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如何在千篇一律的商业信息中脱颖而出、并有效传递信息交互设计(共含10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天墉记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以淘宝的商品列表页为例(随机截图),
如何在千篇 一律的商业信息中脱颖而出、并有效传递信息交互设计
。
如上图所示,在固定框架不变的情况下,上图中6个商品在关注度和信息传达方面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从中能看出,有4个图片背景为白色,1个图片背景非常浅,1个蓝色背景图片,这个蓝色背景较其它图片是比较突出的,但背景同时也在传达信息,有点像马尔代夫度假,信息传达让用户有一定的分歧,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白色裙子也被蓝色背景淹没了,经研究,在一定范围内,主体与背景的对比越强烈效果越好、识别性越强,背景越简单越好,干扰性更小。
下面看如何做出自己的特点和差异性。从6副图中的发现一个共性,边框为1px粗细并且都是淡淡的灰色,那就从边框入手,加粗边框为3px,改变色彩#ef3a4a,
《如何在千篇 一律的商业信息中脱颖而出、并有效传递信息交互设计》()。你可以先闭着眼睛,在睁开眼睛检验一下,看看你的注意力有没有显著的发生改变。加边框后的图片一下就成为了焦点。并且你会努力的去阅读它。
仅仅只是提高关注度还不够的,我们需要更深一层层次的思考,需要将卖点和重点信息进行提炼。什么信息有卖点或者重要,就把提炼前置呈现,让用户第1时间接收到,比如”热销2.1万件”或者折扣、正品等关键词。相信有了以上信息的提炼与呈现已经很好的给了用户一个点击或选择的理由,
好了今天就浅谈到这里,
总结一下, 在一定规则和框架中,做出自己的差异性和不断更深一层次的研究思考,就能在千篇 一律的商业信息中脱颖而出。
交互设计在软件界面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阐述在软件界面设计中,如何应用交互设计的设计原则,达到满意的'设计效果.
作 者:魏蓉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陕西,西安,710032 刊 名:剑南文学 英文刊名:JIAN NAN WENXUE 年,卷(期): “”(9) 分类号:G0 关键词:交互设计 软件 用户导向 一致性。我们常会发现许多“灰色”的应用,他们的出现总是不动声色而又恰如其分,维持了整个页面的平衡与统一。本文将从一些实际案例出发,阐述“灰色”在Web交互设计中的8类应用。
首先让Mr.Gray 来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狭义的 Mr.Gray
狭义的Mr.Gray, 是指没有色相与纯度,只有明度,将黑色和白色混和而成的一种中间色。 依据不同分类方法可大体分为浅灰与深灰两种,亦可分为暖灰与冷灰。
相对来说,其特征为视认性不高,经久耐看,不因过份的鲜明而刺眼,中立而温和。
图例暖灰与冷灰
广义的 Mr.Gray
广义的Mr.Gray是指一切具有中性、温和、不鲜明的现象与事物。在下文中所指的Mr.Gray,均指的是广义的Mr.Gray。
如果把所有的颜色混在一起,会是什么颜色?其实Mr.Gray 并不孤独。
Mr.Gray是一位相当有魅力的绅士。阅历越深,就越能懂得他的价值。
Mr.Gray好比是形状中的圆角,可以调和一些矛盾,使得它们不再尖锐。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大家对Mr.Gray的印象吧:
Mr.Gray谦和内敛等特性决定了他在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扮演辅助陪衬的角色。下文将以一些实际案例来进行详细说明。
1. 当前场景下禁用或不可操作
这类设计处理的好处是避免用户进行无效的操作,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并且给予一定的信息暗示。下图中是一些禁用、不可操作或者没有权限的图例:
2. 暗示一定秩序下,即将发生的步骤、事物
此类设计可以让用户对即将进行的任务全局一目了然,较少而清晰的步骤不会给用户带来心理压力,相反会促进用户完成该项任务。如下图中的创建QQ群的步骤预示。
3. 弱提示,辅助信息(包括色彩信息)
这一类应用较为广泛,如大段辅助信息文字,一些提示信息,次要陪衬信息,不常用功能操作等,“灰色”处理会让页面和谐统一,并突出最主要的用户体验操作。如下图1中,浏览照片为最首要体验,上排对照片操作的工具栏则进行了“灰色”处理,mouseover时再变亮和丰富。
再如一些登录与搜索中的辅助说明与操作信息:
4. 表示未被激活的“隐藏”状态
在Web设计当中,常需要考虑当前态、未被激活态等样式,
常见方式是灰色化处理未被激活态,在对比中使用鲜明的色彩告诉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或状态。
下图为igoogle联系人当前不在线时场景,使用了灰色icon来进行区分,这类设计在即时通信产品中较为普遍。
5. 次要可链接信息
深色下划线会给清爽的页面带来些许不和谐,“灰色”处理可以调和这种矛盾,既能准确传达所需表达的信息,又能使得页面整体和谐统一。
Apple在此的Web设计秉承了一贯的简洁风格,使用简单的一小段下划线,却传达出了丰富的信息。
6. 不鼓励用户进行的消极或危险操作
下图中Flickr的“封锁”操作点击后,会阻止该好友与你进行一切信息交换与互动,该操作的“灰色”处理恰好可以辅助表达出这层隐含的意思。
又如删除整条标签的icon。
存储与取消的操作,一个为亮色另一个进行“灰色”处理,这类应用在Web交互设计中应用十分普遍。
这类应用与禁用使用场景的一些区别,在于鼠标mouseover时,会有响应,如鼠标变手型,对象变色等。
7. 信息分隔
常见的有下图中的斑马线,虚线,色块等来区分不同信息区域。
斑马线
虚线分隔
浅色块区分标题与内容区
8. Mr.Gray的相对性
