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记忆组块方法?提高音标教学实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大吉大利岳松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运用记忆组块方法?提高音标教学实效(共含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大吉大利岳松涛”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运用记忆组块方法?提高音标教学实效

篇1:运用记忆组块方法 提高音标教学实效

运用记忆组块方法 提高音标教学实效

运用记忆组块方法 提高音标教学实效

刘少芬 张卫华

“记忆组块”是指客观事物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上所表现出的一种块状结构。研究显示,通过训练得以实现记忆的客观事物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上形成一种块状结构,这种块状结构可以是图象、声音、语言文字、颜色等。它存在于人们的大脑皮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记忆。这种块状结构越大,规律性越强,人们的记忆能力便越好,反之亦然。这种块状结构被称之“记忆组块”。“记忆组块”的增大通常可以通过训练得以实现。

根据这一原理,英语教师可在教学中将记忆组块训练与英语国际音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节省教学时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方法之一:引导寻找规律,强化拼读记忆

教师可把英语国际音标的元音按照一定的规律先分为9 个小型的记忆组块;接着扩大记忆组块,把这些元音重新串成4 个中型的记忆组块;然后进一步扩大,把元音作为1 个大型的整体记忆组块。这样就形成了“一大四中九小”的元音记忆组块图(参见图一),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运用记忆组块将元音划分成若干组块后,再让学生分析和总结,得出这样三个特点:一是便于区分长短音,即有“:”的读长音,没有则读短音;二是便于区分单元音和双元音,即双元音是由两个单元音复合而成;三是便于记忆,通过分组后的元音有着相对统一的组成规律,如中型一、二、三、四组都有一定的规律,便于完成元音整体记忆。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规律,也就很容易记住。

方法之二:重新组合记忆组块,形成整体记忆

让学生依照元音记忆组块的规律,把英语国际音标的辅音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多个记忆组块,接着扩大记忆组块,重新组合成4 个中型的记忆组块;然后进一步扩大,形成一个英语国际音标辅音整体记忆组块图。(参见图二)

这样划分成若干组块后也可归纳出三大特点:一是轻浊辅音相互对比(鼻音、边音和半元音分别归类),便于学生自己练习和区分;二是便于学生记忆,中型一、二组中,轻浊辅音除/h/外,其余都是成对出现的;三是便于学生重点突破辅音中的难点发音,他们集中反映在图二中的中型二、三、四组内。

方法之三:升华记忆组块,提升拼读能力

在每一个辅音的`后面加上一个相同的元音,使每一个辅音与元音结合后变得“有声化”,从而形成了辅音运用拼读记忆组块图。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间接进行英语国际音标拼读教学的过程,学生会在无意记忆中掌握这项技能,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感性记忆向理性认知的过渡。(参见图三)

辅音运用拼读记忆组块有这样五个特点:一是目的明确,即旨在引导学生从感生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为进一步掌握英语国际音标拼读规则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经过后缀元音后,辅音的发音变得更加明朗化;三是使学生对辅音、发音器官对气流的调节作用在无意记忆中产生了认知;四是便于学生进入记忆,使记忆变得更加简捷;五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所记的元音得以巩固,记忆效果更好。

通过方法之四进行强化训练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国际音标的拼读方法,并且也会对拼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为后阶段的英语教学扫除了语音障碍。另外,学生掌握的语音拼读规律,会对学生今后记忆单词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都将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新课改理念下,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积极探索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只要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去钻研去探索,就一定能找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

篇2:运用兴趣教学提高英语课堂实效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里的“好之”,指的就是兴趣。当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和持久。兴趣教学是指如何使学生具有对英语的强烈需求,激发其兴趣,从而产生巨大的动力。兴趣教学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包括教学措施和对学生思想引导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对认知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本来就是相对陌生的学科。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很难积极地与教师合作。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给予学生亲和力,真诚地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可以信赖。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要真诚坦率、表里如一、平等待人、严于律己,彰显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性格特点;二是要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经常给学生鼓励的话、由衷的赞许;三是当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或疑问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解答;四是要尊重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五是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及时评价,多给予肯定的评价。比如:常对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说“Excellent!”“Wonderfu!”“Very good!”,对表现一般的用“Good!或Well done!”,对表现欠佳的可用“It doesn`t matter或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常用鼓励性的话,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不害怕学习中的困难,从而不断进步,使学生对英语保持良好的兴趣。

