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髻山印象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土豆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丫髻山印象散文(共含10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土豆鼠”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丫髻山印象散文

篇1:丫髻山印象散文

丫髻山印象散文

秋分已过,天气渐渐凉爽起来,正是户外运动的好时节。周末的一天,几个人相约去登丫髻山。虽是本地人,却连山名也没听过。对一些不熟悉的地名、山名,我往往会产生遐想,无非就是顾名思义。从这山的名字来看,难道山如丫头的发髻?那一定很美吧。

我们驱车行驶在句茅大道上,两旁的紫薇盛开,不停地点头笑迎。经过茅山脚下,径直进入了瓦屋山有机农业圈。园区内植被茂盛,空气异常新鲜,仿佛进入了大氧吧,有远离烟火红尘之感。道路曲曲折折、高高低低,不久就进入了磨盘山区。我们被路旁两块石碑吸引了,停车观看,这里叫苏家大凹,是新四军在茅山地区抗战时的遗址。一处是修理枪械设备的“修械所”;一处是医治重伤员的“竹林医院”。这使我猛然想起附近有一远近闻名的老人山祖传骨科世家――程氏骨科,至今已传到第六代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位叫程功明的人,从湖北落户到此。抗战时期,他冒着“通匪”的危险,用自制的膏药,义无反顾地在家或在这“竹林医院”,救治新四军伤员。踏上这片英雄的土地,使登山又多了份敬重之情。

为了多爬几座山,也是为了增加点强度,我们没有直接上丫髻山,而是先登狗爬山。这山名也挺有趣,十分形象。意思是说上山时,要手脚并用,像“狗爬”一样,形容山势较陡。一行中有人从此山爬过一次,但记忆有点模糊,只好凭着感觉前行。在一处系有红丝带的位置,我们开始上山。杉林密密,荆棘丛丛,几乎看不到路迹,只能摸索着,一步步向山顶方向小心前进。因为处在山的北面,没有风,不多时,已汗流浃背。越往上越觉得线路不对,到这份上,只能硬着头皮艰难挺进。这带有探路意味的登山,更富有挑战性,对老户外人来说,觉得带劲,可我就感到吃力了。林间也能看看风景,只见一株藤蔓爬上树干,藤的柔与树的坚在缠绵,你会被眼前的静美所折服。秋已来,不管未来如何,至少曾经拥有,曾经美丽。

终于到了山顶,秋风阵阵,汗水很快就干了,忽然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林间一条窄窄的野道上,已铺满了黄黄的落叶,立刻渲染了整个山林。也许是上山的人少,叶厚厚的,走上去软软的,轻轻踏过,或用力迈步,都会低吟浅唱,发出沙沙声响。拣一片黄叶,看看叶脉,闻闻叶味,轻轻捻碎,从指间滑下。叶从春的芽,经过夏的盛,到秋的落,岁月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流逝。在片片落叶中会发现球状带刺的果实,有的'已咧开了嘴,露出了板栗。不禁想起,这里原来盛产板栗,而且多为野生,是有名的板栗之乡,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

过了狗爬山,就到青龙岗。这岗比较平缓,横亘在狗爬山与丫髻山之间。空气中忽然飘来了桂香,幽幽的、淡淡的,即便使劲吸,也只是丝丝的。四处寻找,不见桂影。此时,“四无人声,声在树间”。几声鸟鸣,划破了山的寂静,空灵悠扬,仿佛又回到了春天,回味那“鸟语花香”般的感觉。过了青龙岗,路宽了许多。原来,从溧阳方向登山者并入此道,一路上还真遇到不少人。稍作休整后,我们向丫髻山进发。用时不多,就登上了山顶。以为大功告成,其实才登上第一座山峰,因为丫髻山是由双峰组成。此山属茅山山脉,但主峰海拔410多米,明显高于茅山,是句容南部的第一高山。“山名何事唤丫头,不解迎人不解羞”。因远看双峰并耸,若女子双髻,故得名丫髻山,古称丫头山。远远望去,还有一座更高的山峰,这就是她的主峰。只见她“容光尽有诸般秀,根骨浑无一点柔”。螺髻盘旋,含情脉脉,娇羞不语。经过“鲫鱼背”,两旁棵棵劲松印刻着岁月的沧桑,即便再老,也在相互守望。山势险要,有一段需要借助绳索,好在早有绳索系好,抓住它攀援而上,直达顶峰。山顶不大,相对平坦,有块巨石,可以依石而坐,也可以随处转转。极目远眺,山峦起伏,天空高远,几丝云挂在天际。近观树叶,已深深浅浅,斑斑驳驳。秋风阵阵,拂去了树叶,拂去了尘埃,拂去了豆蔻相思,即使叶落成空,依然风姿绰约,越发成熟丰韵。

