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易经讲解:万物之盗(共含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Na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易经讲解:万物之盗
下面所讲的是解卦的六三爻。
雷水解 ,它的错卦是风火家人 ,综卦是水山蹇 。雷水解的卦象,是打雷下雨,或者是像台湾刮台风下大雨一样。但要一打雷,台风便解了。所谓一雷破九台,风雨碰到打雷,就要停掉了,因为雷水解了、破了。这是物理的道理,陰陽的冲激,把这个气流分散了,所以不会起风了,也不会下雨了。就现象来讲,就是这样。
孔子在这里又改变了一个说法: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婬。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负且乘,致寇至”,这是解卦六三爻的爻辞。孔子研究到这一节,他提出来一个意见:他说周文王、注解《易经》的人知道盗心了,为什么呢?圣人就是大盗,大盗也等于圣人。他说作《易经》的人,他们知道大盗吗?知道盗心吗?本来道家的说法是:道者盗也,是把天地之精神吸收到自己身上来,所以说“道者盗也”。
因此《陰符经》就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彼此都在偷,都在抢,做生意更是如此,做官也是如此,所以释迦牟尼佛把“王贼并称”。庄子也是这个道理:成功了就叫王,叫帝王;不成功就叫偷。其实大家都是一样,都在抢。一个是明抢,一个是暗抢。所以修道人常说“道者盗也”,盗就是盗机。
《易经》解卦六三爻的爻辞“负且乘,致寇至”,构成了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怎么画?一个人背了一袋黄金,或者是美钞、钻石,然后骑一匹高头大马,在郊外走,或者像是开了一部汽车,装了一车珠宝钻石,在市区里招摇过市,也没有人保护,好像向坏人招手一样。“负”,就是在背上背;乘是坐骄骑马,意思是说骑着马到处炫耀。
等于你自己在宣传,叫强盗、叫土匪赶快来抢吧!孔子解释说:“负也者,小人之事也”,背东西、挑担子,是劳动工人的事,是出劳力人的事。“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君子是一种人,轿就叫乘,小人是代表这种现象,像机场、车站搬行李,那是行李夫的事。好像我们在前面走,雇个人替我们挑行李,跟在后边走,自己则高头大马,悠哉游哉,或是自己开着汽车载着珠宝去兜风。
你带着那么贵重的东西,一点安全的保护措施都没有,还故意炫耀,唯恐人家不知道一样,那不等于向盗贼招手吗?“小人而乘君子之器”,没有这个能力保护自己,而却喜欢夸张炫耀,等于说:你的才能没有资格做大老板,而自己偏偏想做大老板的样子,到处去跟人家投资,还要跟人家有钱人来比一比财富,这就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
这样子不但你不会成功,旁边的人看到有机可乘,就会借机会算计你。都想拿到最高的权位,自己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个能力,偏要做大事,恐怕当你还没坐好的时候,旁的人便把你抢走了!所以孔子说:“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同样的道理,当上边的人没有这个真学问、真本事,却占了那个位置,而又“上慢下暴”,上面的.傲慢,下面的暴戾,能不引起野心分子的觊觎吗?因此孔子讲了两句名言:“慢藏诲盗,冶容诲婬”。
孔子说:你把宝贵的东西不好好地藏起来,就叫做慢藏。“诲”是教育,你那么值钱的东西,不好好地藏起来,故意摆在那里,不是明白地告诉强盗来抢吗?等于一个女孩子打扮得妖妖艳艳、漂漂亮亮的,那不是教人家看的吗?你打扮得那么漂亮,人家看到了,喜欢你,不是教人家来打你的主意吗?所以说“慢藏诲盗,冶容诲婬”,不能怨人家,这些都是自己招来的。《易经》上说:“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是你自己招来的、请来的,怨不得人家哪!
易经讲解:因果报应
因果报应讲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因果报应呢?