因为色彩具有明显的相对性,而某些Web设计为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甚至会将主要导航“灰色”处理,然而,这些处理都是相对的,也同样可以做到主次分明。如下图中wordpress的主导航。虽然导航当前态文字为灰色,但依靠浅色背景,相对而言还是更为突出的。只要把握住Mr.Gray的相对性,对其使用便能更加自如了。
以上内容均为个人观点与总结,有疑问欢迎共同讨论和交流,若有不足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交互设计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众消费文化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展览活动。由于传统的展示设计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新媒体展示设计应运而生。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交互设计是连接观众和展览的纽带。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将展示信息以多感官、多层次、立体化的方式传播给人们。这里通过探究新媒体展示设计中观展方式的变化和特征,就如何加强展品与观众的互动问题制定了相关原则,并从交互对象的设计、交互行为的设计和交互反馈的设计3个方面研究了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试图增强新媒体展示设计的互动性。
1 新媒体展示设计中观展方式的变化
1.1 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
传统的展示设计采用陈列式将展品和展项信息机械地传播给观众,却忽视了观众的感受,使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展品和展项信息;而新媒体展示设计重视观众的感受,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使观展变得有趣,使观众愿意主动去了解展品和展项信息,并将自己的观展感受反馈给展览方,与之形成自然高效的互动。
1.2 从单向参与到双向互动
传统的展览是单向的信息传播;而新媒体展示设计则更加重视观众的参与度,形成了以观众为核心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与展览方达成了共识。
1.3 从单一感官到多重体验
传统的展览以图片和文字叙述为主,通过视觉传达信息,缺乏互动性,较为枯燥,内容也不易理解;而新媒体展示设计应用了多种技术来拓宽了展示手段,通过声、光、电、影像、数字等元素在新媒体展示设备中的合理应用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立体的观展空间,使观众得到了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上的刺激,带来了全面立体的感官体验[1].纽约中央公园POLO 春季 4D 女装秀见图 1(图片摘自《展示设计》),POLO 年春季女装秀采用了 4D 全息投影技术,用影像模特代替了真人模特。
2 新媒体展示设计的特征
2.1 时间的自由性
现如今,大众文化成为主流,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持续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这要求展览活动在信息交流方面应具有灵活性和自由性的特点。新媒体展示设计的时间自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网络虚拟展馆的出现,这使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展示现场的信息并及时作出反馈,如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开办网上世博会使观众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世博会信息;(2)临时性展览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使观众能够自己掌控参观时间[2].
2.2 空间的拓展性
新媒体展示设计打破了传统展览活动那种固定、静态的空间模式,使交互空间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同时还能适应多变的活动和事件。与此同时,展示空间逐渐呈现出由室内向室外发展的趋势。阿迪达斯的 3D 楼体投影见图 2(图片摘自《新媒体与展馆展示设计》),阿迪达斯的商业展示活动以楼体为信息载体,通过 3D 数字技术向广场上的人群和过路人展示了视觉与立体音效结合的室外观展空间。
2.3 展示内容的非物质性
传统的展会以物质实体为主要展品。随着新媒体展示设计的出现,展示主题逐渐向抽象概念转变,呈现出展示内容的非物质性的特征。日本著名建筑师伊东丰雄设计的《日本印象展》通过新媒体装置和媒体墙的运用、通过光影和抽象的表现手法,将影像映射到反射面板和参观者的衣服上,将城市缩影展示给了观众。
2.4 展示形式的多媒体性
新媒体展示设计采用了全媒体的技术手段,增强了展示形式的多媒体性,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新媒体展示设计实现了展示形式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的转变,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应用壁垒,综合运用了图、文、声、光等多种表现方法,通过刺激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带来了多层次的观展体验,实现了展示信息的立体式传播[3].
