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打好基础是成功的关键(共含9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泪人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和大家一样,生活在这个充满阳光、无忧无虑的年龄段——小学。对于建房子来说,小学就相当于打地基,因此,在小学打好基础十分重要。怎样打好基础呢,下面是我的看法:
一、课前要预习所学的知识。上课的前一天,要把所学的知识自己先自学一遍,要知道自己哪些内容懂了,哪些一知半解,哪些完全不明白,在书上做好笔记。在上课时,重点听自己一知半解或完全不明白的内容。
二、要认真上好课。不能肓目地听老师讲课,而是要带着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去听。听时跟着老师的思路,听清楚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并积极开动脑筋,然后要举手发言。上课时还不要开“小差”,要保证老师说的每句话都记在心里。如果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老师没有讲或是自己还是没有明白,就可以向老师提出来,请求再讲解一遍。记笔记时不能只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还要记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
三、要及时地复习所学的内容。很多的资料表明,对学习过的知识,开始几天忘的速度很快,所以要及时地复习。然后隔一周左右的时间复习一次,再隔更长的时间复习一次。这样复习,可以很轻松,而又很有效果。比在考试时“临阵磨枪”要好的多,学习效率也就高多了。
四、做的作业要及时改错。我相信有一些同学没有改错的习惯。我觉得改错也是一种复习的手段,也是检验自己学得怎么样的一种手段。它可以让我们重新做一遍自己做错过的题,重新思考做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只做作业而不改错,就不能发现自己做对了,还是做错了,这跟没做作业有什么区别呢?改完错以后要把做错的地方记下来,作为复习的重点。
五、学了一个单元以后要总结所学内容。我觉得总结所学内容这一点十分重要。总结一下所学内容、定律的特点,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一单元的重点,能使这个单元分散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既加深了对这一个单元的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六、多看课外书。一本好书就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而看书,就是在吸取教师教给你的知识,对我们受益无穷。看作文书,可以增长我们的写作技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看奥数书,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看一些杂志、报刊,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国家大事和各个方面的知识,增长我们的见识,开拓我们的视野……
相信你们做了以上的六点后,在小学打好了基础,迈出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位海归在职场屡屡碰壁,便向大师请教如何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建树。大师听了后拿出一把小铁锹和一把小梯子,年轻人犹豫了片刻,选择了梯子。大师笑了说,你的选择告诉我一切。大师告诉还在困惑中的年轻人,进一家公司,最需要的不是梯子而是铁锹。回头想一想,生活学会中的我们不也和海归一样,往往心急只拼抢人生的梯子,而忘记了脚下最重要的基础吗?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人生大厦的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打好基础,铸就成就。基础的稳固,才能使你爬上更高的梯子,一座座摩天大楼,送入云端,我们只看到他的高耸,却很少知道它基础的深度和坚固程度。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好的基础,哪来的勇气与自信在台上表不经演的高难度杂技?曾经的中国飞人——世界短跑冠军刘翔,如今已不见人们再度为他为荣了,相反有些人甚至对北京奥运会刘翔退赛耿耿于怀。伤病是运动员在所难免,至今刘翔依然是在努力康复,刘翔的基本功十分扎实,换来的成功人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用汗水打下的基础注定告诉我们,飞人刘翔还没有倒下,依然能创造辉煌。
稳住阵脚,高瞻远瞩。如果没有稳定的地脚,光注重攀爬高度,即使爬的再高,也可能更危险,因为基础不牢。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就是这样,往往好高骛远,不顾现实情况,只管出名就行。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知坑害了多少要求进步的人。某某明星就是靠拉关系进入某个选秀节目的,在总想在一夜暴富心里的驱使下,不在提高自己的本事上功夫,而是一味地追求“更高的境界”,没有脚踏实地的训练,没有稳扎稳打的准备,贪图的成功带来的喜悦,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其结果是,各领风骚没几天,没有多长时间,“泯然众人矣”。这个时间绝非是个案,靠端平快突击冲上来的人,事后不补习功课,早晚会吃大亏。
