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蒙卦之教育观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不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易经》蒙卦之教育观(共含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易经》蒙卦之教育观

篇1:《易经》蒙卦之教育观

《易经》蒙卦之教育观

经典著作,理辩古今。易经之蒙,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意应顺时事修正。对历史观点,应赋予时代特征进行诠释,剖析以明理,辩证地看待,批判着继承。

初探《易经》,总觉深邃不能触,几经苦究,却总对其深意浅尝辄止。后来转变思路,结合教师职业,终对其蒙卦有所浅悟,不禁为千年之前的古人智慧所折服,同时也有点滴不同见解。

《易经》云:“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仅从表面理解: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初次请问应该回答,而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利于守持正道。这是古人对这段文字的解释和立场。

在古代社会,上学是部分家庭富庶的孩童才能享受的事情。而师者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较高的社会阶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所以对于用心苦学的学生,需附耳教之,而对于玩虐的学生,则大可不必做太多的眷顾,因为他们即便不用功读书也照样有好的前程和生活。而现代社会,学生是普及的,其中还有很多是非常贫寒的`家庭出身,家庭教育条件相对也会很差。所以教育的重担就基本上落在了教师的身上,教师也就成了整个社会后发展状况的奠基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再三渎,渎则不告”就显得不太合乎社会需求和教师新的历史责任。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职责所在,所以“蒙童求我,初噬告”是应尽之分,对于这上半句,从古至今,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师说》云:“人非生而无知者,孰能无惑。”表明了每个人生来就是从蒙童开始,即便是伤仲永式的天才,其最后的行为也证明其虽然天资聪颖,但仍难逃蒙童之列,不然也不会任其父误导了。既为蒙童,那么其行为往往会表现出无知,轻佻,反复,鲁莽。所以作为师者不能仅从无知着手教授,那样只能教会一些知识,而不是道理,仅可解惑,并非传道。另外作为蒙童,其年轻的特点常常会导致异样的乖张行为,例如明知故问,只问不求解等。其实这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封建理解,教师不仅要能教好学生,更要能教得了不服帖的玩虐学生,否则像爱因斯坦那样,被校长定义为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一样没有出息的学生将会迷失在茫茫人群中。那么相对论、原子能等一系列问题将会继续困扰人类若干年,社会的发展将会被推迟若干年。事实证明,越是玩虐的学生,越是有着巨大的特殊潜质,所以必须要用心教导,耐心琢磨。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见识范围差距越来越小,其思想、见解在某些方面很有可能超越老师。所以难免会出现“再三渎”的现象,面对这种问题,很多人会选择避其锋芒,不与其纠,甚至放弃,任其自流,以达到“利贞”的效果。其实不然,作为21世纪开放社会的教师,我们应当摒弃封建教育体系中的那些轻慢观点,着眼于现代教育的综合因素,全面掌握个性化学生的个体特点,多深入生活,了解其个性形成的背景,如发现悖径,应及时扭转,或许还能再造一个比尔·盖茨式的校外天才。即便无法扭转使其朝着科学知识的大道上前行,最起码在难成其才的同时成其人,授业不成授其道,不至于让其在迷失的歧途上渐行渐远,这才是师道最大的意义。

崇尚经典,但不迷信经典,尤其是站在讲台上的职业,必须对过往的事物,历史的观点,剖析以明理,辩证地看待,批判着继承,永远的诲人不倦。

篇2:易经第四卦蒙

易经第四卦蒙

蒙卦下坎上艮,艮为山为止,坎为水为险,水去向不定,所以称蒙。人出生以后,尚处愚昧状态,需要进行教育、培养,最终由蒙到明,故曰“亨”。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像尚未开蒙的儿童一样,必多蒙昧,因此需要“启蒙”。

蒙昧之时,应当因循“启蒙”之道,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既严厉,又适度;既专一,又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果行育德”的目的。在变化越来越快的21世纪,每个人既有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过时,因此要“不断充电”。花在学习上的投资是明智的。

许多人以为,学习只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了,因而再没有必要进行学习,除非为了取得文凭。

这种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走出校门就不必再学了吗?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就已经够用了吗?

