即东城区所有的客户都是张三单线接洽、联系。销售初期,经理给了张三一些名单,让张三去接洽客户。开始时张三还跟经理交流客户各个方面的情况,但随着业务能力的增强,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掌控这一方的客户。因为所有的客户虽然认识了公司,但更多是认识自己,在客户眼中,公司和张三完全是一体的,他代表了公司,代表了所有的产品,这就是典型的独当一面、单线联系案例。
独当一面、单线联系,实际上就等于把这个区域完全包给销售员了。在这个结构下,公司和销售经理所掌控的客户信息非常少,这就是结构设置上出现的问题――缺乏相应的侧面性结构和基础结构。】
2.过程控制不佳
造成销售队伍出现诸多方面问题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过程管理控制不当,
销售经理或者总经理管理销售人员的工作主要有3个方面:招聘、培训和管理控制。如果对这3项工作把握得不理想,也就是过程控制不当,就容易产生问题。
【案例】
承包制、放羊式管理 【A公司的销售部制定了明确的政策,只要销售员在一个季度之内拿到一定额度的订单,销售一定套数的管理软件,就算完成销售指标,就能够拿到底薪和比较高的提成。这样A公司的销售人员都一门心思放在业绩上了,而中间的管理动作如参加公司的例会、参加公司的培训、参加公司的文化和制度方面的学习、填写必要的管理表单以及进行工作谈话等等,都没有了。由于平时这方面缺乏管理,销售员很自然就认为只要把业绩搞好就是最好的,而且这些业绩全是自己一个人努力的结果。
承包制、放羊式管理就是业绩一票否决。显然,A公司的承包制、放羊式管理导致了销售人员的思想变化,也最终导致企业对整个销售部门的管理混乱。】
3.评价和培训不到位
第三个原因是团队的评价和培训存在问题。那么应该怎么做?在团队的发展过程中,对销售人员评价之后,应该针对不同人员分别采用不同的作法:哪些人应该培训辅导,哪些人应该激励,哪些人需要继续观察,哪些人应该调整岗位或者辞退等。
【案例】
疏于培训,草莽英雄 【A公司从来不重视对销售队伍的培训,培训机制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结果销售人员只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销售员对产品的了解比较深入,于是以产品去打动客户;有的酒量很不错,于是经常与客户“煮酒论英雄”,以酒量去征服客户;有的则搞一些桌椅底下的交易,专走旁门左道。运用以上各种方法,A公司的一部分销售人员也的确有了不错的业绩,这部分人,就是所谓的“草莽英雄”。
这些“草莽英雄”对于自己能干出一些业绩很得意,都觉得自己本领很大,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熟悉真正规范的销售流程和模式。】
高职院校辅导员选聘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选聘在选聘依据、选聘方式、测评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选聘缺乏理论依据、没进行辅导员岗位资格任职分析、忽视测评人员培训.
作 者:莫铁军 作者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006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胜任力 特质一、销售队伍管理的迷思:
迷思1
四类销售代表:“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出活不出利”,销售代表虽然出勤了,但可能是在公司里或在市场上的旅馆里;虽然销售代表在市场上拜访客户,但拜访效率很低,一天可能只拜访一两位客户;有的销售代表虽然很勤劳,每天拜访十几位客户,但是客户的成交率很低,只有效率,没有效果,只有勤劳、苦劳、疲劳,却没有功劳;有的销售代表虽然销售量很高,但对公司的贡献未成正比,销售的“质量”却不佳,回款率低。
迷思2
销售代表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变能力为销售力”。多数销售主管只给业务代表制定了销售目标,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迷思3
销售代表管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对销售代表的被动式管理,而非销售代表自动自发,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迷思4
销售代表的激励机制,过分类信金钱的奖励作用,将金钱作为唯一有效的激励手段。
二、销售队伍管理迷思的原因分析:
销售主管的管理角色错位
绝大部分销售主管都是由优秀的销售代表提升上来,他们往往在业务上尤为擅长,提升为主管之后,角色由原来业务型转变为管理型,主要责任是通过提升销售队伍的能力和热忱,达成销售业绩的倍增。现实中,提升销售主管之后,角色并未适时调整,虽然职务销售主管,却还干着大销售代表的事情,大部分时间还是亲自跑客户,亲自签单,依然是扮演一位签单高手的业务角色,而忽略了对销售代表的管理、指导、激励和控制,凡事由“亲自干”最后走向“独自干”,既“不放手”更“不放心”。形势迫使主管事必躬亲,结果是销售主管身心疲惫,销售业绩并不理想,由于销售主管精力和时间有限,疲于奔命,没有精力去指导激励下属,公司业绩的持续提升后劲乏力,销售成本越来越高,发展受到制约。主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负担过重,个人容易停滞不前,发展也深受限制,
销售代表主要扮演办手续等基本程序性工作,销售代表的士气低落,造成“双输”的局面。销售主管的最有价值的作用不在于签了多少定单,而在于培养出多少能签单的高手,缔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销售团队。 销售队伍的心态调整与能力提升
