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就业压力大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受限(共含5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parkli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就业压力大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受限
5月29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下达20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今年博士研究生将招收71020名,其中学术学位69305名,专业学位1715名。硕士研究生招生560000名,其中学术学位322763名,专业学位237237名。此外,通知还强调年起,将取消国家计划和自筹经费“双轨制”,将继续实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等专项计划,严格控制科研项目和经费缺乏、培养能力明显不足的招生单位和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
限制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和专业招生规模
据介绍,各研究生计划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将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招生计划的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认真分析,切实优化学校间、学科专业间招生结构。将通过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整共同支持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发展、高水平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科研项目建设,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坚决限制科研项目和经费缺乏、培养能力明显不足的`招生单位和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坚决限制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和专业的招生规模。
研究生招生加速 就业压力大
研究生学历比本科生高,但是就业压力却盖过本科生,这正是当下就业市场的现状。麦可思近日发布了届毕业生求职压力分析,调查显示,硕士毕业生求职压力大的比例要超过本专科生。有专家指出,研究生就业压力大,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年来研究生持续扩招所致。
既要求职又要治学
压力山大
去年拿到文学硕士学位的陈小姐现在一家合资企业做市场营销,谈及去年此时拼搏求职的情景,她仍觉得有点“不堪回首”。
陈小姐说,硕士生的最大苦恼,就是既要实习、求职,又要写高水准的学术论文。“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求比较低,只要完成,总归能过的。而博士生大多是走学术道路了,不需要到处实习,所以能安心做学问。而硕士生呢,绝大多数都想找工作,但硕士论文的要求又很高,可谓‘两头难’。”据陈小姐介绍,硕士论文写起来颇费周折,去年在正式答辩前,校方还组织了预答辩,结果很多同学都没过,需要反复修改论文。另外,硕士生还必须在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或在普通学术期刊上发两篇论文,这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也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要命的是,在你为写毕业论文、发表论文烦恼时,你还要一边在公司实习一边到处投简历。”去年论文预答辩时,正赶上求职高峰,让陈小姐和同学们在两条“战线”上疲于奔命。与很多同学相比,陈小姐算是未雨绸缪的,在考上研究生后,她就开始了实习的历程。因为她觉得,研究生总共才读两年半,晚实习不如早实习,否则求职时会没有竞争力。于是,在这两年半时间里,她先后去了六家公司实习。很多时候,她要和正式职工一样,留在单位加班。在她看来,付出的辛苦还是值得的,“一些同学实习得比我晚,结果写论文和实习大‘撞车’,那压力就更大了。 ”
学历高优势有限
问出身问到中学
“一场场招聘会跑下来,感觉好一点的用人单位规律可以概括为‘211’高校简历收下,‘985’高校进笔试,像我这种普通高校的,就算是研究生,有的单位根本连简历也不收!”来自某市属高校的理工科专业研究生小唐郁闷地说。
最新对2013届未签约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硕士毕业生认为目前求职压力大的比例(70%)最高,其次为本科毕业生(67%)、高职高专毕业生(66%)。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企业HR透露,光学历高在目前才市上所占优势有限,不少企业HR在招聘应届生时,不仅仅关注其研究生学校,还要看本科所在学校,有的甚至要刨根问底了解求职者高中在哪儿就读。至于为什么这么做,该HR解释道,企业在用人过程中发现,来自好中学的学生往往“差不到哪儿去”、“当前的教育越往下基础越扎实”。
“有很多学生考研并非基于对专业的兴趣,有的本科所在院校很普通、希望借读研镀一镀金,有的干脆把读研作为来到大城市的跳板”,这名HR分析道,“这些‘动机不纯’的研究生最终还是得面临严峻的就业现实,他们的希望往往会落空,如果此时心态再不放平,求职就更困难了。 ”
持续扩招致研究生
就业低迷
而面对研究生就业压力大这一问题,一高校就业中心负责人认为是因为这几年研究生持续扩招的原因。“这几年研究生就业确实不如几年前那么好。四五年前,研究生的就业相对较容易,没有太大压力,但这几年研究生总量有增加,在增量上更是相对其他学历层次都要高,应届毕业生也逐年增长。加上这几年全球经济形势都不太好,导致市场用人需求也不是太好。”
据了解,年初,教育部发布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叫停了持续的本专科生扩招。然而,研究生招生规模却高歌猛进。20,我国研究生的计划招生规模达到了584416人,与的44.9万人相比,5年间招生规模增长了30%。
与招生“加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究生就业率近年来持续低迷。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自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开始,一直到,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
跟风考研
法学硕士求职压力最大
目前,高学历、低就业的态势正在蔓延。很多硕士研究生就业层次与本科生就业范围重合,研究生和本科生、甚至和专科生竞争同一个岗位的情况不在少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直言,在部分高校,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其实都没有做好迎接大批量研究生的准备工作。
专家指出,中国高校有一种倾向,专科学校向本科学校看齐、本科向“211”看齐、“211”向研究型大学看齐。发展定位和层次不明晰,造成一些高校盲目扩招研究生,向研究型大学进军。而不少高校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更是助长了研究生扩招的势头。目前,在不少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本科生。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专业硕士毕业生求职压力也会存在差异。调查显示,硕士法学(79%)、农学(77%)和文学(77%)专业毕业生认为目前求职压力大的比例较高。相对而言,工科类、应用型的专业就业机会比较多,偏文科类的就业难度和压力要相对大一点。该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学生考研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有些考生看到其他人考研,自己也去考研,却未去认真思考过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有些考生考研是为了进大城市;还有些考生是为了‘名校光环’。其实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更多是培养研究人员,但我们国家很多研究生,读研的目的并不是去做科学研究。 ”