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

其实,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可以说,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逮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有些人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后。往往不再重视学习,似乎头脑里面装下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学会胀破脑袋。

殊不知,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数量也十分有限,离实际需要还差得很远。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至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

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地必要选择。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指出: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

近年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项目层出不穷,就业能力的要求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也在不断变化着,标准的提高,使得技术发展的要求与人们实际工作能力之间出现了差距,由此产生了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失业在增加,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工作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就业者;一方面争抢人才的大战异常激烈,另一方面又有大批在岗者被迫离开岗位。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企业对劳动力不再只是数量需求,更重要的是对其质量有了新的标准和需求。强化知识更新,树立“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据有关部门统计,经过培训的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率一般都在60%~90%之间。北京曾对50多个企业的下岗职工进行调查,未经过培训再就业成功率仅为5%~15%,现在,的确有不少下岗职工急于求职,而忽视了参加培训学习,更新知识;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有一技之长,无须再“充电”,换哪个门庭都能干。殊不知,“终身职业”时代正在逐步消失,“终身教育”时代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实践证明,每当一种新的技术代替原来技术的时候,总要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乃至新的行业,如果我们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一招鲜”上,就只能成为市场竞争的“弃儿”。

学校里获取的教育仅仅是一个开端,其价值主要在于训练思维并使其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一般说来,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知识远不如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坚韧所得的知识深刻久远。靠劳动得来的知识将成为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财富。它更为活泼生动,持久不衰,永驻心田,而这恰恰是仅靠被动接受别人的教诲所无法企及的。这种自学方式不仅需要才能,更能培养才能。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探求其他问题的答案;而这样,知识也就转化成为才能。无须设备,无须书本,无须老师,也无须按部就班的学习,自己积极的努力就是唯一的关键所在。

开启蒙昧以果敢的行为来培育品德《蒙》卦里的《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山下流出泉水,象征蒙昧的开启,君子以果敢的行为来培育品德。

何谓“果敢”?当机立断,行动坚决。前为“果”,后为“敢”,“果敢”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果敢”的反面是“犹疑”,机会来临时犹豫不决,决定之后又疑神疑鬼;果敢的人一往无前,犹疑的人瞻前顾后;果敢的人抱定“不成功,也要尝试一番”的.决心,犹疑的人背着“患得患失”的包袱。

西方有一句谚语,叫做:“闪电决不会在同一地方落两次。”比喻机会决不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反复出现。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劝喻世人珍惜每一次机会。机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所不同的是,聪明的人能够发现机会,果断的人能够抓住机会,勇敢的人能把握机会变成成功;而愚昧的人总是不能发现机会,迟疑的人总会坐失良机,怯懦的人则不敢将机会变成胜利的果实。

果敢型性格的人办事成功率高,因为他有魄力,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这就是其超群之处,正是这个超群之处使他赢得机遇。

《易经》一向重视对智慧的运用和对分寸的把握。这启示我们,决断并非一意孤行的“盲断”,也非逞一时之快的“妄断”,更非一手遮天的“专断”——决断除了要有客观的“事实”根据,见解高超的预见性眼光外,同时更要有决心与魄力。那么,在生活中该怎样培养果敢、决断的性格呢?

(1)要认识到英明的决断是抓住机会的保障。

凡是“成功”立业者,在其人生的旅途中,很少有能一步登天的。他们依靠机智和过人的眼光,在充满困顿与挫折、失败的环境中做出扭转乾坤的决定,终于柳暗花明,攀登上事业的顶峰。

据说,机会之神全身赤裸裸、滑溜溜的很不容易抓住,只是他光秃秃的头上有一小撮头发,人们仅能在它转身的瞬间,即时抓住它的头发,才能把它留下。

其实,上天并未特别眷顾那些抓住机会之神的幸运者,只不过他们用心良苦,一再对问题苦思对策,因而参悟玄机,获得机会之神的青睐。

(2)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识。

一般而言,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多元”的;单纯的问题或是例行公事,只要有相当的常识与经验,就可驾轻就熟、妥善地加以处理。至于错综复杂、牵涉较广的问题,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的素养外,更要有整体性的策略性思考;既不能被眼前的压力所慑服,又不被利害关系所迷惑,而要秉持公平、客观的态度,做应有的理性分析。因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识”相当重要。

