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zz_chen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茶文化在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共含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z_che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茶文化在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篇1:茶文化在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茶郁浓香,淡显淡来。一直以来,茶文化都是我国的主流传统文化而已,而且茶文化更多地秉承了人们敬道的思想,使得中国传统哲学和历史文化实现了较好地融合。现如今,茶文化已然融汇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无论是家居、环境设计、建筑规划,都不同程度地结合了鲜明的茶文化特色。在浙江的水环境设计中,运用茶文化不仅能够凸显当地和谐淡雅的民风,还可以将环境的优美进行一定层次上的升华。因而,当前的设计师十分推崇茶文化在浙江水环境当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许多了可行性的方案。

关键词:茶文化;水环境;浙江;应用

谈到水环境的建设,人们第一时间所能够想到的往往都是有着人间天堂之称的浙江,这里的水环境十分优美,而且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所形成的水环境已然具有了多种文化气息,彰显着当地的特色。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水环境景观的设计能够达到宣传的良好效果,而且可以帮助城市彰显出自身的文化特色,它是众多文化环境建设中最为有效的一种。但是,在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水环境遭到了破坏和污染,整体的生态状况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浙江的水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污染。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浙江的环境设计师开始在水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地融入茶文化的理念,以形成全新的水环境景观,打造不一样的文化特色,进而使得城市的文化能够持续有效地上升,给予人们全新的视觉体验和精神享受。

1茶文化与水环境建设之间的联系

很长的时间里,茶文化都是浙江民间推崇最广且最为完善的文化特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茶文化。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茶文化指的仅仅是一种种茶的文化,因而代表的内容也十分有限,但是,当代的茶文化韵味并没有滞留于此,它更多地结合了品茶的艺术以及茶叶的品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特色。作为浙江的特色文化环境之一,水环境是它的文化象征之一,人们对于当地的水环境印象,更多地停留在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当中。现如今,水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一项普遍性的内容,很多私人的家居环境,在设计构造上,也融入了很大一部分水环境,渴望通过水环境的建设,形成深层次的环境协调度,彰显出独特的家居风范。茶文化和水环境建设之间的联系,是很久以前就已经形成的,人们在设计水环境时,所考虑和关注的,是整个水环境的美感,而对于这一层美感的阐述,并非是我们一般人所谈及的优美动人,而是茶文化当中的优雅释然。很多人都谈到过,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茶叶的味道是清香的,也是淡然的,喝得太快往往会忽略掉个中滋味,因而需要慢慢进行品尝,进而发现茶文化的内涵所在。这与观赏水环境的思想同出一辙,需要慢慢地进行观赏,不能盲目地一顾,而且茶越品越香,结合了茶文化的水环境也是如此,在刚开始进行品尝地时候,会发现茶香很是一般,但再仔细地进行观察,便会发现整个水环境的事物十分优美,而且互为搭配,共同呈现出了鲜明的文化气息,整体的环境给人一种舒适、温馨的感觉。在新的时期,茶文化与水环境建设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环境设计的理念上,不仅有茶道和茶德,还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整个景观茶的韵味,整个水环境设计也显得愈加合理,能够在不同的层次中展现特有的文化色彩。

2茶文化的特点及运用到环境设计中的可行性

2.1茶道及其在环境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

中国的茶道主要是指儒家、道家和佛教的中心文化思想精华,这三者的思想本身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茶文化却将它们的精髓较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鲜明的文化韵味。一直以来,我国的茶文化存在一个这样的茶道境界:茶禅一味。指的是茶道与禅道达到了相互融合和衬托,两者较好地融合在了一块,而且禅道本身可以将万物收纳于心,能够还原万物的本真,十分讲究在品茶的过程中赋予了禅道的精神,进行悟道。在茶文化在水环境设计当中的应用中,茶道的主要运用点在于境界的升华,它能够在设计的源泉上,较多地构思一些鲜明的景观,与中心的水景观相衬托,达到协调统一的境界,以使得整体的景观富有别样的美观。

2.2茶德及其在水环境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

在我国的茶文化当中,茶德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它指的并不是浅显的种茶品德,更多描绘的内容是中华的优良传统美德。而茶德,是将众多美德聚合在一起的一个载体,它反映了我国的礼仪特色。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品茶是国外所难以理解的。而在中国人的眼里,品茶的过程中包含了太多的修养美德,在沏茶的时候,需要十分稳当地进行沏茶,注重和谐,否则会使得茶叶飘散,其中的味道也会瞬间下降许多。其次,在饮茶的过程中,需要单手持杯,另一只手持盖,端到与嘴平行的位置,进行品尝,它凸显出来的美德是敬,是对客人的一种尊敬,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敬意。最后,在品茶的过程中,需要端小盏进行小酌,而不是迅速地饮尽,在这里所体现的美德是一种品,对事物进行细细的斟酌,不再盲目地做出定论。茶德在水环境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古文化建筑的构思中,在浙江的许多园林小居内,经常可以发现有着各种古文化雕刻和字画,还包括了许多的`亭台小谢,使得整个水环境具有了浓郁的中华美德思想,整体的思想都会跟着建筑的变化发生着改变。

2.3茶精神及其在水环境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

当代人对于茶文化的理解,十分浅显,但是,在每个人的思想中,印象最深的往往都是一个“和”字,即茶精神的主要寓意。从古到今,我国都十分崇尚中庸之道,万事万物都十分讲究一个“和”字,而对于“和”的彰显,莫过于茶文化。对于中国人而言,双方能够静坐进行细细地品茶,已然达到了较高的“和”境界,相互尊重,表达对茶文化的敬意。在浙江的水环境设计中,对于“和”的运用十分明显,整个水环境中的景物,都有着一定的和谐,它们互相映衬,互相彰显,使得整个景观十分统一,共同形成了完整的水环境景观。比如,在水环境的设计上,设计师在选择了假山以后,定然会设计一定的亭台楼阁,而在创设了亭台楼阁之后,又会在楼阁中陈列对联、文墨等,而且许多水环境的设计都十分对称,水环境两侧的格调一般会以“和”的形式展现出来。

