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在SCO UNIX系统中使用另一unix硬盘转贴Windows系统(共含8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1ye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code:1:86f2fbe34d] 在pc机上使用 UNIX ,由于pc上的硬盘多为IDE接口的故,只介绍IDE接口的硬盘, 常常我们有多块unix硬盘,需要把进行文件对拷时,或当一块使用硬盘的可用空间不多时也可以再接一块硬盘做为文件系统使用. 在SCOUNIX5.0.5中,系统已经存在硬盘
[code:1:86f2fbe34d]
在pc机上使用UNIX,由于pc上的硬盘多为IDE接口的故,只介绍IDE接口的硬盘。
常常我们有多块unix硬盘,需要把进行文件对拷时,或当一块使用硬盘的可用空间不多时也可以再接一块硬盘做为文件系统使用.
在SCO UNIX 5.0.5 中,系统已经存在硬盘设备hd10(接到IDE0上的从设备),则hd10无需配置。
硬盘的设备名为hd00,hd10等等,hd00为接到IDE0的主设备,hd10为接到IDE0上的从设备.
而我们看到下边的设备而是
brw------- 1 sysinfo sysinfo 1, 47 Mar 26 11:56 hd0a(hd00的活动分区)
brw-r----- 1 dos sysinfo 1, 48 Mar 26 11:56 hd0d(hd00的DOS分区)
brw------- 1 sysinfo sysinfo 1, 15 Mar 26 11:56 hd01(hd00的第一个分区)
brw------- 1 sysinfo sysinfo 1, 23 Mar 26 11:56 hd02(hd00的第二个分区)
brw------- 1 sysinfo sysinfo 1, 31 Mar 26 11:56 hd03(hd00的第三个分区)
brw------- 1 sysinfo sysinfo 1, 39 Mar 26 11:56 hd04(hd00的第四个分区)
br--r----- 1 root backup 1, 79 Mar 26 11:56 hd11(hd10的第一个分区)
br--r----- 1 root backup 1, 87 Mar 26 11:56 hd12(hd10的第二个分区)
br--r----- 1 root backup 1, 95 Mar 26 11:56 hd13(hd10的第三个分区)
br--r----- 1 root backup 1,103 Mar 26 11:56 hd14 (hd10的第四个分区)
把第二块UNIX硬盘连到机器上,注意前边说过这块硬盘应连到IDE0上,并且为从盘.
用#divvy /dev/hd10 (注:divvy 为分割磁盘命令)
把第二块UNIX硬盘上的文件系统注册到当前UNIX系统上.
显示为
+-------------------+------------+--------+---+-------------+------------+
| Name | Type | New FS | # | First Block | Last Block |
+-------------------+------------+--------+---+-------------+------------+
| | EAFS | no | 0 | 0| 9|
| | NON FS | no | 1 | 0| 117999|
| | HTFS | no | 2 | 118000| 4209019|
| | NOT USED | no | 3 | -| -|
| | NOT USED | no | 4 | -| -|
| | NOT USED | no | 5 | -| -|
| | NON FS | no | 6 | 4209020| 4209029|
| | WHOLE DISK | no | 7 | 0| 4217030|
+-------------------+------------+--------+---+-------------+------------+
4209030 1K blocks for divisions, 8001 1K blocks reserved for the system
n[ame] Name or rename a division.
c[reate] Create a new file system on this division.
t[ype] Select or change filesystem type on new filesystems.
p[revent] Prevent a new file system from being created on this division.
s[tart] Start a division on a different block.
e[nd] End a division on a different block.
r[estore] Restore the original division table.
Enter your choice or q to quit:
其中Name为文件系统在当前UNIX中的设备名。(由于第二块unix盘未在系统中注册,所以看不到设备名)
Type 为文件系统类型,常见有EAFS,HTFS.
