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日志:春游护驾山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运动会逃跑选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日志:春游护驾山(共含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运动会逃跑选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散文日志:春游护驾山

篇1:散文日志:春游护驾山

散文日志:春游护驾山

阳春三月,惠风和畅,约三五好友驱车赴邹城市护驾山郊游。

护驾山(又称胡家山,阳山)位于邹城市城东南。汽车沿104国道北上,媚好的阳光铺洒在公路和田野上,泛着金光,洋溢着春天的喜气。泛青的行道树在车窗外绵延而来又飞快地向后退去,汽车里播放的音乐舒缓而悠扬,正应了这暖暖的春景,让人沉醉其中,春日的情愫潜滋暗长。

四十多分钟的车程便来到了护驾山脚下。一潭碧水静卧在山的西侧,春风拂过水面,层层涟漪荡漾开去,似情人的眼眸,温情脉脉。询问得知,此乃唐王湖。相传唐王李世民率军征战之时,曾在此驻扎过,后人缘此而命名了唐王湖,唐王河及南部的唐王山。而护驾山的护驾之名也传说李世民当年被敌军追杀路过邹城之地,眼看敌军就要追上,突然李世民身后平地而起一座大山,挡住了追兵去路,于是捡回一条命。后李世民当了皇帝,赐名“护驾山”以示护驾有功。

这当然只是传说,但传说的魅力在于诱发人们无尽的想象和前去游玩的欲望。自古山不唯高,有仙则名。而护驾山亦不高峻,山体呈圆形,仰望护驾山,山上那一块块被岁月的风雨打磨的黄褐色的巨石赫然在目,诉说着岁月的变幻与沧桑。

我们沿着西面登山路缓缓而上,路平缓曲折,两旁挺拔的树木静默在春阳下,三三两两的游人徒步而行,悠闲而愉悦,丝毫没有登山的气喘吁吁。路旁的一簇青竹吸引了我,枝枝光滑笔挺,竹叶青翠欲滴,给春日的山野平添了一抹秀气。修好的登山栈道依山体蜿蜒而上,左转右拐,大有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之感,可见建造者煞费苦心。在栈道上遇到一对年过花甲的夫妻,互相携扶,几步一歇,仍谈笑风生,兴致勃勃。看样子应该是常来锻炼身体的市民,攀登的意志,乐观的心态让我们肃然起敬。

我们亦是几步一回头,俯瞰着山下景物。人说,有两种方法能让世界变大,一是闭目静思,二是登高远眺。高度决定视野,一点不假,及至山顶,整个城市全景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条条街道,撞撞楼房历历在目。城市主要在山的西面与北面,北面山脚下是唐王河,似玉带环绕。东南与接驾山相望。再往南就是唐王山,后面是有着天下第一奇山的峄山。根据这些山的位置和路线,估计当年的李世民应该是自护驾山之后一路往南,在接驾山处遇到了来接驾的臣子,后又在唐王山下落脚。西北而望,西苇水库碧波荡漾,近在咫尺。我不禁想起了徐州的云龙山,云龙湖,秀山丽水滋养着一城百姓。此处也是山水相连,环拥着城市,真是城市之福,人民之福。

站在山顶,春风劲吹,整个冬天的压抑一扫而空,心情愉悦舒畅。四野之内,唯我独高,暖阳当空,景色奇异。最为奇异是护驾山上的石头,形态多姿。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做饭的老妪,还有的像顽皮的猴子,像虎像狮。最为壮观的'是一块大石上留下的印迹好像瀑布一样飞流而下。让人浮想翩翩,哑然失笑。

据说“阳山晓日”为故邹城十六景之一,难免又让我想起滕州北部龙山“古滕八景”之冠的“龙岭晴云”来。看来,风景到处都有,难得的是看风景的时间和心情了。

循着栈道下山,及至北部山腰便进入环山路。路两旁塔松等常绿树木成排成列,此起彼伏的鸟鸣愈衬山林的幽静。空气清新,真乃天然氧吧。前方路旁的座椅上又见到那对老夫妻,怡然自得。原来我们在山顶流连的时间太长,这对走走停停的老人又赶超了上来。

同行的朋友叹道,退休后来此安家,与此山此水为邻,进则城市的繁华,退则山林的静谧,真是颐养天年的理想之地。我们笑道,当此壮年之时思慕退休之事,为止尚早啊!仍可见恋山恋水恋自然是人之本性。而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工作、生活的压力常让人身心疲惫,就更需要亲近山水,亲近自然,来放松精神,滋养心灵。

春天了,出去走走吧!去护驾山,去龙山,去连青山……郊野之外尽是春天!