我们沿原路返回,在“鲫鱼背”处,改道下山。山腰处是竹林,新竹已长成,明显高于旧枝,沐浴在秋阳下,尽展挺拔身姿。透过竹林的秋光显得清浅,在这片竹海中,可依偎竹、可摇曳竹、可攀爬竹、可拥抱竹……随性玩耍,各有妙趣。

穿过竹林,就到了在山中穿行的公路。前面是一观景台,两座亭台从数十米之深的山谷中拔地而起,气势非凡,览尽了山里的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亭是用来赏景的,但连同这亭,也成了最美的景致。通过栈桥,来到亭下,群山环抱,满眼苍翠,松涛阵阵,山涧汩汩。远处丫髻山的两座峰耸立,山色青青,秀而不媚,静如女子,几朵闲云散落。正如古人所描绘:“坤灵间气孕兹山,不肯无媒嫁世间。两髻青青常不改,白云千古共幽闲”。

公路依山的一边是翠竹,另一边就是山谷,栽植了许多行道树。最诱人的就是桂花了,在空气中弥漫,比山上的要浓一些,淡雅芬芳,香气迷人,沁人心脾。秋已把栾树打扮得五彩缤纷,叶是绿的,有的已开始泛色,花是黄的,果是紫红的,一阵风儿吹过,落下一地金黄,煞是好看。真可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路旁,几户人家被葱茏的树木掩映,白鹅浮在绿水上,悠然自得。此时,一片黄叶飘落眼前,使我浮想联翩:秋叶归根,无怨无悔,叶带着感恩的心;这一方青山绿水浸染了抗日军民的热血,要感恩那些英雄;这能记得住的“乡愁”,要感恩那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人们。生活需要一颗常怀感恩的心。

篇2:台州丫髻山

台州丫髻山 -资料

丫髻山位于楚门南门外,自金钿山过峡,历桩坑山突兀而起,俗称“大山头”,有山峦迭嶂,环以抱之,逾岭而上,山头有仙人脚桶、石板坑、仙人洞、卧龙岗、峰火台、五猫戏鳖等景点。

空格东有丫髻岭,悬于峰脊,拾级而上,登高远望,岭之南侧有巨崖峭立,如美女望云,

资料

岭顶即“雪溜尖”或称“凉帽顶”。

上有平台,登高远眺,但见远山空蒙,逶迤接踵;海涂堤坝,绿水如烟;海天相接,浩淼无垠。

空格西南为眠牛岗,绿树掩映之中,有一道观,为“吕祖殿”。观内三清殿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虽几度修葺,古朴犹存。新建玉皇殿重檐金瓦,颇显恢宏。系县道教协会所在地。

篇3:丫髻岩

丫髻岩,位于楚门筠岗,又称“济理堂”,其所在的景区称“牛角坑”。

目录丫髻岩(台州市黄岩区)丫髻岩(台州市黄岩区)

丫髻岩在九峰北部之巅,两岩峭壁对峙,各高30余米,似仕女发髻。中有石径登顶,可观日出。清代有诗云:“凭高望极海门东,万倾鲸波浴日红。方丈蓬莱知不远,愿言破浪驾长风。”俯视永宁江似九曲轻纱。岩下清福寺,宋代始建,傍山而筑。北有黄牯岩横卧山巅,巨石巍峨;附近四井潭,每井直径3米多,高低相接,潭水碧清,第四潭下是高与宽均百丈的悬崖。山上道路平坦,行径迂回,南通独秀峰、观音洞、仙姑庵、五峙、望海峰、辟支洞等。

