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就业压力大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我什么都不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扩招就业压力大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共含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什么都不怕”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大学扩招就业压力大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

篇1:大学扩招就业压力大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

大学扩招就业压力大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

大学年年扩招,学费不断增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读书无用论也在不断滋长。面临高三冲刺的同学们,或多或少也受到影响。根据《高考金刊》的读者调查,有60%的同学对未来感觉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大学和专业,不知道如何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高考金刊》记者本期采访了许多高中在校生、刚离开校园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已经工作多年的在职人士。就他们的经历,告诉同学们,如何理性地选择大学,如何看待所学专业,你的人生遥控器上,接下来该按哪个按钮。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

“知识改变命运”曾是我们笃信的一句励志名言,确实,在这一理念的召唤下,很多人成才,以自己掌握的知识找到了价值含量高的工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校规模与招生数量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与大学人才供给出现结构性矛盾,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同学奋斗了多年,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甚至是更高的学历与学位,到头来却落得“毕业等于失业”的无奈境地。基于此,很多同学、家长开始对大学或者知识能否脱贫,能否改变命运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些家长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难道上大学已不再有用了吗?

人物:王飞,高三在校生

王飞是重庆万州某重点中学高三借读生,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为了让她在更好的环境下学习,妈妈辞职从老家山东来到万州照顾她,而爸爸留在老家给她挣学费。随着高考临近,成绩没有太大起色的王飞压力越发的大了起来,她不想高考了,想退学回老家随便找个工作。“我成绩一般,上本科基本是没什么希望的,现在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都非常困难,专科就更不用说了。上次我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个故事:表弟是一个装修工,平均每月可以拿到3 000元左右。表哥大学毕业快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农民工表弟因而深有感触地说很庆幸自己没有考上大学。看到这个故事后我就想:既然大学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还不如现在就直接去工作,这样还可以减轻下父母的负担。我知道父母对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我现在还不敢把想法告诉他们,怕他们不同意。”

在同学们的来信以及电话中,我们了解到,像王飞这样的同学还不少。诚然,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缩小,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P表示,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他同时强调说,大学毕业生工作几年后的薪水变动率远高于农民工,且在大学生身上人力资源的投入收益最终会得到体现。

《金刊》观点

读大学到底有没有用呢?我们认为,读大学还是有用的。其实,评判读书是否有用,收入不是唯一的杠杆。不能因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就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一方面,如果单纯从金钱或收入来考量读书是否有用,这是对读书、读大学的一种狭隘理解。读书、考大学,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改变。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工由于拥有一技之长,且有工作经验,其收入相对来说高一点十分正常,再说不少农民工工作量大、劳动强度也大,为何就不能有高收入呢?

此外,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收入低,应该综合分析原因,比如学非所用,或者说没有学到知识,师生共同“混课堂”。日前,《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9.1%的人感叹当今好老师不常有,66.7%的人感觉当下大学生不认真上课情况普遍。试问,这样的老师,能教出有价值的东西吗?这样的学生,能学到真知吗?一旦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如何胜任工作?再加上大学课程设置脱离现实,难怪用人单位常常埋怨当今的大学生眼高手低。

读书,读大学,当然要考虑就业、考虑收入,但还应该看到,不能从过于功利的角度看待读书和读大学。西汉的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虽然此处的读书是狭义的读“书”,但毋庸讳言,读书确实具有神奇的效力,它带给人们的丰盈思想确实难以尽述。

再说,对于贫寒子弟来说,读书、读大学仍然是改变命运的一大“捷径”。也许在今天,上大学没有数十年前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不读书更可怕,一个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人与一个没有上大学的人相比,其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

有这样一句话:“除了知识,你的其他任何东西,包括金钱、房子、车子甚至爱人等都会被别人非法剥夺或占有,唯有知识才不会被别人夺走,只有自己努力获得的知识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因为每一个人获取知识的程度都有差别,有的知识你有,而其他人没有;有的知识你没有,而其他人有。总而言之,我们要利用好现在的宝贵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抵制某些偏激言论的蛊惑,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意图去努力,不断给自己补充新的营养(即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就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优势,积累竞争的资本。