篇2:环游护驾山叙事作文

环游护驾山叙事作文

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妈妈说:“我们环游护驾山吧!”我兴高采烈地说:“行!”听说护驾山上有植物园。

我想:有这么多条路,每一条都那么长,我哪走的完啊!我对妈妈说:“要不我们骑自行车去。”“好注意。”妈妈高兴地答应了。我们一家人骑着自行车来到了马路上,路上的车特别多。爸爸说:“安全第一。”不一会儿我们就过了桥,来到了护驾山背面,有一条比较平坦的路,我骑得很快,就象飞的一样,可是爸爸骑得更快,不一会儿就赶到我前面去了。

妈妈说:“我们上山吧!”于是我就往山上骑,山上的坡特别陡,我骑得非常用力也上不去。妈妈说:“骑s形,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按照妈妈说的去做,果然不那么费力了。

可是坡越来越陡,我的力气似乎都用完了。按照妈妈说的也骑不动了。我看了看爸爸是推着上的,我下了车,奋力地往上推,可是我又没力气了,腿有点儿软,快站不住了,汗水顺着脸荚流下来,浑身象散架一样,车子差点滑下去,幸好妈妈离我近,一伸手就抓住了我的车子。然后我们继续往前走。

终于到了一块平坦的地方,我们休息了一会儿。这次我很开心,因为剩下的路全是下坡,下的时候还需要刹车,我的汗水都被风吹跑了,耳边只听到“嗖嗖”的声音,觉得特别爽。

环游护架山可真有意思。

篇3:春游杳湖山散文

春游杳湖山散文

农历正月二十一日是个晴好的春日。这天上午,我们一行四人游览了杳湖山。

我们乘车来到杳湖山下,只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土石公路随着山势斗折蛇行,忽隐忽现,向着那险峻的山顶伸爬而去。望着蜿蜒陡险的土石公路,大家心里不由发起怵来,只好舍车徒步前行。

迎着和煦的太阳,大家在土路上前行了一小段就累得气喘吁吁的,我们只好停下来憩息。我们便背向山顶而坐,向山下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掩映在翠竹绿树丛中的小村庄。欣赏着远城镇喧嚣的山村美景,身居集镇的我们顿生羡慕之意。

憩息了一会,我们继续前行。越往上行土石路旁的植物越是稀疏,有时相隔十几米远才点缀着一两丛灌木。在离老半山亭不远的土石路左侧,我们发现了一株低矮的桃树奇迹般地迎着春风站立着,绽开的花蕊吐露着迷人的淸香,似乎在迎接游客的到来。此时此刻,我们便禁不住驻足观赏起来:这棵桃树长着一对梅花鹿犄角样的枝Y,上面生发的片片嫩绿叶衬着绽放的点点粉红花儿;花儿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芬芳。那朵朵盛开的桃花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宛如无数个烂漫孩童脸上荡漾的笑靥,给这条满是黄色土石且略显荒凉的公路平添了些许春的颜色与气息。

作别桃树后,我们便努力向上跋涉。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南面的山沟時,那-片稀稀疏疏的松林和夹杂其中的三五棵野生李树便闯入我们的视野里。李树们一律怒放着雪白的花,松针与李花相间,形成了一道靑翠与洁白交错的风景。

我们来到了曾氏兄弟修建的八角亭中小歇。站在亭中,我们向远处眺望。虽然是一个有着温暖太阳的春日,但天地之间还是笼着丝丝缕缕的轻烟。南方远处的座座山峰、点点村庄和条条公路只能隐隐可见,显现得远没有金秋季节那么淸晰。

既然在亭中眺望,所见的景致不能让我们心旷神怡,那就趁早上山顶吧。于是,我们顾不得周身的疲劳,走出亭子,向山顶挺进。

来到土石路的一拐弯处,我们看到对面的山坡上的一大片山林被烧毁、砍伐殆尽。虽然春天已来临,可那被火烧毀的林子里灌木蔸、杂草根还没有发出嫩芽来,一眼望去,那里只有一层黑色灰烬和顽强挺立的十几棵残存的松树。

经过一段艰难的爬跋涉,我们终于征服了杳湖山----站在山顶杳湖观的大门口了!