篇2:茶文化在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3.1运用茶文化中的符号展现水环境设计的主题

在浙江的水环境设计中,人们较多地使用茶文化的符号。设计人员可以以茶文化的水环境景观为设计基础,将绿、蓝、白作为水环境的基本色调,在水环境的景观设计中较多地是应用植物、灯光、亭台楼阁等,使得整体的景观较为唯美。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小品雕塑,进而切实地展现与水环境相一致的主题思想。在水环境茶文化符号的选择上,较好地结合了新时代的特色和社会气息,浙江的水环境建设与当地的茶文化特色相结合,选用茶艺、绘画等来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此外,设计师还择具有文化韵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在水环境的主题上进行渲染,进而使得茶文化的精髓更为直观明显。

3.2运用茶文化构造不同的水环境文化氛围

在水环境设计的需求上,不同的人会选择不一样的主题特色,因而所呈现出来的水环境文化氛围也是不同的。如果单纯地依靠茶文化的景观来展示水环境的茶文化主题和特色,会显地十分缺乏,因而人们也会运用丰富的茶选取进行水环境文化氛围,进而较好地营造出合理的环境文化特色。在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水环境建设当中,各类景观的选择,需要与茶道、茶德、茶精神较好地结合起来,将茶文化合理地融入到水环境的空间设计上。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较为简洁的文化建设方式进行景观的设计,合理地应用水环境中的石头、水等,创设出浓郁的文化氛围,进而彰显出饮茶、品茶文化气息。比如,在亭台楼阁当中,将“和”字合理地彰显在其中,供人们观看和欣赏,整个景观的文化特色也会仅仅伴随“和”的存在,迅速地展现浓郁的茶文化气息。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发展到今天,已然有了较多的文化内涵和韵味,所彰显出来的茶文化特色也不是传统的茶文化理念所能相提并论的,在这样的状况下,浙江的水环境设计,需要较好地结合茶文化特色,将更多的茶文化内涵及景观,融入到水环境的景观设计当中,并积极地选取一些包含茶文化内涵的特色景物,与水环境主体一起,共同呈现出别样的茶文化景观。同时,设计师应当注意,水环境中的茶文化主题,应当在于缓慢地进行咀嚼,不能盲目地进行构思,如果过于直接地凸显茶文化,会使得茶文化的精神黯然失色。

参考文献

[1]何志丹.茶文化的符号学解读及其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D].湖南农业大学,.

[2]白杨.地域文化特征在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3]王彦伟.浙江休闲观光茶园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4]倪妍.水文化在水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5:116-117.

[5]林静.中国传统茶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04:231-232.

[6]乔新雨.图形设计在武夷岩茶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3,09:92-93.

[7]马莉,苏祝成.民俗文化在浙江茶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以“全民饮茶日”为例[J].农业考古,2013,05:147-150.

篇3:MVC设计模式在水环境模拟中的应用

MVC设计模式在水环境模拟中的应用

采用MVC软件设计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软件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代码复用率.并在此思想基础上探讨了利用该方法实现可灵活配置的水质模型系统,为实现动态的水质预测过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作 者:汪妮 解建仓 张强 王晓辉 WANG Ni XIE Jian-cang ZHANG Qiang WANG Xiao-hui  作者单位:汪妮,解建仓,王晓辉,WANG Ni,XIE Jian-cang,WANG Xiao-hui(西安理工大学,西安,710048)

张强,ZHANG Qiang(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44)

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29(7) 分类号:X824 关键词:MVC设计模式   水质模型   WEB应用  

篇4:茶文化在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茶文化在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要提升高校素质教育水平,还需要通过引入中国元素来夯实实践步伐。由此,将茶文化纳入到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之中,也就成为增强中国元素的应有之义。当前需要关注高校在职业素质中所面临的三大挑战,并重视茶文化在应对挑战中的功能。通过讨论,茶文化的应用实施方案可围绕着:校本要求下提炼茶文化元素、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课堂体系、拓展学生社团对茶文化支撑、形成引导启发式的教育模式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茶文化;职业素质教育;高校;实施方案

在顺应新时期国家对高等人才的需求特征,近年来职业教育理念贯穿于高校教学管理始终。但从现阶段所反馈的信息来看,似乎职教理念传播的力度要大于实际的执行力度。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其可归因于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转变高校人才培养理念还需要理清诸多内涵性的事物,所以目前仍在理念传播和实践探索阶段。第二,职业素质教育对于我国高校特别是本科高校仍属于新鲜事物,在模仿国外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还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形态,所以当前仍聚焦于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中。可见,要提升高校素质教育水平不仅需要从教育理念的转换上下功夫,而且还需要通过引入中国元素来夯实实践步伐。由此,将茶文化纳入到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之中,也就成为增强中国元素的应有之义。

1、高校职业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

结合笔者的教育管理体会,当前高校职业素质教育面临以下三个主要挑战:

1.1教育目的不清晰

或许不少高校管理层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但却缺乏理性的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不同,教育目的更突出教育者的主观判断和价值取向,这直接关系到今后如何形成有效的校本教育模式。然而,在集体认同职业教育素质的重要性之后,不少管理者并不清楚应给予学生植入何种程度的职业素质,以及也不清楚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这样一来,就使得高校职业素质教育演变成为了一门课程,并以公选课的形式在全校开设。

1.2教育手段不稳定

在以前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笔者感到职业素质教育的手段较为单一,但现阶段所反馈的信息则显示,职业素质教育的手段略显得不太稳定。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有趣的现象,是由于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校际交流中必然会存在着“弱校”模仿“强校”,强校在探索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手段,而弱校也在模仿中不断调整已经成型的做法。所以,教育手段就显得不稳定。

