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应用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不可一世伽娜娜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应用题(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可一世伽娜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应用题

篇1: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应用题

家长教育孩子学好数学应用题的方法

第一,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家长首先应强调它训练思维的功能,其次才是讲数学的实用性。

凡事需要追根溯源,从探寻数学的源头开始,就会让孩子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

很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最好途径就是让他们多做题,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做题是为了训练思维,要掌握适当的量。大多数数学偏弱的孩子都有过题海战术的痛苦经历,如果只是机械地做题,孩子就会产生厌恶情绪,自然学不好数学。

第二,家长要对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有所了解,现试从下述几个方面作些介绍:

1.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的内容及要求:

(1)1到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 以内的数,1到5各数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题。

(2)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到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的认识(会看整点钟)。

(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4)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2.第二学期的内容及要求:

(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十位,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4)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第三,家长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这里不仅仅是指生活中数学的运用,而是要超越数学本身,让孩子多读课外书,不拘泥于某个学科,应广泛涉猎,尤其是科普书、名人传记等等,要让孩子从书中体会知识的无穷魅力,不断寻找学习的精神动力。

第四,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数感”。

有的孩子在上到小学一年级后,还会把加法运算当做减法来做,多数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比较粗心大意,还有可能是孩子尚未理解加、减的意义,混淆概念造成失误。家长不要因此过多责骂孩子,最好借助身边的实物给孩子讲解加、减各代表什么。

一般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训练后,20以内的加减运算不必再靠手指,可凭心算得出答案。但不排除有5%~10%的孩子,由于数感较差,又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导致心算能力难过关。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失去信心,首先要跟孩子的数学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在校期间能给予适当训练,并及时鼓励。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数感。比如:带孩子买东西,让孩子帮忙算算该付多少钱,该找多少钱,让其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第五、抽象的题目可用特殊例子来找规律

小学数学相对来说难度不是很高,很多家长都会亲自指导孩子学数学。但不少家长也感慨不好教。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难教,是因为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思维去指导孩子。”张翼文说。

举道例题:已知被除数+商×除数=72,求被除数?

家长一般会用推理的方式指导:因为被除数=商×除数,所以原式子=被除数+被除数=72,得出被除数=36。

显然,这样的推导方式在成人看来很容易理解,但对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很抽象。所以建议,家长教这类题目,要“退”到孩子比较好理解的思路,即从具体例子着手,让孩子们从中发现规律。

“因为12÷3=4,所以12+3×4=24;因为18÷2=9,所以18+2×9=36……”几个例子下来,孩子就会发现规律,原来“被除数+商×除数=和”,现在回过头再去解刚才那道例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六、应用题“去情境化”可以从实物入手

在小学三年级,涉及“消元法”的应用题是一个重难点。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知道如何消元,但一旦把问题放到生活的情境里,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孩子去情境化的能力比较弱,那不妨从实物开始着手。”

不要怕麻烦,也许通过实物的例子来循循善诱地指导孩子做题很花时间,但是这样孩子理解起来更容易,以后遇到这类应用题就不怕了。

孩子学习应用题的技巧

一、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二、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 =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三、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

当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时: 每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有余数时: 总份数=(较大余数-较小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不足时: 总份数=(较大不足数-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例:学校把一些彩色铅笔分给美术组的同学,如果每人分给五支,则剩下45支,如果每人分给7支,则剩下3支。求美术组有多少同学?彩色铅笔共有几支?

(45—3)÷(7-5)=21(人) 21×5+45=150(支)

四、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而倍数差却发生变化。

常用的计算公式是:

成倍时小的年龄=大小年龄之差÷(倍数-1)

几年前的年龄=小的现年-成倍数时小的年龄

几年后的年龄=成倍时小的年龄-小的现在年龄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2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

(54-12)÷(4-1) =42÷3 =14(岁)→儿子几年后的年龄

14-12=2(年)→2年后

答:2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五、牛吃草问题(船漏水问题)

若干头牛在一片有限范围内的草地上吃草。牛一边吃草,草地上一边长草。当增加(或减少)牛的数量时,这片草地上的草经过多少时间就刚好吃完呢?

例:一片草地,可供15头牛吃10天,而供25头牛吃,可吃5天。如果青草每天生长速度一样,那么这片草地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几天?