由于杳湖山在搞开发,大门前的空地已被挖低了几米,筑成了新观的基脚,门前的石阶已挖去,旧道观就像悬在峭壁之上。虽然有坚固的铁管拦护着,但是我们站在上面,仍旧有点头皮发麻、两腿颤抖。

此处不宜观景,大家就只得另寻他处了。我们来到了植有绿树的山顶,站在那里向远处望去,只见那诸山群峰均伏在杳湖山的脚下,杳湖山俨然一副万峰唯我独尊的王者气派。杳湖山东面的山脚下是碧靑的楊家台水库。站在山顶俯瞰,那穿越群山的水库,就像用碧玉摆成的大“人字”。

山顶东面稍往下走十几步有一处建筑像轿子的模样、与轿子一样大小,它就是人们传说中神奇的石轿子。从前的石轿子已不复存在了,而今的轿子是人们用混凝土浇成,嵌上了瓷板,盖上了琉璃瓦,但人们仍习惯性地叫它石轿子。石轿子中间有个顶部是弧形下部为长方形的洞,那是神龛,里面供奉着送子娘娘。谁要是许下了求子的愿就得给送子娘娘烧一炷高香,围着轿子左三圈、右三圈地绕。据说,送子娘娘很灵验,有求必应。故而我们来时,就看到有几炷残香还在冐着袅袅青烟哩!这石轿子建在峭壁上,下面是深不可测水库。从侧面看,它就像粘在山崖上,人站在石轿边都头晕目眩的,更不用说围着它打转转了。看着这石轿,想着妇人们求子的举动,我便悟出一个道理来:人们的追求是与风险共存的。

离开了石轿子,我们便走进了道观的大殿。这大殿分为前后两间,后间高于前间。前间供着观世音,后间供着玄帝菩萨,这便是善男信女们顶礼膜拜的主神。在其右侧墙壁上也挂着一个小神龛,里面带供着引玄帝剑帕飞降杳湖山、率众草创杳湖山道观的`善士曾志秀与其夫人的塑像。

大殿的前间有一个年近六旬的女道士在引导香客祈福许愿。全道观仅有她一人,观中的亊务皆甴她主持。

在她的引导下,我们购了香烛,捐了功德钱后,跪在玄帝菩前祈福、许愿。我们当中有人捐了四百块功德钱,女道士当即开具了盖有道观公章的正式收据,并记下捐款者的姓名与号码,说等新观落成时依其上面发请柬请其参加开光大典。尔后,女道士便引我们到点烛焚香处点焚香烛。

与女道士道别后,我们便向山下走去。

在新观屋基下面的不远处,我们看到了山上唯一的一口水井。井里有一泓略显浑浊的水,水里浸着长满水靑筋苔的塑胶抽水管,还有-些裹着青苔的石块。以前看见这口水井时,里面是干干净净的,水淸澈见底,里面还游戈小蝌蚪哩。而今它却四周布满靑苔,井水浑浊,我们再也不敢像从前那样俯身去掬一捧入口了,只好用矿泉水瓶裝一瓶带回家供浇花草之用。说来也奇怪,那井水一装进瓶中,便淸澈得与矿泉水别无二致。

带着瓶装的井水,我们继续走在下山的路上。下山的路比上山路要走得快,但由于向前倾的力的存在,我们不能像上山那样迈开双脚走。否则,会把腿部和盖会扭疼痛的。我们虽然有意放慢了步伐,但速度还是远远超了上山时。

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下了山。这真是“走上坡路难,走下坡路易"呀!小歇了一会儿,接我们的车来了。于是,我们便登上车向家的方向行驶而去……

篇4:春游千山

来到梅花山的时候,雾还没有散去。

阳光透过薄纱,照耀着大地。

沐浴着暖意的春光,我们踏上了这片土地。

晴川凝晓雾,东风飘夜香。

沿着神道缓缓而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抬头望去,一片粉红绽放在枝头,衬着青山,烂漫于天地之间。

