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提高本科学生切削力实验技能的探索(共含10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九月梦魇”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提高本科学生切削力实验技能的探索
切削力试验是机械类学科本科学生的基本实验课程,通过改善实验设计,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协调工作、独立编程和亲自动手的`方式,不仅可以传授机床切削相关知识,而且还是技能训练、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的良好机会.
作 者:于鸿彬 彭军强 肖新华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300160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实验教学 实验技能 能力培养加强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验综合技能论文
遗传学实验课是遗传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又是课堂理论技术的继续、补充和深化,担负着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任务。目前,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例如,由于大学整个教学体系的变动导致实验课时的缩减,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高,学习热情差,实验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等。这些现象势必不利于当前所提倡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因此,必须从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入手,采取新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学生实验综合技能。
一、拓宽实验内容,增加实验探索性
遗传学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其验证的理论、方法、步骤及结果都是己知的,使实验教学过程变成教师照本宣科讲述,学生机械地模拟重复的过程,造成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对实验结果的成败不重视,盲目的承认失败甚至篡改实验数据以求相符。长此以往,必会遏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与教学宗旨相违背。但是,我们并不是要舍弃验证性实验,而是要从实验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上进行改革。
(一)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的选择、采集、培养、预处理,药品试剂的配制,仪器设备的调试,这些准备工作可以由学生来完成,而教师可将实验教学进度安排表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去准备,并把实验的基本要求和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学生,避免盲目操作,确保实验安全。例如,果蝇的室外采集与饲养准备工作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果蝇的生活史,也对以后果蝇杂交实验打下基础;植物染色体标本制作中根尖材料的培养和预处理也让学生掌握处理的关键技术懂得筛选最佳时机。
(二)实验材料力求多样化
在生物学实验中,材料的选择是关键步骤,因为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果的判断。教材中所选用的材料多是作者总结得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于地域气候和材料种质的差异造成不便和误差,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用本地的一些常见材料来做实验,材料多样化的选择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找出材料的优缺点。例如,在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时,搜取多种材料如大豆、水稻、玉米、绿豆等根尖,还有南瓜、丝瓜等幼嫩茎尖和卷须,提供给学生选择,通过对自己所做实验结果的比较,找出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最佳材料和简便的实验方法,培养他们实验分析和总结能力。
(三)增加实验的探索性
看似简单的实验,如果把它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仍蕴涵不少新的思路和方案,提倡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做果蝇杂交实验中充分利用本地果蝇资源,把这些新品种补充到杂交试验中,让学生从中选出最优组合,做好实验设计来鉴定该品种的遗传规律。在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中,同样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利用该实验来做环境污染的检测及研究不同物种对化学诱变剂的抗性大小等小课题。
二、开放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既是对实验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又是对现有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仪器设备的操作仅限于教师口头讲述,仍有部分学生无法亲自操作。将实验室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向学生开放,不仅増加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还有利于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但是,由于实验室物品仪器种类繁多,学生实验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常用仪器,如电子天平、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等;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的设计和研究;向学生介绍实验室安全常识和相关管理制度,让学生掌握基本消防安全技能。开放实验室的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如下:①对实验课学习的`查漏补缺,让实验底子薄弱的学生借此机会多加练习,増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②鼓励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研素质;③在教师所主持的大课题下,吸收学生参与其中的实验部分,把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
开放实验室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开放和自由的实验环境,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増强自主性和自信心,提高对遗传学实验兴趣,増强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科学验证等实验综合能力。
三、考核方式细化和量化
实验考核既是检验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措施。以往,实验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仅凭书面实验报告和预习报告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依据,没有突出实验操作,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实验水平和教师的实验教学质量。因此,考核方式必须多样化和细节量化。
(一)严格规范实验报告形式
撰写实验报告既是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理科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因此,实验报告应要求学生按照科研论文的形式写出结果和讨论,不仅要求原理、方法、步骤和结果的简洁准确性,还要对实验所采用方法的优缺点做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杜绝实验报告的抄袭现象。
(二)加强平时考核力度
教师事先制订每个实验要考核的项目详细列表,把实验每一个小项都列入考察范围,包括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规范状况和实验结果,在考核中依据项目来评分,避免结果偏颇。例如,在植物染色体制片中,衡量实验结果的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取材部位的准确;材料的染色适当;染色体的分散状况。这些可以在实验课检查学生所制片子中一一考查,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多维化的教学信息空间,极大丰富教学手段。
(一)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通过宏观和微观、整体与部分、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12。例如,在介绍高等植物的减数分裂过程时,可以将以往积累的各个时期细胞典型照片制成幻灯片来一一播放。再如图像分析系统在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应用,它不但能简化观察的步骤,避开假象干扰,还能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使分析简洁准确。利用计算机统计数据软件对遗传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大大减轻数据处理工作的繁重负担,缩短实验周期,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辟遗传学实验教与学的新天地
