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Linux 中 RPM 命令参数使用详解Linux(共含6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猪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在Linux操作系统中,有一个系统软件包,它的功能类似于 Windows 里面的“添加/删除程序”,但是功能又比“添加/删除程序”强很多,它就是Red Hat Package Manager(简称RPM),此工具包最先是由Red Hat公司推出的,后来被其他Linux 开发 商所借用。由于它为Lin
在Linux操作系统中,有一个系统软件包,它的功能类似于Windows里面的“添加/删除程序”,但是功能又比“添加/删除程序”强很多,它就是Red Hat Package Manager(简称RPM)。此工具包最先是由Red Hat公司推出的,后来被其他Linux开发商所借用。由于它为Linux使用者省去了很多时间,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在Linux下安装、删除软件。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具体使用方法。
1.我们得到一个新软件,在安装之前,一般都要先查看一下这个软件包里有什么内容,假设这个文件是:Linux-1.4-6.i368.rpm,我们可以用这条命令查看:
rpm -qpi Linux-1.4-6.i368.rpm
系统将会列出这个软件包的详细资料,包括含有多少个文件、各文件名称、文件大小、创建时间、编译日期等信息。
2.上面列出的所有文件在安装时不一定全部安装,就像Windows下程序的安装方式分为典型、完全、自定义一样,Linux也会让你选择安装方式,此时我们可以用下面这条命令查看软件包将会在系统里安装哪些部分,以方便我们的选择:
rpm -qpl Linux-1.4-6.i368.rpm
3.选择安装方式后,开始安装。我们可以用rpm-ivh Linux-1.4-6.i368.rpm命令安装此软件。在安装过程中,若系统提示此软件已安装过或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安装,但若我们确实想执行安装命令,可以在 -ivh后加一参数“-replacepkgs”:
rpm -ivh -replacepkgs Linux-1.4-6.i368.rpm
4.有时我们卸载某个安装过的软件,只需执行rpm-e <文件名>命令即可,文件名>
5.对低版本软件进行升级是提高其功能的好办法,这样可以省去我们卸载后再安装新软件的麻烦,要升级某个软件,只须执行如下命令:rpm -uvh <文件名>,注意:此时的文件名必须是要升级软件的升级补丁?文件名>
6.另外一个安装软件的方法可谓是Linux的独到之处,同时也是RMP强大功能的一个表现:通过FTP站点直接在线安装软件。当找到含有你所需软件的站点并与此网站连接后,执行下面的命令即可实现在线安装,譬如在线安装Linux-1.4-6.i368.rpm,可以用命令:
rpm -i ftp://ftp.pht.com/pub/linux/redhat/...-1.4-6.i368.rpm
7.在我们使用电脑过程中,难免会有误操作,若我们误删了几个文件而影响了系统的性能时,怎样查找到底少了哪些文件呢?RPM软件包提供了一个查找损坏文件的功能,执行此命令:rpm -Va即可,Linux将为你列出所有损坏的文件。你可以通过Linux的安装光盘进行修复。
8.Linux系统中文件繁多,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碰到我们不认识的文件,在Windows下我们可以用“开始/查找”菜单快速判断某个文件属于哪个文件夹,在Linux中,下面这条命令行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定某个文件属于哪个软件包:
rpm -qf <文件名>文件名>
9.当每个软件包安装在Linux系统后,安装文件都会到RPM数据库中“报到”,所以,我们要查询某个已安装软件的属性时,只需到此数据库中查找即可。注意:此时的查询命令不同于1和8介绍的查询,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已安装过的软件包!命令格式:
rpm -参数 <文件名>文件名>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此工具包最先是由Red Hat公司推出的,后来被其他Linux开发商所借用,由于它为Linux使用者省去了很多时间,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在Linux下安装、删除软件。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具体使用方法。
1.我们得到一个新软件,在安装之前,一般都要先查看一下这个软件包里有什么内容,假设这个文件是:Linux-1.4-6.i368.rpm,我们可以用这条命令查看:
rpm -qpi Linux-1.4-6.i368.rpm
系统将会列出这个软件包的详细资料,包括含有多少个文件、各文件名称、文件大小、创建时间、编译日期等信息。
2.上面列出的所有文件在安装时不一定全部安装,就像Windows下程序的安装方式分为典型、完全、自定义一样,Linux也会让你选择安装方式,此时我们可以用下面这条命令查看软件包将会在系统里安装哪些部分,以方便我们的选择:
rpm -qpl Linux-1.4-6.i368.rpm
3.选择安装方式后,开始安装。我们可以用rpm-ivh Linux-1.4-6.i368.rpm命令安装此软件。在安装过程中,若系统提示此软件已安装过或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安装,但若我们确实想执行安装命令,可以在 -ivh后加一参数“-replacepkgs”:
rpm -ivh -replacepkgs Linux-1.4-6.i368.rpm
4.有时我们卸载某个安装过的软件,只需执行rpm-e <文件名>命令即可,文件名>
5.对低版本软件进行升级是提高其功能的好办法,这样可以省去我们卸载后再安装新软件的麻烦,要升级某个软件,只须执行如下命令:rpm -uvh <文件名>,注意:此时的文件名必须是要升级软件的升级补丁文件名>
6.另外一个安装软件的方法可谓是Linux的独到之处,同时也是RMP强大功能的一个表现:通过FTP站点直接在线安装软件。当找到含有你所需软件的站点并与此网站连接后,执行下面的命令即可实现在线安装,譬如在线安装Linux-1.4-6.i368.rpm,可以用命令:
