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山的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起名字真的很难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挂山的散文(共含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起名字真的很难”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挂山的散文

篇1:挂山散文

挂山散文

大年初一,吃过早饭,父亲象往常一样,备好酒菜香烛准备去挂山。挂山是亲人给故去的祖先扫墓上坟,这是乡下的习俗,一般在过小年前后,亲人会上山将祖坟拔草修葺、掊上新土。初一这天,备上鱼、肉、酒、纸钱、香烛、爆竹,由家里的男主人带队到祖先的坟上祭拜祈福。

多年来,挂山是父亲大年初一的头等大事。尽管他老人家年事已高,腿脚也有些不灵便,但挂山这事,他都是亲历亲为。看父亲备好了祭品准备出门,我说:“爸,今年挂山,您就别去了,八十岁的人,不去挂山,老公老祖不会怪你的。”父亲迟疑了一下,笑笑说:“好吧!那你就一个人去吧。”随即,他从提篮里取出香烛纸钱,分成十余份,一堆一堆扎好。这个细微的动作刺痛了我,看来,父亲对我小时候那次单独挂山还心存介怀。

小时候,父亲带我去挂山,总有些不情愿。一来山路难走,摔倒、被棘刺划伤是常有的事。二来,总以为父亲那一套太迷信了!那时候,为让我陪他一起去挂山,父亲常常会以买花炮给我玩为诱饵。所以,那时候虽然不知道挂山究竟有什么用处,但挂完山回来,我的口袋里就会多一些花炮,有的是挂山没有放燃的鞭炮,有的则是父亲特意买给我玩的花炮。一把一把的,惹得邻居家的小孩眼红耳热,我的心里也乐滋滋的。

父亲挂山很虔诚,每到一座坟前,他就会摆上酒菜、点上香烛、放一挂响亮的爆竹,然后在坟前作揖,行跪拜礼,说一些保佑平安之类的话。每一座祖坟都要去祭拜,而且一个程式都不曾省略。父亲口中常常念念有词,像是自语,又像是和先人对话,虽然没有谁来应答,但他的一举一动很有仪式感,每祭拜一次,就像是招待久别重逢的客人。记得一次,由于下雨路滑,我不小心把祭祀的筷子弄丢了,父亲寻了半天没找到,于是,就用柴刀砍了两根树枝,削了一双崭新的筷子摆上。然后,一再在坟前诉明,说:“这是小孩不懂事,希望老公老祖不要见怪。”

在我十多岁的时候,那年,父亲得了一场重病,不能出门,过年挂山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我的身上。虽然父亲一再交待要对每一座祖坟上祭拜。但在执行中,我只选择了离家近的几冢祖坟摆上酒菜,燃上香烛,作古正经地拜了,离家远一点,山路难走的地方,我就没有去了。我想,反正又没有谁看见,不去没关系的。不到半晌工夫,我把剩余的`鞭炮玩完,就提着篮子往家走。父亲看我回来这么早就问:“这么快就回来了,是不是炭山排上、燕子塘这些地方就没去了”。一开始我不承认,撒谎说,“去了呀!”父亲瞪着眼睛,吼道:“你这是哄鬼呀!去了你会有这么快就回来咯!明明我听到鞭炮声是一个方向。炭山排上、燕子塘那边,我根本没听到鞭炮响。”见父亲识破了我的谎言,我也只得从实招了。那年初一,父亲没有赏我的红包,却赏了我一个响亮的巴掌。

父亲把装好酒菜贡品的篮子递给我。我接过提篮出了门,“挂山”的路很曲折,许多地方已经找不到路了,我沿着山间小径曲折而行,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爬行。山坡上零星开各种不知名的小花,透着春天的气息。

算起来,我家祖坟有数十冢,分布在我家周围的山岭中,根据祖上的习俗,祖坟一律不能用水泥硬化,只能掊上自然土,祖坟离谁家近就由谁来打理。由于伯伯和叔叔都已过世,所以,打理祖坟的任务就落到了父亲的头上。虽不是在深山老林,但山里草木茂盛,人迹罕至,很多地方已找不到路,要修葺整理好这些祖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听说年前父亲花了三天时间,才把这十几座祖坟修葺一新,并掊上新鲜的黄土。虽然许多祖坟没有墓碑,但凭着多年跟随父亲一起挂山的经历,我对每一座祖坟主人的身份熟悉于心。

