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秃秃头秃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及答案(共含12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秃秃头秃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篇1: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1.用一根2米长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2米 = 20分米

20÷4 = 5(分米)

答: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5分米。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12时 - 8时 =4(小时)

80×4 = 320 (千米)

308千米<320千米

答:中午12时能到达。

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2吨 = 千克

600×3 = 1800(千克)

答:没有超重。

4.有5台机器,分别重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000千克、700千克,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书本第13页第3题)

2吨=200千克

一台装:

600+400+800=1800(千克)

另一台装:

1000+700 = 1700(千克)

答:一台装1800千克,另一台装1700千克

就可以一次性运走。

5、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

85+48= 133(元)

答: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133元。

6、有公鸡59只,母鸡77只,小鸡85只。

(1)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

59+77 = 136(只)

答:公鸡和母鸡一共有136只.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①问题: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59+77+85 = 221(只)

答: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221只.

②问题:公鸡比小鸡少多少只?

85-59 = 26(只)

答:公鸡比小鸡少26只.

③问题:公鸡和母鸡一共比小鸡多多少?

59+77-85=136-85= 51(只)

答:公鸡和母鸡一共比小鸡多51只.

7、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209+196 = 405(米)

答:中央电视塔有405米。

8、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我们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书本第23页)

517 - 348 = 169(千米)

答:到丽江还有169千米。

9、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410-152-174 = 258 - 174 = 84(千克)

分步式(方法2):

卖出的:152+174 = 326(千克)

剩下的:410-326 = 84(千克)

答:还剩84千克。

10、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1)852-265 = 587(人)

587+403 = 990(人)

(2)852+403 = 1255(人)

答:这时园内有990名游客;全天园内来了1255名游客。

篇2: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解题思路:仔细观察题目,要求的是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那么我们需要求出梨树的棵数,然后加上苹果树的棵数。已知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所以梨树的棵数是125×4-20=480(棵),然后加上苹果树的棵数,即125×4-20+125=605(棵)。所以这个果园一共栽了605棵树。

参考答案:125×4-20+125=605(棵)

答:这个果园一共栽了605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解题思路:已知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那么还剩324-240=84(米),剩下的米数计划4小时修完,要求平均每小时修的米数,列式计算得84÷4=21(米),所以平均每小时修21米。

参考答案:(324-240)÷4=21(米)

答:平均每小时修21米。

3、大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一共有多少本?

解题思路:仔细观察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的是什么,题目要求的是这批日记本一共有多少本,已知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那么后16天一共装订了16×420=6720(本),要求这批日记本的本数,把前三天和后16天一共装订的本数相加,列式计算得,16×420+960=7680(本),所以这批日记本一共有7680本。

参考答案:16×420+960=7680(本)

答:这批日记本一共有7680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要求时间,我们需要先求出打字员每分钟输入多少个汉字,已知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那么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就是200÷4=50(个),输入3000个汉字则需要3000÷50=60(分钟)。

参考答案:

200÷4=50(个)3000÷50=60(分钟)

答: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60分钟。

5、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我们需要先求出每袋面粉的重量,已知3袋面粉共重75千克,我们可以求出每袋面粉的重量,就等于总的重量÷袋数,即75÷3=25(千克),所以8袋面粉就是8×25=200(千克)。

参考答案:75÷3×8=200(千克)

答:8袋面粉重200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1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已知题目要求钢铁厂1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我们需要先求出1吨水可以炼多少千克的钢,已知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所以750÷5=150(千克),1吨水可以炼150千克,那么15吨水就可以炼出15×150=2250(千克)。

参考答案:750÷5×15=2250(千克)

答:可以炼钢2250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20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解题思路:已知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我们需要先求出每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即375÷5=75(千克),题目要求20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也就是20×75=1500(千克),所以20箱蜜蜂一年可以酿1500千克蜂蜜。

篇3:三年级应用题上册答案

三年级应用题上册答案

应用题是数学的基本知识点,下面请看三年级应用题上册与答案!一起来做练习题吧!