2.5 交互设计成为展示设计重点
新媒体展示设计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重视观众与展方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并将其作为展示设计的重点。新媒体展示设计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和展品的信息交流,其最佳方式就是增加交互在展示设计中的比重、提高交互在展示设计中的位置。新媒体展示设计的交互设计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从展览主题的内容和形式出发,重视观众的情感体验和行为习惯,实现了展示信息的立体传播,使展览更加有趣、生动。
3 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原则
3.1 契合展示的主题内容
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应选择与展示主题内容契合的交互形式,使展览能有效地表达主题,并使观众与展品产生交流。要想实现与展示主题内容相契合的交互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采用具象信息元素设计交互形式,这能使观众从感官上与展览产生联系;(2)采用抽象信息元素设计交互形式,这能使观众从心理上与展览产生联系。20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见图3(图片摘自《展示设计》),它诠释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这一主题。展项用灯光营造出了一种如沐真境的沉浸式展示空间,并将《清明上河图》放大了 25 倍,用全景式影像投放在长128 m,宽6.5 m的帷幕上。这样的交互设计不但能使观众从视觉上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精品的恢弘气势,而且从感知上使观众感到震撼[4].
3.2 自然化
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自然化的展示设计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展品和展项,能自然、高效地实现观众与展品的交互,能直接、便捷地满足观众的需求,使观众得到真实的观展体验。例如在新媒体展示中运用多媒体触摸屏,这使人们能通过手指触摸来获取信息,进行放大、拉伸、移动等操作[5].这些技术使人们仅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就能获取展品信息,增加了认知过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减少了互动过程的认知负担,使观众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顺畅地获得了观展体验。
3.3 恰当运用情感化要素
新媒体展示设计将人作为情感化交互设计的核心对象,使人们便捷地获得展示信息成为了展示设计的重点。从设计要素角度看,情感化交互设计主要具有3类要素:(1)感官要素,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5种要素;(2)行为要素,主要包括语言、声音、动作等要素;(3)环境要素,即人所处的空间环境[6].情感化交互设计要求其通过不同层次的设计与人们进行交互,这首先要通过与人们的.感官交互来引发人们对展品的情感反应,其次要通过与人们的行为交互来引发人们对展品的感知体验,最后要通过为人们营造的展示环境来使人们对展览产生情感共鸣。
4 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
4.1 交互对象的设计
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可以将交互对象的设计分为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设计、人机交互设计和人际间的交互设计。
就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设计而言,由于展览中的信息传达需要以空间为依托,且新媒体展示设计具有空间的拓展性特征,因此,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人与空间的交互设计就格外重要。设计师应在展示设计中将展示空间、交互主体和交互行为作为整体,充分考虑观众与空间环境的联系,将新媒体展示空间作为集合物质空间和非物质虚拟空间的统一体,利用空间形态、材料、色彩、灯光的变化来准确传达展品信息,通过营造环境氛围为观众带来特殊的观展体验,使展示效果最大化。
就人机交互设计而言,新媒体展示设计是从数字媒体展示设施发展而来的,并能通过数字媒体展示设施与观众进行互动,为观众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缩短展品与观众的距离,使展品信息得到最高效地传播。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人机交互设计通过新媒体展示设施极大地拓展了信息传播方式。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数字媒体展示设施只起到工具性作用,居于辅助地位,展示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展品本身及与观众的交互上,仍应以展览的信息是否得到高效传播为标准去判断展示效果。
就人际间的交互设计而言,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观众既是展示的服务对象,又是展示对象[7].新媒体展示设计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使观众能够参与到展示中,其中最能激发参与热情的就是展示活动的设计,比如角色扮演、亲子互动。人际间的交互设计鼓励观众与展品和观众互动,以增强展示效果,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和深度。例如神念科技在“中华世纪坛 智慧城市国际设计展”中展出的一款名为“意念球场”的游戏,它要求两个观众佩戴头箍,以头箍对脑电波进行检测,观众通过意念来控制小球运动、穿过各种障碍。这种强交互型的展示设计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乐在其中,增强了展览效果。
4.2 交互行为的设计
