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色经济影响着我国外贸的发展(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猪猪妹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绿色经济影响着我国外贸的发展
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与日俱增,对我国外贸产生很大影响.分析其原因,积极采取对策,顺应世界贸易的绿色浪潮,促使我国外贸早日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 者:朱群芳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北京,101149 刊 名: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FOR MANAGERS IN FINANCE AND TRADE 年,卷(期): 16(3) 分类号:F752 关键词:环境问题 绿色经济 外贸发展 绿色壁垒广东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探讨
文章在阐述绿色经济的基础上,指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形式,结合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保障广东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措施.
作 者:乔俊果 李相林 作者单位:乔俊果(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25)李相林(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25)
刊 名:渔业经济研究 英文刊名:FISHERIES ECONOMY RESEARCH 年,卷(期): “”(4) 分类号:F326.4 关键词:广东 海洋经济 绿色发展绿色营销是发展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必然要求
一、发展我国开放型经济要求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所谓绿色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绿色消费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其经营活动所制定的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全局方案.我国现已入世,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将在WTO的体制下,在更高的开放程度和更广阔的开放领域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在更广泛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参与国际竞争,使中国走上发展开放型经济之路.而21世纪是绿色经济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绿色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并席卷全球,刺激绿色需求迅速增长,从而推动绿色市场的蓬勃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绿色市场的.规模在1995年为4270亿美元,已达6000亿美元,到将增至1亿美元.绿色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企业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尽力满足全球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因而,发展我国开放型经济要求企业实施绿色经营战略.
作 者:李昌凰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刊 名:企业经济 PKU英文刊名:ENTERPRISE ECONOMY 年,卷(期): “”(11) 分类号:F7 关键词:发展我国西部旅游经济的思路
发展旅游业向来以投资少、见效快、辐射效应强等特点备受青睐.本文认为,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通过发展旅游经济,将我国西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起来,是加速大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旅游业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入手,指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将坚持高起点,确保可持续性,提高旅游服务中的高科技含量,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等作为总体思路.
作 者:赵琳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 刊 名:山东经济 英文刊名:SHANDONG ECONOMY 年,卷(期): “”(1) 分类号:F592.3 关键词: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 西部大开发 总体思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思路分析
由于廿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应从国外吸取那些有益的经验,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作 者:高海霞 作者单位:华鹤集团华鹤家俱有限责任公司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 “”(34) 分类号:X3 关键词:循环经济 发展 分析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的几点思考
当前,在能源、粮食、气候变化以及金融危机等多重危机形势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一种趋势和潮流.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赋予了绿色经济新的.内涵与使命.中国正处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转型期,同时在多重危机下也面临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契机.
作 者:吴晓青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 刊 名:环境经济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ECONOMY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X3 关键词: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
摘 要:良好的存活居住环境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而绿色建筑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趋势。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很多人不能真正理解绿色建筑,而简单认为绿色建筑等于豪宅。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分析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发展,探讨了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定性。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经济;作用;发展
1、绿色建筑经济的内涵及发展
绿色建筑是也被称为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可持续建筑。其主要内涵包括在建筑选址、设计、施工、使用运营、管理及报废的过程中,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人类经营及活动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适,达到人与建筑的生态和谐。这种建筑要求更低限度的损害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生活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环境资源进行影响。在空间上就是绿色建筑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居住者的生活环境、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就是在建筑物的存续的生命周期,包括建筑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运营、管理、拆除、回收等每一环节。总的说来绿色建筑主要是:节能、环保与自然和谐。一些重要的经济理论都直接的推动了许多发达国家实现消费型社会的历史转型。这些经济理论包括: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相对收入的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以及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等等,当然像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及其经济理论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就不再多举;这些经济理论对发达国家有着重要影响,同样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减排任务的不断落实,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正逐步由理论走向现实操作实践。