rpm -i ftp://ftp.pht.com/pub/linux/redhat/...-1.4-6.i368.rpm
7.在我们使用电脑过程中,难免会有误操作,若我们误删了几个文件而影响了系统的性能时,怎样查找到底少了哪些文件呢?RPM软件包提供了一个查找损坏文件的功能,执行此命令:rpm -Va即可,Linux将为你列出所有损坏的文件。你可以通过Linux的安装光盘进行修复。
8.Linux系统中文件繁多,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碰到我们不认识的文件,在Windows下我们可以用“开始/查找”菜单快速判断某个文件属于哪个文件夹,在Linux中,下面这条命令行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定某个文件属于哪个软件包:
rpm -qf <文件名>文件名>
9.当每个软件包安装在Linux系统后,安装文件都会到RPM数据库中“报到”,所以,我们要查询某个已安装软件的属性时,只需到此数据库中查找即可。注意:此时的查询命令不同于1和8介绍的查询,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已安装过的软件包!命令格式:
rpm -参数 <文件名>文件名>
linux中ln是一个常用的并且也是非常重的要命令,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in命令的参数与一些应用例子,希望此文章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ln是linux中又一个非常重要命令,它的功能是为某一个文件在另外一个位置建立一个同不的链接,这个命令最常用的参数是-s,具体用法是:ln –s 源文件 目标文件。
当我们需要在不同的目录,用到相同的文件时,我们不需要在每一个需要的目录下都放一个必须相同的文件,我们只要在某个固定的目录,放上该文件,然后在 其它的目录下用ln命令链接(link)它就可以,不必重复的占用磁盘空间。例如:ln –s /bin/less /usr/local/bin/less
-s 是代号(symbolic)的意思。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第一,ln命令会保持每一处链接文件的同步性,也就是说,不论你改动了哪一处,其它的文件都会发生相同的变化;第二,ln的链接又 软链接和硬链接两种,软链接就是ln –s ** **,它只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文件的镜像,不会占用磁盘空间,硬链接ln ** **,没有参数-s, 它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和源文件大小相同的文件,无论是软链接还是硬链接,文件都保持同步变化。
如果你用ls察看一个目录时,发现有的文件后面有一个@的符号,那就是一个用ln命令生成的文件,用ls –l命令去察看,就可以看到显示的link的路径了。
指令详细说明
指令名称 : ln
使用权限 :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 ln [options] source dist,其中 option 的格式为 :
[-bdfinsvF] [-S backup-suffix] [-V {numbered,existing,simple}]
[--help] [--version] [--]
说明 : Linux/Unix 档案系统中,有所谓的连结(link),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档案的别名,而连结又可分为两种 : 硬连结(hard link)与软连结(symbolic link),硬连结的意思是一个档案可以有多个名称,而软连结的方式则是产生一个特殊的档案,该档案的内容是指向另一个档案的位置。硬连结是存在同一个档 案系统中,而软连结却可以跨越不同的档案系统。
ln source dist 是产生一个连结(dist)到 source,至于使用硬连结或软链结则由参数决定。
不论是硬连结或软链结都不会将原本的档案复制一份,只会占用非常少量的磁碟空间。
-f : 链结时先将与 dist 同档名的档案删除
-d : 允许系统管理者硬链结自己的目录
-i : 在删除与 dist 同档名的档案时先进行询问
-n : 在进行软连结时,将 dist 视为一般的档案
-s : 进行软链结(symbolic link)
-v : 在连结之前显示其档名
-b : 将在链结时会被覆写或删除的档案进行备份
-S SUFFIX : 将备份的档案都加上 SUFFIX 的字尾
-V METHOD : 指定备份的方式
--help : 显示辅助说明
--version : 显示版本
举例:
1.对某个文件创建一个连接
[root@A ~]# ln -s /home/kk/ss.sh ~ #如果不写目标地址,即在当前目录建接立链接
[root@A ~]# ls
CentOS-Base.repo.oldboy anaconda-ks.cfg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ss.sh此命令表示在家目录下创建与源文件同名的链接到/home/kk/ss.sh 符号连接
[root@A ~]# ln -s /home/kk/ss.sh ~/dd
[root@A ~]# ls
CentOS-Base.repo.oldboy anaconda-ks.cfg dd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此命令表示在家目录下建立链接到/home/kk/ss.sh 并且名字为dd的符号连接(前提是在家目录下没有abc这个目录)
2.对某个目录创建符号连接
[root@A home]# ln -s /home/kk /home/abc
[root@A home]# ls
abc apache kk oldboy
[root@A home]# cd abc
[root@A abc]# ls
ss.sh
此命令表示在/home目录下创建一个链接到/home/kk目录的名字为abc的符号连接。
[root@A home]# rm abc
rm: remove symbolic link `abc'? y #删除所作目录链接时的提示
[root@A ~]# ln -s /tmp ~/
[root@A ~]# ls
CentOS-Base.repo.oldboy anaconda-ks.cfg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tmp
