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如何保持畜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对发展可持续畜牧业的战略思考(共含8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气泡水小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如何保持畜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对发展可持续畜牧业的战略思考
近年来,同全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一样,畜牧业生产已人过去产品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步入产品富余的市场经济时代,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作 者:徐爱国 蔡晓强 作者单位:大庆市畜牧水产局,黑龙江,大庆,163311 刊 名:黑龙江畜牧兽医 PKU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7) 分类号:F307.3 关键词:可持续畜牧业的本质及其特征
可持续发展是针对人口增长、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及后代生存面临威胁的情况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中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义:“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能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作 者:闵令江 潘庆杰 李春芳 作者单位:闵令江,潘庆杰(莱阳农学院动物科学系,265200)李春芳(烟台监狱)
刊 名:山东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SHANDONG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 年,卷(期): “”(4) 分类号:F32 关键词: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几点思考
发挥资源优势提升畜牧业整体水平作为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农牧职工增收问题是我们经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没有农牧职工的增收和的稳定,经济和发展都无从谈起。就目前情况看,由于特色农业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覆盖面不足,市场价格波动大,还不足以拉动农牧职工收入的更快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是新疆传统的畜牧业大区之一,畜牧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面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加入的新形势,基于资源比较优势和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分工日益明显,我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丰富的资源优势,畜产品价格优势明显,畜牧业必将面临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我发展畜牧业的优势的面临的不利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我们今后进一步趋利避害,加快发展畜牧业,促进农牧职工增收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⒈地缘优势。地处、塔城两地区,东西长余公里,南北宽余公里,分布于地区的、××等县一市和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我有个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蒙古国接壤,部位于地区中心,位于国道、省道、省道交汇处,奎北二级柏油路及奎北铁路在近几年内即将开工运行,交通极为方便,有三个已开放口岸,我国西北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喀纳斯口岸,正在积极争取早日开放。为畜牧业产品流通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
⒉水利资源优势。我位于山麓,水资源十分丰富,垦区有额尔齐斯河、克朗河、别列孜克河、阿拉克别克河、乌伦古河、和布克河、乌勒昆乌拉斯图河大小条河流,总径流量亿立方米。垦区周边主要有乌伦古湖,若巴色苦尔湖、阿拉哈克湖三个湖泊垦区大小自然坑塘个,总水面万亩,可引水灌溉的个,可用于养殖的有个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有利于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⒊土地和草场资源优势。全土地总面积万亩,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现有天然草场万亩还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茂盛的湖草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
⒋从事畜牧业的人文环境优势。我有着畜牧业生产的悠久历史,广大农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一大批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牧工队伍和高科技养殖示范户,实行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形成了、、连三级畜牧业兽医服务网络。他们是我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的有力保证。
⒌畜产品价格优势。现阶段,我国的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而我的畜产品价格又低于国内其他市场,特别是加入后,随着我国畜产品出口环境的不断改善,我的畜牧业生产价格优势逐步显现出来。
(二)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⒈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我位于新疆的最北端,全年平均气温℃,冬季漫长,气候条件恶劣,平均每隔三至五年就遇到时一次较大的风灾、雪灾、洪灾等自然灾害,漫长的冬季使牲畜只能舍饲,增加了生产成本。
⒉畜草矛盾、林牧矛盾与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困境。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牧草资源已严重退化,牧草的品质降低,产草量下降,草畜矛盾较为突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加之我绝大部分牲畜集中在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的河谷进行越冬,这一带又是我区天然林保护的重点地区,林牧矛盾长期存在。
