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职场新人怎样摆脱“学生气”(共含6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otoskevi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刚进公司的职场新人,初出校门,身上多多少少带着稚气与单纯。但是这些“单纯”在职场就不受用了,别人也许会利用你的单纯玩一些计谋,阻碍你的职场发展,所以到了职场我们须面对现实,学会职场生存法则。
每年公司都会招聘一些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初出校门,身上总还带有在学校里养成的各种习惯。如果不注意,这些让你充满快乐的习惯,就会变成你职场上的“陷阱”。
习惯一:想法单纯
在学校生活中,单纯的生活最快乐。不用想太多,每天上课下课,考试聚会,生活总是阳光灿烂。可是,到了Office中,如果你还是那么单纯,日子可没那么好过。
4年前,CNrencai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看上去很不错的工作,在一家公司做财务。对于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来说,在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够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CNrencai自己觉得很幸运。
然而,工作没多久,CNrencai就发现公司的工资水平非常低。但CNrencai想,现在工资低没关系,自己既有学历又有能力,将来一定可以升职加薪。于是,CNrencai每天都很努力地工作,也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公司解决了一些难题,同事们和领导们也都认为她很有能力,前途无量。
一年过去了,很多水平比CNrencai差的同事都升职加薪了,但CNrencai却没份儿。CNrencai去找老板谈,老板说:“我会考虑的。”CNrencai想自己应该相信老板的话,因为老板毕竟是老板。可是,又一年过去了,CNrencai还是没份儿。CNrencai又去找老板谈,老板说:“你好好干,我会考虑的。”CNrencai想老板这次说的应该是真的吧?但年复一年。CNrencai的薪资仍然一分钱也没有涨,而很多同事却加了不止一次了。
后来CNrencai才知道其中的奥妙,正是因为她的学历和水平都比别人高,所以很受“某些人”的排挤;况且,公司里遵循“论资排辈”的规则,CNrencai毕竟还“年轻”;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CNrencai不是当地人,而同事中除了老板几乎都是本地人,他们普遍赞同“外地人抢了本地人饭碗”的观点。
CNrencai就对老板说:“既然如此,我辞职算了。”老板说:“辞职可以,但你必须交违约金。”CNrencai说:“是因为你3年来言而无信才如此,为什么要我付违约金?”老板笑了笑,说:“我只是说我会考虑,并没有答应给你升职加薪,怎么会是言而无信呢?至于违约金,劳动合同里约定得很清楚,我们按合同约定办。”CNrencai这时才领悟到,自己的想法太单纯了。
点评:刚踏出学校大门,初入职场,总是抱着单纯的想法,认为付出总会有回报。看看CNrencai的经历,你就会知道,和学校里单纯的用功读书不同,Office里的很多“潜规则”,需要你去琢磨。
相关文章扩展阅读:
职场上永远说不得13句话
怎样拒绝做上司的受气包
职场里总是人来人往
必须警惕的职场禁语
职场新人如何快速融入新的环境
刚踏上工作岗位,涉世不深的Office小职员们小心了!初出校门的你,身上总还带有在学校里养成的各种习惯,如果不注意,这些让你学生生活充满快乐的习惯,就会变成你职场上的“陷阱”。
习惯:想法单纯
在学校生活中,单纯的生活最快乐。不用想太多,每天上课下课,考试聚会,生活总是阳光灿烂。可是,到了Office中,如果你还是那么单纯,日子可没那么好过。
教训:
4年前,安宁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看上去很不错的工作,在一家公司做财务。对于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来说,在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够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安宁自己觉得很幸运。
然而,工作没多久,安宁就发现公司的工资水平非常低。但安宁想,现在工资低没关系,自己既有学历又有能力,将来一定可以升职加薪。于是,安宁每天都很努力地工作,也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公司解决了一些难题,同事们和领导们也都认为她很有能力,前途无量,