此命令表示在家目录下创建一个与源文件夹同名的符号连接
3.对某个文件创建一个硬连接
[root@A ~]# ln /home/kk/ss.sh ~/
[root@A ~]# ls -l
total 60
-rw-r--r-- 1 root root 2239 Oct 24 09:30 CentOS-Base.repo.oldboy
-rw------- 1 root root 1074 Nov 10 12:28 anaconda-ks.cfg
-rw-r--r-- 1 root root 26403 Nov 10 12:28 install.log
-rw-r--r-- 1 root root 4378 Nov 10 12:28 install.log.syslog
-rw-r--r-- 2 root root 82 Dec 26 14:31 ss.sh
此命令表示在家目录下创建与源文件同名的链接到/home/kk/ss.sh硬链接,而且目标文件的颜色和原来一样,
ls –l也无法显示链接的路径
[root@A ~]# ln /home/kk/ss.sh ~/abc
[root@A ~]# ls
CentOS-Base.repo.oldboy abc anaconda-ks.cfg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此命令表示在家目录下建立链接到/tmp/abc.txt 并且名字为abc的硬链接(前提是在家目录下没有abc这个目录)
abc目录己存在的情况
[root@A ~]# mkdir abc
[root@A ~]# ls
CentOS-Base.repo.oldboy abc anaconda-ks.cfg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root@A ~]# ln /home/kk/ss.sh ~/abc #做硬链接
[root@A ~]# ls
CentOS-Base.repo.oldboy abc anaconda-ks.cfg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root@A ~]# cd abc
[root@A abc]# ls
ss.sh
源文件是目录不可以做硬链接
[root@A ~]# ln /home/kk ~/abc
ln: `/home/kk': hard link not allowed for directory
4.参数 -v的用法
硬链接:
[root@A home]# ln -v /home/kk/ss.sh /home #加上参数v后,
create hard link `/home/ss.sh' to `/home/kk/ss.sh' #会用文字显示源文件到目标的链接
[root@A home]# ls
apache kk oldboy ss.sh
[root@A home]# ln -vs /home/kk/ss.sh /home #创建名子相同的软链接
create symbolic link `/home/ss.sh' to `/home/kk/ss.sh' #会用文字显示源文件到目标的链接
ln: creating symbolic link `/home/ss.sh' to `/home/kk/ss.sh': File exists #同时也出现了己存在提示
软链接
[root@A home]# ln -vs /home/kk/ss.sh /home/dd #加上参数v后的软链接
create symbolic link `/home/dd' to `/home/kk/ss.sh' #会用文字显示源文件到目标的链接
[root@A home]# ls
apache dd kk oldboy ss.sh
青绿色的软链接,跟原来颜色一样的是硬链接
5.-f的用法
[root@A home]# ls
apache dd kk oldboy ss.sh #dd 是己存在软链接;ss.sh是己存在硬链接
[root@A home]# ln -s -f /home/kk/ss.sh /home #创建/home/kk/ss.sh的软链接
[root@A home]# ls
apache dd kk oldboy ss.sh #上面加了f参数,ss.sh现在是软链接
[root@A home]# ln /home/kk/ss.sh /home/dd #创建/home/kk/ss.sh 的硬链接,名子同样是dd
ln: creating hard link `/home/dd' to `/home/kk/ss.sh': File exists #提示出现了,己存在
[root@A home]# ln -f /home/kk/ss.sh /home/dd #加上f参数后,提示没有了
[root@A home]# ls
apache dd kk oldboy ss.sh #dd变成链接了,
-f的主要过程:先将同名的软链接dd删除,然后再创建硬链接dd
6.-d和-b的用法
[root@A home]# ln /home/kk /home/dd #创建硬链接不允许
ln: `/home/kk': hard link not allowed for directory #不允许对目录创建硬链接
[root@A home]# ln -F /home/kk /home/dd #加上-d参数
ln: creating hard link `/home/dd' to `/home/kk': Operation not permitted #为什么还是不行呀?
7.-i的用法
[root@A home]# ln -s /home/kk/ss.sh #创建软链接
[root@A home]# ls #查看
apache kk oldboy ss.sh
[root@A home]# ln -fi /home/kk/ss.sh #加上-f参数删除同名的,加上-i参数-在删除之前给出提示
ln: replace `./ss.sh'? #提示
[root@A home]# ln -fi /home/kk/ss.sh
ln: replace `./ss.sh'? n #我选择了n
[root@A home]# ls #查看
apache kk oldboy ss.sh #还存在
[root@A home]# ln -fb /home/kk/ss.sh #加上参数b
[root@A home]# ls #查看
apache kk oldboy ss.sh ss.sh~ #之前存在的软链接被更名备份了,然后创建同名的硬链接
注意:
第一,ln命令会保持每一处链接文件的同步性,也就是说,不论你改动了哪一处,其它的文件都会发生相同的变化;