三年级应用题上册答案

1、一个人到商店买东西,第一次用去全部钱的一半,第二次用去剩下钱的一半还多40元,最后还剩60元,这个人原来有多少钱?

2、纺织厂二车间共有职工98人,其中男职工比女职工多6人,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

3、夏天来了,白天变长,黑夜变短.有一天,白天比黑夜长4小时,问这一天,白天、黑夜各几小时?

4、华日小学的五年级有学生145人,六年级的学生是五年级的3倍少90人,六年级一共多少人?

5、如果把第二个已知条件改成“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是五年级的3倍多90人”该如何解答?

答案

1、分析:根据“最后还剩60元”和“第二次用去剩下钱一半还多40元”可以求出剩下多少元,60+40=100(元),100×2=200(元)再根据第一次用去全部钱的一半,就可以求出原来有多少钱,200×=400(元).

解:剩下多少元?60+40=100(元)100×2=200(元)

原来有多少钱?200×=400(元)

答:原来有400元钱.

2、分析一:根据已知“二车间共有职工98人”和“男职工比女职工多6人”两个条件,知道两数和与两数差,就可以根据公式(大数-小数)÷2=小数求出女工人数,(98-6)÷2=46(人),再求男生人数98-46=52(人)或46+6=52(人).

解:女工人数:(98-6)÷2=46(人)

男生人数98-46=52(人)或46+6=52(人)

答:男生52人,女生46人.

分析二:根据已知“二车间共有职工98人”和“男职工比女职工多6人”两个条件,知道两数和与两数差,就可以根据公式(大数+小数)÷2=大数求出男工人数,(98+6)÷2=52(人),再求女生人数98-52=46(人)或52-6=46(人).

解:女工人数:(98+6)÷2=52(人)

男生人数98-52=46(人)或52-6=46(人)

答:男生52人,女生46人.

3、分析:把“白天”看做大数,“黑夜”看做小数,因为白天比黑夜多4小时,也就是大数-小数=4,题目中把大数与小数的和,也就是白天的小时数与黑夜的小时数的和是“隐藏起来”.一日等于24小时,就是白天的小时数与黑夜的小时数之和,因此,有下面的两个算式:

白天的小时数-黑夜的小时数=4小时  白天的小时数+黑夜的小时数=24小时

解:

方法一:24+4=28(小时)  28÷2=14(小时)  14-4=10(小时)或24-14=10(小时)

答:白天14小时,黑夜10小时.

方法二:24-4=20(小时) 20÷2=10(小时) 10+4=14(小时)或24-14=10(小时)

答:白天14小时,黑夜10小时.

4、145×3=435(本) 435-90=345(本)  答:六年级一共345人.

5、145×3=435(本)  435+90=525(本)  答:六年级一共525人.

篇4: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题及答案

2、解答下面各题.

①学校买来篮球30个,足球16个.如果买的羽毛球再添4个就与篮球和足球的个数和同样多.买羽毛球多少个?

②学校买来篮球30个,足球16个.买羽毛球的个数是篮球与足球个数差的3倍.买羽毛球多少个?

③一本书有200页,小明看了96页,剩下的要在8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④一本书有200页,小明看了96页.看了的比没看的少几页?

⑤小力今年10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4倍.3年后,爸爸多少岁?

3、提高题:

a. 一幢六层楼,每层之间有20级楼梯,从楼下走到5层,要走多少级楼梯?

b. 在一道减法算式中,已知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00,那么被减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2、① 30+16=46(个) 46-4=42(个)

② 30-16=14(个) 14×3=42(个)

③ 200一96=104(页) 104÷8=13(页)

④ 200-96=104(页) 104-96=8(页)

⑤ 10×4=40(岁) 40+3=43(岁)

3、a.思路分析:因为1--5层之间一共有4个间隔,所以从1层到5层走了4个20级,即80级.

解: 5-1=4 20×4=80(级)

答:要走80级楼梯.

b.思路分析:由题中可知:被减数+减数+差=100,而减数加差就是被减数.因此,100是2个被减数的和.