穿过棂星门,不一会儿就到了上山的小道。

徜徉于梅花丛中,领略着绮丽风光,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朱砂翩跹,绿萼娉婷,朵朵梅花交相辉映,融合在春光里。

飘落的花瓣舒展着它的纱衣,怡然地在空中翻舞,划出美妙的弧线。

如织的游人恣情地游览于山间,呼吸着沁人心脾的阵阵幽香。

抬头望去,云蒸霞蔚,姹紫嫣红伴着亭台楼阁,浙渐铺展开来,犹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顺着山道而行,一路上都仿佛漫步于仙境之中。

登上山顶,放眼远望,万株梅花隐现在蒙咙之间,时舞时停的鸟儿点缀着山峦,让人心旷神怡。

沿着山路而下,我们来到了孙权陵。

陵园里矗立着高大的孙权石像,石像西南侧,有一座扇形画廊,廊壁上嵌有十二幅孙权故事浮雕石刻。

从孙权墓向东,曲折的石桥架于河上,绿水倒映着岸边垂杨的倩影。

在河边,我见到了一尊体态姣妍的梅花仙子的白石雕像。

看了旁边的介绍后,我才知道,原来这尊雕像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隋朝书生赵师雄游罗浮山,日暮时偶入林中酒肆,见一美女罗衣,言语清丽,芳香袭人,遂与之共入酒肆,谈笑而饮。

师雄入兴,酒酣而醉。

东方既白,美人不知去向,师雄酒醒后发现自己卧于一株大树下,恍然大悟,美人乃梅花仙子之化身。

继续前行,便到了红楼艺文苑。

假山环抱的池塘里,大大小小的圆桥错落有致,来来往往的游人走过。

穿过一片草地,便来到了香草园。

园中亭台与假山纵横交错,在水面上搁下片片墨影。

盘起的苍虬依凭着怪石,极力向空中伸展,枝干上长出的新叶迎着风飘动,却坚持不让风把自己吹落。

走过起伏的回廊,一座古色古香的阁楼呈现在眼前,正是由林逋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得名的暗香阁。

阁前立着无花的藤架,而不远处一株盛开的垂枝梅上居然开出了三种颜色的花。

暗香阁里展览着多幅生动怡人的梅花摄影作品,流连于其间,仿佛游览于梅林中,久久不愿离去。

走着走着,感到有些疲惫,就坐在了路边的石椅上。

我低下头,凝视着盖满青苔的砖块缝里伸出的细草,却忽然发现眼镜上映着的弯曲的枝节。

转过头,仰望着参天大树,虽不见大片绿叶,却觉得生机盎然。

枯枝落叶翻滚过脚边,又滑过石板路,落到开满紫花的草地上去了。

踩在落叶上,听着吱吱的声响,心中忽生一种悠然佳趣。

斜在路边的树,只剩一片黄叶,却长出了碧绿的嫩芽,我惊叹这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力。