1.3教育评价难实施

高校职业素质教育同样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从而来审视学生被教育的效果,以及对今后教育模式的调整提供素材。但现实表明,由于学生的职业素质的习得属于内隐性信息,所以通常的教育评价手段几乎无能为力。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的出现,即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往往在“我向思维”下,来构建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

2、茶文化应对挑战的功能分析

那么如何看待茶文化在应对上述挑战的功能呢?为此,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2.1茶文化助力教育目的的形成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构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时提出了建构起他们的人文素养。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在于,形成具有中国元素的人文素养,将有助于他们在职场上的人际交往,以及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能形成自我抗压体系。为此,茶文化助力教育目的的形成便在于通过将茶文化的显性元素和隐性元素综合进行提炼,通过发挥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品茶体验,在引导和启示下完成对其人文素养的建构。关于这一点,思路是清晰的。

2.2茶文化助力教育手段的稳定

当前素质教育手段的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教育思路的不稳定性,这从一定程度上归因于教育者的功力心态使然。第二,教育的着力点具有不稳定性,这主要归因于还未能形成校本特色。随着将茶文化导入教育手段之中,便能在茶文化相对收敛的元素体系下,完善大学生的人文涵养和心性修养,从而就使得教育思路植根于茶文化的传递始终,最终获得稳定性。再者,突出大学生的心性修养,以及建立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觉,则使教育的着力点锁定在特定的环节了。2.3茶文化助力教育评价的实施前面已经提到,由于职业素质具有内隐性的特征,所以这就使得传统的教育评价手段趋于失效。通过引入茶文化,就能借助茶文化的显性元素来将学生的人文涵养和心性修养外在的表现出来。因此,这就起到了助力功能。

3、引入茶文化功能的路径思考

3.1对茶文化引入结构的思考

这里已经明确了茶文化的功能定位,那就是用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涵养和心性修养。由此,应该怎样组配茶文化的显性和隐性元素来支撑起这一功能呢?从笔者所在高校的经验可以得出,若是突出显性文化元素那么对于茶具、茶道等的引入必然需要伴随对教师的培训,即使教师能够胜任这一教育环节,但现有的教育场地仍是一大制约因素。因此,最终的思路应在于借助显性文化元素的启示作用,最终导向对茶文化隐性元素的解读。

3.2对茶文化引入空间的思考

显然,高校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时,往往将其作为一门素质实践课程来开设。其中,就是对教学场所的一种考虑。但对于茶文化的知识传播和最终所要导向的结果来看,仅仅从教学层面来对待茶文化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还需要在充分挖掘大学生社团的职能来推动茶文化的传播。另外,茶文化若要起到助力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功能,那么茶文化必然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传播,所以借助学生社团的.开发性和环境植根性的优势,便能起到较好的传统作用。

3.3对茶文化引入程度的思考

毫无疑问,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这里需要思考茶文化的引入程度问题。具体而言,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一,不能对教师产生不适感,这种不适感往往在于教师现有的知识储备无法驾驭茶文化的传播,而且茶文化的传播已经超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程度。第二,茶文化的传播应建立起问题导向,这样才能防止其走偏。

4、实施方案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起实施方案:

4.1校本要求下提炼茶文化元素

目前,在高校所进行的素质教育领域,大都未能形成校本特色。这样一来,就无法使素质教育与学生的专业能力融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二者的关系,即职业素质能力开发和改善学生的心智模型,从而在非智力因素的支撑下来增强专业能力这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效果。因此,将茶文化引入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之中,就必然要考虑到与本校学科、专业结构的适应性问题。具体的做法包括:第一,分析不同专业群学生在人文素养的短板。第二,针对短板来提炼茶文化中的各类元素。

4.2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课堂体系

我们不能排斥现行职业素质教育的课堂形式,只是认为需要将职业素质教育拓展到课堂以外的时空范围。为此,这里就需要建立合理的融入机制,使得茶文化能与现行的课堂教学形式相适应。笔者建议,可以设置茶文化知识教学专题,或者在专业实训环节设置职业素质养成训练项目,然后将茶文化教学和茶道引入到职业素质养成训练项目之中。这里需要大力挖掘实训教学对茶文化的承载能力,从而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学习要求。

4.3拓展学生社团对茶文化支撑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别十分丰富,尽管不同类别社团的活动主题不同,但其都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因此,可以设置专门的职业素质拓展社团,这在不少高校被称作:社会实践部。在这样的社团中,可以通过举行主题讨论、校园宣传等活动来推动“茶文化与人文素质”之间关系的传播。从而,激发大学生能从身边最常见的品茶项目中来反思自己的职业素质养成问题,以及借助茶文化的清新淡雅来梳理自身的心绪。

4.4形成引导启发式的教育模式

将茶文化引入到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之中来,需要在启发式的教育模式下来开展工作。不难理解,大学生在现有的成长阶段上已经具备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还存有青春期所赋予的叛逆心态。因此,若是采取说教式、批评式的教育模式,这将在大多数学生心中产生腻烦情绪,从而不利于茶文化助力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可见,选择引导和启发式的教育模式是符合现实需要的。

5、展望

今后,还需要将茶文化传播与高校的通识教育联系起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学分要求高,学生压力大,不少学生为了修学分而选择通识教育课,这就使通识教育课的效果打了折扣。问卷调查中,对于“通识教育课对提高知识素养的效果如何”这一问题,32%的学生回答“有效果”,34%的学生认为“不太明显”,24%的学生表示“没有效果”,还有10%的学生说“还没有上通识教育课,说不清楚”。与会专家分析称,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主要有三方面问题:一是对高校管理者的绩效评价内容较单一,致使多数高校过于关注专业课程设置,却常忽视通识教育;二是大学传统院系设置、课程安排与通识教育存在一定冲突,过多的专业课程占据了学生大部分学分和学习时间,使得通识教育的开展空间被压缩;三是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随意,且师资严重缺乏。由此,当前还应在师资引进和对现有师资进行人文元素培训上下工夫。

6、小结

本文认为,当前需要关注高校在职业素质中所面临的三大挑战,并重视茶文化在应对挑战中的功能。茶文化的应用的实施方案可围绕着:校本要求下提炼茶文化元素、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课堂体系、拓展学生社团对茶文化支撑、形成引导启发式的教育模式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晓丹,程芳.创业型经济视角下弹性学制对大学生创业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4):125-126.