⒊以牧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以及畜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落后造成的低效益。我的畜牧业生产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有相当的比重,绝大多数是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低效;畜群结构中大多以羊为主,大畜的比重小,牲畜品种混杂的现象随处可见,良种牲畜比例小,科技含量较低,科学的饲养方法没有得到普遍推广。
⒋畜产品的生产标准与国际不接轨,品质较低,缺乏竞争力,没有品牌优势,没有商标。兽医防疫工作滞后,设备陈旧、技术老化、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大,畜禽疫病时常波及到本地,往往造成一定的损失。
二、加快提升畜牧业整体水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进行结构调整,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种草业,这是加快发展我畜牧业的先决条件。
发展畜牧业,草业要先行。我以农区畜牧业为主,要想做大畜牧业,必须大面积种植草料地,要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把包括旱地、沙地、碱地全部种草种料,迅速扩大苜蓿等高蛋白优质饲料的种植,全面推进青贮、黄贮技术,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要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场,加大牧区退化草场的治理,推进划区轮牧、围栏封草、草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草原地治蝗等天然草场保护措施,建设优质饲草饲料基地。
(二)重点发展农区畜牧业,农牧结合,这是加快发展我畜牧业的方向。
要快速增加农区牲畜总量,支持农牧职工发展养殖小区,扶持养殖大户,带动千家农万户发展养殖业,增加农牧职工收入,必经要树立大农业格局,集中精力狠抓农区畜牧业,彻底打破农牧区别。围绕畜牧业发展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用田间林带、宜草的弃耕地、荒地等扩大人工种植草面积,将农区变成养殖种植结合的畜牧业饲草饲料基地。
三提高科技含量,大力进行牲畜品种改良,提高畜产品附加值。
科技含量低,是我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关键。要以牲畜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常规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重点,积极落实“科技兴牧”战略。在大力改良和发展本地特色优势牲畜品种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鼓励农牧职工引进高品质的冻精和胚胎,缩短改良周期,淘汰本地的劣势牲畜,扩大良种畜数量,提高牲畜的单体效益。引进企业化经营机制,集中进行胚胎移植,分散饲养。要建立科学化的完善的畜牧业疫病测防御网络,按照国家通行畜产品的标准生产,为我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加强对畜牧技术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承包责任制,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调动工作积极性,引导建立面向畜牧业市场的、规模较大的畜牧业服务队伍。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加强牧区基础设施,这是加快我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减少牲畜的灾害损失,基础建设是关键,搞好牧区基础建设,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争取国家的项目投入,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农牧职工贷款等形式自筹资金建设棚圈、房屋、围栏等设施,以调动农牧职工自我投入的积极性。同时,为彻底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建立以“给牧区以资金、给城市以市场”的富民政策,改革农牧区货币长期供应量紧缩的状态,采取贷款方便政策,更重要的是有了资金的支持,牧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牧工才能增加收入。
(五)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这是加快我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有带动和辐射能力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是制约着我畜牧业快速发展主要原因,结合我实际,走牧区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重点要抓好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龙头企业,二是要抓外向型企业,要实施外向拉动战略,大力引进扶持和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面向内地和国际市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做好各项服务,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来我投资,办厂,或以联合、兼并、入股等经营方式,通过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整合资源,积极完善畜牧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基地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要坚持市场化原则,打破行业界线和所有制界线,走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畜牧业的路子。要以为中心,在周边集中布局,建立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扶持、培育家庭养殖大户,以大带小、以大促小,发挥养殖大户在技术、信息方面的示范作用,促进养殖水平的提高。要围绕畜牧业,以加工业为主线、流通为手段、市场化为内容,采取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承包制等多种方式,进行产业化经营,延长畜牧业产业链,提高畜牧产品附加值,增加农牧职工收入。
(六)抓好教育事业和人才队伍,这是加快我畜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劳动力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高质量的教育普及科学技术,做到后继有人,同时,要下决心解决基层一线人才缺乏的问题。人才问题,关键是管理人员问题,哪里有能力的管理者,哪里就有较快的发展。各级党委一方面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人才,发挥人才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迅速提高农牧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使这些专业人才真正成为农牧职工的致富带头人。
党的十六大描绘了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宏伟蓝图。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思想创新,观念创新,做大做强我畜牧业,努力增加农牧工的收入。