(3)必须有过人的见解和魄力。

人的见识愈高愈远,就会有曲高和寡的现象。尤其是一般人常满足于现状,陶醉于既有成就的美梦中,任何太激进的做法都会被视为“异端”,遭到反对。这时若要力排众议,断然扫除“人为”的障碍,就必须具有胆识和实践能力。

(4)立场超然,当局不迷。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中国社会尤其讲究人情关系;一个人若是摆脱不了人情的包围,而身陷人事漩涡时,决断则常有偏差。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意指当事人因得失心太重,无法凌空冷眼旁观,以致失去“平常心”的素养。既已患得患失,自然无法从“高处、大处、远处”等层面来做决策,“目光如豆”的人,怎会有令人佩服的明快判断呢?决策者要以大局为重,若能放弃私心,以第三者的客观立场来看事情,处事自能了无牵挂,决策必然高明。

篇3:易经白话版第四卦:《蒙卦》

易经白话版第四卦:《蒙卦》

第四卦:《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白话】《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白话】《象辞》说:“《蒙卦》的卦象是坎(水)下艮(山)上,为山下有泉水之表象,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先必须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白话】初六,要进行启蒙教育,贵在树立典型,以便防止罪恶发生;如不专心求学,而是急功冒进,将来必然会后悔。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白话】《象辞》说:用树立典型的办法来进行启蒙教育,是为了确立正确的法度,以便遵循。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白话】九二,周围都是上进心很强的蒙童,希望获得知识,这是很吉利的。如果迎娶新媳妇,也是吉祥的。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已经能够治家了。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白话】《象辞》说:”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都已经能够治家了“,这是因为刚柔相济,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的结果。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白话】六三,不能娶这样的女子,她的心目中只有美貌的郎君,不能守礼仪,也难以保住自己的.节操,娶这样的女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白话】《象辞》说:”不能娶这个女子“,主要是指这个女子的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即这个女子没有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

六五,童蒙,吉。

【白话】六五,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白话】《象辞》说:“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这是因为蒙童对老师采取了谦逊的态度。蒙童谦逊,则老师乐教,其教育结果自然是比较有效的,当然也是吉祥的。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白话】上九,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不要等到蒙童的问题彻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白话】《象辞》说:“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和蒙童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治病救人、上下一心的目的。

篇4:蒙以养正-由《易经》蒙卦想到的

蒙以养正-由《易经》蒙卦想到的

蒙以养正――由《易经》蒙卦想到的         蒙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卦,卦象为“山水蒙”。山在上而水在下,等于山下流出水,是为刚刚形成的清泉。对于万事万物而言,是初生期的幼稚阶段;对于人类而言,正是指童年的懵懂时期。蒙卦《彖传》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蒙昧之时可以用来培养正道,这是造就圣人的功业啊!” “蒙以养正”是传统教育的精华,也是《易经》蒙卦对我们教育的启示。教育首要之根本在于“正”,即人德行的培养。《三字经》、《弟子规》中就有关于仁义礼智信的语句。可见传统教育非常注重“仁义礼智信”等人德行的培养,并视其为重中之重。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教育理念不仅体现在古人的口头宣扬之中,更体现为实实在在的教育、学习实践中,甚至把这个实践作为一种信仰来做。       现在教育以高考为指挥棒,无处不透视着功利性的目的,即使强调人德行的培养,也只是作为一种宣传口号而已。家长总是以子女如何聪明而显于人前,对昔日“孔融让梨”虽也称奇但并未入心。经常听别人讲其邻居子女何等聪明,一月挣多少钱云云,每当讲起,总是羡慕不已。如要问我作何感想,我的回答非常简单,“如此而已矣!”       聪明当然好,有事业挣大钱当然更好。因为钱可以帮助我们追求到很多东西。可是,如果一个人金钱和事业都一般,难道就不值得我们称赞了吗?其实,金钱和事业之所以重要,除了能帮我们追求到很多东西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我们的虚荣心,也就是中国人的脸面。       传统文化中,我们除了追求事业还追求“家庭”,子孙满堂、颐养天年乃是另一种幸福。我们很难在“身体健康、子孙满堂”与“事业有成”中做单一的选择。而现在很多人没能体会到这一点,非要做个人上人不可,非要挣个千儿八百万不可。       做穷人难,不仅难在穷人追求不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更难在做穷人没有尊严。子路穿着破旧衣服可以和穿着貂皮大衣的富者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耻,可是普通人哪能做到呢?我们毕竟处在一个比聪明、比财富的功利世界中。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在困境之中唯一能做的就是读书,格物致知,培养自己的`德行,追求我们文化中的另一面。       做富人更难!富则淫  欲。人富了之后,如不转到德行的修养与智慧的觉悟上,财富则不会久。而如何能保证“富尔好德”?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尤其是启蒙教育。蒙以养正,从幼儿园教育抓起。       其实对道德修炼的追求与对财富积累的向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两面,两者缺一不可。当我们处于困境时,不能自怨自艾而应该抓紧修行,以提升自己的德行。当我们处于顺境、有钱时,我们更应该树立“正”见,使我们的财富源远流长!   文/卜章敏