解: 100÷2=5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题(2)

31、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3×20 = 60(元)

答:人要60元。

3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

8× 29 = 232(元)

250元>232元

答:带250元钱够了。

33、每瓶矿泉水2元,买20瓶需要多少钱?

2×20 = 40(元)

答:买20瓶需要40元。

35、每箱苹果30千克,8箱有多少千克?

30×8 = 240(千克)

答:8箱有240千克。

36、一盒胶卷能照36张相片,3盒胶卷大约能照多少张相片?

36×3≈120(张)

答:3盒胶卷大约能照120张相片。

37、湖边种着4排柳树,每排有62棵。一共约有多少棵?

62×4≈240(张)

答:一共约有240棵。

38、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

53×8≈400(个)

答:8分钟能打完。

39、儿童三轮车每辆的价钱是90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了多少钱?

90×4 = 360(元)

答:一共用了360元。

40、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

213×3 = 639(千克)

答:这头野牛大约有639千克。

41、公园道路两边放花,每一边放342盆,两边一共放多少盆?

342×2 = 684(盆)

答:两边一共放648盆。

42、一栋楼房共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住18户。这栋楼房共住多少户人家?

18×6 = 108(户)

答:这栋楼房共住108户人家。

43、每箱饮料有24瓶,9箱一共多少瓶?

24×9 = 216(瓶)

答:9箱一216少瓶。

44、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634×8 = 5072(人)

答:运动场最多可以坐5072人。

45、电影院每天放映4场电影。每场最多卖278张票。每天最多可以有多少人看电影?

278×4 = 1112(人)

答:每天最多可以有1112人看电影。

46、亚运会入场仪式上群众分为四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

128×4 = 512(人)

答:一共有512人。

篇5: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答案

一、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 =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篇6: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答案

二、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

其计算方法是:

当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时: 每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有余数时: 总份数=(较大余数-较小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不足时: 总份数=(较大不足数-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例:学校把一些彩色铅笔分给美术组的同学,如果每人分给五支,则剩下45支,如果每人分给7支,则剩下3支。求美术组有多少同学?彩色铅笔共有几支?

(45―3)÷(7-5)=21(人) 21×5+45=150(支)

篇7: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答案

三、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而倍数差却发生变化,

常用的计算公式是:

成倍时小的年龄=大小年龄之差÷(倍数-1)

几年前的年龄=小的现年-成倍数时小的年龄

几年后的年龄=成倍时小的年龄-小的现在年龄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2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

(54-12)÷(4-1) =42÷3 =14(岁)→儿子几年后的年龄

14-12=2(年)→2年后

答:2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篇8: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答案

四、牛吃草问题(船漏水问题)

若干头牛在一片有限范围内的草地上吃草。牛一边吃草,草地上一边长草。当增加(或减少)牛的数量时,这片草地上的.草经过多少时间就刚好吃完呢?

例:一片草地,可供15头牛吃10天,而供25头牛吃,可吃5天。如果青草每天生长速度一样,那么这片草地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几天?

分析:一般把1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看作每份数,那么15头牛吃10天,其中就有草地上原有的草,加上这片草地10天长出草,以下类推……其中可以发现25头牛5天的吃草量比15头牛10天的吃草量要少。原因是因为其一,用的时间少;其二,对应的长出来的草也少。这个差就是这片草地5天长出来的草。每天长出来的草可供5头牛吃一天。如此当供10牛吃时,拿出5头牛专门吃每天长出来的草,余下的牛吃草地上原有的草。

(15×10-25×5)÷(10-5)=(150-125)÷(10-5) =25÷5 =5(头)→可供5头牛吃一天。

150-10×5 =150-50 =100(头)→草地上原有的草可供100头牛吃一天

100÷(10-5) =100÷5 =20(天)

答: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20天。

篇9: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

1、有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2、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3、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4、4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5、儿童读物每本23元,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25元呢?

6、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够装几台电扇?