篇4:台州丫髻岩

台州丫髻岩 -资料

丫髻岩位于楚门筠岗,又称“济理堂”,其所在的'景区称“牛角坑”,原寺建于宋祥符元年(1088),地处重岗对峙之中。景区山峦秀丽,森林蓊郁,道路蜿 蜒,流水潺潺,四周岗峦蟠绕,奇石嶙峋,是一静谧幽深的去处。寺前山巅有“石艇岩”,似从远处飞来停泊;原寺旁有溪,长数十丈,宛若游龙,称“龙游街”; 下有“龙潭”,瀑布高悬,潺潺直射,泉深水清,时兴去雾,又称“吐雾潭”,

资料

其余景观有蟠去壁、双凤岗、鳌头、蝙蝠洞、老僧岩、仙人迹、天柱峰、留云洞、万 松径、马鬣岗、莲泉池等。1958年建水库时,济理寺被拆毁,景点大多沉没库区。今仍存部分景观。

1984年,将牛角坑永福堂改名“济理寺”,新址四周林木参天,筠竹摇风,鸟语花香,环境幽静,是假日远足悠游胜处。

篇5:丫髻沙大桥

丫髻沙大桥

区位

丫髻沙大桥是广州环城高速路西南环段跨越珠江主、副航道和丫髻沙岛的特大桥梁。是广州东南西环标志性工程,全长1084米,其主跨跨度为世界同类桥梁首位。大桥气势宏伟,如彩虹飞架,为广州城市建设增添了新的一景。

技术特点

主桥采用76M+360M+76M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型,其主跨以360米一跨跨过珠江的主航道。大桥建成后,桥面是双向6车道。该桥7月动工,6月26日正式通车。桥面横杆连接肋使用马钢 热轧H型钢Q345材质H390*300*10*16规格 8米定尺等共400余吨。丫髻沙大桥是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共创下4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大桥跨度第一,主跨达到360米,为当今世界钢管混凝土拱桥中主跨度最长;大桥平转转体每侧重量达13680吨,不仅居国内第一,也是世界同类型第一座万吨转体桥梁;竖转加平转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世界领先;大桥极限承载力和抗风力国内领先。

丫大桥的建设凝聚着业主、设计、施工、科研、监理、监控、监测单位和国内数十名桥梁专家的智慧,荟萃了我国建桥技术的精华。大桥建成后,标志着广州市环城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对进一步改善广州市交通状况,加速经济发展,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丫髻沙大桥入选首届“中国十佳桥梁”之列。

篇6:北京丫髻山风景区

北京丫髻山风景区 -资料

丫髻山风景区位于平谷县刘家店乡境内,因山颠两块巨石状若古代女孩头上的丫髻,故名,

丫髻山的碧霞元君祠,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不断翻修、扩建,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辉煌,香火旺盛,是京东最有名的古刹。近年集资重修了碧霞元君祠和金身塑像,恢复了第年农历四月初旬的庙会。磕头沟原有云岩寺,分上下两寺,始建于辽代,后经多次重修。上寺建筑悬崖峭壁上,其规模之大,工程之险,古来罕见。

丫髻山海拔363米,高耸的.玉皇阁,碧霞元君祠为京东著名道观。鼎盛于元、明、清三朝,清朝皇帝多次驾幸丫髻山,御封为“金顶”、“畿东泰岱”、“近畿福地”、“灵应宫”。

大山庙会已延续400多年,为华北地区四大庙会之一,

资料

一九九四年,丫髻山载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中国道教大辞典》。

丫髻山双峰高耸,玲珑石林,磐石御坐,林木茂盛,鸟雀繁多。景区内有:双松迎客、回香揽古、石经道、万寿柏抱松、御坐石、碑林怀旧、碧霞夕照、观音望海、石门等众多景点。山后为松林山庄,可为游人提供“小木屋”、“吊床”等休憩场所。

丫髻山春、夏、秋气候凉爽宜人,空气清新,山色秀美,鸟语花香,为游人提供了登山赏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袅袅香火、晨钟暮鼓、使游人倍感千年古观之恬静。

景点提示:丫髻山风景区每年举办“大山”庙会(农历四月初一至四月十五)和“金秋金果碧霞蟠桃采摘节”(公历九月十二日至十月二日)两次大型活动。

篇7:马髻山

马髻山

马G山风景区,位于莒南县城北10公里,景区面积50平方公里,山峰海拔662.2米,是莒南卧佛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山沂水锦绣山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绚丽的奇葩。

