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小学数学比例应用题(共含6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壁花湘湘”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六年级数学比例应用题练习题
(1)水果店一天运进苹果、香蕉、梨共39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1.5倍,香蕉的重量是梨的3/4,三种水果各运进多少千克?
(2)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3)有一快棱长20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刨成一个底面直径的圆柱体,刨去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4)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5)两个小组装配收音机,甲组每天装配50台,第一天完成了总任务的10%,这时乙组才开始装配,每天装配40台,完成这批任务时,甲组做了多少天?
(6)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7)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8)两队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全长的1/5,乙队独做7.5天修好。如果两队合修2天后,其余由乙队独修,还要几天完成?
(9)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10)前轮在720米的距离里比后轮多转40周,如果后轮的周长是2米,求前轮的周长。
11、为创建海华公司,张、王、李三人分别投资100万元、120万元和80万元。在他们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到年末,公司共盈利60万元,你认为该如何合理分配这笔钱,每人分别得多少?
12、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7小时行完全程,汽车的速度如下表,问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完全程?(计算后简要说明)
13、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4.5厘米,如果一辆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那么这辆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2.4厘米。在A、B两城之间有一中途停靠站C,A、B两城到C站的距离比是7:5。一辆汽车从B城到C站共用了0.6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15、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乙速度比为10:7,两人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16、小淘气看一本科技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第二天看了42页,这时看了的页数与剩6下的页数比是2:5,这本科技书一共有多少页?
17、把长35厘米的圆柱体按3∶2截成了一长一短两个小圆柱体后,表面积总和增加了30平方厘米。求截成的较长一个圆柱的体积。
1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 :4 :5,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9、一瓶盐水,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 :24,如果再放入75克水,这时盐与水的重量比是1 :27,原来瓶内盐水重多少千克?
20、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 :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 :5。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球有多少个?
21、两个相同的瓶子都装满了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 :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 :1。如果把这两个瓶中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酒精和水的比是多少?
22、五角人民币与贰角人民币的张数比为12 :35,那么伍角与贰角的总钱数比为多少?
23、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 :2 :1。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2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 :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25、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 :2。求大、小瓶里各装油多少千克?
26、甲、乙、丙三位同学共有图书108本,乙比甲多18本,乙与丙的图书数之比是5 :4,求甲、乙、丙三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2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总和是60厘米,已知三条边的比是3 :4 :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8、一批零件分给甲、乙、丙三人完成,甲完成了总任务的30%,其余的由乙、丙按3∶4来做,丙共做了200个,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9、甲、乙、丙三人的彩球数的比例为9:4:2,甲给了丙30个彩球,乙也给了丙一些彩球,比例变为2 :1 :1。乙给了丙多少个彩球?
30、某车间生产了甲、乙、丙三种配套机件共1280只,其中甲乙两种机件只数的比是3∶2,丙种机件比甲种多80只,丙种机件生产了多少只?
31、王老师用100元去买了20支圆珠笔和10支钢笔,每支钢笔的价钱和每支圆珠笔的价钱的比是3 :1。问买圆珠笔和钢笔各花了多少元?
32、甲、乙两包糖果的重量的比是4 :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果重量的比变为7 :5。那么两包糖果重量的总和是多少?
33、某小学男、女生人数之比是16 :13,后来有几位女生转学到这所学校,男、女生人数之比变成为6 :5,这时全体学生共有880人,问转学来的女生有多少人?
34、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和末读的页数比是1 :5。如果再读30页,则已读的和末读的页数之比为3 :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5)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36)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37)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38)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39)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
(41)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长度是多少厘米?
(43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600千米。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44) 运来一批纸装订成练习本,每本36页,可订40本,若每本30页,可订多少本?
45、1吨煤用去45吨,还剩20%吨。( )
46、大小两个圆,大圆周长与直径的比,等于小圆周长与直径的比。( )
47、甲数比乙数多吨,则乙数比甲数少吨。( )
48、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非0的数,比值不变。( )
49、9千克的水加入1千克的盐后,盐占盐水的。( )
50、4米长的钢管,剪下1/4后,还剩下3米。( )
5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2倍,比值不变。( )
52、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53、从家到学校,小明用8分钟,小红用9分钟,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8:9( )
54、把一段木材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 )
55、1吨铁的和5吨铁的质量相等。( )
56、甲数的56等于乙数的65,甲数比乙数小。( )
57、a是b的9倍,b与a的比是9:1。( )
58、真分数的倒数都比它大,假分数的倒数都比它小。( )
59、因为25×12×5=1,所以25、12、5互为倒数。( )
60、一桶油用去12千克,还剩下12。( )
61、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62、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比值不变。( )
63、男生比女生多,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64、既可以看作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
65、任何数都有对应的倒数。( )
66、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67、如果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是5:1,面积和周长的比都是25:1( )
68、生产105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0%。( )
69、甲数比乙数多14,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4。( )
70、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一个数,比值不变。( )
7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72、半径是2CM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7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
74、如果两个分数的值相等,那么它们的分数单位也相等。( )
75、圆锥的半径扩大2倍,体积也扩大2倍。( )
76、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2的倍数。( )
7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10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78、用98颗黄豆做发芽实验,结果全部发芽。这些黄豆的发芽率是98%。( )
79、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不一定相等。( )
80、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明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P59―60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学会用比例解决一般问题。
2、通过与前面旧知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理解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好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教材分析】
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目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者积)是否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中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
列比例解答。判断的过程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所以是比例应用题的难点,要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比例分配与正比例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与反比例应用题”这两组概念加以区别,从多角度、多方位提高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解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同时在四五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可以重点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沉淀,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老师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自我展示、一题多解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完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过程;强化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本节课力图通过加强对比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首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关系,判断的过程就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所以是比例应用题的重点,也是难点。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迁移类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答,然后提问:“这道题里有怎样的的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学生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最后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了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既分散了难点,又教给了思维方法。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数量关系式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为后面分析应用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板书:解比例应用题)
(二)教学例5(课件演示:教材对话主题图)
例5、张大妈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元?