说到这层我们要插一句话。很多人以为因果报应是佛家的话,其实中国文化从我们老祖宗开始,第一就是讲因果报应。
早晨吃饭我们还谈到,每一个朝代怎么开始便怎么结束!清朝孤儿寡妇 带四万人入关,统治了四万万人的中国,最后结束的时候,也是孤儿寡妇 挟一个小包袱回去了。
牛元璋是当和尚的,结果当了皇帝,最后明朝结束了,连个女儿也出家当尼姑。当他去世以后,孙子也被逼着去当了和尚,可见他是欠了和尚的,子孙还要当和尚尼姑去还。天地间的事,怎么来就怎么去。
这是历史 上的一个定律。越匡胤这个皇帝嘛,不算坏,很纯厚,冥冥中也给他留了一个后代。传说无朝最后一个皇帝,不是蒙古人,而是越匡胤的子孙,这也是因果报应。
元朝的末代皇帝反而是中国人,它的出处在哪里?有一本书叫《庚申外史》,记载了元朝的本身就是汉人,而且是赵家的后代。
所以明朝的大元帅徐达把蒙古人赶出北京后,便不再向前打了。当时朱元璋很生气,他那副元帅是搞情报的`,秘密向朱元璋报告说徐达拥兵不进,朱元璋就调徐达回京,军事会审。
徐达心里有数,便带着自己的卫队,从天津坐船到南京,船停在江 心里,请皇帝上船上来谈话。
朱元璋没有办法,只好上船来。徐达摆的阵仗非常威严,皇帝上了船,徐达行过军礼,请皇帝上座。皇帝说:你为什么不到南京来?徐达说:我如进了南京,脑袋就要搬家了,所以我请你到船上来,咱们谈清楚。
你现在对我还不放心,怕我造反,其实我要想做皇帝早就可以做了。那个时候不做,现在也不会做,你安心当你的皇帝吧!当然他们是好朋友,也是换贴兄弟,这就是徐达大将军的高明处。
如果徐达一进南京上朝求见,一个卫士也不能带,武器也没有,那一进朝不就完了吗!请皇帝上船,皇帝想怎么也奈何不了他,不然便“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连皇帝也完蛋了。所以朱元璋说:你怎么会这样想,我决无此意。这样一说,两个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于是朱元璋问徐达:你既然把蒙古人赶出北京,为什么不向蒙古进兵呢?徐达说:他们好歹也统治中国七八十年,他们也是汉人,你知道的,何必要赶尽杀绝呢?让他一个汉人在蒙古当当皇帝也不错嘛!朱元璋说:对,就这么办,赶快回去。
当初赵匡胤不太欺侮周家孤儿寡妇 ,所以也就保全了他的后代。这是历史的因果,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几乎都是因果,谁也无法改变。
但是中国文化讲因果是三世的,这一代,上一代,后一代,是直线的。印度文化讲因果是横线的,是讲个人的,前一生,这一生,下一生。所以印度的文化进来之一,就和中国的文化结合,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十字架,成了中国因果报应的学说基础。
易经讲解:退藏于密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蓍之德圆而神”,拿蓍草来讲,蓍草长得很怪,它整个的心是圆的,很圆、很硬、中间有孔。空灵代表了“无思”、“无为”。这种草跟竹子差不多,竹子是空心的,蓍草也是。我们民间有两句话:“人要实心,竹要空心。”就是这个意思。蓍草中间也是空的,所以说圆而神。
卦呢?“卦之德方以知”。德是讲性能,“方以知”,方代表四面八方,无所不到,我们画的卦具有最高的智慧。“六爻之义易以贡”,六爻就是我们卜卦用的爻,每一卦有六爻,六个步骤。
六爻的意思是“易”,容易的易,你懂了《易经》根据程序来判断,是很容易的,这就是《易经》卜卦依通的解释。但是学《易经》不要走到邪路去了。光是会卜卦、能够知道过去未来,充其量不过变成一个碟仙而已。光现神通就错了。大家要注意啊!《易经》这门学问,你修到最高能够神通了,那还不算到家啊!