二.营造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说教师的模范人格和得体的行为模式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授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教师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就是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英语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交际活动过程,如果教师能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学生就会保持长久的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种做法:1.运用歌曲。歌曲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同时可以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训练,还可以利用其想象空间开拓学生的语言思维,最终起到“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歌曲要便于吟唱,便于记忆。比如在要求学生掌握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时,笔者引导学生把它们编写成一首短小的英文歌曲:“Ihelp you, you help me.He helps her,she helps him.We help them,they help us.We help each other,we are all friends.”经过反复的练唱,学生能够很好地记忆和运用人称代词。再比如学到月份名词时,鼓励学生编曲唱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能让学生更有效地记忆单词。2.运用游戏。参与游戏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合群性的体现,通过游戏可以达到巩固词汇、语法、听力、口语等目的。比如在复习“what do you look like?”这一单元主要目标语言时,让学生写出关于班上同学的外表、性格、爱好等小段落(不写明姓名),然后让学生做“Guessing who she/he is”的游戏,学生很有兴趣地去想、去写、去听、去说,这样就能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3.运用竞赛。初中阶段的学生爱争爱比,又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根据他们这些特点,笔者经常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竞赛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比如在复习环节中,进行造句比赛知识点抢答比赛(分组进行);在要求学生快速背诵课文时,进行小组之间的比拼,称之为“联合对抗”。这样学生会觉得复习语法、背诵课文等成了有趣的事情。4.运用讲故事编故事。讲故事是一种原始的授课方法,但不可轻视其独特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讲故事”,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讲故事时教师不仅使用浅显易懂的词汇,而且使用声音表情和手势,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强烈而又真实的语言交流的体验。比如在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时,笔者进行编故事接龙活动,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运用目标语言编说故事,带给课堂极大生机,带给师生极大惊喜。

三.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经常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充满情趣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这种富于想象的情境中,各自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他们从表演中提高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巩固提高的目的。1.一直以来,笔者把每节课的前五分钟交给学生,从初一开始指导并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会话情景表演,学生很主动地在课前做好准备,表演时有声有色,表达自然流畅。至初二三时,笔者经常被学生的“small talk”小演讲所吸引,赞许他们能自如地应用所学的英语语言。2.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语法教学相对枯燥乏味,如何能使学生轻松学好语法,教师的语言应有趣。比如在教学一般现在时的各种句式时,常让学生“唱反调”(变否定句)“明知故问”(变一般疑问句),同时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编成歌谣,读来朗朗上口,又能掌握好语法。3.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印象,以便词汇符号迅速地在神经网络中落脚。常用的直观教学手段有幻灯片、多媒体、简笔画、实物、图画等,或灵活地利用身边的任何人或物来教学。比如在教学比较句型时,选两位身高悬殊体重相近的学生到讲台上,引导学生说出“Sam is a lot taller than Tim ”“Sam is a little heavier than Tim ”,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机械地使用某一种或几种方法和技巧,应将这些方法和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教学像磁石一样具有吸引力,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才能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3:运用记忆循环规则提高教学实效的论文

关于运用记忆循环规则提高教学实效的论文

摘 要:英语教学中实施记忆循环规则,提高教学实效。遵循记忆循环规则,运用“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重复强化记忆知识。

关键词:记忆循环规则 教学 实效

一、概述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分单元进行词汇句子语法的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英语新教材,词汇量增加,难度加大,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难度加大。怎样让学生们有效科学地记忆知识,一直是英语老师探索的课题。教育心理学者们在研究“痕迹理论”过程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凡是已经识记的.事物都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而一个单元词汇句子语法的学习,实际上是不断强化记忆,不断和遗忘斗争的过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则:遗忘进程并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一定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 因此,学习的过程就是重复,对刚学过的词汇句子语法应及时不断重现,不断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进一步理解,并在运用中强化记忆。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减少课时,提高英语单元学习的效益。为次,我们运用“张思中16 字教学法”。其特点是遵循记忆循环规则,运用“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重复强化记忆知识。其方法如下:

二、记忆学习方法:适当集中、反复循环

1.单词导入重要句型

比如教“much、dollar” 两个单词,我们导入本单元第一个重要句型

How much is the/this/that ---? It’s five dollars.

How much are the /these/those--- ? They’re nine dollars.

学习步骤:

第一步:教读 much / dollar

第二步:教读

How much is the/this/that ---? It’s five dollars.

How much are the /these/those--- ? They’re nine dollars.

又如教单词 sweater

第一步:教读 sweater

第二步:导入句型:

A: Can I help you ?