影响销售代表业绩的自身因素主要是销售代表的心态和能力。销售工作本身是一项挫折感较强的工作,来自市场、客户、公司主管、同事等外在因素都能影响销售代表的心态,而销售代表的心态又直接影响能力的发挥,销售工作首要关键在于一个“勤”字,可以将销售代表分为四类:I类销售代表可以通过加强辅导和训练,提升销售能力;II类销售代有是超级销售代表,各企业应提升此类销售代表在销售团队中的比例;III类销售代表能力有余而勤劲不足,属于“出工不出力”,应努力协助销售代表调整心态,激发其将潜能释放出来;IV类销售代表应及时果断予以淘汰。
销售培训的误区
虽然许多企业重视销售培训,开展多次的销售培训,然而,却很少有企业对培训的效果做出评估,培训的方式及内容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有助于公司销售业绩得以提升?“填鸭式”的培训方式,教师只能教给我们知识,教练才能教给我们技巧、技能。“实践出真知”,培训最好的讲师是公司的销售主管,最好的教材应是公司内发生过所有案例的汇编。不同公司应致力发展一套属于自已的业务精兵训练模式。
销售表单、报告未能善加运用
为加强销售行动追踪,各企业建立了各种表格、表单,要求销售代表填定,一方面销售代表是否坚持认真、实事求是填写,另一方面,销售表单提供的资讯是否得到销售主管的正确运用,作为追踪和决策的参考。仅通过表格、表单、报告来追踪销售代表的行动是不够的,还要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销售代表的思想动态变化。了解销售代表业绩未能达成的深层次原因,以便制定解决问题的正确的应对措施。
销售队伍的管理、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 销售主管主要是通过电话追踪,了解销售代表的行踪,只能解决“出勤不出工”问题,却未能有效解决“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问题。
“中国首届健康产业会销管理层精英论坛”发起人、资深撰稿人、营销界培训师、健康产业资深策划人、天津市抗衰老学会理事、天津安泰健康产业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电子邮件>>: 63056842@qq.com[/i]
中学生作文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
摘 要:应试教育易导致中学生写作题材思维僵化,了无新意。当前,中学生作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过于功利,教学资源过于狭隘,教学方法过于机械,教学评改过于刻板。这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封闭单一的教学资源,形式主义的作文训练,全权主义的教学评改。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改
以往的应试教育易导致中学生写作题材思维僵化,了无新意。作文难教、难写现象普遍显露,所以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尤其是增强他们自身情感的原生再现,改变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悲哀:学生把作文当做拦路猛虎,教师把作文教学视为难登的高山。笔者结合自身进行了思考,认为问题表现于以下几方面。
一、中学生作文教学的现存问题
1. 教学目标过于功利
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中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其内在发展,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考试、升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产生了为达到拥有好成绩的目的,让学生套范文、仿范文、押作文,作文成了奉本作文、应试作文。如《我的妈妈》,一般这样的作文教师的铁定要求是开头从妈妈的外貌入手,而妈妈的外貌描写大多聚焦于斑白的花发、眼角的鱼尾纹、布满皱纹的双手,弄不好就模仿《春蚕》里老舍描写妈妈有一手的茧子。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学生大都写正面形象,很少写反面形象,并且为了博取老师的赞赏,中学生通常都写妈妈如何地照顾、爱护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是如何努力的,在家庭中如何省吃俭用的优点,就是不写妈妈爱唠叨、脾气不好等缺点。通过同学们写的作文可以看到,中国孩子描写妈妈的形象都是千篇 一律的。
2. 教学资源过于狭隘
传统的作文教学内容只注意文体而缺乏对写作素材的搜集,并且只注重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忽视了大自然这一丰富资源。有人认为读课堂教学之外的书不叫读书,学生局限于狭小的生活圈子,导致许多中学生写出的作文含义不深或不新,内容空泛虚构,模仿甚至照搬作文选上的文章。
3. 教学方法过于机械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每单元写一篇习作,再配合写一篇观察习作,把学生的写作限定于同一时间,作文命题单一化,忽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性。(语文教学论文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即作文,只有运用多种训练形式,才能启迪学生的'创造火花,提高作文水平。如一篇文章叫《冷眼看作文》,对作文教学进行批判,说作文的训练,除了难忘的事就是有教训的事,要不就是半命题作文记一件××的事,翻来覆去还是那件事。总之,俗、俗、俗,苍白、苍白加苍白。有道作文题目叫《闲不住的××》,作文要求写人,有的学生写的是《闲不住的声音》,是一篇非常美的散文,但教师告诉他,你别这么写,跑题!从而让学生限于机械化的作文写作循环中。