那么要修到什么程度呢?“圣人以此洗心”,要回转来!这是道心。自己心里什么都没有,空啦,洗练自己的内心,归到最高的圣洁的境界。“退藏于密”,我们宗教家——佛家、道家功夫到了极点,能够成佛、成仙,就要做到这点,“洗心、退藏于密”。
所以你们学佛、修道的要注意啊!还要修到能够“洗心、退藏于密”,反转来一点一点地减,减到最后,什么也没有了,达到“寂然不动”的境界。可知修到有了神通还不算数,要再进一步到无神通那就是道了。有神通就是用,是用之于神通。如果只要想卜卦知道过去未来,那你就邪门了,已经错了。
这里告诉你:“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洗心就是学佛修道的.空“念头”、空“思想”。真正得了道的人,一定能“吉凶与民同患”。
真正得德的人,不但不用神通,而且灾难来时能够躲得开也决不躲。在佛学的名词这叫做“应劫”。劫数一来,该杀头的时候,便伸出头来让人杀,痛快地杀,这就是得道的人。
真正得道的人,跟普通人一样。为什么呢?“吉凶与民同患”。民不是光指老百姓,而是一切众生。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好的、坏的,大家共同平等,不因为自己有神通、有本事,而享有特殊的遭遇。所以耶稣肯钉上十字架,无论如何,总算是真的圣人。
因为好流出来的血是红的,同我们一样,那是痛苦的。如果功夫到了,流出来的血便是白浆,这在道家很多。不过没有关系,我还是很恭敬他,因为他真正做到了“吉凶与民同患”。
耶稣最后不但没有怨恨,他还要说:“我为世人赎罪。”真了不起!就凭这一句话,他就有资格做圣人。这也就是《易经》的道理,“吉凶与民同患”。所以真得道的人,不会现神通的。
易经讲解:全始全终
如何全始全终?到底会有多难?
现在讲孔子对益卦初九爻爻辞的看法: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 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 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孔子说:“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 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全”字的意思是做事、交 朋友要能全始全终,这很难。要一辈子都是朋友很难,很难!有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也就是说,慎终不如慎始。好的结果是一开始就要注意的,是由慎始来的,这是交 友之道,也是处世之道。
如何全始全终?那是十分的难。人的一生,不管你当皇帝也好,做宰相也好,或者是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也好,都很难做到全始全终。
大家看历史或现实社会,有几个人能全始全终的?所以“全始全终”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之难。要有好的全,先要有好的始,之后才能谈全终。从理论上讲,与其求结果好,还不如求开始好更好。所以佛家有“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的`名言。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名称。正确的翻译,菩提就是“觉者”、“觉悟”;萨埵就是“有情”,有情也可以翻译为入世。所以菩萨是大乘道,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就等于中国的圣人,得道者,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注意到“因”,也就是开始就是好的因,好的结果自然就在好的开始里了。所以说“菩萨畏因”,也就是说动机是起心动念之因。
“因”一种下去就可怕啦!凡夫是普通人,为什么说凡夫畏果?因为凡夫“不威不惩”,犯了法不到槍毙、不到临死不会反悔,这就是果来了才害怕。所以与其等到果报来了才后悔,何不于种因的时候加以检查呢?智者畏因,一开始就怕,就重视、注意,后果就不会有问题了。一般人是到了结果时才怕,所以说全始全终是非常困难的。