[2]吴小明.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分析[J].继续教育,(10):57-59.

[3]李琼.基于青年价值观发展特点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4):68-69.

[4]罗秀.高校就业教育拓展的重点及其实施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6):36-38.

篇5:探讨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论文

探讨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论文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文教育资源。高校体育教学引入茶文化,是尊崇人文教育理念的表现。茶文化对于学生的人性品格、文化修养以及道德精神具有全面的塑造作用。与此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1.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

1.1 人文性

我国《辞海》记载“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即其是我们人类文化中的核心优秀部分,其是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的存在意义。简而言之,人文——人的文化,是人类活动的烙印。现代教育崇尚人文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其人文特性进行全面开发与培养。人文教育则是将我们优秀的文化,全面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方方面面,使其浑身散发出一种智慧理性之光,这个过程就是人文教育的全过程。我国体育教学活动也是以人文理念为宗旨,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发展,也注重其体育文化的习得。例如,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尽显了其浓浓的人文情怀。

1.2 循序性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砖一瓦夯实累积而成,不是一蹴而就平地而起,高校的体育教学亦是如此。每个高校都有其固有的体育传统以及体育文化氛围,其所秉承的体育教学理念也略有差异。但是,其对于学生耳濡目染式的熏陶教化作用却都是逐步深入,层层递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从最开始的浅显到最后的领会运用,是一个慢慢长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拔苗助长,只有靠学生自己去钻研,完成从基础到高阶的蜕变。另一方面,高校整体的体育文化的塑造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其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和演变,具有长期的建设性。

1.3 综合性

高校教育最鲜明的特点是综合性强,专业性高,这一点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体育制度、体育场所以及体育赛事,这些都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内容。高校不仅设置了露天运动场所,还设置了室内体育馆,以满足不同体育课程的不同需求。同时,高校每年都举办运动会,并积极参加各个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此外,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科目繁多,从全民皆宜的足球篮球,到风靡一时的舞蹈健身,再到修身养性的太极瑜伽,系统的课程设置见证了体育教学系统的完善过程,而这些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综合性与专业性的最有力佐证。

2.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2.1 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应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能丰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而且也会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完善。目前,高校的教学体系己经日趋成熟,茶文化作为一种新元素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其精妙的文化意义对于高校体育制度的建设与体育精神的塑造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高校的体育课将会新增一门茶文化与体育的课程,然后与此柑随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也会应运而生,这是对髙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种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茶文化中的平和从容之气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树具有重要意义,宁静淡然的茶文化内涵能在一定程度上涤荡体育赛事中的浮躁功利之气。

2.2 促进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茶文化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璀璨的华夏文明中的一朵奇葩。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的茶文化却在物欲横流的当代遭遇了“生存窘迫”的局面,甚至可能会出现断层危机。而将茶文化与高校的体育教学相结合,对于萎靡不振的茶文化而言,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首先,体育教学中茶文化会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无论是出于内心的喜欢抑或是迫于考试压力,学生们都会或多或少地了解一定的茶文化知识,这就在无形中对茶文化进行了弘扬。同时,高校学生是传统茶文化继承者的最佳选择,其相对较高的知识水平能够理解和吸收精深的茶文化内涵,并且其具备将茶文化内容以深入浅出地形式进行传播的能力。

2.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塑造其良好的品格

我国茶文化是融儒家、佛家以及道家思想精髓于一身,其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茶文化一度被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囊括了茶艺、茶具、茶道以及茶学、茶歌、茶故事等物质精神文化内涵,对于拓展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大有裨益,同时也能刷新其对茶文化知识的认知度,增强其对茶文化的好感与兴趣。此外,茶文化奠定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坚忍不拔、怡然自乐、淡泊质朴的精神内。核对于高校学生的性格塑造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学生在淡然朴实的茶文化的陶冶下会少一分戾气,多一分平和,有利于其良好品格的重塑,将会促进其人文修养气质的提升。

3.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3.1 构筑完备的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

茶文化作为一种新鲜血液注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将会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增添一股文化气息,增加体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当务之急是如何构筑完备的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首先应该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建立茶文化体育课程的目标与要求,并建立该课程的框架结构,设计完整的课程内容以及合理有效的授课方式,通过这一系列理念与方法逐步搭建起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的大楼。另外,评估考核机制的建立对于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幵展也会大有帮助。特别是师生间的双向评估制度对于茶文化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茶文化认知程度以及学习态度进行综合性评估;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授课方式以及专业素质进行评价。

3.2 完善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硬件设施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体育设施的'配备比较完备,专业的训练场地与较为齐全的运动器材是高校体育课堂有声有色进行的必要前提。因此,茶文化体育教育也应该添置其所需的硬件设备,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统一发放与茶文化体育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教材。开设专门用于茶文化体育教学的专用教室,配置饮茶所需的茶壶、茶台及茶盏等茶具,以增添茶文化体育课堂的真实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同时,开展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其他相关装备也不能落下,高校应增加设备购买的经费,为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3 加强茶文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工作