一年过去了,很多水平比安宁差的同事都升职加薪了,但安宁却没份儿。安宁去找老板谈,老板说:“我会考虑的。”安宁想自己应该相信老板的话,因为老板毕竟是老板。可是,又一年过去了,安宁还是没份儿。安宁又去找老板谈,老板说:“你好好干,我会考虑的。”安宁想老板这次说的应该是真的吧?但年复一年。安宁的薪资仍然一分钱也没有涨,而很多同事却加了不止一次了。
后来安宁才知道其中的奥妙,正是因为她的学历和水平都比别人高,所以很受“某些人”的排挤;况且,公司里遵循“论资排辈”的规则,安宁毕竟还“年轻”;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安宁不是当地人,而同事中除了老板几乎都是本地人,他们普遍赞同“外地人抢了本地人饭碗”的观点。
安宁就对老板说:“既然如此,我辞职算了。”老板说:“辞职可以,但你必须交违约金。”安宁说:“是因为你3年来言而无信才如此,为什么要我付违约金?”老板笑了笑,说:“我只是说我会考虑,并没有答应给你升职加薪,怎么会是言而无信呢?至于违约金,劳动合同里约定得很清楚,我们按合同约定办。”安宁这时才领悟到,自己的想法太单纯了。
点评:
刚踏出学校大门,初入职场,总是抱着单纯的想法,认为付出总会有回报。看看安宁的经历,你就会知道,和学校里单纯的用功读书不同,Office里的很多“潜规则”,需要你去琢磨。用功读书
你一定受到过“职场红眼病”的困扰,只要在有人的地方,一定就有嫉妒与被嫉妒,这个年终岁末,在年终奖、晋升、绩效评比等一系列活动的刺激下,“职场红眼病”无疑大有迅速蔓延之势。
故事一:
选谁都会得罪人
尽管今年的经济不是很景气,但经过大卫团队的努力,部门不仅圆满完成了目标,销售额还略有提升。为此,公司特别拨出了一笔款让部门主任大卫用于奖励员工。事是好事,却让大卫挠头,因为去年的“惨痛经历”,早已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其中的厉害。
去年底除了发放奖金,公司还希望他推出一个销售团队的负责人人选——公司将建立大区销售团队。听到这个消息,他首先想到了自己手下的两个得力干将:李莉来公司3年多了,是他一手带起来的,性格沉稳、思维缜密,极有责任心,工作只要交给她就不会有太大问题;阿阳是他在一年前从别的公司高薪挖过来的,销售经验丰富,方法也很有一套,富有激情,业绩自然也不俗。
选谁好呢?说实话,大卫在内心更偏向李莉一些,大区正在筹备,很多工作都需要重新开始,必须要找一个非常稳妥的人。但为了公平起见,他还是找几个员工了解了一下情况,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大家赞许阿阳追求完美、认真努力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他的嫉妒心特别强。
果然,在公司宣布李莉晋升后,阿阳的反应很是强烈,跟大卫大吵一通后,竟给公司副总发了一封“检举邮件”,说大卫与李莉关系暧昧。幸好大卫身正不怕影子斜,这件事最终以阿阳自行辞职而结束。但的确,每每想起这件事,他还是感到有些后怕。
点评:
的确,正如大卫所经历的一样,提到嫉妒,人们往往会想到诸如放暗箭、中伤等不好的词汇。固然,人们或许极少会采用类似阿阳这样的极端方式,但细想一想,只要你身在职场,嫉妒就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产物。
身在职场,谁没被嫉妒过?几个人同时进入公司,你却早早地得到上司信赖,被委以重任;在团队合作时,你积极进取,不断努力提出新的方案;年终岁末,当你拿到比他人更多的奖金……这时,你便会发现身边似乎总有几双充满敌意的眼睛,甚至有时还在工作中为难你,
而身在职场,谁又没嫉妒过?当你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努力争取的升职机会给了一位经验不如自己,入职时间也比你短的同事;当你得知刚加入的新人的薪水竟只比你略低一点,而这是你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才达到的……此时,你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满满的不甘心中甚至带着一丝嫉妒与恨意。
故事二:
老黄牛得到多少才平衡
对于“职场红眼病”,身为广告公司的老业务员,42岁的大雄深有体会。
“论资质,论能力,他哪点比我强?凭什么这个总监的位子就给他坐了?”大雄是汉口西北湖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场老鸟,近来他愤愤不平,原因是这次竞聘策划总监职位失败。
大雄出生在小县城,30岁时离开家乡来到武汉,加盟这家公司,从底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经过近十二年的打拼,业绩一直不错。其中的艰辛、汗水自不必说,他对还在家乡的老婆和孩子更有着诸多愧疚。这一切,都让他在此次竞聘策划总监一职失败后感到心理失衡。“对手是那么年轻,30出头而已,工作经验也没几年,却已经爬过我的头顶,凭什么?”
