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航道名师谈考研英语五大复习误区(共含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henlf”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考研试题难度同05、基本相当,标志着教育部考研英语试题的命题制经过多年的磨练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其命题人员、命题思路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虽然有个别题目有争议但整体上确保了很好的科学性。
但是根据新航道最近对1000个参加过考研的同学所做的随机调查统计分析,对本次试卷有以下四种态度:
① 有52.46
%的同学认为本次考研英语试题太难,简直就是看天书,强烈抗议!
② 有24.62
%的同学认为难,但历年考研都是这样,没有办法,“我为鱼肉,他为刀俎”
③
有21.55%的同学认为中等,虽然个别题目比较难有争议,但是过最低线应该没问题。
④
有1.37%的同学认为不难,很简单,试题还可以稍微再难一点。
这个数据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到为什么每年能实现自己理想的人都维持在25%左右,而不是50%。当然,最后一种同学属于超级牛人,占的比率太小,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我们主要关心其他两种同学(第一种和第二种),他们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 缺乏合理的总体计划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事情要想办好,必须要有计划,而且是正确合理的计划。考研英语复习也不例外。
绝大部分考生复习阶段都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初级基础阶段,中级强化阶段,最后冲刺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跳跃前进。
初级基础阶段必须以背单词为中心,坚持以单词和真题练习相结合的原则不动摇。时间一般从3月---6月。中级强化阶段必须以专项练习为中心,坚持复习巩固自己背过的单词。时间一般从7月---11月。最后冲刺阶段必须回到真题,适当做模拟题,查漏补缺。
如果一开始就落后于别人的人,准备时间稍后,却又不能更刻苦的话,只能等来年再搏。
2.盲目追求背单词的方法
所谓的词干法,前后缀法,象形文字法,鹦鹉学舌法等等。
其实很多单词背诵的方法就是一个---不断重复。如果重复背诵的单词仍然会混淆,那么就把相似易混单词拿出来对比记忆。客观的说,任何方法都是有用的,但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重复,温故而知新,不断practice才可能记忆牢固。
更有些同学,片面地认为成绩不好就是词汇量不够,自认为,如果自己词汇量能达到两万以上,考研肯定没有问题。所以开始背字典,背GRE单词。殊不知考研与国外考试不同的地方是我们更注重词汇的使用,
更侧重对一词多义的考察,也就是我在课堂上说的灰色词汇,即灰词,如果单词意思不背全面,相似易混单词不对比记忆清楚,那么就很难把握句子的准确含义。
3.舍本逐末,盲目泛读
很多考生听说考研的文章都是来自于native的文章,所以买了大量的杂志,比如,Newsweek,Time,USA
Today,The Washington Post,National
Geographic,Business Week, The
Economist杂志,甚至每天看China
Daily等。其实,看国外的杂志都会有很大的挫折感,深受打击,生字很多那是不用说了,就算没有什么生字,也不知道在阐述什么。(看China
Daily除外,因为大部分内容肯定都和祖国欣欣向荣的发展有关)其实,我们不主张大家舍本逐末,花太多时间去研究国外杂志,我们的核心问题是解题!一切都是为了把题目做对,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大纲范围内的所有知识点!而大纲范围之外的没有任何必要掌握的超纲词,或者什么历史文化的'东西都不值得现阶段考研的同学花宝贵的时间去“研究探讨”,去钻牛角尖。命题组的人很清楚我们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考试不是专业英语考试。
不重视大纲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点,盲目追求解题技巧,犹如盖空中楼阁;相反,不好好珍惜时间,不重视大纲,盲目乱背俚语、成语、字典、无的放矢去研究美国的地理历史人物、去追求高级别的实力素质则无异于学习屠龙之技、自掘坟墓。