New FS 标识是否为新建的文件系统,我们用的是UNIX硬盘,文件系统已经分好,所以不要新建文件系统,除非真的想重新建立文件系统,不过原文件系统中的内容被覆盖。
#为unix文件系统的编号
First Block, Last Block 为各文件系统的起始与结事块号。
我们使用第二块UNIX硬盘,通常都不会去改变原来硬盘的文件系统大小的。只要把第二块UNIX盘的文件系统注册到当前系统上就好了。
一般来说0#文件系统类型为EAFS,是unix盘的引导区,一般来说我们用不上。所以不用为它命名。
1#文件系统类型为NON FS,是unix盘的交换区,我们也用不上。不用为它命名
2#文件系统类型为HTFS,是unix盘的根分区,如果第二块unix盘上,只有根分区我们就使用这个分区。
其它文件系统类型为HTFS的分区都是单的分区,我们也可以利用。
经过上边分析,我们为2#分区,命名(也就相当于在当前unix系统中注册了,第二块硬盘的根分区以便使用)。
键入n,回车。
显示
which division? (0 through 7)?
(命名哪个分区)
键入2,回车。
显示
what do you wantto call it?
(你想叫它什么)
输入SROOT(依喜好自行命名)
显示如图,可见已经命名为2#分区。
+-------------------+------------+--------+---+-------------+------------+
| Name | Type | New FS | # | First Block | Last Block |
+-------------------+------------+--------+---+-------------+------------+
| | EAFS | no | 0 | 0| 19999|
| | NON FS | no | 1 | 20000| 117999|
| SROOT | HTFS | no | 2 | 118000| 4209019|
| | NOT USED | no | 3 | -| -|
| | NOT USED | no | 4 | -| -|
| | NOT USED | no | 5 | -| -|
| | NON FS | no | 6 | 4209020| 4209029|
| | WHOLE DISK | no | 7 | 0| 4217030|
+-------------------+------------+--------+---+-------------+------------+
4209030 1K blocks for divisions, 8001 1K blocks reserved for the system
n[ame] Name or rename a division.
c[reate] Create a new file system on this division.
t[ype] Select or change filesystem type on new filesystems.
p[revent] Prevent a new file system from being created on this division.
s[tart] Start a division on a different block.
e[nd] End a division on a different block.
u[ndo] Undo the last change.
r[estore] Restore the original division table.
Enter your choice or q to quit:
本例中只有2#分区需命名,
故按q键回车退出.
系统提示(是安装使生效,是回到主菜单重新操作,还是退出不生效)
i[nstall] Install the division set-up shown
r[eturn] Return to the previous menu
e[xit] Exit without installing a division table
Please enter your choice:
键入i,回车,使生效。
使用l命令看是否生成设备名SROOT设备文件。
# l /dev/SROOT
brw-r----- 1 sysinfo sysinfo 1,106 May 28 11:30 /dev/SROOT
这个/dev/SROOT 就是第二块unix盘的根分区,这样就可以用mount命令将它装要unix系统上了。
你可以建一个目录作为它的引入点。我们可以在根下建一SROOT目录
#cd /
#mkdir SROOT
把/dev/SROOT 就是第二块unix盘的根分区引入到/SROOT目录上。
# mount /dev/SROOT /SROOT
# l /SROOT (列第二块unix盘的根分区文件)
这样就可以把它当作正常的文件系统使用了。
与光驱一样。
用umount卸载硬盘
#umount /SROOT
[/code:1:86f2fbe34d]
sindney 回复于:-03-05 10:50:49这多好东东,大家怎么光看不发言呀:(
老大,我顶,呵呵
unixgaoshou 回复于:2004-03-05 11:18:45正在享受中........................................
好!感谢老大!
酸辣粉 回复于:2004-03-05 17:27:11问问老大,我用MKDEV HD加入一块IDE硬盘后,在/DEV目录中存在了设备名,但REBOOT后设备名又不见了。如何解决?在现有UNIX系统中加一块新硬盘这样做是否正确? :shock:
lv_xiaowei 回复于:2004-03-05 19:44:56老大的文章都是好样的
maidx 回复于:2004-03-07 21:42:08接到ide1用什么?hd20?
micky123 回复于:2004-03-08 08:45:12好!!!!
yz_zb 回复于:2004-03-08 10:47:06[quote:2529f016df=“酸辣粉”]问问老大,我用MKDEV HD加入一块IDE硬盘后,在/DEV目录中存在了设备名,但REBOOT后设备名又不见了。如何解决?在现有UNIX系统中加一块新硬盘这样做是否正确? :shock:[/quote:2529f016df]
可能是你的参数配置不对!