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10吨水的多少钱?
12.8÷8×10
=1.6×10
=16(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原来学习的解答归一应用题的方法,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价一定的意义,为正确列出比例式打好基础了。】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水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水的单价一定。)
用水的数量和水费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水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单价一定,水的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家水的.总价和用水量的什么相等?(比值相等,也就是水的单价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x元。
8x=12.8×10
x=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水费16元。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学生自主完成)
4、变式练习:张大妈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王大爷上个月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的订正和交流,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有改变,只是未知量变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理解和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三)教学例6(课件演示例6主题图)
例6: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1、学生利用以前的算术方法独立解答。
20×18÷30
=360÷30
=12(包)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是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成__________比例。所以两次捆书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要捆x包,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30x=20×18
x=360÷30
x=12
答:每捆12包。
4、变式练习
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捆15包,每包多少本?
【设计意图:例6教学沿用了例5的教学形式,但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明白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分析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技巧,同时也能够区分两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三、全课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四、随堂练习
1、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
2、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3、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设计意图:通过由易到难,梯级训练,让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有一个初步的巩固和训练,加深知识印象,同时也对本节课起到系统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整体,为后面完成课堂作业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5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2、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多少本?
3、P60——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作业,让学生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应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好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后记】:
正反比例应用题是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这节课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以旧促新教学理念,设计了简单易学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压力,能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通过变式训练和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后面解答比例问题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1)水果店一天运进苹果、香蕉、梨共39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1.5倍,香蕉的重量是梨的3/4,三种水果各运进多少千克?
(2)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3)有一快棱长20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刨成一个底面直径的圆柱体,刨去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4)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5)两个小组装配收音机,甲组每天装配50台,第一天完成了总任务的10%,这时乙组才开始装配,每天装配40台,完成这批任务时,甲组做了多少天?
(6)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7)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8)两队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全长的1/5,乙队独做7.5天修好。如果两队合修2天后,其余由乙队独修,还要几天完成?
(9)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10)前轮在720米的距离里比后轮多转40周,如果后轮的周长是2米,求前轮的周长。
1、为创建海华公司,张、王、李三人分别投资100万元、120万元和80万元。在他们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到年末,公司共盈利60万元,你认为该如何合理分配这笔钱,每人分别得多少?
2、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7小时行完全程,汽车的速度如下表,问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完全程?(计算后简要说明)
3、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4.5厘米,如果一辆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那么这辆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2.4厘米。在A、B两城之间有一中途停靠站C,A、B两城到C站的距离比是7:5。一辆汽车从B城到C站共用了0.6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5、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乙速度比为10:7,两人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6、小淘气看一本科技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第二天看了42页,这时看了的页数与剩6下的页数比是2:5,这本科技书一共有多少页?
7、把长35厘米的圆柱体按3∶2截成了一长一短两个小圆柱体后,表面积总和增加了30平方厘米。求截成的较长一个圆柱的体积。
1、两个相同的瓶子都装满了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 :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 :1。如果把这两个瓶中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酒精和水的比是多少?
2、五角人民币与贰角人民币的张数比为12 :35,那么伍角与贰角的总钱数比为多少?
3、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 :2 :1。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 :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5、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 :2。求大、小瓶里各装油多少千克?
6、甲、乙、丙三位同学共有图书108本,乙比甲多18本,乙与丙的图书数之比是5 :4,求甲、乙、丙三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总和是60厘米,已知三条边的比是3 :4 :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 :4 :5,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一瓶盐水,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 :24,如果再放入75克水,这时盐与水的重量比是1 :27,原来瓶内盐水重多少千克?
10、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 :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 :5。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球有多少个?
1、王老师用100元去买了20支圆珠笔和10支钢笔,每支钢笔的价钱和每支圆珠笔的价钱的比是3 :1。问买圆珠笔和钢笔各花了多少元?
2、甲、乙两包糖果的重量的比是4 :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果重量的比变为7 :5。那么两包糖果重量的总和是多少?
3、某小学男、女生人数之比是16 :13,后来有几位女生转学到这所学校,男、女生人数之比变成为6 :5,这时全体学生共有880人,问转学来的女生有多少人?
4、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和末读的页数比是1 :5。如果再读30页,则已读的和末读的页数之比为3 :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5、运输队要运一批货物,已经运走的和剩下的比是1 :4。如果再运走4吨,那么运走的和剩下的比为3 :7。这批货物共多少吨?
6、甲、乙、丙三人的彩球数的比例为9:4:2,甲给了丙30个彩球,乙也给了丙一些彩球,比例变为2 :1 :1。乙给了丙多少个彩球?
7、某车间生产了甲、乙、丙三种配套机件共1280只,其中甲乙两种机件只数的比是3∶2,丙种机件比甲种多80只,丙种机件生产了多少只?
8、一批零件分给甲、乙、丙三人完成,甲完成了总任务的30%,其余的由乙、丙按3∶4来做,丙共做了200个,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 比和比例的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