茶文化第一次被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但其己不是首次走进校园,步入课堂。据了解,部分高校早己开设了与茶文化相关的公开课。但是由于教师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一个人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没有融入创新因素,导致课堂氛围一片死气沉沉,也埋葬了学生对茶文化最初的好感。因此,在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充分调动每一个元素来活跃课堂气氛,重述茶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将户外授课与室内授课这两种模式相结合,对茶文化从理论与实践进行两方面的不同阐述,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精髓。另一方面,在茶文化体育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并举的原则,不遗余力地对该课程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热情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茶文化体育实践活动

茶文化体育教学受制于课堂时间,其文化内涵并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完全的展现出来。因此,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体育。实践活动以另一种方式对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涵进行剖析。例如,可以在人文教育中增设《品茶文化》、《茶叶历史》、《茶艺思想》等系列课程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另外,也可以通过举办茶叶与茶文化知识讲座、茶诗茶歌茶故事表演大赛以及茶文化知识有奖竞猜等活动促进茶文化的传播,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气息。同时,可以在学生中组建茶文化体育社团,引导学生正确地参与茶文化体育活动。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茶文化基地与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茶文化魅力。

4.结语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其与世无争、从容不迫的人文情怀,能濯洗掉些许高校学生的冲动浮躁、暴戾恣睢的晦气。而茶文化走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茶文化体育教学系统,而这一系统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同时,高校的体育教师也要做好茶文化的创新性工作,使茶文化与体育教学进行完美的融合,最后促进茶文化的广泛传播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变革。

篇6:研究在水环境监测中现代化萃取技术的应用论文

研究在水环境监测中现代化萃取技术的应用论文

摘 要 :现代化萃取技术快速溶剂萃取是固体物质中污染物监测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 它根据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选择合适的溶剂,高效、快速地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中的待测物。本文阐述了ASE的技术性能和特点,讨论了该技术在水

关键词:职业教育论文发表,发表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投稿

一、有机污染物前处理现状

水环境监测具有采样点多、样品数量大、时效性强等特点,特别是需要一些应急监测措施,上述前处理方法不能满足水环境监测高效、经济的现代化需要。近几年来发展的全新的前处理方法――快速溶剂萃取法,是一种在提高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用于萃取固体物质中有机物的自动化方法,与前几种方法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有机溶剂用量少、快速、回收率高,该法已被美国EPA选定为推荐的标准方法,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二、快速溶剂萃取技术

快速溶剂萃取(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ASE)技术是根据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利用快速溶剂萃取仪,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溶剂,实现高效、快速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在高温条件下,待测物从基体上的解吸和溶解动力学过程加快,可大大缩短提取时间;由于加热的溶剂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因此可减少溶剂的用量;在萃取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压力可提高溶剂的沸点,提高萃取效率,保证萃取过程的安全性。

1.技术原理

1.1升高温度。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克服基体效应,加快解析动力学,降低溶剂粘度,加速溶剂分子向基体中的扩散,提高萃取效率。该仪器的允许温度范围:50℃-200℃。常规使用的温度范围75℃~125℃,对于环境中一般污染物常用温度100℃。

在高压下加热,高温的时间一般少于10min,实验证明热降解不甚明显,可用于样品中易挥发组分的萃取。

1.2增加压力。液体的沸点一般随压力的升高而提高,增加压力使溶剂在高温下仍保持液态,并快速充满萃取池,液体对溶质的溶解能力远大于气体对溶质的溶解能力,提高了萃取效率,并保证易挥发性物质不挥发,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该仪器的允许压力范围:(1000-3000psi),常规使用压力一般保持在1500psi(10MPa)。

1.3多次循环。根据分析化学中少量多次的萃取原则,在萃取过程中利用新鲜溶剂的多次静态循环,最大限度的接近动态循环,提高萃取效率。常规采用2~3个循环,即可达到良好的萃取效果。

2.工作过程

2.1样品的准备。含水样品会降低萃取效率,萃取前需通过自然风干或加入干燥剂(例如硅藻土等)进行干燥,但不要使用硫酸钠,在高温下会凝结。样品颗粒的表面积越大,萃取的效率越高,萃取前需研磨颗粒粒径小于0.5 mm,聚合体样品最好在低温,例如液态氮保持低温状态下,通过加入添加剂后进行研磨。在萃取时要加入分散剂,例如颗粒较细的海砂或硅藻土,提高萃取效率。

2.2萃取剂的选择。合理选择萃取剂对于有效地萃取目标化合物有着重要的作用。除强酸(盐酸、硫酸、硝酸)外,有机试剂、水和缓冲溶剂均可用于ASE,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萃取剂的极性应接近目标化合物。不同极性溶剂的混合物可适用于多类型化合物的萃取。常规使用的溶剂有: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石油醚、丙酮等。

2.3技术特点。溶剂被泵入填充有样品的.萃取池,加温、加压,数分钟后,萃取物从加热的萃取池中输送到收集瓶中,经净化、脱水、浓缩处理,供色谱分析用。

3.适用范围

ASE可用于底泥等固体物质中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的萃取,尤其对水环境中的有机氯和有机膦农药、氯代除草剂、多氯联苯类物质、二恶英、多氯二苯呋喃,总石油烃、柴油和废油等的萃取十分有效。

三、问题与展望

ASE是近年来发展的现代化萃取技术,由于其突出的优点,已受到环境污染监测工作者的极大关注。ASE技术在处理底泥等固相物质中具有强大的优势,但仍具有其局限性,它不适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因此在水环境监测中应进一步提高水中有机物监测技术水平。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也应改变传统的顶空气相色谱法,发展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对于水中半挥发和难挥发、难降解有机物的监测,应发展固相萃取技术,促进水中有机污染物监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景明.水样中痕量有机物分析的前处理方法.中国环境监测,,17(3):31~33.