CJMCJM 回复于:2004-03-13 11:04:25:shock: 朋友:如果加入的硬盘是SCSI接口的,那又是怎样配置的尼?
lmx411 回复于:2004-03-13 11:27:54[quote:5eef404a6f=“酸辣粉”]问问老大,我用MKDEV HD加入一块IDE硬盘后,在/DEV目录中存在了设备名,但REBOOT后设备名又不见了。如何解决?在现有UNIX系统中加一块新硬盘这样做是否正确? :shock:[/quote:5eef404a6f]
编辑一下/etc/vfstab ,在里面把新加入的硬盘在启动时自动mount 上!
unix007 回复于:2004-03-15 22:12:05[quote:04a5220738=“lmx411”]
编辑一下/etc/vfstab ,在里面把新加入的硬盘在启动时自动mount 上![/quote:04a5220738]
呵呵,lmx411平时用uw7用得多了,把uw7的东西说成osr5的了。
在openserver5下应该编辑/etc/default/filesys这个文件,
如果不想手工编辑这个文件,可以用“mkdev fs”这个命令来做。
小 辉 回复于:2004-03-16 10:22:20值得收藏
酸辣粉 回复于:2004-03-16 18:24:55[quote:207798f697=“unix007”]
呵呵,lmx411平时用uw7用得多了,把uw7的东西说成osr5的了。
在openserver5下应该编辑/etc/default/filesys这个文件,
如果不想手工编辑这个文件,可以用“mkdev fs”这个命令来做。[/quote:207798f697]
那么请问怎样手工编辑/etc/default/filesys这个文件呢?
无闻 回复于:2004-03-16 23:45:15今天上来本来就是想问这个问题的,没想到竟然有高手正好写了出来,真是太感谢了
-j- 回复于:2004-08-25 09:49:56谢谢!!!正好用上!呵呵
cnhp 回复于:-07-11 10:20:42真好,我学一下。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找到了失败原因;这次行了; Schillix总算安到硬盘上了;上次失败有两个原因综合引起; 其一: 硬盘失效了,用来做实验的硬盘在系统重起后总会丢失些东西,莫名其妙的玩艺....lol 其二:我所参考的文档有错误*_*; www.genunix.org/distributions/schil
找到了失败原因;这次行了;Schillix总算安到硬盘上了;上次失败有两个原因综合引起;
其一: 硬盘失效了,用来做实验的硬盘在系统重起后总会丢失些东西,莫名其妙的玩艺....lol
其二:我所参考的文档有错误*_*;
www.genunix.org/distributions/schillix/schillix-0.1/README.install 这就是错误的那份
其中star -copy -p -sparse -no-fsync -time -xdot bs=1m fs=32m -C /.cdrom/ /mnt 执行失败,其实就是丢了一个点,莫非是故意写错刁难我?
star -copy -p -sparse -no-fsync -time -xdot bs=1m fs=32m -C /.cdrom/ . /mnt 这个是执行正常的;
-----------------------------------------------------------------------------------------------------------------------------
过程重来一遍:
首先准备硬盘,这次准备一块46G的IBM盘,重新分区格式化,写文件,再访问,确认没问题才用^_^;
使用schillix光盘启动系统;
直接运行 fdisk /dev/rdsk/c0d0p0 ;
我只分了一个8G的solaris2分区;(够用就好了,反正是试着玩>_<)
退出fdisk后执行 format /dev/rdsk/c0d0p0
按照说明把0号分区给了6G空间作为root,1号分区给了1GB作为swap,剩下的空间给6号分区作为home;
退出format后创建文件系统,执行 :
newfs /dev/dsk/c0d0s0
newfs /dev/dsk/c0d0s6
然后把root区挂上来 mount /dev/dsk/c0d0s0 /mnt
这就行了,硬的都好了;
直接执行这个就行了 star -copy -p -sparse -no-fsync -time -xdot bs=1m fs=32m -C /.cdrom/ . /mnt
俺的光驱老,机器也慢,折腾了好久才拷完;
下面修改这个文件 /boot/solaris/bootenv.rc
要在里面增加一行 bootpath 设置,值应该是 ls -l /dev/dsk/c0d0s0显示出的目标路径;
我的是这个样子 : devices/pci@0,0/pci-ide@7,1/ide@0/cmdk@0,0:a
需要加在bootpath后面的是devices后面的部分
不过有这样一个文件存在 /boot/solaris/bootenv.rc.sample ,内容是schillix作者自己的配置,正好和用我直接改个名字用了;