B: Yes ,please .I need / want a sweater.

How much is it

A: It’s five dollars.

B: I’ll take it.

大家可以看到 到目前为止 “How much ”“dollar “在学生记忆中已出现几次。新单词“need take”也导入学了。同样,本单元的其他衣服名词:“sock shorts sweater trousers shoe skirt”都代入次句型反复教读。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强化。

2. 单词导入句子

例如,单词“clothes”的学习,导入本单元中的重要的或难的句子,一般这些句子多见于阅读中。其步骤为:

第一步:教读 clothes

第二步:教读 Come and buy your clothes at our great sale

3. 单词导入短语

第一步:教读 Pair

第二步:教读 a pair of trousers /socks /shoes /shorts

同样,skirt ― skirts in purple

Price ― at very good prices

Sale ― at our great sale

单词反复导入重要句型、句子、短语的学习后,开始本单元课文学习。由于本单元的重点在学习单词时已经基本完成,现在学生学习轻松多了。

三、结语

中国一总理曾说“外语教学要在观念、方法上进行更新、改革,以适合我国进行国际交流的需要。”的确我们教育要跟上时代节拍。用记忆循环规则学习英语,使学生在单元学习中一开始就有目标地对重点进行记忆循环强化。事实证明其方法,行之有效;单元学习由原来的8―10课时,减少到5―7课时。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篇4:提高文言文的教学实效方法

提高文言文的教学实效方法

如果说高一的语文课程内容是全面开花、多姿多彩,那么高二的内容则已然成了文言文和诗歌的专场。当高一的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期待学完了语文课程之后,千篇 一律的文言文教学内容让刚进入高二的学生们深感枯燥与困惑。那么如何才能增加文言文教学的活力,提高文言文的教学实效呢?

一、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因文制宜应是语文教师最明智的选择。课堂枯燥乏味与否主要是由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形式决定的,当我们的教学内容只能限于文言文时,因文言文体和篇幅来改变我们的教学形式就成了必然。《史记》中的“本纪”、“列传”,因其文章长、故事性强,故适合的方式就是适度淡化“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机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适度的“不求甚解”的轻松学习氛围中,品味其情文并茂的作品语言,把握其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理解其爱憎分明的作者感情,以保持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字字落实”的教学方式只能形成支离破碎的印象,这是对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的亵渎。而教学《游褒禅山记》等散文类的文言文时,应在阅读上多下工夫,“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论述类文本短小精悍,特别适合在课上多遍朗读,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基本了解大意并交代了写作背景之后,重要的就是要厘清文章的行文思路,以议论文的常规分析方法找出每段的总领句,了解每段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之后,行文思路自然水落石出。

二、文史应有机结合

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与生俱来地决定了语文知识的整合性和实践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文史哲不分家,所以应该将文言教学和历史故事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学习《报任安书》,可以直接从趣读史记开始,以文中“草创未就,适会此祸”导人,引出史记中“李陵到底为什么会成为‘汉奸”’这一悬案。然后将郭灿金、许晖两人合著的《趣谈史记》中的“趣谈”娓娓道来:“司马迁仅仅因为一句话就被汉武帝给阉了。(申请书 )司马迁是为李陵辩护而遭到宫刑的,可是,改变中国历史书写方式的“李陵事件”却是一桩大阴谋。李陵成为中国历史上第四名货真价实的‘汉奸’,是他背叛了汉朝,还是汉朝背叛了他?司马迁为什么三次为李陵辩护?”关子卖足,胃口吊足,趣谈开始。这样一个趣解历史的过程融会了《李将军列传》、《高祖本纪》、《梁孝王世家》、《匈奴列传》等《史记》中的篇章,学生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眉头紧锁,时而义愤填膺。学习《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时,仅仅是比较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差异相信不太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为什么楚亡汉兴是历史的必然,楚汉两大阵营的领袖人物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不同寻常的作用”这两个问题提出后,体现两个人性格的`历史故事就能发挥作用了,学生的兴致也就提高了。

三、“文”、“言”宜相融

文言文的魅力既在于其文字精练典雅,还在于其厚实古朴的文风,更在于它蕴涵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文言,不能简单机械地将之理解为“言”加“文”,而要在“文”、“言”相生相融中实现它的文化引导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分配“言”与“文”两者的权重,就是由“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这个目的来决定的,无论什么样的情况,语文的工具性这根缰绳是不能弃之不顾的,必要的语文知识不应该被淡化和割裂。语文教学,既没有纯粹的工具性,又没有离开载体的人文性;语文的属性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语文文本中的人文内涵依附于语言形式而存在。

