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镧系元素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效应(共含8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青青砍”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镧系元素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效应
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实验方法,研究了12种镧系元素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12种镧系元素抑制小球藻生长的96 h半效应浓度(96 h-EC50)均为29.00±0.50 μmol・L-1.对各剂量反应方程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符合精度要求,计算出的96 h-EC50真实可靠.镧系元素对海水小球藻的生物毒性是相同的,此结果对探明镧系元素对藻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苏丹 台培东 李培军 可欣 SU Dan TAI Peidong LI Peijun KE Xin 作者单位:苏丹,可欣,SU Dan,KE Xin(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台培东,李培军,TAI Peidong,LI Peijun(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刊 名:生态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年,卷(期): 24(4) 分类号:X171.5 关键词:镧系元素 海水小球藻 生物毒性Cu对大麦和玉米的毒性效应
通过发芽试验及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u在5、10、25、50、100mg・L-1浓度下对大麦和玉米的生态毒性效应,比较分析了大麦和玉米对Cu胁迫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对于发芽试验,当Cu浓度在25~100 mg・L-1时,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发芽率明显降低(P<0.05).而对于幼苗生长试验,在0~5mg・L-1时,Cu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没有显著作用,在10~100mg・L-1作用下,根长、株高及根干重与Cu2+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在Cu为10~100 mg・L-1作用下,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玉米对Cu胁迫比大麦稍微敏感;各项指标的敏感性依次为:可溶性蛋白>根伸长>叶绿素>根干重>发芽率>株高>地上生物量.与其他指标相比,可溶性蛋白指标对Cu胁迫最具有敏感性,可作为Cu污染的生物标记物.
作 者:齐雪梅 李培军 刘宛 可欣 尹炜 QI Xue-mei LI Pei-jun LIU Wan KE Xin YIN Wei 作者单位:齐雪梅,可欣,尹炜,QI Xue-mei,KE Xin,YIN Wei(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李培军,刘宛,LI Pei-jun,LIU Wan(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
刊 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卷(期): 25(2) 分类号:X503.231 关键词:Cu 土壤污染 玉米 大麦 毒性效应三丁基锡对孔雀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采用静态暴露方式研究三丁基锡氯化物(TBTCl)对孔雀鱼的毒性效应.当幼鱼暴露于1.25-7.90μg・l-1的TBTCl 后,出现明显的急性中毒症状,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5.82μg・l-1; 成鱼在0.14-3.56μg・l-1浓度下暴露10-30d,TBTCl能诱导雌鱼的肝体指数升高,并使肝脏和脾脏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毒害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表明肝体指数以及肝脏、脾脏等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可以作为评估三丁基锡等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指标.
作 者:谭燕 李远友 杜永兵 陈伟州 孙泽伟 TAN Yan LI Yuan-you DU Yong-bing CHEN Wei-zhou SUN Ze-wei 作者单位:谭燕,杜永兵,陈伟州,孙泽伟,TAN Yan,DU Yong-bing,CHEN Wei-zhou,SUN Ze-wei(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汕头,515063)李远友,LI Yuan-you(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汕头,515063;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006)
刊 名:环境化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CHEMISTRY 年,卷(期):2006 25(3) 分类号:Q95 关键词:三丁基锡 孔雀鱼 毒性效应 肝体指数 组织病理学稀土废渣及其产品对孔雀鱼的遗传毒性效应
摘要:对孔雀鱼的微核率及核异常率进行了测试,观察了稀土废渣及其废渣产品(水泥、塑料)在水中对孔雀鱼的`遗传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废渣水浸液能引起孔雀鱼微核率及核异常率明显升高(P<0.01),其废渣产品由于低放作用使微核率虽有升高,但核异常率的变化达不到显著水平.说明稀土废渣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的致突变作用;将其废渣制成产品危害性大幅度降低,并可有效节约资源.作 者:张颖 田文军 任南琪 都昌杰 吴忆宁 王爱洁 作者单位:张颖(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东北农业大学)田文军,任南琪,吴忆宁,王爱洁(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都昌杰(东北农业大学)
期 刊: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ISTICEIPKU Journal: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33(4) 分类号:X18 关键词:稀土废渣 废渣产品 孔雀鱼 微核率 核异常率黄曲霉毒素对小鼠血液和骨髓细胞的毒性效应
为探讨黄曲霉毒素(AF)对小鼠血液和骨髓细胞的影响,采用含不同剂量的培养黄曲霉1周后的.PDA配制的食物喂食小鼠,每只每天0.10 kg,时照组喂养等量不合PDA的食物,连续15天,第20天取血,对小鼠红、白细胞计数,测Hb含量、凝血时间和PCE微核率.结果显示,染毒荆量与小鼠白细胞数量、凝血时间、PCE微核率呈正相关,与小鼠红细胞数量、Hb含量呈负相关;PDA致小鼠红细胞、Hb和凝血时间损害的最低剂量为28 mg/kg,引起白细胞、PCE损害的最低剂量为14mg/kg.该结果表明,AF对小鼠红、白细胞、Hn有毒性作用.