3月2日至13日,省畜牧局组织各省辖市畜牧局长和省局各处、室、站、所长对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四省(市)的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较为详细地了解了他们在发展畜牧业方面的经验和取得的成就。考察时间虽短,但受益非浅,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受到的启示
1、畜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考察发现,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畜产品市场空间巨大。而畜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受资源条件、劳动力成本、环境要求及经济发展重心不同等的影响,畜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信阳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距离较近,312国道和即将建成的宁西铁路直达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都为加快信阳畜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畜牧业作为入世后大农业中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产业和优势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面对有史以来畜牧业发展的最好机遇,信阳市委、市政府也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使畜牧业真正成为振兴信阳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加强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是促进畜牧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步伐,就必须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山东等地就是通过企业集团、专业协会或合作社等“龙头”带动,建立了肉鸡、鸡蛋等畜禽产品出口基地,推动了畜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确立优势主导产业,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培育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养殖、区域化生产,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使畜牧业尽早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3、培育、推广优良畜禽品种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迫切需要。地方优良品种具有繁殖率高、抗病力强、耐粗饲、肉质鲜美等特点。但生长速度慢、产肉(蛋)率低。考察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畜产品由要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讲求风味和口感,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倍受欢迎。江苏省对太湖猪的开发利用就是很好的经验。他们利用太湖猪的优良特性,培育出既保持太湖猪繁殖率高、肉质鲜美而又有较高瘦肉率和较快生长速度的国家级瘦肉型猪种―苏太猪,并向全国推广。我市有5个省级地方优良畜禽保护品种,对其进行大规模的选育、开发和利用,提高其生产性能,有利于加快信阳特色畜牧业的发展。4、树立品牌,是增强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成为一种无形资产,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的,畜牧业也不例外。在畜牧业生产和经营中,除了品种、质量、规模和价格优势外,还要树立品牌意识,取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立足国内外市场。山东的得利斯、上海的大江、光明等企业集团正是凭借品牌优势,占领了国内外相应的'市场,形成了经济优势。
二、对加快发展信阳生态畜牧业的几点思考
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培育出了信阳水牛、淮南猪、固始鸡、淮南麻鸭、固始白鹅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养殖基础。20xx年牧业产值达4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5。但由于存在畜牧业结构不合理,基地建设缓慢,优质畜产品发展不快,精深加工滞后,个别地方对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向高水平发展。
根据信阳实际,借鉴外地经验,今后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是: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型及地方优势畜禽产品;加快生态畜牧业建设步伐,努力把信阳建成全省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强改良育种,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争创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1、以筹备和申报《信阳市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快优质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我市正在申报的《河南省信阳市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了省政府和省畜牧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我们先后对项目建设的内容、区域分布、投资规模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确立了以淮南猪、固始鸡、固始白鹅、淮南麻鸭和奶业等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进行区域化布局,建立生态生产加工基地。
2、发挥信阳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地方优良畜禽品种。重点是抓好已列入全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优良品种的发展,形成具有信阳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首先是大力发展淮南猪生产。淮南猪瘦肉率较高,肉香味美,汤汁浓郁,营养丰富。近年来在省种猪联合育种组的培育下,对淮南猪进行了四个世代的选育,其生产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计划在南信叶路以南建立淮南猪商品生产开发带,使其种猪生产规模达到3000头,年饲养淮南猪达到60万头。同时加大品种改良力度,积极开展与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皮兰特等优良
品种间的杂交改良,提高淮南猪的生产性能,争取列入国家级品种名录。