大学并非无用,只有不愿努力的学生才无用。

温馨提示

高考临近,随着复习时间的延长和复习难度的增加,部分同学感觉自己没有明显进步,觉得所学的知识越来越糊涂,心里产生焦虑,容易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产生弃学的念头。其实,这是高三复习期的正常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原期”。同学们只要树立信心,保持平和的心态,始终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就能够成功克服它。另外还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成绩不好,肯定考不上大学,因此就自暴自弃。据统计,,全国不少省市的高考统招录取率达到创纪录的80%,因此,只要你不放弃,坚持参加完高考,基本上都有希望上大学。而不管是考上重本还是高职院校,只要你在大学里面努力学习知识、技能,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毕业后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专业,不等于就业

在“知识改变命运→大学、专业决定人生”这种直线思维的影响下,面对专业选择,考生、家长往往会犯难、焦虑。“走出学校就找到一份好工作”,相信每个学生、家长对此都喜闻乐见。然而,每年好专业的毕业生中,能遇到这种情况的毕竟是少数。那么,在那些曾经把专业等于就业,把就业等于前途的人看来,专业在此时俨然成了他们懊恼、沮丧的原因,成了阻碍他们成功的枷锁。对此,笔者想提醒大家,尽管专业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不能让它束缚了你的人生。

当然,有的同学可能会说,现在文科生的就业明明就比理科生差,专业有冷热之分,好多专业、行业都日趋饱和等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我们没法去改变的。圣雄甘地有这样一句名言:“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欲变世界,先变其身)。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自己。而且可以说,走向成功最关键的正是自己。

人物1: 丁子建,外交部公务员

丁子建一共参加过两次高考,第二次考的分数非常理想,他填报了厦门大学的历史系。尽管厦大的历史系也非常优秀,但之前家人都劝他改成新闻或者法学、中文这些更热门的专业。不过,他坚持了。

入学后,历史学的课堂的确有些枯燥。可是,他并没有因此后悔自己的选择,而是继续努力地学习。历史学的学习经常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且对资料要精确、深刻地掌握。一次一次的论文、课题研究做下来,还不提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光是所读的书,涉及的知识广度就比大多数专业的学生丰富。

毕业后的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外交部正在招公务员,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报考,最终通过考试,进入外交部工作。关于“裸考”通过的秘诀,他说了一句:“对于经常写论文、查资料的我来说,考申论就像浮云。”

人物2: 王宝,房地产公司设计部组长

王宝毕业于天津大学级环境工程专业,进入大学之前他特意冲国外环境专业就业火热去的。进入大学后,听到学长们分享经验,才发现国内环境专业的就业尚未形成市场。不过,他并没有因此疏于学习。大学几年,进学生会、组织活动、参加科技比赛、拿奖学金,该做的事他一点没闲着。

一般来说,他们环境工程的本科生大多是选择读研或者出国深造,学有所成之后再进研究所工作。王宝虽然没有打消过读研的念头,但他在学习期间有意将精力花在了民居、住宅而非水污染治理(这也是国内环境工程比较流行的方向)上。

王宝毕业那年,一家房地产公司到天津大学开招聘会,本来招聘的没有环境工程这个专业,但他还是大胆投了一份简历。没想到对方看中了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开朗的性格以及团队协作、组织能力,很快就签下了他。毕业之后,王宝正式加入那家公司。9个月后,公司派给他一项比较重要的工程监督任务。他告诉记者,接下那个任务的时间内,担心、劳累、紧张甚至抓狂的滋味他都尝过了,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迅速成熟、成长起来。