[2] 牟世芬.加速溶剂萃取的原理及应用.环境化学,2001,20(3):299~300.

[3] 刘晓茹.我国水环境有机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 水利技术监督, , 5:58~60.

[4] 齐文启.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5] 刘虎威.河流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研究进展.中国环境监测,2001,17(5):12~16.

篇7:仿生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仿生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1仿生对象的多样化

完整的园林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设计者要想取得较好的仿生效果,就需要合理地设计各个部分,如对园林中的建筑、湖泊等都有具体的要求。

1.1对实物形态进行仿生设计

实物形态仿生是用艺术处理的方法把大自然的各种美运用到设计里,因为是把大自然选取作为设计的题材,所以设计师有各种各样的设计灵感,不仅有创意,人民群众还容易接受。实物形态仿生具体分为2个部分:具象仿生和抽象仿生。具象仿生,是指人民群众透过眼睛构造,以生理的自然反应,真实地把自然之形映入眼帘,通过刺激神经后实际感受到的形态,利用具象形态在外观上对自然对象进行模仿,模仿而来的设计大多具有情趣性、亲和性、自然性及有机性,通常被运用到园林的休息区中。例如,居住区中用苗木制造得来的鸟类、动物等。具象仿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能够带给人民群众愉快的心情。苏州狮子林的假山,即是利用仿生的形态结合佛教有关事务的人体、狮形等进行设计,在建筑物中渲染了佛教氛围;巴罗可和可可风格的园林建筑里,仿生纹样更是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总体来说,具象仿生只是对生物表层的模范,对于思想性和艺术性还有待提高。抽象仿生是指以大自然动物和植物作为对象,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逐渐消除物象的细节,从而得到事物独特个性的表现方式。抽象仿生主要是提炼物体内部的本质,属于设计师高层次运用思维构造而来,比较侧重于展示物体的内在理念。在现代,把这种设计称为艺术,通常用于欣赏和研究,但由于其复杂性,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领悟设计的意思。在一些先进的工业制造中更能体现这种仿生的作用。

1.2对布局构造进行仿生设计

设计师在进行空间布局的仿生设计时,往往结合了形状、结构和功能等各种仿生设计,再把这些仿生设计进行艺术的提炼,在三维空间里进行重新组合。使空间布局的方式拥有精美的构图,缜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结构,并能够充分地表现出一个主题生物的形态是由线条、形体和色彩等美学元素根据合理的美学原理构成的,从而形成大自然的整体美。例如,在大自然中由六边形建成的一种蜂巢,内部结构十分紧密,许多蜂巢底部都是平整的,而这种蜂巢的底部由许多菱形组成,能够承受外部较强的冲击力。

1.3对材料的仿生设计

仿生材料是根据生物的组成、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使生产出来的.仿生材料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材料的仿生设计多数是指把材料进行加工和拼接,通过模仿生物的图案、纹理等特征,从而成为不同于原始材料的样式。例如,目前运用比较多的“花街铺地”,就是运用卵石、瓦片等构成,通过仿木、仿竹、仿石的实际操作,这些仿生材料既能满足功能的需求,还不会破坏园林整体的格调,把碎瓷片有目的地放入水泥中形成各种色彩的图案,再使用人工制造的沙砾进行绘画或者模仿沙滩,再添加一部分人工制造的贝壳制作成花朵等,不仅质量方面得到了保障,而且还给观赏者带来一种自然、朴实的感觉。近年来,釉陶瓷片、马赛克的实际应用为模仿动植物和增加物质的形态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好地展现了天空深蓝的色彩和光影变化的结果,根据蜂窝原理进行生产的蜂窝泡沫混凝土,不仅能够隔热又能够持续保温,而且结构比较简便且美观。根据蜥蜴皮肤对环境的反应原理生产的建筑界面遮阳百叶作双层皮,具备夏季遮挡阳光,冬季作为日光采集器,起到加热空气和预热空调的作用。

2空间仿生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部分

2.1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

共生理念,是指建筑物和环境之间不应处于对立关系,追求建筑物和环境的和谐,目的是突出人与大自然的对话。在我国古代的村落建设中,就开始重视建筑物和大自然的融合关系。景观小区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在仿生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生活模式进行设计,要尊重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把景观小区和现代城市面貌相互融合,从而使整个小区合理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环境里。

2.2内部交通、采光、植物的设置

住宅小区既是人民群众聚集的场所,也是人民群众在休闲时间和大自然相互联系的一个中介,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使居住空间更加舒适、美观及人性化等,在对交通、采光及植物进行设计时,要结合自然环境中生物群落的功能、结构和形象等进行园林设计。

3结语

园林仿生就是要实现声音、形状和色彩等各个方面的和谐,在对园林进行仿生设计时,要合理地把园林融入到整个城市的大环境中,使人民群众的日常休闲空间变得更加合理、舒适。目前,园林设计中仿生技术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实物形态的仿生,对布局构造进行仿生,对材料的仿生这3个方面。另外,在实际设计时,还需要围绕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注意住宅小区内部交通、采光和植物布局。

篇8:论文:场景设计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论文:场景设计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当人们为一部动画影片的精彩内容而赞美喝彩时,却往往忽略了构成动画电影最重要的场景设计,它包含了剧情中除角色之外一切在画面中出现背景,道具,设置等事物。是创作一部动画电影成功的关键。

一、场景设计基本要求

(一)理清剧本思路

一部电影的灵魂便是剧本,所以在排演一部电影时首先要搞清楚理透彻的也是剧本,对于场景设计来说,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综合民族,艺术和思想等各方面的设计理念而进行的,而是需要场景设计者对剧本经过详细阅读透彻的理解把握之后再进行完整的综合思路创作。因为对于一部动画电影来说,他表现的时代背景,教育意义以及烘托人物形象的目的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因此掌握剧本内容对于设计者来说在创作动画场景时可以更好的创作出符合剧本内容的作品,另外因为设计师需要从各种渠道获得适合剧本布景的相关材料,然后根据剧本整理规划将可用部分添加到设计创作中去,这样才可以使得剧情,角色,意境等达到完美融合。