其次是加快信阳优质禽业的发展。固始鸡、固始白鹅、淮南麻鸭、樱桃谷鸭在全省饲养量第一,是信阳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要充分发挥“两鸭一鸡一鹅”的优势,通过龙头带动、养殖小区等方式,建立信阳优质禽业生态生产加工基地。一是以华英集团为重点,迅速膨胀樱桃谷鸭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基地。到20xx年,樱桃谷鸭饲养量发展到20xx万只,年加工能力达2400万只。二是以固始三高集团为龙头,扩建、完善固始鸡产业化项目,在全市实施大规模产业化开发。项目建成后,全市固始鸡饲养量可达到8000万只,年出栏固始鸡达到5000万只以上,并带动2万多农户养鸡致富。三是大力发展固始白鹅。计划在淮滨、固始及息县北部等沿淮流域建立固始白鹅产业开发带,大力发展固始白鹅生产。到20xx年,全市鹅饲养量达到1500万只,年出栏1200万只以上。四是建立淮南麻鸭开发带,扩大淮南麻鸭规模养殖。重点在光山、商城及罗山等淮南麻鸭主产区建立淮南麻鸭生产加工基地。
在抓好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搞好地方优良家禽的选育、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继续加大固始鸡提纯、扶壮工作,通过品系杂交,培育固始鸡精品蛋鸡和精品肉鸡品系;加强固始白鹅与四川白鹅等产蛋性能好的品种进行杂交选育,改变其产蛋率较低的劣势;开展淮南麻鸭与北京鸭等优良肉鸭的杂交改良,提高其生产速度和产肉性能。通过科学的选育和改良,既保持固始鸡、固始白鹅、淮南麻鸭等地方品种的原有特征和风味,又使其生产性能大幅提高,从而进一步巩固信阳禽业的优势。
3、突出发展信阳奶业。信阳奶业生产起步较晚,规模小,水平低,发展严重滞后,全市人均占有奶量只有0.1公斤。20xx年国务院提出了“学生饮用奶计划”,提倡“早餐革命”。目前,我市鲜奶及奶制品也已成为广大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日常消费品,发展空间很大。为尽快摆脱我市奶业生产严重落后的局面,近期将重点在氵师河区、平桥区等市郊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与“花花牛”等大企业联营,带动乳制品加工。到20xx年,实现奶牛养殖量达到20xx多头,年产奶量力争达到1.2万吨,年加工能力达到8000吨,人均占有奶量提高到1.5公斤以上。
县地处贵州北部,大娄山东麓。北与重庆的南川市相邻,东抵务川,东南靠凤岗,南邻湄潭,西南接绥阳,西北毗桐梓,东与道真县相邻。全县辖19个乡镇,144个村,6个社区,总人口585518人,其中农业人口549258人,县域总面积259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70.2%,耕地11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9.8%。有可利用的草山草坡161万亩,是一个农业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的发展列为全县经济工作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提出了实施畜牧业发展“1113”工程(即:到20xx年实现生猪存栏100万头,牛出栏10万头,羊出栏10万只,禽出栏300万羽)和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的奋斗目标。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这一工作思路狠抓落实,使畜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xx年全县猪饲养量115.74万头,出栏55.48万头,存栏57.87万头;牛饲养量36.5万头,出栏3.1万头,存栏18.4万头;山羊饲养量20.3万只,出栏8.1万只,存栏10.15万只;家禽饲养量315.6万羽,出栏155.48万羽,存栏157.8万羽;畜牧业产值5.22亿元。
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县畜牧业生产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科技水平跟不上等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为此,要发展我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以及“1113”工程目标,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
我县草山草坡众多,山塘水库较多,无工矿企业,生态环境优越,具备了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畜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到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一是要从传统的畜牧业发展观念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二是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发展养殖大户和生态畜牧小区建设作为工作主战场;三是多出台有利于畜牧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对外采取招商引资,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活经营;四是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参与畜牧业的开发;五是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我县的畜牧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从而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面提高农民增收。
二、发展规模养殖,建设生态畜牧小区
我县多数农民仍采用的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养殖,养殖效益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我县畜牧业发展,重点要在规模养殖和生态养殖上做文章,一是要大力推进“畜――沼――果”、“畜――沼――粮”等科学生态养殖模式,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养殖大户到外县、市畜牧业发达的地方参观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规模连片,相对集中”的原则,推行“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大户养殖,统一防疫,集中服务”。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结合生态学原理进行圈舍建设,饲养管理,逐步实现畜牧生态协调发展;二是狠抓养殖大户和畜牧养殖小区,逐步实现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三是培植和发展以大户、小区、重点乡镇为主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典型示范带动,提高辐射带动效益;四是充分利用粮食、秸秆、牧草、草山草坡等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五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兴办畜产品生产基地,搞好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六是结合我县农村“四在农家”、沼气池建设,大力推进沼畜工程,逐步实现畜牧产业化、农村沼气化。