从丁子建和王宝的事例可以看到,自己所选的专业,其总体就业形势不太好,可他们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无心向学,而是仍然踏实、专心地坚持下去。试想,如果你选择了一个并不喜欢或就业前景不太好的专业,只是由于种种因素你不得已选中了它。于是,大学里你就带着抵触情绪度过4年,这将是一件多么纠结多么遗憾的事情。最终为这件

篇2:就业压力大的原因

1.调适

调适即减压。减压要靠应付压力的资源。应付资源就是应对策略的基本材料。资源可以是个体的、社会的或物质的。②其中,个体资源最为重要,属内在资源,它包括个体的自尊、自谦、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社会资源次之,属外在资源,它包括亲密的关系和扩展的社会网络。物质资源是基础,它包括健康和足够的体力,还有住房、金钱等。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本质上以自我为中心,要靠自我的力量去实现和完成。此,大学生要实现对就业压力的调适,除了智慧地利用好外在资源和物质资源外,主要靠自己,在物质资源的基础上,将内在资源与外在资源辩证地结合起来。

(1)确立积极的自我意象,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走入创富人生。自我意象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是在人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个体的自我信念一般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己根据环境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年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心理学家马尔慈说,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象,就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机制运行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失败的人,那么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那“荧光幕”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我,听到“我没有出息、没有长进”之类的负面讯息,然后感受到沮丧、自卑、无能与无奈……而在现实生活中你便会“注定”失败。相反,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成功的人,那么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那“荧光幕”上看到一个不断进取、敢于经受挫折和承受强大压力的我,听到“我现在做得好、以后会做得更好”之类的鼓舞讯息,然后感受到喜悦、自尊、自信与有为……而在现实生活中你便会“注定”成功。④个体最初的自我意象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处于被动状态,它是可以改变的。因为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再加上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的帮助,个体有能力改变认知,重塑自我。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如果遭遇挫折、失去信心。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书籍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对原有的自我意象进行剖析和重塑,进而确立积极的自我意象。

(2)积极寻求有效的社会资源。获取多层面、多渠道的就业帮助和机会。马克思认为,个体的存在离不开社会,只有融人到社会关系之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个体在社会中生存要面对两类群体:一类是由感情关系辐射和地域关系形成的熟人群体;另一类是因生活和工作半径扩大后而面对的陌生人群体。不管是在熟人社会还是在陌生人社会,恰当的人际交往都至关重要。因为这能给个人的生存发展提供许多机会和帮助。

(3)边求职边锻炼,健康生活,以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过好每一天。大学生要珍惜青春期旺盛的生命力,时刻保持有效的自我控制和良好的状态。良好状态指的是一个人的健康质量,包括身体素质、精力水平、体重和对高危行为的避免。良好的状态对于有效应对压力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不仅能使人用良好的知觉去感知生活,而且能使人以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去应对各种压力。大学生要想拥有良好状态,一要客观认识当前的就业难问题从根本上说属于结构性就业难题。二要了解社会对专业的需求情况,根据自身能力、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特点、家庭情况等去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三要加强挫折承受力训练,培养愈挫愈勇、积极向上的性格,同时要冷静分析导致择业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合理归因。

2.对策

对策即应付压力的方法。所有应付压力的方法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预防、消除或降低压力的消极后果。有效应付压力的方法如下。

(1)重组认知。重组认知就是改变人们对压力来源的评价,并改变对压力自我挫败的想法。应对压力常常是一种期望的过程,它可能开始于压力来源真正起作用之前。人们对相似情境的负面性经验和认知,往往又成为压力形成的因素。所以重新定义认知层面对消除压力至关重要。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职业的认知往往带有主观片面性,机械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行事,因而受挫,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不良认知。因此,学校或家长有责任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重组认知。学校应当通过各种就业指导方式,引导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学会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问题,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实际条件和社会需求实实在在地确定符合自己发展的求职目标和择业方向。家长要主动降低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并帮助子女解决一些生存方面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一种相对宽松的心态走人社会。必要时,大学生还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用合理情绪疗法或应激免疫法来帮助自己重组认知。