他的bootpath内容pci@0,0/pci-ide@1f,1/ide@0/cmdk@0,0:a; 我就改成我的了
/boot/grub/menu.lst 一样处理, 用/boot/solaris/menu.lst.sample一改名字就好了; 内容都不用改;
把grub安进MBR
cd /boot/grub/
installgrub -m stage1 stage2 /dev/rdsk/c0d0s0
做一个grub启动的ramdisk
bootadm update-archive -R /mnt
枚举系统中的设备,然后在/devices中建立设备文件并且在/dev中建立逻辑链接;
devfsadm -r /mnt
设置vfstab
就把 /etc/vfstab.sample 改成 /etc/vfstab 就正好,(作者用法和俺的一样,没办法啦);
-----------------------------------------------------------------------------------------
这次没问题了; 重新启动,从硬盘引导就进到硬盘的Schillix了;挺简单个事让我弄这么费劲>_<; 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使用 Windows 的用户对“回收站”不会陌生,它给了我们一剂“后悔药”,我们许多误删除的文件就是从它里面找到的。笔者在长期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发现了使用回收站的一些技巧,灵活地利用这些技巧可以更高效地使用回收站,使之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1.快速删除
使用Windows的用户对“回收站”不会陌生,它给了我们一剂“后悔药”。我们许多误删除的文件就是从它里面找到的。笔者在长期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发现了使用回收站的一些技巧,灵活地利用这些技巧可以更高效地使用回收站,使之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1.快速删除回收站中文件
尽管回收站允许我们恢复误删除的文件,但是我们对于的确不需要的文件也要进行真正的删除操作,以免占去太多宝贵的硬盘空间。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右击“回收站”,再选择“清空回收站” 命令来删除。据笔者使用发现,有时候“回收站”里文件比较多时,删除需要一定的时间,看着硬盘灯长亮,听着那清脆的硬盘声,心里真有些……而且有一些文件还顽固不化,根本删除不掉!其实,回收站里的文件全部被放在C:RECYCLED文件夹下,只要我们进入DOS下(Windows中的DOS下也可以),并使用Deltree命令将C:RECYCLED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全部删除掉即可。具体操作如下(以下操作假设Windows安装在C:WIN98下,如果您的Windows安装在不同的文件夹下,请自行修改):
(1)单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填入“command”,进入DOS窗口;
(2)拷贝C:WIN98COMMAND DELTREE.EXE文件到C:目录下;
(3)通过CD命令进入C:RECYCLED文件夹(DOS下叫目录);
(4)键入deltree/y *.* >nul命令将C:RECYCLED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删除;
(5)打入EXIT退回到Windows中。
以上操作也可以制成一个DOS的批处理文件,但是在使用前一定要三思!因为使用此法将会造成您的文件永远找不回来!如果您想在开机时就删除这些文件,以保证您进入Windows后回收站都是“干净”的,则可以将以上的命令加入到C:的Autoexec.bat文件中。
2.不显示删除确认框
在默认情况下,我们在资源管理器中删除一文件时,系统会弹出如图1所示的确认框,询问用户是否真的要删除。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这是画蛇添足、形同虚设(如果我不删除文件,还按下Del键干嘛?)。要取消这个删除确认框,只要右击桌面的“回收站”对象,并选择“对象”,单击“全局”标签,取消“显示删除确认框”选项,以后删除文件时,回收站就不需要用户确认了,而直接将它悄悄地放至回收站中,
3.直接恢复文件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删除文件后想恢复,都是进入回收站,然后选中相应的文件,再点击“还原”钮来还原的。不过此法只能够将原文件还原至原来的文件夹下,如笔者刚刚误删除了D:新文章下的让FoxMail自动收信.ZIP文件,进入回收站,点击“还原”钮后,该文件只能够被还原至先前删除的文件夹D:新文章下。而此时,我们使用鼠标拖动它放至一硬盘文件夹下,则可以快速地将它恢复至自己该文件夹下。同样,如果我们想快速删除这些文件,只要将它们拖至回收站窗口中即可。