第二,ln的链接又软链接和硬链接两种,软链接就是ln -s ** **,它只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文件的镜像,不会占用磁盘空间,硬链接ln ** **,没有参数-s, 它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和源文件大小相同的文件,无论是软链接还是硬链接,文件都保持同步变化,
软链接是可以跨分区的,但是硬链接只能在同一分区内。
第三:目录不能建立硬链接,但可以建立软链接。
在linux中如果我人要对磁盘进行分区我们可以直接使用fdisk命令来分区了,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自己在使用fdisk分区笔记,希望对各位同学会有所帮助哦,只供参考大家需要仔细确认万无一失才操作哦,
在linux下,使用fdisk对硬盘分区:先删除原有分区,然后创建新的分区
1) 删除分区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root@standby root]# fdisk /dev/sdc
The number of cylinders for this disk is set to 4425.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at, but this is larger than 1024,
and could in certain setups cause problems with:
1) software that runs at boot time (e.g., old versions of LILO)
2) booting and partitioning software from other OSs
(e.g., DOS FDISK, OS/2 FDISK)
Command (m for help): m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 print this menu
n add a new partition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c: 36.4 GB, 364014796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442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c1 1 250 093+ 83 Linux
/dev/sdc2 251 500 2008125 83 Linux
/dev/sdc3 501 750 2008125 83 Linux
/dev/sdc4 751 4425 29519437+ 5 Extended
/dev/sdc5 751 1000 2008093+ 83 Linux
/dev/sdc6 1001 4425 27511281 83 Linux
Command (m for help): d
Partition number (1-6): 1
Command (m for help): d
Partition number (1-6): 2
Command (m for help): d
Partition number (1-6): 3
Command (m for help): d
Partition number (1-6): 4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c: 36.4 GB, 364014796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442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Command (m for help): 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2) 创建分区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root@standby root]# fdisk /dev/sdc
The number of cylinders for this disk is set to 4425.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at, but this is larger than 1024,
and could in certain setups cause problems with:
1) software that runs at boot time (e.g., old versions of LILO)
2) booting and partitioning software from other OSs
(e.g., DOS FDISK, OS/2 FDISK)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c: 36.4 GB, 364014796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442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p
Partition number (1-4): 1
First cylinder (1-4425, default 1):
Using default value 1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4425, default 4425): +500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p
Partition number (1-4): 2
First cylinder (502-4425, default 502):
Using default value 502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502-4425, default 4425): +2048M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p
Partition number (1-4): 3
First cylinder (752-4425, default 752):
