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共含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土豆脑袋一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乌拉特后旗地处巴彦淖尔盟西北部,地域辽阔,地类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平均海拔1300―1500米左右,属干旱荒漠草原,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全旗荒漠化和沙化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一)土地利用现状
总土地面积2.5万平方公里,占巴盟总土地面积的38%。其中高平原区2879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78%,山地丘陵区721万亩,占19%,山前套区75万亩,占3%。全旗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35万亩,其中有林地1.4万亩,灌木林地183万亩,疏林地0.0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89万亩,宜林地1147万亩,全旗森林覆被率为5.1%。现有耕地7万亩,全部为沙质耕地,占总面积的0.2%,人均占有耕地2.7亩。草场2395.57万亩,其它用地29.99万亩。其中:沙化土地总面积1627.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4%,其中可治理面积1200万亩。
(二)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全旗平均水资源总量21297.3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年径流5427.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5980.0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资源8910.39万立方米。境内地表水分为两大水系,分水岭南面是以黄河侵蚀基准面的外流水系,主要有13条河沟,大部分为间歇河,水量小;分水岭以北是内陆水系,是南北流向,最终流向蒙古境内和旗境内的戈壁、沙漠地区,内流河水量都很小,常常见不到地表径流。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入渗,渠道渗漏、灌溉入渗以及山前侧渗为主。
(三)牧业资源现状
全旗现有存栏大小畜64万头(只),其中大畜5000峰,小畜63.5只。测算,乌拉特后旗草场的适宜载畜量为28.64万绵羊单位,但实际载畜量则为65万头(只),超出正常载畜量37万头(只)。测算,乌拉特后旗草场的适宜载畜量为32.21万绵羊单位,适宜载畜量88亩/只。年畜牧业产值为8485.1万元,年商品率为28%。
(四)社会经济状况
全旗总人口4897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3667人,占总人口的27.9%;汉族人口34815人,占总人口的71.08%;其它各少数民族496人,占总人口的1.01%。全旗共有城镇人口424871人,占总人口的50.8%;乡村人口24107人,占总人口的49.2%;城乡人口比例为51:49其中:农牧民5210户,20794人,占总人口的42.5%。贫困人口4379人。全旗现辖10个苏木镇、48个嘎查村,114个自然村,旗政府所在地赛乌素镇,现正在搬迁至巴音宝力格镇。
20,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62亿元,同比增长16.7%。农牧业总产值12826.5万元,农牧民人民人均收入1578元,元,贫困人口收入1090元。
一、生态治理及现状
(一)生态建设治理现状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以“改善生态”为首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实施“生态立旗”战略,力争通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根据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分布特点,确立了“建设山前一条线,保护山后一大片”的战略布局,坚持以“封育保护为主,封造飞并举”的林业建设方针,重点防治荒漠化和沙化,“保、封、退、治、禁、移”六管齐下,通过走“大封禁、小治理”的路子,特别是19以来,乌拉特后旗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京津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生态债券、梭梭林鼠害防治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通过林业生态建设区禁牧、苁蓉禁挖、天然林禁伐、野生动物禁猎、实施生态移民、实行分类经营、建立采种基地、开展鼠害防治、人工麦草压沙障、营造梭梭林、人工嫁接肉苁蓉和恢复林业局行政职能等强有力的措施,使乌拉特后旗林业事业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年―年,乌拉特后旗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60万亩,占计划任务的210%,其中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万亩),飞机播种造林24万亩,封沙育林130万亩。义务植树134万株,四旁植树39万亩,新育苗1020亩,造林成活率稳定在80%以上。到2003年底,全旗森林资源面积达到188万亩,是1995年前的2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1%。活方木蓄积达到了6.6万立方米。完成梭梭林鼠害防治面积105万亩,建立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通过几年的建设,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天然林单位生产力、承载力及抗御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许多地方出现了人进沙退、牧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使生态环境短期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累计保存人工种草面积35万亩,改良草地面积65万亩,围栏草场150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8万亩。
(二)生态环境现状
全旗沙漠化土地面积1627.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4%。其中:固定沙地119.8万亩,半固定沙地729.7万亩,流动沙丘453.8万亩,戈壁318.1万亩,重盐碱地5.6万亩。(数据为1995年的)。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466.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3%,非沙漠化土地面积1582万亩。近年来,风沙和沙尘暴给本旗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大风卷挟表土,毁坏草场,给羊、驼正常繁殖也带来危害,风害时牲畜繁殖率较正常年份偏低7―13%,牲畜死亡率偏高20%以上,大风亦给山前农区带来灾害。1988年―的`间,全旗大风总天数1663天,平均年大风天数为104天;17年来,沙尘暴共发生197次,平均年沙尘暴数为12.3次。特别是1999年至2003年的5年间,大风总数竟达561天,平均年大风天数112.5天,沙尘暴总次数达66次,平均年沙尘暴数为15.2次。从1991年到间8年发生旱灾,共死亡牲畜79267头(只)。