4.为软盘建一个回收站
在Win98中,一旦删除了软盘上的文件,这些文件是不会出现在垃圾箱中的,因此你也无法对它进行恢复。你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吗?在D盘上建立一文件夹,将其命名为“删除后的软盘文件”,再用资源管理器打开Windows的Send To文件夹,用鼠标右键将D盘上“删除后的软盘文件”文件夹拖至Send To文件夹下,再在滑出的菜单中选择“在当前位置建立快捷方式”命令,以后要删除软盘上的文件时,先选中要删除的文件,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发送到”→“删除后的软盘文件”,这样一旦发现误删了软盘上的文件,还可以到D盘上“删除后的软盘文件”文件夹下找到,从而实现恢复。
5.快速找到误删除文件
有时候,时间一长,我们删除的文件多了,就不知道该恢复哪一个文件了,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要先恢复最近删除的文件,这时候只要进入系统的回收站,并右击鼠标,选择“排列图标”→“按删除日期”命令,回收站就会按照删除的日期先后将删除文件一一排列,这时候你就可以快速地根据删除的日期找到要恢复的文件了。
6.永久删除文件
有时候,我们在特殊情况下,不想让删除的文件放入回收站,而是直接从硬盘上将它们永久地删除掉(这对于硬盘比较紧张的朋友来说是一个好主意),以节省硬盘空间。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难,只要右击桌面的“回收站”对象,并选择“对象”,单击“全局”标签,选中“ 不将文件移入回收站,而是使用“删除”命令”选项,以后删除文件时,回收站就不再“自作多情”了,而是将文件直接从硬盘上彻底地删除。
7.给回收站改个名字
不知道是微软公司给这个Recycle Bin取名为回收站,还是中文版的Windows中就一直沿用这个名称。时间长了,我们难免想给这个特殊对象取个另样的名称,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我们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程序,并打开{HKEY_CLASSES_ROOTCLSID[645FF040-5081-101B-9F08-00AA002F954E]}分支,将其下的“回收站”改为自己喜欢的名称,如“垃圾筒”即可。到桌面上刷新一下,怎么样,如图9所示,一个“垃圾筒”就出现在桌面上了。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闲着没有事情做,写个东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有两种方式可以更换硬盘,一是在线,二是离线。 先介绍一下在线的情况,离线的就是关机操作,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只需知道硬盘的位置就可以啦(别拔错啦哈)。 一,在线更换硬盘 1,进入SST 2,进入硬件维
闲着没有事情做,写个东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有两种方式可以更换硬盘,一是在线,二是离线。
先介绍一下在线的情况,离线的就是关机操作,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只需知道硬盘的位置就可以啦(别拔错啦哈)。
一,在线更换硬盘
1,进入SST
2,进入硬件维护管理
3,进入设备并发维护,这里要写上硬盘的位置。
4,硬盘上面的灯开始闪,然后开始拔盘。拔到一半的位置,不要全拔出来。注意必须在9妙内拔盘。不然后果严重。
5,等待5秒钟后,拔硬盘剩余的部分也拔出来。
6,更换新盘,进入SST,进入硬件维护管理,进入设备并发维护,这里要写上硬盘的位置。注意啦,不要敲回车。
7,把硬盘插入一半的位置,开始在控制台上敲回车。
8,硬盘上面的灯开始闪,9秒钟内把硬盘完全的插入。
9,过一会硬盘上面的灯就一直亮啦。
10,再在控制台上,做rebuild。
至此结束。
居士,你可以把这篇文章放到你的电子杂志里。
qingzhou 回复于:-07-07 12:00:45感谢biml的努力。。。
写得很详细。
“注意必须在9妙内拔盘,不然后果严重。”
这样去做,不觉得风险太大了么?
正常关闭400后再来更换,多安全的事情。
biml2002 回复于:2004-07-07 12:17:54如果是在线交易,能不停就不停啦,各有利弊。
居士 回复于:2004-07-07 13:11:13very good,加精~~
xuguopeng 回复于:2004-07-07 13:32:11为什么不能一下全拔出来?
居士 回复于:2004-07-07 14:10:33红皮书上说先拔出来一点,然后等几秒钟,等灯不闪了再全拔出来。
不过我在想―― 你以拔出来一点,硬盘就和系统脱离了,这个全拔出来有什么区别??