路的尽头,立着一株岔开的古树,树皮已然剥落的躯干上却跳动着点点暗绿,我疑惑着这苍老的树如何长出这些绿叶,走近才发现原来褐色树上缠绕着沾灰的青藤。

透过树杈,看见了延伸的路,我恍悟这棵树并不是路的尽头,希望依然在前方。

回去的路上,抬头远望,层层的梅花铺在山上,拥着天边的彩云。

朦胧的光影下,梅花山依旧散发着活力。

春游颐和园【3】

清明节放了三天小长假,正值踏青的好时节,我也坐不住了。

经过商议,我们一家人决定,去颐和园踏青。

没到门口,我就远远的看到了十七孔桥,桥上十分拥挤,人们像密密麻麻的蚂蚁,慢慢移动着。

我迫不及待地催促着爸爸,把车开快一点,好早点到达。

刚一停车,我立刻跳下车,奔向大门。

我们顺着湖边走,走了一段路后,我们找了一张长椅坐下。

眼前的昆明湖波光粼粼,反射着太阳的到达金光,直晃我的眼。

岸边那一排挺拔的垂柳,把长长的枝条垂向湖面,柳条极柔软,随风飘摇着。

望远,只见柳枝和柳枝相互交错,像一抹淡绿色的轻纱,幽静、素雅。

这里的风也是极其善变的。

时而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时而像狂暴的酒鬼,破坏着它前方所有的东西。

春风是个典型的“两面派”,刚开始它显示出“绅士”风度,让湖水微波荡漾,搅乱湖面的平静,使湖面呈现出一派动态的美,鸟儿叽叽喳喳地嘲笑风的懦弱,它也一笑了之;突然它却把心中的委屈和愤怒都发泄出来,把湖水搅得波涛汹涌,游船上的游人吓得大声尖叫;它还没有玩够呢——它又去揪柳树的嫩芽,把沙尘吹得漫天飞舞,呛得我们直咳嗽,捂着口鼻,眯缝着眼。

我们跑到一座亭子下,才躲开了风的袭击。

风渐渐停了,我和爸爸走过玉带桥,来到了西堤。

这里,桃树到处都有,经过大风猛烈的侵袭,落英缤纷,绿色的林荫小道变成了粉色的。

从对岸看西堤,那片桃林像一条条粉丝带;走近看,一朵朵幸存的桃花摇晃着粉白的花瓣,正惊魂未定地向外看呢!地上,有一枝桃花,“可能是被吹落的。”我想,拾起花枝,准备带回去,“做个纪念品吧。”我对爸爸说。

爸爸打开包,我把这春的精灵小心翼翼地放入包中,生怕损坏了这天然的美……

春天,是独特的,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去公园时,不要忘记,捡起一片叶,一朵花,让现在的春,让今天的春,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吧!

篇5:春游大夫山

春游大夫山

春游大夫山正文:

本篇四年级是由论文先生网整理,谢谢浏览!

我们锦绣小学位于番禺大夫山脚下,我们把自己美丽的校园称为“豪华的别墅家园”。大夫山森林公园自然就是我们的后花园啦!春天悄悄地来了,让我以主人的身份,带大家到大夫山森林公园去看一看吧!

大夫山森林公园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看!飞来山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底下摆着石凳,每到假日,这里总是坐满人。

这里不但树多,花也多。

百花园里种满了万紫千红的花。有美人蕉、串串红、鸡冠花、玫瑰花……有的红得似火,有的粉得似霞,有的白得似雪,有的蓝得似水……一阵阵花香扑鼻耳来,仿拂大夫山被这花香笼罩着。勤劳的蜜蜂来了,美丽的蝴蝶也来了,它们纷纷在采蜜,而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则漫山地高唱着。

登上大夫山,大夫山森林公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正前面,翠轩湖绚丽迷人,漾满春意,天上的白云更加白,水中的蓝天更加蓝。偶尔,几条快乐顽皮的小鱼跃出水面,还荡起了一道道波纹。几只天鹅在湖中快乐地起舞,好像几个穿着雪白衣裳的仙女。

湖边种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它们在风中翩翩起舞,如少女那柔柔的秀发。不经意间,小草悄悄地钻出来了,一个接一个,连绵不断地钻出来了。而且越来越绿,给大夫山披上绿色的新装。大人们在湖边谈笑风生,小孩子儿则在草木丛中嬉戏打滚。

躺在软绵绵的草地上,看着朵朵白云在湛蓝的空中飘动,享受着和煦的阳光,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好像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如果不是晚霞渐近,我多想在这好好地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

篇6:春游吼山

春游吼山_小学作文

绍兴的吼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每到春天,原本沉睡在寒冬的吼山,就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变得一片生机勃勃、鸟语花香了。我们一家抓住时机,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立刻出发。

怀着对吼山的期望,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并没有把我们累倒。终于,我们踏进了吼山的大门。似乎是刻意安排好似的,一进门,就有一阵奇香扑鼻而来。原来是山下的一个花园,各种花儿以它们的芳香欢迎着游客的到来。我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顶,那是一座塔,屹立在山巅的塔,好像在说:“谁登上我,谁就是成功者。”这样一来,更激发了我们登山的`斗志。

沿着弯曲的石砌小路拾级而上,很快就到了半山腰。这里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我坐在草坪上,看着一路上的鲜花正默默地散发着芳香,小河哗哗地淌着水,简直美过了桃花。我们又出发了,直到剩水荡,才把主角的位子还给了桃花。