4.题海战术
题不在多,做精就行。我们不以做题多或少论成败,我们只看准确度和速度是否平衡和谐。做题的目的在于:(1).巩固自己背过的大纲单词;(2).研究真题的规律、正确答案的特点、错误答案的特点、出题风格和知识点;(3).自己买的复习资料是否每篇文章都能做到和真题类似,不是的话是否有大纲的知识点,可以当作泛读材料;如果风格另类,超纲词过多就可以放弃。因此,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做题目的时候要想到总结,是否和辅导班老师讲过的题型类似,运用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自己做对了?为什么自己做错了?前后要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才会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精读是泛读的基础,离开精读盲目追求泛读无异于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初级阶段应该以精读为主,强化阶段精读和泛读应该持平,而冲刺阶段要提高做题速度,可以让泛读多一些。
其实冲刺阶段更不能大量做模拟题,模拟题虽然能起到热身的作用,但它毕竟是模拟,只有真题才是最后的模拟题。所以做模拟题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不要以为模拟题做得很好就可以掉以轻心,不要因为模拟题做得太差而失去信心。
5.好高骛远,自暴自弃
考研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不少同学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是属蛇的,蛇能吞大象啊,或者就摆出意志坚韧、性格刚强的样子,不切实际地去买一大堆的书,什么牛津语法大全、薄冰语法、朗文大字典、张三阅读250篇、李四阅读380篇宝典、王二作文速成法、刘大13句成文秘诀等等。但是,盲目买书不如只研究真题。“宝典”越多越分散精力、越有挫折感、越不能坚持到底。很多同学书的前几页很认真,笔记也不少,但再往后翻就很干净了。考研的语法和高中的语法差不多,只是句子更长些,插入成份更多点而已,根本不值得花时间去研究语法字典,如果真要把这些书看完研究透,我想那可能要等到2046年才可能研究完吧!所以,大部分学生中途就被书压得透不过气来,逐渐产生畏惧心理、失眠做噩梦,直到最后自暴自弃。报名参加考研的人总有不少同学会选择逃避而不进考场,或者考完英语后,第二天就不想再进考场了。其实买一两本书好好做,真题好好研究,时间就差不多用完了。英语学习是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在合理的计划下持之以恒,就会I
persist until I succeed !
但有趣的是,每年历史都会重复,都会有人来做绿叶,如果后来人(考研人)能越早看到这篇文章,并且越早从中吸取教训改正自己,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考研英语 阅读复习五大误区
误区一:“阅读模拟题一定是有用的”。
复习时很多考生都会买一本《考研英语阅读××篇》,然后按部就班地从第一套模拟题做到最后一套。做得好了欢天喜地,做得差了就黯然神伤。实际上,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模拟题往往“剑走偏锋”,题目编得既偏又难,所谓的“标准答案”也不能让人信服,即使考生看了解析也如坠入云里雾里。所以说,阅读理解的模拟题可以用来练练手,但重在总结方法而不是单纯为了“对答案”。考生如果仅仅依靠做阅读理解模拟题来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是不可取的。
其实,做阅读练习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包括合理控制时间、跳出常见陷阱,判断题目的知识考查点,确定答题顺序等等。因此要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水平,最好的办法是将每年的英语考试真题都认真做一遍,而不是盲目相信题海战术。
误区二:“复习时不用做真题,真题留着考前冲刺用。”
有人喜欢将真题放在临考前模拟,作为上战场之前的“大练兵”,但事实上这样的作用并不大。
临考前短暂的复习时间,根本不能完全吸取历年试题的精华。而真题又是最实用的复习资料,在准备考试期间考生应该认真剖析。特别是以后的真题,至少要反复研究三遍。