好高更要骛远的哲学。在打好基础之后,还要高瞻远瞩。好高,无可厚非;骛远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是不能单纯地追求某些不切合实际的东西,而忘记了根本,忘记了脚踏实地。人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无可厚非,但是需要的为长远而打算,立足脚下,才能走向长远。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一开始就从基础做起,从创办学校的刷小广告、小招贴干起,不断地积累一些创办学校的经验。到后来,学校发展壮大,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他想的是找回在海外同学共同创业。为了扫清障碍,他毅然地辞去了在公司所有的亲属,包括岳母、小姨子等人,让海归们放开手,最后公司上市,做大做强。实践证明,他的想法十分正确的。在打好基础之后,还要高瞻远瞩,好高必须骛远,这样才能长久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立足脚下,展望长远。打好基础,才能铸就成功;稳住阵脚,还要高瞻远瞩;学会好高更要骛远的哲学。只有这样,我们实现人生大目标,求得人生的大发展,我们才能坚定不移地走向未来。
很多高三的学生都在疑惑,究竟通向高考的道路有没有捷径呢?其实,通向高考并没有捷径,踏踏实实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在高考的考场上得到出色发挥,
论高考还是其他考试,其目的都是为了对能力进行检验,因此,从根本上讲,只有能力的提高,反映在高考中才有成绩的提高,而能力的提高没有经过刻苦学习这一关是无稽之谈。
学习没有捷径,我们更不能投机取巧,这些经验都是方法上的或者技术性的,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其基础是大家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大家也不用担心,经过高三一年的复习,对于基本知识的要求应该都是可以达到的。
高考中等生必知:如何靠近二本学校?
语文:分门别类,逐个击破题型
对于很多理科生来说,语文是很令人头疼的。但是对于语文考试而言,用理科的思维来答题也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语文高考一共有23题(包括作文),相当于就有23种答题模式,而对于第五大题(即古文第一篇)可以照搬第一大题(即现代文第一篇),第六大题(即古文第二篇)可以照搬第二大题(即现代文第二篇),其他还有默写、古诗词鉴赏、作文。这样我们发现题型并不是很多,只要分门别类,逐个击破就好。
对于阅读,主要考察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文章中心,说明文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议论文就是论点,记叙文、散文就是感情、道理等等,而这些在文章中一般都有较为清晰的表述,位置一般在开头、结尾以及重要的过渡句等。只要把握住中心,至少就把握了一半的分数,出题老师的问题,尤其是后几题所考核的也必有中心,所以答题时加上对于中心的关联可以称之为一条定律。其他对于手法、表达方式等技巧的问题也都有其答题的模式,相信老师课上也都会有讲解。
对于文言文,阅读理解部分同现代文。而对于解释加点字、翻译等,在复习时要抓住考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固定句式等都必须逐个突击解决。另外有些确实不认识的古字也不用钻牛角尖,有些分数出题老师本身就没想给你。
关于作文,建议是有自己的风格,辞藻华丽或思维缜密都是好的,不要拿自己的弱项跟别人的强项去比。材料上坚持练习适合自己的一类材料,以不变应万变,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不论什么题目都是自己所熟悉的。对于论据,希望大家多积累现代人的材料或社会现象,动辄就搬古人出来说事儿会给人缺乏现实意义之感,
数学:公式人人会背,差距在如何应用
很多老师都说数学要回归课本,也赞同这种说法,但问题是怎样回归课本,一味翻课本是没有用处的,课本上的原题是不可能考的。
数学要着重看的是定理公式的推导方法和过程等,课本的推导方法应该成为我们解题所应用的思考方式。经过一年的复习以后,公式人人都会背,差距就在如何应用,而应用水平的不同,因为对公式本身的理解程度不同。如果能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公式本身的本质有所了解,相当于就会用公式创造者的思想方法去思维,就不会出现会用用不出的现象了。比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用倒序相加得到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用错项相消得到的,而考试所经常考的就是这些方法的运用。
英语:固定搭配习惯形成,多看多背多积累
英语是积累出来的学科,成绩一般就是英语能力的体现,只能说,多看多背,没有捷径可走。对大家的建议是,英语是一门语言,对于一门语言来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很多东西是人们长时间的习惯形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固定搭配或者语法无法解释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跟老师争执是没有意义的,只能得过且过,这也是语言的魅力之处吧。
物理:建立物理模型,加以特殊记忆
很多人说,物理很难。的确,物理极具象却又极抽象。但物理也是一通百通的,重要的就是一些物理模型的建立,学的可能是一个物体、一个方块、一个小球,考试可能是一辆车、一个人,甚至宇宙中一些从没听说过的东西,但其方法都是一样的,都可以用一样的物理模型来进行解释,先由抽象到具体物体,再回到抽象的物理模型,这是物理的难点也是重点。
比如计算汽车带动的风的动能,首先就要将汽车前的空气抽象为一个圆柱体,以后的就迎刃而解,通过速度、密度等进行计算,一些动态的物理运动过程也可以同样进行抽象。一些从未见过的物理实验,只要先将其抽象成熟悉的物理过程,就有了突破口。
另外,对一些经常出现的简单模型,可以进行特殊记忆。如通过右手螺旋定理和左手定则进行判断,知道两根同方向的通电导线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反方向的通电导线为斥力,前者叫“同流合污”,后者叫“分道扬镳”,只要出现类似模型,尤其在选择题中,可以瞬间选出答案,为后面的大题腾出时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还有,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也非常重要。很多公式中都有sin、cos,只靠死记硬背是很难记住并熟练应用的,在磁通量、磁力矩等公式中,更是 sin、cos经常出现,很容易搞混,这时就需要结合其定义进行判断,否则即使背过公式,在应用中也很容易出错。物理不只是公式,对定义的理解、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才是重点。