因此,在我再现更换硬盘的过程中,都是一下全拔出来的,没出过事。
我想IBM这么写的意思可能是怕万一出事,可以更快的把硬盘再差回去吧。
kbazy 回复于:2004-07-07 14:48:22“这里要写上硬盘的位置。” 这是什么意思?
zzzddd 回复于:2004-07-07 16:18:06RESOUCE NAME或者Position:
yuxinsheng 回复于:2004-07-07 16:34:54[quote:bee767d018=“biml2002”]闲着没有事情做,写个东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有两种方式可以更换硬盘,一是在线,二是离线。
先介绍一下在线的情况,离线的就是关机操作,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只需知道硬盘的位置就可以啦(别拔错啦哈),
..........[/quote:bee767d018]
楼主,Rebuild是什么意思?具体命令是什么?
biml2002 回复于:2004-07-07 16:52:13做的raid5,需要利用校验数据,在新加的盘上重建数据。
biml2002 回复于:2004-07-07 17:07:33[quote:d9fe2a613c=“kbazy”]“这里要写上硬盘的位置。” 这是什么意思?[/quote:d9fe2a613c]
就是指硬盘的物理位置,比如:FRAME 1 ,POSITON D23.
biml2002 回复于:2004-07-07 17:12:35[quote:86d7cf7145=“xuguopeng”]为什么不能一下全拔出来?[/quote:86d7cf7145]
Wait another 5 seconds to allow time for the disk to stop spinning.
acne 回复于:2004-07-09 11:06:49最好能写的详细一点,对于高手们,当然很简单了。
对于刚入门的就看不懂了
zli 回复于:2004-07-11 17:58:34呵呵,就干过离线换盘,旁观过在线拔盘,没注意要半途停顿,不知道是经验还是有讲究
final_test 回复于:2004-07-14 15:51:41当然是有讲究的,磁盘在高速运行当中拔出来,如果不
等待几秒钟,盘体,磁头会受到损害,IBM替你想到了这一点,
拔出一半是为了断开电源,等待9秒,就是等待电机停转,
然后全部拔出来就安全了.
虽然我们一般只在硬盘坏了的情况下拔出来,盘本身已经
没有用处了,但是在做实验的情况下,还是不希望把盘弄坏的
拔出一半是因为硬盘还在轨道中,可以避免硬盘的晃动,造成对
盘体,磁头的损害
如过我设计,我就会安个继电器,用软件控制是否供给硬盘电源
zlg88 回复于:-05-06 10:51:54这里的拔出一半,和插入一半,是什么意思呀??
上次见别人做的时候是,等灯开始闪了再拔盘,拔盘过程在8秒内完成,插盘也是等灯开始闪了就插盘,插盘过程在灯停止闪之前完成.没有拔一半和插一半的过程呀??
另外还有个延时选项,就是可以指定操作在一段时间后开始.例如30分钟,那么灯就会在30分钟后才开始闪,这时才能做拔盘和插盘的操作.
bpcsusr 回复于:2005-05-09 11:41:03干过一次,感觉惊心动魄,在一台用户的生产机上做的,拔下后硬盘狂响,把我吓坏了.
julian_wong 回复于:2005-05-09 21:42:44如加上画面和设备状态图就更完美了!
fssnowwolf 回复于:2005-05-10 11:17:13不是什么型号机器都可以在线换的吧?