新媒体展示设计以人为核心,重视展品与观众的互动。在交互过程中,观众通过语言、声音、表情、手势、肢体动作、位置移动等与展品产生互动、参与到展品的操作中[8].《圣地的险境》见图 4(图片摘自百度图库),它通过 3 块大型投影屏幕、微软 Kinect 体感监控探头和红外线探测器来捕捉观众的影像并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在观众的影像上生成一对翅膀,带领观众体会飞翔的感觉,展示了“诞生”、“死亡”、“超越”的理念,与观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9].此外,交互行为还包括脑电波和肌肉活动产生电波等信息传达方式。《猫的秘密》见图 5(图片摘自《展示设计》),它通过内置的脑波侦测CPU来探测和分析脑电波,然后根据人的情绪起伏作出动作、实现互动。
4.3 交互反馈的设计
交互反馈的设计是由观众的行为触发的,它通过一定形式和效果将信息输出给观众,主要分为感官型反馈设计和物理型反馈设计两种[10].感官型反馈设计主要通过人的五感来呈现信息。 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互动展项《神奇之水》见图6(图片摘自《新媒体与展馆展示设计》)。水底的初始颜色为灰色,当观众将手浸入水中,水底则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当观众用手拨动水,图像则随之发生变化。物理型反馈设计能使观众在参与展示活动的同时增强趣味。
5 结语
中国的新媒体展示设计发展较晚、发展程度不高,但随着展会数量的不断增加,新媒体展示设计的实践成果会越来越好。新媒体展示设计能加强展品与观众的互动,推动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交互设计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交互设计来加强展品与观众的互动,可以促进产品销售,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值得人们深入探讨。这里研究了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希望能为整个新媒体展示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意见,能在新媒体展示设计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琼。交叉研究视野中的信息与交互设计[J].装饰,(12):16-18.WU Qiong.In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 Design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J].Zhuangshi,2014(12):16-18.
[2] 赵俊杰。从微信看交互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J].装饰,2014(4):141-142.ZHAO Jun-jie.Look at the Emotional Factors in InteractionDesign from Chat[J].Zhuangshi,2014(4):141-142.
[3] 陈志刚,鲁晓波。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交互设计的变革和发展[J].包装工程,2015,36(8):6-9.CHEN Zhi-gang,LU Xiao-bo.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of In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Big Data[J].Packaging Engineering,2015,36(8):6-9.
[4] 覃京燕。大数据时代的大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15,36(8):1-5.QIN Jing-yan.Grand Interaction Design in Big Data Informa-tion Era[J].Packaging Engineering,2015,36(8):1-5.
[5] 哈特穆特。极简主义在人机交互设计应用中的四大理念[J].装饰,2014(10):40-42.HARTMUT C.The Four Notions of Minimalism in HCI[J].Zhuangshi,2014(10):40-42.
[6] 辛向阳。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装饰,2015(1):58-62.XIN Xiang-yang.Interaction Design:from Logic of Things toLogic of Behaviors[J].Zhuangshi,2015(1):58-62.
[7] 谭亮。互动广告的交互过程研究[J].美术学报,2015(1):107-112.TAN Liang.Research o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InteractiveAdvertising[J].Art Journal,2015(1):107-112.
[8] 吴琼。交互设计的临界点:新技术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J].装饰,2014(2):12-15.WU Qiong.The Tipping Point of Interaction Design: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Technology[J].Zhuangshi,2014(2):12-15.
[9] 李健。整体论视角下的交互设计思想[J].美苑,2014(2):13-16.LI Jian.The Interaction Design Id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the Whole Theory[J].United States Court,2014(2):13-16.
[10] 王国彬。展陈设计中交互式博物馆的理念剖析[J].包装工程,2015,36(8):26-29.WANG Guo-bin.Concept Analysis of Interactive Museum inExhibition Design[J].Packaging Engineering,2015,36(8):26-29.