网络资源具备信息量大,查询速度快的特点。教师可结合与遗传学实验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网上各种综合性、专题性数据库,如MediaeDiapgSTNQut卜Obt(XL;U-coe等还有常用中文数据库如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指导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策略,即学会关键词有效组合、查询逻辑安排、合理的拆分词句等方法,促使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或利用远程登录进行国际联机检索,利用电子邮件交流与储存各种信息,登陆以生命科学研究为主题的论坛,既可向他人求教,也可解答别人所提的问题,共同探讨遗传学所包含的奥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着重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也以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为出发点,合理引导与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步学会如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科研基本素质,适应21世纪迅速发展的生命科学的需要。
提高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探索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作为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专业的一门独立开设必修课程,探索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积累更新实物标本、拓宽标本的来源渠道、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增设综合性实验以及模拟科学研究等几个途径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实验课的后效应,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明显效果.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实验科学与技术 英文刊名:EXPER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7(4) 分类号:Q945.8 S432.1 G642・423 关键词: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教学效果 探索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改革
微生物学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一套独特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从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两方面不断改进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探作技能,探索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作 者:李琼芳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4) 分类号:G63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实验 综合实验 实验技能(一)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矗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万用表欧姆档等。物理大纲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1.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基本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
2.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如:“对安培表、伏特表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有普遍意义。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前调节零点或修正零误差的习惯。
3.会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刻度值,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同时,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眼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液面读凹处,凸液面读凸处,从安培表、伏特表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入等。
4.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如:天平是根据杆杠的平衡条件制成的,因此,使用前和秤量时都要做到横梁平衡,同时必须严格保护刀口,要让学生理解保护刀口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使用方法和规则;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根据热平衡原理,测量液体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显然,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要注意把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理解仪器原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只有理解了仪器原理,使用起来才会更加自觉和主动。
(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技能
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
其次,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的技能。正确的实验,首先是安装、调整好仪器或正确连接电路。如:力学实验中的支架滑轮的安装,牵引线的走向,斜面的架设等,有时要对一些仪器做机械调整或电气调整(对仪器的调零前面已介绍,这里略),电气调整如:使用气垫导轨前必须先调水平位置;在电学实验中,依照电路图连接线路,连线时,应将电路分为主回路和支路,从电源一端开始沿主回路按顺序进行,其次为支路;主回路中必须有开关(先断开);导线最好选用几种颜色,主、支回路分别用一种颜色。往接线柱上接导线时,应按顺时针方向将导线缠上。电路连接后,必须复查,确认正确后方能通电。这种技能的培养,从初中开始应先有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到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
2.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要把握时机,如:温度测量、电学测量。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需要测定的各量测出,并记录下来。读取数据和记录必须注意:①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②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③数据的单位要正确。一般要求学生实验前列出表格,表格设计要求:能记录直接测出的各物理量,能记录各次测出的量,能填写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等内容。
进行数据处理、运算,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在整理数据时,如发现有不合理的数据,应对该数据补测。要指导学生按有效运算法去处理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适当分析讨论,如:讨论数据说明什么?与理论计算有何偏差?实验过程为何这样设计?实验结果的物理意义(结论)是什么?对一些成绩优良的学生,还可让他们设计某个达到相同目的的实验。对实验能力强的学生,许多深一层次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分析研究,从而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巩固知识,技能更加熟练。
3.要使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说明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原理、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如:螺旋测微器零点不准;风的吹动使天平产生误差;电表指针不对准零刻度等。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校准仪器,或是改进实验方法。改进实验的方法,可改变仪器的位置或仪器的布置,撤换某件仪器,改变所选取的某个参数,改变实验方法乃至改换实验操作人员等。例如将物体放在天平左、右盘上,分别称衡,可以发现天平不等臂引入的误差。又如精密测量同一单摆在不同摆角的周期值,可以发现周期与摆角有关。
偶然误差是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产生的误差。减少偶然误差的办法是多次重复测量取算术平均值,以其平均值为最终的结果。测量次数取多少,要根据偶然误差对被测量影响的大小来确定。如:测量值的有效数值较小时或测量值变动较大时等,应当多测量几次。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必须让学生懂得减少误差首先要发现它的存在和来源,其次是确定减少误差的方法。
增加测量次数固然可提高平均值的可靠程度,但是作用是有限的,实际上,只有改进实验方法和仪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测量的结果,提高测量精确度。
4.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要严格要求,书写时,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练、正确,图文并茂,要总结出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时能写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让别人看懂。
在批改实验报告时要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对某个问题的独特看法,对某项操作的有益建议,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要给予鼓励,并要及时与之讨论,让师生都有所收获。这样做,既延伸了实验课的教学,使之与理论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汇与渗透,又是提高学生动手技能的有效渠道。