有的型号不支持热插拔的
虽然说不支持的型号,热插拔了也没啥大问题
比如720就不支持~
心城 回复于:2005-05-10 12:54:17我们换硬盘(包括IBM工程师)都如同居士所说,没有停留,也没出问题。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Internet Explorer 完全设置 IE属性部分 禁用常规页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GeneralTab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辅助功能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
Internet Explorer 完全设置
IE属性部分
禁用常规页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GeneralTab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辅助功能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A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essibility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主页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HomePage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临时文件的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Cache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颜色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Color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字体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Font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安全项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SecurityTab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语言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Language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链接颜色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link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历史纪录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History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内容项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ContentTab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分级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Rating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证书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Certificate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表单的自动完成功能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FormSuggest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自动完成保存密码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FormSuggest Password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止更改配置文件助理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Profile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连接项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ConnectionsTab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连接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Connection Setting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对拨号连接实行“自动检测”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Internet Settings下新建一个名为DialupAutodetect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缓存自动代理脚本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Internet Settings下新建一个名为EnableAutoProxyResultCache的DWORD,然后赋值为: 0 (0)即可
禁用Internet连接向导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Connwiz Admin Lock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代理服务器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Proxy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显示有关代理脚本下载失败的出错信息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Internet Settings下新建一个名为DisplayScriptDownloadFailureUI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程序项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ProgramsTab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默认浏览器检查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Check_If_Default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日历和联系人的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CalendarContact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止用户使用标示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Identities下新建一个名为Locked Down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止更改邮件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Messaging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重置Web设置”功能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ResetWebSetting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高级项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AdvancedTab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更改高级页设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下新建一个名为Advanced的DWORD,然后赋值为 (0x1)即可
设置Internet Explorer的菜单
“文件”菜单
禁用“另存为……”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BrowserSaveA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另存为“Web页,全部”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Infodelivery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BrowserSaveWebComplete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关闭浏览器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BrowserClose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新建”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FileNew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打开”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FileOpen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查看”菜单
禁用“全屏”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TheaterMode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源文件”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ViewSource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自定义工具栏的按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下新建一个名为NoBandCustomize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自定义工具栏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下新建一个名为NoToolbarCustomize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收藏”菜单
禁用“收藏”菜单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Favorite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脱机页记数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Infodelivery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ChannelLogging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添加频道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Infodelivery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AddingChannel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添加脱机页计划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Infodelivery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AddingSubscription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频道界面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Infodelivery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ChannelUI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编辑和创建计划组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Infodelivery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EditingScheduleGroup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编辑脱机页计划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Infodeliv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EditingSubscription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删除频道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Infodelivery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RemovingChannel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删除脱机页计划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Infodeliv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RemovingSubscription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所有已计划的脱机页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Infodeliv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ScheduledUpdate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下载站点预定内容在
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Infodelivery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SubscriptionContent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工具”菜单
禁用“Internet选项”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BrowserOption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帮助”菜单
禁用“Netscape用户”菜单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HelpItemNetscapeHelp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教程”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HelpItemTutorial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每日提示”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HelpItemTipOfTheDay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发送反馈意见”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HelpItemSendFeedback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其它
禁用鼠标右键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BrowserContextMenu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在新窗口打开”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OpeninNewWnd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将该程序保存到磁盘”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SelectDownloadDir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F3的查找功能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FindFiles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自定义搜索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Infodelivery 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SearchCustomization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IE的外部商标
在HKEY_LOCAL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ExternalBranding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IE组件自动安装
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Infodelivery下新建一个名为RestrictionsNoJITSetup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显示初始屏幕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Infodelivery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Splash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禁用检查IE更新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InfodeliveryRestrictions下新建一个名为NoUpdateCheck的DWORD,然后赋值为: 1 (0x1)即可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很多朋友的笔记本电脑都使用的是PCMCIA光驱,但是假如遇到了系统崩溃, Windows系统 无法进入的时候,往往就无法使用PCMCIA光驱了,而很多系统安装盘和驱动程序又偏偏在光盘上,所以使安装的过程变得十分复杂和困难。不过事实上,我们在DOS下也同样可以引导
很多朋友的笔记本电脑都使用的是PCMCIA光驱,但是假如遇到了系统崩溃,Windows系统无法进入的时候,往往就无法使用PCMCIA光驱了。而很多系统安装盘和驱动程序又偏偏在光盘上,所以使安装的过程变得十分复杂和困难。不过事实上,我们在DOS下也同样可以引导和使用PCMCIA光驱,这样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便不会手忙脚乱了。
先下载一个驱动:“www.mydrivers.com/dir59/d23892.htm”。然后用Windows 98系统格式化一张启动盘,把Windows目录下的himem.sys和mscdex.exe文件Copy到软盘中。之后再把上面下载的驱动解压缩后得到PCMIDE目录Copy到软盘中。
做好后,用记事本打开并编辑软盘中的config.sys,内容如下:
[menu]
menuitem=CD, Start computer with CD-ROM support.
menuitem=PCMIDE, Start computer with PCMIDE CD-ROM support.