建议大家在单位时间内做完真题,完成后找出错误,根据答案的解析,找出做错题目的原因,把题目中的考点吃透,只做一遍或做了而不仔细分析都是不正确的做题态度。
误区三:“做阅读靠感觉和运气,运气不好就错的多。”
靠“感觉”太感性,有时候是不能相信的',做题需要的是理性。原因很简单: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你需要按作者而不是你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来做题。这里有一个诀窍是,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在文章找到映射(原话或者关键词),不管选哪个选项,都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依据。甚至,即使不选某个选项,也要在文章中找到映射来排除选项的可选性,这样才能保证选择的正确性。
误区四:“选好了就不能再改,一改就会错。”
做完一篇阅读后,必须花半分钟左右检查一下,看是否勾错选项,是否自己选的选项本身就是矛盾的,是否每个答案都能在文中找到了映射等等。
如果感觉有一道题目自己第一遍做错了,检查后想改,怎么办呢?很简单:对比两个选项间的映射,哪个选项映射的观点在文中表达得更清晰(比如,选项就是文中某一观点的另一种说法),哪个选项的结论更合乎作者的思维和推理方式,哪个选项的内容更接近主题中心而不是针对某一细节,那就应该选哪个选项。
事实上,避免不敢对已经做了的选择的答案进行修改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第一遍做题的时候就仔细分析选项在文章中的映射。没有完全把握的题目可以放一放,等做完其它小题时你对全文已经有了全局的把握,再回头思考这个问题,可能更容易做出选择。
误区五:“先读文章,然后才做题。”
考场上分秒必争,但一篇四五百字的文章考的问题往往只有5个,很多信息是多余的,过两眼就行;而有的一个单词却牵连数个选项,就得研究上下文,找出对应的关键词,然后参考题目认真加以分析。
从经验来看,做阅读理解题时,基本要用十几秒时间迅速浏览,弄清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比如环境保护、求职、医疗等等。再找到关键词,然后用一分钟读文章后的题目,了解问题是什么。有了文章的关键词,又知道了提问的主要问题,再回过头读文章时效率就比较高了。
而在浏览完考题之后,一定要细读文章,对题目涉及到的段落、句子做简单标记,接着要仔细分析每个题目在文中的映射,再做出选择。最后,可以结合文章中心上下检查一遍,一个完整的解题顺序就完成了。而要做到在一分半钟内浏览文章和题目,可以通过长期阅读《中国日报》、《21世纪英文报》、《英语世界》等报刊来培养。
做阅读理解是慢功出细活,不要妄想有什么捷径,只要“闯”过这几大误区,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名师雷雨:破除考研政治复习五大误区
误区之一:政治复习是否需要早动手,早复习的东西怎么对抗遗忘。
政治科目的复习有其独特性,是否要早动手复习要看个人的需求和复习效果。
一般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讲,政治基础薄弱,大学期间各门政治科目的学习基础几乎为零,对于这些同学来讲,就要提早动手,通过反复的复习背诵对抗遗忘。研究生考试不仅是考知识、考背功,而且是考能力、考状态。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临时抱佛脚于事无补;好的状态有一个生物钟周期的调整问题,仓促、急切之间只能势得其反。
而对于文科的同学,政治素养和基础本身比较好,而考研科目中还有外语和专业课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政治完全可以跟着辅导班的课程走。而对于外语和专业课这些需要牢固的基础知识做保证的科目必须要日积月累,提早动手。
误区之二:在新大纲下来之前,不用展开复习,以避免无用功、走弯路。
就近年的情况看,考研政治哲学,经济学大纲通常都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几门功课变化比较多。考研政治哲学,经济学一定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及早行动、从现在做起、抢战先机。
误区之三:政治考个及格水平比较容易,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研究生考试是博弈型而非达标型的考试,胜出的要害,是你必须取得压倒对手的优势。也就是说,对考研中的分数而言,相对才具有绝对的意义。例如,只得了30分,是否应当悲痛?且慢,看对手!如果他们的得分都在30之下,你考研成功。反过来,得了80分是否很兴奋?别着急,还得看对手!倘若他们都在80以上,你的命运就是被淘汰出局。所以,考研胜利的关键是要比对手多得分。在对手的得分普遍比较高的情况下,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谈何容易?所以,那种以为上届考生得分比较高就掉以轻心的态度,是愚蠢的。