(二)明确影片风格

每部影片表现的中心思想都只有一个,而设计师在进行场景时需要根据这个中心来展开思路创作,既要是整个电影的整体思路达成一致协调配合,还要体现出该剧本独有的风格特点。所以,在每一部动画影片中都包含着设计师自己对剧本独到的理解和个人设计风格,这样通过对作品的良好掌控力和把握方向感,设计出一部部经典的影视作品。

二、场景设计在影视动画中的重要性

当一部动画影视在剧情已经敲定的情况下,其中的角色和场景设计就成了设计内容的主体。而由上述所说,我们在影片中所看到的除了角色之外所有的画面事物都是属于场景设计的范畴。和角色设计不同的是,场景设计是为了更加完整的展现给观众一个合理的情节,因为人们的思维很广阔,单纯的只靠角色来填补会很枯燥单调,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场景设计来丰富画面色彩空间,将原本虚构的动画效果慢慢变得清晰实化起来,这样就可以使观众在欣赏影片时剩下遗留的空间部分补充起来,使得剧情中的人物形象和主体更加的鲜明立体。就比如说在《猫和老鼠》中,讲述的是一只猫和一只老鼠在一块斗智斗勇的喜剧情节,整个影片都是采用无声的效果来展现的,这就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更加得把握好全局,整个画面都是在家里发生,只是简单地配上建筑,景物和道具等,就让人忍俊不禁。

三、场景设计的误区

(一)非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和动画电影场景设计确实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不过二者差异也同样明显。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它在表现设计者思维概念时是按人的标准去要求创作的,更注重的是表现其人性化的艺术特点;而动画影视场景设计的关注点却是与剧情和角色的融合,在整个故事为准则的依托下创作的,它的视觉效果更加的丰富,色彩更加的鲜明和多样化。再对比二者的发展方向,前者主要是以人所生活的现实空间为基础,更讲究实用性,而后者则主要是为了融合整个故事情节而进行设计,对带给观众的视觉审美更为关注。

(二)缺乏合理性的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风格个性,但这种自己独有的特性需要用到合适的场合展现才行,在场景创作中也一样,很多时候,设计师往往在表达自己独立的创作思维的同时就忽略了整个作品的协调性,作为一名设计师,自己独特的创作思维很重要,只有一个可以不断创新,给予观众新的感受新的冲击力的设计人才才能不断创作出成功的影视作品,不过当一名设计师一味的追求新鲜的视觉感官冲击性,贪求表达自己的作品概念而将剧本所要表现的剧情和角色都置之不顾,那么只会让整个作品充满突兀感,有时甚至会让观众不知所云,这样的设计在创作中时万万不可的。所以一名真正优秀的设计师是在创作设计时不仅将自己独特思路引入剧情,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新奇感,而且还可以让整个情节完美和谐,给人以别样的美感。

(三)创作思路不完整

所谓动画影视作品,就是将剧本、角色、场景等各方面因素融合在一起而创作出非现实世界的构想作品,而为了使得画面效果及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设计师需要在角色和剧情的基础上补充场景设计,这样才能形成一部完整的动画电影。而对于一名好的场景设计师来说可以在全面掌控整个画面感的同时假如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都是相当成功的,而对于很大一部分设计者来说,盲目追求模仿一些优秀的作品而不考虑自身所要设计的作品是否适合,这样就导致设计出的作品空洞多余,毫无新意。所以作为一名场景设计师,看到好的作品应该取其精华,将它很好的内化吸收,然后再将他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切不可一味借鉴模仿,这样只能是邯郸学步,一无所成。

四、结语

作为一名优秀的场景设计师,在创作设计前一定要对剧本深入的了解研究总结,做出自己对剧本独到的评价与见解,对整个剧情有着合理的把控,做出适合剧情与角色特点的场景风格设计,使得给予观众的整个视觉感受更加的具体化,完善化,创作出有自己个人独特魅力的优秀的动画影视作品。

篇9:试析汉字设计在标志中的应用论文

试析汉字设计在标志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神髓,其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形神兼备的特征,深受设计界青睐。本文通过对汉字自身设计的研究,分析了其在标志设计应用中的各种表现手法。

论文关键词:汉字设计,标志设计,应用

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神髓,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汉字结构造型严谨,兼有表形、表音、表意的全方位功能,其较强的表情性使得汉字设计形成新奇独特的视觉形象。标志设计是指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代表某种特定事物内容的符号象征图案的设计。汉字设计具有形态复杂性和表意广阔性的特征,这与标志设计以造型及内涵取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认真研究汉字设计及其在标志中的表现手法对于标志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汉字发展概况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是甲骨文。作为一种“刀下文字”,刻刀的锐钝,骨质的硬软,决定了其错落有致、稚拙神秘、厚重平实的风格。殷商周代铸刻在青铜器皿上的金文日趋成熟,线条笔画粗壮匀称、圆转雄浑。大篆至小篆的规范统一使汉字真正成为了长方体的方块字。蚕头燕尾的隶书更讲究笔势的起伏,结构的简练。随后出现了八法齐备、平直规矩的楷书,灵动洒脱、连绵回绕的草书,自由流畅、俊秀飘逸的行书,这些形态迥异的字体的出现,丰富了汉字的内涵,给文字以情趣和生命。肇始于宋,成熟于元,普及于明清的宋体印刷字是工艺技术改革后的新型汉字,是从古典形式到现代形式的嬗变。汉字作为世界仅存,并使用至今的表意象形文字,可谓融天地内蕴于一身,合人间智慧于一体。