分析:一般把1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看作每份数,那么15头牛吃10天,其中就有草地上原有的草,加上这片草地10天长出草,以下类推……其中可以发现25头牛5天的吃草量比15头牛10天的吃草量要少。原因是因为其一,用的时间少;其二,对应的长出来的草也少。这个差就是这片草地5天长出来的草。每天长出来的草可供5头牛吃一天。如此当供10牛吃时,拿出5头牛专门吃每天长出来的草,余下的牛吃草地上原有的草。

(15×10-25×5)÷(10-5)=(150-125)÷(10-5) =25÷5 =5(头)→可供5头牛吃一天。

150-10×5 =150-50 =100(头)→草地上原有的草可供100头牛吃一天

100÷(10-5) =100÷5 =20(天)

答: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20天。

让孩子学会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经典题目

一、加法的种类:(2种)

1.已知一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总数。

例:小明家养灰兔8只,养白兔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

想:已知一部分数(灰兔8只)和另一部分数(白兔4只)。求总数。

列式:8+4=12(只)

答:(略)

2.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

例:小利家养白兔4只,灰兔比白兔多3只。灰兔有多少 只?

想:已知小数(白兔4只)和相差和(灰兔比白兔多3只),求大数。(灰兔的只数。)

列式:4+3=7(只)

答:(略)

二、减法的种类:(3种)

1.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例:小丽家养兔12只,其中有白兔8只,其余的是灰兔,灰兔有多少只?

想:已知总数(12只),和其中一部分数(白兔8只),求另一部分数(灰兔有多少只?)

列式:12—8=4(只)

2.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

例:小强家养白兔8只,养的白兔比灰兔多3只。养灰兔多少只?

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3只),求小数(灰兔有多少只?)

列式:8-3=5(只)

3.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

例:小勇家养白兔8只,灰兔5只。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

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小数(灰兔5只),求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

列式:8-5=3(只)

三、乘法的种类:(3种)

1.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

例:小利家养了6笼兔子,每笼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

想:已知每份数(4只)和份数(6笼),求总数(一共养兔多少只?)也就是求6个4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列式:4×6=24(只)

本类应用题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学生分清份数与每份数两者关系,计算时一定不要列反题。不得改变两者关系。即:每份数×份数=总数。决不可以列式:份数×每份数=总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例:白兔有8只,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2倍。灰兔有多少只?

想:白兔有8只,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2倍,也就是说:灰兔有白兔只数两个那么多,就是求2个8只是多少?

列式:8×2=16(只)

四、除法的种类:(4种)

1.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

例:小强有15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平均每盘放几个苹果?

想:已知总数(15个),份数(放3盘)。求每份数(每盘放几个?)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列式:15÷3=5(个)

2.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

例:小强有15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想:因为已知总数(15个苹果)和每份数(5个放一盘)求可以放几盘?也就是看25里面有几个5,就可以放几盘?

列式:15÷5=3(盘)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小勇有15个苹果,有5个梨,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想:看苹果的个数里面有几个梨的个数,就是梨的几倍。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列式:15÷5=3(倍).

4.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来计算。)

例:小勇有15个梨,梨是苹果的3倍,小勇有几个苹果?

想:梨是苹果的3倍,即已知苹果的3倍是梨,梨有15个,求苹果。用除法。

列式:15÷3=5(个)。

篇2:一年级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

一、找出多种解法

针对一个问题找到多种解决方法,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理论性思维能力的捷径。比如说,十加十等于「二十」是个已知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可以找到多种可以得到「二十」这个结果的方法。

二、充分使用备注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本旁边的空白处,将当天老师所讲的重要内容记下来,便于以后的复习。如果可能,可以试试用参考书或教科书上没有提及的解答方法,独立完成作业。

三、及时解决错误

父母可以在孩子的练习簿上一上,标示出错误的地方,换种方式让孩子再次解答;如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把问题带到学校或补习班询问,之后再复习一次该问题的内容,作为该问题学习的结束。

四、充分利用数学笔记

为孩子平时学习,使用的多是教科书或练习簿,而很少会用到数学笔记。但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忽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只注重答案。最好可以替孩子准备一本数学笔记(购买市面上常见的空白本子即可),让孩子详细记录下解答问题的过程,如「哪里是不明白的地方」、「该问题的类型」。