误区之四:只靠押题考研过关没问题。
有考试必定有押题;押题可以锦上添花,但不能雪中送炭;对待押题应当战略上忽视,战术上重视。押题有以下特点:
1、偶然性。能否押上,情形和买彩票刮奖一样。考研关系到我们的重大利益,对这个如此重大的利益采取赌博的态度,是不明智的。
2、欺骗性。有的押题神话的鼓吹者吹嘘命中了多少多少,实际上他是用了瞒天过海术,即只讲押中了多少,而没有说他押了多少;也就是说只讲分子,不讲分母。其实有的人预测的题目是个天文数字,连写带说,超过300百万字,整个一个“海押”。这种押题法叫做“卡拉OK”押题法,押题者自娱自乐,学生晕头转向、不知所云。比如书名写着考前30题、20题,其实内容上每一题又分为4到5个大题,洋洋洒洒二三百题,这种书考生连阅读一遍的'时间都来不及。真正能够有押题效果的是那种依靠三套左右试卷来押题的资料。
3、有害性。押题神话是迎合、利用、煽动了我们人性中的众多弱点,诸如投机、懒惰、愚蠢;与考研胜利所必需的扎实、勤奋、智慧等南辕北辙、水火不容。所以,成为押题神话的俘虏之日,就是考研成功的所有希望从基础上、根本上完全彻底地葬送之时。真正要做的是在辅导班的强化班上课堂上解决所有问题。
误区之五: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治理论考试参考书》是国家指定的教材,是考研复习的“红宝书”。
在研究生复习方面,国家并没有指定任何一本书为“钦定教材”,所以,关于“红宝书”的说法,是以讹传讹。关于《政治理论考试参考书》,我的看法是,与其他教材一样,它既有优点,也存在缺陷。优点是比较精练,是所有同类书中篇幅最小的;缺点是与考试大纲衔接得不够紧密,一些大纲业已删除的考点它继续保留,而大纲新增加的它又没有及时补充。此外,一些知识点是讲解也存在错误。
我个人认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和《政治理论考试分析》是质量过硬、可以信赖的考研复习用书。
考研英语暑期复习常见五大误区
误区一:把五种学习技能变成单一的“看懂”
大家知道我们习惯上把英语学习分解成五项技能,听、说、读、写、译。这样分解是否科,在此暂且不论,有不少学习者往往把是否看懂当成学习的标准。比如说,拿到一本口语教材,翻开几页一看,都看懂了,就认为太简单了,对自己不合适。这里的错误是把看懂代替了会说。看懂不等于会说。练习口语,内容不能太难,目的是通过一些能看懂的内容来操练“上口”。也就是说,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练习,自己能说出书中的相关内容。口语教材的优劣首先要看语言是否能学到,是否地道。
误区二:是把知识当成技能
打个比方,假如你想学骑自行车。我给你一本题目叫“如何骑自行车”的书,把书从头背到尾,甚至倒背如流。这时你有了专家级的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知识。但是你肯定不会骑。原因是骑自行车不是简单的知识问题,它首先是一项技能。要学会一向技能,核心问题是练,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学外语当然比学骑自行车要复杂的多,但它首先也是一向技能,光看语法书,默背单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练,要把知识变成技能。知道不等于知道怎么做,知道做不等于实际上会做。从知道怎么做到实际会做中间有个反复练习的环节,也就是苦工夫。学技能所谓遵循的原则是“做中得学”。
误区三:速成心理
必须认识到,要想学好英语,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世界上没有一个外国成年人不下苦功就能学好英语的。所谓的“速成”纯属无稽之谈。学好英语没有捷径,只有方法的好坏。
比如记英语单词,低着头拼着命地默写,这就不是一个好办法。好的方法是大声的朗读,反复训练发音器官和耳朵,把声音铭刻在脑海里。这样既可以提高听力,又可以改进口语发音,还记了单词。默写只是训练了眼睛和手,可是它们不能替你听和说。
比如,考研中分数最重的阅读理解。你若不是每天练习两到三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一定不会让你获得高分的。
误区四:重结果不重过程