Using default value 752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752-4425, default 4425): +2048000K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p
Selected partition 4
First cylinder (1002-4425, default 1002):
Using default value 1002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002-4425, default 4425): +2048M
Command (m for help): n
You must delete some partition and add an extended partition first
Command (m for help): d
Partition number (1-4): 4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e
Selected partition 4
First cylinder (1002-4425, default 1002):
Using default value 1002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002-4425, default 4425):
Using default value 4425
Command (m for help): n
First cylinder (1002-4425, default 1002):
Using default value 1002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002-4425, default 4425): +2048M
Command (m for help): n
First cylinder (1252-4425, default 1252):
Using default value 1252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252-4425, default 4425): +2048M
Command (m for help): n
First cylinder (1502-4425, default 1502):
Using default value 1502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502-4425, default 4425):
Using default value 4425
Command (m for help): n
No free sectors available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c: 36.4 GB, 364014796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442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c1 1 501 4024251 83 Linux
/dev/sdc2 502 751 2008125 83 Linux
/dev/sdc3 752 1001 2008125 83 Linux
/dev/sdc4 1002 4425 27503280 5 Extended
/dev/sdc5 1002 1251 2008093+ 83 Linux
/dev/sdc6 1252 1501 2008093+ 83 Linux
/dev/sdc7 1502 4425 23486998+ 83 Linux
Command (m for help): 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分区建好后有两种方法:使用文件系统,使用裸设备
1) 使用文件系统
创建文件系统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root@standby root]# mkdir /test
[root@standby root]# mkfs /dev/sdc3
mke2fs 1.32 (09-Nov-)
Filesystem 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4096 (log=2)
Fragment size=4096 (log=2)
251392 inodes, 502031 blocks
25101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0
16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1571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38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挂接文件系统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root@standby root]# mount /dev/sdc3 /test改权限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root@standby root]# ls -ltr /test
total 16
drwx—— 2 root root 16384 Jun 20 21:51 lost+found
[root@standby root]# chown -R oracle.dba /test
[root@standby root]# chmod 755 /test
[root@standby root]# ls -ltr /test
total 16
drwx—— 2 oracle dba 16384 Jun 20 21:51 lost+found
创建表空间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SQL>create tablespace chen
2 datafile ‘/test/chen.dbf’ size 10M;
Tablespace created.
向表空间增加数据文件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SQL>alter tablespace chen
2 add datafile ‘/test/chen2.dbf’ size 10M;
Tablespace altered.