5.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如:做电学实验结束时,应将仪器调到最安全的状态再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线,整理好仪器和导线。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以免损坏仪器及发生实验事故等。
二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途径
1.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
实验课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是学生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典范,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操作、读数和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线、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及分析误差等。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在长年累月的耳闻目睹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实验技能。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又有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示范,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做,这种方法对于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是合适和有效的。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实验修养。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2.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如: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
3.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讨性的实验。先让学生去研究、探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后总结出物理规律。
4.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既可完善、丰富、深化课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形式有:①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②组织参观活动;③举行操作实验竞赛;④组织课外兴趣小组;⑤举办物理科技晚会等。
5.实验考查。考查的形式有:①书面实验考试;②实物实验操作的考查。
总之,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需通过多方面的长期培养,但作为中学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上述所论及的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因此,抓好上述的技能培养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本文只是谈些粗浅体会,偏颇之处,在所难免,若有不当,敬请批评。
(一)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矗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万用表欧姆档等。物理大纲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1.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基本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
2.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如:“对安培表、伏特表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有普遍意义。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前调节零点或修正零误差的习惯。
3.会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刻度值,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同时,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眼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液面读凹处,凸液面读凸处,从安培表、伏特表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入等。
4.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如:天平是根据杆杠的平衡条件制成的,因此,使用前和秤量时都要做到横梁平衡,同时必须严格保护刀口,要让学生理解保护刀口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使用方法和规则;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根据热平衡原理,测量液体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显然,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要注意把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理解仪器原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只有理解了仪器原理,使用起来才会更加自觉和主动。
(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技能
[1] [2] [3]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听力技能
(北京166中学 宋琏)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常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其中听说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新概念英语》 作者在介绍本书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很明 显,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外语学习中又是基础的基础。目前,很多省市的中考试卷和中学 生英语竞赛中都增设了听力考项,这就给我们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此, 我结合教学体会谈谈个人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造成听力反应及理解困难的几个因素
1.语言基础知识不熟造成理解困难。如单词、词组、动词的过去式等。
2.自身的语音素质不高造成理解障碍。如长期读不准单词发音,特别是发音相近的词。如:bad-bed,sh eep-ship,beat-bit,count-can't,here-hair,much-march,quite-quiet,kitchen-chicken,mouth-mouse.
3.语速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语速较慢,听力材料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学生的听力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语速趋于正常,即使所听 语言材料低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的学生也会感到吃力。为什么?
1)连续 例如:
The cats are in the street.
The box is on the table.
Put some of it in the box and some of it in the bag.
2)失去爆破 例如:
Mary asked Jone to write soon.
Shake your head if you don't want to go.
3)重读 例如:
There's a? desk and a ?chair in it,?too.
Put ?some of it in the box and ?some of it in the ?bag.
4)一些词的重、弱发音不同 例如:
(附图 {图})
以上现象同时出现在语速较快的听力材料中,使学生感到与自己的语音或想象中的发音很不相同,因此, 误认是遇到了生词或觉得速度太快。
4.母语干扰影响听力的反应速度。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言信息后,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言信息转化成一个情景 或一幅画,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如果我们注重情景,常做一些看图听和看图说的训练 ,对于克服听英语时母语的干扰,形成用英语思维是大有益处的。如看下面这幅小狗姿势及位置变化图,边听 边让学生依次迅速指出小狗相应的位置。
(附图 {图})
5.听数字和人名等常使中国学生感到头疼。要想听懂并迅速反应,首先要熟练掌握数字的基本表达法。 如序数词与基数词的读法,年月日,时间,电话号码,价格及简单的计算等。并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 练。例如:
1)看到:A.13 B.33 C.30
听到:thirteen
2)看到:A.1509 B.1559 C.1590
听到:one thousand five hundred and nine
June ________________
3)看到:
S M T W T F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要求划出所听到的2个日期。
听到:――SO how 1ong have you been in Britain?
――Well,we arrived on the 4th,and we're staying until
the 20th.
4)看到:A.56.50 B.56.05
听到:That's fifty-six fifty altogether.
5)看到:
(附图 {图})
听到:I left the office at ten to twelve.