最近在读 《影响力》这本书,受到了诸多“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启发,由于职业兴趣的原因自然就将其延伸到了网站运营的应用中,同期在群里也和一些圈内朋友探讨过“社会心理学在网站运营中的应用”话题,反响相当热烈。在此,做个较深入的阶段研究总结。
(P.S: 很感谢邢硕兄的邀请,有幸加入“互联网产品运营群”,认识了很多互联网产品(网站)运营同行,结交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其实,网站运营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用户心理的运营,如:“从众心理”、“对比心理”、“占便宜心理”等,都是网站运营者最喜欢利用的“人性弱点”,特别是电商类网站,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接下来一一举例说明:
1.从众心理
从众俗称:“随大流”,即: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网站运营中被最常利用的社会心理学就是:从众心理。如:“产品热销排行”、“购买此商品的顾客还查看(购买)过”等网站模块设计,就是瞄准的 “从众心理”,即社会认同,在“凡客”、“卓越亚马逊”、“京东商城”等知名电商网站中能够找到很多例证,如下:
热销排行榜:
相关购买:
2.对比心理
对比心理在网站运营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手段,如:在对商品进行促销时,商家往往在刊登折扣价的时候会同时显示商品原价,这种显而易见的价格差对比,对消费者的冲击很大,促销效果十分显著,
还有就是在购物结算过程中的应用。当你购买了价值几千元的电脑后,在订单提交结算过程中,网站常常会附带推荐你购买“电脑包、鼠标”等配件,相比于几千元,对这种几十元,一百多元的物品,你就会觉得很便宜,也就容易被引导一并购买。例证如下:
3.占便宜心理
网站运营中还有一个商家利用最多的心理学,即“占便宜心理”,最典型的招数有:产品试用,返利,打折等。商家通过这些最常用且简单招数,能够达到各种不同的营销目的:
Ø 试用可以让商家的产品直达用户,并有机会获得口碑;
Ø 返利则能够达到让用户消费更多次的目的;
Ø 而打折则能够促使用户购买更多可能并不需要的东西。
4.物依稀为贵
物以稀为贵常用的营销手法就是“限量出售”、“限时供应”。
对此最优发言权的当属那些服装服饰的奢侈品牌了,如Lv、Gucci等,每年都会发售一些限量版产品,将消费者的胃口吊得足足的;另外的例子就是最近两年最为风光的苹果,更是将“物以稀为贵”心理学应用,发挥到了极致。互联网领域最为典型的例子则是:团购网站。
对于“社会心理学在网站运营中的应用”话题今天暂时讨论到这里,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学习还在继续,以后还会接着总结和分享,同时也欢迎各位朋友补充。
拟人化在小学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拟人化的.功能,可以在小学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中适当地运用拟人化的方法,如图标、虚拟植物、代理等,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增进小学生与课件交互的情感体验.
作 者:倪浩 刘芳华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刊 名: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CSSCI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FO 年,卷(期): “”(11) 分类号:G434 关键词:拟人化 交互设计 多媒体课件周末体验了一下房途网的找房,感觉整体体验上非常不错,与之前经常使用的口碑网相比,超出期望,存在加分项。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小的功能点:
1. 短信问房
2. 将房源发送到手机上
这两个功能是口碑网没有提供的,而且在房途网上也并没得到足够的强化,但是却是我很惊喜且开始依赖的功能点。
为什么呢?我试图分析了一下。
找租房信息的基本流程:
搜索或浏览到列表页——研究(通过网站资料获得基本信息)——问询详细信息——决策(约定看房日期)——最后决定
根据自己的经历,建立几个假设:
1. 通常,我们不会看到一个房源就去问询——因为问询花更多时间也需要准备
2.我们会先收集一些房源,放到一个方便的地方,对比后选择一些重点的去问询
3. 问询通常是电话,如果满意后,会直接约定看房日期
房产中介网不仅仅要提供房源信息,也需要能够更好支持用户的“收集”以及“问询”。如果再考虑多一些,最好能够支持到“看房”。
想想通常的房产中介,收集,基本上是自己人肉做的,那就是抄录到本子上,甚至发送到自己的邮箱。
但是,即使是多想一步,提供用户收藏夹,比如口碑网,它就提供了收藏夹,便于用户收藏房源,那又怎么样呢?
我很少用房源收藏夹,因为:
1. 收藏的东西很容易藏起来——基本上会被遗忘掉
2. 没有时效性:找房不像买东西,你也可以将东西收藏到收藏夹,过个把月去看,也不影响购买。基本上在找房到决定的周期会比较短,收藏夹更没意义。
3. 即使收藏了,我也要出门看房,也不可能带着收藏夹走,所以还是避免不了自己人肉去抄录房源到本子上,
而,再看房途网的这两个小功能点的设计,体现了两点:
1. 考虑用户当前需要做什么——
当对房子基本满意后,用户需要问更多信息。
怎么问呢?
方式1:打电话给房东问
方式2:等对方主动来给我讲
在未经过充分对比考虑之前,打电话的门槛是很高的。一对一的实时沟通,很难让人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时候顺利完成。我以前的经历就是拨通了房东的电话,要么就是匆匆忙忙问了一些他已经发布到网站上的信息,要么就是匆忙约时间,后来又发现看到了其他的房子,看房的约定又要取消掉。
所以,在没有充分考虑前,短信问房,不但能够不错过优秀的房源,也留下的一段考虑期——决策缓冲期。而且成本为零。
2. 更考虑了用户之后要做什么——
在获取了更多房源信息后,若用户满意后,需要联系对方以约定看房时间,然后用户需要出门看房。
无论是哪一种行动,都意味着用户要脱离电脑。
电脑已经不是交互的主要场景了,中介网站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脱离电脑后,继续支持用户的行动?