篇3:一年级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

1、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2、积极“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随着年龄的升高,思考问题时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3、仔细“审”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学会抓住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建议教师们经常进行“一字之差义差万”的专项训练,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4、独立“做”的习惯。、独立“做”的习惯。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5、善于“问”的习惯。

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6、勇于“辩”的习惯。

讨论和争辩是思维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广泛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在争辩中表现自我、互相启迪、交流所得、增长才干,最终统一对真知的认同。

如何辅导一年级孩子学数学

第一,要搞清孩子当前教科书正在学习的内容。家长在辅导孩子之前,要加强对教科书知识点的理解。习题往往是为了复习巩固书本的内容,因此讲解要结合当前学习的知识点,尽量用课本的方法和思路,不要跑偏。

第二,尽量结合具体的事例,特别是结合孩子熟悉的事例来讲。比如乘车、分糖果之类。低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而数学是一门比较注重抽象的学科,在初学一些知识点的时候,结合易于理解的事例来讲解,效果会比较好一些。

第三,画图帮助思考。图形比较直观,可以帮助思考。这是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学习数学和解题时的重要的方法。比如在比较数量的时候,还有在解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的时候,画图可以加强直观性,使孩子充分理解题意,从而列出正确的算式,进而算出正确的结果。

第四,教会孩子养成好的打草稿的习惯。打草稿的过程反映思考的过程,草稿要有条理,图形要清晰,算式要工整、清楚,已知条件、推导的结论、用一些醒目的标记做上记号。

篇4:孩子应该怎么学好小学数学

有关“年、月、日”的记忆

1、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整; 二月特殊不可忘;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把一加。

2、100以内的质数口诀

2、3、5、7和11, 13后面是17,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71、73、79,(七 一、七三、七十九)83、89、97。(八三、八九、九十七)

3、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4、多位数大小比较歌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位数相同比在小,高位比起就知道。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

5、运算顺序歌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表,四则运算聊一聊,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6、”除“的意义

看到“除”,圈一圈,“除”字前面是除数,“除”字后面被除数,位置交换别忘了。

7、商中间货末尾有0的除法

我是0,本事大,除法运算显神通。不够商1我来补,有了空位我就坐。别人要想把我除,常胜将军总是我。

8、认识钟表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9、关于“量角”

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一边读刻度,内外要分辨。

10、我是1厘米

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篇5:四年级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

1、学会预习和复习。

四年级孩子要学会课前预习并定期复习,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逐渐让孩子形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预习的关键是找出自己对新课内容的疑问,然后带着疑问去听老师的讲解。复习的关键是保证记住重要的知识点,确保学过的内容已经没有疑问,每个数学知识的链条是紧密闭合的。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教给孩子学会总结学习数学的经验教训。四年级孩子很多不愿意做一些基本的加减乘除法练习,但是他们在做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经常因为马虎将一些简单的运算算错。让孩子自己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弱点,比家长的说教要有效得多。建立“错题集”也是一种不错的总结方法。孩子在做作业和练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错,做错题是很正常的,但是要保证自己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错题集”可以将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借鉴。

2、树立简单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锻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并更好地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例如在解两步和三步应用题时,训练孩子用分步解题法、综合解题法、方程式解题法等不同方法解题,最后可以进行比较,看什么方法更为简便,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数学的基本思想。这需要孩子在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寻找简便的方法。例如在思考复杂问题的时候,用假设未知数的方法比直接列算式更为简便和清晰,而在解决简单问题的时候用直接列算式的方法更为简便。

3、多练习是学习数学的法宝。

就像打球一样,要打好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练,练的多才能打得好,光说不练没有用。四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开始发展,对一些概念和算法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练习来加深和巩固。但是练习不是越多越好,练习也不是重复做同样的题,应该在保持孩子练习兴趣的基础上做一些典型的练习。

4、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学习。

数学概念是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点,如果基本的概念理解不清,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混乱,数学逻辑性的基本特征就无法体现,或者简单地说,概念理解不清就学不好数学。至慧学堂老师提醒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帮助孩子从不同侧面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例如对各种数的理解,对图形的理解,对计量关系的理解等。这些基本的概念往往最能够体现数学的基本思想。因为概念比较抽象,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在具体的例子中逐渐体会抽象的概念。