孔子引用益卦上九爻的爻辞,提出他的意见。益就是利益,现在人做生意就讲利益,交 朋友也要讲利益,做民意代表更是为了利益。真正的利益是什么?没有利益可言的才是真利益。依孔子的道理,真正的利益只有在自己,没有办法去求人。所以他说明人生之道是:“君子安其身而后动”。要做一番事业,做一件事情,必须先求身安,身安而后动,换句话说,就是人要有所立。
今天有位老朋友回国外去,向我辞行,很想跟我谈些什么。我告诉他,我从十二岁看他到现在,我对他的看法是“无所立”,没有站起来。
人的一生要有所立,自己能站得起来,这个很难我说你也在做生意,也在做学问,什么都会,表面上看来是多才多艺,可是你的人生无所立。他听了也非常感慨。人只要“安其身”而后“始有所立”。我们大家仔细研究研究看,一个人如何才能“安其身”?像做生意或做一个公务员,
一个月拿三四万元或十来万的待遇,当然首先要有你的本事。但是你空有本事、学历,如果没有老板雇用你、信任你,也是很难。前几天,一个老朋友说他要提前退休,大家劝他不要退。他问为什么?我说你是做官的,从大学毕业,做了一辈子公务员,可以说除了做官以外,社会上的事样样不懂,退休以后你会感到很无聊,无所凭依的。后来他来看我说:你对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们现在人退休以后,如果没有哲学修养,没有宗教修养,退休后一两年就死掉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心里头没有安顿。古人不同,古人退下来,就算他不搞哲学,不搞宗教,也有他忙不完的事,像读书、写字、著作等等,忙不完的。现在人无所安身的道理,是心无所安,也就是无所立。所以一退休,放下了工作,便无所事事,苦就苦在这里。
其次是如果已经退了下来,无论做什么,棺材本要留着,也就是退休金绝不能动。一位朋友退休,我就劝他出家,他很高兴。他有几十万退休金,我劝他留着不要动,这样等你去世后,还有不相干的表兄表弟,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来给你办丧事。不然就没人管啦!这也就是“安其身”的道理。
人生要能做到“安其身”才是根本,但这还不算安其心,安其心就更难了,此心永远不能安!所以一个人要做事业,要有所作为,先要自己“安其身”,要“安其身而后动”,不能打烂仗,不能乱来。
易经讲解:一言兴邦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要想极透彻、极明白,了解这个宇宙间的奥秘,就要靠这个卦。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鼓是形容词,充满了就是鼓,闽南语里边好像没有这个音,但是在四川可以随时听到。譬如一个人生气了,四川人不叫生气,他说那个人是在鼓气。河南人也有这种说法。
为什么呢?生气肚子就发胀,脸上青筋就会绷起来,这就叫鼓气。四川人经常爱说:哎呀,今天我碰到某某人,一句话逗得他气鼓胀啦!四川的土话“气鼓”,就是这个鼓气,气得鼓胀了,所以鼓是充满、发挥。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使天下的动被发挥、被鼓起来,那就在辞章了。鼓就是发挥、鼓吹,一个“鼓”字对天下影响很大。影响了天下的动态 ,可见文字很重要。
那么要想知道宇宙的奥秘,究竟靠谁呢?上帝好啊还是人好?答案还是人。就是孔子说的.“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一切“道”都是人文的,人的价值有如此的伟大,智慧至上!智慧到达了神明的境界。
我们闽南语有人称菩萨为神明,就是这个地方来的。“神而明之”是智慧之学,通神啦、真正明白啦,还是“存乎其人”。
上帝从哪里来?是人捧出来的,菩萨也是人拜出来的。假使我们都不拜他,他一点也没有办法,所以说没有人的存在,也就没有神的存在了。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自然达到目的,使老百姓受到影响,这是了不起的圣人。“不言而语”,不需要搞宣传,大家就都听你的,达到所谓万民服从的境界,天下人都归心了。
那要怎么样才做得到呢?每个人要从自己做起,要“存乎德行”。最后的胜利是道德的行为,不是手段。
手段没有用,用手段最后还是要吃亏的。要想真成功,“存乎德行”才是根本。这就是《系辞》上传的结论。
★ 《易经》读书笔记
★ 读懂《易经》
★ 万物从容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