考研复习:现阶段如何打好基础是关键
3月正是考研的准备阶段,也是考研需要经历一个特殊的时期。进入3月份,是考生结束寒假的休息之后正式投入考研复习的时期。很多考生拿不定主意到底考不考,往往顾此失彼,烦恼得很。在此建议同学们尽快计划好自己未来的发展,如果打算考了,就需要尽快投入到复习中来。因为考研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准备的高体力高脑力的活动。早一步投入到复习中来就多了一份成功的希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合理的'规划是复习起步阶段最重要的一步,并且贯穿于整个复习阶段。准备阶段底子打的越牢,后面的复习就会越顺利。
明确复习重点
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将知识有机的组织成自己的意义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说考研复习的过程,就是知识系统化、图示化的过程。
培养解题能力。考研毕竟是一种应试过程。良好的考试素质能够令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在理清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有意培养自己的应试技巧。
搭建知识结构
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其次,要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第二是笔记的利用。在几轮复习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做好笔记。做笔记不是单一的记录,而是一个自己生成知识,编码记忆的过程,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头脑中知识的过程。考生需要主动复述,对各个章节的小标题进行编目。
培养应试技巧
考试时,各个知识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需要在看到一个问题时快速利用到题目背后的知识。通过看书学习,知识点大部分已经在头脑中后,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得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真题的研习是提高应试技巧最重要的途径。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适当使用模拟题进行操演。真题比较宝贵,因此要做好模拟题,寻找考试的感觉。不要搞题海战术,找到答题的技巧和感觉即可。
希望所有想要考研或者已经下定决心考研的同学们,走好复习的第一步,为以后的复习和成功夯实基础。
一、搭建知识结构
首先,考生在开始看各种教材和参考书的时候,要先把目录通读一遍,目录也是一本书的框架,这样你就会对于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研读书的内容,就会加深理解,也更便于记忆。其次,要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纷繁复杂,很容易混淆和遗忘,每天睡前最好能把一天所学的内容在脑海里回顾一下,看看有哪些知识点还不是很清楚,以便查漏补缺。最后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可以参照课后习题和历年真题来完成。另外,在前几轮复习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做好笔记。不是单纯的抄写,而是要把书本上的内容真正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以自己的方式去记录下来。
二、明确复习重点
复习考研也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不说,最后的成绩也未必会好。每本参考书都会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根据考试大纲或者历年真题将这些理清将有助于自己更好的复习。
三、培养解题能力
不管知识点掌握得再怎么牢固,最后的考查方式还是以试题的形式出现,有很多考生知识点记得不错,但因为缺乏解题的能力和技巧,导致最后的卷面不是很好看,所以考生在努力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还应多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每天固定做一些习题,一方面是增进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是不断熟悉试题特点,培养自己解题能力的过程,建议做题的时候以真题为主,毕竟很多模拟题的出题风格与真题还是有很大差距。
编者寄语: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考研也是同样的道理,切忌临急抱佛脚,打好稳固的基础是成功考研的关键。
1. 要长胡子先成人。——朝鲜
2.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中)杜牧
3. 想爬上树就得从底下开始。——非洲
4. 倘想达到最高处,就要从低处开始。——美国
5.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
6. 树无根也就无叶。——朝鲜
7. 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日)佐藤—斋
8.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佚名
9. 即使你聪明绝顶,也要从头学起。——俄罗斯
10. 基础不良的好建筑是没有的。——英国
11.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老子
12. 根深之树不人风折,泉深之水不会涸竭。——朝鲜
13. 根深而枝叶茂。——(中)徐干
14.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中)袁守侗