实际教学中,有了高考这根指挥棒,无论是何种教学内容、何种教学文体都离不开背诵掌握、检查检测的环节,所以在进行文言文检测时同样要遵循“文”、“言”相融的原则。例如《刺客列传》的学后检测,除了常规的实词义项、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翻译句子的练习之外,还应设计“我们应怎样看待荆轲刺秦王的行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的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学生发散性思维也被调动起来。有大加赞美荆轲刺秦王的义勇和坚韧的;有独辟蹊径分析荆轲刺秦的失误和败笔的;更有反弹琵琶、痛斥荆轲看不清历史大势的。“文”、“言”相融的原则让学生在检测这个环节时也洋溢着高昂的学习热情。

四、文言文教学应联系写作实践

文言精华引用得好,常常能起到一句胜千句的作用。在写作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引经据典,一定会为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文章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是俗不可耐。

在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培养了文言文的语感之后,应该使学习成果付诸写作实践。如在指导写作《草根》这个命题作文时,可以要求写议论文的同学特别要注意引用我们文言中所出现的事例或警句。这个要求的提出让一部分学生认认真真地翻阅研究《(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合适的篇目,并在作文中呈现出他们将文言文学习与写作实践的结合轨迹。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知屋漏者在字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草野之中,智者又怎会是优孟一人?那暴君秦二世身边的歌者优旃,在始皇时便阻止皇帝扩大花园,谏言之中不乏幽默,‘寇从东来,令麋鹿触之足矣’。想必始皇对扩园一事定笑然作罢,不触碰王者的逆鳞而说服他,优旃如优孟一般,言谈微中,打消了皇帝奢侈的念头,如此大智,令人佩服”。这正是学生活学活用《史记》中《滑稽列传》的成果。在学了韩愈的《原毁》后,有学生在渎书笔记中写道:“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而到了今日,似乎已经变成了‘对己轻以约,待人重以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时时会遭遇与自己相反的言行,于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逻辑思维方式,反驳、诋毁这些与自己完全相背驰的言行。然而所谓辱人者人辱之,这样做的后果不过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如此的训练与实践,学生的结合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逐渐增强。学生在记忆、揣摩、思考并运用中得到了快乐,收获了进步,让自己的学识渐渐变得渊博,视野变得宽广,思想也开拓出一个新的高度。

阅读文言文,学生学会了远视文学过程的外在的“迹”,从生命体验中感悟文学的“魂”,由“迹”入“魂”,提升了学生的知识与品位。日积月累,必将日臻完善,将这些千古名句或典型事例融人心中,印于脑中,学生从中探寻到了文言的美感,化用的情趣,写作的快乐。如此愉悦,怎能让学生再有排斥文言文学习的想法呢?

篇5:组块记忆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组块记忆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词汇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学好英语的关键之一是掌握一定量的词汇.然而,面对我国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许多师生对词汇量大,难以记忆而感到头疼,本文将语言心理学和记忆心理学中的组块记忆理论运用到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当中,帮助师生去解决词汇教学中的难题,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作 者:路爱萍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教育学院,外语系,内蒙古,东胜,017000 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年,卷(期): “”(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组块记忆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运用  

篇6:如何运用互动教学提高篮球教学实效的论文

关于如何运用互动教学提高篮球教学实效的论文

摘要:在现今的高中教学中,篮球教学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由于篮球运动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革的,因此在篮球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模式均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本文主要对高中篮球教学活动开展中互动教学方式的科学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探究,以期进一步提升高中篮球教学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互动教学;高中篮球;实效;学生

在篮球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应用可帮助将原有的枯燥教学模式完全打破,实现专项训练及模拟竞赛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找寻竞赛感觉,充分领悟训练内涵,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高中篮球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应用可实现各项训练活动的完美融合,充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互动篮球教学中还可帮助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相互学习同伴的优点。

一、创设和谐优良的教学情境,激发互动兴趣

1.创设视频情境,吸引学生注意

高中篮球互动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其实是指将原有传统的师生角色完全转变,积极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民主化的关系,对师生关系及其作用之下的融洽学生及教学媒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关系进行科学调整,积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突出其主体性地位,促使主客体之间产生互动和共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篮球教学中需始终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高中生对于各篮球竞赛具有极为浓厚的兴趣,如NBA、CUBA、NCAA等,教师可将此作为切入点,运用各著名篮球竞赛视频为教学创设优良视频情境,充分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教师可以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选取适宜的视频进行导入,在教学前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再进行教学主题话题的设计,促进互动教学的开展。在高中阶段,为了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需引导学生加强对篮球的了解,运用所创设的视频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一,教师可在教学中应用NBA经典赛事视频来为导入新课内容提供助力。学生在观看视频中篮球运动员的精彩灌篮、移动、三步上篮、防守后,便会对篮球训练跃跃欲试。第二,教师可应用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加入至互动教学活动中,如:

师:同学们都喜欢篮球吗?

