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及对策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Overainy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泰安市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及对策(共含8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Overain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泰安市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及对策

篇1:泰安市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及对策

泰安市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及对策

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合理调度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泰安市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监测水段,加强地下水观测研究,增加水质监测等六项建议.

作 者:周爱民 李因俊 王海欣  作者单位:周爱民,王海欣(山东省泰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东,泰安,271000)

李因俊(山东省水利工程局,山东,济南,250013)

刊 名:地下水 英文刊名:UNDERGROUND WATER 年,卷(期): 31(6) 分类号:P641.74 关键词:地下水   监测   现状   对策  

篇2: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水文水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我国目前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紧缺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要充分做好水文水资源的监测工作,不断提高对水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水文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文章主要是围绕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结合了自身在实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中的经验,对水文水资源监测的现状以及具体的措施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水文监测;水资源;监测技术;对策分析

引言

针对水资源的监测工作是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最基础的工作。文章对江西省水资源监测的实际情况以及在水资源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全省全面展开水资源监测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全省进一步的实施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能够明确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目标。如何能够实现现代社会中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江西省水资源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

1水文监测的特点

水文监测工作与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洪、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水文监测工作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水文监测具有以下特点。

1.1水文监测系统的实时性比较强

水文监测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监测数据的在线实时传输,而且利用水文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与传输。

1.2水文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比较高

水文监测系统在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这样就能充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即使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因为设备以及网络等原因的数据丢失,在后期也能有对应的措施进行数据的召测。

1.3水文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较广

水文监测的主要对象是河流,因此在进行水文监测的时候,实际的监测点分布范围非常广,而且在一些山区以及乡镇中都有比较广泛的分布。

篇3: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及对策论文

2.1江西省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分析

江西省在全省开展了“大水文”管理理念,积极进行水资源的监测工作,在实际的水资源监测过程中充分扩大了水资源的监测范围,并将水资源的监测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在水资源监测工作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到底,全省水文站网已发展到水文站223处,水位站523处,雨量站2899处,其中基本雨量站1072处,中小河流雨量站344处,山洪灾害雨量站1483处;蒸发站44处以及水质监测等站点。

2.2江西省水文水资源监测的一些问题

江西省实际水文监测工作的基础比较差,但是实际的监测要求又比较高,检测过程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水文监测范围有待完善

目前全省范围内的水文监测站,覆盖的区域还不全面,还没有实现针对省划水功能区以及一些比较重要的县市区域水域的水文监测覆盖,因此针对水资源监测以及信息采集就出现了不完整的现象,实际对行政区内的水文水资源系统的水量平衡以及分配很难实现有效控制,因此也满足不了实际的水文水资源评价需求。地下水的监测网设置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整体的地下水监测网布局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整体的地下水监督控制也不到位;而且实际的监测井设置的密度也没有达到实际的需求,这样就无法实现对地下水污染程度以及污染范围的监测,地下水的水质评价也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2.4水文监测技术有待提升

江西省对水文生态资源的监测方面起步比较晚,因此在监测站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监测覆盖范围不足,实际水文水资源的监测项目也比较少,而且实际的监测工作中,全省的专业检测人才的储备严重不足,实际的监测经验也比较少,对特体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比较弱。另外由于在水文水资源的监测过程中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支撑,实际使用的信息化处理手段比较落后,这就导致水文水资源监测的信息处理、存储、分析等环节不能够保证时效性,因此就不能满足实际水文水资源监测以及发布的需求。

2.5水资源检测能力不足

江西省对水文水资源的监测数据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将水利部门采集的相关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作为政府部门进行考核的实际依据,但是这项规定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没有很好明确出责任的实际主体,导致在实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中,监测经费迟迟得不到落实,水文水资源的监测工作也很难开展。虽然近几年来随着江西省经济不断进步,一些相关的水文监测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得以完善,但是由于江西省在水文水资源前期监测中落后比较多的原因,省域内的很多水文监测站设备仍然比较落后,水文资源的信息采集的手段也比较落后,而且实际监测数据的传输缺乏时效性,这样就无法实现水文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关的调整措施。

篇4: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及对策论文

江西省整体的水资源比较丰沛,但是因为实际的开发、调配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且实际的水资源污染情况也比较严重。因此要加强对“三大”水文资源问题的`研究,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监测工作发展措施。