马G山耸然拔地而起,巍峨雄壮,气势恢宏,碧波环绕,山色融于湖光,潋滟溟蒙,宛如仙源幻景。该山群峦叠翠,秀峰挺拔峭峻,奇石突兀,磊磊落落;悬崖岌岌,绝壁危危;深涧幽幽,清泉喷涌;飞瀑高悬,云腾雾涌;遍山松柏苍劲,藤萝牵缠;山花竞艳,百鸟争鸣。山之雄,石之奇,峰之峭,景之秀,在国内外实属罕见,有四奇、四怪、四秀之说。

四奇者:芦苇长上马口石,银鱼万条游天池,天蟾绿背红肚皮,山顶黑土不见底。

四怪者:马G四方像天台,山顶倒比山帮矮,十万巨石天外来,陕北山丹丹遍山开。

四险者:七十二道鹰愁涧,钻天鹞鹰飞三天;八十一座擎天峰,峰峰高耸入云端;千丈悬崖如刀削,猴子见了也胆战;万仞绝壁倒卷帘,神仙看了也心寒。

四秀者:三面碧水四面山,流泉飞瀑挂山川,云海蒸腾托红日,古松老藤伴月眠。

篇8:丫山灵岩寺

丫山灵岩寺坐落于江西省大余县黄龙镇的丫山(又称双秀峰),是仿明代建筑,为“江西有数,赣南为甚”的寺院之一。寺内殿堂廊舍,结构严整,廊道互通,浑然一体,人们步入寺院顿有一种殿宇辉煌,宝像庄严之感。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十五举行佛会,来自赣、粤、湘边区的善男信女,商贾游人云集于此,盛况空前。

目录简介地理与建筑特色旅游及景点简介

有大雄宝殿等12组建筑散落在山中,古寺依山而筑,呈台阶式布局,座北朝南,是明代建筑的活标本,也是赣南最大、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落,深受建筑专家的赞赏。历代官宦和文人墨客,途径大余必亲临古寺,陶醉其中,留下众多诗文佳作。

地理与建筑特色

灵岩寺坐落在丫山腹地的深山丛林之中,这座千年古寺,几度兴废,历经沧桑。改革开放使这座深山古刹重放光彩。古寺青砖绿瓦,殿宇连天,飞檐挑栋,楼阁高耸,到处雕龙画风,九曲回廊,遍地金碧辉煌。寺院四周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寺前流水淙淙,满地奇花异草。朝暮晨昏香光萦绕,云山雾海佛钟长鸣。 今日古寺乃为朋代建筑风格。建筑总面积为4531平方米,寺院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台阶式书案型布局,寺前台阶左右雕有青石狮一对,寺门楣上:刻有“灵岩古寺”大型木刻烫金匾额―块,寺门左右刻有寺联一幅,联曰:“灵感三千界,岩藏五百僧”。殿堂布局,巧夺天工。 步人山门第一殿,即为弥勒殿。正中端坐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像,东西两壁彩绘四大天王,殿后正中昂然挺立手持宝杵、身披金甲、威风凛凛的护法神韦驮菩萨,东西厢房分别为客堂及功德堂。 正中是大雄宝殿,殿中央莲花:宝座上端坐着释迦牟尼佛像,身高4米,慈眉善目。两旁侍立着释迦叶、阿难两佛弟子,东西两壁供奉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后壁东西两侧供奉着骑马坐青狮的文殊菩萨及骑坐白象的普贤菩萨。殿后中央雕刻着一组高4.5米、长6米的泥塑神像,上部泥塑悬崖峭壁,及慈航普度的群佛浮雕像;下部雕着惊涛骇浪,南海观音手持净瓶赤脚站立鳌头之上,左右龙女侍立,善财童子偎依两边。浮雕上塑有百余佛像,动静各异,形态不一,或喜或怒,或坐或立,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大殿左右两侧分别为双层建筑的钟、鼓两楼。 穿过大雄宝殿,拾阶而上,一字排着伽蓝殿、观音殿、接引殿、地藏殿、祖师殿。其中接引殿供奉着阿弥陀佛像,像高3米,阿弥陀佛站立着,授手接引着信徒人西方极乐世界。当你置身于佛灯高悬、烟雾缭绕的灵岩古刹中,宛如漫步在蓬莱仙岛的神话世界里。灵岩寺殿柱有联曰: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雾色,色色皆空。 云山雾海 灵岩寺坐落在丫山腹地的深山丛林之中,这座千年古寺,几度兴废,历经沧桑。古寺青砖绿瓦,殿宇连天,飞檐挑栋,楼阁高耸,到处雕龙画风,九曲回廊,遍地金碧辉煌。寺院四周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寺前流水淙淙,满地奇花异草。朝暮晨昏香光萦绕,云山雾海佛钟长鸣。 巧夺天工 今日古寺乃为明代建筑风格。建筑总面积为4531平方米,寺院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台阶式书案型布局,寺前台阶左右雕有青石狮一对,寺门楣上:刻有“灵岩古寺”大型木刻烫金匾额―块,寺门左右刻有寺联一幅,联曰:“灵感三千界,岩藏五百僧”。殿堂布局,巧夺天工。