15.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中)彭端淑
16.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范晔
17. 就算你是特别聪明,也要学习,从头学起!——屠格涅夫
18. 既然基础等于零,那就从零开始。——英国
19. 只有平日多学习,多积累,才有可能产生高水平的创作。——(中)王梓坤
20. 知识像一张网,越实越牢,网住的鱼就越多。——墨西哥
1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2 、人们还往往把真理和错误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坚持的却是错误。——歌德
3 、生活不应该过于拘泥,过于刻板,只要有可能就要任其自由发挥。——佚名
4 、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5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6 、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托马斯·爱迪生
7 、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法国作家
8 、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9 、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10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1 、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歌德
12 、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13 、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古罗马诗人。
14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朱熹
15 、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梅
16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17 、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18 、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佚名
19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鲁迅
20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话说成为强者的四棵豆苗,长势一片大好.可最近其中一棵渐渐枯萎了.我又是浇水,又是晒太阳,想力挽狂澜,可最终还是无济于事,这颗豆苗耷拉着脑袋变得病恹恹的,就像快要死掉了似的.我只好把它当作垃圾处理出去.
我正准备扔掉它,突然我怔住了.
这棵豆苗的根茎是那么细小,像一根细线,看看别的豆苗,都是粗壮的不得了.刚开始与别人的战争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可是最终因为自己的基础没有打好,现在只能耷拉着脑袋,成为一个失败者.
当我处理完豆苗,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思.根基对于一棵幼苗是多么的重要,假如跟没有扎好,可能也会有一时的胜利和风光,可是终究有一天,它那瘦小的根不能供给那巨大的叶生长,它就会枯萎而死.而长势最好的那一棵根是多么的粗壮,足足比死掉的那一棵粗三倍呢.假如这一棵也像死掉的那一棵一样,不打好基础,可能早已被其他两棵比下去了.
世间万物道理都是相通的.由此我想到了人,想到了自己.
少年是一生中打基础的季节.我们每天去学校读书学习,养成学习生活的好习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会思考,就是为将来打基础.基础不牢,将来成长也不会好,就像豆苗一样.有的人在这个打基础的环节,思想开小差,有的沉迷网吧,有的贪恋玩具,还有的陷入情网,最终使自己的根基不够牢固,从而中途掉队,提前被淘汰出局,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啊.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认识的一位同学,刚开始学习很好,后来迷上了网络游戏,别人劝他还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渐渐地,他也不爱学习了,考试成绩一落千丈.我看到他的“根”越来越枯萎了,这真让我震惊.
我要在自己的扎根季节,心无旁骛,努力把自己的基础打好,根深才能叶茂,这棵豆苗告诉了我这样一个浅显却又深刻的道理.
一株植物,它的根系是否发达决定了这株植物的存活、决定了这株植物是否强壮。今天我读了一篇材料,名字叫《河边的雏菊》。故事讲述了一株雏菊生长在河边,每天都有一个小女孩来给它浇水,因此雏菊的根很浅。有一天小女孩走了,雏菊因为缺水掉了叶子。于是雏菊拼命地把自己的根往泥土里扎,最终获得了维持生命的水,叶子也重新长出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基础是很重要要的。一个人在生活中做一件事如果基础没有打牢,那么事情很有可能功亏一篑。就像打乒乓球,如果基本功不好,就有可能在决定胜负的一球中输掉。
有副对子:“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竹笋很尖,在外面一看很粗壮,可实际是空的,用来讽刺那些没有知识却对别人乱加评论的人。正常长在土地里的植物根很长、很发达,可是墙上的芦苇根很浅,不牢固。头还很大、重,风一吹就倒了。
植物的根就像我们从小打的基础,基础要牢,这样以后才能在世界上立足。一个人的基础实力决定了他今后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只有从小把基础打好才能在今后的事业上获得成功。我要做一株离开小女孩也很强壮的雏菊,不要做山间竹笋和墙上芦苇,要从小把根深深地扎进知识的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