4. 教学评改过于刻板
在评改中,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为权威,教师是评改的主动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但教师的评语往往单一,没有个性,只从结构、内容,语言等角度评改,对学生的文采、好段、好句不加赞赏。如在一次作文比赛中,作文题目叫《战胜自我》,有的学生写自己家庭如何贫困,父母下岗、爷爷生病、母亲艰难地供他上学等,而有的学生写的是平常的生活琐事,有的学生写的真情感人,而有的学生写得平淡无奇。这时教师往往会对较差文章予以全盘否定,甚至作文中的好段或好句也被一齐否定,结果大大减弱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作文更无好感。
二、中学生作文教学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1. “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学生由于年龄小,在学习生活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向师性,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把教师视为权威。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全权包办,用自己的思想和模式灌输学生,使学生失去主体性;作文命题主观性、盲目性强,命题激不起学生的创造火花。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指导过多或指导不当,都会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目标上只注重学生的作文教学达到与否,忽视学生的自身体验,使学生缺乏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美的艺术能力,写不出有创意、有内涵的文章,长此以往,这种作文教学观念将会阻碍甚至扼制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封闭单一的教学资源
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接触大自然,但传统作文教学更多的是把学生禁锢在课本中、教室中,完全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作文与生活脱节。一提起作文,教师们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教室,眼睛就盯住讲台这个人类社会中最小的舞台,幻想在这里创造最优秀的文章。并且学生只接受语文学科教育,没有接受语文学科的生活教育。
3. 形式主义的作文训练
传统的作文训练是作文的归类训练和技巧的写法训练,对于一些作文,中学生会发现有规律可循。如前几年教育界总结了材料作文的写法模式:“引”(引用材料)——“议”(提出论点) ——“联”(联系实际) ——“结”(归结全文)的“四字作文法”。这几年的话题作文,虽然在打破陈腐的作文格式和思维模式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却开始出现新的形式主义倾向,如编故事模式、写寓言模式等,不论哪种模式,都提
供了优秀作文作为蓝本。究其实质,作文写作仍是重形式高于重内容,对考试方法指导重于对生活和学习的指导,这种偏重形式的倾向作文教学,束缚了中学生的心灵与手脚。
4. 全权主义的教学评改
全权评改即教师完全按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评改学生的作文,而不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及闪光点,久而久之,学生也形成一种观念即把教师的评改当做作文评定的唯一标准。虽然教师为讲评兢兢业业作准备,讲评时也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则昏昏欲睡,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局外人的地位。究其原因,是由于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代替了写作主体——学生的主角地位,在评改的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主讲、主导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失去了评改能力的培养机会。教师的包揽某种意义上还养成了学生的惰性:反正作文只同老师一人见面,写得好坏都是那么一回事,发下来看看分数、评语就往抽屉里塞。还有一部分学生因其作文心理被老师所左右,对老师的赞语沾沾自喜,对批评则垂头丧气、心灰意冷,评改无法对学生形成良性刺激,反而扼杀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综上所述,现实中的中学作文教学阻碍甚至扼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象是显而易见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在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训练形式、内容、评改方式等方面给以优化。
参考文献:
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曾宪文,吴秉忱。写作与创新.北京:作家出版社,.