二、现代汉字设计概况

从上古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始,汉字的演化史也可看作是汉字的设计史。古人造字无论是从具象还是抽象抑或是意象等方面,都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鲁迅先生说:“中国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字本身固有的笔画形态、造型结构、审美意识都富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可从多维的角度来论证汉字的形式法则,体悟其意境感受。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潮流的推动都使现代汉字的设计语义得到了新的拓展,已使其逐渐演化为文字信息传达的媒介设计。

现代汉字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处理技法纷繁多样,可分为形态装饰设计、意态构成设计、现代书艺设计、电脑时尚设计等。形态装饰设计即根据文字的基本结构,对其笔画、部首、外形等进行艺术性的物化加工,其间,通过对图形、肌理、质感等要素的表现,使文字的含义得以形象表达的一种方式。意态构成设计即使用构成方式,通过对汉字采用分割、错叠、分解、重构等手法对结体进行灵活变化,把含蓄的感觉经过抽象的意态化传达出来,间接表述对象的一种方式。现代书艺设计是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亦书亦画,以达到物象符号化和语言图像化的目的,体现着书画同源的`精神。电脑时尚设计则是通过采用新时代的技术,追求在汉字自由变形、多样化表现等方面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的一种方式,这也使得现代汉字设计进入了崭新的创作天地。

汉字作为一种民族化的设计元素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必将在标志设计中大放异彩。

三、汉字设计在标志中的应用手法分析

1、由单体汉字构成标志的应用手法

由单体汉字构成的标志是一个重要类型。杭州城市标志即采用单体篆书的“杭”字为基础图形,体现了传统文化底蕴。“杭”字结合了建筑、园林、拱桥与水的要素,凸显了江南的地域特征和杭州特有的“五水共导”的城市形象。标志整体形象好似航船,反映了杭州得名于“大禹舍舟登岸”的典故,又象征了今日杭州扬帆起航、积极进取的城市价值观。这种将独有的汉字名称与无可替代的视觉形式合二为一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经典性。全国妇女联合会标志由团花构成,主体是一单体汉字“女”字,点明主旨。正负形的合理应用是其设计的一大亮点。正形的团花衬出主体汉字,对内涵的融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心字符的作用使信息量增大,概念升华,体现了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深层涵义。

2、汉字与图形相结合的应用手法

汉字与图形的结合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手法。字与图互为补充,引出新义,这样的汉字标志就不是直白的,而是能让观众在认知上达成统一,在创意理解上产生共鸣的佳作。上海世博会标志以汉字“世”和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为主要表达对象。三人图形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亦可抽象为“你、我、他”,在广义形式上体现了人类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字图结合在标志设计中是互相渗透的,可谓字即是图,图亦是字。北京兆龙饭店的标志主体形象经由繁体“龙”字异化而成。龙首图形与回形纹的灵活运用象征了源远流长的企业发展前景。可见,图形结合具有鲜明的特色,能在不同层面上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

3、印章形式的应用手法

印章自古就有“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美誉。作为汉字装饰外延的体现,汉字印章与标志所强调的造型和内涵的准则是一致的。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就是一方舞动北京的中国印。它采用阴刻的手法呈现出红地白文的效果。主体“京”字兼有甲骨文和篆书的特点,富有含蓄美。这一形似舞蹈人物的阴文代表喜悦、庆祝之意。整体形象体现了北京喜迎八方来客的姿态,预示着城市和国家的美好未来。北京艺术博物馆标志造型是一枚方印,其主体形象是北艺的糅合体,具有图腾般的庄重与博大。明文的盘曲、离合与留白,体现了对称均衡、曲直相应、阴阳相合的意蕴与美感。

4、书法形式的应用手法

书法是汉字丰富的外延形式和生命力的体现,书法字体本身的艺术性更能表现出民族的生机与活力。书法在标志中的应用有着浓厚的东方神韵和中国文化精神,既给人以亲切感又饱含着时代回归感。今日集团的标志是一个书法草写的“今”字,中间一点幻化为一轮饱满的红日。点的凝重与完美,线的洒脱与突破,都透着简洁与和谐,展现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和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古井集团的标志是一个“井”字拔地而起,其传统书法笔力的应用形成了特有的表现力,象征着公司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全方位开拓市场的企业发展思想。

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神髓,其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形神兼备的特征,深受设计界青睐。汉字设计在标志中的创新应用必将充分表现纯正的本土文化特色,展示中华文明的艺术神韵。这是中国设计师的理想,更是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曹方.现代汉字艺术设计 [M].江苏美术出版社,

2 孙舜尧.标志设计 [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3 岳晓泉.标志设计与汉字应用 [J]. 装饰,(8)

4 周青奇. 谈后现代语境下国内药业商标的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2010(10)

篇10:Flash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网络技术、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普及,网页设计开启了人类新的生活、新的实践,网页已经成为网络信息的表现和思想传播的主要形式。而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的过程中,Flash的应用尤为重要。在网页设计中适当地使用Flash技术,能使网页呈现出多媒体效果,从而更加具有吸引力,增加网页与浏览者的互动性。同时,Flash也逐渐依靠其诸多优势迅速占领了网页设计领域,成为了网页设计的重心。本文重在探讨Flash动画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以供同行参考。

1Flash动画技术概述

Flash是一类矢量式图形编辑及动画制作应用软件。它通过利用符号、按钮、场景等一系列元素组合,能够使设计者集成图形、动画,影像文件,音频等各种多媒体制作素材,利用最基础的元素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简洁、交互性强、极富渲染力的动画效果。

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应用论文

试析汉字设计在标志中的应用论文

矩阵变换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硅藻指数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螺杆泵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

继电器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网络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论文

三角模糊数方法在水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茶文化在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论文(通用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茶文化在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