三、力求创新,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正安养牛业历史悠久,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饲养牛,在长期的饲养选育过程中,不仅广大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培育了适应性较强的地方优良品种――桴焉黄牛,该品种耐寒、耐热、耐粗饲,蹄质坚实,动作敏捷,适于山区役用,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项目。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未来的畜产品中,草食牲畜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牛、羊肉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牛、羊肉被现代人称之为“人类的保健性功能食品”,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从销售来看,大到国际、国内市场,小到周边市县及本县的两家牛肉干厂,都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因此选准主攻肉牛养殖对正安畜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而且潜力巨大。
选定肉牛这个项目,因为正安本身就是肉牛项目基地建设实施县,加上周边县市肉牛的饲养量都偏小,均没有形成规模,这正好给正安的肉牛发展提供了机遇。县内草场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无霜期长,光照充沛,牧草生长周期长,同
时还有田间空地,还可人工改良草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秸秆圈养肉牛。建立牧草繁育基地,积极推广良种牧草,引进一年生、多年生黑麦草、苜蓿草、芽茅等优良草种种植,减少养牛对天然林地和草场的依赖,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山林植被,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强化品种改良,完善繁育体系
积极发展外二元母猪繁育场,确保每年新增外二元母猪5000头以上,外三元商品猪10万头以上;进一步推进牛、羊冻输配技术,牛改普及率提高到80%以上,羊改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积极引进推广良种家禽,兴办良种家禽养殖场。提高良种覆盖率,形成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引进良种实行补贴。
五、强化防疫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强化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兽医制度和技术规程,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化验诊断设施,建立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撑相互配套的动物防疫控制体系。明确职能,理顺体制,精简人员,提高素质,强化防检,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走国家扶持和自我发展相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路子,建立起一支强壮的防疫队伍。
全面实施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形成以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为主,运输监督与市场监督相结合的动物检疫新格局,建立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和防疫监督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推动动物防疫承包合同制,鼓励和支持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与养殖大户签订常年防疫责任承包合同,明确双方责任的奖罚,不断提高防疫技术服务水平,巩固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着力扶持畜牧业重点乡镇的防检疫点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六、积极开拓市,健全流通体系
正安至今还未有一个大型畜禽交易市场,畜产品的交换还仅仅依靠小商小贩来贩进贩出,这样不但制约了产品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应尽快在县城建设一个大型的畜禽综合交易市场,与周边地区的畜禽市场对接,以市场来带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培训一支既懂技术又是会经营的运销队伍和经纪人队伍,把生产、销售、加工等产业各环节和经营主体通过协会经济组织加快流通,切实搞好产后服务,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加快信阳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3月2日至13日,省畜牧局组织各省辖市畜牧局长和省局各处、室、站、所长对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四省(市)的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较为详细地了解了他们在发展畜牧业方面的经验和取得的成就。考察时间虽短,但受益非浅,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受到的启示 1、畜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考察发现,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畜产品市场空间巨大。而畜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受资源条件、劳动力成本、环境要求及经济发展重心不同等的影响,畜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信阳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距离较近,312国道和即将建成的宁西铁路直达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都为加快信阳畜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畜牧业作为入世后大农业中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产业和优势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面对有史以来畜牧业发展的最好机遇,信阳市委、市政府也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使畜牧业真正成为振兴信阳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加强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是促进畜牧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步伐,就必须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山东等地就是通过企业集团、专业协会或合作社等“龙头”带动,建立了肉鸡、鸡蛋等畜禽产品出口基地,推动了畜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确立优势主导产业,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培育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养殖、区域化生产,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使畜牧业尽早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3、培育、推广优良畜禽品种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迫切需要。