篇5:易经 六十四卦

易经 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金钱课,相传为周文王所创,所以又称文王六十四卦,简称“金钱卜”或“金钱卦”,据说很准很准。

【乾】元,亨,利,贞。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上九:亢龙有悔。

▅▅▅▅▅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 初九:潜龙,勿用。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初九: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九二:象曰: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九三: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四: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五: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用六:利永贞。

▅▅ ▅▅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 六五:黄裳,元吉。

▅▅ ▅▅ 六肆:括囊。无咎,无誉。

▅▅ ▅▅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 ▅▅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 ▅▅ 初六:履霜,坚冰至。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肆: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象曰:龙战於野,其道穷也。

用六: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屯(zhūn)》: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 ▅▅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 ▅▅ 六肆: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 ▅▅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 ▅▅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初九: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六二: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象曰:既鹿无虞,以纵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蒙(méng)》: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 ▅▅ 六五:童蒙,吉。

▅▅ ▅▅ 六肆:困蒙,吝。

▅▅ ▅▅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 ▅▅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 渎则不告,渎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六三: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顺也。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五: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九: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篇6:易经六十四卦

易经六十四卦

《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图像上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化。在阴阳的'变化中,阐述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和指导。

六十四卦方图、方圆图

六十四卦方图

六十四卦方圆图

六十四卦词义辨析

六十四卦: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图像上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 各卦的含意可参见:周易上经三十卦一览及周易下经三十四卦一览。

《易》中的八经卦﹐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

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 既济﹑未济。

六十四卦速记表

乾(天) 坤(地) 震(雷) 艮(山) 离(火) 坎(水) 兑(泽) 巽(风)

乾(天)1乾 11泰 34大壮 26大畜 14大有 5需 43夬 9小畜

坤(地)12否 2坤 16豫 23剥 35晋 8比 45萃 20观

震(雷)25无妄 24复 51震 27颐 21噬嗑 3屯 17随 42益

艮(山)33遁 15谦 62小过 52艮 56旅 39蹇 31咸 53渐

离(火)13同人 36明夷 55丰 22贲 30离 63既济 49革 37家人

坎(水)6讼 7师 40解 4蒙 64未济 29坎 47困 59涣

兑(泽)10履 19临 54归妹 41损 38睽 60节 58兑 61中孚

巽(风)44姤 46升 32恒 18蛊 50鼎 48井 28大过 57巽

六十四卦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蒙以养正-由《易经》蒙卦想到的

《易经》第十卦·履卦

我之教育观

易经第四十九卦:《革卦》

易经第三十二卦:《恒卦》

易经第四十七卦:《困卦》

易经的奥秘:卦的象数理

易经白话版第二卦:《坤卦》

易经白话版第十三卦《同人》

易经白话版第九卦《小畜卦》

《易经》蒙卦之教育观(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易经》蒙卦之教育观,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