刘淼。作文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于网络财务报告现存问题的分析
网络财务报告是指企业通过万维网(WWW)或与因特网相关的传播媒体披露企业各项经营业务与财务信息,并将反映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的财务报告存储在可供使用者随时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查询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当一个公司在其网站上披露完整的一套财务报表(包括附注和审计报告),或者能链接到存放在因特网其他网站的财务报告,我们都视之为网络财务报告。它是会计发展的新兴领域。
一、网络财务报告的优点
在网络会计下,网络财务报告具有传统的财务报告无法比拟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信息即时传送,时效性强。
网络时代以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可以快速传输数据、文字、声音、图像等内容,具有双向传输、高精度、数字化传送等特征。其传播速度、信息容量及参与性是任何一种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同样,也正是因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及财务报告的提供,都可以实时进行,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上网访问企业的主页,随时掌握企业最新的及历史的财务信息,在第一时间查询自己所关心的有关信息,不必等到会计期末,提高了信息使用功能,克服了财务信息的滞后性。这种即时处理、随时提供信息的特点是传统会计报表所无法比拟的。
(二)披露的信息容量大。
网络经济时代,基于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及网络迅速的传输功能,使企业扩大披露信息的容量成为现实,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信息使用者多元化的需要,财务报告既要反映货币信息,又要反映非货币信息;既要反映财务信息,又要反映非财务信息,使公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在线访问,信息需求者可以获得网上企业开放的所有关于企业各层面上详尽程度不同的信息。可见,网络财务报告的运用,有效地扩大了披露信息的容量。
(三)更具个性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类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崇尚个性显露,这也就产生了一个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问题,即针对不同需求者的独特信息需求进行独特的针对性提供。网络为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及时交流创造了条件,网络财务报告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网络环境下,借助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人机对话功能,信息使用者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统一格式的财务信息,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相关会计信息,并可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满足自身的使用需求。网络财务报告可以按照使用者指定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信息,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报告所含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提供相关的财务指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使用者分析财务报告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信息提供的相关性,更好地实现了会计目标。
(四)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财务报告可以使企业自身的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在一套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可以生成多套信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多元财务报告,建立会计频道。信息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去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网络会计将按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
二、网络财务报告现存问题
(一)网络媒体的杠杆作用不明显。
现行的网络财务报告,大部分公司在信息的表达方式上仍采用文字的表达方式,在形式上则多为PDF和HTML形式,基本上还是纸制报告的翻版。网络只是充当了另一种发布信息的模式,网络平台形象直观的作用没有体现,也没有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带给会计的快速和便捷。
(二)网络安全存在风险。
网络财务报告的安全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风险:1、在信息发布之前,公司内部人员可能会出于利己的目的,对原始会计数据及系统程序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从而造成信息失真。2、信息发布后,网络黑客和竞争对手可能会非法修改或恶意篡改网上信息。3、网络技术因素引起的网络瘫痪、数据库无法使用,以及电脑病毒所引发的系统崩溃等。由此可见,网络财务报告在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自身处于风险之中,加强网络安全是更好地使用网络财务报告的保障。
(三)网络审计工作还不完善。
现有的网上财务信息,有些是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些则未经审计。而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信息显然缺乏一定的可信度,这必将对使用者的决策造成一定风险。以上情况的出现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原因:
1、审计立法的不适用性。面对网络会计的出现,网络审计应运而生。网络审计的对象、线索、方法、流程、结果等各方面相对于传统审计都发生了变化,以往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了。
2、审计人员的审计技术有待于提高。和审计立法一样,由于网络审计相对于传统审计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也要适应这一变化,提高相应的审计技术。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审计人员还停留在原有的审计方法上,造成了上述情况的出现。
有关网络财务报告现存问题的分析
一、网络财务报告的优点
在网络会计下,网络财务报告具有传统的财务报告无法比拟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信息即时传送,时效性强。