点评:
在职场中,面对一番角力后的优胜者,如果能真心与之握手祝贺,固然很好,但极少有人能做到这般洒脱、大度。之所以会这样,探究人们的内心深处,根源就在于“绝对平均主义”,即当感觉他人与自己处于同一层次或能力水平相当,或同样努力时,能得到同样的认可与奖赏。因此,当那些曾经“平起平坐”,甚至“不如自己”的人如今竟“爬到了自己头上”或得到了不应得的待遇,人们就很容易产生抵触和对抗。
但嫉妒也并非一无是处,往往嫉妒会产生强烈的好胜心。善用嫉妒心理,并让它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和工作进步的动力,这无疑是每一个职业经理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门必修课。会用的人,让嫉妒为自己服务,获得成长;不会用的人,会选择成为生活的“受害者”,得了“红眼病”。那么在职场中,你愿意成为哪一个呢?
远离为你离婚的男人
你有“鸵鸟心态”吗?
一、少说话多观察,
职场新人如何摆脱学生稚气
。新环境自然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事物,我们首先要学会的不是雄辩口才而是观察思考。新人最忌讳的就是还没看清问题就高谈阔论。当然,这里的少说话不是让你成为哑巴,该说的还得说,该请教同事的还得请教,否则就是木讷呆板了。二、少提建议多做份内事。每个单位无论是在流程上还是在细节上,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你或许感到很奇怪,怎么连诺大的集团也会犯这种显而易见的低级常识错误。能看到弊端和不足是值得赞许的,但我还是建议你少提建议。要多想想,你刚来就能看到的问题,别人为什么就看不到。请不要跟我说这是“当局者迷”,更不要说这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毕竟是少数。多数情况下,存在就是相对合理的。你还要想想,弊端的存在是否有别的什么原因,或许你所认为的弊端可能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更具合理性。所以,我们在提建议之前要考虑周全而不要急于表现自己。即便是确有不合理之处,你也不能刚来不到一周就指点江山,这还没到你提建议的最佳时机。在没得到同事和上司初步认可之前,你的建议很可能就被当作是呆子妄言,即使事实上你是对的。
三、少谈理论多点脚踏实地,
这条主要是针对那些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的毕业生而言,尤其是硕士和博士更容易犯纯理论的毛病。理论往往是在诸多严格的假定条件前提下成立的,理论和实际之间从来都隔着一条鸿沟,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先贤先哲换着法子教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是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这条鸿沟有宽有窄。我们要做的是,脚踏实地,缩小鸿沟。
四、少谈待遇多做有把握的额外工作。新人入职时一般都要接受单位文化和制度的熏陶,但不要以为你只要严格遵守单位上下班规定就是对的。你是新人,你不仅不能迟到早退,还要有意识地“早到迟退”,这样你不仅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单位,还能看到一些你在上班时间看不到的人和事,这些都有助于你更全面地了解单位,更可能为你今后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少称兄道弟多学点职场礼仪。不少新人进单位之前就可能有熟悉的人甚至领导,他可能是你的师兄或师姐,也可能是你的亲戚或朋友。但是,请你千万记住,在工作场合哪怕这个人是你爸妈都不要表现得过于亲昵毫无拘束,这是基本的职场礼仪。除此之外,你还应多学习同事相处之道,没有人能在几天内就能成为你知心的兄弟姐妹,何况大家彼此首先只是同事。
对于大部分的大学生而言,刚刚毕业的他们,被冠以一个谁都不愿意要的名字――“职场菜鸟”。无论在网络上被冠以“自我、自大、眼高手低、叛逆”等贬义词,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个性如何,都还得中规中矩的度过职场的每一天。那么刚刚步入职场的“菜鸟”如何摆脱幼稚的学生气,实现职场的华丽转身呢?