全旗有2.4万平方公里土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中风蚀面积2.2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2%,水力侵蚀0.2万平方公里。年流失土壤总量120万吨;河床、湖床泥沙淤积,造成上游河床摆动,下游河床抬高,给防洪增加了难度;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0.02万平方公里
全旗3650万亩草场全部退化,其中重度退化的达70%,退化草场就有280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76.8%,其中中度退化960万亩,重度退化面积345万亩,植被退化严重,大风天气逐年曾多,灾害频繁,十年九旱。对畜牧业经济发展和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治理对策
第一、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做到“严管林”。一是突出重点保护我旗珍稀的天然林、野生动物和人工林资源;二是生态建设重点地区严格实行禁牧,加强基层林工站建设,建立管护网络;三是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开展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四是全面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认真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
第二、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将全旗的林业划分为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两大类,明晰产权,核发林权证,实行分类经营。公益林要实行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争取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商品林要实行宽松的采伐管理政策和市场化管理,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三、加强政策扶持。落实好国家林业治沙信贷扶持政策,允许林业生产经营者以森林资产抵押申请贷款,减免林业税费,取消一切对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的不合理收费。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林业开发和建设。坚决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第四、深化国有场圃改革。将我旗的国有林场争取划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国有苗圃保留事业性质,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投资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壮大场圃经济势力,提高场圃职工收入。
第五、强化科教兴林。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育林业技术人才和科技带头人,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围绕我旗林业工程建设,重点解决节水抗旱造林、盐碱地造林、容器育苗、林木良种选育、防沙治沙、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和灌木加工利用等技术问题。大力推广肉苁蓉人工栽培、保水剂抗旱造林等适用技术,不断提高林业科技含量。
第六、发展林业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是大力营造人工梭梭林,扩大肉苁蓉人工培育面积,逐步引进肉苁蓉加工企业,加强肉苁蓉的深加工,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二是依靠天然林资源,大力发展采种业,建立梭梭、柠条、肉苁蓉、冬青等珍稀荒漠树种采种基地。每年采集各类种子不少于5万斤,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
第七、加强工程资金管理与使用。我要“严”字当头,把工程项目资金作为一条“高压线”,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按制度办事。严格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切实管好用好每一笔生态建设资金。
第八、坚持抓好机关和队伍建设。一是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全面推进党务工作;二是全面抓好林业执法队伍、管理队伍和科技队伍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林业队伍;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变管理为服务,真心实意地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摘要:
介绍了禽畜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了各类污染源及其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畜牧业污染治理对策,以期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随之而来的畜禽粪便的增加和任意排放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退化。为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统筹畜牧业污染源治理,是关系到今后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笔者根据基层多年经验,现就畜牧业污染情况和治理方法作一探讨。
1、畜禽环境污染源现状
1.1粪便污染
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是造成畜牧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1-2]。据测算,1头育肥猪从出生到出栏,排粪量850~1 050 kg,排尿1 200~1 300 kg。利辛县按生猪出栏120万头/年计(存栏母猪不计),粪便产生量为102万~126万t/年,尿液144万~156万t/年。据测定,猪粪恶臭成分高达230种,粪便中含有的硫化氢、氨气、粪臭素(甲基吲哚)、脂肪族的醛类、硫醇、胺类等物质,污染空气,污染生活环境,刺激动物嗅神经和危害呼吸道,不但会导致动物应激,而且排放到大气中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而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播撒到农田中去,也将导致磷、铜、锌及其他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富积,从而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减产。