穿过一片竹林,爬过一个小山丘,我来到了祖父的坟前。祖父的坟依山而建,临水而居。坟前的池塘里残荷点点,像一幅水墨山水画。我摆上酒菜,点上香烛,行了跪拜礼,放了一挂长长的爆竹。烛火如英灵的目光,不断摇曳着温情的光影;香烟袅袅上升,也似生者的哀思在飘荡。这让萧条凄寂的墓地,终于有了些人间烟火的味道。爆竹声响起,即就意味着一座坟墓的祭扫完毕。随后,收起祭品,检查香烛的烟火,确认无碍,便动身前往下一座祖坟祭拜。

挂山归来,使我想起蘧伯玉“不以暗昧废礼”的故事。春秋时候,有一天卫国国君卫灵公正与夫人夜坐闲聊,忽然听到宫外车声辚辚,车行到宫殿门前的宫阙,声音就戛然而止,过了一会儿,才又有辚辚车声。灵公问夫人:“你能猜出门外乘车而过的是谁吗?”夫人回答:“这一定是蘧伯玉。”夫人说,按照礼的规定,经过君王之门应该下车,见到国君使用的路马应凭轼行礼,这是为了多方面显示尊敬之心。忠臣和孝子,从不因天色明亮就张扬节操,也从不因天色昏暗就败坏品行。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这时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他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他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是呀!“不以暗昧废礼”、“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挂山是怀念先祖,寄托思念、感恩尽孝的一种表达。而如我,挂山更是人生的重要课堂,它能让我时常温习父亲赏我一巴掌后面的深意,让我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能慎独言行。能安于清贫,独守内心那片静土。

篇2:山啊山散文

山啊山散文

地球上大概山是最高最大的了。我曾经在一座大山的半腰感受过大山带给我的惊恐,那决不是用雄伟二字能够概括的。它像一只巨大的怪兽横卧在大地上,伟岸而又霸道,连绵无际。那一刻我只感到这世界除了大山,什么都不存在。它太高太大了,看不见潺潺的流水,也没有烂漫的山花点缀,或是习习小风相吹,它伟岸的身躯苍翠而又苍茫,线条毫无媚俗的自然伸展,有一种随心所欲遮天蔽日的霸气,形成逼人的气势。宽大的身躯不时发出低沉的嚎声,仿佛亿万年前造物时的余痛仍在心里徘徊,带给人一种惊栗。移目处,夕阳朗照,群山绵延,把城乡隔绝得毫无踪影。惊骇使我来不及体验,逃似的循山而下。

在山脚,看见远处的.村庄和近处的农田,我才惊魂甫定。回望大山,泰然自若,神色庄重,在夕阳的余辉里显得神秘而又宽厚。夜宿小村,一种从未有的静谧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山的神秘。小村只有几户人家,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不善谈吐,却十分好客。房屋是木质结构,垒以土砖,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却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周围的田舍、小溪、树木,都有一种大山的自然的形态,很少人力的痕迹。仿佛这里除了木质的东西和大地的本色,少有现代五花八门的杂物,唯一让我感觉时代的是发着弱光的电灯。也许大山的缘故,这里天黑得很早,昏黄的暮色里,早早地静寂了,除了一种原始的自然之音外,没有一点多余的杂音,让人如处世外。这是一个有着新月的夜晚,因为大山的缘故,只能看到半个天空。大山像一面巨大的屏障,黑黝黝地占了天空的另一半,却使这里感觉到十分温暖和安全,仿佛大山有着天然的庇护,风吹雨打都变得十分轻柔。夜深时更加地寂静,仿如无人,从山的方向不时传来一种神秘的声音,好像一种巨大的被压迫的能量在缓慢的释放,初时确实让人惊吓,有如巨兽低低的怒吼,但它终究只是一种自诉似的哀叹,总隔着一段距离让人感到最后的安全。

天亮离去时,我再一次回望那曾让我感到过害怕而又安全的大山,在晨曦中安详从容,昂首挺胸显得生机勃勃。山脚下的一片片田园滋润肥沃,露出的大地少有嶙峋的怪石,土壤光洁鲜亮,黄中带黑,一条小溪从山边逶迤而来,在田园间穿行,站立的树木自有一种傲而不踞的气势。这一切都在大山蔽障下显得偏僻而又如画。如果不是在山的半腰曾感受过的山的威力,我定会认为这不失为世外桃园了。