生:喜欢,我最喜欢的运动就是篮球。

师:那么你们对篮球这项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史有所了解吗?

生:不知道,不清楚。

此时教师便可运用制作好的视频向学生介绍篮球的起源和发展史,加强学生对篮球的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师:在篮球学习中,你们想要学到什么?

生1:投篮,提高投篮命中率。

生2:进攻,想要成为拿分王。

生3:防守,避免被突破。

在此案例之中,教师将篮球竞赛视频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之后再采用逐层引导的方式,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以此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图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篮球作为一项大众体育活动,人们的关注度较高,体育明星极多。在高中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体育明星的`图片,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和学生形成互动关系。比如,在投篮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关注度高的投篮动作,并将其整理为一个系列,采用PPT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投篮的了解程度,教师需采用图片演示方式,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投篮方式。比如,向学生展示一张姚明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位篮球明星是谁?他采用的投篮方式是哪一种?采用此种互动提问方式,教师可以将所教内容一一引出。在引出这些投篮教学内容后,教师便可指导学生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投篮的认识度。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掌握正确的投篮技术?此问题的提出将课堂完全激活,学生相互之间沟通交流,并分享自己对投篮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丰富互动形式,增强教学实效

1.采用合作互动学习,增强生生互动

在高中篮球教学中,学生的基础不同,在训练中的优势互补对于篮球训练实力的提升极为重要。部分学生的运动基础较好,训练起步较早,无论是在其力量、体能还是技术及战术方面,均具有极强的优势。而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篮球较晚,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其体能及素质均有待提升,但是其篮球天赋极强,技术实力较强。为了更好地增强篮球教学效率,加强生生互动极为重要,在互动教学中,生生互动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形式。为了更好地增强生生互动,采用合作学习法较为有效,比如在移动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移动技术及方式。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选好组长,每组五至六人。教师指导学生说出一些常见的移动方式,并加以示范。在合作教学中,学生自主与组内成员一同互动交流,探究出篮球移动方式。有一部分学生提出具体移动方式,有一部分学生则负责示范。在呈现互动学习成果时,小组示范内容有:转身运球、绕前卡位、变向运球等。如此一来,便可帮助增强生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2.加强师生互动

(1)对话引路,加强师生互动

在高中篮球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话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比如,在持球突破的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练习持球突破,与其一同互动对话,加强其对此知识点的了解,为其科学利用于实践提供帮助。师:持球突破动作要领包括哪些?生:蹬跨启动,转体迅速,探肩下压,推拍放球,加速超越等。师:看来同学们对于持球突破了解很到位啊!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有时持球突破会有假动作吗?生:为了分散防守队员的注意力。在此案例中,教师将技术要点作为依据,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并引导其将学习到的技能应用于实践操作,增强教学实效。

(2)以生动的案例加强师生互动

在篮球教学中,案例的引入可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注意力,将例子作为切入点对学生实行训练。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案例引入时帮助教师向学生诠释说明基础训练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于速度、力量、心理等训练内容的认识度。比如在力量训练时,要求训练人员依照肌肉的收缩原理,进一步提升自身骨骼肌肉的收缩能力。另外,在篮球的意识训练中,其训练难度较大,要求队员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和灵敏的反应力,且对整体攻防意识也极为关注。针对于此,教师可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精彩的NBA明星球员的比赛片段,将远投命中、变换多样的攻防战术作为案例,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活动结束时,教师便可指导学生学习明星球员的攻防技能,将其应用于实践,检验其应用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一同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比赛视频,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分享。

三、加强专项训练,积极组织各类互动活动

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经常开展专项训练,如耐力训练、弹跳训练等。各项篮球训练是紧密关联的,均需服从于竞赛配合。在互动教学中,需注意加强专项训练与各教学内容的紧密关联,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在高中的篮球教学中,还应积极组织开展多类互动活动,如拓展训练、国内外交流活动等,帮助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热情,激发运动潜能,促使团队心理素养得以提升。国内外交流活动的进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先进的篮球技能,弥补自身不足,加强对篮球训练的重视程度,增强互动及教学实效。在高中篮球教学中,以往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及模式无法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获得较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优秀篮球运动人才,对篮球教学实行改革势在必行。在高中篮球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可充分突出教学所具有的情感效应,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助力,全面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篮球训练水准,增强高中篮球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运动素养的良好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忠.基于“互动教学”理论的高职篮球教学实验研究[J].运动,,(2):128-129.