旅游及景点

近年来香港、澳门、台湾、日本、广州、深圳、佛山、韶关等地数以万计的海内外人士捐助钱物数百万元,灵岩寺现正进一步拓建民族传统艺术风格的殿宇设施。届时,“香炉不断千年火,殿宇常明万盏灯”的灵岩古寺,将更加焕然一新,笑纳.天下游客。

飞云石

寺后南山坡下,有一天然弧形的巨大石壁,石壁光滑平整,岩面颇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鸟,壁长19米,宽7.8米,面积148平方米,壁上端横排阴刻楷书“片石云飞”四个刚劲有力的字迹,字体超凡脱俗,潇洒自如,飘然欲飞。每字高l米,宽0.8米。经考证系清康熙年间恒启老人所刻。石壁下端有多首颂诗,其中清康熙年间恒启老人所留墨宝清晰可辨,诗曰: 片石云飞自古今,玉窗把对恣闲吟。 有人问我古来意,砚著毫端以庆人。 此外,壁上尚有字体各异的多首诗刻,但因年代久远,日晒雨淋,风化剥落,许多字迹模糊不清,字迹难辨,给世人留下千古遗憾。相传,灵岩寺始建者普举、慧果祖师曾踏此石出游说禅化斋。远近闻名的“飞云泉”即由此石下流出。

孽龙悟禅

丫山古寺的东墙紧靠山坡处,有一条褐黑色的石脉从高坡上逶迤而下,长十余丈,宽丈许,靠墙处石脉隆起,形似龙头。据传为一孽龙偷听和尚念经,经观音点化成仙后留下的遗骸。 相传,晋朝有聂姓少年,误食龙蛋,变成龙身,常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并扬言要把江西变成汪洋大海,当时许逊(道号许真君)拜吴猛为师,并经梨山老母点化收度成仙,将孽龙降服,从此孽龙安分守己,再不敢兴风作涫。 一日夜里,忽听得山窝里传来钟声,孽龙循声来到寺庙后,见佛殿有许多和尚念经,听了许久,深为博精深的佛经教义所打动,于是每到夜里,听到钟声,来到寺庙东墙外听和尚念经,这事被观音知道了,为孽龙潜心向善的.精诚所感动,遂将孽龙点化成,孽龙成仙而去,其躯壳留在寺庙东墙外,成为“化”,时至今日,在离孽龙听经处约一里的石壁上,清地留刻着―个龙头和“成仙池”三字。

千年铁树

干年铁树生长于丫山景区的灵岩古大雄宝殿西北角后,树龄千年,棕榈科,苏铁属。树3.8米,胸径0.8米。树向东南呈70度弯曲横长,1.8米,树冠面积10平米,叶刺对生,生机盎然。 罗汉参禅 罗汉参禅指丫山景区灵岩古寺大前左侧千年罗汉松。树高1.4米,胸径1.5米,主干显著,枝条细密,树冠东西9,5米,南北长7.5米,积达60平方米,叶条形状前端尖,呈墨绿色,树干色,虬枝翠叶,―派生机。