2、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经济低迷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振兴美国经济,仍然把建立绿色建筑产业做为美国经济振兴的重点举措之一,而且美国政府公开指出期望绿色建筑产业能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能够使美国经济再次强大起来,由此可见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社会价值,然而我国拥有的绿色建筑产业市场要比美国大得多的多,我们就仅举一例来说明一下,我们就以我们人民比较关心的供热管理市场为例来阐述,我们就以
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有将近70 亿平方米的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而通过计算,我们得出目前我国集中供暖的平均耗能按标准煤折合大约为 20 公斤/平方米 1 年,假如,我国实行供暖计量改革,采用分户供暖制,那么我们将近70 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每年大约可以节省采暖用煤亿吨以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减少过亿吨,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上的策略,那么我们每年就可以节省过千亿的费用,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应该彻底改造中国原有的供热系统,据估算大约投入1万个亿左右。由此说明绿色建筑的
生产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就中国建筑现有的实际状况而言,使用节能材料的非常少,而理由是开发商、建筑商考虑到成本理由而不愿用新材料。假如政府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推广这些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例如:隔热新材料、通风系统的新风系统、新型防水材料、隔音降噪材料、外墙保温材料、粘黏性质的建筑材料、恒温保温调节技术、干湿度调节技术、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废水处理再利用技术、雨水处理再利用技术和太阳能发电技术等等,这些技术都可以带动我国城市、城镇房屋分批分次的升级转型为世界先进的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假如以上做法会使现有建筑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增加20%~50%,但是我认为这个成本增加的幅度是可以在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空间中整合出来的。
3、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
3.1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国际环境
目前全球面对着碳排放量大幅度激增、气候变暖的恶劣环境,所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现在,在欧美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低碳革命”,而次革命的核心就是高能效、低排放,欧美发达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下大力度发展低碳技术,并且对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如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定的选择。所以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我国以后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这样做对我国来说既是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机遇,同时也是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3.2绿色建筑产业的国内环境
绿色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就目前来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目前整体科技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经济从高耗能向低碳型经济转变最大的制约就是技术能力有限。我国目前经济的主体是工业,也就是说能耗的主体就是工业,而我国目前的工业水平还比较落后,经济增长点往往在一些高耗能产业上,这是我国工业目前的基本特征。我国政府正在谋求如何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的步伐,在此阶段,能源需求必定会快速增长,但同时,我们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又不可能不上,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贫困落后的时期,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人民一直以来的愿望,所以改善和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水平,就必定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高耗能、高排放的特征更显突出,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如何既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不走欧美发达国家用环境换发展的老路,是我国党和政府必须正面对待的`发展现实。
3.3 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在价值
将我国新建和在建房屋改造为绿色建筑,将造就中国最有前景的产业,推动未来10 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打开中国内需的战略大通道。 年起,通过发展绿色建筑,中国每年有1~2万亿左右的消费市场,并利用中国现有的生产体系对称性生产出这个新增规模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此可以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加快研究并推进跨越式产业的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大战略,造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目前所有的产业之中,商品化程度最快、产业体量最大、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拉动 GDP 增长最有效的产业,就是中国建筑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绿色建筑创新转换传统建筑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绿色建筑发展方式的转变,抓住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环节,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市场。
4、结束语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是建筑业也是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业,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也是极其巨大的,是典型的立足于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产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冲击。随着建筑业“绿色建筑”的转型,现目前建筑经济面对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在分析走向绿色的决策时,业主考虑的不仅仅是内部效果,而应该是建筑投资的总体回报,最好把它看作是一种预期净现值或者资产使用期的内部回报率,绿色建筑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经济责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魏后 .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34).
[2]张春.暖通空调、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中华建设.(03).
[3]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12).
发展绿色包装,推进循环经济
从绿色包装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得出,绿色包装是循环经济中包装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了循环经济背景下如何发展绿色包装,提出了积极推进绿色包装材料的开发,为倡导绿色消费营造绿色包装的市场氛围,创办绿色企业,加强绿色管理等若干见解.