在口碑上找房,我以前是使用传统模式:用笔和本子,将感兴趣的房源一一抄录到本子上,并且必须包含必要的信息字段,好避免在电话联系时询问过多的已经发布的信息,让房东不耐烦。所以比较耗费力气。
用手机拍照虽然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但是拍照后,要打电话联系对方时,发生冲突,看照片时就不能拨打电话,所以还是需要一个笔和本子……
房途网的“将房源发布到手机上”非常聪明地解决了这个窘迫的境地。
发送到手机上的信息,可以“直拨”。
如此一来,若问询后房子不靠谱或者已经租出,直接删除短信。若可以看房,则继续保留到短信里。
出门后联系房东也非常方便。
所以,我们做设计的时候,若也能够多想一步,想想用户的使用场景是什么,甚至下一步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或许就能够多做一些优化吧~受此启发,故此记录之。
来自:heidixie.blog.sohu.com/171287787.html
QZONE平台的相册功能为保证加载速度一直以来以简洁的图片排列查看模式呈现相片,随着市场上各类相册产品推陈出新,用户越来越强烈的要求个人相册的独特展示,为了给广大用户提供更炫更酷的个性体验,QZONE在5月全新推出了flash动态个性相册,Vivi有幸参与了个性相册的设计,项目一期成功推出五套相册,设计过程令人意犹未尽,下面和大家晒晒项目过程中的设计体会吧。
相册默认的图片排列查看模式
刚开始就遇到了“不能”
接到需求之初,项目组的同学们对个性相册的头绪还不明晰,开发对设计的约束也还没有具体的说明。为了大家在讨论时能有图可依,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澹┑乃俣仁涑隽艘晕募袋中的相片为情景的版本,拿着草稿便找到了产品和开发的同学讨论了。果然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个性相册”,讨论很激烈,这个未经过深思熟虑的版本顺理成章的被pk掉了,换来的是我们对相册风格样式,照片浏览方式细致的梳理。
为了提高加载速度、节省带宽、方便维护,便于开发,开发gg提出了主程序模版化的建议。需要模板化的程序包括相册翻页,播放控制,加载图片处理,切换效果,小图列表等等。这意味着个性相册只有皮肤和过场动画可以有不同视觉效果的发挥,其余部分用统一的视觉元素和动画。经过多轮设计、产品、开发同学的三方会谈,最终决定以大局为重, 牺牲一部分视觉效果来配合开发。
虽然主程序模板化使很多表现形式和手法无法实现,但是,勤劳的设计师不会因为各种的限制,放弃对视觉效果的追求,设计组同学们开始在限制中寻找激发创意的入口。
天马行空寻找各种“可能”
就这样开始吧,通过对使用人群的年龄喜好分析,我们和产品mm确定了休闲,清新,涂鸦,魅惑,年轻,可爱,商务,简洁,情感这几个设计方向。颜色上倾向于黑白、多彩、中性、女性青睐的粉、清新的蓝、绿。由于项目一期deadline迫在眉睫,上线的相册模版数量有限,为了能让第一期上线的相册能最大化的满足用户使用需要,我们又从中筛选出大众更偏爱的风格首先进行设计,如清新,潮流,确定了以个性皮肤+开场动画的设计形式展现相册最个性的部分。
个性相册“异国风情”皮肤效果
“异国风情”体验地址:user.qzone.qq.com/845048408/photo/personal/1/42180/1/4369bc1b-5efc-4b2a-8d88-75f705980785
没有什么不可能
相片浏览是相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主程序模版化需要我们在各类相册中保持一致的图片切换效果。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让用户浏览相片时不因动画展示区域大小限制图片的查看,简言之就是图片的展示区要足够大,要满足可能有的大尺寸相片。二是要让这套动画适合不同风格的皮肤。三是减少开发开发量。在尝试了图片渐隐等几款图片切换效果之后,我们最终选择了类似相纸的设计,图片切换设计成了纸张翻页效果,这种切换效果的特点是:浏览区域大。大众化易在不同风格的皮肤下统一。
个性相册“休闲时光”模板,加载图片区域处理成了相纸效果
相片浏览模式处理成了纸张效果,浏览区域大
“休闲时光”体验地址: user.qzone.qq.com/845048408/photo/personal/1/42176/1/7d646538-ac0b-4c73-b2c5-9a0ecc223164
皮肤是个性相册设计中最主要的部分,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起初我们使用颜色构图都很讲究的摄影作品作为图例,将它们按加载后照片的位置结合皮肤进行整体构图和颜色调整,
在设计了两款相册后发现:原本色调统一、构图活泼的画面却因为用户相片替代了摄影图片而变得整体效果杂乱,主次不清,作为主体的相片在丰富的皮肤图案里黯然失色。这是为什么?