3.1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首先要对水文监测系统进行监测体系的建设,建立从省、市区(鄱阳湖)、基层战队的立体水文监测系统,并针对水文监测评价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加强对地方水文监测机构的管理,要根据地方地域水文资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水文监测系统的管理,将具体的监测责任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江西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在各个地区的落实。与此同时,还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完善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政府部门的水文水资源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持。

3.2提高水资源监测信息化水平

面对江西省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化水平落后的现状,依据江西省现有的水文水资源的在线监测能力以及实际的信息传输能力,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其容纳省、市、县3级的立体监测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并以此来推动全省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管理体系的建设。并根据实际的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用水效率控制管理、水资源管理监督考核、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支撑保障类业务管理等5项具体的水文监测管理要求,构建江西省的整体监测系统,要在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上同时实现监测信息的发展、水文水资源的实时监测、水资源的应急处理、指挥决策等几个主要的功能。

3.3丰富水资源监测内容

依照江西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并结合江西省实际的水文情况,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重点,将行政区域内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进行扩充,并配备完善的监测设备,不断扩充实际的水文监测内容。

4结语

水文水资源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要想实时了解水文水资源的状况,就要加强对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的建立,这样才能对具体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为以后的监测工作起到指导帮助作用,从而更好地提升监测质量,发挥水文水资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坤,王敬斌,夏丽丽.江西省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对策浅析[J].江西水利科技,,43(1):42-45.

[2]柯东.九江市水文监测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水利科技,(3):180-184.

篇5: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水作为环境保护研究的核心内容,其污染问题呈现出日益严重化、复杂化和多变化等趋势。文章对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进行简单阐述后,对提高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环境;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质分析

水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水环境中污染物进行监测,找出水污染因素并评价分析出污染物产生原因及污染途径,同时制定污染对策和采取合理污染治理措施,可以为区域防治水污染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1]。水环境监测对于防治水污染、制定水环境标准、加强水环境及水资源规范管理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目前水环境监测技术快速发展及在线自动监测等相比,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由于存在制度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健全、资金落实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滞后问题,距离“科学、准确、实时、动态”信息自动化监管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水质监测数据和信息具有较高的准确可靠性和全面实时性,为环境管理部门和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区域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数据依据,具有较大的工程实践应用和水环境高效优质监测管理研究意义。

篇6: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2.1深化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区域水环境监测部门,应构建完善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要通过培训、宣传和实际工作等多渠道全面提升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监测质量管理意识,同时要强化全员参与意识,树立完善的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等水环境质量监管和服务理念。要进一步健全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机构,要配备专门的质量监管人员。要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制定适合不同行业和工程领域的全面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标准,建立完善的信息交互平台。统一发布水环境和水资源信息的渠道与方式,避免出现信息相互矛盾、相互混淆等问题,提高水资源信息公开、质量监管工作透明度。

2.2合理放权加强区域水环境监测认定资质管理

为了提高区域水资源质量监测管理服务水平,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实施认证资质管理机制,通过资质认证一方面保证水环境监测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合理授权和资质认证,区域水环境监测部门顺利开展相应的.水环境监测服务工作,出具全面准确的水质监测数据资料及相关证明,并承担相应责任,提高与其他行业和工程间的水资源协同监管和合理配置水平。

2.3提高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能力

(1)提高样品采集水平。水质样品采集要注意采集点的合理布局,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多样性,同时样品采集数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不宜过多或过少。要注意把握好水质样品采集的深度,避免监测分数据受到表面污秽物或杂物等的影响,确保水质样品分析数据真实反映采集区水环境的实际质量。要按照地点、种类等合理进行分区编号,避免检测数据相互混淆,影响分析结果。

(2)保证实验室监测水平。在实验工具、实验试剂和试液、实验环境、实验技术等方面均应满足水质监测站实验室要求,严格遵循“量用为出、只进不出”的原则进行样品分析,并严格规范实验分析操作步骤,将样本监测分析的全流程具体化和过程动态复核,减少每一环节可能带来的误差,确保水环境监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匹配性。

(3)强化水环境监测分析工作。根据不同污染有针对性的制定水质监测指标和评估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采取全面、先进的监测方法、监测技术和监测手段。合理运用多参数采集、自动化监测分析等先进设备。要加强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全面识别和分析能力,有效提高区域水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完善性、准确可靠性和实时全面性,更好地满足区域水环境的质量控制需要,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决策,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料和分析结果。

3结束语

水环境质量监测是环境保护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收集污染资料,提高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效率效益水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监测部门,应加强对水污染监测的体系制度建设和动态质量监管,综合提升水环境监测样本采集、数据分析能力,确保数据全面准确,实现对水环境现状的动态掌握,有效预防和防治水环境污染,确保区域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贵,陈小霞,马玉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7(91):30-31.