很多年过去了,可奇怪的是我常常会想起那山,这次经历使我对山有了深刻的印像原来让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多是怪石奇峰,流水潺潺,让好奇的人们满足一下不谙平淡的心眼,而真正的山是要用心去体会的,它满足的决不是好奇。

篇3:秋游挂榜山的作文

秋游挂榜山的作文

秋天,是一个快乐、丰收的季节。我和同学们像小鸟一样,在这样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季节里,挂榜山公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一走出去,只见花坛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菊花一下扑入我们的眼帘。它们有的婀娜多姿,有的亭亭玉立。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粉的`若霞,那诱人的香味引来了无数只美丽的小蝴蝶,它们愉快地在花丛中飞舞、忙碌。

来到了挂榜山,迎面扑来一股幽香醉人的黄桷兰的香味。原来,黄桷兰已盛开多时,只有树尖上还挂着几株开得正繁的黄桷兰,拾起地上散落的花瓣闻一闻,还留有淡淡的余香,让人沉醉在秋的气息里。

走着走着,我们又来到了枫树林,那红艳艳的枫叶如火在燃烧一般。仔细一瞧,那枫叶的形状如小娃娃的小手一般,好像也是在勇敢的和秋天争艳。这一片火红真成了挂榜山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了,忘了告诉你一个秘密,秋天的树林里还有很多“蝴蝶”的,不信?那就请你瞧瞧那上下翻飞的落叶,好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渐渐变黄。

快瞧!那青翠的柳树姑娘也想赶紧的抓着秋天的脚步,正对着小池塘梳理着她那又细又长的“头发”,一阵微风拂过,柳条随风飘动,景致又是一番别样的美丽。

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样生机勃勃,夏天那样百花争艳,冬天那样冰天雪地。但秋天却是那么的繁荣、深重。

篇4:心情随笔日志散文:牵 挂

全国助残日的前一天,我接到了一个电话 :“喂 ,你是公益车吗 ?”我爽快的回答:“是 !“电话那头说:“我要去医院打针,能接送我一下吗?”我一听,毫不犹豫的满口答应。

也许不知情的朋友会不解的问:你一个身体不便的残疾人,为什么还要去做公益事业呢?

大家有所不知,说起来,这要从的正月十七日开始说起,这一天对我来说可以说是黑暗的,是我生命中的一大灾难。突如其来的车祸从天而降,让身体健壮的我面对了残酷的现实:左腿膝关节以上25公分以下截肢,右腿膝关节受伤后交叉韧带断裂,右脚掌去掉了一半,剩下两个小趾头。住院两年,11次手术才包住生命。由此,假肢替代了健壮的左腿,拐杖成为了走路的一部分 。即使身体这样残缺,我还是从心底由衷的感恩社会、感恩所有的好人。是他们,在我住院期间、得到了众多爱心人士的倾情帮助 。尤其是在最后两次手术时,债台高筑的家中再也拿不出钱来治疗。得知实情的许多好心人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手,给予了无私的帮助 。其中有一部分人是素昧平生的 ,根本连名姓都不知道。常言道: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何况这救命之恩呢?我又该怎么去报答这些恩人呢 ?

当我流露出欲回报社会的心思时,熟悉我的朋友说。你原来就喜欢玩车 ,何况不利用一技之长,搞一个公益车而服务社会呢?经朋友一提醒,我立即来了情绪。于是 在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下,我的学雷锋公益车便有模有样的出现在了火车站前、医院门口,无偿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和病人。有时忙不过来,就找朋友帮忙 。用这种方式来报答救助我的好心人、把别人给我的爱用这种接力的方式传递下去。

后来知道,他姓郝,现年36岁,是一个得了软骨瘤疾病的二级残疾人,需要到医院打针来抑制软骨瘤的增长和止痛 。我借五一节高速公路免费的时机,驱车170多公里,来到了沂源县东里镇东长旺村小郝的家中 ,详细得知他从8岁开始得了这种病症,每月要一至两次到医院打针,我看到,他的家庭可谓一贫如洗。心头一酸,当即掏出了一千块钱给他。