7、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8、小明又20元钱,想买3元一瓶的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还剩几元?

9、一根绳子19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10、有24个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11、今年爸爸39岁,儿子8岁,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几倍还大几岁?

12、森林餐厅有9张空桌,每桌能坐4人,35只小动物都有座位吗?

13、三年一班有44人,丛林探险每辆小车坐6人,激流勇进每船坐5人,(1)如果都玩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做满几辆车?会有剩余的人吗?(2)如果都玩激流勇进,该租几条船?

14、森林城堡的房间每间住6只,20只小动物,可以住满几间房,还剩几只小动物?

15、有22枝黄花,16枝红花,10枝紫花,用7枝黄花、3枝红花、2枝紫花扎成一束,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样的花束?

16、18名同学去公园划船,每只船限坐4人,至少要租几只船?

17、49除以一个数,商是8,余数是1,除数是多少?

18、有24枝粉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如果有4个盒子,平均每个盒子装几枝?

19、故事书7元,百科知识8元,小明有50元,买故事书最多能买几本?买百科知识最多能买几本?买一本百科知识后,剩下的钱能买几本故事书?

20、23名同学去公园,一辆游览车限坐4人,最少要租几辆游览车?

21、30米长的木板,每4米截一段,可以截几段?还剩下几米?

22、30米长的木板,每5米截一段,需要截几刀?

23、小明又36个桃子,自己吃了4个,余下的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几个?还余下几个桃子?

24、丽丽买了9个梨和4个桔子,梨的个数是桔子的几倍还多几个?

25、一件衣服要钉4个纽扣,有29个扣,可以钉几件衣服?还剩几个纽扣?

篇10: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

1.39个同学在操场上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2.4棵杨树苗48元,3棵松树苗63元,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3.三(1)班小朋友做玩具,一共做了48个,送给幼儿园15个,其余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可以分得几个?

4.张教师带100元去商场买3个小足球,找回了7元,你能知道每个小足球多少元吗?

5.一本《故事大王》共65页,小明打算4天看完,小花打算6天看完,小明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小花呢?

6.张大伯家养了18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张大伯家养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7.停车场有大汽车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8.明明有42张邮票,芳芳比他少15张,他们俩人一共有邮票多少张?

9.一件上衣45元,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10.小白兔拔了14个萝卜,小灰兔拔的是它的3倍。小白兔比小灰兔少拔了多少棵?

11.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水杉树的3倍。水杉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水杉树比松树少多少棵?

12.公园里有黑天鹅28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多9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13.三年级去图书馆借书,上午借了420本,下午比上午多借20本。这一天三年级共借书多少本?

14.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15.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

16.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17.养鱼场去年放养鱼苗896尾,今年放养的鱼苗数是去年的2倍。今年放养多少尾?

18.科学馆上午有3批学生来参观,每批169人,下午又有213名学生前来参观。这一天一共有多少学生来参观?

19.一头牛一天要吃32千克草。2头牛4天要吃多少千克草?

20.有一块土地,用来种西红柿,用来种茄子,其余用种西瓜。西瓜占地几分之几?

21.李大伯家养了200只鸡,第一天先卖128只,平均每只鸡可卖9元,李大伯这天能卖多少元?

剩下的鸡第二天卖,每8只装一笼,能装多少笼?

22.48个同学去采集昆虫标本,每3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23.同学们要种93棵树,已经种了18棵,剩下的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还要种多少棵?

24.上海市六月份降水量是42毫米,七月份比六月份少了14毫米。六、七两个月一共降水多少毫米?

25.玩具厂每小时可以生产玩具600个,从上午十时到下午二时,大约可以生产玩具多少个?

篇11: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

1、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蹬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3、在一辆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4、水果店原有20千克苹果,又运来2筐,每筐45千克,运来多少千克苹果?现在共有多少千克苹果?

5、一列火车的速度为每小时120千米。北京到济南有497千米,这列火车从北京出发,4小时后能到达吗?

6、哥哥的身高是162厘米,弟弟的身高是142厘米,哥哥比弟弟高多少厘米?合多少分米?