篇6:四年级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

1、注重基础,基础要打牢

基础没打牢,如何去接触难题,好多五六年级专题知识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正是因为四年级基础知识没有学好的缘故。一定要扎实学习数学知识。整个学习过程要按梯度进行,不要一味做难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一步一个台阶。

2、和孩子一起玩着学习,比输赢

孩子年龄比较小,好胜心强,喜欢与人比试。家长就又充当了对手的角色。把测试题作为比赛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做的快,或者看谁想出来的方法多谁就获胜。这种游戏玩起来不但不会觉得数学学习有压力,反而更有动力。

3、和孩子一起玩着学习,鼓励孩子讲题

让孩子和你一起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让她给我们“讲课”。通过她的“讲课”来发现孩子的问题,来发现孩子是不是听明白了老师所讲的知识。她们认为当老师是一种光荣,是一种权威,她们愿意当老师,尤其是给父母当老师。通过此方法可以保持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计算到打牢,和孩子一起玩计算游戏

计算能力要过关。四年级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必须非常熟练,保证准确率和速度,不然到了五年级就要重点学习分数,整数还不够熟练,到时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建议 每天坚持就5道计算题,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有的家长就和学生一起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使本来很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很大,计算水平当然会突飞猛进。

四年级孩子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孩子的计算能力普遍较差。有些孩子思路很强大,做难题很有自己的见解。可是,做题往往不对。

什么原因呢?很简单,计算不过关,总会在某一步上算错。这是非常可惜的。现在四年级这些孩子当中,做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数字烦一点的话,大概会有百分之二十的人错,如果数字大一点,四位数乘以三位数,那错误率就更高了,更别说除法了。

所以在培养过程当中,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计算。计算是数学学习的根本。无论一个人有多么的强的思维,他的计算不过关的话,就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计算能力,有空的时候多让他们练习一下口算,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是当务之急。

第二个问题,孩子们忘性大,俗称:“学得快,忘得也快”。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确实非常强,有些东西甚至拿来就会用。

但这其实只是一个假象,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无论表现得有多好,在课外他都需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有些题目,当堂理解得很好,可惜,过了一段时间,再出现相似的题目时,肯定又有一半的人又不会了。

那怎么办呢?我觉得有时间有能力的家长,上完课以后,过个两三天再问一下孩子的某个知识点,看他会不会?这也是变相地帮他们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这种方法还是挺有效的。

第三个问题,孩子们普遍没有检查题目的习惯。做完了就做完了,从来不检查题目的对与错。这些现象四五年级孩子普遍存在。

我在监考的时候,认真地算过,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们会认真地做题,但是最后的半个小时,做完题目以后就不知道干什么事情了。有时,说一下检查题目,他们会象征性地看几眼,但是真正检查题目的很少。

有些家长,常说自己的孩子粗心,马虎,不仔细。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从来只是做题,而从不检查题目。我知道有些孩子的功课,是会拿来给家长看的,看看有没有错误。我觉得家长可以在这边给予一些指导,如果题目有错误,你不要告诉他哪里有错误,叫他自己去检查,如果能发现错误,就给一些奖励。

篇7:孩子应该怎么学好英语口语

1、幼儿学英语应“抓大放小”

其实孩子刚开始学习英语,应该采用“抓大放小”的方法,也就是不必过于强调句子结构的完整性、介词是否准确,而是让孩子掌握英语语法的大致结构。比如说:3~6岁的儿童,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主要就是从宏观上来理解句子的意思,而并不需要过分的强调其结构。

2、早教学英语,年龄并不是问题

其实在际生活中,孩子从一出生就处于方言和普通话的“双语环境”中,但这并不会妨碍孩子的语言发展。其实不管孩子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年龄并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看孩子有没有兴趣去学习这门语言,如果他比较喜欢模仿这种语言的话,那他就会更容易掌握。

3、英语单词掌握量

单词是学好英语最为基础的部分,如果孩子每天记忆的单词,都能够在生活中使用到,那么这些单词就是有生命力的,而且会让孩子记忆犹新。就目前国内一些发达城市,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英语单词量可以达到1500个左右的词汇量,而像英国、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一般日常交流所需的词汇量也仅是3000个左右。