后来,我盘算着:开车从张店到他家,然后再去医院,来来回回接近400公里,光耗油费就差不多300元,还不如每月给他200元,让他打车去更合算。他来回只需要30块钱,还能余下170元做医疗费。我和他一商量,他也点头同意了我的建议。接下来, 我顺理成章,每月给他发200元红包。 到了11月份天冷了我想他在山里面咋过冬啊, 原来不认识也不会挂念,现在认识了就放不下了。他们住的房子是那种山里面全石头垒起来的、从里面就能看到外面的光线,透风撒气,窗子是木梁的,中间有一块玻璃、四周是用报纸糊的,又没有钱买煤取暖,于是我就从网上捐了千多元,我给他凑齐3000元,又给他买了羽绒服、羽绒被给他送了过去。

临走的时候他母亲和他姥姥出来送我,给我搬了一箱苹果非要送给我,姥姥已经87岁了, 还是那种小脚,和我母亲一样的年龄,说啥我也不肯收,并说卖了钱给孩子填补一下,孩子需要钱 ,这时候我就把车门和车窗都锁起来了,不让她们把苹果放到车上,他姥姥这时候一下就跪在我的车的前面了,我坐在车上只看得到老人家的一个头, 我顿时就泪喷(我现在写到这里泪水还在模糊着我的双眼),我有何德何能让一个和我母亲一样大的老人跪在我面前,我本身也是残疾人就是下车去也扶不起老人来,我只好把后备箱打开,让他母亲把这箱陈颠颠的苹果放进后备箱,再去把老人扶起来,我这才一边哭一边开着车回到张店。我把这箱苹果带回来已经不是一箱苹果了,他是一张张的笑脸,是一颗颗火红的心,更是他们全家的希望。

天又冷了,勾起了我对他们的深深挂念。

文/杜荣辉

东方散文杂志

篇5:月挂无题的散文

暮潇潇,月打幽窗,人初静!秋瑟瑟,风驻梧桐,叶疏映!孤灯影残,月满盈,欲把酒,唇边落空门!轻缕展帘,膺纠结,梦归冷,眉宇坠心头!奈何!夜照人,久难眠,也罢,独下西楼!怎的.?月未漾,心彷徨,一声哀叹,孤踱径履!习风不语,树影婆娑,月转乌篷,未参透半曲离殇!叶落无声,莺点空灵,羽扫枝头,更道出多少无奈!路已斑驳,灯也泛黄,散不尽古道偏偏柔弱!园凋木浅,墙微剥落,记不得那日初透模样!寂寥心懒,人在漂泊,忽忆你故里红袖含香!

黎晨旧梦,历历辗转!四下冉约愀然,只因夜太漫,勾不尽万缕惆怅!猛回首,貌似你挑灯浅笑,而奢望!自寥落,回身把箫调唱!寄一曲,纵然曲折人散,曾与共!孰是非,归结人愿,嘘嗟叹,又是寻常!

思转年华,问青春稍纵?如若流砂一指,天抚砂,而人憔悴!归盼流水,问情为何物?叶落浮生,停不住,却是一世凄离!倚树而坐,再望月,心更茫!转下里,眸落墙角,似有颓圮,折影微靠!析闻远方,怎不有琴声?又撩睛,空走天马,也不见烟火!八月十五夜,清秋锁静!冷!或许,甚晚!不过,难得!

只好默然空数!风再续,情依旧,心渐如止水!恍惚明白,我更喜安静!世间太过繁华,空门太过冷落!唯午夜之静谧,予我些许安慰!人生如梦,不过匆匆来去!花开世界,妩媚不过一阵!叶下菩提,知秋不过恨晚!青春太过奢华,老迈几近黄昏!月因阴晴而圆缺,人因聚散而悲欢!而月本圆,浮云不过虚设!但人本不圆,何必因残缺而限制美丽!只因年青虚浮!

起身而立,思转肠!再望天,厌倦!回窝……

篇6:高榜山·挂榜阁作文550字

阳台上,远远眺望,在一堆城市森林和层层晨雾背后,隐约可见惠州有名的高榜山。高榜山上,除了直插云霄的电视转播塔,便是挂榜阁了。

老爸说,周日有时间,一定要带我去爬高榜山,看那山上的挂榜阁。

周日说到就到,我们打了车,向高榜山前进。看起来不远,打车也不远,20分钟车程就到了。

作为国家级城市森林公园的高榜山,名不虚传。保护良好的.植被,参天的大树,空气那叫一个清新。路旁的小木屋,卖着各种零食饮料,一瓶小小的农夫山泉就卖4元,长见识了。

二百来米高的山,我们爬呀爬,身上不停冒汗。当我爬到挂榜阁,欢呼一声:“到了!”速度还可以,花了二十多分钟。肚子有些饿了,看到身边小店有鱼蛋买,小小一碗鱼蛋共8枚,10元,有些小贵。无所谓了!我饿!我馋!