menudefault=CD,30
menucolor=7,0
[CD]
device=himem.sys /testmem:off
device=a:pcmidestatpcdm.sys/d:mscd001
[PCMIDE]
device=himem.sys /testmem:off
REM ****** (PCMCIA/ATAPI SERVICES) ********
DEVICE=A:PCMIDEPCMI80CL.SYS /Q9 /P0
DEVICE=A:PCMIDESTATPCDM.SYS /D:MSCD001
[COMMON]
files=10
buffers=10
dos=high,umb
stacks=9,256
lastdrive=z
然后,再用记事本打开并编辑autoexec.bat文件,在文件中加入“mscdex.exe/d:mscd001”命令行,
之后用这张软盘启动系统,出现引导选择菜单时,第一项为加载普通光驱,第二项为加载PCMCIA光驱。
编者按:在使用上述方法时,首先必须肯定PCMCIA是受笔记本电脑BIOS直接驱动的,就是说它在DOS下不必装任何驱动也能使用(比如像IBM的机器,PCMCIA和鼠标等都是由BIOS驱动,在DOS下不用加载驱动程序),否则便一定要找到PCMCIA的驱动。文章中所下载的驱动并不能完全适用所有的PCMCIA光驱,如果不能使用时便一定要找到相应品牌和型号的产品驱动。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作为网管员,在我们解决Windows 操作系统的DHCP故障时,有时要找出某个地址范围内有哪些地址没有被使用,本人以前介绍过一种方法:打开命令提示窗口,在For…in…Do循环中调用ping命令。例如,为了找出在地址范围192.168.1.1 到 192.168.1.100有哪些地址没有被使用,可以使用这个命令:For /L %f in (1,1,100) Do Ping.exe -n 2 192.168.1.%f
该命令会报告指定范围内的所有IP地址,不管是在用的还是未用的,用户都不得不在命令行窗口中翻看大量的内容。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麻烦,只需建立一个批处理文件,要求它只返回那些未用的IP地址,然后再将命令的结果输入到一个文本文件中。下面介绍方法:
打开记事本,在窗口中输入如下的命令:
@Echo offdate /t > IPList.txttime /t >> IPList.txtecho =========== >> IPList.txtFor /L %%f in (1,1,100) Do Ping.exe -n 2 192.168.1.%%f | Find”Request timed out." && echo 192.168.1.%%f Timed Out >>IPList.txt && echo offclsEcho Finished!@Echo onNotepad.exe IPList.txt
将此文件存为IPTracker.bat,关闭记事本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批处理文件中,整个的For…In…Do命令由几个被“&&”连接起来的命令组成。该命令以“For”开始,以“Off”结尾,而且整个命令必须在一行上。当然,如果用户要使用此方法的话,需要使用用户自己的IP地址来替换示例中的IP地址。
以后,如果用户要解决DHCP问题,可以在浏览器窗口中定位并双击IPTracker.bat文件,然后启动一个IP地址跟踪工具,这个批处理只查找那些未用的IP地址,并将结果存到记事本文件中。(在此例中,这个保存的批处理文件成为一个IP地址跟踪工具,它可以一次创建,反复使用。)
注意:此方法只适用于Windows XP Professional(专业版)
Windows中的粘滞键是专为同时按下两个或多个键有困难的人设计的,粘滞键的主要功能是方便Shift、Ctrl、Alt与其他键的组合使用。在我们使用热键时,例如CTRL+C,用粘滞键就可以一次只按一个键来完成复制的功能。启动粘滞键可通过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辅助功能选项,在键盘选项卡下选中使用粘滞键来启动。在开启粘滞键的时候,任务栏右边的系统托盘区会出现粘滞键图标。如果想关闭粘滞键,只需将使用粘滞键前的钩消除就可以。
粘滞键的四项功能选择
1.在粘滞键的设置对话框的选项中,选中按两次修改键进行锁定复选框,那么连续按两下Ctrl、Alt或Shift键即可通知计算机使此键保持被按下的状态,直到再次按下相同的键时为止;若不选该复选框,则在点击这一组合键以外的键时,被按下键的按下状态即被取消,
2.选中选项中的如果同时按下两个键,就关闭粘滞键复选框,表示如果同时按下Shift、Ctrl、Alt或Windows徽标键中的任意两个键,系统将关闭粘滞键功能。
3.选中通知项目中的按下修改键时发出声音复选框,那么在按下这几个键时,计算机将发出声音提示。
4.选中通知项目中的显示粘滞键复选框,任务栏右边的系统托盘区将显示粘滞键的使用状况指示图标。
★ 系统不认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