7、粮仓中存玉米75吨,比小麦多15吨,粮仓中存玉米和小麦共多少吨?

8、商店运来5吨盐,第一天卖出1000千克,每二天卖出800千克,商店还有盐多少千克?

9、王叔叔运走155千克,还剩350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10、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

11、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12、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

13、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中央电视塔有多高?

14、一套运动服135元,一双运动鞋48元,一共多少元?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钱?

12、客轮上原有205人,有79人下船,128人上船,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

16、养鸡场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还剩多少个鸡蛋?

17、小乐身高1米40厘米,合多少厘米?小丽身高120厘米,小乐比小丽高多少厘米?

18、一条绳子100米,第一次用去30米,第二次用去40分米,现在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19、一个操场跑道全长400米,小明要跑4000米,现在已跑完米,他还要跑几圈?

20、建筑队要测量一条路的长度,隔100米插一根标杆,从头到尾总共插了10根,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21、象妈妈重4吨,小象重500千克,象妈妈比小象重多少千克?

22、一批货物,一辆载重4吨的货车运了3次,还剩下5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23、艺术节中,参加唱歌的学生有45人,比跳舞的少36人,参加跳舞的有多少人?

24、工人叔叔第一天修路400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200米,(1)工人叔叔第二天修路多少米?

(2)两天一共修路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25、粮店运来900千克大米,上午卖出270千克,下午卖出2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篇1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

1、食堂买来萝卜250千克,买来的白菜比萝卜多150千克,买来萝卜和白菜共多少千克?

2、菜市场运来2车白菜,每车装1500千克,又运来2500千克菠菜,菜市场一共运来白菜和菠菜多少千克?

3、修路队修一条路,已经修了550米,剩下的是已经修的4倍,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4、明明有42张油票,芳芳的邮票比明明多14张。他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5、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水杉数的3倍。水杉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

6、黑天鹅有35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还多8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7、红星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乘四辆汽车去春游,前3辆车各坐68个同学,第4辆车坐74人,这次春游一共去了多少人?

8、一个长方形花圃的长是16米,宽是10米,王大伯要给花圃施肥,平均每平方米浇2千克营养水,这个花圃一共要浇多少千克营养水?

9、一个新教室要安装窗户玻璃。每块玻璃长50厘米,宽40厘米,每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一共要装64块这样的玻璃,需要买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10、5千克黄豆可以做2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做120千克豆腐需要多少千克黄豆?

11、一块长方形的钢板,长是10米,宽是4米,每平方米重8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12、会议室长15米,宽8米,每平方米坐2人,这个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几人?

1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5米,宽8米,现在把宽扩大到12米,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

14、给一个长5米,宽3米的房间铺地砖,如果每平方米需地砖25块,铺满这个房间需要多少块地砖?

15、一间教室的地面长8米,宽6米,用边长2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16、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周长相等,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8分米,长方形的长是24分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7、一个正方形的菜地,边长是17米,每平方米可以收青菜40千克,这块地一共可以收青菜多少千克?

18、期末考试海林的三门平均分是90分,她语文得了85分,英语得了92分,她数学得了多少分?

19、李叔叔用长40米的篱笆围了一块正方形地,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0、果园里要栽3360棵桔树,每40棵栽一行,已经栽了62行,还剩下多少行没栽?

21、向阳小学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65米。小强围着操场跑了2圈,小强一共跑了多少米?

22、有学生31人,老师2人。每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小船?

23、一副中国象棋16元,一副跳棋12元,一副围棋是一副中国象棋与一副跳棋价钱和的3倍。小明带80元,买一副围棋够吗?

24、同学们倡议捐400本图书给“手拉手”学校。一至六年级各捐了58本,还要捐多少本就达到了400本?

25、原来有30个同学,又走来15个。这些同学5人排一行,可以排几行?