终于,我们来到了令游人魂牵梦萦的吼山桃花林,看到了那落在枝梢上的一片片红霞。那种红,是清清淡淡的红,那种红,是满山遍野耀眼的红。停足小憩,春阳宜人,微风拂来,那一片片娇嫩的桃花在微风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好似漫天花雨,缤纷落下,又似朵朵红云,飘零风中。就像那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缤纷花雨伴随我们到了塔顶。站在吼山之巅,俯览绍兴这个越国右都的繁荣昌盛。东边,是绍兴老城区;西边,是绍兴新城区;南边,是鲁迅故居;北边,是经济商开发区。好热闹,好气派呀!

这些都体现着绍兴的经济已不停地向现代化的目标奔去,人们的生活水平将渐渐进入小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吼山的风景将更美丽,绍兴城将更繁荣,我们的祖国将会更昌盛!那时,我再登吼山,定是一番更加美丽的景色。

篇7:春游日志作文200字

春游日志作文200字大全

春游报道

又一年一度的春游日,天公不作美,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出游的心情,在斜风细雨的伴随下,来我们的'目的地――江北慈城。

最吸引我关注的就属城隍庙了,那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一踏进门槛,展我如房屋那么大的鸟笼,真是新奇又有趣。走廊边是个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各个朝代的官帽,古代的刑具,如闸床、断头刀等等,看得我心惊肉跳,庆幸是文明年代,不然依我容易冒失的个性,不知道会受到怎样的刑罚呢?那形态逼真的橡胶人、贪吃妄想吞食太阳的天狗、金丝银镂制成的官衣,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嘴里回味着美味的慈城年糕,眼里别有风味的美景,在喧闹的欢笑声中,我们结束了此次的行程。

春游报道

篇8:春游日志作文200字

又一年一度的春游日,天公不作美,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出游的心情,在斜风细雨的伴随下,来我们的目的地――江北慈城。

最吸引我关注的就属城隍庙了,那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一踏进门槛,展我如房屋那么大的鸟笼,真是新奇又有趣。走廊边是个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各个朝代的官帽,古代的刑具,如闸床、断头刀等等,看得我心惊肉跳,庆幸是文明年代,不然依我容易冒失的个性,不知道会受到怎样的刑罚呢?那形态逼真的橡胶人、贪吃妄想吞食太阳的天狗、金丝银镂制成的官衣,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嘴里回味着美味的慈城年糕,眼里别有风味的美景,在喧闹的欢笑声中,我们结束了此次的行程。

篇9:山啊山散文

山啊山散文

地球上大概山是最高最大的了。我曾经在一座大山的半腰感受过大山带给我的惊恐,那决不是用雄伟二字能够概括的。它像一只巨大的怪兽横卧在大地上,伟岸而又霸道,连绵无际。那一刻我只感到这世界除了大山,什么都不存在。它太高太大了,看不见潺潺的流水,也没有烂漫的山花点缀,或是习习小风相吹,它伟岸的身躯苍翠而又苍茫,线条毫无媚俗的自然伸展,有一种随心所欲遮天蔽日的霸气,形成逼人的气势。宽大的身躯不时发出低沉的嚎声,仿佛亿万年前造物时的余痛仍在心里徘徊,带给人一种惊栗。移目处,夕阳朗照,群山绵延,把城乡隔绝得毫无踪影。惊骇使我来不及体验,逃似的循山而下。

在山脚,看见远处的.村庄和近处的农田,我才惊魂甫定。回望大山,泰然自若,神色庄重,在夕阳的余辉里显得神秘而又宽厚。夜宿小村,一种从未有的静谧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山的神秘。小村只有几户人家,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不善谈吐,却十分好客。房屋是木质结构,垒以土砖,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却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周围的田舍、小溪、树木,都有一种大山的自然的形态,很少人力的痕迹。仿佛这里除了木质的东西和大地的本色,少有现代五花八门的杂物,唯一让我感觉时代的是发着弱光的电灯。也许大山的缘故,这里天黑得很早,昏黄的暮色里,早早地静寂了,除了一种原始的自然之音外,没有一点多余的杂音,让人如处世外。这是一个有着新月的夜晚,因为大山的缘故,只能看到半个天空。大山像一面巨大的屏障,黑黝黝地占了天空的另一半,却使这里感觉到十分温暖和安全,仿佛大山有着天然的庇护,风吹雨打都变得十分轻柔。夜深时更加地寂静,仿如无人,从山的方向不时传来一种神秘的声音,好像一种巨大的被压迫的能量在缓慢的释放,初时确实让人惊吓,有如巨兽低低的怒吼,但它终究只是一种自诉似的哀叹,总隔着一段距离让人感到最后的安全。