可以看到表空间chen的大小是20m了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SQL> select t.tablespace_name, round(sum(bytes/(1024*1024)),0) ts_size
2 from dba_tablespaces t, dba_data_files d
3 where t.tablespace_name = d.tablespace_name
4 group by t.tablespace_name;
TABLESPACE_NAME TS_SIZE
———————————————————— ———-
CHEN 20
EYGLE 10
SYSTEM 250
UNDOTBS1 200
USERS 25
2) 使用裸设备
可以看到已有的绑定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root@standby root]# raw -qa/dev/raw/raw1: bound to major 8, minor 17
/dev/raw/raw2: bound to major 8, minor 18
/dev/raw/raw3: bound to major 8, minor 19
/dev/raw/raw4: bound to major 8, minor 20
/dev/raw/raw5: bound to major 8, minor 34
绑定裸设备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root@standby test]# raw /dev/raw/raw6 /dev/sdc1
/dev/raw/raw6: bound to major 8, minor 33
ditional information: 1
改权限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root@standby root]# chown -R oracle.dba /dev/raw[root@standby root]# chmod 755 /dev/raw
创建表空间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SQL>create tablespace jin
2 datafile ‘/dev/raw/raw6′ size 10M;
Tablespace created
指令:fdisk
用途:观察硬盘之实体使用情形与分割硬盘用,
使用方法:
一、在 console 上输入 fdisk -l /dev/sda ,观察硬盘之实体使用情形。
二、在 console 上输入 fdisk /dev/sda,可进入分割硬盘模式。
1. 输入 m 显示所有命令列示。
2. 输入 p 显示硬盘分割情形。
3. 输入 a 设定硬盘启动区。
4. 输入 n 设定新的硬盘分割区。
4.1. 输入 e 硬盘为[延伸]分割区(extend)。
4.2. 输入 p 硬盘为[主要]分割区(primary)。
5. 输入 t 改变硬盘分割区属性。
6. 输入 d 删除硬盘分割区属性。
7. 输入 q 结束不存入硬盘分割区属性。
8. 输入 w 结束并写入硬盘分割区属性
#
# ~/.screenrc
#
# 启动时不显示欢迎屏幕
startup_message off
# 定义screen的功能键为Ctrl-Z。向终端输入Ctrl-Z时应按 Ctrl-Z z。
escape ^Zz
# 屏幕缓冲区 1024 行。
defscrollback 1024
# 在最下一行显示窗口列表和时钟
hardstatus on
hardstatus alwayslastline
hardstatus string “%{.bW}%-w%{.rY}%n %t%{-}%+w %=%{..G} %H(%l) %{..Y} %Y/%m/%d %c:%s ”
# 关闭错误提示
vbell off
# 按 Ctrl-Z w 或 Ctrl-Z Ctrl-W 显示窗口列表
bind w windowlist -b
bind ^w windowlist -b
常用快捷键
注:这些快捷键都需要在按完 escape 键之后使用。默认的escape键是 Ctrl-A,上面贴出的 .screenrc 中将其改成了 Ctrl-Z。例如 d,实际操作时应当按 Ctrl-Z d。
快捷键 功能
d 中断当前会话,下次可以用 screen -r 命令恢复
c 开新窗口
0-9数字 在窗口0-窗口9之间迅速切换
n 下一个窗口
p 上一个窗口
S 分割屏幕
TAB 在分割的屏幕之间切换
X 关闭分割出的屏幕
[ 进入复制模式,用hjkl移动光标,空格选中开始点,再次按空格选择结束点,进行复制
] 粘贴
? 帮助
: 进入screen的命令行
另外要提到的几个常用技巧:
重复 escape 键可以在当前窗口与上一个窗口之间迅速切换,
例如从窗口1按^Z3切换到窗口3,之后可以按^Z^Z在窗口1和3之间切换。
窗口分割的用法:首先按^ZS(S要大写)进行分割,然后用^Z
翻页:用了screen之后就不能用平常的 Shift-PageUp 和 Shift-PageDown 来翻页。可以按 ^Z[ 进入复制模式,即可利用与 vi 相同的快捷键来翻页查看历史。最后按Esc取消复制模式。