应试教育是重结果,其实质量和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过程。大家一定要遵照学习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的认真学。只要学习对路,好的结果自然会有。英语的学习注重积累,所以,考研的'各位同学一定要在者有限的时间内把英语纳入每天的计划之中,这样日积月累英语成绩才会有质的提高。
误区五:缺乏系统性
现在市场上学英语的材料是铺天盖地。这是好事,但处理不好也会带来不良效果。今天用这个资料,明天换另一个资料,学习便失去了系统性。但也不是说一直不换资料,不好的资料、不适合的资料当然也是要及时换的。但不能总是换个不停。好的做法应该是选中一套好的资料,以它为主,其余材料都作为补充材料。
1.弄错重点,沉迷解题技巧
未通过练习的技巧始终都不属于自己,在考研英语的前期复习中,我们可能听过了很多解题思路和技巧,那么,在冲刺阶段一定要将其在历年的真题中不断实践。
针对历年真题进行再次梳理与强化是大家首先要做的,尤其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选项的原因分析。历年真题是熟悉考研试题最好的材料,所以一定要吃透历年真题。
2.盲目做题,错选模拟试题
每年到了考研冲刺阶段,考生的真题已经做透了,很多都是拿到题目就知道选什么,这时大家可以适当做些模拟题。
模拟试题一定要与考研试题契合,不可盲目地做题。同时,做模拟题,不要过分计较正确率,做题是为了体会考研的氛围和做题技巧,不是为了给自己施加压力。
3.不练写作,依赖临考模板
冲刺阶段是提高写作水平,提高考试总分的最佳时机。不加强写作训练,仅依赖临考模板,很难写出高分作文。
大家要熟悉考研英语写作的要求与题目类型,有针对性地多写多练。
历年考过的写作试题自己要独立练习一遍,两天至少写一篇文章然后修改(要求连打草稿的时间在内,30分钟誊写完成),最后用半小时的时间查证有疑问的单词和表达方法。
大家在进考场之前,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作文模板或是经典句式,这样到了考场上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短时间内写完作文,为阅读题目留出充足时间。
4.不注意控制答题规范,超时
在冲刺阶段,大家进行模拟试题或者真题的实战演练过程中,要注意答卷时间的分配,重视考场心态的调整。
因为考试题量大,时间紧,很多同学都会有时间不够的感觉,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针对整张试卷和答题规范的把握。
按照规范,需要写的不要落掉,不需要写的,我们争取不写。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可以规范我们的思路。
由于真题有限,所以我们应该重复这个训练过程,直到对自己满意了为止。同时做好归纳和总结,自己不扎实的题以及出过错误的题,都要全部记录下来。
在冲刺的阶段,要注意将做题时间安排得和考试时间同步,比如考英语的时间段,则每天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做英语试题,规划好做题时间,提前为自己营造考试氛围。
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考试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惊慌失措。
5.间断复习,时间安排不合理
部分同学因为前期复习了大量的英语,所以在最后搁置了英语主攻其他两项,这是非常错误的。
一旦你因为时间不够放弃了英语一周,再做时很容易没有了阅读的感觉,因此英语每天都要看。
规律的复习要配合规律的作息,调整作息时间,有规律才能保证每天精力充沛,同时要注意起居饮食,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从容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在众多选择中,我们选择考研,并不容易。在考研路上,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坚持复习备考,更是不容易。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请各位千万避开冲刺阶段考研英语的复习误区,这样,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1.考研英语复习的误区
2.考研英语复习备考常见误区
3.考研英语复习的三大误区
4.考研英语三大复习误区
5.考研英语基础复习的误区
6.考研英语复习误区讲解
7.考研英语复习避免的误区
8.考研英语复习常见的6大误区
9.2017考研英语新题型常见3大复习误区
10.考研英语二复习
破除考研政治复习五大误区
生活中想要参加在职研究生的人有很多,因为参加在职研究生的好处有很多,那么考研政治复习,千万别中这五大误区?