手里捧着热乎乎的鱼蛋,身上晒着热辣辣的太阳,我又冒汗了,连忙躲到阴凉处。老爸呢,叫他尝尝鱼蛋他不要,像个记者这里走走,那里看看。

进入挂榜阁,二楼迎面就是浑身金黄的孔子像,据说是从山东请来还开过光的木雕。往右,是按比例缩小的山东曲阜孔庙,很精致,如果上了色,感觉下一秒就会有小人开门从里头走出来一样。往左,是刻满了《论语》的文字木雕和《论语》故事的人物木雕。看落款,好像是同一个人捐赠的,应该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老板。

高榜山,挂榜阁,都和科举考试有关吧。

我蹭蹭蹭一直爬上顶层,真是观景的好地方,远远近近,有山,有湖,有城,脚下有游人。

篇7:山外山散文

山外山散文

山生山,海生海。山能撑破天,海能淹没山。浪花推着浪花,鱼虾挤着鱼虾。

“哗”海面上一颗黑色头颅破水而出,露出那黑黝黝却不失灵气的五官。

“哈哈哈……我又捞到一颗啦。”白色光芒在太阳底下格外的耀眼,渔家之女小渔将那刚刚捞到的珍珠收入怀中。

“山连着山哟,海生着海哟,我与鱼儿相嬉戏,青山海水欢乐笑哟!青山海水欢乐笑哟……”赤着脚在乱石堆中一跳一跃的,但偶尔会站在石堆上对着山的山的外面遥望着。

“你每天都是那么开心吗?”倏忽低沉的磁音响在这山与海之间。

“怎么了,你不开心吗?”渔家女眨巴着琉璃般的眼睛看着这个两天前的不速之客。他长的很好看,瘦削的下巴,狐狸般的眼睛,白皙的皮肤。想到这儿,小渔摸了摸自己的脸颊,不觉叹了口气。

“怎么了,刚刚还挺开心的,现在怎么唉声叹气的?”青年看着她,这个渔家女经过日晒海风的吹打皮肤变得黑黝黝的。但她的五官很是精致,特别是她那双琉璃璀璨的眼瞳,洋溢着天真无邪的味道。

“没事儿,就是在想你怎么生的那么好看,皮肤那么白。”小渔从怀中掏出刚捞起不久的珍珠。

“呐,这颗珍珠送给你,算做见面礼。”

“哈,谢谢你的珍珠,不过我现在肚子饿了。”青年伸手接过来,慵懒的眯着狐狸眼。

“行,你等着……”小渔二话不说的窜入大海。

“喂,等我的肚子填饱了,我让你的皮肤变得比珍珠还珍珠般的白。”青年对着跃入海中的小渔打了个响指。

待小渔折回身时,全身湿嗒,左右手各自提着一条大鱼在青年脸前晃动着。

“你说的是真的,你能够让我皮肤变得比珍珠还要白?。”璀璨的眼睛透出几分调皮。

青年挑了下眉,吹了声口哨,没有回答,而是看着她手中的鱼。“你不会是想让我吃生鱼片吧?”

“嘿,有这个打算。”小渔眨了眨眼,吓得青年惨白了脸。

“哈哈哈,开玩笑的啦,瞧把你吓得。”小渔转身,提着那两条鱼在沙间,乱石中蹦跳着。

“哟喂,回家咯!”清脆的声音敲击在青年的心头上。

“喂,你别走,你还没喂我的肚子呐!青年紧追而上。

“哟……山连着山哟,海生着海哟,我与鱼儿相嬉戏,青山海水欢乐笑哟!青山海水欢乐笑哟……”清脆的声音唱着悠长的歌曲。欢乐的笑声抹去尘世的烦恼。

青年一路跟随,静静的听她唱着。直到她停下,他也停下。

“你就住在这个地方?”青年张大了嘴,伸出指尖指了指以石头砌起来的石洞。

“很奇怪吗?”小渔用石头升起一抹火,将鱼架在石缝上熟练的翻烤着鱼。

“像我们这些渔家女除了在石洞里安家还能在哪里?要是在茅草屋里安下了家,还不被随时要来的狂风给吹倒。”说这些话的时候,她的声音渐渐轻下去。

“你们?”青年听到这里已奈不住好奇心。“这海上除了你,难道还有其她人?”