(2)消除紧张。紧张是对压力产生的生理上的警告,是个体的生理唤起增加到一个不舒适的水平,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消除紧张对应付压力起到止痛片的作用。大学生在临近毕业即将离校、生活还没有着落、等待签约、即将参加或正在面试时,容易产生高度紧张情绪状态。此时此刻,学会放松至关重要。首先,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应开始接受并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以在校非毕业学生为对象,通过长期循序渐进的就业指导形式,引导在校学生合理规划自身职业发展方向与发展阶段。从而顺利完成求职择业的一种渐进式的就业指导模式。这种就业指导模式一方面能够促使在校生在就业前适应就业心理,提前进入就业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时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可以激励在校学生按照自己所规划的职业方向和阶段深化专业知识学习,加强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到有备无患。其次,阅读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学习一些有关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并反复训练。最后,如果紧张成为一种习惯,自己无法自控,可借助系统脱敏疗法消除紧张状态。系统脱敏疗法是心理治疗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暴露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焦虑习惯的目的。

(3)解决问题。很多压力是因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带来的具体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导致的。所以,要想消除压力,就要妥善解决这些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敢于面对,将问题分析分类,做到轻重缓急、心中有数。其次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先求己再求人。最后要解决问题,给自己一个负责任的交代。问题得以解决,不但使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而且使其自我效能感提高。

(4)培训社会技能。大学生求职、择业和就业过程其实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在这种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会成为压力的来源。因此,培训大学生社会生存技能可以使他们缓解进而消除就业压力。社会技能培训包括交流、礼仪、亲近、自我表现、坚持立场等。训练这些社会技能对应对压力的后果会产生积极影响。但不会对应对成功产生很大作用。大学生要明确单纯使用这些社会技能不会使自己最后成功就业,真正就业成功还要取决于自己做人的品质和实力,训练社会技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自己就业。

就业压力大

篇3:谈大学扩招利弊

谈大学扩招利弊

Is the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a Good Thing?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xpanded their enrollment since . The reasons for the expansion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y want to keep up with the need of the job market to produce more qualified people to take up the jobs. Secondly, the expansion has entitled many high school graduates to the right of receiving higher education. Last but not least, it can raise the intellectual standards of our nation.

However, studies show that the trend to expand has brought about many problems. For instance, the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accommodation capacities of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limited and are unable to meet the demand of an ever-increasing number of the newly enrolled studen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verage quality of the freshmen is declining. In the long run, hunting for a job will be a tough thing for the graduates and that will inevitably exert much pressure on the prospects of employment.

In spite of all this, I am still confident that the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is of great benefit to our society and is a good th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problem as mentioned above will be solved if proper measures are taken.

篇4:有哪些大学扩招本科

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扩招29人,安徽大学扩招2100人,合肥工业大学扩招200人,国防科技大学的计划人数为2400人,相比于去年增加逾70%;

西北工业大学20计划招生4300人,相比于,招生人数增加100人;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学校招生计划人数较20增加338人,面向全国招生。

在今年的高考中,这12所985预计扩招人数将达到数千人,已经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数字,并且这些高校都是国内的重点高校,能够有如此大的扩招规模实属不易。

篇5:研究生招生加速 就业压力大

研究生招生加速 就业压力大

研究生学历比本科生高,但是就业压力却盖过本科生,这正是当下就业市场的现状。麦可思近日发布了届毕业生求职压力分析,调查显示,硕士毕业生求职压力大的比例要超过本专科生。有专家指出,研究生就业压力大,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年来研究生持续扩招所致。