误区之一:政治复习是否需要早动手,早复习的东西怎么对抗遗忘。
政治科目的复习有其独特性,是否要早动手复习要看个人的需求和复习效果。
一般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讲,政治基础薄弱,大学期间各门政治科目的学习基础几乎为零,对于这些同学来讲,就要提早动手,通过反复的复习背诵对抗遗忘。研究生考试不仅是考知识、考背功,而且是考能力、考状态。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临时抱佛脚于事无补;好的状态有一个生物钟周期的调整问题,仓促、急切之间只能势得其反。
而对于文科的同学,政治素养和基础本身比较好,而考研科目中还有外语和专业课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政治完全可以跟着辅导班的课程走。而对于外语和专业课这些需要牢固的基础知识做保证的科目必须要日积月累,提早动手。
误区之二:在新大纲下来之前,不用展开复习,以避免无用功、走弯路。
就近年的情况看,考研政治哲学,经济学大纲通常都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几门功课变化比较多。考研政治哲学,经济学一定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及早行动、从现在做起、抢战先机。
误区之三:政治考个及格水平比较容易,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研究生考试是博弈型而非达标型的考试,胜出的要害,是你必须取得压倒对手的优势。也就是说,对考研中的分数而言,相对才具有绝对的意义。例如,只得了30分,是否应当悲痛?且慢,看对手!如果他们的得分都在30之下,你考研成功。反过来,得了80分是否很兴奋?别着急,还得看对手!倘若他们都在80以上,你的命运就是被淘汰出局。所以,考研胜利的关键是要比对手多得分。在对手的得分普遍比较高的情况下,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谈何容易?所以,那种以为上届考生得分比较高就掉以轻心的态度,是愚蠢的。
误区之四:只靠押题考研过关没问题。
有考试必定有押题;押题可以锦上添花,但不能雪中送炭;对待押题应当战略上忽视,战术上重视。押题有以下特点:1、偶然性。能否押上,情形和买彩票刮奖一样。考研关系到我们的重大利益,对这个如此重大的利益采取赌博的态度,是不明智的。
2、欺骗性。有的押题神话的鼓吹者吹嘘命中了多少多少,实际上他是用了瞒天过海术,即只讲押中了多少,而没有说他押了多少;也就是说只讲分子,不讲分母。其实有的人预测的题目是个天文数字,连写带说,超过300百万字,整个一个“海押”。这种押题法叫做“卡拉OK”押题法,押题者自娱自乐,学生晕头转向、不知所云。比如书名写着考前30题、20题,其实内容上每一题又分为4到5个大题,洋洋洒洒二三百题,这种书考生连阅读一遍的时间都来不及。真正能够有押题效果的是那种依靠三套左右试卷来押题的资料。
3、有害性。押题神话是迎合、利用、煽动了我们人性中的众多弱点,诸如投机、懒惰、愚蠢;与考研胜利所必需的扎实、勤奋、智慧等南辕北辙、水火不容。所以,成为押题神话的俘虏之日,就是考研成功的所有希望从基础上、根本上完全彻底地葬送之时。真正要做的是在辅导班的强化班上课堂上解决所有问题。
误区之五: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治理论考试参考书》是国家指定的教材,是考研复习的“红宝书”。
在研究生复习方面,国家并没有指定任何一本书为“钦定教材”,所以,关于“红宝书”的说法,是以讹传讹。关于《政治理论考试参考书》,我的看法是,与其他教材一样,它既有优点,也存在缺陷。优点是比较精练,是所有同类书中篇幅最小的;缺点是与考试大纲衔接得不够紧密,一些大纲业已删除的考点它继续保留,而大纲新增加的它又没有及时补充。此外,一些知识点是讲解也存在错误。
我个人认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和《政治理论考试分析》是质量过硬、可以信赖的考研复习用书。
导语:无论什么类型的语言考试都会把写作当作语言output 能力考察的最好形式。很多考生虽然懂得这个道理,在认识上却存在很多误区。大家经常会问“大纲单词是不是都背下就能得高分?范文要不要背?可不可能押中考题?怎么样复习才能提高写作能力?”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解决!