小渔轻轻皱了皱眉感伤道:“这里除了我,其她人都到山的.山的那一边去了!”说完,小渔抬头,眸光遥远的望向远方。

“那你为什么不跟着走呐?”青年追问着。

“行了,吃你的鱼吧!”小渔突然将烤熟了的鱼塞入他的嘴巴。

“喂,你从哪里来的?”一双琉璃般的黑瞳一直好奇的眨巴着。

“我从山外山而来。”

“山外山是什么样的呐?”

“山外山是个很神奇的地方!”

“那海那么大,你是怎么来的呢?”

“看见我之前的那艘船了吗?我就是乘着它而来的。”

这一天,他们就在谈话中度过,直到眼皮越来越沉,进入梦乡。

“山连着山哟,海生着海哟,我与鱼儿相嬉戏,青山海水欢乐笑哟!青山海水欢乐笑哟……”第二天打早,小渔就唱响了这首自编的歌曲。

“你能不能消停会儿,大清早的唱什么歌?”青年怒气冲冲的坐起身,伸了伸酸痛的身。这该死的硬石板,咯了他一晚上了。

“怎么了,我唱我的歌,你睡你的觉,碍着你什么了。”小渔亦不服软的撅着嘴。

“你……”青年无奈的看着她,摇了摇头。然而小渔却动了动她璀璨的瞳眸,突然凑到青年的鼻端前。

“喂,你说过要把我的皮肤变得比珍珠还要白的,不会忘了吧?”

“噗……”青年忍不住笑出声来。“好啊,跟我走,我就让你的皮肤比珍珠还要白。”

“去哪儿?”小渔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青年。

“去山外山。”青年认真的看着她。

“不去不去……”小渔想也不想的拒绝走出石洞外。但她没有走的太远,只是站在离石洞十步遥对着旁边的一石碑怔怔出神。

“这就是你不肯离开的原因吧!”青年跟着走出来,与她并肩站着。

“是啊,我得守护着我妈妈!”璀璨的眼瞳暗了暗,一股酸涩的情感填满了心底。

“跟我走,我不单让你的皮肤变的比珍珠还要珍珠,还会让你的妈妈得到好的安息处。”青年将双手搭在她的肩膀上,一脸认真。

“山连着山哟,海生着海哟,我与鱼儿相嬉戏,青山海水欢乐笑哟!青山海水欢乐笑哟……”小渔最后一次的哼着这首歌,跟随着青年踏上轮船。

“山外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到了你就知道了!”

“到了山外山,你真的能够让我变得和你一样漂亮?”

“当然……”

“那你为什么要来我这里啊?”

“我误打误撞来的……”

山生山,海生海。山能撑破天,海能淹没山。浪花推着浪花,鱼虾挤着鱼虾。而那最后的一抹夕阳沉在了这山海之间,给人留下了美丽的遐想。

篇8:山神庙散文

山神庙散文

安静的夜空中没有一颗星星,连清风都有些欠奉。这是一个安静的秋夜,中秋即将来临的季节,漠然的岁月让气氛有些萧条,怪异。

可能明月也看不惯这世间的冷漠,月光有些清冷,偶尔天空会闪出一抹亮色,也不知道是不是远方的灯火。可追逐在尘世间的人,为了衣食住行或者说身份地位拼搏着,谁又会在意这些呢?

山顶的是一座庙宇,记得当初恢复重建它的是村子里的先生,一种类似巫师的祭祀主持人。还记得是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顽童,跟随父亲参加了开庙仪式,场面极其热闹,上千人参加的盛会。

到处都是人影,大鼓唢呐声不绝于耳,当时我很好奇唢呐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但被父亲告之,不可以碰那些东西,说我年纪尚小,没有资格,成年后才可以碰。

本来是想要进入庙宇参拜山神的,但被父亲拒绝,我也不敢一个人去看。小时候的教育告诉我,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能轻渎的。我也很相信,做事错了一定会有惩罚,除非自己改过自新。对于庙宇,一直有一种敬畏感,相信当初很多人都有过。