1.2水质污染
农村散养户、规模养猪场粪便露天堆放,无害化处理不彻底,经雨水冲淋而排入水体中引起水体污染。养殖场和加工厂的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污染物质,其污水的生化指标极高。不仅能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渗入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质。病死的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焚烧不彻底,有的乱扔乱抛也导致环境水体污染。
1.3病原微生物污染
畜牧业的发展会带来病原微生物的大量滋生和传播,特别是患病或隐性带病畜禽排出多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如不适当处理,会成为传染源,不仅造成畜禽疫病传播,而且会波及人类,影响人们的健康[4]。环境的污染还可导致各种微生物、病毒、病原体的变异,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1.4药物残留污染
药物残留对畜产品及环境造成潜在污染。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有兽药、医药、消毒药、农药及其他化学物质,目前最突出的是瘦肉精的残留问题。此外,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会造成药物残留。
2、治理对策
2.1科学保护畜牧生态,加强畜禽污染环境监测
要高度重视畜禽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吸取某些地方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将畜牧业生态保护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中来,提高畜产品安全意识,按照国际惯例组织畜牧生产,加强畜禽及其产品的安全管理与质量认证。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要加强对畜牧业环境污染的监测力度,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调查,科学地掌握畜牧业环境污染情况,为畜牧业的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2.2建立人工生态型养殖场,采取动物营养性环保措施
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原有以及新建的养殖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通过推广农牧结合、果牧结合、牧菜结合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强化畜禽粪便无害处理与综合利用,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环保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畜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走出发展污染、污染发展的恶性循环老路,实现发展利用的良性循环。饲料部门准确测定畜禽营养需要量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更准确地配制出符合不同生产阶段和目的的畜禽环保型饲料,减少养分的过量供给,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氮和磷的排出量。采用多阶段饲养法,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2.3控制畜禽排泄物,大力发展沼气生产
加强畜禽粪便管理,控制粪便的产生、播撒,防止畜禽粪便造成大量积压,消除污染隐患。对畜禽粪便进行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效率,杀灭病原菌,增加养殖业的收入。降低饲料中的矿物质及粗蛋白含量,从而降低粪便中的氮和矿物质含量,减少环境的污染。有的粪便可通过处理重新利用,如鸡粪粗蛋白质不仅无氮浸出物含量高,还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微量元素,通过干燥、膨化、氨化或发酵等方法处理后可作畜禽饲料。此外,应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和秸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4控制药物残留,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兽药管理的规定,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所有药物,严格按照用药规程用药,控制畜禽用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药物的滥用,保证畜产品的安全,减少对人畜的污染。病死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既涉及到社会公共卫生,也(下转第285页)
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猪高热病发生后,病死和扑杀畜禽的处理更是成为一大难题。加大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的投入、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应当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2.5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保证畜牧业和谐发展
饲养环境不仅影响到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而且影响到对环境的保护和与周边居民的关系。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措施具体为:一是搞好禽场的环境绿化;二是加强禽舍的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洁净;三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应激发生;四是做好养殖场的隔离,进入人员和物品、设备要消毒;五是保持舍内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3、结语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经济和技术优势,环保投入有限,治理技术也比较落后。因此,绝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在经济发展中抓好环境保护,将畜牧业的发展纳入可持续发展中来。这是从事畜牧业的工作者必须认真探讨的长远问题。
4、参考文献
[1] 翁伯琦,雷锦桂,江枝和,等.集约化畜牧业污染现状分析及资源化循环利用对策思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9(B3):294-299.