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一般关系式有:

(和-差)÷2=较小数 (和+差)÷2=较大数

例:甲乙两数的和是24,甲数比乙数少4,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4+4)÷2 =28÷2 =14 乙数(24-4)÷2 =20÷2 =10 甲数

答:甲数是10,乙数是14

二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基本关系式是: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

例:有两堆煤,第二堆比第一堆多40吨,如果从第二堆中拿出5吨煤给第一堆,这时第二堆煤的重量正好是第一堆的3倍。原来两堆煤各有多少吨?

分析:原来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多40吨,给了第一堆5吨后,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就只多40-5×2吨,由基本关系式列式是:

(40-5×2)÷(3-1)-5 =(40-10)÷2-5 =30÷2-5 =15-5 =10(吨) 第一堆煤的重量 10+40=50(吨) →第二堆煤的重量

答:第一堆煤有10吨,第二堆煤有50吨。

三还原问题: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未知数的问题,一般叫做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运算的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的顺序,倒过来逆顺序的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例:仓库里有一些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多少吨?

分析: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19+12吨。第一天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数是(19+12)×2吨。以下类推。

列式:[(19+12)×2-12]×2 =[31×2-12]×2 =[62-12]×2 =50×2 =100(吨)答: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100吨。

四置换问题: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 =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五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

当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时:每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有余数时: 总份数=(较大余数-较小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不足时: 总份数=(较大不足数-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例1、解放军某部的一个班,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如果每人栽5棵树苗,还剩下14棵树苗;如果每人栽7棵,就差4棵树苗。求这个班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分析:由条件可知,这道题属第一种情况。

列式:(14+4)÷(7-5) =18÷2 = 9(人)

5×9+14 =45+14 =59(棵) 或:7×9-4 =63-4 =59(棵)

答:这个班有9人,一共有树苗59棵。

六年龄问题: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而倍数差却发生变化。常用的计算公式是:

成倍时小的年龄=大小年龄之差÷(倍数-1)

几年前的年龄=小的现年-成倍数时小的年龄

几年后的年龄=成倍时小的年龄-小的现在年龄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2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

(54-12)÷(4-1) =42÷3 =14(岁)→儿子几年后的年龄

14-12=2(年)→2年后 答:2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例2、父亲今年的年龄是54岁,儿子今年有12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54-12)÷(7-1)=42÷6=7(岁)儿子几年前年龄12-7=5(年)5年前

答: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

例3、王刚父母今年的年龄和是148岁,父亲年龄的3倍与母亲年龄的差比年龄和多4岁。王刚父母亲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48×2+4)÷(3+1)=300÷4 =75(岁)→父亲的年龄

148-75=73(岁)或:(148+2)÷2 =150÷2 =75(岁) 75-2=73(岁)

答:王刚的父亲今年75岁,母亲今年73岁。

七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只数和总足数,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叫做鸡兔问题,也叫“龟鹤问题”、“置换问题”。

一般先假设都是鸡(或兔),然后以兔(或鸡)置换鸡(或兔)。常用的基本公式有:(总足数-鸡足数×总只数)÷每只鸡兔足数的差=兔数

(兔足数×总只数-总足数)÷每只鸡兔足数的差=鸡数

例:鸡兔同笼共有24只。有64条腿。求笼中的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64-2×24)÷(4-2) =(64-48)÷(4-2)=16 ÷2 =8(只)→兔的只数 24-8=16(只)→鸡的只数

答:笼中的兔有8只,鸡有16只。

八牛吃草问题(船漏水问题):若干头牛在一片有限范围内的草地上吃草。牛一边吃草,草地上一边长草。当增加(或减少)牛的数量时,这片草地上的草经过多少时间就刚好吃完呢?

例1、一片草地,可供15头牛吃10天,而供25头牛吃,可吃5天。如果青草每天生长速度一样,那么这片草地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几天?