◆写作存在“三难、四差、一慢”等问题
上述问题的起源,一是由于大家在写作文时存在三难问题(即开头难, 展开难, 结尾难),以及“四差一慢”问题(即语言能力差,词句变换能力差,主题展开能力差,全文段落连贯能力差和写作速度慢)。
二是因为对于历年大纲出现过的经典段落缺乏研究,没有认真分析范文是如何用自己的词句来说明现象,来描述图表,来表达不同人的正反观点,来说明阐述利弊,来阐述原因意义,来举例说明,来归纳总结,来预测趋势,来建议措施的。大部分考生只会盲目背诵见过的全部范文,不懂得要有选择的背诵,比如:重点词汇,常用套语,精彩句子,优秀段落,经典篇章。只有有选择的背诵才是高分作文的素材基础,肚子里面没有一定数量的好词好句是很难在一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的。
◆拉开六个档次考生的分水岭:清楚表意,句式变化
我们从历年写作评分标准来看,便可以知道考生得分情况总共分六个档次。而在其中,又不难发现其中大纲明确写出的“内容切题,包括题中所列的各项要求”这一项对于得满分和及格分左右的考生是一样的。这说明,这个要求不是拉开考生实际分数的关键。“清楚表达其内涵,文字连贯;句式有变化,句子结构和用词正确”是把六个档次的考生拉开的分水岭。
第一档做到了“清楚表达其内涵,文字连贯;句式有变化,句子结构和用词正确”
第二档则是“比较清楚地表达其内涵,文字基本连贯;句式有一定变化,句子结构和用词错误较少。”
第三档是“基本清楚地表达其内涵;句子结构和用词有一些错误。”
第四档是 “基本包含题中所列的各项要求,语句可以理解,但有较多的句子结构和用词错误。”
第五档是“基本按要求写作,但只有少数句子可理解。”
第六档当然是什么都不写,或者文不切题,语句混乱,无法理解的0分考生了。
◆提出“四化”理论,提高作文水准
一、语言准确化:语言准确化主要表现在词汇准确和造句准确上。
1.词汇准确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 拼写 2. 介词 3. 同义词 4. 正规和非正规。
由于受中文的影响,很多同学会把一些常用的介词用错。比如在校园里,有的考生就写成in campus, 但正确写法是 on campus;再比如:成功的关键,不少考生写成 key of success, 实际是 key to success; 另外,很多考生同义词不分,比如cause, reason不分,problem和question不分,consist of 和compose不分。可能是不少考生受了英语口语的影响或者专业英语的影响,喜欢用一些过于口语化和太正规的语言,这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写作要用的是白话文,用普通的正确的优秀的语言表达内容。
广大考生容易犯错误的原因是:
首先,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认识方面有差异。
其次,对同一现象,同一意义语言表达方面有差异。例如,汉语认为“一阵大雨”,英语写成“a heavy rain”,不能写成“a big rain ”。
第三,学生对所学语言规则进行错误类推。例如,由“I went to the store yesterday morning .”推出“I went to the concert yesterday night.” 这种推导得出的句子可是一个错句。“昨天晚上”英语只能说“last night”。但是,“昨天上午(下午,傍晚)”则用“yesterday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第四,学生照汉语思维直译,导致了表达错误和不地道、不准确的英语表达。比如,学生把“你的来信收到了”写成“Your letter has received.”,这是从汉语直译出来的,因为英语中物做主语时,应该用被动语态,应写成“Your letter has been received.”。所以提高写作水平必须从基础抓起,写每个句子都要注意基础语法与句型,注意每个词每个意义的使用条件与用法、搭配关系、名词单复数、同义词与近义词的区别等。
另外在背诵一些经常使用的万能套话,和不同场景的关键词汇。
比如环境保护的话题,大家就应该知道如下单词:
沙尘暴 Sand/dust storms
生态失衡 Disruption of ecological balance
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全球变暖 Global warming
淡水资源短缺 Shortage of fresh water
环保意识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生态系统 Ecosystem
说到经济,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就应该知道
国有企业 state-owned enterprise
私人企业 private enterprise
垄断市场 monopolize the market
偷税漏税 tax evasion
跨国集团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贸易制裁 trade sanction
贸易壁垒 trade barriers
全球经济一体化 integration with the global economy
西部大开发 Go-West Campaign
中国加入 WTO China’s entry into WTO
乱摊派乱收费 imposition of arbitrary quotas and service charge
2.句子准确化主要是避免写病句。考生常见的病句有:1.主谓一致 2.随意更换 3.逗号滥用 4.重复 5. 逻辑主语和主句主语不一致 6.修饰语位置乱放 7.不分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 8.冠词乱用 9.句子不完整 10. 词语的搭配 11. 句子无明确的主语 12. 一个句子有几个动词谓语 13. 中国式英语。
比如:汉语说“我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如果写成 “I don’t know it's true or not..” 则是错句。因为在英语中,如果“know”之后跟疑问句,则用“whether”或“if”引导从句。在比如:“下岗,下海”等特色中国词汇,可能有的同学会写成down office, go down to the sea之内的令人产生歧义的英文来,而实际上是laid-off workers,go into business.