既要求职又要治学

压力山大

去年拿到文学硕士学位的陈小姐现在一家合资企业做市场营销,谈及去年此时拼搏求职的情景,她仍觉得有点“不堪回首”。

陈小姐说,硕士生的最大苦恼,就是既要实习、求职,又要写高水准的学术论文。“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求比较低,只要完成,总归能过的。而博士生大多是走学术道路了,不需要到处实习,所以能安心做学问。而硕士生呢,绝大多数都想找工作,但硕士论文的要求又很高,可谓‘两头难’。”据陈小姐介绍,硕士论文写起来颇费周折,去年在正式答辩前,校方还组织了预答辩,结果很多同学都没过,需要反复修改论文。另外,硕士生还必须在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或在普通学术期刊上发两篇论文,这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也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要命的是,在你为写毕业论文、发表论文烦恼时,你还要一边在公司实习一边到处投简历。”去年论文预答辩时,正赶上求职高峰,让陈小姐和同学们在两条“战线”上疲于奔命。与很多同学相比,陈小姐算是未雨绸缪的,在考上研究生后,她就开始了实习的历程。因为她觉得,研究生总共才读两年半,晚实习不如早实习,否则求职时会没有竞争力。于是,在这两年半时间里,她先后去了六家公司实习。很多时候,她要和正式职工一样,留在单位加班。在她看来,付出的辛苦还是值得的,“一些同学实习得比我晚,结果写论文和实习大‘撞车’,那压力就更大了。 ”

学历高优势有限

问出身问到中学

“一场场招聘会跑下来,感觉好一点的用人单位规律可以概括为‘211’高校简历收下,‘985’高校进笔试,像我这种普通高校的,就算是研究生,有的单位根本连简历也不收!”来自某市属高校的理工科专业研究生小唐郁闷地说。

最新对2013届未签约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硕士毕业生认为目前求职压力大的比例(70%)最高,其次为本科毕业生(67%)、高职高专毕业生(66%)。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企业HR透露,光学历高在目前才市上所占优势有限,不少企业HR在招聘应届生时,不仅仅关注其研究生学校,还要看本科所在学校,有的甚至要刨根问底了解求职者高中在哪儿就读。至于为什么这么做,该HR解释道,企业在用人过程中发现,来自好中学的学生往往“差不到哪儿去”、“当前的教育越往下基础越扎实”。

“有很多学生考研并非基于对专业的兴趣,有的本科所在院校很普通、希望借读研镀一镀金,有的干脆把读研作为来到大城市的跳板”,这名HR分析道,“这些‘动机不纯’的研究生最终还是得面临严峻的就业现实,他们的希望往往会落空,如果此时心态再不放平,求职就更困难了。 ”

持续扩招致研究生

就业低迷

而面对研究生就业压力大这一问题,一高校就业中心负责人认为是因为这几年研究生持续扩招的原因。“这几年研究生就业确实不如几年前那么好。四五年前,研究生的就业相对较容易,没有太大压力,但这几年研究生总量有增加,在增量上更是相对其他学历层次都要高,应届毕业生也逐年增长。加上这几年全球经济形势都不太好,导致市场用人需求也不是太好。”

据了解,年初,教育部发布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叫停了持续的本专科生扩招。然而,研究生招生规模却高歌猛进。20,我国研究生的计划招生规模达到了584416人,与的44.9万人相比,5年间招生规模增长了30%。

与招生“加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究生就业率近年来持续低迷。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自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开始,一直到,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

跟风考研

法学硕士求职压力最大

目前,高学历、低就业的态势正在蔓延。很多硕士研究生就业层次与本科生就业范围重合,研究生和本科生、甚至和专科生竞争同一个岗位的情况不在少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直言,在部分高校,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其实都没有做好迎接大批量研究生的准备工作。