作 者:李炳武 Li Bingwu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系,长沙,410205 刊 名:湖南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BUSINESS COLLEGE 年,卷(期): 12(3) 分类号:F062.2 F760.3 X196 关键词:循环经济 绿色包装浅议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的破坏,而当今对住房的大量需求亦对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环境的恶化、能源的竭泽,无不警示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建筑领域更是如此。绿色建筑的兴起和发展,给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曙光。绿色建筑利用生态原理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居住环境,使自然、居所和环境相协调,从而减少投资、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而事实说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
一、绿色建筑的概述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随着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的召开,推广绿色建筑、树立绿色理念、建立生态家园的话题引起人们热议。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①绿色建筑主要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都仔细考虑了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同时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随着国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绿色建筑作为建设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快速的发展起来。
(二)绿色建筑的提出
绿色建筑一词是由世界自然保护组织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世界自然环境保护大纲》中首次提出的,目的是呼吁全世界重视地球资源耗竭。此后,绿色建筑、可持续性建筑研究逐渐成为国际间关注的建筑议题。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居住环境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建筑必然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并不可避免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例如土地资源的占用、能源资源的消耗、森林的砍伐;同时在建筑的过程中伴随着其它环境污染,例如噪声、粉尘、辐射等。绿色建筑正是在解决上述的这些环境问题,并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对居所内部和外部环境双重要求的情况下产生的`。
绿色建筑又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就是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可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一建筑一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②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障碍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国每年大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存量,现有建筑面积达到440多亿平方米。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对绿色建筑认识不足
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广大消费者对绿色建筑认识不足,大多数人都未能理解绿色建筑的意义,从而影响人们对绿色建筑深层含义的理解及建造绿色建筑的主动性。
要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首先要转变全社会的观念。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
我国对能源的管理倾向于工业和交通的节能,而对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少之又少,以至于影响人们增加投资去接受绿色建筑的热情。实施合理的经济激励政策,可以更高效率地推广绿色建筑。
(三)政策法规不健全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许多政策法规不健全,而且没有针对绿色建筑的强制政策,完全依靠市场调节,这使得绿色建筑市场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仅能靠政府鼓励、建筑商自律,这样势必影响到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因此,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四)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无论是对对居室内部环境的舒适性还是对外部环境的优美性都作出严格的要求,而对人们要求的满足,则需要技术的支持。但现在我国科技对建筑业的支持显然达不到要求,从而制约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
(一)加强绿色建筑宣传力度绿色建筑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提高绿色意识,树立绿色观念。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要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绿色建筑重要性的认识,使全社会尽快接纳绿色建筑、追求绿色建筑。
(二)建立绿色建筑的有效激励机制绿色建筑激励机制的缺失使得绿色建筑失去调控手段,所以要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确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绿色建筑的生产者首先追求的是本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这就不能兼顾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要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使建筑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即将外部成本和其带来的外部受益转变为生产者的内部成本和收益。③实现这种转变的措施有:1.补贴政策政府可以建立绿色建筑专项资金,一方面对绿色建筑的生产者进行补贴,另一方面对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也进行补贴(这种补贴其实是对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者进行间接的补贴)。通过这种补贴方式,不仅可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扩大生产范围;同时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市场需求,两相结合更有效地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2.税收政策
绿色建筑的税收政策是指政府对绿色建筑的生产者给予税收优惠,减免相关税费,同时对绿色建筑的消费者减免相关物业税;反之,则对非绿色建筑的生产者实行高标准、高强度的税收,对非绿色建筑的消费者提高相关物业税的征收比例。通过这种税收政策鼓励社会接受绿色建筑,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三)完善绿色建筑政策法规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进行引导和支持,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绿色建筑法规建设,必须抓紧研究绿色建筑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税收、市场准入、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尽快提出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见。制定绿色建筑的认证、评估等体系,形成一套内容配套、体系完整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四)加大科技投入
我国建筑企业要在未来的国内外绿色建筑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自已的核心能力。但目前我国的建筑业总体上科技含量不高,信息化水平低,施工企业大多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无论是技术装备还是管理水平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建筑企业要注重完善科技装备投人机制,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鼓励技术创新,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化进程,提高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产品、软件以及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装备能力。
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应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地情况,并以适宜技术为主,因地制宜地推进各种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发展和有机集成。大力推广各类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绿化和提高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研究方面已经取得大量的成果,并且在实践中也已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系统地引进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①李华志,苗嘉勇.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改革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9.
②祖奇根,王世明.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对策.科技创业月刊.
2008.
③周艳焱,张星.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基建优化.2007.
★ 绿色发展党课