寺门树

此外,灵岩古寺寺门树也已有500多年历史,两均为银杏树,一株为单株生,另一株为四五株丛生。均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蒋经国先生旧居

1939至1945年,蒋经国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赣州)督察专员。期间,曾多次亲率僚属来到丫山灵岩寺寻幽探胜,瞻仰古寺,常与僧众谈道论经,探寻佛教渊源。 40年代初,蒋经国还在灵岩寺亲自主办过百余人参加的“赣南干部讲习班”。在赣南地区倡导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进步思想。至今在大余偏僻L¨区或亭阁的残断墙上,偶尔也能依稀见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模糊字迹。灵岩寺内,蒋经国住宿过的僧房及举办讲习班的旧址,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巨人足迹

沿灵岩寺幽静的林荫小径步行1500米,路旁有一片巨石,形同――把巨大的芭蕉扇,巨石之上有一巨人脚印,脚印长尺余,宽约4寸,迹印深2寸。脚掌凹凸分明,拇趾与其它四趾,形象逼真,只有身材巨大的人才会有此脚印,传说是为昔年许真君降孽龙时留下的脚印,其另一只脚印留在龙山瀑布群石岩上。 灵祖师墓塔沿寺后林间小路前行,经“巨人足迹”往上攀登500米左右,有祖师塔一座,塔高2.5米,塔宽6平方米,石灰块石砌筑而成。墓塔分上中下,即塔座、塔身、塔顶三个层次。外观造型为八角形,墓塔曾遭破坏,墓碑无存。塔顶毁坏部分,今已修复。但遗憾的是缺失墓碑,难以考证此墓塔建于何年,何人所建,更难以断定是何代福师之墓塔。据《南安府志》补正卷十《仙释》篇载:“僧德贤,上犹人……”宋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忽自画其容貌于壁上,对众说谒:“片云出洞本无心,流水下山非有恋。”言毕坐化圆寂而去。“其徒收骨建塔藏之”。这是最早有关收骨建塔的资料,祖师墓塔是否能够断定为僧德贤之墓尚是一个谜。

篇9:游丫髻岩250字作文

游丫髻岩250字作文

丫髻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一直想到那里去领略它的'风姿。今天是国庆佳节,爸爸妈妈不上班,终于决定带我到丫髻岩一游。

今天的天气真好啊!万里晴空飘着朵朵白云,我们迈着轻快的步子向丫髻岩走去。我们一边唱着欢快的歌曲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丫髻岩。登上丫髻岩,一阵阵凉风扑面而来,美丽的黄岩就在我的眼皮底下。我们的母亲河----永宁江,就像一条洁白的丝带自由自在地向远方飘去。一座座房子就像一个个密密麻麻的笼子,街上的人和汽车根本就看不见了,变得非常得模糊,好像一只只小蚂蚁。啊!真是与平时完全不一样的呀。

今天我虽然感到很累,但是我却非常开心,丫髻岩这个特别美丽的地方真让我难以忘怀。

篇10:丫髻山文物建筑修缮工程开工仪式主持词

丫髻山文物建筑修缮工程开工仪式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一、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开工仪式的'各位领导。 出席今天开工仪式的领导有: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同志;平谷区人民政府区长王云峰同志; 北京房管一建设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光星同志; 北京房管一建设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京来同志; 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副处级调研员王辅宇同志; 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所长韩扬同志; 北京房管一建设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永福同志; 北京房管一建设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季文胜同志。 此外,参加今天开工仪式的还有中国新闻社、新华社、中国日报、华夏时报、京华时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北京娱乐信报、新京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以及平谷区丫髻山文化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同志。 (让我们以掌声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及新闻界朋友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二、我宣布,丫髻山文物建筑修缮修复工程开工仪式现在开始。(燃放鞭炮)

三、请北京房管一建设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光星同志讲话。

四、丫髻山文物建筑修缮修复工程开工仪式到此结束。

丫髻山范文淑奶奶

小记者丫山行作文

骆崃山印象写景散文

季节印象散文

印象旬阳散文

情书印象散文

重庆印象散文

回家印象散文

深圳印象散文

青春印象的散文

丫髻山印象散文(锦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丫髻山印象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