[2]朱静.中职篮球教学之师生互动教学法的应用[J].才智,,(11):277.

[3]许德伟.互动式篮球教学对中学生篮球运动能力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2,(9):185.

篇7: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效果的方法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效果的方法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效果的方法研究

文/赵秀昌

摘 要:目前,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在学生听讲、教师讲解、师生互动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分别通过学生、教师两大主要方面来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合发生在历史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将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整理和改进,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效果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树叉图示法;课堂记忆效果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准确地应对当代新型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课堂记忆效果提高是进行创新的好方法之一。笔者主要根据初中历史课堂上出现的教学方法不具体、教学语言不生动、教学应变能力不足等问题,来论述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需要提高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将历史知识内容不但能灵活运用到做题和考试中,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和应变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果作为必要目标,做到让学生简单而明了地理解知识内容,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有关的课堂记忆,做到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达到的综合素质加强的最终目的。

一、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的首要前提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由此可见,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得到不同的收获。初中历史课程属于文科范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不用像数学一样注重计算和练习,有句话叫做“万变不离其宗”,形容的正符合对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而在课堂上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的前提工作,教师如果想要使学生的记忆深刻,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得准、记得多。授课过程中我采用的树叉图示法对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有明显的作用,比如,在川教版的历史课本中,学习的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时,我将中央集权统治的机构体现形式用树叉图示法来展示成:

学生通过树叉图示法,简单直观地明白了中央集权制的体现形式,将中央集权统治时期的各个职位一目了然,课堂要点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了充分的了解,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进而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效果的目的。

二、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是使学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的有利步骤

针对于初中历史这门学科,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由此产生的课堂记忆效果也同样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如果使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开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它是一只控制学生课堂行为的看不见的手,为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锤炼自己教学语言是非常必要的。(1)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只有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才能确保知识的无误性,有些教师因为课前准备不足,使得课堂知识点错误百出,不但会传递给学生错误的信息,学生也会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疑问,造成一种怀疑的听课态度,对课堂记忆效果有消极的作用。()(2)教师应该避免模棱两可的语言,多使用一些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时尚感的教学语言,比如,运用部分文明的网络语言:有木有、神马、浮云等,让学生对教师感到一定的.亲切感是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效果的有利步骤,可以让教师的历史课堂充满学生的欢声笑语。

三、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是使学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的可靠保障

在初中历史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影响教学进度的个别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课堂记忆效果、确保课堂教学的顺畅实施有较大的保障作用。教师的能动性能够灵活地控制教学速度的节奏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手段和途径的方法得当,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记忆能力。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涨、气氛不活跃的情况,教师可以尝试着合理改变教学目标,先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生进行互动,设置一环接一环的教学环节,使用提问或者让学生小组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慢慢地调整状态进行有效的历史知识学习。应变能力强的教师一般能够自由地调控教学节奏,使之有快有慢、有急有缓、有张有弛,教学内容的节奏要求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情况合理、均衡地分布重点与非重点、难点与非难点,教学语言的节奏要求和谐优美,重视句式的变化,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逐渐提高,对知识内容也会使其记忆力加深。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加强语言的生动性能形成欢乐的课堂氛围,并且如果教师在不同的授课环境下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对顺利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才能使学生的记忆效果达到最好,让学生切实地做到了充分理解历史知识,并且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符合当代历史教学的新模式、新思想。

参考文献:

[1]杨琼。初中历史教学中故事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于笑梅。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张婷。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宁夏大学,2013.

[5]孙振玲。课件制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3.

(作者单位 四川省江油市教师进修学校)

组块记忆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复习教学随笔:强化方法提高实效

提高大脑记忆的方法

优化反馈形式 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音标教学课件

音标教学论文

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复习实效的方法分析论文

张扬阅读个性提高课堂实效

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初中英语音标教学课件

运用记忆组块方法?提高音标教学实效(推荐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运用记忆组块方法?提高音标教学实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