[2]穆肃,胡冠九,李娟,等.水环境有机分析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7(S1):50-53.

篇7: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从目前水环境监管现状来看,尚还缺乏科学合理、统一健全、动态修正的水环境监测质量监管体系,大多采取多层次、多部门、分区域管理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区域水质监测和优化配置带来了局限,影响到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率和效益水平。

1.1区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方面现状分析

为加强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资料具有较高的准确可靠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1年颁布实施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和颁布实施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并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制定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上述规范标准和指导性文件的颁布实施,对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规范环境管理行为均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现行水环境监测机构,基本都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和管理权限设置,实际管理中出现水环境监测站分布过多、管理权属混乱、监测设备资源重复配置浪费严重、信息孤立交互功能严重不足等问题,加上管理体制近未进行有效修正,存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滞后性”,监测方法、监测手段等得不到有效完善,监测资源也不能得到有效合理配置。地方政府负责制条件下的水环境监测,其监测质量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部分行政干预,出现水环境监测数据、水环境信息公开等存在“数出多门”“相互矛盾”等问题,造成区域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无法统一、有序、优质的开展。

1.2区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方面现状分析

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等相关研究机构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水环境监测站的制度化建设,为开展全程序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夯实了基础。同时,借助开放性交流服务平台,为区域水资源污染和优化调至提供了联防联控的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但由于多方原因,目前区域水环境监测其质量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修正完善,具体表现为:(1)管理认证缺乏全面监测指标和有效质量控制。目前,区域水环境监测工作大多注重事后控制,缺乏事前分析和风险预控理念,水质监测指标不全面、水质监控实时动态性较差,整体质量控制体系、方法和手段较缺乏。(2)水环境监测认证标准缺乏针对性和完善性。目前,环境监测部门对区域水资源监测的认证标准与制度,均是通过国家环保部门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两个标准进行鉴定。而实践工作中,水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到行业多、规模不同等问题,各地、各行业领域其所需要监测的指标和工作内容又存在较大差异,统一的认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与工程实际和指标要求存在不匹配问题,制约了水环境监测业务的高效、优质和有针对性的开展[2]。(3)缺乏完善的水环境质量监管网络交流和信息服务平台。目前,不同部门在水资源的质量监管全程中存在重视的类别、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存在资源设备重复配置、信息孤立等问题,缺乏资源交互共享和信息实时公布的“科学、准确、实时、动态”的在线网络交流和服务平台。

篇8:我国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装置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装置现状及对策建议

调研、分析了我国75家代表性火电厂的101套烟气排放连续监测装置(CEMS)的安装和使用现状;分析了10个国家层面上的有关CEMS的法规、政策.从法规、政策要求可以看出:装设CEMS是火电厂排放标准的强制性要求;CEMS经验收合格后,其监测数据为法定数据;火电厂装设CEMS是电厂环境监督管理和政府环保部门管理的需要,也是实现环保电厂优先发电调度的需要等.指出了火电厂已装CEMS存在的.主要问题:市场不规范、疏于管理、企业重视不够、资金浪费大、环保部门监管手段落后、缺乏配套的管理办法、电力行业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提出了尽快出台相关配套的管理规定、清理整顿CEMS市场、加快恢复已装CEMS的正常运行、探索有效的CEMS管理新模式和加强行业自律等建议.

作 者:潘荔 王卓昆 王志轩 PAN Li WANG Zhuo-kun WANG Zhi-xuan  作者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环保与资源节约部,北京,100761 刊 名:环境科学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2005 18(4) 分类号:X851 关键词:火电厂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装置   现状   问题   对策  

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论文

浙江省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康健公司管理现状及对策

企业会计核算现状及对策论文

县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包头市垃圾管理现状及对策

汉语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中国海洋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泰安市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及对策(集锦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泰安市地下水监测研究工作现状及对策,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