庙宇的建立资金来自于大家的捐款和义务劳动,那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去,但我知道我们该去。听说神像是当年民国时期雕刻的木头神像,后来文革时期被拆了庙宇,神像被虔诚的人藏了起来,到千禧年才恢复重建。

我无法评论那段过去的对错,但我知道,山神庙代表了太多的东西。四川多山,也敬山,祖祖辈辈都依山而存,靠山吃山,时至今日,大多都还依然保留着破土敬山神土地的传统,虽然在当今社会的冲击下已经体无完肤。但我觉得,对自然存在一定的敬畏依然是正确的。

小时候,每天的晚上我都会坐在老屋的旁边,静静地看着不远处庙宇透出的灯火,听父亲说是油灯在神案上闪烁。庙前有一根十多米的柱子,上面挂着竹笼的`宫灯,外面用油纸黏贴着。灯光不是很亮,但一直都没有灭,就像敬祖宗鬼神的传统,一直在。

那时候我会想,山神会保佑我们风调雨顺么?土地爷会保佑我们平安健康么?长辈告诉我们,能,只要你相信。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一份祈祷,一份祝愿,一种精神传承。

后来,慢慢地长大,去县城里念书。后来,再去更远的世界,看到一片片红灯绿酒,我几乎忘却了故乡的山神庙,以及那一直亮着的温暖的宫灯。在如今的唯物世界中,很难得看到虔诚信仰的人,即便是有,却少了那么一份温暖,一份乡土味道,没有了祖宗留下的传统。

当挖掘机和开山机轰轰作响的时候,我们心里没有了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忘却了这是天地给予我们的恩赐。忘了太多,传统没有了,礼仪没有了,尊敬没有了,文化没有了。大多数人把基督教堂当成心灵寄托,把上帝当成高于一切的存在。他们眼里,我知道,已经没有了天地君亲师,没有了炎黄子孙身在华夏的骄傲,忘记了祖宗先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璀璨的文明。

记得长辈们一直给我说:我们不信他什么上帝,也不用信那帮子不作为的秃驴,照样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但我应该记得,天地君亲师应该记得,人无祖宗根从何来?要记得对自然有一份敬畏,要知道,那些天地给予的一切都本来不属于自己,那是一种恩赐。

当今更多的哈韩,哈日,哈美的人,有时候我很想问问他们,你的祖宗呢?很想问问那些和尚吃的用的是谁给的,生他养他的是什么人?那些基督徒有没有父母祖先?有人说我是偏激的,我知道,但我更痛心这个没有了传统的民族。我看见阿拉伯人在国际上穿着自己的服装而不是西装,我突然打心里敬佩,至少人家记得祖宗,记得传统。我不知道源自日本学生的中山装能不能装下羞耻,也不知道一件旗袍是不是可以承担华夏五千年的传承。有时候,心有戚戚。

那年在西藏看到那些虔诚的苦行者,我突然明白只要有人坚持就会灭不了传承,哪怕人很少很少。

回到故乡的我,去曾经的山神庙祭拜,三层的飞檐已经消失,连庙宇前的柱子都被人偷走。曾经我敬畏的神像被风雨侵蚀,神台上还有不知道谁顺手丢下的烟头。我有些迷茫,短短十多年的时光,一切都变了模样。

当年的老一辈的人都大多离去,留下的也力不从心。我们现在的人却忘了在自己家的厅堂里挂一副字,上书:天地君亲师。

我问那些老人怎么看待这件事,老人总是一边摇头一边痛心疾首的说:“你们这些娃子,走得远了都不知道自个儿家在哪里了,看得多了,就看不起我们这些个老泥腿子。但祖宗不能丢啊!有些东西,没了就找不回来了,别最后忘记了自个儿姓啥。至于神仙鬼怪嘛!我们也谈不上多虔诚,但得记着,敬着,人在做,天会看见的!”

我不知道我最后是用什么样的心情离开的,但我知道,那破败的山神庙和童年的纯净却再也没有了

临走时,朋友说:“我们一起去庙子那里野炊呗?”我婉言拒绝……

我走了,但我知道,我的血脉里还有着山里人的记忆,大山的烙印一直不变……

访山散文

山遇散文

山之魂散文

山趣心情散文

荆山的散文

胡山游记散文

山之子优美散文

山的诱惑的散文

五峰山游记散文

樊山的散文

挂山的散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挂山的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