天亮离去时,我再一次回望那曾让我感到过害怕而又安全的大山,在晨曦中安详从容,昂首挺胸显得生机勃勃。山脚下的一片片田园滋润肥沃,露出的大地少有嶙峋的怪石,土壤光洁鲜亮,黄中带黑,一条小溪从山边逶迤而来,在田园间穿行,站立的树木自有一种傲而不踞的气势。这一切都在大山蔽障下显得偏僻而又如画。如果不是在山的半腰曾感受过的山的威力,我定会认为这不失为世外桃园了。

很多年过去了,可奇怪的是我常常会想起那山,这次经历使我对山有了深刻的印像原来让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多是怪石奇峰,流水潺潺,让好奇的人们满足一下不谙平淡的心眼,而真正的山是要用心去体会的,它满足的决不是好奇。

篇10:春游散文

春风是春天的使者,吹绿了大地,吹醒了世界上一切熟睡的生命。

春天来了,大地的万物呈现着勃勃生机。小草也开始了它装扮大地的专利。路边刚吐出嫩芽的柳枝,在和谐的春光里,高兴地轻轻摆动着身姿。在路上,阳光灿烂,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金黄色的油菜花连成一片,惹得小蜜蜂忙碌得不亦乐乎,好一个明媚的春天!

梨花,白如雪,无拘无束地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缀满枝头,兴高彩烈地、自由自在地奔放着,像是与梨花比美!好不活波热闹,凝视一会,会使人心醉,引得我们每个人都与它们合影留念!把小蜜蜂也忙坏了,在梨花上闻闻,在桃花上吻吻,觉得哪朵都好,没有了主意,只好两边飞。

远山,也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庄重地迎接着春、夏、秋、冬的首季——-春,碧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白云,在查看人勤春早,耕田的农民甩着鞭子吓唬着老黄牛,响亮的鞭声在空旷的原野上久远的回响着……小燕子在天空高叫着,像是在通知房东它回来了;小学生在广场上跳皮筋,蹦蹦跳跳地数着一、二、三。

和谐的微风加带着枯叶在广场上转圈圈,引得学步孩童笑着、跑着、追着;走过人行道,桥下清澈见底的小溪,不知疲倦地日月奔流着,不知是谁家的一对鸭子在清澈的小溪里游着叫着,嘎!嘎!嘎!不时地争抢着从它们身边游过的小鱼小虾。艳阳普照,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派!

我们遵循着箭头,直奔凤凰山庄,以前叫邢家庄,改革开放后改成凤凰山庄,凤凰山庄的人们用智慧就地建造了住宿、休闲、等娱乐场所,供人们避暑度假。打造了一段一景的特色风景,无声地向人们展示着山庄人的聪明与才智。吸引了众多好奇的游客。

窑洞两洼,一洼六排,共十二排,分上、中、下三层,一层有窑洞六孔,一律坐北向南,窑洞宽敞明净,依山势建造而成,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典型的窑洞,冬暖夏凉,夏天会有好多游人来这里消夏。有条件的也可以每年夏天来这里避暑。院子里可以同时招待千人就餐,还有供六人休闲坐的摇摆椅。麻将桌、象棋滩,据说是老两口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才打造出今天的凤凰山庄。眼前的一切,据以证明,我们中国农民的聪明、智慧、胆量、及高超的创造力!

假如李白或者杜甫健在,定会作诗相送,又会成为一首,流传千古的杰作!

春游龙首山诗歌

春游千山作文

黄瓜山春游作文

佘山春游作文

访山散文

山遇散文

江河人生散文日志

青春的散文日志

春游仙岩山的感想作文

山之魂散文

散文日志:春游护驾山(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散文日志:春游护驾山,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