不过,也有高校教育界人士认为,“研究生就业更困难”是个伪问题,国内的'总体情况仍然是研究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
观点
职业发展是马拉松
研究生要学会拼后劲
“研究生求职难于本科生,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应利女士认为,研究生就业难问题首先拷问的是当前教育制度的缺陷,研究生扩招虽能使部分学生“就业难”延后三年出现,但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企业看来,研究生整体含金量随扩招而下降,且高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普遍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再加上企业雇一个研究生势必要承担比雇一个本科生更高的用人成本,“实在不合算”。而学生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角度出发,就业最好能和所学专业对口,由于研究生比本科生在专业上多投入三年,不甘心转方向造成研究生就业面比本科生更受限。种种因素合力下,导致研究生尤其是非重点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压力反而高于本科生。
应利表示,研究生的“光环”已渐渐淡去,眼下职场偏爱的是“of-fice里的蓝领”,例如文秘、前台、销售助理、网络维护等办公室里的岗位,其实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经过得当的培训即可胜任,企业在用人时当然更乐意雇佣“性价比高的员工”。
“不过,研究生确实也有优势,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基本的写作、分析能力总体来说比本科生好一些,外语基础也更扎实”。应利建议,如果研究生真的对自己有信心,不妨在求职时放平心态、甚至适当降低起点。“不要一开始就咬定‘我是研究生、我起薪一定要比本科生高’、‘我学了七年,这个专业绝对不能放弃’,职业发展是一场马拉松,起步和本科生一样并不掉价,职场初期阶段稍微拉得长一点也没关系,研究生要做的是和对手‘拼后劲’。”
江西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从省教育厅召开的全省高校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江西省现有86所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达82.86万人,研究生增加到2.38万人。今后,江西省将控制和稳定本科和高职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质量。
考研教育网了解到,江西省普通高校由的32所增加到现在的'86所(含独立学院13所)。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省还将在高校建立若干个优质科研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中国大学网考研 )山西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与本科生持平
记者从山西大学获悉,20该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与本科生基本持平。山西大学年录取博士研究生114人,统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13人,各类专业硕士生540人,第一批省筹生178人,预计最终总数将与今年本科生2700人左右的录取规模基本持平。
在经历了扩招、稳定规模后,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压缩本科,扩大研究生计划,成为高校发展的方向。根据当前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山西大学不断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努力在学生数量分配方面实现研究生、本科生比例1:1战略布局。该校研究生学院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变化反映了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与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实现了这样一个跨越标志着该校构建多层次多类型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体系前进了一大步。
目前,国际对研究生的`培养一般有两个方向:学术研究型和面向应用型。我国过去对研究生的教育基本上是前一种,后一种则很少。山西大学在稳定学术型研究生规模的同时,扩大对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这是为了适应高科技时代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在我国一些发达的地区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甚至超过了本科生,比如浙江大学等。
浙江工商大学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
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将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实行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并重的战略转变,预计两类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将达到3∶2。
记者从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处了解到,今年学校实际录取硕士研究生993人,其中学术型605人,占总招生数的6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388人,占39%。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2011年增长较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4%。
2012年国家招生计划还未下达,但学校将坚持实行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向以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并重的'战略转变,进一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两类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将达到3:2。
浙商大研究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学校做了一系列的招生改革,逐步调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比例结构,优化培养质量;与之相配套的,对于硕导队伍实行分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