分析:一般把1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看作每份数,那么15头牛吃10天,其中就有草地上原有的草,加上这片草地10天长出草,以下类推……其中可以发现25头牛5天的吃草量比15头牛10天的吃草量要少。原因是因为其一,用的时间少;其二,对应的长出来的草也少。这个差就是这片草地5天长出来的草。每天长出来的草可供5头牛吃一天。如此当供10牛吃时,拿出5头牛专门吃每天长出来的草,余下的牛吃草地上原有的草。

(15×10-25×5)÷(10-5)=(150-125)÷(10-5) =25÷5 =5(头)→可供5头牛吃一天。

150-10×5 =150-50 =100(头)草地上原有草供100头牛吃一天

100÷(10-5) =100÷5 =20(天)答: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20天。

例2、一口井匀速往上涌水,用4部抽水机100分钟可以抽干;若用6部同样的抽水机则50分钟可以抽干。现在用7部同样的抽水机,多少分钟可以抽干这口井里的水?

(100×4-50×6)÷(100-50)=(400-300)÷(100-50)=100÷50 =2

400-100×2 =400-200=200 200÷(7-2)=200÷5 =40(分)

答:用7部同样的抽水机,40分钟可以抽干这口井里的水。

九公约数、公倍数问题:运用最大公约数或最小公倍数解答应用题,叫做公约数、公倍数问题。

例1:一块长方体木料,长2.5米,宽1.75米,厚0.75米。如果把这块木料锯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不准有剩余,而且每块的体积尽可能的大,那么,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多少?共锯了多少块?

分析:2.5=250厘米 1.75=175厘米0.75=75厘米

其中250、175、75的最大公约数是25,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是25CM

(250÷25)×(175÷25)×(75÷25) =10×7×3 =210(块)

答:正方体的棱长是25厘米,共锯了210块。

例2、两啮合齿轮,一个有24个齿,另一个有40个齿,求某一对齿从第一次接触到第二次接触,每个齿轮至少要转多少周?

分析:因为24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120,也就是两个齿轮都转120个齿时,第一次接触的一对齿,刚好第二次接触。 120÷24=5(周) 120÷40=3(周)

答:每个齿轮分别要转5周、3周。

十分数应用题:指用分数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分数应用题,也叫分数问题。

分数应用题一般分为三类: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其中每一类别又分为二种,其一:一般分数应用题;其二: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例1:育才小学有学生1000人,其中三好学生250人。三好学生占全校学生的几分之几?

例2:一堆煤有180吨,运走了3/5 。运走了多少吨?

例3:某农机厂去年生产农机1800台,今年计划比去年增加1/3 。今年计划生产多少台?1800×(1+1/3 )=1800×4/3=2400(台)

答:今年计划生产2400台。

例4:修一条长24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完全长的1/3 ,第二天修完余下的1/4 。还剩下多少米?

2400×(1-1/3 )×(1-1/4 )=2400×2/3 ×3/4=1200(米)

答:还剩下1200米。

例5:一个学校有三好学生168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4/7 。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例6:甲库存粮120吨,比乙库的存粮少1/3 。乙库存粮多少吨?

120÷(1-1/3) =120×3/2 =180(吨)答:乙库存粮180吨。

例7:一堆煤,第一次运走全部的1/2 ,第二次运走全部的1/3 ,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运8吨。这堆煤原有多少吨?8÷( 1/2-1/3 )= 8÷1/6 =48(吨)

答:这堆煤原有48吨。

十一工程问题:它是分数应用题的一个特例。是已知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三个量中的两个求第三个量的问题。

解答工程问题时,一般要把全部工程看作“1”,然后根据下面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例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8天,乙队单独做需要24天。如果两队合作8天后,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做,还要几天完成?

例2:一个水池,装有甲、乙两个进水管,一个出水管。单开甲管2小时可以注满;单开乙管3小时可以注满;单开出水管6小时可以放完。现在三管在池空时齐开,多少小时可以把水池注满?

百分数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式大致相同,仅求“率”时,表达方式不同,意义不同。

例1.例1.某农科所进行发芽试验,种下250粒种子。发芽的有230粒。求发芽率。

应用题及答案

一年级上册应用题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练习和答案

百分数应用题及答案

体积应用题及答案

六年级应用题及答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复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及答案(整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