一、少提建议,多做事
一个单位的历史无论多悠久,在某些细节上的弊端一定会有。职场新人能够看到弊端和不足的存在值得赞许,但这些弊端的存在是否有别的什么原因,或许这些所谓的弊端可能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更具合理性。所以,职场新人在提建议之前要考虑周全,而非急于表现自己。即便确有不合理之处,也不能刚来不到一周就指点江山,在没得到同事和上级初步认可之前,建议很可能就被当作是呆子妄言,即使事实上你是对的。
二、少谈理论,多点脚踏实地
对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的毕业生,尤其是硕士和博士而言,更容易得“理论综合征”。理论往往看起来很美好,但和实际之间从来都隔着一条鸿沟,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先贤先哲反复叮嘱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是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这条鸿沟有宽有窄,职场新人要做的是脚踏实地,缩小鸿沟。
三、多观察,少说话
刚接触的新环境,自然对环境会有很多的看法,职场新人首先要学会的是去仔细观察。在这个环境中,有没有我努力的方向,有谁是在这个方面的老师,而不要眼高手低,对任何事情都要发表一番看法。职场新人最忌讳的是还没有问清楚问题,就开始高谈轮廓,发表意见。当然,不说话,不意味着你要成为哑巴,该说的时候还是要说的,还要适当的选择好时机。
四、少称兄道弟,服从上级指挥
不少新人进单位之前就可能有熟悉的人,甚至是领导,他可能是学长或学姐,也可能是亲戚朋友,但职场新人切记在工作场合不要表现得过于亲昵、毫无拘束,这是最基本的职场礼仪。除此之外,还应多学习同事相处之道,没有人能在几天内就成为知心的兄弟姐妹,何况大家彼此首先只是同事。对于新人决不能因你的上级比你年轻或是比你学历低就不愿接受指挥,要清楚他能成为上级,一定有道理。你的建议也并不新颖,你只是不知道前人这么尝试不可行的原因。
五、注意着装和仪态,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进入职场,就要塑造出与工作角色对应的形象。这意味着新入职者要告别可爱的卡通造型、随意的牛仔裤和板鞋,穿上不那么舒服的高跟鞋或是戴上不那么舒服的领带。向HR询问你的职位说明书,向领导了解自己的职责和权利。不要对入职培训寄托太大希望,入职培训只能教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工作的实质和窍门需要你去体会和请教,在组织中找到一个mentor是最迫切的事。
上班五六天,休息一两天,如此规律的上班族生活看似稳定又令人羡慕,但身在其中的上班族却并不这么认为,在我们的身边存在这样一群人,他们对工作无激情,对工资无惊喜,对前途无信心,经常会为自己的现状担忧,想着要改变,却迟迟拿不出行动,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认为上班族的生活充满了无趣和千篇 一律,他们自称为“职场无聊族”。
上班就像养老
年轻人都喜欢新鲜,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可现实中更多的还是平淡,就像很多人的职场生活一样,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对于这种机械式的工作,不少上班族认为非常无聊,甚至有人将上班比喻成养老。
“我的生活实在是太无聊了,上班的时候盼下班,下班之后同样无聊,每天过得真没劲。”市区某单位的职员胡先生说。据胡先生介绍,他们单位的电脑只能上内网,平时工作不忙的时候只能用手机上网,而且只能趁领导不在的时候上网,这让本就觉得工作无聊的他倍感无聊。“我的工作主要是做一些报表,准备资料什么的,没有什么可变性,感觉既枯燥又无趣。下班之后就是找朋友吃饭喝酒唱K,久而久之也没意思了。”在胡先生看来,他每天的上班就像是在养老一样,每天做着机械的事情,没有什么起伏变化,平淡的不能再平淡了。
工作无价值感。
采访中记者发现,那些自认为是“职场无聊族”的人基本会认为自己的工作很无聊,觉得自己的工作“无价值感”。
某公司的文员吕娜娜是一个经常抱怨无聊的人,大专毕业后她在一次招聘会上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文员工作,但当时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要不专业不符要不学历达不上要求,最后被生活所迫就只能先做文员了。”吕娜娜告诉记者,她每天上班很无聊,虽然有事情做但都是琐碎的事情,非常没有价值感。“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天天做这些没有价值自己又不喜欢的工作,既浪费时间又无聊,春节之后我一定要好好找一份工作。”吕娜娜坚定地说。
内心空虚迷茫
从表面上看,这些工作清闲的上班族们每天很舒服,但在清闲的背后,他们的内心也很空虚迷茫,他们经常会为自己的无聊现状担忧,但最终总是没什么行动。