用户使用相册的目的是为了展示相片,他们对相片的关注高于皮肤,所以设计时应多琢磨如何让画面元素衬托相片。普通人日常照片的特点是颜色多,构图乱,放在视觉中心分散的画面上容易被喧宾夺主。考虑到这些我们调整了设计中的一个小环节,改将日常相片结合皮肤来统一设计。皮肤作为相片的衬托,设计时我们在画面元素与相片的面积比和位置关系,主体物周围的装饰等方面重新调整。之后我们输出了下面这套“彼岸花”。原来设计皮肤不仅仅是设计一张图片。
个性相册“彼岸花”模板
“彼岸花”体验地址:user.qzone.qq.com/845048408/photo/personal/1/42311/1/e7181887-1260-4e2a-90da-b4cba5274ef9
皮肤按照原定计划设计成不同风格的情景表现。QZONE用户群很广,根据用户年龄喜好的要求,输出了几套特别版本,如这款活泼欢快的“HAPPY TOGETHER” 。
个性相册“HAPPY TOGETHER”模板
“HAPPY TOGETHER”体验地址:user.qzone.qq.com/845048408/photo/personal/1/42920/1/3f270cef-a69a-4fa5-b792-429b3bdfbdec
接下来就是动画部分,动画是基于个性皮肤的辅助性设计,目的是让相片更突出让相册更具动感,开场动画为了表达情景,配合照片的加载动画适当的夸张生动。加载完成之后的辅助动画主要烘托气氛,为了不骚扰用户观看相片,动态设计的和缓有节奏。设计时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动画元素以相片为中心运动,衬托相片,制造视觉的中心。具体动画效果请登录 QZONE相册设置个性相册后观看,谢谢!ㄟ( ̄ ̄ㄟ)
个性相册“印象@China”效果
“印象@China” 体验地址:user.qzone.qq.com/845048408/photo/personal/1/42757/1/edaf26e7-18c7-43fc-96ab-3d7ece94e6f2
个性相册前后有五位设计师倾情参与:菜花,海味,vivi,柱子(平台设计),三目(活动设计),一期的整个版面虽因项目周期等原因不得不做些设计方面的妥协,部分设计元素复用,但是我们在有限的可发挥的位置尽可能保证了设计精美和丰富。个性相册上线后,用户反馈满意度高,用户使用率高于预期。
我很幸运,读研期间所在的实验室拥有很多令兄弟院校垂涎的实验设备,其中就包括iefen让我介绍的眼动仪,分别为美国ASL的Eye Tracker 6000 摄像头式眼动仪和头盔式眼动仪(具体型号我不记得了,因为我就“玩”了两次,没有做过具体的实验,对它的数据处理并不太了解,sigh~),在此我仅对摄像头式眼动仪在可用性测试中所起的作用做一些粗浅的介绍,算是给还未接触过眼动仪的童鞋们“扫扫盲”。
图1 美国ASL的Eye tracker 6000摄像头式眼动仪
在可用性测试中为何要使用眼动仪?
由于传统的可用性评估在实际应用中,尤其在进行用户界面评估时,存在很多局限性,如很多测试方法都是建立在主试与被试的交互上,主试的言语、行为、表情甚至期望都会对被试及其活动产生影响。当存在多位主试时,就更难排除主试的影响。测试结果的客观性不高。因此,多年以来,在进行可用性评估时,眼动仪是常用的辅助工具之一。
眼动仪在可用测试过程中常用的参数
当前的眼动仪多是运用红外线捕捉角膜和视网膜的反射原理,来记录用户的眼动轨迹、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等数据。从近年来发表的研究报告和资料种可分析出,利用眼动仪进行可用性测试常用的资料或参数包括:
(1)总注视次数(频率):数被认为是与搜索绩效相联系的指标。注视次数越多,表明低绩效的搜索,可能源于显示元素的糟糕的布局。但也应该考虑注视次数和任务时间的关系(如:任务时间越长需要的注视次数也越多)。
(2)平均注视驻留时间:反映的是提取信息的难易程度。持续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被测试人员从显示区域获取信息越困难。
(3)注视点序列:注视点在兴趣区之间的转换,能够度量用户界面布局的合理性。
(4)第一次到达目标兴趣区的时间:在显示区域搜索特定的目标时,第一次到达目标区域的时间。也是用户界面布局合理性度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5)每个感兴趣区域的凝视比率(时间比):被试眼睛注视特定显示元素(设计者感兴趣区域) 的时间比例。在此应该分清被试在显示元素上的凝视频次和凝视的时间,驻留时间反映信息提取的难度,频次反映显示区域的重要性。
(6)每个感兴趣区域注视点数:此指标与凝视比率密切相联系,可以用来研究不同任务驻留时间下注视点数量。特定显示元素(感兴趣区域)的注视点数量反映元素的重要性,越重要的元素则有更多频次的注视。
眼动仪在可用性测试中的实际应用