[2] 马再强,薛晓玲,李小珍,等.天水市秦州区畜牧业污染及治理对策[J].畜禽业,2010(2):32-33.
[3] 张俊德.浅谈黄河三角洲地区畜牧业污染及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1):56.
[4] 时景璐.畜牧业污染的成因及其解决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5):128.
小城镇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分析了小城镇生活垃圾的特征及治理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作 者:周扬 欧阳峰 Zhou Yang Ouyang Feng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期 刊:环境卫生工程 ISTIC Journal: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 16(3) 分类号:X799 关键词:小城镇 生活垃圾 治理浅谈达拉特旗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及治理对策
达拉特旗地处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的半干旱、干旱地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林业有害生物频繁发生.
作 者:郝永丰 刘洋 赵子荣 作者单位: 刊 名:内蒙古林业 英文刊名:NEIMENGGU LINYE 年,卷(期): “”(9) 分类号:X3 关键词:邳州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针对邳州市农村的环境污染现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形成污染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治的对策.
作 者:丁以俊 金辉 DING Yi-jun JIN Hui 作者单位:邳州市环境保护局,江苏邳州,221300 刊 名:污染防治技术 英文刊名: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年,卷(期): 21(2) 分类号:X506 关键词:农村 环境污染 治理对策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针对目前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及整治办法,提出了改善农村水环境的对策措施.
作 者:袁金霞 YUAN Jin-xia 作者单位:海门市环境监测站,江苏,海门,226100 刊 名:污染防治技术 英文刊名: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21(3) 分类号:X52 X592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 污染现状 产生原因 控制措施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通过对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垃圾变化的预测,提出了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对策.作 者:高原 齐长青 Gao Yuan Qi Changqing 作者单位:高原,Gao Yuan(郑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8)齐长青,Qi Changqing(天津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天津,300052)
期 刊:环境卫生工程 ISTIC Journal: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 16(4) 分类号:X799.3 关键词:生活垃圾 卫生填埋 治理对策金乡县采煤塌陷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资源开采的采空区逐年增多,大面积土地塌陷,大量农用土地遭到破坏,平地成为湖泊,农田不能耕作,土壤质量不断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作 者:任淑霞 张建霞 董玉 Ren Shuxia Zhang Jianxia Dong Yu 作者单位:金乡县国土资源局,山东,金乡,272200 刊 名:山东国土资源 英文刊名:LAND AND RESOURCES IN SHANGDONG PROVINCE 年,卷(期): 25(7) 分类号:P2 关键词:淄博市含酚废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淄博市是山东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 645.16亿元.主要工业门类有石油化工、陶瓷、丝绸、医药、建材、冶金等,其中建陶企业大约300家.
作 者:张涛 张萍 作者单位:张涛(山东省淄博市环保局,山东,淄博,255000)张萍(山东省淄博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山东,淄博,255000)
刊 名: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英文刊名: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年,卷(期): 25(11) 分类号:X703 关键词: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阐述了中原油田土地污染的'现状与成因,分析了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研究、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体制、监督管理制度和法律责任等治理对策.作 者:任祥源 曹颖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期 刊:现代农业科技 Journal: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3) 分类号:X53 关键词:中原油田 土地污染 现状 成因 存在问题 治理对策洱海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
洱海面源污染的负荷比重在上升,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取代点源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对洱海面源污染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洱海流域生态环境、生活废弃物、废水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治理对策.
作 者:李凤香 LI Feng-xiang 作者单位:大理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云南,大理,671000 刊 名:环境科学导刊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年,卷(期):2008 27(z1) 分类号:X52 关键词:面源污染 治理 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