专家指出,中国高校有一种倾向,专科学校向本科学校看齐、本科向“211”看齐、“211”向研究型大学看齐。发展定位和层次不明晰,造成一些高校盲目扩招研究生,向研究型大学进军。而不少高校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更是助长了研究生扩招的势头。目前,在不少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本科生。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专业硕士毕业生求职压力也会存在差异。调查显示,硕士法学(79%)、农学(77%)和文学(77%)专业毕业生认为目前求职压力大的比例较高。相对而言,工科类、应用型的专业就业机会比较多,偏文科类的就业难度和压力要相对大一点。该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学生考研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有些考生看到其他人考研,自己也去考研,却未去认真思考过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有些考生考研是为了进大城市;还有些考生是为了‘名校光环’。其实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更多是培养研究人员,但我们国家很多研究生,读研的目的并不是去做科学研究。 ”

不过,也有高校教育界人士认为,“研究生就业更困难”是个伪问题,国内的'总体情况仍然是研究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

观点

职业发展是马拉松

研究生要学会拼后劲

“研究生求职难于本科生,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应利女士认为,研究生就业难问题首先拷问的是当前教育制度的缺陷,研究生扩招虽能使部分学生“就业难”延后三年出现,但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企业看来,研究生整体含金量随扩招而下降,且高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普遍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再加上企业雇一个研究生势必要承担比雇一个本科生更高的用人成本,“实在不合算”。而学生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角度出发,就业最好能和所学专业对口,由于研究生比本科生在专业上多投入三年,不甘心转方向造成研究生就业面比本科生更受限。种种因素合力下,导致研究生尤其是非重点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压力反而高于本科生。

应利表示,研究生的“光环”已渐渐淡去,眼下职场偏爱的是“of-fice里的蓝领”,例如文秘、前台、销售助理、网络维护等办公室里的岗位,其实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经过得当的培训即可胜任,企业在用人时当然更乐意雇佣“性价比高的员工”。

“不过,研究生确实也有优势,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基本的写作、分析能力总体来说比本科生好一些,外语基础也更扎实”。应利建议,如果研究生真的对自己有信心,不妨在求职时放平心态、甚至适当降低起点。“不要一开始就咬定‘我是研究生、我起薪一定要比本科生高’、‘我学了七年,这个专业绝对不能放弃’,职业发展是一场马拉松,起步和本科生一样并不掉价,职场初期阶段稍微拉得长一点也没关系,研究生要做的是和对手‘拼后劲’。”

篇6: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

1、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

2、市场预期和企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依然较大。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缓慢。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产品结构转型的步伐比较缓慢,受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得已实施低价竞争策略,部分企业过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员工流失;二是部分企业对近期的生产形势不够乐观,裁员频繁,急于消解成本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三是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比较欠缺,长期沿袭的“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走人”的用工模式伤害了劳动者的感情,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3、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抢手”,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专科生则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高校、科研单位、大机关、大公司已经基本上以接收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都开始希望多接收研究生。这种社会现象致使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因而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扭曲,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4、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毕业生们普遍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这就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目前毕业生中间以事业发展为重的并不占多数,而是普遍希望能到那些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等大单位工作,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有出国机会,甚至离家比较近等等。

大多数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然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却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中小型单位,这些地区和单位人才奇缺,非常希望能接收到大学毕业生,但年年要人却年年要不到人,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分配去的毕业生也容易流失,叫做“要不到、分不来、用不上、留不住”。这样造成毕业生为一个较优越的职位竞争激烈,从而使不少毕业生错过择业良机。

5、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看重“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越看越淡。不少单位已经开始对接收毕业生持“宁缺毋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有各种特长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即将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应对此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党和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度重视。

根据不同的就业形势,国家每年都出台了相应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为引导、协调、安排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随着社会的迅速进步,知识经济的突起,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非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广大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更为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用武之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就业项目有“预征入伍”、“部队士官招聘”、“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另外,国家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大形势,我们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准商机,挥一技之长,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在美国读高中压力大吗?

就业压力大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受限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真该取消吗

大学就业调查报告

市场营销女生好就业吗

就业报到证是介绍信吗

就业协议书有编号吗

健康管理师好就业吗

大学就业服务部自我介绍

大学就业自荐信500字

大学扩招就业压力大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大学扩招就业压力大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