地方优良品种具有繁殖率高、抗病力强、耐粗饲、肉质鲜美等特点。但生长速度慢、产肉(蛋)率低。考察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畜产品由要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讲求风味和口感,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倍受欢迎。江苏省对太湖猪的开发利用就是很好的经验。他们利用太湖猪的优良特性,培育出既保持太湖猪繁殖率高、肉质鲜美而又有较高瘦肉率和较快生长速度的国家级瘦肉型猪种―苏太猪,并向全国推广。我市有5个省级地方优良畜禽保护品种,对其进行大规模的选育、开发和利用,提高其生产性能,有利于加快信阳特色畜牧业 的发展。 4、树立品牌,是增强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成为一种无形资产,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的,畜牧业也不例外。在畜牧业生产和经营中,除了品种、质量、规模和价格优势外,还要树立品牌意识,取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立足国内外市场。山东的得利斯、上海的大江、光明等企业集团正是凭借品牌优势,占领了国内外相应的市场,形成了经济优势。 二、对加快发展信阳生态畜牧业的几点思考 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培育出了信阳水牛、淮南猪、固始鸡、淮南麻鸭、固始白鹅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养殖基础。2001年牧业产值达4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5%。但由于存在畜牧业结构不合理,基地建设缓慢,优质畜产品发展不快,精深加工滞后,个别地方对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向高水平发展。 根据信阳实际,借鉴外地经验,今后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是: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型及地方优势畜禽产品;加快生态畜牧业建设步伐,努力把信阳建成全省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强改良育种,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争创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1、以筹备和申报《信阳市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快优质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我市正在申报的《河南省信阳市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了省政府和省畜牧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我们先后对项目建设的内容、区域分布、投资规模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确立了以淮南猪、固始鸡、固始白鹅、淮南麻鸭和奶业等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进行区域化布局,建立生态生产加工基地。 2、发挥信阳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地方优良畜禽品种。重点是抓好已列入全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优良品种的发展,形成具有信阳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首先是大力发展淮南猪生产。淮南猪瘦肉率较高,肉香味美,汤汁浓郁,营养丰富。近年来在省种猪联合育种组的培育下,对淮南猪进行了四个世代的选育,其生产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计划在南信叶路以南建立淮南猪商品生产开发带,使其种猪生产规模达到3000头,年饲养淮南猪达到60万头。同时加大品种改良力度,积极开展与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皮兰特等优良品种间的'杂交改良,提高淮南猪的生产性能,争取列入国家级品种名录。 其次是加快信阳优质禽业的发展。固始鸡、固始白鹅、淮南麻鸭、樱桃谷鸭在全省饲养量第一,是信阳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要充分发挥“两鸭一鸡一鹅”的优势,通过龙头带动、养殖小区等方式,建立信阳优质禽业生态生产加工基地。一是以华英集团为重点,迅速膨胀樱桃谷鸭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基地。到2005年,樱桃谷鸭饲养量发展到2000万只,年加工能力达2400万只。二是以固始三高集团为龙头,扩建、完善固始鸡产业化项目,在全市实施大规模产业化开发。项目建成后,全市固始鸡饲养量可达到8000万只,年出栏固始鸡达到5000万只以上,并带动2万多农户养鸡致富。三是大力发展固始白鹅。计划在淮滨、固始及息县北部等沿淮流域建立固始白鹅产业开发带,大力发展固始白鹅生产。到2005年,全市鹅饲养量达到1500万只,年出栏1200万只以上。四是建立淮南麻鸭开发带,扩大淮南麻鸭规模养殖。重点在光山、商城及罗山等淮南麻鸭主产区建立淮南麻鸭生产加工基地。 在抓好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搞好地方优良家禽的选育、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继续加大固始鸡提纯、扶壮工作,通过品系杂交,培育固始鸡精品蛋鸡和精品肉鸡品系;加强固始白鹅与四川白鹅等产蛋性能好的品种进行杂交选育,改变其产蛋率较低的劣势;开展淮南麻鸭与北京鸭等优良肉鸭的杂交改良,提高其生产速度和产肉性能。通过科学的选育和改良,既保持固始鸡、固始白鹅、淮南麻鸭等地方品种的原有特征和风味,又使其生产性能大幅提高,从而进一步巩固信阳禽业的优势。 3、突出发展信阳奶业。信阳奶业生产起步较晚,规模小,水平低,发展严重滞后,全市人均占有奶量只有0.1公斤。2000年国务院提出了“学生饮用奶计划”,提倡“早餐革命”。目前,我市鲜奶及奶制品也已成为广大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日常消费品,发展空间很大。为尽快摆脱我市奶业生产严重落后的局面,近期将重点在氵师河区、平桥区等市郊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与“花花牛”等大企业联营,带动乳制品加工。到2005年,实现奶牛养殖量达到2000多头,年产奶量力争达到1.2万吨,年加工能力达到8000吨,人均占有奶量提高到1.5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