网络时代以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可以快速传输数据、文字、声音、图像等内容,具有双向传输、高精度、数字化传送等特征。其传播速度、信息容量及参与性是任何一种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同样,也正是因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及财务报告的提供,都可以实时进行,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上网访问企业的主页,随时掌握企业最新的及历史的财务信息,在第一时间查询自己所关心的有关信息,不必等到会计期末,提高了信息使用功能,克服了财务信息的滞后性。这种即时处理、随时提供信息的特点是传统会计报表所无法比拟的。
(二)披露的信息容量大。
网络经济时代,基于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及网络迅速的传输功能,使企业扩大披露信息的容量成为现实,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信息使用者多元化的需要,财务报告既要反映货币信息,又要反映非货币信息;既要反映财务信息,又要反映非财务信息,使公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在线访问,信息需求者可以获得网上企业开放的所有关于企业各层面上详尽程度不同的信息。可见,网络财务报告的运用,有效地扩大了披露信息的容量。
(三)更具个性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类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崇尚个性显露,这也就产生了一个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问题,即针对不同需求者的独特信息需求进行独特的针对性提供。网络为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及时交流创造了条件,网络财务报告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网络环境下,借助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人机对话功能,信息使用者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统一格式的财务信息,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相关会计信息,并可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满足自身的使用需求。网络财务报告可以按照使用者指定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信息,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报告所含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提供相关的财务指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使用者分析财务报告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信息提供的相关性,更好地实现了会计目标。
(四)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财务报告可以使企业自身的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在一套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可以生成多套信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多元财务报告,建立会计频道。信息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去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网络会计将按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
二、网络财务报告现存问题
(一)网络媒体的杠杆作用不明显。
现行的网络财务报告,大部分公司在信息的表达方式上仍采用文字的表达方式,在形式上则多为PDF和HTML形式,基本上还是纸制报告的翻版。网络只是充当了另一种发布信息的模式,网络平台形象直观的作用没有体现,也没有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带给会计的快速和便捷。
(二)网络安全存在风险。
网络财务报告的安全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风险:1、在信息发布之前,公司内部人员可能会出于利己的目的,对原始会计数据及系统程序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从而造成信息失真。2、信息发布后,网络黑客和竞争对手可能会非法修改或恶意篡改网上信息。3、网络技术因素引起的网络瘫痪、数据库无法使用,以及电脑病毒所引发的.系统崩溃等。由此可见,网络财务报告在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自身处于风险之中,加强网络安全是更好地使用网络财务报告的保障。
(三)网络审计工作还不完善。
现有的网上财务信息,有些是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些则未经审计。而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信息显然缺乏一定的可信度,这必将对使用者的决策造成一定风险。以上情况的出现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原因:
1、审计立法的不适用性。面对网络会计的出现,网络审计应运而生。网络审计的对象、线索、方法、流程、结果等各方面相对于传统审计都发生了变化,以往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了。
2、审计人员的审计技术有待于提高。和审计立法一样,由于网络审计相对于传统审计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也要适应这一变化,提高相应的审计技术。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审计人员还停留在原有的审计方法上,造成了上述情况的出现。
(四)网络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滞后,缺乏操作指南。
到目前为止,除要求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国际互联网网站上刊载年度报告外,我国就公司在自己的主页上发布财务信息还没有一套规范网络财务信息报告的政策法规出台。也就是说,网络财务报告还没有成体系的规范对其进行约束,这使网络财务报告的质量受到一定的置疑,相关会计准则不及时出台,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将大大受到阻碍,并成为制约网络财务报告发展的一大障碍。主要有以下表现:1、财务信息在网上披露的内容、范围及程度等方面,由于还没有可操作的指南性文件,使信息的披露有一定的任意性,造成信息使用者在比较不同公司的网上财务报告时会觉得有很大的差别,觉得无章可循。2、目前,对于擅自改动年报内容的公司如何界定其法律责任,还没有正式的法规。3、公司披露的各种信息庞杂,极其不规范。公司对投资者、债权人、财务分析人员等有用的信息可能不披露,导致投资者、债权人、财务分析人员还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去寻找信息,网络没能发挥减少成本、提高信息传播速度的作用。
有些公司发布的财务信息中包含过量相关度不高,对决策作用不大的信息,这样的披露不但会对决策者产生误导,而且这些无关信息可能会掩盖真正的相关信息,最终影响投资者的预测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