二、词句多样化:词的多样化是指用词要多样 比如说图画作文,我们会用到show, 我们也可以说reveals, indicates, illustrates等等。在比如“认为”,我们可以说think, 也可以说hold, maintain, insist that。表达“越来越”不用老说more and more,还可以 用in growing numbers,on the rise等等。
而句子的多样化主要为以下五个方面:句子开头多样化,主语多样化,定语的多样化、长短句变化。大部分的考生都喜欢用“主谓宾”砖头式的句子去砸阅卷老师,不知道变化一下,用不定式,形容词,介词短语,分词,同谓语,从句开头。其次,大家都喜欢用“我,我们,他们”做主语,这实际上是受了汉语以人为中心的影响,英语可以用物来做主语,比如用动名词,名词或名词短语,不定式等等做主语。比如:When I see the picture, I always think of my childhood. 就可以这么说:The sight of the picture always reminds me of my childhood. 当然,句子还要讲究平行原则、如何把短句子连接成为长句子、如何把短句扩展成长句子。
三、结构清晰化:就是要求考生把主题句写在段首,自然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要注意过渡词汇的使用。分析原因或者列举段落我们提倡“条理原则”。即要经常说首先,其次,然后,最后。 比如:首先,to (begin/start) with/ first and foremost/most important of all; 其次:then, furthermore, moreover, what’s more, in addition, besides; 最后last but not least, finally. 如果是讲两种人或两种情况,可以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或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四、内容简单化:考研作文题型的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考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而不是考察是否有构思能力,编剧能力。切记不用把内容想得多么复杂,而且复杂内容的英文表达会更难。话说回来,就算让考生当场写一篇字数在160-200字左右的短篇汉语文章也不一定能写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见解深刻独到的微型杂文来。所以考生只要举一些简单常见的例子就行。
至于应用文,考生应该在注意把握信息点,注意信件的种类(即正式文体和非正式文体)。如果应用文考题是写给公司单位就要采用正式文体,如果考题是给朋友的话,就应当用非正式的普通用语。对于正式文体,我们可以背诵有关投诉信,询问信,请求信,道歉信,感谢信,建议信,求职信,辞职信,邀请信的一些惯用表达。而非正式文体我们同样要注意词句方面不要写错,要准确多样。
小作文字数要求是100个字,大概8句话。 第一段就写一句话,第一句话表明你写信的基本内容,以开门见山为原则。比如询问信,就说要询问什么问题;求职信,就说要申请什么职位;如果是投诉,就写自己对什么东西的不满就可以了。第二段,一般是有三个outlines,每个考点写两句话,加起来就是六句话。结尾再加上一句客套话就行了。比如请求就写我焦急的等待着你的答复,如果是感谢信就写谢谢你的关照;如果是辞职就写我很抱歉可能对公司造成了不便如此之类的废话就罢了。
所以,有的考生会问2006年大小作文会怎样考?是否会考图画作文,还是命题人想换味口改考命题作文?是否图画作文应降一降温度?本人认为不管考生是从类型上,还是从选题范围上,还是从文体上, 还是从出题形式上,甚至是从考试内容上分析从而得出什么结论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写不好图画图表作文的
★ 考研复习五大禁忌
★ 五大职业规划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