“我现在每天上班必做的事情就是登QQ、看空间、刷微博、逛淘宝,还下载歌曲和游戏。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回想一天做的事情,我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那个时候心里挺空虚迷茫的,想要改变这种状态,但脑子里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等到第二天起床后却没有那个感觉和动力了。”清闲的上班族周晓丽说出了很多“职场无聊族”的心声。
三大策略帮助“职场无聊族”走出职业困境
职业规划师提醒“职场无聊族”们,要寻找走出当前职业困境的突破口,有三大策略可行:
策略一:“混沌”之时找方向
这些觉得苦闷的“职场无聊族”们,大多是空耗大把时间的迷茫者,
之所以会困惑的根本原因是,懵懵懂懂撞上了一条自己不适合也不了解的职业道路,始终无法正确判断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不喜欢、没激情,不适合、不顺利,造成了工作混沌和游离的状态。
不仅如此,长期处于“混沌”状态下的人,终日浑浑噩噩,工作能力差强人意,都使得“混沌”群体在寻求新工作的过程中无所适从,举步维艰。更多人苦于不知道今后的职业生涯该如何起步,深陷于职业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欲摆脱目前的“混沌”状态,首先要“找方向”,即积极行动,做好准确的职业定位:
1、理性分析,调整心态。
首先要理智客观地审视自己目前的工作和心理状态,把自己的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和不匹配之处都如实地摆出来,理性分析目前工作不如意的深层原因。
2、分析利弊,扬长避短。
找出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同时把自己过往的知识和经验重新梳理,激活潜在的价值。
3、找准定位,远离混沌。
通过职业取向、商业价值以及职业机会三大系统找出的最佳职业定位及职业。澄清自己内心的想法,学会调整和沟通,在新的阶段抓住最重要最想要的,牢牢锁定职业目标。
策略二:“无聊”之际找事忙
假如暂时没有很好跳槽机会,或者认为转型的时机还未到,那么当前要做的就是充实那些空闲的时间,找事干,让自己忙起来。
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有计划地参加一些有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可以是提升个人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也可以是提高自己表达、演讲、销售技巧等综合能力的培训,还可以加强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参加求职及职业规划技术方面的特训等,以保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另外,可以主动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主动担当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看似是替他人分担工作,实则为自己赢得宝贵的工作经历,也向老板展现了个人的能力,为将来争取更大的工作平台。
策略三:“边缘”之上找机会
“无聊”处待久了,压力也小了,不受人重视,处在公司的边缘地位,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没有什么价值,得不到同事和上级的承认,产生职业疲惫感。职业规划师认为,要积极摆脱这种状态,“无聊”人应该找机会来表达自己不希望被忽视的愿望,发出自己的声音。
比如,可以与上司充分沟通,让他知道你的职业抱负和职业发展规划。抓住一些好的工作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包括多与同事交流,打开人脉等。
不过,面对形同“鸡肋”甚至没有希望改变的闲职,且真的干得不开心,发挥不了自己的特长,建议还是要果断弃之,结合个人职业定位和规划,找一份更能展示和锻炼个人能力的新平台。
一项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理想工作的首要标准是“做自己喜欢并且有成就感的事,付出越多,得到越多”。可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充实地工作,为更好的“收成”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
尽管累到极点时,很多人会做一些希望能够“钱多活少”的白日梦,可事实上,一旦真的“闲”下来,马上又会陷入恐慌的危机。“职场无聊族”想要尽快让自己忙碌起来,认清自己,准确定位,盘活个人所具备的潜力和资源,规划长远才是关键。
★ 新人职场自我介绍
★ 职场新人年终总结
★ 职场新人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