作 者:张谨华 杨艳君 王慧阳 李洪燕 ZHANG Jin-hua YANG Yan-jun WANG Hui-yang LI Hong-yan 作者单位:晋中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刊 名:晋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6(3) 分类号:Q936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 小鼠 红细胞 白细胞 血红蛋白 凝血时间 微核 毒性作用扑草净和渗透剂OT对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
研究了扑草净和琥珀酸酯磺酸钠(OT)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单种毒性效应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扑草净和OT是单独使用还是混合使用,低浓度下对蛋白核小球藻均表现出一定的刺激生长的效应,藻细胞密度升高,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 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均上升.随扑草净和OT浓度的'增加,刺激生长效应消失,抑制生长作用增强,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SOD和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同时丙二醛含量急剧升高,引起细胞膜脂过氧化.在混合使用时,两者均为低浓度,刺激生长现象比两者单独使用时更加明显;两者均为高浓度时则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抑制作用更强.表明不同浓度条件下扑草净和OT表现出相加、拮抗和协同3种不同的效应.
作 者:李雪芹 徐礼根 马建义 LI Xue-qin XU Li-gen MA Jian-yi 作者单位:李雪芹,徐礼根,LI Xue-qin,XU Li-gen(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9)马建义,MA Jian-yi(浙江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刊 名:中国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 25(4) 分类号:X171 关键词:蛋白核小球藻 扑草净 OT 联合毒性 抗氧化酶重金属元素Cu Zn对大白菜幼苗的毒性效应
选择石英砂、褐潮土、红壤作为培养基质进行了重金属Cu、Zn对大白菜幼苗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砂培条件下,随着重金属Cu、Zn处理浓度的提高,大白菜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主根长、侧根长、单株鲜重及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呈下降趋势,当达到一定处理浓度,大白菜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褐土、红壤培养条件下,重金属Cu、Zn低浓度处理时,对大白菜各项生长及生理指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高浓度则表现出抑制.在相同重金属处理浓度条件下,褐潮土、红壤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主根长、侧根长、单株鲜重及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等指标高于砂培,这可能与土壤本身有机质含量、pH值、CEC等理化性状因素有关,对这些重金属元素起到了缓冲作用.大白菜幼苗中脯氨酸的含量均随着重金属Cu、Zn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上升的趋势.
作 者:张树清 张夫道 刘秀梅 王玉军 张建峰 ZHANG Shu-qing ZHANG Fu-dao LIU Xiu-mei WANG Yu-jun ZHANG Jian-feng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100081 刊 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卷(期):2005 24(5) 分类号:X503.231 关键词:石英砂 褐潮土 红壤 重金属 大白菜氯酸钾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了氯酸钾细胞遗传毒性和污染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氯酸钾均会对蚕豆根尖细胞分裂产生遗传毒性,在一定浓度处理范围内,随着氯酸钾处理浓度增大,其强氧化性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和污染指数的增加;但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微核的数量.氯酸钾具有明显的`环境污染效应,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其污染效应进行监测和评价既简便又比较可靠.
作 者:黎华寿 张修玉 LI Hua-shou ZHANG Xiu-yu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刊 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卷(期):2005 24(5) 分类号:X835 关键词:氯酸盐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 遗传毒理 污染生态★ 赞赏效应
★ 《海水》教学设计
★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
★ 音乐教育效应漫谈
★ 马蹄效应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