讲完了理论知识,我列举三个我参与过或实验室同学主导的实验,让大家对眼动仪有个具象的认识。
实验一:客户管理软件的导航可用性评估
测试目的:通过眼动仪对两个不同版本的客户管理软件的导航可用性进行评估。
测试任务:在旧版设定页面上找到“产品组排序”功能;在新版找到“管理产品序列”功能。
测试方法:在视觉评价的实验室研究中,要求被试分别观看两张不同的版本的同一页面,图片呈现10s,眼动仪(ASL EYE TRACKER 6000眼动仪,采样频率120 Hz)记录他们观看图片时眼睛的注视点、注视频率、注视时间,完成时间等指标,以考察观看者对哪一版本的导航更符合用户的习惯和时间短,,并在看完图片之后再填一份对两个版本的喜好度评价问卷(被试按5点量表对它们进行喜好度评价,1表示最喜欢,5表示最不喜欢,2、3、4介于中间)。 参与测试的人数为10人。
图2 眼动仪测试实验室
(1)眼动注视点轨迹分析
经过对测试用户眼动轨迹的分析,可以明显发现测试用户在使用两个版本在眼动注视轨迹区别(图3,图4):用户在使用旧版系统时,眼动的轨迹比较杂乱,测试用户的眼动轨迹区别明显;用户在使用新版系统时,眼动轨迹比较有规律的,测试用户的眼动轨迹呈现相似性,
图3 旧版系统测试轨迹图
图4 新版系统测试轨迹图
(2)眼动注视时间分
10名测试用户的注视时间统计见表1,可以明显发现两个版本在眼动注视时间区别:用户在使用旧版的系统时,注视的时间比较长,两个版本在瞳孔直径的变化比较大(主要测试时间较长,眼睛疲劳造成瞳孔变小)。通过注视时间和方案评价等级的对比分析(图5),可以得出评估等级越低(数值越低表示满意度越高),用户眼动注视时间越短,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找到想要的功能,页面影响用户的干扰越小。
表1 注视时间参数表
图5 注视时间与评价等级的关系
(3)眼动注视频率分析
10名测试用户的注视频率统计见表2,两个版本在眼动注视频率有明显区别:用户在使用旧版系统时,注视次数频率比较高,无规律性。将注视频率和方案评价等级的对比分析(图6),可以看出评估等级越低,用户在页面搜寻的频率相对越少,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完成制定的任务,用户注视轨迹相对越有相似性。
表2 注视频率参数表
图6 注视频率与评价等级的关系
综合测试评估的几个纬度分析结论,改版后的系统相对旧版的系统在导航的信息流设计和工作流等设计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符合现在用户的使用习惯,减少无效的信息对用户操作的干扰。
实验二:网站首页的可用性对比测试
这是对某网站改版前(图7)和改版后的主页(图8)进行可用性对比测试,通过让用户浏览首页(不做任何点击)判定网站的主旨和类型,来捕捉用户注视点的轨迹图和记录用户在不同位置注视时间,对比网站主页改版前和改版后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图7改版前的首页测试轨迹图
图8 改版后的首页测试轨迹图
经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发现用户在浏览改版前的页面时,眼动轨迹混乱,扫描路径长且很多相互交叉,注视点序列分散排布,用户注视点变换快,无明显的兴趣点,如图这些数据表明改版前的网站首页布局不够合理,没有重点。
实验三:索爱W958c手机界面的可用性测试
此实验是通过让用户完成具体的任务(表3),来测试用户对索爱W958c手机界面的信息结构的洞察程度,界面布局,界面元素表征含义对于用户的搜索策略的影响,从而全面的衡量手机界面的可用性水平。该实验的评价指标包括注视时间、注视点数、任务完成率、多余翻页偏差度。限于篇幅,在此对这些指标不做具体的分析,仅推出热点图的概念。热点图反映了注视点和视线活动在屏幕上的总体情况。它是通过统计多名被试的视线活动情况的数据而绘制出来的,颜色越深,则表示关注度越高。
表3 基于眼动追踪的手机界面可用性测试的典型任务
图9 索爱W958c原型在完成任务2时的热点图
图 10 索爱W958c原型在完成任务6时的热点图
总结
眼动仪作为一个高科技产品,可以让可用性测试更直接和高效,但仍需注意,眼动研究本身都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当采用非头盔式系统时,会有10 %到20 %眼动数据丢失,且对被试的运动有一定限制,所以在使用眼动仪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时候,通常要加以其它测试方法来收集更多的实验数据,并通过结合分析来得出更多、更有效的结论。
本文出自:ued.alipay.com/?p=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