关于 escape 键的选择:
默认的Ctrl-A与vi的增1功能冲突。如果你不幸习惯了Ctrl-A,那么当你在没有screen的环境下使用vim时,你会在不经意之间按下Ctrl-A而改变附近的数字。因此最好改成别的键。
常用的screen快捷键都在左手,因此escape应当放在键盘的左面三列。Ctrl-Q和Ctrl-S被终端使用无法绑定,Ctrl-` screen不支持,Ctrl-W与vim的切换窗口命令冲突,Ctrl-D与vim的翻页冲突, Ctrl-X与vim的减1功能冲突,Ctrl-E与vim的滚屏冲突,Ctrl-C为很常用的中止程序。因此只能用Ctrl-Z了。Ctrl-Z用于暂停程序,不常用,可以将其设置为screen的escape键。需要暂停程序时按 Ctrl-Z z 即可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使用attrib命令设置文件只读、隐藏属性详解,并用一个完整流程来说明文件属性的变化,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本文介绍一个cmd下的一个attrib.exe的小程序,它可以用来设置文件的属性,我们知道文件的属性有只读、隐藏、系统、存档和无内容索引等5个,只读和隐藏用得比较多,另外三个用得比较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attrib.exe这个cmd下的小程序,它可以用来设置文件的属性。先来看看它的帮助文件。
代码如下:
C:\Users\splaybow>help attrib
显示或更改文件属性。
ATTRIB [+R | -R] [+A | -A ] [+S | -S] [+H | -H] [+I | -I]
[drive:][path][filename] [/S [/D] [/L]]
+ 设置属性。
- 清除属性。
R 只读文件属性。
A 存档文件属性。
S 系统文件属性。
H 隐藏文件属性。
I 无内容索引文件属性。
[drive:][path][filename]
指定 attrib 要处理的文件。
/S 处理当前文件夹及其所有子文件夹中的匹配文件。
/D 也处理文件夹。
/L 处理符号链接和符号链接目标的属性。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看看如何使用attrib设置文件的属性。
第一步,先使用echo命令来创建一个文件:d:\2.txt
代码如下:
C:\Users\splaybow>echo xxxx>d:\2.txt
创建文件成功后,将不会有任何提示。
第二步,为d:\2.txt文件添加一个隐藏属性和一个只读属性。
代码如下:
C:\Users\splaybow>attrib +r +h d:\2.txt
设置文件属性成功后,也不会有任何提示。
第三步,显示d:\2.txt的文件属性。
代码如下:
C:\Users\splaybow>attrib d:\2.txt
A HR D:\2.txt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文件中存在存档(A)、隐藏(H)、R(只读)三种属性,
这里大家可能想问,为什么会有存档(A)属性的存在呢?这个洪哥也解释不了,估计在使用echo创建文件时,文件就已经有存档(A)属性了。
第四步,我再来看看把存档、隐藏、只读、系统、无内容索引五个属性全部加上的效果。
代码如下:
C:\Users\splaybow>attrib +a +s +r +i +h d:\2.txt
设置文件属性成功后,不会有任何提示。
第五步,查看一下最后的文件属性
代码如下:
C:\Users\splaybow>attrib d:\2.txt
A SHR I D:\2.txt
这样看到了,五个属性全部上去了。
最后洪哥总结如下几点:
1、如果要给文件加属性使用“attrib +标记1 +标记2 ... <文件路径和名称>”这样的语法格式。文件路径和名称>
2、如果要给文件去掉一些属性,把第1条中的加号(+)换成减号(-)即可。
3、如果要查看当前文件有存档、隐藏、只读、系统、无内容索引五种属性中的哪些,可以使用“attrib <文件路径和名称>”这样的语法格式。文件路径和名称>
4、这些属性有什么意义呢?隐藏就是隐藏起来,但使用显示隐藏的开关还可以看得到。加了系统属性后,显示隐藏也看不到,必须要显示系统文件才能看到。只读代表不能修改和删除,但有一些命令可以强制删除或修改只读文件。
5、以下三条命令说明,如果文件同时有系统属性和隐藏属性,如果想要去掉其中一个,必须两个先同时都去掉。
代码如下:
PS C:\Users\splaybow>attrib -h d:\2.txt
未重置系统文件 - D:\2.txt
PS C:\Users\splaybow>attrib -s d:\2.txt
未重置隐藏文件 - D:\2.txt
PS C:\Users\splaybow>attrib -s -h d:\2.txt
关于使用attrib设置文件只读、隐藏和系统属性,本文就介绍这么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