6)听记人名(拼读、拼写):
M-o-n-i-k-a M-a-n-n-i-n-g
如学生对有些英文姓名发音不准,自然无法判断正确选项。如:Jane,Jone,John等。
6.英、美英语的语音差异使学生茫然。
元音: 英 美
(附图 {图})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钳工技能水平
钳工技能训练是钳工实习教学的关键,本文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讲解、给学生示范操作、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的钳工技能水平的目的..
作 者:李常利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64400 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 英文刊名: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 关键词:钳工 技能水平 方法 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
英语阅读技能,指的是大脑综合调动平日积累的英语单词,语法等知识,适当地结合必要的技巧,通过对某些英语语段的阅读和理解,既快又准地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它既对阅读的速度提出了要求,又对理解的程度提出了要求;换言之,它既考察阅读者在一定时段内阅读的“量”,又考察阅读的“质”.在阅读技能的构成中,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准确性一样重要.
作 者:张璇 作者单位: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011;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00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浅谈如何提高学生钳工技能的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制约学生钳工技能提高的三大障碍,以生动的例子和严谨的逻辑分析了这三大障碍与学生技能提高的关系,对实习教师指导学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钳工障碍提高
钳工专业是职业技术学校中非常普遍的一个专业,是机械制造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专业。随着制造业的大发展,社会对钳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技工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实习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因势利导,及时分析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原因,尤其是在以下三个方面找原因,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不断提高钳工操作技能。
一操作姿势不标准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第一个障碍
在练习钳工的初级阶段,学生对钳工的操作动作能较快掌握,但在动作的到位程度和协调上总是与标准差一点距离。当然,让学生的操作动作达到完美的程度是很难的,但正是这种动作的微小变化,成为学生的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时不能再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要使技能有更大的提高,就必须让学生克服自身的障碍,在动作上追求完美。我们知道在机械加工中,机床自身的装配精度、运动精度会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机床的微小振动或位置精度的微小变动都会造成加工精度下降,甚至出现废品。因此,在钳工操作中,实习指导教师要像在机械加工中控制机床的运动精度那样来要求学生的动作,实现动作的标准化和自动化,使每一个动作做到有理、有数、有度。
二不能按照最佳加工工艺加工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另一障碍
当学生分析工件的加工图纸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考虑方法,最后制订的加工工艺会有很大的差距,而按不同的工艺加工出的工件质量是不同的。
最佳工艺过程只有一个,只有按最佳工艺加工的工件才能保证各项精度质量要求。何谓最佳工艺呢?最佳工艺就是工件的最佳加工顺序,即在全面理解图纸的要求下,正确选择加工基准(有时加工基准与设计基准不一致),然后确定各加工面的关系,并通过尺寸换算,保证各项加工误差在要求之内。工艺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生产经验,尤其要用到误差分析、尺寸链计算、加工基准的选择等知识。因此,工艺分析实质上是一个加工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是工件在人脑中的预加工过程,它的每一步都要受到工件整体精度要求的制约,能使所有精度都得到保证的工艺就是最佳工艺。如有的工件需要一次把所有的加工线都划出来后再加工,有的工件需要划一次线加工一部分,然后再画线,再加工。工件不一样,要求不一样,工艺也就不一样。有时可能会因一步之差而造成加工困难,甚至出现废品。这好比人穿衣打扮,先穿内衣,再穿外衣,最后梳头戴帽子,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最佳过程。有些学生钳工水平较高,但是因为工艺分析不对,没有按最佳工艺加工,致使工件质量难以保证,这就影响了学生钳工技能的进一步提高,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急躁、厌练的情绪。因此,实习教师在指导学生钳工实习时,一定要加大工艺分析的练习力度,多出一些工件加工图让学生分析,然后与最佳方案对比,找出差距,逐步提高,在练习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钳工技能水平。
三不能正确对待水平停滞的状况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第三个障碍
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迂回曲折、波浪式前进的`。因此,在钳工技能训练中出现停滞不前,甚至越练越倒退的现象是正常的,它预示着更大的进步就在前面,即出现质的飞跃。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会有许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因素如学生的身体状况、工具、实习环境等,主观因素如学生练习的精神状态、思维意识水平等。练习的初期是钳工技能的低级阶段,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阶段,这些因素的影响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较快。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技能达到了一定水平,即到了高级阶段,这些因素的制约作用就越来越突出,影响了学生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正确看待技能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是学生进一步提高技能的前提,实习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分析这种状况,让学生树立起渡过这一阶段的信心和决心,提高练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提高技能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总之,学生的技能提高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实习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练习的每一个阶段,及时分析学生的状态和不利因素,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为学生将来在社会中提高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 探索的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