4、选择中教or外教

一般来说,国内现在还是以线下中教为主,而线上主要就是外教。我们知道,外教的优势是以英语为母语,家长期待他的口语更纯正,表达更地道。而中教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能英语口语并不是那么的纯正,有的甚至带有严重的地方口音,所以还是建议选择像Hellokid这样的线上英语早教机构,能够让孩子学到更为纯正的英语口语。

幼儿英语口语怎么才能学好?其实现在这个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根据上文家长也能更好的为孩子选择英语早教机构了,想让孩子学到纯正的英语口语,建议还是给孩子选择线上英语早教,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给自己一个放飞梦想的平台。

篇8:孩子应该怎么学好英语口语

误区一:学英语要看天赋

英语是所有学科中最不需要天赋的一门。数学、音乐、文学、物理……在这些学科上能不能取得瞩目的成绩,天赋的影响或许占很大比重,但语言学习——比如英语——真的不需要多少天赋。

我们家长所要关注的,是:是不是让孩子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是不是只知道让孩子背单词做题,忽视了口语的练习?孩子一直记不住一些英语中的固定搭配,真的不是因为天赋差或者记忆力不好,而是孩子缺乏练习、熟悉这些说法的机会。

误区二:学英语是孩子一个人的事

如果孩子一开始对英语兴趣一般,那么爸爸妈妈除了要想办法让孩子对英语感兴趣,更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

1. 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英语很重要很有用,所以爸爸妈妈也在努力地学;

2. 在家里营造更为浓厚的学习气氛,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无聊和枯燥;

3. 如果爸妈自己英语基础也比较薄弱,正好可以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总结问题、找到方法,再看看能不能适用到孩子身上。

比如,有些爸爸妈妈可能会责怪孩子怎么老是记不住单词,那为什么不自己也一起跟着学习,体会一下背单词的难处,然后琢磨出一些更高效、更有趣地背单词方法呢?甚至,还能让孩子来考自己,让孩子监督自己的学习进度,这样也能激发出孩子的学习热情:我要好好努力,才能出题考倒爸爸妈妈啊!

想想自己和孩子一起用英语做对话练习,也是很有趣的事情呢?甚至,你自己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呢。

误区三:多读课文,自然能学好英语

多读课文可能会让孩子对课文中的内容印象更深,课文中出现的单词和句子也会记得更牢,读英语的口齿更伶俐、流畅不打结——但也仅限于此了。这不叫学好了英语。对于儿童来讲尤其不合适。

我们都知道播音员和主持人是不同的,学英语的目的,是成为“主持人”,可以用英语自由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见了外国朋友,拿出一张纸,照着上面的内容来读。换句话说,在英语朗诵大赛中成绩很好的人,英语未必很好;在英语辩论大赛中表现出色的,才是真的英语好。

篇9:孩子怎么学好数学

1)勤奋

手勤:多记(课堂笔记、好题、好解法、错题本)、多做(练习)、多总结(知识总结、方法总结).

眼勤:多看课本、课外书、笔记、错题本.

耳勤:听讲仔细.

嘴勤:多问,有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

脑勤:多想,对知识、题目等不但要弄清楚是什么、怎样做,还要多想几个为什么?

其中最重要的是动手和动脑。

2)深入

对所学的知识不但要记住,而且最好弄清楚是怎么来的?解题中怎么使用?对一些好的题目不要满足于会做,还要考虑解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哪种方法更好?

“会”有不同的层次:

知识:知道→理解→记住→会用→推广

解题:会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灵活运用和创新

3)严谨

数学是最严谨的学科。知识要严谨,解题要严谨。不严谨,遇到题目不是不会做,就是解不完整,得分就不全。

4)其他

a)戒掉恶习:网络、电视、手机等,要把它们变成学习工具。

b)不找借口:成绩不好时,要多找自身原因,不要怨天尤人。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同学、一样的课本和参考书、一样的试卷,成绩却差别很大,因此主要原因在个人。用借口掩盖真实原因,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生应该怎么学好数学

初中生应该怎样学数学才能学好

如何让孩子学好数学的诀窍

广西人应该怎么学好普通话

大学应该怎么学好电子商务

生物物理化学应该怎么学好

高考英语语法应该怎样学好

高中女生物理应该怎么学好

努力学好数学

数学应用题教学说课稿

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应用题(整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应用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